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安全文化论文范文

2023-10-19

儿科护理安全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当今社会法律知识普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闹泛滥,使得护理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医疗安全,这样才能保护患者、保护自己。

美国权威机构统计,1999 年医疗事故死亡人数为44000至98000人,耗资29亿美元。2004年死亡数据达19.5万人,意味着美国每年有114万起医疗事故,4人中有1人致死,医疗事故将成为第6大死亡原因。在导致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统计中,护士占了约40%。

什么是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的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安全,即护士在执业过程中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病人的安危、医院的声誉。重点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要保证护理安全,就要降低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有医疗过程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

风险有两种,对于患儿主要有用药错误、意外事件、仪器使用失误和无菌物品被污染。对于护士主要有针刺伤、接触病原体、接触高危药品及家属随时爆发的情绪。

导致用药错误的主要原因有:药物计量不精确,药物剂量不熟悉,执行口头医嘱时用药失误。

儿科常见的意外事件:

1、坠床,走失,摔伤,碰伤;

2、输液头皮针脱出,输液架坠落;

3、窒息;

4、误吸、误吞:纽扣、瓜子、糖果、玩具;

5、烫伤。坠床,走失,摔伤,碰伤的原因:入院宣教不到位;无家属陪伴;床栏杆没有拉起。输液头皮针脱出,输液架坠落的原因:小儿输液时走动,不合作。窒息的原因:喂养不当,或小孩进食后睡觉,无人看护;用棉被蒙头睡觉。误吸、误吞原因:小儿食物、衣服纽扣、玩具零件不适宜(太小或太松)。烫伤的原因: 热水袋放置不妥、热水龙头使用不当。

我们的护理风险还包括仪器使用失误:包括输液泵出现故障,或使用不当;负压吸引器压力失控。

对于我们护士针刺伤、被病原体感染、化疗药物造成的职业损伤等,都是工作疏忽、不慎和失误造成的。而家长随时爆发的情绪是由于焦急、不信任感及期望值过高。

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护理风险,影响了护士的护理安全呢?

1、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2、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带教因素;

4、病房管理因素;

5、与患儿家长交流沟通因素。

面对这些极易发生的护理风险,我们应该从人、物、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管理。 首先是加强对人的管理。对陪护的家长加强安全告知、安全意识的教育。对实习的同学应强化其法律意识 ,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对我们的护士应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对重点患儿、重点时段的管理。重点患儿包括:新入院、新转入的患儿;一级护理的患儿;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易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重点时段包括:节假日、双休日、夜班、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间。

必须重视护患沟通,因为有效的护患沟通可以让患儿及家属信任我们,配合我们的治疗护理工作,理解我们对其的管理,从而避免很多由于家长不遵守规章制度引起的意外事件或医患矛盾事件。与患儿或家长沟通的技巧一般有主动介绍;耐心倾听;真诚理解;理解患病住院后出现小儿行为退化现象;使用适当的方式和患儿沟通。

其次是对物品及药品的管理。对于仪器设备:重点仪器定期检修和保养,出现问题及时维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各种用物。对于药品:

1、药品分类放置;

2、按失效期先后放置;

3、贵重药、麻醉药、剧毒药专人负责;

4、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放置;

5、药瓶应有明显标签,标签不清楚、模糊的药品坚决不使用;

6、新药使用前应组织学习。

对于如何防范针刺伤,提倡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及无针输液接头,因为安全型留置针具有保护医护人员避免针刺伤和血源性暴露的作用。而无针输液接头避免针刺伤的同时可避免针头反复穿刺肝素帽所形成的输液微粒进入体内引起输液反应,减少管腔回血率,防止管腔堵塞。

儿科护理安全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儿科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的87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在护理前负面情绪变化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负面情绪均有好转,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监护人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进行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儿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儿科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之一,其所接收的患者群体年纪相对较小,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工作的难度性,为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展开,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1]。本研究主要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選取在我院儿科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受治疗的87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4例)。研究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36±2.4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1例,患者年龄1~11岁,平均年龄(5.78±2.52)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儿童患者,有固定监护人;②所有患者均不患有传染性疾病;③本研究经伦理会批准且所有患者监护人均知情同意。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接收入院后,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进行饮食以及用药指导,并做好相关记录等。给予研究组优质护理,包括相关科室护理人员不断进行学习进修,提高自身综合护理工作水平;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的展开;实施责任制护理,使护理工作人员更加清晰明确其工作内容,增强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收治入院时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与患儿的友好护患关系,便于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更好的展开护理工作;加强病房管理,使患者保持处于安静整洁的治疗氛围;根据患者所患疾病对其以及其监护人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监护人更加明确患者疾病发生发展并在日后工作生活中加强预防;患者因年纪相对较小,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对其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干预,提供其护理依从性;遵医嘱进行用药并进行用药护理,监督其按时用药;设置监护人意见信箱,告知每一位监护人对护理工作提出意见,促使护理工作更加完善等。

