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范文

2024-04-17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范文第1篇

1 美育的内容

由于人类生活和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 美育的内容也丰富。主要包括自然美教育、艺术教育、社会美教育、科学美和劳动美教育等。

1.1 自然美教育

自然美包括未经过人加工的纯自然美, 如原始森林、星空、高山、大海、荒原等等。有的虽然经过人为加工, 但主要仍表现出自然形态的美。如公园、花圃、田野等等。通常所讲的自然美, 指未经人的直接实践活动影响的自然美。自然美究竟对人的自身发展有什么作用, 只有通过自然美的教育才能够充分地领略和把握。

1.2 社会美教育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要参与者。人在社会的阶级斗争、生产实践、日常生活以及科学探索的诸多领域, 表现出非凡的智慧、才能和创造力。人的自身, 也有美、丑、善、恶之分。用美的思想教育人、感化人、塑造人, 将真、善、美集于人一身, 是社会美育的主要任务。

1.3 艺术美教育

艺术美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创造, 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具体、形象和富有美感的反映。其主要特点是, 以虚构的形式和创造性想象;用典型化的形象、意境和象征, 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最美好的东西。因此, 艺术美弥补了现实美所存在。

1.4 科学美教育

科学美的教育是建立在理性美的基础上的。理性美来源于科学家对于客观研究对象的探索研究和发现, 是理性认识和审美的结合。

1.5 劳动美教育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 劳动创造了世界, 也创造了美。在劳动中, 人们体验了艰辛, 也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经历了创造的欢乐, 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培养了坚韧的毅力。

2 我校美育现状

2.1 课程设置鲜有专门的美育课程

我校是医科医院, 课程设置中的人文社会课程主要以“两课”为主, 这些课程包括《法制基础》、《思想道德修养》、《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大学语文》等。近年来, 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要求学生必须修满6个学分的人文社科类选修课, 学校开设了《医学美学》、《诗词鉴赏》、《音乐欣赏》等课程, 但对如何合理设置美育课程没有系统考量, 美育在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地位不明”, 学生选修的积极性不高, 通常是为了完成学分而选, 这些课程成了鸡肋。高等教育应有独立的追求, 学校课程不能一味地迎合社会, 扬社会价值而弃人文价值不顾。从本质上讲, 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并非彼此对立、相互敌视, 而是互补和兼容的。学科设置顾此失彼, 将造成美育课程“候补”, 甚至“缺场”的命运。

2.2 美育学科建设和专职师资配备情况堪忧

美育涉及到诸多学科, 与德育、智育和体育密切相关, 美育与它们的关系也已经得到很多理论家的论述。我校由于师资限制, 美育师资多以中文或艺术领域里的老师兼授为主, 美育还远未形成一个完整和独立的学科体系, 这与当前社会对美育的巨大需求极不相称。

3 加强美育实施途径探索

3.1 要有制度保障

美育本源性价值的回归首先要有制度上的保障。近些年, 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教育方针对高校美育学科建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但是这还不够, 我们还需把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高校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 建立和健全美育方面的教学制度、教学大纲, 建立相应的美育教研室, 确保美育的实施。

3.2 要有教材和师资保障

这几年, 国内出版了一大批素质教育丛书, 其内容涉及到文学、音乐、绘画及建筑等各方面, 但是关于审美教育理论方面的教材, 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 均相形见绌, 其内容基本还是沿袭美学教材的编排方法, 新意不足。总体而言, 鉴赏性教材多、理论性教材少, 描述性教材多、系统性教材少。美育的师资方面也显局促, 对此必须加强对美育师资的培养。

3.3 课程设置要合理, 授课方法要新颖

美育是一门研究美与人的和谐发展关系的学问, 本身应当是“美”的, 但在目前有部分课程内容枯燥, 授课方式陈旧, 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不是学生不喜欢此类课程, 而是教师的授课方法亟需更新。近年来, 我校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 已经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 大力开展跨学科教育。

4 加强美育教育应注意几个问题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是不同的, 但在目的性和原则性上又是统一的, 它们之间呈现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特点, 决定了两类教育并行不悖, 整合互补的教育原则。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强调以理服人, 以德服人, 并使用奖惩等手段, 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美育教育则注重以情感人, 重在熏染, 以达到培养受教育者的目的, 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偏颇一方。美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对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至关重要, 在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我国在21世纪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们对美的认识和美感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成的, 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美育的教育是要讲连续性的。大学生在这一连续不断的过程中要有必要的审美修养, 包括知识的储备, 文化教养以及生活阅历等。才能培养审美情趣、审美意识, 否则, 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 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此, 只有长期不懈地进行美育教育, 在反复中巩固, 就能使美育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将美育纳入了教育的基本方针, 加强高校美育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面向21世纪高素质人才对我们提出的重要任务和迫切要求。文章对高校美育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高校美育改革与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方针,高校,美育

参考文献

[1] 李戎.美学概论[M].济南:齐鲁书社, 1999.

