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消费观念范文

2024-01-31

人们消费观念范文第1篇

二是不当消费会使人负债累累、家破人亡。报刊上曾经登载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加拿大单身汉中了4000万美金的大奖,他因此随心所欲消费,仅两年时间,不但花光了奖金而且负债累累。文学名著《 包法利 夫人》中的主人公,因为贪图享乐,消费无度,最后债台高筑,自焚身亡。这样的悲剧都在时刻警示着我们,消费必须适度。

三是不当消费会使人滋生歪念、诱发犯罪。分析近几年来部队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例,绝大多数与追求享乐无度消费有关,如:刘户绑架杀人案、总队逯野入室抢劫案。我们青年官兵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一定要警钟长鸣,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否则,消费的是财力,迷失的是自我,毁掉的是人生。

二、努力培养健康消费的良好习惯

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提高认识,升华思想境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是这样面对消费的,他说“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的目的”。物质上的贪婪源于精神上的贫困,所以,只要我们注重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自然就能够摆脱低级趣味的诱惑。

二是经常调节,保持平常心态。健康消费的道理大家可能都懂,但有时候看到其他人的行为,产生内心失衡。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调整心态。要克服随心所欲、及时行乐、盲目攀比的思想偏差,使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用平常心处理自己的消费行为。

人们消费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95后”大学生;消费文化;社会变迁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8016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从经济领域开始的社会变革。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前,消费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领域,消费的社会学理论问题鲜少被涉及。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消费所产生的重要的社会后果逐渐呈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购物的兴起,推动了提前消费的发展,“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体验逐渐兴起的背景下,包含的是人们的消费方式、支付习惯、信用测试等自我消费实现的考验。

那么,“95后”大学生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形成了怎样的消费观念与消费结构?这与当今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的兴起现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对于我们认识当今的消费文化现状又有何启示?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调研采用实地研究方法,向沈阳市沈北新区大学生群体抽样发放问卷并进行访谈,通过整理分析调查结果,对当代社会变迁下新生代大学生群体消费文化现状作全面客观的认识,并探索其与消费文化兴起的社会逻辑。

2文献综述

21国外相关研究

消费行为和态度往往集中反映在消费文化中,国外研究者们对此提供了理论研究框架。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2000)认为,消费文化是片段的、不断重复再生产的文化,难以凝聚为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消费文化在今后的趋势就是将文化推至社會生活的中心。他区分了关于消费文化的三种视角:①商品的扩张引起了消费场所等物质文化大量积累,使闲暇及消费活动显著增长。②人们对商品的满足程度同样取决于他们获取商品的社会性结构途径,人们为了建立社会联系或社会区别,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消费商品。③消费时产生情感快乐梦想欲望等问题。

美国社会学家凡勃伦(Thorstein BVeblen,1964)研究了美国上流阶级消费模式及心理形成的社会和文化机制。他认为,当消费者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幸福后,便有余力去进行“炫耀性的消费”,即有闲阶级为了某种社会地位、名望、荣誉而进行的一种对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这种消费指向的不是物本身,而是物所承载的地位身份品位等(符号价值),是有闲阶层在名望和身份上的投资。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Georg Simmel,2001)在《时尚哲学》论述了时尚的本质及功能,他认为人们在时尚上的消费,是人们反抗客体文化的压制而进行的主观行动反应,并且是作为消费扩大之下商品继续分化的最佳例证,他指出了时尚的消费观:个性和阶级。

22国内相关研究

从社会学的视角看(王宁,2001),消费并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往往是一种共有行为,是一种同时为许多人所共同表现出来的文化。消费文化总是带有地理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发展、民族、物产和人们创造能力、适应能力等行为特点(赵吉林,2009)。

国内对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研究颇多,在对消费的相关分析时大多强调消费问题,而忽略了社会事实的客观性。主要研究者切入角度有消费观念的研究,如魏宁(2013)、张红霞(2014)、张林(2016)等将大学生的消费问题建构社会主义思潮下,相关思想教育也是其主要讨论对象;也有消费行为方面,顾天竹(2017)将消费行为视为主要研究方向,提出学生提高消费自控能力、校方加强德育管理和健全规范消费市场成为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有效途径;还有相关研究侧重于消费行为和态度的某一具体方面,如享乐主义消费观(贾常遥,2017),基于互联网的消费行为(彭鑫,2017),符号性消费观(孟庆宁,2016)等。引人注意的是一些对大学生贷款现象的调查研究,大学生向往自由、独立的思想观和消费观使其通过微消费贷款得到愿望的满足(毛能,2016),大学生也因此逐渐被纳入网络借贷商的主要目标中。在以上国内研究中,大多研究均有相关政策的提出,但有些针对性较弱,对策不够具体或视角较为单一,有些只具条理而没有整合性,另外,这些对策均忽略了社会的运行逻辑。

23研究总结

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大多着重于宏观社会或微观个人的区隔性研究,而忽略了在宏观的社会变迁背景下引进个体行为态度的消费解读。“95后”大学生在消费文化上的表现及特点,是中国社会变迁进程的一个阶段性局面,同时也对社会化进程表达了适应性,对未来消费文化趋势的形成具有预示意义。

