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范文

2023-09-24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1篇

一、在企业管理中工商管理的实践情况

(一)经营模式管理方面

当前的企业发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市场现行的政策和经济利益等都是影响当前企业发展的因素,即时生产和零库存,在短时间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是当前众多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但是这样的方式不利于企业自身开拓市场,不能有机的将市场需求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结合。而在当前的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生产部门缺乏和市场部门之间的沟通,信息闭塞,供求之间不协调,缺乏市场反应能力,使得企业经常出现经营亏损问题,加重了企业的运行负担。

(二)国家化管理方面

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意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不断的强化,而管理层的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到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地域市场的优势逐渐弱化。产品的生产速度加快,资金流动加快,使得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脚步逐渐加快。所以企业为了能够长足的发展,转变成与当前的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形式十分重要,在工商管理的过程中,科学的规划生产对企业十分重要。根据线阶段的企业管理情况,可以看出有一些企业能够做出快速的调整,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事实证明,改变和优化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三)价值定位方面

经营管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这一概念的引入也暴露出了一些局限性。在一管理模式发展的过程当中,企业更加重视其应用为企业自身带来的经济效益,比如,企业通过一些活动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自身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通过组织一些公益事业,社会义务服务等活动,来为企业挣取良好的影响力,而这样做的最终目标就是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很多企业不重视对自身价值的定位,态度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形象管理,员工的素质也有待提升,而这些问题会致使企业每部产生众多矛盾,导致企业不能长期生存。

二、在企业管理中工商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展现出了工商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在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生存中,引导企业的特定发展方向,以此来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工商管理部门在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发挥自己的监督智能时,还要注重行动的效果工商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管理当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引导企业的变革,而当今市场环境变革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同时也对企业负责人高效合法的运营起到了相当大的辅助作用,能够规范企业的活动,最终帮助企业实现稳步发展的目的。实践证明,工商管理的发展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相关工作效率,因此,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并且重视观念的树立,有效结合工商管理和服务,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而教育和宣传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能缺少的手段,二者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要求在日常的工作中,对系统性和有序性有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在工商管理部门的协同下,实现良好的服务和建设才能够在发展中取得良好的成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管理工作中工商管理实践的建议

(一)落实科学技术的创新理念

科技对企业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当前发展中重要的支撑,在当前竞争尤其激烈的环境下,技术力量已经成为了企业的主力。而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企业要想提高技术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引进,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方式培养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企业的脚步,只有重视人才的发展才能够在当前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树立资本经营的管理理念

资金的流动企业在运行的过程必须存在的形式,对于流动资金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制定完善的流动资金管理方案,掌握管理的主动权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而对于流动资金的管理却被很多在发展建设中的企业所忽视,比如,无形资产、存量资产等无形资产,他们常常被忽视但是其作用却不可重要。这就要企业能够审时度势,及时抓住机遇,主动做好资产的整理和核算,科学的分析市场形势,并提高运作效率。

(三)理想的认识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呈现了有效性和先进性,它能够为企业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整合资产,促进企业的发展。工商管理的先进性,让我们看到它在践行的过程中是面向未来的,因此为了企业的发展的未来,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并能够将其践行在实际的管理中。

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在企业的管理中贯彻落实工商管理的理念,积极践行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全面把握企业的管理细节,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摘要:企业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运行十分重要,对企业管理的规范性和管理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工商管理是一种综合性质的管理方式,对工商管理的有效实践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并且对其规范性也有很大的强化。但是就目前的企业管理效果看,工商管理没有有效的落实,而在其落实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管理效果,基于此,本文对企业中实践工商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当前的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管理,工商管理,实践意义,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黄雷,叶勇,李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29(04):76-78.