1.3观察指标

1.3.1比较两组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焦虑状态进行评估,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中度焦虑≥70分。

1.3.2比较两组监护人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满意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对相关工作越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结果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比较两组负面情绪

比较两组在护理前负面情绪变化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负面情绪均有好转,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2.2比较两组监护人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

研究组监护人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3 讨论

儿童患者因年纪较小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焦躁不安以及不配合治疗等一系列不可预测性行为,增加了临床工作难度。因患者年纪相对较小,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导致病情变化较快,其监护人对临床治疗护理工作期望较高,对相应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常规护理模式主要是根据医嘱进行展开一系列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性[2]。优质护理是近年来临床工作中新型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展开一系列护理干预方式,强化基础护理理念,全面落实责任制,应用效果较好[3]。有学者研究报道,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使用优质护理可以增加护理满意度[4]。本次经研究后发现,比较两组在护理前负面情绪变化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负面情绪均有好转,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监护人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进行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国磊.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及重要性[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11):148.

[2]赵芪.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饮食保健,2019,006(009):218-219.

[3]周玥.分析门诊分诊中运用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际效果[J]. 健康大视野2020年9期,191页,2020.

[4]刘蕾,李艳梅,台晓丽.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v.7;No.438(17):144+146.

(作者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儿科护理安全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就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进行探讨,重点从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网络、健全各种各种制度和各种应急预案、做好年轻护士培训、应用掌上电脑(PDA)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网上报告系统、无惩罚原则等几方面,阐述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网上上报系统;PDA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患者在医院就诊、治疗期间发生的跌倒、走失、用药错误、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他與患者安全相关、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随着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深入开展,提高护理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护理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服务缺陷的反映,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我国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虽然在大部分医院都存在,但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大多不愿意、也不敢报告,往往在督查中被发现或病人投诉无法隐瞒时才被动报告。

1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1.1 年轻护士技术差,经验不足:近年来,医院的床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展, 护理人员数量缺编。医院新进大量的年轻护士, 年轻护士比例增加,年轻护士技术水平有限, 对疾病观察力不够,不执行“三查七对”、“交接班”等相关制度。缺乏护理经验,技术操作不熟练, 儿科护理操作技术难度大、家属要求高,有些操作护士难以达到1次成功。 家属不满意。

1.2 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告知义务执行不到位: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风险意识差,不重视护理文件书写,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性。因此,护士在每项工作中必须重视每个细节,培养护士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章 第五十五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护士没有对特殊治疗,存在的护理风险让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写告知书。例如:跌倒坠床告知不到位,患者跌倒坠床。在工作中,有些护理人员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未能及时签写告知书。

1.3 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由于个别护士工作态度不够严谨,不按照护理常规执行操作是造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各种查对制度不严格、护士粗心大意,三查七对一注意未落实流于形式,不能检查出问题,例如:未让患者或家属说姓名而直接喊患者姓名,导致药物输入错误;发错口服药液; 采错标本;接送病人错误;医嘱执行错误;转抄医嘱错误;如将时间、剂量看错等。另外,儿科工作繁琐,患儿不配合核对,增加了出错的机率。

1.4 护士害怕处罚,不积极上报:我国医疗差错事件报告制度虽然在大部分医院都存在,但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大多不愿意、也不敢报告,往往在督查中被发现或病人投诉无法隐瞒时才被动报告[3]。本护理单元是2010年5月新扩建的病房,护理人员以新分配为主,她们都想在新医院有个好起点,留下好印象,担心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会影响其个人声誉,也担心被人知道会受到处罚,因而多数护士在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如果患者不投诉、护士长不知道,往往采取隐瞒不报,导致同样性质的事件在不同科室,不同的人身上重复发生,同时,事件的当事患者也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因拖延而导致对患者的二次伤害。