3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的兴起

31社会变迁下消费观的变革

传统中国社会“以俭为德”的消费观根深蒂固,计划经济时期大多数人保持着俭省的消费习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资本积累,居民的生活水平逐渐迈向小康,消费结构开始从以“衣”和“食”为主要内容进入以“住”和“行”为主要内容的消费阶段。人们不再满足于温饱而是慢慢倾向于享受与发展。这时,以货币价值作为模仿衡量的标准,品位作尺度,消费结构下社会地位的认同也由此形成。模仿,即成为消费的重要趋势。一方面,模仿具有增加群体整合度和阶级区分的功能;另一方面,则不断输出享受、炫耀的价值观。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逐渐从消费生活必需品时代进入了耐用消费品时代,具有一定制度化文化资本的新中产阶级群体逐步扩大,但新中产阶级群体缺少一定的经济资本、社会出身及与之相关的对文化解码能力。为了获得这种地位上升所需的必要积累,新中产阶级发现了可以掩饰其资本欠缺的资源,即高雅文化的消费。在新中产阶级引导的价值变化潮流中,普遍的应享意识介入消费观中。人们对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习惯性期待,形成了消费文化的霸权。

32消费手段对消费意识形态的改造

宏观背景下,透支性消费作为脱离传统消费形式的新力量,承担着刺激消费的最初使命。基于网络的微型信用消费贷款,伴随着网络购物产业的发达,形成了信用额度下的定期免息和分期借贷,刺激中低消费人群的购买力。消费手段的日趋便捷,逐渐使消费者不再将商品价值与个人预期连接。透支性的消费手段满足了人们接受外界刺激后产生的消费需求,跨越了获取商品的时间性与空间性,潜移默化地改造人们的消费意识形态。

在消费行动集中的城市场域中,社会群体的惯习伴随着多重挑战。一方面,人们通过储蓄维持安全感;另一方面,却又接收着线下折扣活动、传媒广告、名人网红价值输出等促销手段的刺激。发展迅速的互联网造就了消费文化的趣味性和时尚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品质的提升,使消费品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大规模生产和高消费改造了人们的生活——追求品质。

33消费品的社会化

通常情况下,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人们习得了社会规范,并与社会文化相互作用,以实现持续性期望。但随着社会的分工,人趋向异化,一部分社会行为遵循着已有的客观规章制度,另一部分又追寻个性的发展。伴随着社会阶层的交叉性,群体心理的整合往往依靠文化的多元性得以联系。人们依托于互联网进行文化交流,省去了面对面的成本,却伴随着时间和货币的消耗。在众多的文化市场中,人们通过网络寻找认同感,这个过程则促进了消费品的转型。商家将多元文化刻入产品,赋予消费品以品位,例如逐渐兴起的古风文化促进了古风服装和古典书籍的消费,旅游文化的兴起促进了流动旅游团的定制,人们对知识的追逐促进了付费听书、网课等互联网消费平台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个体与生活世界黏合度的降低,衍生出文化与社会结构的裂痕,而通过货币塑造的消费品则紧紧贴合着社会文化的进程,实现消费文化的兴起。

4“95后”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41研究对象与方法

“95后”大学生是指1995—1999年出生的新一代大学生群体,是当今大学生群体的最新力量。本次调查以沈阳市沈北新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大学范围涉及十所本科及专科大学生。作为迅速崛起的消费群体,其在以知识为中轴划分的社会中基本处于“中产”地位,“95后”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和消费环境的汇合体的象征——消费文化,必然会并引导未来社会的消费主流。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报刊、文献、互联网等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了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相关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归纳总结,为进一步分析提供理论框架。调查过程主要针对沈阳市沈北新区十所高校的“95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发放问卷并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根据问卷分析得出的结果和不足,选择部分调查者进行深度访谈,以求进一步了解“95后”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深入挖掘更为真实和准确的信息,以得出并解释“95后”大学生的消费特点、消费结构和消费问题,为论文的论证提供有力的证据。

42“95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多元性消费趋势投入大学生群体,伴随的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转变,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整理,“95后”大学生消费现状及观念逐渐呈现出以下特点。

421消费水平差异化、理性消费占主导

由于大学生尚未踏入社会中的工作,缺少固定的收入来源,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其主要的经济来源仍旧为家庭供给(8893%),其他来源为亲友资助、助学贷款、学校的奖学金和兼职收入(见图2)。对“95后”大学生的每月消费总额调查:2561%的大学生的月均消费支出在1000元以下,1000~1500元是“95后”大学生的普遍月消费总额(5819%)。由此可以看出,“95后”大学生消费水平个体差异较大,呈现不平衡性、等级化和两极化等特征(图3)。但是,大部分“95后”大学生消费水平较为合理,理性消费仍是消费主流,在生活费的使用比例上,基本衣食住行支出仍是当前“95后”大学生的主要支出。大多“95后”大学生在购物时对商品价格和实用性的重视超过商品的品牌、档次和款式(见图1);另外,对于自己心仪的物品超出自己支付能力时,大多数调查者会选择放弃购买(7191%)。所以可以认为,多數“95后”大学生能够以自己实际支付能力为基准选择性购买商品。