[2] 谷建春.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与学科专业设置[J].高等教育研究, 2003 (2) .

[3] 蒋国忠.新编大学美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4] 叶朗.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是时代的要求[J].北京大学学报, 1999 (2) .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范文第2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为做好新时代经济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农商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深刻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要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金融形势的判断和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联社战略发展规划上来,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牢固贯彻落实省联社提出的“六个方面”问题,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

一、抓住“四个机遇”,抢占市场发展先机,推进改革、发展

(一)乡村战略机遇。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要害,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是“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报告提出土地承包责任制产权再延长30年。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我行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切实履行责任担当,做好支农、支小、支贫,加大普惠金融力度,积极打造全市人民自己的银行、贴心的银行。

(二)支持实体经济机遇。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行将紧跟报告思路,进一步实施支农支小工程、绿色信贷工程、金融服务网格化工程等“八大工程”,加大信贷投放,积极为“三农”、小微和实体经济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争取涉农贷款占比达到60%以上,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60%以上。

(三)精准扶贫机遇。十九大报告号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立足实际,我行将抓住产业扶贫项目,跟进一村一业、一村多业和多村一业的产业扶贫政策,以专业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广泛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帮助农民增收、企业做强。

(四)美丽中国建设机遇。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行将继续坚定两个文明主体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文体活动开展,突出人文关怀,提高员工幸福指数,提升单位整体形象和社会美誉度,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坚持“四个服务”,促进业务发展与服务双提升,实现共赢

(一)服务小微企业,与小微客户共发展。对诚信好、实力强、产品有市场的小微企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扶持企业做强做大,与企业同心共赢。同时应严格按照“小额、分散、效益”的信贷投放原则,从新增贷款源头上做好风险防控。

(二)服务地方经济,与地方经济共进退。经济决定金融,紧紧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开展金融业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强服务创新,借鉴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切实降低运营成本,以量取胜,真正走上资本节约、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支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

(三)服务实体经济,与实体企业共荣辱。制定支持经济发展方案,把支持实体经济作为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的重要抓手、关键战役来突破。围绕当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主要经济板块,对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组织等,抓大客户、抓优质客户、抓主体客户,支持客户发展。从消费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要将自身转型提质放到服务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坚定服务地方建设重大发展战略,全面把控好自身经营风险,防止形成新的信贷风险,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蔓延传导。

(四)服务城乡居民,与居民财富共成长。大力开展金融网格化服务,通过进村组、进社区、进商区、进园区等活动,为城乡居民提供便民贷、消费贷、创业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为大学生、异地创业返乡人士、留守妇女积极给予信贷支持,为城乡居民提供消费升级。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范文第3篇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洋溢着鲜明时代气息,体现了诸多创新亮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群众性和指导性。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都有回应并给出了答案。

我理解,十九大报告之所以给人一种亲切感、震撼感和方向感,就是因为它既是一个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好报告,又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不断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彼岸的好报告;既是一个吹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锋号”的好报告,又是一个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好报告,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把十九大精神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思想武器,认真学习、思考、贯彻,学懂、弄通、做实,在新时代教育强国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领会把握十九大精神,我初步体会,重点在于:一是学习领会把握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就是要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同志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这个重要论断的理解,进而发自内心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学习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就是要从新时代的新起点、新任务、新要求出发,更加自觉地发挥理论创新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作用。三是学习领会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就是要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同时,更加自觉地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四是学习领会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安排,就是要从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中抓住新机遇,找准发展的重点、短板、弱项,保持战略、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推动各领域重点任务的有效落实。五是学习领会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就是要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把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落实好、实现好。 我觉得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不忘初心,立足本职。我们青年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作出表率,在平凡的岗位上从小事做起,从传道、授业、解惑等方面严格自我管控,做好日常教学,为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品牌贡献力量。

不忘初心,恪守誓言,持之以恒。总书记报告中提到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呼唤未来,当前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及机遇,面对家长多元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严格教学过程监控,我们青年党员教师要时刻把“四讲四有”的标准铭刻心头,以检查自己的言行,以优秀楷模为标杆,向榜样学习,以此去践行入党时的承诺和誓言。