2 防范措施

2.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主管患者安全的主任及护士长、护理骨干30人组成院护理安全委员会,护理部主任担任委员会主任。科护士长及小组护士长、护理骨干10人组成科护理安全委员会, 小组护士长及护理骨干4人组成病房护理安全委员会。实行三级负责制,在护理部主任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 各级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检查、督促、指导, 由护士长提出改进、防范措施, 护理部对改进、防范措施进行跟踪落实,在三级质控下,做到防微杜渐,确保患者安全。实行无惩罚原则,无惩罚原则是指在差错发生后,不是惩罚犯错者,而是寻找导致差错发生的原因,改进相应的流程[4]。鼓励护士对与护理相关的患者不良件的报告,不论事件是否属于护理人员的差错。使护士自愿、主动上报,使护士长、护理部对某些特殊事件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进行干预,将患者的损害降至最小,患者的情绪得到及时的安抚。

2.2 健全各种制度和应急预案:逐步制定各种制度和应急预案,例如输血核对制度、医嘱查对制度、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等;住院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如非计划拔管应急预案、停水和突然停水应急预案、泛水的应急预案、停电和突然停电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患者自杀后的应急预案、患者跌倒坠床时的应急预案、输注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皮肤压疮应急预案等。在制定应急预案时,首先重点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如皮肤压疮、非计划拔管、跌倒坠床应急预案中,建立相应的护理评估表、床头设立相应的提示牌。其次,制定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及逐级上报程序。

2.3 做好年轻护士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多途径培训护理人员专科发展,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做好三基培训:基础护理理论考核:非注册护士每半年一次,注册护士一年一次。基础护理操作培训与考核:2年资以上护士操作项目:CPR、口腔护理、雾化吸入、鼻饲、导尿、灌肠、翻身叩背、洗头机洗头法;2年资以内的护士操作项目:CPR、口腔护理、静脉输液、肌肉注射、吸氧、吸痰。病房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两次,内容为专科护理知识及网上和杂志最新刊登的护理的新技术,新进展。每年参加护理部每周五中午专科业务讲座6次。带领全体护士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护士条例》等法律相关知识,在一切护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制度, 做好告知义务,做到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依法施护,这样既保护了患者的利益,反过来说也是对护士的自我保护[5]。定期带领护士学习各种医疗纠纷和医疗警示录,提醒护士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2.4 应用掌上电脑(PDA)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应用掌上电脑(PDA) 和二维条码技术的腕带进行各种处置核对以掌上电脑(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system)的数据资源, PDA带有无线网卡和条形码扫描头病人专用的采用二维条码技术的腕带记录了病人基本信息[6]。患者入院后,打印以住院号编码的条形码腕带,佩带于患者腕部作为身份标识。护士在床旁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用PDA对患者手上的腕带扫描进行患者身份识别与确认。同时可确认患者给药单的条形码与患者腕带上的身份标识条形码的信息均相关联。PDA分类显示全科病人的所有用药医嘱信息,如:注射医嘱、输液医嘱、雾化吸入医嘱、灌肠医嘱、化验医嘱等;同时将处置的时间和处置人等相关信息记录到数据库,保存后所有信息即刻回传到HIS系统,医生下达医嘱输入HIS系统后,会即刻自动转移到PDA上, 可实时记录医嘱执行时间和执行人。

2.5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网上报告系统: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能促进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1]。我院充分利用HIS系统,建立自愿、非处罚性的护理不良事件网上报告系统,每个护士通过自动化办公网上自己的账号,可以随时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层层上报至护理部,护理部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作出分析,帮助当事科室、当事人及时分析原因,并在全院范围内寻找类似的不安全因素,对有可能导致患者损害的护理不良事件,立即指导、参与、帮助处理,力求将患者的损害减至最小。护理部审阅后实时对全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公示,事件的过程结果是公开的,但科室、责任者是保密的,只用来警示其他护理人员从事件中进行学习,实现“错误”经验的信息资源共享。

3 讨论

通过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网络、健全各种各种制度和各种应急预案、做好年轻护士培训、应用掌上电脑(PDA)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网上报告系统、无惩罚原则等几方面,很大程度上避免和杜绝了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最终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PDA应用于临床护理操作的查对,用PDA扫描病人腕带进行病人身份的确认。,实现了新技术有效服务与临床护理实际工作, 信息均通过HIS系统相关联,真正做到了“正确的对象、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法与途径”,杜绝了差错。这一优势在新生儿、精神障碍、昏迷或睡眠状态病人的护理当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有效地规范了护士行为,及时纠正了一些遗漏和差错,对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避免多次医嘱转抄、录入,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李漓,刘雪琴.我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中国护理管理,2007,7(11):54-55