“95后”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年级、性别等维度上(见图3)。男女消费的差异主要是消费观上,男生更加看重商品的功能性与体验性,在烟酒、网络游戏、IT产品等方面消费较多,女生则更注重商品的情感性与象征性,热衷于逛街和网购,购买各种饰品、衣物、化妆品等。随着学业的不断加深,“95后”大学生的平均消费水平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显示出阶段化增长趋势,提前消费的频率也呈现递增趋势,由于大一时期生活费用来源单一,大二、大三逐渐掌握消费的自主性,并通过多种方式赚取生活费用,而大四面临就业压力,通信费、学习考证费用不断增加,消费行为更趋丰富和多样化。

422消费结构多元化

消费文化能映射出消费者内在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消费结构。对消费项目进行分析归纳,可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划分为生存消费、交往消费、发展消费、享受消费。生存消费指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衣、食、住、行消费;交往消费指维系社会情感交往而进行的消费,包括通信、恋爱、人情往来等支出;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自身发展的消费,包括学习、培训等费用;享受消费指满足享受的娱乐、旅游、个人爱好等消费。社会环境的日新月异,使得“95后”大学生们已不再局限于寝室、图书馆、教学楼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除基本的衣食住行消费、学习消费外,运动健身、交际恋爱、手机网络、旅游、网购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调查数据(见图4)显示:“95后”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衣食住行支出占4358%,社交消费和休闲娱乐支出同样占1465%。由此看来,“95后”大学生对精神文化消费日益增加,从简单生存需要上升到生长发展、享受需要,消费类型渐从生活型向文化型转变。消费结构多样化趋势明显。

423追求个性消费,注重符号价值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时,注重的因素从功能角度划分可以分为两类:功能消费和符号消费。功能消费重视物质的质量及实用价值,其目的在于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日趋丰富多样,人们更加注重商品所持有的附加意义,即符号消费,更多突出商品消费的工具性与表达性。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中物质的极大丰盛使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要,消费社会的逻辑也不再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占有。调查数据显示:7031%的被调查者赞同会通过一个人所拥有的商品判断对方的性格与品位。对“95后”大学生而言,通过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更能体现个性、表达自我,进而展现内在自我价值。

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性活动,它同时也是一种符号活动、交流活动和表现活动。商品的附加价值体现在商品的符号意义对商品的提升上,大学生对于品牌的追求正是一个典型,他们认为品牌作为符号体现了商品的档次以及消费者的身份和荣誉,并试图通过所拥有的高档品牌来树立在同学之中的个性和地位,表征自己已经处于某种特定的社会阶层,不仅满足自我内在需求,也是一种文化交流和社会表现的过程。

个案1:小林,大三,平时会关注一些品牌的动态,尤其是包和化妆品,对这类商品的高档低档品质等都了如指掌,当有心仪的牌子上新时,会迫不及待地购买,对自己已买的牌子都如数家珍……“这些品牌的东西,质量一般有保障,而且很好看,撞款的概率也很小,平时基本上看不到一模一样的”。

424消费方式趋向网络化、电子化

随着电子化和网络化的不断普及和相互推动,社会消费的支付方式已经从单一的现金交易向手机支付、银行卡、信用卡等多种形式的交易方式转变,新型的支付手段使人们的消费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作为互联网影响下的新生代,“95后”大学生具有多元开放的思想意识,对于新兴的时尚产品能够迅速接受,他们的消费方式早已从传统方式转变到网络电子平台,调查数据也印证了这一事实(见图5):外出时,9173%的被调查者会使用支付宝、微信等手机支付,309%的被调查对象选择刷银行卡或者信用卡消费。长远来看,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方式将会成为消费支付方式的一大主流。

图5“95后”大学生外出消费方式

作为网络新媒体的主力军,“95后”大学生的消费均大量以互联网为媒介,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持续刺激、实物配送的日趋完善、生活质量的提高、场所的丰富多样,他们愈加倾向于选择更为快捷的电商消费模式,逐渐成为网络购物的中坚力量。调查数据统计(见表1):在被问及“您平时的网购频率时”,大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了“一个月一次”,所占比例为6338%,有2456%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周一次”,51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一年一次”,691%的被调查者选择“一周两次及以上”。同时,九成多的95后大学生认同网购促进了消费,近七成的“95后”大学生也表示自己会在“双十一”或者“双十二”促销日进行购买。这一事实表明,网购消费在“95后”大学生群体中已相当普遍。

参照群体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方式可分为三类:一是信息传递原则,个体从参照群体成员处获取信息,做出消费决策;二是示范效应原则,个体将参照群体的消费行为视为标准,从而接受并采纳;三是团体压力原则,当参照群体呈一定规模时,多数人的消费价值观念迫使个体消费观转变,进而引导其行为。消费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熏陶培养的结果。“95后”大学生进入大学阶段,消费行为呈现出明显的社会化特征,身处集体环境中的“95后”大学生,在与其他人接触和互动过程中,他们的行为受到同辈群体认同的影响,逐减显现出群体之间态度、观念、规范、行为准则的相似性。调查中(见表2),当问及“是否会为了合群调整自己的消费结构时”,5962%的被调查者表示认同,同样,在“影响购买商品的主要因素”一题中,5645%的选择了朋友、同学的推荐。可以看出,同辈群体对“95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较大,个体希望通过购买具有扩展并延伸自我意义的商品,从而归属于某个群体,获得这个群体成员的认同,实现归属的需要,群体成员间的相互模仿更加深了個体内部的凝聚力与心理认同感。