教学中,身为教师应将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优化组合运用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学校质量工程品牌添砖加瓦。作为行政人员,应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强化服务意识,做好学生老师之间的桥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学生服务、为学院服务、为社会服务!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范文第4篇

《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工作汇报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依法治校的抓手,也是凝聚人心的平台。《学校教职工代大会规定》(教育部第32号令)于2011年12月8日发布,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的出台,是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全面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的重要举措和制度保障。近年来,我校工会始终密切保持与教职工的联系,充分调动、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广大教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学校发展上来。现就学习宣传、贯彻落实《规定》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习宣传《规定》,提高民主管理意识

1.为了更好普及学习《规定》相关内容,提高我校贯彻落实《规定》的实效性,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成立了宣传学习、贯彻落实《规定》领导小组。

2.在2012年4月26日和10月10日,以集中培训方式,组织全体会员学习了《规定》。充分认识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重要性,明确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地位和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义务。

3.集中学习以后,工会委员深入走访调研,了解教代会存在的问题。督促教代会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4.党政工共同参与,在学校全面动员,将这项工作列入了党政议事日程和工会工作计划。

5.做到规范化建设。将本次活动作为促进学校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契机,推动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6.注重实效性。做到学习有计划,过程有记录,结果有总结,将学习、贯彻、落实《规定》与提高学校各部门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

7.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教代会工作经验总结和交流。

二、完善教代会制度,推进学校民主建设

1.按照《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我校先后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教代会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如制定了《融安县第二中学教代会代表产生方案》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等制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听取和审议学校工作报告、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对学校的工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做出会议决议。

2.工会注重提案工作,每年提案委员会都会征集代表提案和建议,内容涉及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人事分配制度、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思想政

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案都得到了及时回复。

3.一直以来,在决定学校发展规划、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以及教职工福利待遇、教职工队伍建设、职称评定、学校办学方向等重大改革方案实施前,能够按照教代会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及时召开教代会,广泛听取代表意见和建议,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使决策更加符合我校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意愿。

4.重视闭会期间学校民主管理方式。学校成立了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凡是学校的重大问题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度和改革方案都要公开,全年学校财务收支、人事、职称聘任、评优等等重大事务在校务公开栏公示。年终中层领导干部述职,群众民主评议干部已形成基本制度。在参与和监督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公开、公平、公正,这已成为我校工会的一种工作模式。

5.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会干部正确处理和协调矛盾、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为更好地发挥了工会在学校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认真抓好了工会委员会的建设,努力发挥好各工会小组在年级、后勤建设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工会工作质量。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工会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克服困难,完善教代会制度建设

(一)、主要问题:

1.教代会的会期一般较短,一些重要的规章制度难有充分、有效的讨论,对教代会的议题不能做认真研究。

2.由于上级投入经费不足,学校经费困难,对教代会代表提出的个别议案得不到及时办理。

3.代表素质参差,有的代表议政能力不够强,作用部分弱化;有的代表政治素养、民主意识、政策水平偏弱,缺乏议政能力、工作激情和责任感。

(二)、对策思考:

1.以“教育梦”为指导,全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民主治校的理念,增强对学校民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处理好学校领导与教代会的关系,把教代会建设摆上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度上坚持,组织上保证,方法上创新,并且不断发展完善,努力实现教代会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进一步完善教代会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和运行程序。一是要按照教代会制度的时限和程序定期换届,开好教代会,每年至少一次。召开教代会的时间和主要议题要列入学校计划,确保如期实施。二是完善教代会的代表制度。明确教职工代表对提交的审议事项,要有充分的酝酿讨论时间;明确表决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等。

三是完善选代表的办法,要强调代表的责任意识和议政能力。四是健全和规范操作程序,要充实和调整教代会的内容和职权,对一些关键环节作出规定,要做到案案有落实,件件有交代。

3.应重视和发挥教代会闭会期间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要重视发挥教代会代表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尊重代表的地位和权利。在教代会闭会期间,开通工作渠道,保持代表参政议政的持续运转,为教代会代表了解全局,听取群众意见提供必要条件,畅通民主管理渠道。同时,学校行政也应切实贯彻教代会的决议和抓紧落实提案,抓好督办,落实责任。

四、群策群力,建设和谐校园

今后,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实施教代会议题征询制。把选准找好教代会议题作为工会参与民主管理的源头,引导将涉及学校发展和教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形成具体的方案,作为议题。

2.全面推行教代会票决制。教代会履行审议通过权时采用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在事关重大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真实反映教职工意愿。