[2] 李春梅. 护理安全管理体會.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4(9):2623-2624

[3] 袁晓丽,江智霞.临床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9,4(24):726-727

[4] 徐春,徐红燕.无惩罚原则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体会.护理与康复,2009,6(8):523-524

[5] 阐玉英.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5):78-79

[6] 张晓华,吕艳,郭春芳.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护理管理,2008,6(10):2800-2801

儿科护理安全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文献标识码:B

护理思维是在护理学科中表现出来的理解、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推理、讨论等所组成的综合思维[1]。良好的护理思维能力是护理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然而中国传统的以课堂灌输性的教学方法以及应试教育使护生进入临床后,不是积极思考、主动寻求有用的信息、做出合理的护理决策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是对医嘱的过分依赖。因此,在护理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护理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学科,为了更好的实现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过渡,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锻炼护理思维能力,我们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参与式互动教学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儿科护理安全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新生儿科病房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结果 护理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及三基考试合格率、护理差错率、家属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PDCA后护理管理目标明确、有章有序,能及时反馈问题并及时修正,是提高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PDCA循环法;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为无陪护病房,护理工作繁琐细致、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1],如何进行一种有效、安全、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一直是我们护理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自2010年7月以来,我们将PDCA循环应用于新生儿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生儿科(NICU除外)共有床位56张,护理人员23人,主管护师及以上6人,护师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5人,专科8人,床护比为1:0.4。开展PDCA循环法质量管理前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4%。

1.2实施方法

1.2.1 P阶段—全科动员,统一思想 在开展PDCA循环法前科室安排合理而足够的人员配置,新增护理人员4人,召开全科护理人员动员大会,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了解其目的及实施方案,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达到全员重视的目的。

1.2.2 D阶段—调整步骤,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点 ①制订本科室护理工作年度、季度和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和质量标准等具体目标;②健全并更新科室制度:调整各班职责内容、制定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认真履行告知宣教义务、嚴格交接班制度;③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认真检查并执行晨间护理常规、沐浴常规、喂奶常规、光疗常规、高危儿护理常规及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等仪器的护理操作常规,特别是对重、危新生儿的护理要求观察、管理到位,护士须给予重点监护;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防止交叉感染;⑤注重安全管理,新生儿病房实行24 h封闭式管理,除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必须严格核对腕带标识,做到万无一失,科内规定每周四下午为探视日,家属可通过探视走道探视患儿1次;⑥加强设备管理,每台设备责任人明确,建立设备登记和维修登记本,定时检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⑦重视宣教和沟通,我科每周集体对患儿健康宣教和婴儿护理知识指导进行讲解,解答家长疑问,了解家长需求,对家属提出意见和建议整合上报,并作出回答,以增进了与家长的沟通;⑧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文件书,因新生儿会随时发生各种变化,护理人员的必须严格观察,详细记录新生儿的病情变化,避免遗漏、错写等情况[2]。⑨强化专科护理学习,提高专科技能及护理观察能力,安排科室,每月举行一次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小讲课,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如新生儿复苏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新生儿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等,每季度进行一次专科护理理论考试,每年进行“三基”和“专科”知识考试两次、操作考试两次。从而让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管理层层相叠,环环相扣,责任到个人,职责分明。

1.2.3 C阶段— 三级质控,亦查亦修 科室实行逐级护理质量监控制度。由质控组长、护理小组长组成一级质量组负责对护理核心制度、等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和健康教育质量,每日进行分段检查;二级质控由护士长和护理小组长组成负责对人员仪表、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规章制度进行检查[3],对科室现存和潜在质量问题进行质量讲评,让全体护理人员吸取经验教训。三级检查为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的护理大查房,每月护理大查护理质量一次,每季全面检查考评一次,使护理质量控制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并将质量控制的内容以简明的要求,通过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向家属作不定期的调查,让患儿家属真实地反映对护理工作的意见。

1.2.4 A阶段—及时总结,奖惩并举 在实施过程中,护士长每日督查、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对每次检查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总结,点评,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限期整改,并将效率和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将工作业绩记入档案中作为晋升、提拔、进修的主要依据,或通过召开工休座谈会对病人家属提出表扬的护士给予奖励,每季度将考核第一名的评为季度服务之星、二星护士,由医院进行表彰,并张贴相片在专栏上向患者和社会公示。