大学生每月用于自己支配的钱是有限的,但只有极少数的“95后”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消费构成的意识,储蓄意识淡薄,大多数大学生会下意识地盲目追随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风向,而逐步丧失自我判断和自主决策能力。访谈中,当问及被访谈者,“是否合理规划过每个月的生活费的时候”,多数人表示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个案2:大二的小夏平时不乱花钱,但也一直没有合理规划的想法,消费方式先松后紧“在每个月末,月生活费快要用完的时候,就稍微省省,这样生活费就差不多正好够用,现在网购挺方便,可以分期付款,之前我手机丢了,很快就分期借贷重新买了一个,生活也没有太大的压力”。

个案3:大四的小周即将毕业,因为面临找工作、初步进入社会的阶段,格外注重个人的外在形象,平时也会关注一些职场穿搭,“前几天做头发花了不少钱,又买了几套比较好的职业装……之前打工赚的钱不太够花,不过用信用卡透支了一些钱,等找到工作再以后慢慢还吧”。

互联网电子商务背景下,信贷消费、分期消费平台应运而生,比较典型的平台有京东“校园白条”、支付宝“蚂蚁花呗”,不仅激发了“95后”大学生的金融消费需求,更实现了超前消费。多数被调查者表示会使用信用卡或蚂蚁花呗来购买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商品,调查同样发现,大一到大四使用提前消费手段的比例总体呈增加趋势,“先消费后支付”模式渐渐为“95后”大学生所接受。原因在于大学生群体可支配的资金与商品获得的期望存在断裂,于是利用分期付款购买轻奢侈品或者价位较高的电子产品,通过不同月限分期慢慢偿还,很有可能导致大学生严重的超前消费并无力偿还的问题。

432盲目性、炫耀性、享受性消费增多

部分“95后”大学生消费中明显存在着盲目心理、炫耀心理和享受心理。凡勃伦效应指出:由于消费者可能是想要通过使用价格高昂、优质的产品来引人注目,具有一定的炫耀性。因而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又被称为“炫耀性消费”。具体表现在人际交往、娱乐、恋爱方面的消费过高,在满足了基本生活之外,更多地追求品牌和时尚,具有品牌意识。

一方面,“95后”大学生希望通过物质消费以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满足;另一方面,社会生活诱惑的增加,购买一种商品已经不再是停留于追求商品实用功能的阶段,而是它能够实践商品附带的符号价值,即满足某种心理欲望。他们正处在人生中社会角色变换最为频繁、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得到外在确认的时期,加之消费文化的兴起,更希望在这个注重经济价值、以金钱确认身份地位的现代社会中,引起外界关注以汲取资源,获得个人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

44“95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因素

人是社会化的产物,“95后”大学生作为社会性动物,其消费现状的形成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441社会与个体

消费主义思潮影响下,西方享乐主义价值观、拜金主义不断传入,使人们原有的消费观受到强烈冲击,消费品日趋个性化和时尚化。市场经济的繁荣,网络消费的普及都在无形地重构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互联网支付的便捷弱化了大学生对于货币的概念,为“95后”大学生高频次的消费提供可能,而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网络消费市场为大学生指向便捷多样的消费渠道,为盲目消费、冲动消费提供了驱动来源。随着大学生与社会的逐渐接触,广告、媒体宣传的强势噱头,时尚引导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附带着网红、明星的示范效应,愈加塑造了大学生独特个性、自我展示的消费行动,诱导甚至支配着“95后”大学生们的消费生活。

同辈群体的趋同性同样影响着“95后”大学生的消費选择:当看到别人购买某种商品时,这件物品自己可能并不需要,受多数人消费行为的影响也盲目随大流去购买,而购买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同辈群体内部所谓的一致、认同与归属感。这种参照模仿表明群体归属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95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442自我与家庭

当今社会正是物质产品被广泛赋予符号价值的时代,商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相比以往的任何一代,如今的“95后”大学生都能够相对轻易地获得丰富的物质储备。从对“95后”大学生消费来源的调查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家庭是“95后”大学生生活费最根本、最主要的来源支撑,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95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在家庭结构中,大部分“95后”大学生成长于家境殷实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会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支持,体现在会提供尽可能多的生活费用,拥有充足的生活费使得随心消费产品成为可能。而家庭互动中,由于代际成长背景、家庭环境的显著不同,其父辈的消费观与其本身接触的消费现状的差异在调和过程中或许会出现“左倾”或“右倾”的失衡,消费观的转变为“95后”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变迁奠定基础。

