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

2023-09-22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第1篇

企业文化这个名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

企业文化被称作第二只“看不见的手”,自问世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就风靡全世界,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制胜法宝。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伴随着人类观念、时代背景的变化和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经济的产生,企业文化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无论是基本的价值观念,还是具体的行为准则,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都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工业经济中传统企业文化模式。

2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2.1新经济的概念

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并广为传播和使用的一个概念,从经济表现来看,是指在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美国已经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又与低通胀和低失业率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即:“一高两低”现象。而从更深层次上讲,新经济是指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联合推动下,经济发展过程产生的一系列质和量上的变革并导致世界经济的系统关联结构、功能和所遵循的规则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经济已经由生产实体产品转变成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运用。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知识、拥有知识的劳动力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说,新经济是指建立在网络经济和知识、信息经济基础上的,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规模收益递增为主要特征、以享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外部性为条件、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换手段的新型经济形态。

2.2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2 .2.1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速度文化

由于现代通讯传输工具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上的竞争。美国思科系统公司信奉的企业信条是:“在未来的商场中,不再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因此,培育起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当务之急。

市场充满着机遇也同样充满着挑战,一个企业的成败取决于其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除了要具有针对性,更要具有时效性,其制定和实施的速度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在当今信息时代,慢一步,机会就会一闪而过;快一拍,成功就会如期而至。

首先,企业速度文化要求在最快的时间里发现并满足消费者的当前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仅看谁的技术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更要看谁最先发现并满足消费者的当前需求,抢先占领市场。其次,企业速度文化要求企业每个员工更新观念,树立时问观念,增强危机意识。企业要营造出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知识和才智的企业文化氛围,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起最快速的反应机制,让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都讲求效率,不断增强企业的合力,牢牢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

2.2.2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

新经济时代的人本文化主要体现在内外两方面:①是企业内部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②是企业对外要以顾客为出发点,企业的生产与服务必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标准。

人是一切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已成为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和管理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美国《财富》杂志一篇题目为《成功的关键:人,人,人》的文章称,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我们所能做的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工作便是选择适当的人。”该杂志还调查发现,推断某公司总的经营状况的最可靠依据是它吸引并留住人才的能力。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必须要具有深邃的视力、多维的视角,在招募人才、选人用人上,唯才是举.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不仅要广泛挖掘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资源,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还要谋求人才的科学组合,以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必须要以顾客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多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成败与否看收入和利润,而收入和利润不仅依赖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微利的买方市场时代,依赖于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顾客的数量和人次,归根到底依赖于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因此,企业必须以顾客为上帝。以顾客需求为根本,开发、生产和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满足顾客的购买和使用需求,还要注重做好售后服务,满足顾客的售后服务需求。

2.2.3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创新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为一种社会主题。国家的强盛需要创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是通过创新得到的,而不是继承来的,创新是企业战略的核心。企业只有基于创新制订战略,才能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源泉,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突破传统游戏规则,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敢改变游戏规则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能迅速改变的人。在信息社会中,“明天意味着重大事件”。未来似乎不可预测,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那么怎么让它确定呢?答案应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这个经济活动主体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新时代的企业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必须充满着创新,通过自身主体创新的主动性和确定性来对付明天的不确定性。

企业要在市场的大潮中做一个成功的弄潮儿,依靠的是其核心竞争力,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创新,包括企业文化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企业文化的创新在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文化的创新,转变了员工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为企业实施文化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创建于1937年的麦当劳,从最初的汽车餐厅发展到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快餐连锁店,并跻身世界

5o0强之列。不能不归功于它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先生创业初期,就为自己设立了快餐店的三个经营信念,后来又创造性地加上了“v”信条,构成了麦当劳快餐店完整的Q、S、c、V经营理念,即质量、服务、卫生、价值的经营理念。正是以这一经营理念为核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麦当劳文化,使麦当劳创下了世界最大的连锁体系纪录。

2.2.4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虚拟文化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各种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专利局、互联网和其它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网页和广告宣传等,以及由于电子商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引起的市场全球化,营销观念、交易和支付手段的变化所带来的思想和观念上的转变。

企业虚拟文化的要旨在于具有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耐克、可口可乐等美国公司就是虚拟经营的典范,它们不断地制造概念,通过概念来进行市场扩张。此外,在新经济中,企业大小的重要性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所以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象大企业一样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虚拟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创造消费、购买消费。在全球生产普遍供大于求的形势下,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超市化,传统的消费概念已经过时,发现消费、创造消费,从有限消费转变为无限消费,就成为虚拟经营的重要内容。