2效果评价

自2010年7月新生儿病房开始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后,科室护理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合格率不断上升,不仅建立了市重点、省重点专科,护理质量在创“三甲”、“质量管理年”、“百姓放心医院”中各等项检查评议中达到优秀水平。我科PDCA实施前后各类护理质控指标比较见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统计学X2检验分析,2010年与2009年的护理总的质量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8.7,P<0.05),2011年、2012年连续2年在2010年基础上数据进一步拉大,可以认为通过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2010年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较2009年有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综合上述,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不仅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新生儿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了护士长的管理工作,而且PDCA循环管理使护士增强了护士的自律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也不断增强,家属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在新生儿科病房,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家属对护理要求的期望值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有严格的制度管理和培养不断增强的专业素质,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持续改进、持续进步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取得家属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汪秀华,宋立弟,刘恋.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04 :195.

[2] 张建蓉.儿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0)4757.

[3] 黄惠琴 李平均.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21:1345.

儿科护理安全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此期间我院从收诊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要求分PDCA护理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探讨两组儿科护理质量和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从儿科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来看,PDCA护理管理组在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历书写质量、护理操作质量、健康宣教等项目上均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从家长满意度情况来看,PDCA护理管理组为93.33%,常规护理组为80.00%,差异比较PDCA护理管理组优势明显,p<0.05。结论:应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并获得家长更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护理管理;儿科;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护理模式不断涌现,被广泛实施于临床实践当中。PDCA是一种科学化、标准化的循环体系,其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阶段,通过循环上升,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1]。为了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本文探讨将PDCA护理管理应用到儿科护理当中去,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收诊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PDCA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7月—2021年6月,在此期间我院从收诊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验要求分PDCA护理管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在PDCA护理管理组中,男童18例,女童12例;年龄分布在1岁到12岁之间,平均为(7.08±3.21)岁;疾病持续时间从3天到17天不等,平均为(10.28±2.31)天。在常规护理组中,男童17例,女童13例;年龄分布在1岁到13岁之间,平均为(7.53±3.36)岁;疾病持续时间从3天到16天不等,平均为(9.89±2.43)天。以上两组共60例患者在一般数据资料比较上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临床实验中,针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化护理管理,具体举措: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进行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針对PDCA护理管理组患者实施PDCA护理管理模式,具体举措:(1)计划。首先建立起PDCA小组,组织组员学习PDCA护理管理知识。围绕患者病情及护理需要,制定患儿护理期间的护理计划,制定阶段目标和考核目标。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探讨和改进。(2)实施。开展PDCA护理培训的时候,要求护士长合理划分每一名护理人员的职责,以保证护理过程正常开展,使患儿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病房内,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为其普及用药事项、疾病知识等。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膳食计划。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保障清洁卫生。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使其感到人性化的关怀。(3)检查。由护士长对PDCA护理管理具体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待发现其中的不足后及时进行纠正。使PDCA小组能够按照各项操作标准进行对应操作,减少失误。以科室为单位,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并寻找最佳的解决措施。(4)处理。对于上一阶段发现的问题和患儿家长提出的建议,通通做出整改,提出整改举措后将其纳入到下一阶段的PDCA护理管理中,检验和强化改善举措,护理人员要认真汲取经验和教训,细化责任,提高护理质量[2]。

1.3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处理。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的比较

从儿科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来看,PDCA护理管理组在病房管理质量、基础护理质量、病历书写质量、护理操作质量、健康宣教等项目上均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比较明显,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家长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从家长满意度情况来看,PDCA护理管理组为93.33%,常规护理组为80.00%,差异比较PDCA护理管理组优势明显,p<0.05。(详见表2)

3.讨论

儿科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要选择优质的护理模式。PDCA护理管理是一种循环体系,其将传统护理质量把控从事后转变为全过程把控,在护理前、护理中和护理后都进行及时的调整,从而使护理质量呈现出螺旋上升式发展[3]。将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当中,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对于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护理风险。同时能够减轻家长的护理负担,使家长在护理患儿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安心和轻松,会获得家长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应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并获得家长更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瑞芳. PDCA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与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17(13):3.

[2] 谢明珠, 林燕, 屠益微. 浅述PDCA循环在儿童呼吸内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 2020, 7(1):192.

[3] 孔小红. PDCA循环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作用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5):2.

上一篇:高中化学学习研讨论文范文下一篇:课程教学建筑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