5总结与相关对策

每一个现代社会的存在,都依靠革新和社会管理,并力求预测未来。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服务模式的不断增长,时刻冲击着人们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以农业社会为基底的中国社会,在社会化进程中实现着多阶层的发展,社会地位承载着社会期望,通过教育和知识途径实现社会地位的上升往往是被人们认可的手段。若以知识作为差异的中轴,大学生无疑是新中产阶级式的未来存在。“95后”大学生是当今大学生的最新力量,形成消费领域的内聚力,突破储蓄消费的内卷化。一方面,消费文化在社会变迁中驱使大学生群体消费结构升级;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的流动性和集体力量又不断挑战社会变革的管理。消费文化似乎对抗着社会主流文化,却又得以重构其规范性与表达性,将文化赋予符号意义,实现自身的推进。

大学生群体内部呈现的提前消费的递增化和过度化,随着社会变迁,未来可能会导致部分主流群体消费结构的“左倾”,尽管相对全部社会群体,该趋势会呈现小众化的特点,但仍需引起关注。笔者认为,应先由从外而内(即从社会到家庭)到从内而外(即从家庭到社会)的规律,差序减轻该趋势的负面影响,并期望在社会循环下,家庭、学校、个人均形成意识建立机制的内在发展力,各方面有:

(1)从社会政策方面,须对借贷渠道及网络贷款信息进行深度审查,并推动建设大学生相关理财政策,借助大众媒体进行反面教材式的忠告和积极舆论的宣传与倡导,由此促使大学生建立理财观和过度消费的危机意识。

(2)从学校引导层面,设立相关消费认知教育体系(如开设相关课程、讲座),建设理财性质的自组织团体(如社团),以及使用传媒系统(如校广播台、校报)输出理性消费形态等,进一步将社会政策切入高校学生的生活世界,将其消费目的合理转移,促进合理消费意识的萌芽与发展。

(3)在家庭结构角度,家庭成员获知的社会政策和舆论效应与大学生习得的消费认知,通过个体与家庭成员直接或间接(如朋友圈微信群里对警示性消费热点的转发和交流)的互动,使规范性消费得以循环,形成家庭、个人和社会的消费管理体系。

(4)对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个体,需要在不断与家庭、学校、社会的互动中,习得并增强财富规划意识和对消费对象、借贷渠道的辨别能力,以真正达到社会化基础下的适度消费格局。

参考文献:

[1]BELL D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M].New York:Basic Books Publications, 1976.

[2]VEBLEN T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1899.

[3]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165-166.

[4]张圣洁法兰克福学派消费文化思想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5]贺建平,魏杰消费社会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5):141-145.

[6]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9.

[7]顾天竹,余庆哲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73-76.

[8]覃国慈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消费观的变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1):87-89.

[9]陈曙红新中产阶级的教育消费及其动因探析[J].学术交流,2006(9):127-132.

[10]李静山东省大学生消费调查及引导策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11]魏超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在校大学生符号消费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

[12]付金权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社会学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2016.

[13]王俊尘当代大学生符号消费行为研究[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4.

[基金项目]第十三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项目(项目编号:201702641)。

人们消费观念范文第3篇

二、调查时间:2010年11月23日至2010年12月6日

三、调查地点:重庆工商大学兰花湖校区

四、调查方式:问答调查、网络调查

五、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使我们能看到大学生的一些消费理念,并认识到大学生的这些消费情况对社会的一些影响。

六、调查意义: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者集体。因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不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经济状况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此次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略,以号召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七、调查报告:

1.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和现状:

(1)消费的水平参差不齐,来源单一。

在调查过程中我了解到每月消费最高的超过800,最低的不足400,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在400到800之间,根据本次调查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多数同学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

(2)消费产品越来越多样。

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同学们消费的热点。

(3)消费大多比较理性。

调查中大多数同学表示都是理性消费,因此讲究实际、理性消费是当前大学生的主要消费观念。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消费来源是父母的供给,一般不能完全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

2.当代大学生消费理念存在的问题。

(1)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心愿。

(2)人际交往支出过度。

这方面主要表现为通讯与恋爱开支大,在拥有手机的同学中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了很多,谈恋爱的同学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中大多数的同学都很难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缺乏经济独立的意识,并且理财观念淡薄。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大多数同学表示自己主要还是依靠家庭的生活费支持,而有的同学表示自己没有做过家教或者兼职,这说明在大学生当中,家庭仍然是经济的主要来源,学生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经济意识;在理财方面,有少部分同学是有规划的使用每个月的收入,而大多数的同学则表示自己是随意消费,没有关注过自己的支出状况,因此每个月的钱经常不够花,这也充分揭示了部分大学生淡薄的理财意识,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3.当前大学生消费理念问题产生的原因。

(1)大学生中间存在的个性展示与随波逐流的现象导致消费的不合理性。

当代的许多大学生都充满个性,并且十分佩服张扬个性的人,因此,自己也会想尽办法消费去置办新潮的装扮,来博得其他人的关注,另外由于部分大学生有着攀比的心理,所以也随波逐流,争相效仿,形成了一种不合理消费的恶性循环。这种现象首先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导致消费上面的争相效仿,而在满足了自身的审美需求之后,又要张扬个性,而另外消费以达到求异的目的。

(2)过分以自我的需要为中心而产生了消费自主心理,导致消费的盲目性。

现在许多大学生都觉得自己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或喜好进行消费,过度的以自我为中心,消费的时候忽视了客观的现实,这也就是消费的盲目性,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3)部分学生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