2.2.5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学习文化

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有专家认为,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速度和意愿,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学习给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知识的积累依赖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和学校,正所谓终身学习,永久经营。

2.2.6新经济时代的文化是一种融合文化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第2篇

广告创意既不同于广告策划,又不同于广告制作,它是通过艺术手段的特殊处理,将广告主题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使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更加鲜明、亲切、可信。因此,广告创意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新颖独特广告创意要以新颖独特为生命,摹仿他人的意境,抄搬别人的语言,就没有多少价值。广告只有标新立异,才能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广告必须推陈出新,针对人们存在的各种心理包括逆反心理、好奇心理等,刻意求新,力求不落俗套。如下例广告:美特牌丝袜广告标题:美特牌丝袜将使任何形状的腿变得美丽异常。画面:这个广告开头时镜头对准一双形象优美穿着长统丝袜的腿,一个柔美的女性声音告诉观众:“下面这个广告将向美国妇女证明美特牌丝袜将使任何形状的腿变得美丽异常”。随着画音,镜头慢慢顺着

三、四岁的女孩。第一个女孩手持点燃的蜡烛说:“我困啦!我要睡觉啦!”第二女孩用手拽第一个女孩的上衣,轻声说:“慢,等一会儿!你闻闻,什么香味?”原来身旁第三个女孩正在开罐头,可口馋人的鲜汤已经扑鼻而来……。广告语:“它以一种灿烂的火花般的感觉吸引着孩子们!”这个广告的“意”是“孩子们都喜欢,都被吸引,都离不开了啦!”,“象”是:“三个孩子临睡时还想喝一勺鲜汤”。意融于象,真是天衣无缝。据说,这张广告画不仅吸引了无数的孩子,而且也使做妈妈的乐于购买,起了很好的促销作用。有一幅西冷冷气机的广告,画面上是围上围巾的企鹅形象,使本来就给人可爱、笨拙之感的企鹅更添了几分姿色,显得更可爱更有趣。广告语:“西冷真够劲,谁都忍不住打喷嚏!”这个广告的“意”很明显:“连生活在冰天雪地最耐寒的企鹅都感觉到冷了,都围上围巾,忍不住打喷嚏,何况其它情境呢?”再通过“围上围巾的企鹅”的“象”,两者水乳交融,合而为一。尽管广告中只字未提冷气机的质量,但是广告创意通过意象结合把冷气机的优良的制冷效果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美国有一则不用启瓶器就能开酒瓶的啤酒的电视广告。在广告片中,一位衣着褴褛、相貌平平,年龄在50左右的男士,用手毫不费力地打开了啤酒瓶盖,面向观众说道:“今后不必再用牙齿了!”然后嘿嘿一笑,观众发现他少了两颗门牙。这则广告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凡看过广告的,无不拍手叫绝。广告创意利用意象表现了自动启瓶的方便和人工启瓶的麻烦,使这一对比更强烈,更能打动人。三具有吸引力广告创意具有吸引力,即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广告只有先引人注意才有可能诱发消费者购买的欲望。所以具有吸引力、引起消费者注意是广告创意成功的基础,因而构成广告创意的基本特征。诚如美国广告大师威廉·伯恩巴克所说:“我常常拿‘在一个人的头上站着一个人’的广告印在一页广告上能够吸引人的注意为例。但是,除非你在卖一种能防止从那个人的口袋中掉出东西的商品外,它就不是一个好的广告,此外,就是用你的创造力,你的吸引力,以及你的聪明才智来促进你商品的优点,并使其易于记忆。“如果你不用这种方式来做,好了,第一,你没有吸引力使人来看你的这页广告。因此,不管你在广告中说了些什么,你都是在浪费金钱。“如果你这样做了,而它并不与你的商品发生关联,那么你就制造了愤恨,因为人们会感到看你的广告便陷入了你的阴谋诡计。“你必须做的事,是借使用可能最经济而又具有创作性的方法,去吸引人们,并使他们接受你所销售的事物。现在这是桩难事,这是使人焦急得出汗的事。这要去工作”。[ 美]丹·海金司:《广告写作艺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5年5月版,第6页—7页。为了使广告创意能引起广大群众的注意,而且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无意注意,国外的广告工作者的经验是:要捉住大众的眼睛和耳朵。美国可口可乐在英国播放的一则电视广告片就是以善于捉住大众的眼睛和耳朵而著称的,在英国引起了轰动效应,获得极 好的广告效益。该广告片表现一次核战争后,幸免于难的美国核动力潜艇“自由女神号”的全体官兵,成了最后的一部分人类。潜艇穿过密布战争遗痕的海洋,驶向故乡美国。战斗警报突然拉响,水兵们又迅速奔向各自的岗位,“自由女神号”重新变成一座战斗堡垒。旧金山已遥遥在望,刚才收到的神秘电台讯号变得越来越清晰,但它时有时无,让人难以捉摸。潜艇浮上水面,排列在甲板上的水兵向这个被毁灭的城市默默致哀。组建的突击队在指挥官杰克逊少将的指挥下登陆,悄悄地向一座超级市场的废墟接近,少将感到恐惧和痛苦,脑海里充满了战前与女友来此购物的情景,如今战争已夺去了她的风韵和银铃般的欢笑……当神秘的讯号又出现时,伏在断墙残垣后的突击队员果断地冲进了破楼。一梭枪弹射击后,他们惊愕地发现,既没有敌人,也没任何战争设施,有的只是一架放在窗边上的发报机和一个被窗帘挂住了的饮料罐。每当海风吹入,窗帘浮动,饮料罐就被带着撞向发报机,从而在键纽上无意识地敲打出时断时续、毫无规则,因而也无法破译的讯号。一场虚惊过去了,面对眼前的场景,官兵们啼笑皆非,相对无语。此时,镜头越来越推近饮料罐。当它占满整个屏幕画面时,人们看到,原来那个惹事生非的是“可口可乐”饮料罐。最后推出广告语:“当整个人类毁灭时,可口可乐仍然存在。”广告创意以超现实的想象,强有力地表达了可口可乐在市场上和大众心理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创造了震憾人心的力量和巨大的感染力。使广告和产品印象深深打入观众的心灵参见罗建、古玲:《广告创意》,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36页—37页。一则“快意”汽车的电视广告片,也是善于抓住人们的眼睛和耳朵,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电视广告片开始,有人驾驶着一辆小汽车横冲直撞,飞速超车抢行,有很多危险动作,令人捏紧一把汗。这时,旁白出来了:他的生死掌握在他的小车之中。他是欧洲著名的特技驾驶员。在欧洲, 有50种不同款式的汽车可供他选择。但当他在拍摄过100多部特技表演电影之后,最后,还 是选择了它!最后的汽车特写的字幕:“‘快意’126,家庭用小车!”上述二则广告,都新奇怪诞,在消费心中产生奇特效应,从而增强了广告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第3篇