3.创新教代会提案制度。建立健全代表提案征集制、提案处理答复责任制等,在实践中可以实施提案现场办公、校领导提案领办制等,重视提案的落实。

4.逐步建立教代会闭会期间的代表巡视制度,探索教代会代表议事制、听证制、问询制和调研制。

5.加强理论研究,切实提高教代会工作质量。教代会代表要适当开展专题调研或重点课题调研,及时把握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真正为教工服务、为学校分忧。

总之,民主化带来了决策的科学化,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能保证学校各项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范文第5篇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

2012年7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是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矿认真组织全矿管理、生产技术、基层技术骨干等相关人员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文件精神,充分分析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领会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将会议精神落实及深化体系改革、加快创新建设部署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现“三转”推动科技大会精神落实

国家以“到2020年,基本建设适应社会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幅增强,关键领域科学研究实现原创性重大突破,战略性高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实现跨越式发展,若干领域创新成果进入世界前列;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效益大幅提高,创新人才竞相涌现,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科技

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大幅提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目标,作为央企下属矿山企业,应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创新的思想观念的桎梏和体制机制障碍,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鼓励科技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发展目标。

(一)转变——思想转变

矿山建设过去给山外的人留下的印象是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一种高危行业,人们的思想也始终停留在危、差、苦、累的认知上,久而久之,矿山建设者们的思想也呆滞了,虽然看到了环境的日益改善,安全保障体系也日益完善,作业人员也日渐从中体力中解放,但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概念上。孰知,现在的矿山已经完成了数字矿山的基本建设,已经从人“力”驱动企业发展向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快车道。企业从自身做起,改变建设者的思想认识。

(二)转化——技术转化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矿还不能实现技术研发,创新工艺。但可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吸收,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先进的科技成果,完成落后工艺向先进技术的转化。

(三)转型——完成现代化转型

通过引入网络技术,实现设备运行自动化、安全监测及时性、工作效率高效性。在过去的建设中,煤矿建设已经淘汰了落后的“炮采”工作面,完成了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转型。

在今后会不断形成无人值守变电所、水泵房等自动化作业、监测区域;不断更新岩巷掘进工艺,逐渐淘汰打眼、放炮工艺,实现岩巷综合机械化掘进,在未来的建设中,不断实现转化、吸收,进而通过研发来淘汰落实的生产工艺,实现矿井建设的全面机械化。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企业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建立由集团公司统一规划的人才招募计划,每年根据基本单位建设需求,从各大院校吸纳专业技术人才来扩充基层技术力量。同时,在招聘一线操作工人方面,也一改过去传统的“体力型选手”,形成新的招聘制度模式,不但要通过体能测试,还必须有与矿山建设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整体提高建设者文化素质,为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提供了生力军。

描绘人才培养蓝图,提供开放的创新平台,优厚的成果奖励政策,激励广大技术人才创新。

(二)突出技术骨干作用,提供“三有”创新条件驱动生产发展

建立“全员、全岗”创新机制,在全矿范围内征集创新项目、创新思路,同时成立创新意识评价小组,筛选矿内征集到的有价值的创新项目,为该项目尽量提供实验平台及必

要的财力支持。让每一个员工都有为企业出谋划策、实现每一位员工有价值的创新思路,为创造发明、技术改造提供支持。

让所有创新人员的创造、改革构思“有平台、有条件、有支持”的创新环境下去完成,创造一批有特色的技术革新,有价值的发明专利来驱动生产发展。也就说给员工提供把自己的创新想法实现的机会、提供不断试验改进的条件、提供必要的试验经费。

(三)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成果转化应用力度。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矿山开采技术、设备也高度的发展,根据企业目前的技术实力及外部环境,还不具备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实力。全面引进适宜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通过应用转化,实现企业的高度发展。即便在后期有研发实力时,也要坚持国际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采用,实现生产力提升。例如积极引进适合***井下大坡度行驶的无轨胶轮车,引进在巷道淋水较大的环境下仍然能够发挥出色掘进、行驶性能的综合机械化掘进机,引进适合工作面长度超过300m的刮板运输机等等。

(四)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引进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科技力量,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针对***地质条件复杂,2-2煤顶板富含水的特性,巷道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综合分析法,分析了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概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学校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未来社会发展走势以及未来教育改革发展方面十分准确的把握,也是教育自身发展到今天提出的必然课题。而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的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由此可见,无论是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研究素质教育,都离不开体育。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对学生其它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又是通过多渠道进行的,其体育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抓好体育教学这个中心环节,充分发挥其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在更深层次上理解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以求为今后能使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更加完善的发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对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民主、科学、个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精华,素质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着眼于全体,尊重全体,倡导发展”。建国50余年来,我国体育教育教学大多沿用应试教育理论。这种应试教育理论存在许多弊端,与新世纪人才结构的要求大相径庭,与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有较大的差距。下面针对目前我国体育教学的现状做些分析:

(1)缺乏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教学,对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教学形式、内容、方法、管理等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对全面发展理解不正确,把全面发展等同于平均发展。课堂教学目标过多,缺乏连续性,追求在校期间的短期效应,忽视与社会体育的衔接。

(3)课堂教学片面强调统一、共性、服从、纪律等,而排斥多样性、个性、选择性、主动性。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权威化的教学态度、统一的教学模式、功利化的教育价值观等泯灭了学生的怀疑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影响了创新素质的培养;

(4)缺乏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及“健康第一”观念的培养和引导,片面强调体质教育,认为体育教学就是锻炼身体;

(5)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试制度。没考虑学生个体差异,过于注重对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数量是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推》的评价,忽视对学生身心健康素质及能力水平提高的评价,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6)体育硬件设施缺乏。目前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学校中,体育器材和场地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极大地束缚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体育课及课余体育活动不能顺利进行,不能确保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良性发展。

(7)体育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实施者,但大部分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和调动,其理论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也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大部分体育教师不能站在体育科学的前沿上来看待未来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对骨干体育教师培训的力度,进一步树立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思想,否则就此现状很难使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2.1 素质教育的概念及特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以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为核心,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以形成和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规律的综合素质。因而它旨在使每个人都形成相对完善的整体素质的教育。这里所说的素质,就是组成人的基本品质结构的思想道德、知识、身体和心理品质等因素。从素质教育的内涵不难看出,它具有其本身的鲜明特点。其特征主要包括全面性、全体性、通识性和个体性。全面性是指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体性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通识性是指教育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都要在不同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个体性是教育要承认差距,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2.2 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从素质教育的全面性来看,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体育教学中,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通识性及个体性等特点,那么,也可以说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表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确保学校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决定》确定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的作用,同时更明确地指出了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手段,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增进学生健康,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全新的教育方法及先进的教学观念,为学生的身体锻炼和将来的健康服务。

3.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在体育教学中要使素质教育得到积极良性的发展,就必须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实施有效的针对性策略。

3.1 将应试型转变为素质型

分数无法揭示和说明学生发展的整体水平,其中包括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它不是最佳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在素质教育中教学手段的运用,要以强调对学生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学习热情、自信心及自制力、顽强、勇敢、独立等心理品质的培养,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因此,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考试制度上,应由应试分数为唯一标准向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综合考察为标准的转变,在考试内容和方法、评价标准、考试制度等方面,必须进行改革。

3.2 从知识型转变为综合型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手段,尤其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主的综合型能力。在课堂教学时,要摒弃以教会学生各项运动技术为核心的传统教学,着重让学生掌握发展身体素质与基本活动能力的运动技能和练习方法,让学生自觉地开动脑筋,拓宽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空间,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学生的形态机能。

3.3 从灌输型转变为创新型

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教学内容,教师应由单向灌输知识向启发式、使学生发挥创新能力式教学转变并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教会学生如何思维。

3.3.1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墨守成规的思维只能指导重复操作,我们应引导学生摒弃那种依赖相同的程序解答各种问题的保守做法,教育学生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3.3.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鼓励、启发学生采用大脑的不同部位的活动方式,来开发大脑右半球功能,因为启发式教学对大脑的两个半球的功能,特别是右半球的功能起到独到的功效。课堂教学中,很多项目都是双手或双脚通过协调用力完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各方面的训练,从而加强学生左右半脑的和谐发展与协调能力。

3.4 从保护型转变为锻炼型

现代学生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对学生、学生对自己过度保护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普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不符合21世纪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对体育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体育素质的差异,注意培养学生更多的自我锻炼方法,并鼓励、引导学生去自己设计锻炼方法,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确保学生尽快适应生存的环境,依靠自身的力量走向成熟。

3.5 从斥责型转变为赏识型

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改变斥责多、批评多、不会表扬学生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哪怕是极小的优点和进步,教师都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合体的神态鼓励、表扬学生。同时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使师生双方都可以在教学中得到提高与发展,形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此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结束语

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既是一场变革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要在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针对未来的体育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要求,确立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革新体育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我国学校体育在新的世纪展现新的风貌。

参考文献:

[1]冯岩等.21世纪大学生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探索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1,(4):31-33.

[2]马国英等.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尝试[J].中国学校体育,2001,(1):19.

[3]刘鸥.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谈[J].体育与科学,2001,(3):79-80.

[4]李相如等.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1,(5):11-14.

[5]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上一篇:公安民警个人总结范文下一篇: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