许多大学生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大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花费一般都是向家里索取,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的,因此,对于自己的生活费通常珍视的程度不够,随意花销甚至浪费,导致了消费的不合理性。

3.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1)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价值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政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八、调查总结

人们消费观念范文第4篇

您好!本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与父辈代际间消费观的异同,请您认真阅读每个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答案,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调查结果只供科学研究所用。谢谢合作!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

B.18—23岁

C. 24—29岁

D.30—40岁

E.41—45岁

F.46—50岁

G.51—55岁

H.56岁及以上

3.您的家庭所在地__________(请填所在省份),并选出所在地类型:

A.城市

B.城镇

C.农村

4.(父母填写此题)您的月平均收入(

)

A.1500元以下

B.1500—3000元

C.3001—5000元

D.5001—8000元

E.8001—10000元

F.10000元以上 (学生填写此题)您每月平均生活费为(

)

A.600元以下

B.600—900元

C.901—1200元

D.1201—1500元

E.1501—2000元

F.2000元以上

二、请按照您与每个选项的符合程度,在对应的选项上画圈(示例:○),“1”表示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序号

题目

不符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当旧鞋穿到破损的时候,我才会将它淘汰 选择电脑时,我更注重功能而非品牌

我之所以换手机,主要是因为身边的人换了一款新手机 我常在商场打折促销时购买自己本不需要的东西 我宁可节衣缩食去买我喜欢明星的演唱会门票 当鸡蛋涨价时,我会少买一点鸡蛋 我常常购买那些价格较高的放心食品 服务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会选择哪家饭店 我会随着电器技术的更新换代,来更换家用电器 我每年至少安排一次自费旅游 我不去电影院,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省钱 我买东西时会与人讨价还价

对我而言,人情随礼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我一直坚持记账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不太符合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一般

比较符合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非常符合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5 购物是我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方法

1 2 3 4 5

三、请表明您对下列情况的态度,在对应的选项上画圈(示例:○),“1”表示不支持、“2”表示不太支持、“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支持、“5”表示非常支持。

不序号

题目

支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我对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态度是 我对网购的态度是 我对炒房的态度是 我对购买保健品的态度是 我对攒钱买奢侈品的态度是 我对购买商业人寿保险的态度是 我对支付高额学费出国留学的态度是 我对购买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的态度是 我对储蓄的态度是

我对购买古董、纪念币等收藏品的态度是 我对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态度是 我对购买豪车的态度是

相比物质消费,我认为精神消费更重要 即便物质非常丰富,也应当勤俭节约 有钱就该花,能享受就尽量享受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不太支持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一般

比较支持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人们消费观念范文第5篇

摘要:技术日益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品的逐渐提高,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消费方式。一方面,物质条件的改善使人们获得大量生理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另一方面,日益增加的消费使自然资源不断消耗,环境问题层出不穷。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综合需求。近年来,绿色消费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开始追求更环保、低碳高层次的绿色消费。文章从绿色消费的定义出发,阐明绿色消费的内涵,分析目前社会绿色消费的现状,结合目前社会的现实情况,实证分析影响社会群体绿色消费的因素。从思想内涵、政策制度和科技创新方面给出促进绿色消费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绿色;消费;消费者

一、引言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明确提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环境,特别是由于过度消费所带来的过度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许多国外学者都对环境和消费方式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消费行为是群体消费行为的缩影,个体消费行为的不当和社会不可持续性发展和人类健康隐患之间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也对环境保护日益关注,在相关会议提案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政协的提案都与环保问题息息相关。在过去的“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与此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的恶化,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十三五”期间,改善重点流域污染、空气质量优化、减缓生态系统退化是全社会要关注的重点。对个体行为来说,个体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危害积少成多,随处可见的塑料袋污染就是环境治理的大难题,每天我国使用接近20亿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大多由不可再生资源构成,对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有害影响。因此,研究个体绿色消费行为无论对国家还是对社会和个人都是有意义的事情。

二、绿色消费的内涵

绿色消费这一概念首次于1963年提出,指明消费者具有不可推脱的环保义务,有无法规避的环保责任。随后1991年、199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台了《可持续消费政策因素》进一步丰富了绿色消费的内涵。国内外学者都从自身角度出发,对绿色消费行为进行定义,就本文而言,选取国际上对绿色消费认可度较大的定义方式即自然、和谐、健康的新型消费方式,它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节约资源不过度消耗、污染减少环境友好、重复使用可回收、分类循环可再生、保护环境万物共存。消费者绿色消费的行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并带动选择绿色消费的过程、从而形成绿色消费的结果。它是一个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涵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方面,同时包涵了回收利用物资、有效使用能源、保护生存环境及物种等。