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由国家专门机关创制;内容体现国家意志性;以权力、义务为调整机制发生作用;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2.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司法法治原则;司法平等原则;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司法独立原则。

3.法律责任的特点

a.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即主体甲对主体乙的责任关系。

b.还表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或追究否定性、不利性后果。

c.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d.责任的追究和执行是由国家强制力来实施或者作为潜在保证的。

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或社会集团意志和利益的政治法,是规范国家政权和人民之间权力义务关系的法律,是人权保障书。)

a.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的内容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的内容具有根本性。

b.从效力上看,宪法的效力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的法律效力具有最高性。

c.从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与普通法律不同,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具有严格性。

宪法的上述基本特征,充分说明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比普通法律更具有严肃性、权威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5.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都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都是由工人阶级(通过其政党)来领导的;工人阶级对国家政权的领导,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治上的根本标志;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基本职能都是一样的,即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6.我国的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民主集中制原则;责任制原则;法治原则;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精简、效率、服务、廉洁的原则;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7.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a.抽象行政行为由行政主体作出的行为,其针对的行政相对人是不特定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通过其行政人依职权所进行的行政活动,体现了国家行政权的运作,是针对特定相对人、就特定事项作出的。

b.抽象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但同时具有不可诉性。

c.抽象行政行为是要式行为,形式与其行为主体具有相对应性,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仅限于国务院。

d.具体行政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能够直接导致相对人权力义务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效果。

8.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9.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过失、过于自信过失的概念及各自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认识因素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意志因素是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