三、影响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因素

(一)社会消费环境影响

国家政策决定社会环境,政府发挥调控市场经济的作用。有了政策支持,社会消费环境不断改变,它大力推动着绿色消费产业链的发展,所以,社会消费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绿色消费的发展。近日,国家发改委、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法规体系的意见》的通知,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相关法规、标准、政策体系,加快全社会产业绿色发展的进程,进一步将“绿色消费”纳入群众的生活中。2020年3月,國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中有两项尤为引人关注: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两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多项政策举措着眼于绿色消费,深刻改变着社会消费环境和理念。通过上述政策,不难发现,社会整体的消费环境在向绿色消费不断迁移,社会消费理念也在不断转化,它们正在深刻影响着每一位消费者的行为、引导着消费者绿色消费。在这种社会消费环境背景下,绿色消费已成为大势所趋。

(二)个人文化背景和理念

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一样的消费理念,个人消费理念决定个人消费。中国从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到现如今盲目过度消费,消费风俗在不断变化。截至2020年,我国已经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不断产生着矛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消费需求的变化。消费者在新时代的环境下,满足日常生活时,更注重身体健康,关注下一代的生存环境,更倾向基于环保意识为导向的绿色购买行为,更加接受从价值观角度衡量购买过程和是否具备环保导向。消费需求不断转变,受过良好教育的消费者正确地把握身体与健康、个人与自然、人类与社会的关系,更具社会责任感,慢慢将绿色消费理念奉为消费选择的基石与原则。同时,在新时代文化浪潮的熏陶下,这一代消费者将绿色消费观念言传身教,正不断将追求绿色消费的观念传授给下一代,无形中扩大着教育影响,在新一代浪花的脑海里描绘了绿色消费的理念、勾勒出了绿色消费的蓝图。

(三)现有绿色产品行业影响力

绿色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取之于生活,回归生活。如果违背这个原则,绿色产品将不再“绿色”,绿色产业将失去“绿色”,绿色行业的发展和影响力将严重倒退,给个人和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欺骗消费者的毒大米事件、房屋板材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超标等事件,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反响,深刻反映出社会对绿色消费的迫切与期待。而我国目前部分种类绿色产品的发展已经相当有影响力。众所周知,家用电器是每个家庭的消费品,我国在家用电器节能环保方面已具有比较成熟的理念和基础。从2004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电器的消费,该项举措直接推动了我国家用电器节能环保理念和技术的发展。根据购物调查,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家用电器时都会首先考虑电器能效级别和环保标准,该行业已对消费行为产生强大影响力,已经深刻影响到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不仅如此,绿色出行也成为绿色产品行业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417辆,占国内汽车保有总量的1.16%。由此可见,绿色产品行业的发展成熟将产生强大的消费影响力,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行为。

(四)现有绿色产品的性价比与营销渠道

一个消费行为的产生包括发现消费需求、根据不同渠道寻找消费品、比较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做出消费行为。由此可见一个消费行为的发生,产品的营销渠道和性价比尤为重要。如在营销方面,当前我们熟知的网购渠道的开拓普及,激发了社会强大的消费需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营销成就;在性价比方面,大众的消费选择基本都是物美价廉,货比三方追求性价比高的产品。这一点,在绿色产品消费的选择过程中也是如此,同样的产品,若绿色产品相较于传统产品性价比高,消费者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所以,绿色产品的性价比和营销理念、渠道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何让消费者通过选择便捷的营销渠道找到性价比更高的绿色产品,也是绿色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绿色消费的影响

(一)对个人:影响消费理念和生活行为

基于绿色消费理念不断与时俱进、进入大众视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从仅仅满足个人需要转为选择绿色产品、提升健康生活,绿色消费正在深刻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生活行为。从大众买空调来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高能效比的空调。同时变频空调的创新与升级使空调更为省电,变频空调的压缩机根据环境需要自动调整工作状态,噪音更小,寿命更长,长时间低速运行更节省耗电量,总体比普通空调节能10%~45%。上述的发展直接导致了变频空调大幅占领传统定频空调的消费市场、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与选择。由此可见,绿色消费正在不断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生活行为。

(二)对社会:抵制不良消费,提升幸福感

绿色消费是转变生活生产方式的重要内容,各地在促进消费的同时,有区分地将绿色程度化较高、对环境更友好的产业更大范围地推广给消费者,打通百姓与绿色生活之间的“最后一步”。如疫情缓和后政府大力扶持的餐饮行业,对油烟排放标准检测,给公众最好的选择次序,引导公众绿色消费的同时,提升了生活幸福指数。

(三)对生态:促进生态发展与平衡

一次性餐具的普遍使用,導致“白色污染”越来越多,城市垃圾处理压力升级,无法降解塑料餐盒已成为世界难题,严重破坏了生态发展和平衡。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意识到绿色环保的问题,选择提供循环使用的竹筷、纸袋以及一些较为安全无害的材料,从源头减少垃圾量,美团、饿了么还推出“青山计划”“蓝色星球计划”环保方案,节约资源,促进绿色消费,促进生态发展与平衡。

五、改善促进绿色消费行为的措施

(一)加强思想改造,转变思想观念

地方各级政府及官员,必须不断学习改造消费思想,自上而下扩展延伸至人民群众。各地政府要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观念,将绿色消费文化理念植入消费宣传媒介,引导人们树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形成以践行消费、保护生态环境为荣的价值观,不断将绿色消费理念夯实成个人与社会消费考虑的第一要素。同时,要将各地执政绩效中GDP考核的分量相对减少,向生态文明方面大力倾斜。对于盲目发展经济,忽视绿色消费的应当实行问责机制,加快思想观念的转变速度。