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认识因素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意志因素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疏忽大意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认识因素是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意志因素是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危害结果的发生。

过于自信过失: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认识因素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意志因素是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10.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的划分

刑事责任年龄划分:完全不负刑事责任(不满14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完全负刑事责任(满16周岁)

刑事责任能力划分: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

11.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特征

犯罪未遂(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未得逞;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并非出自其主观意愿。)

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必须自动放弃犯罪;必须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12.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紧急避险适用的情形

正当防卫成立的条件:不法侵害行为必须现实存在;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正在进行;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正当防卫;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紧急避险适用的情形:有战争、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13.民法的基本原则、物权的基本特征

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禁止权力滥用。

物权的基本特征:权力主体特定,义务主体不特定;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客体是物;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14、不当得利的成立的条件

一方收益;一方获益的同时,他方遭受损失;一方收益于他方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或合同上的依据。

15.合同的一般生效条件、合同违约责任的方式

条件: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订立合同的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方式: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违约金;定金)

16.无效民事行为及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因欠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当然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种类包括: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不能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一方以欺诈、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等。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可撤销、可变更的民事行为: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可由当事人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有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和显失公平的两种情形。从行为开始起无效(没有法律效力,但有法律后果)

17.刑事诉讼法中判决、裁定的上诉期间和上诉审的几种情形

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是10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是5日

a.原判决认定事实清楚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b.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c.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d.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违反法定诉讼程序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18.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及特征

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超过12个月;对同一个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能同时责令其提出保证人和交纳保证金,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监视居住(最长不超过6个月;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拘留(公安机关执行时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24小时内应对被拘留人进行讯问);逮捕(必须经人民检查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19.行政诉讼的特有原则和受案范围

原则:复议选择原则;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合法性审查原则;不适用调解原则;司法有限变更原则。

受案范围:

a.有关行政处罚的争议,包括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

b.有关行政强制措施的争议,包括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

c.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d.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e.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f.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g.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h.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i.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20.民事诉讼的依法调解原则

a.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可以调解的尽量用调解方式结案,而不用判决。

b.调解要坚持资源和合法的原则,需要当事人主动申请或同意法院适用调解,并且双方当事人要在自主协商的情况下达成一个调解协议,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c.调解如果不成的话,要及时判决,不能一味调解,久调不决。

21.民事诉讼基本程序及期间规定

普通程序(7日内符合条件立案,不符合条件不予受理,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副本发送被告,被告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收到答辩状之日起5日内将副本发送原告,组成合议庭后3日内将组成成员告知当事人,开庭3日前通知当事人合其他诉讼参与人,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可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简易程序(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二审程序(法定上诉期内,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间为15日,不服裁定的为10日,收到上诉状及副本后5日内将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收到答辩状起5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原审法院收到上诉状和答辩状5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监督程序;特殊程序(审理期限较短的,立案之日起30内或公告期满30内审结)。

22.民事诉讼案件管辖权划分的有关规定

民事诉讼管辖,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按照民事诉讼法的体例,诉讼管辖种类可以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和制定管辖,其中地域管辖又可分为:普通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协议管辖、共同管辖和合并管辖。

23.婚姻法中对无效婚姻和可撤消婚姻的规定

无效婚姻: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到法定年龄的。

可撤销婚姻:因胁迫结婚的(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被非法限制人生自由的(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

24.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侵权行为应承担的民事和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方式有赔偿损失、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支付违约金等。

行政责任:形式有改正、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

法律关系:是调整人们行为形成的,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法的实施:是指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包括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活动。

法律移植:是指一国现行法律制度的部分或者大部分都是从另一国法律制度或其他“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法律发展的方法,主要包括法律规则、法律术语和法律技术。

法律创制:又称法的创制、法的制定,是指有法律创制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活动。(

49、

54、7

5、7

8、82)

政权组织形式:又称政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或集团为了行使国家权力,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方式而确立的旨在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系。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按照什么原则,采取何种形式来划分国家内部区域,调整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单一制和联邦制)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相对人、就特定事项依职权作出的能够直接引起相对人权力、义务的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法律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由行政主体针对不特定相对人单方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反复适用性的约束行为,一般表现为制定各类行政规则的行为。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独立行政职权,能够代表国家,依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独立参加行政诉讼并能独立承担行政行为效果与诉讼效果的组织。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或特定民事权力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行为