(二)加快绿色消费与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转变

政府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严格确立一系列的标准和体系。在绿色产业方面,可采用政府拟定标准、行业互相竞争、市场实行监管、企业争相创新结合的思想,将绿色产品的选材、生产、包装等方面规范化,同时对接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体系进行认证,加强企业对于绿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完成制度转型。在市场准入方面,设置更加严格的准入制度,严格要求企业做到污染处置设备设施与工厂建设同步设计、实施、投入生产使用,企业要建立环保管理制度及方案,对于可能产生的污染源,要有针对性地防控和管理。政府应不断建立健全绿色消费政策、制度、措施与考核等体系,同时整治提升不达标产业,促进个人、企业、市场的稳定发展。

(三)加强科技革新转变,打破技术壁垒

科学技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可以打破绿色产品的技术壁垒,能创造生产出更符合时代的绿色产品,打造标准化的绿色产业。同时绿色科技也能够促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952年,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就是科技改革创新的优秀表现,当年伦敦周围环境的恶化,政府重点治霾,制定《清洁空气法》,在20世纪顺利摆脱了“雾都”称号。现阶段,企业应当借鉴相关经验,大力培养绿色产业相关人员,集中行业人才攻坚克难,加强对绿色产业的资源消耗、生产工艺、消费效果、污染物处理等方面进行技术开拓创新,生产创造更符合时代的绿色产品,逐步打造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循环可持续的绿色产业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龚翔.环境意识对消费者绿色购买的影响——感知绿色价值的中介效应[J].商场现代化,2013(18):53-54.

[2]仇立.基于绿色品牌的消费者行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07):71-73.

[3]刘增奎.消费者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4]闫宁.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途径[J].民营科技,2014 (10):240-241.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一般项目“浅析绿色消费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项目编号:202013987015Y)。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人们消费观念范文第6篇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培养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健康的消费观。对于提高我们的消费质量,对于构建节约社会,对于祖国的兴旺发达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二、调查范围

2009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男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对09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5名男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问卷调查10份,有效问卷9份,完成率达到90%,时间为2010年6月15日。

四、调查结果

通过对09级汉教专业15名男同学的调查分析,80%的同学每个月的生活费均在500—800之间,只有少数同学生活费在1000元左右,但无论生活费是多是少,大家都觉得不够花,最多也只能是勉强够用,很少有结余的。如果有结余的情况,大家都是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因此,想把手中多余的钱存起来的不到5%,其中,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渠道主要是父母亲,占到经济总收入的85%,其次是靠打工,打工包括双休日出去做临时工和放长假进工厂,食店,办事机构,当然也少不了当家教,这些收入占经济来源的10%。那么我们的生活费主要用于那些方面,调查显示,我们每个月的日常饮食消费大概在450元左右,对于剩下的几百元钱多数用在了娱乐和购物两方面,大学生人人都有手机,半数有自行车,少部分人拥有相机,Mp5等消费品。从着装服饰方面来说,更多的人衷情于牌子贷,有的同学为了买一双名牌鞋子,甚至忍饥挨饿。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惊人地发现大多同学的手机消费均在50元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00元,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同学们和父母亲联系的少,大多电话均是在和朋友们联系,和父母亲的一次通话不到短短的十分钟,而和同学朋友们的通话一次竟可以达到半个小时,有的甚至一个小时。其次,我们余下的消费便用在了游玩上面,调查发现基本上每两个星期同学们均要出去一次,目的是品尝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五.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现象十分常见,导致这种情况的罪魁祸首便是大学生的攀比心理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诱惑下我们往往失去理性,以至于在众多大学生中形成了“盲目”消费,“奢侈”消费。我们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母,在经济上我们不能独立,因此,在追求潮流的同时,商品的价格和质量仍然被作为考虑的主要因素,但对于品牌贷的追求是大家一直以来的梦想,在生活费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得不减衣缩食了,这样不但能获得名牌,还能在无意中减肥。对于靠打工来赚取来的少量收入,一方面可以满足于我们购物的狂热心理,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打工在无形中使我们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获得了一些工作的经验,为以后进入社会提前作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六.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的直接影响对象便是家庭,因为家庭是我们经济的主要补给站,可以说我们每个大学生每年所花费用占到了一般家庭收入的一半,对农村地区的贫困家庭就可能高达80%,因此贫困生不得不靠国家的助学贷款来完成学业,如果我们无视家庭的经济状况,一味高消费,势必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那么可以说我们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当然,大学生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无疑大学生消费已经成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调查启示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健康,绿色的消费方式,严格杜绝盲目消费,淡化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攀比心理。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我们收入有限,因此,当我们消费之时,应当从我们的家庭实际情况出发,可怜天下父母心,请不要给家人增加太大负担。

3.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能省下的钱就一定的省下来,但不是叫我们刻意忍饥挨饿,我们可以把结余下来的钱存起来,要知道中国人是很懂得量入为出的道理的。

上一篇:人大整改报告范文下一篇:热气球历险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