行政违法:有称违法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所实施的,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行政相对人合法利益,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过错性行政行为。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权益以保护较大权益免受损害的行为。

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犯罪分子。

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意志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状态。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

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订立后、履行前,预先向对方交付的款项。

共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对同一项财产享有所有权,称为共有。

法定继承:是指在没有遗赠、遗赠抚养协议和遗嘱的情况下,继承人根据法律确定的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以及遗产分配的原则,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继承方式。

诉讼代表人:指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法定、制定或委托权限内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为使将来的判决得到执行,对与案件有关的财产所采取的强制性的保全措施。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第4篇

(2)窒息灭火法。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隔绝空气的方法,使燃烧区内的可燃物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使燃烧停止,这也是常用的一种灭火方法,对于扑救初起火灾作用很大,此种灭火法可用于房间、容器等较封闭性的火灾。

(3)隔离灭火法。将燃烧物体与其附近的可燃物隔离或疏散开,以达到灭火的目的。隔离灭火法,适应于扑救爆炸物品、流体、固体和气体的各种火灾,也是常用的一种灭火方法。

(4)抑制灭火法。这是一种用灭火剂与燃烧物产生物理和化学抑制作用的灭火方法。如干粉灭火剂,在灭火时由于高压气体(二氧化碳或氮气)冲出储存的容器,形成一股加压的雾状粉流,覆盖到燃烧物上,粉粒与火焰中产生的活性基因接触时,活动基因被瞬时吸附在粉粒表面上,形成不活泼的水,从而中断燃烧连锁反应的进行,使火焰迅速熄灭。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第5篇

企业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姓名:范志祥 学号:91012221

1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这个名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

企业文化被称作第二只“看不见的手”,自问世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就风靡全世界,成为许多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制胜法宝。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伴随着人类观念、时代背景的变化和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经济的产生,企业文化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无论是基本的价值观念,还是具体的行为准则,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都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工业经济中传统企业文化模式。

2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2.1新经济的概念

新经济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并广为传播和使用的一个概念,从经济表现来看,是指在高科技产业的带动下,美国已经出现的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又与低通胀和低失业率并存的一种经济现象,即:“一高两低”现象。而从更深层次上讲,新经济是指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联合推动下,经济发展过程产生的一系列质和量上的变革并导致世界经济的系统关联结构、功能和所遵循的规则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经济已经由生产实体产品转变成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运用。知识和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知识、拥有知识的劳动力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新经济的支柱产业。可以说,新经济是指建立在网络经济和知识、信息经济基础上的,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规模收益递增为主要特征、以享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外部性为条件、以电子商务为主要交换手段的新型经济形态。

2.2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2 .2.1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速度文化

由于现代通讯传输工具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时间上的竞争。美国思科系统公司信奉的企业信条是:“在未来的商场中,不再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因此,培育起一种重视速度的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当务之急。

市场充满着机遇也同样充满着挑战,一个企业的成败取决于其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除了要具有针对性,更要具有时效性,其制定和实施的速度决定着企业的 企业文化管理

成败。在当今信息时代,慢一步,机会就会一闪而过;快一拍,成功就会如期而至。

首先,企业速度文化要求在最快的时间里发现并满足消费者的当前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现代市场竞争的焦点不仅看谁的技术更优良,谁的规模更强大,谁的资本最雄厚,更要看谁最先发现并满足消费者的当前需求,抢先占领市场。其次,企业速度文化要求企业每个员工更新观念,树立时问观念,增强危机意识。企业要营造出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知识和才智的企业文化氛围,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起最快速的反应机制,让员工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都讲求效率,不断增强企业的合力,牢牢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

2.2.2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

新经济时代的人本文化主要体现在内外两方面:①是企业内部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文化氛围;②是企业对外要以顾客为出发点,企业的生产与服务必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标准。

人是一切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已成为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和管理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才的竞争,人才是最为重要的资源。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美国《财富》杂志一篇题目为《成功的关键:人,人,人》的文章称,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我们所能做的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选择的人身上。因此,我的全部工作便是选择适当的人。”该杂志还调查发现,推断某公司总的经营状况的最可靠依据是它吸引并留住人才的能力。只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必须要具有深邃的视力、多维的视角,在招募人才、选人用人上,唯才是举.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不仅要广泛挖掘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资源,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还要谋求人才的科学组合,以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企业的生产和服务必须要以顾客为出发点和归宿。在多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成败与否看收入和利润,而收入和利润不仅依赖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微利的买方市场时代,依赖于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顾客的数量和人次,归根到底依赖于企业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因此,企业必须以顾客为上帝。以顾客需求为根本,开发、生产和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满足顾客的购买和使用需求,还要注重做好售后服务,满足顾客的售后服务需求。 2.2.3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创新文化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创新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为一种社会主题。国家的强盛需要创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也是通过创新得到的,而不是继承来的,创新是企业战略的核心。企业只有基于创新制订战略,才能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源泉,在竞争激烈的时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突破传统游戏规则,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敢改变游戏规则的人也就是在思维模式上能迅速改变的人。在信息社会中,“明天意味着重大事件”。未来似乎不可预测,是充满不确定性的,那么怎么让它确定呢?答案应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这个经济活动主体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动。新时代的企业自上而下,每个毛孔都必须充满着创新,通过自身主体创新的主动性和确定性来对付明天的不确定性。

企业要在市场的大潮中做一个成功的弄潮儿,依靠的是其核心竞争力,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创新,包括企业文化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企业文化的创新在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文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文 企业文化管理

化的创新,转变了员工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为企业实施文化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创建于1937年的麦当劳,从最初的汽车餐厅发展到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快餐连锁店,并跻身世界5o0强之列。不能不归功于它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先生创业初期,就为自己设立了快餐店的三个经营信念,后来又创造性地加上了“v”信条,构成了麦当劳快餐店完整的Q、S、c、V经营理念,即质量、服务、卫生、价值的经营理念。正是以这一经营理念为核心,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麦当劳文化,使麦当劳创下了世界最大的连锁体系纪录。

2.2.4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虚拟文化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各种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专利局、互联网和其它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网页和广告宣传等,以及由于电子商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引起的市场全球化,营销观念、交易和支付手段的变化所带来的思想和观念上的转变。

企业虚拟文化的要旨在于具有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素质。耐克、可口可乐等美国公司就是虚拟经营的典范,它们不断地制造概念,通过概念来进行市场扩张。此外,在新经济中,企业大小的重要性在减少,因为进入虚拟市场的门槛很低,所以任何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象大企业一样向全球市场提供非物质产品,既不需要自己拥有生产设备,也不需要拥有销售网络。虚拟的另外一个含义,是创造消费、购买消费。在全球生产普遍供大于求的形势下,人们的消费越来越超市化,传统的消费概念已经过时,发现消费、创造消费,从有限消费转变为无限消费,就成为虚拟经营的重要内容。

2.2.5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学习文化

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有专家认为,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3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最严厉的挑战。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速度和意愿,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变革、开发新的企业资源和市场,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学习给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知识的积累依赖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需要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因而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和学校,正所谓终身学习,永久经营。

2.2.6新经济时代的文化是一种融合文化

范例教学的基本特征范文第6篇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行业协会得到的迅速发展,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政府与企业的沟通方面,桥梁作用越来越不可替代。然而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业协会如何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承担更多责任,更加有效地为企业服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行业协会与政府间的现状后,探索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行业协会 现状 对策

一、行业协会的现状

1.行业协会的总体状况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行业协会有五万多家,涉及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可以说行业协会覆盖了整个市场经济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协会专门性和针对性也比较强,某些行业就是针对特定的产品范围而成立的。比如在广州,广州酒店行业协会,广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广州服装协会。除此之外,不同的行业协会在规模、职能范围、管理模式等方面不尽相同。

2.行业协会的功能

(1)行业协会在企业和政府间的桥梁作用

政府职能变革是对传统政府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进行变革,把不应由政府承担、也承担不了的职能还给社会,让政府真正成为有限政府。政府缩小后,原来由政府机构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就需要行业协会来承接,所以说,行业协会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政府与行业协会应该是两个具有独立法人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既不是上下级关系,也不是指导与被指导、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在涉及到宏观、决策、规划等方面的事务时由政府来行使,而中观和微观、执行与技术性的事务则由行业协会来承担,行业协会作为本行业企业的代表可以参与政府有关行业管理的宏观决策和规划方面的事务。从行业协会来看,由于行业协会最为清楚本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利益需求,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相关决策和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引导企业执行和适应政府的宏观管理。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市场经济秩序的监管者,规范和监督行业协会的运行,防止行业垄断。政府管理行业协会应该是规章的管理、规范的管理,而不是具体业务和细节上的干预。总之,行业协会只有履行好向企业和向政府提供双向服务的职能,真正成为联系政府与行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

(2)行业协会对企业的服务功能

行业协会作为一个代表企业群体的非盈利组织,能够及时的有效的与本行业企业进行沟通,能够全面了解企业发展的现状,掌握本行业的基本情况,能够以一个行业的眼光来看待和把握市场的风云变换,统筹全局,及时发布市场预警信息,引导企业向着有利方向发展。作为一个行业整体的代表,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诉求,同时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维护本行业企业的利益。作为企业协会的代表,可以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协调同行业之间的经营行为,促进和维护本行业的有序经营和发展。同时,可以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除此之外,对本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发布结果,供相关部门参考。行业协会还可以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举办展览、组织会议服务等。

二、行业协会存在的问题

1.行业协会与政府界限不清,难以市场化运作

行业协会与政府界限不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协会的职能和政府的市场经济职能有交叉性,这使得两者在具体的行为取向上表现出明显的模糊性。我们知道行业协会的职能主要是保护和增进入行成员合理合法利益的,以谋取各成员共同利益为宗旨的。而政府在市场经济调节这一方面的职能也表现在提高效率、增进平等、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执行国际经济政策。 两者有共同的职能所在,势必会在职能执行时产生各方面的冲突。从而导致外界和自身对行业协会和政府之间的界限区分出现模糊。二是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关系方面。一方面要主张政府和行业协会分离;另一方面又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一个社会组织,求得长远发展的前提是独立,行业协会也不例外,必须先独立才能谈发展。因此不管在官方和民间,都主张推行“政会分离”和“民间化”。然而要想完全的独立也是不可能的,毕竟政府在经济政策方面是指导性、领航性的角色。行业协会自身的发展和壮大,也必须要依照主导性政策的方向,从而取得政府方面的支持,比如说资金来源方面,政府以退税等的形式给予行业协会的资金补偿、财政拨款和补贴等等。

行业协会与政府界限不清,会导致行业协会难以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讲究的是灵、快、准。行业协会如果和政府的界限不清,操作起来会导致拖泥带水的阻碍效应,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比如说决策自主这方面,市场化运作要求快速反应,行业协会如果在决策方面过多依赖政府,必然导致决策滞后,错过良机。另外,有的官员在行业协会里兼职,这些官员中有的就不希望看到行业协会取代政府职能,这种思想势必会阻碍行业协会向市场化方向过渡。

2.行业协会的权力关系尚未理顺

关于行业协会的权力关系方面,主要是那行业协会的运作权力和政府经济方面的运作权力作个比较。有人把行业协会称作“政府的助手”,助手的角色就是领导说什么,我们就按要求做什么。我们可以知道做什么的权力是掌握在领导手上的,助手没有任何实权。这必然导致官管会,会从官的趋势,也不利于行业协会主体的自身发展。我们知道广州很多行业协会是政府授权管理的,然而虽然政府授权是对行业协会比较有效的宏观调控,但是可能是一个拈轻怕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就会产生授权出去的是无利可图的东西,而留下的却是有利可图的东西了,从而加大行业协会开展工作的难度。

因此关键是我们怎样认识行业协会权力的作用,行业协会在调节经济管理方面和政府调节方面起个怎样一个作用。如果我们把行业协会单纯地理解为“政府的助手”的话,就没有看清楚它真正的作用,在企业和社会经济管理中,行业协会应当被看成是政府与企业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和纽带,是疏通矛盾,化解争端的有力武器,同时也是企业利益的代言人和行业自律性组织。更大的方面说就是,帮助政府维护市场经济、激活微观经济主体、摆脱微观经济管理事务。只有这样的认识才能更好地理顺行业协会权力与政府的权利关系。

3.行业协会在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服务中发挥作用有限

行业协会在参与企业管理方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因为行业协会自身实力不足,加上要依附政府的领导,缺乏适当的独立性,所以其在参与企业管理的过程中,缺少话语权,从而发挥不好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二是行业协会机制运行过程中的覆盖面问题。行业协会在资金筹集方面,除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外,还有企业本身筹集的会费等,在这方面,人们普遍认识到行业协会缺乏企业的响应。比如说行业协会成员规模的过小,导致会费收缴的不足。会费不足、响应成员偏少会直接导致对企业管理的覆盖面过小,覆盖面过小则直接导致对企业管理的失效。

关于行业协会在对企业服务方面发挥作用有限,主要考察这几个方面,一是过多重视与上层建立关系,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比如广州有的行业协会就是重上层路线,轻企业联络的。这种不良的心态导致很多企业另立山头,不愿意加入行业协会,这也是行业协会覆盖面不足的一个原因。另外就是行业协会的管理理念问题。没有明确好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只重实际操作,不重隐形内涵。在广州就能看到很大部分的行业协会不能发挥好对企业服务的作用,只管收取会费、组织活动、召集会议并下发文件,很难见到有内涵的真正的服务沟通意识。在管理理念上缺乏独立自主与创新性。

4.行业协会法规建设不健全

行业协会法规是用来保障和维护行业协会正当权利,规定行业协会必要义务的国家法律。关于法律体系,理应是完善了之后才有利于得以实施,然而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法规和事实却没有很好得协调配合起来。行业事实已经迫切得需要健全的法规来规定和导引,但法规本身却走在了后面,影响了行业协会的市场化运行,阻碍了行业协会自身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行业协会对于管理企业的政府中介角色。

行业协会法规建设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规没有很好地确定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尽管有一些内容提到其地位和作用,但都没有在实际操作和运作过程中推进行业协会发展的进程,因此有必要借助法律来提高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界定行业协会的职权和职责,明确行业协会功能。这一点是必须要看到的。二是没有明确的规定好政府权力转移的依据。从而导致行业协会缺乏必要的权力,企业对行业协会的作用持观望和否定的态度,参与到行业协会的企业相对而言较少,对企业的约束力和凝聚力也就是空谈了。三是没有很好的确定政府部门职能移交的内容、时间要求、相关衔接工作以及行业协会履行新职后的权利义务。这就导致企业管理链条的吊链现象,因为各项工作程序连接的不紧凑。这样即使花费很高的成本,也会办不好事。四是对于行业协会登记的限制性条件过高。这样不利于行业协会的竞争,阻碍行业协会通过优胜劣汰壮大自身的途径。政府应当适当放宽、适度放松行业协会申请登记的限制性条款,增加政府对行业协会的扶持和监管的建设性条款。

三、 完善行业协会建设的政策建议

1.明确政府与行业协会职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即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由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由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清楚划分政府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政府既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又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双方既要配合好,又要不越位。

2.完善行业协会的组织编制及领导体制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职责和管理办法,建立良好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让行业协会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优质健康发展道路。

3.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行业协会自身建设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的关键,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和健全自身组织构架,合理构建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使行业协会能够进行独立有效的运转,得到企业成员的认可和拥护。另一方面,行业协会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调整和改善行业协会的服务,及时帮助企业会员解决困难。同时,要准确掌握各类型企业的愿望和诉求,随时向政府反映,并为解决突出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4.完善工商联和行业协会的信息渠道建设

工商联本身就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更是工商联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使命。

要加强联系沟通,帮助企业会员排忧解难,切实防止出现政府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这方面的渠道很多,但特别可靠、管用的渠道还是工商联。工商联应切实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党委政府联系民营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

工商联组织要始终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会员为己任,积极反映会员特别是民营经济人士的合理诉求,做民营企业家的挚友和诤友,充当民营企业的代言人,赢得了民营经济人士的广泛信任,成为民营经济人士的“娘家”。要倍加珍惜这条“特别可靠、管用”的信息渠道,倾力去构建,用心去经营,真正做到让会员放心,让政府满意。

行业协会应当做好这方面的助手,协助工商联组织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

5.把握行业协会的定位,不断创新服务职能

为企业会员搞好服务是行业协会的宗旨和基本定位,行业协会在作好原有的基础服务的同时,还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行业发展的形势,企业经营的状况,不断调整服务内容创新服务项目,使行业协会在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同时,又能促进企业发展。如设立互助信贷基金等新型服务项目等。

参考文献:

[1]行业协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探析吴传毅.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北京)2007年6期第79~82页

[2]广东省行业协会条例.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07年年鉴.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4]双重赋权:中国行业协会的基本特征 徐家良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1期第34~38页

[5]诸巍:行业协会“站”起来[N].解放日报,2002~02~19

上一篇:诈骗案例及分析范文下一篇:农夫耕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