[2] 吴峰,何建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07):53-55.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2篇

1 设备管理的重要地位

设备的管理工作是化工企业的基础性工作, 要想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必须做好企业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 同时设备的科学管理也可以带动企业整体实现规范性管理。

1.1 设备管理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 实现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 尤其伴随我国对企业安全生产的进一步重视, 企业的安全生产也成为了保证企业顺利发展的的关键所在, 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证和支持的正是企业设备的管理, 尤其由于化工企业一般所使用的化工设备在使用条件上都具有较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 生产原材料也存在着较高的危险性, 如果使用不当或管理不善极其容易发生危险和事故, 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 要想消除安全隐患, 必须对设备实施安全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1.2 设备管理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

对于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的控制, 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和工人进行严把质量关, 更需要生产设备正常运转的密切配合。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提高警惕, 对设备的正常运转做到实时监控, 从而保证生产产品具有更高更好的质量。

1.3 设备管理能够保证企业进行稳定生产

化工设备的科学管理不仅能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 同时也对企业实现稳定的生产周期提供了保障。企业生产必须具有良性稳定的生产, 才能适应当今的市场竞争。所以在日常的设备管理中, 要时刻注重设备的保养和维护, 使其保持稳定有效的工作性能。并且, 只有具备稳定的生产线才能使企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升。

2 完善设备管理的科学方法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可以提升对设备的管理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2.1 提高设备管理者的业务水平

化工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 不仅要具备化工方面的常识, 同时也要懂得机械维修和电力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 企业必须对设备管理者的培训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针对设备管理人员组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 使操作者具备更多的网络技能和设备维修技术。在此基础上, 要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实现不同岗位员工在技术上的密切交流。也就是说要实现全员管理, 使所有员工都具备一定的管理观念, 实现多方位的全面配合, 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2 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在企业设备的管理工作中, 单纯靠常规操作和日常养护是远远不够的, 要求企业所有员工必须都具备一定的安全生产意识, 要从思想上强化安全生产的意识, 使全体员工有全局宏观的管理观念。

2.3 提升维修设备的预知能力

要想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在日常工作中不能仅是针对设备出现故障之后再进行调试和维修, 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预知判断能力。在预知到故障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后, 提前进行分析和判断。这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 做好仪器检查的关键工作、反复检查压力型设备, 对所有设备提前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养护, 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2.4 注重设备管理制度的实效性

在化工企业设备的管理过程中, 一定要拒绝单纯流于形式的监管。要求企业制定严格、明确的管理制度, 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设备的管理制度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管理者应根据设备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对制定不断进行总结和修正, 从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2.5 完善化工设备的管理系统

要想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必须建立健全对化工设备的管理系统。在优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 既要保证设备信息能够有效共享, 又要实现动态化管理化工设备的模式。在此基础上, 对设备日常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后, 做好详细的记录和分析, 有重点的对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同时, 还要加大自动化技术在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如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可以自动做出警报或切断功能, 从而能及时有效的对设备进行维护。

3 结语

化工设备的平稳有效运行, 不仅是提升企业生产产品质量的关键, 更是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指标。针对本企业当前的实际状况, 分析了化工设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实际影响, 相信通过对设备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管理之后, 一定能够提升设备正常运转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从而带动企业日后的长足发展。

摘要:近年来, 化工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 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 因此设备管理作为化工企业生产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设备管理在化工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同时对企业设备的管理方法做了整理和总结, 从而为企业设备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 确保企业设备能够安全有效运行, 带动企业经济进步, 使企业发展壮大。

关键词:化工设备,管理方法,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3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30条规定,“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和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等干预措施”。

一、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特点

1、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不改变经营者自主定价的性质。实行提价申报,只是对提价理由的正当性进行审查;实行调价备案,只是对调价的合理性保留干预权力。这两种形式都不改变经营者的自主定价权力。

2、价格干预措施是临时性的。《价格法》赋予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实施价格干预措施的同时,在第32条中明确规定,当价格显著上涨情况消失后,应当及时解除价格干预措施。商品价格发生异常波动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干预商品的价格不会长时间显著上涨,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供应的增加,会逐步回落到正常的水平。因此,实施的价格干预措施是临时性的。

3、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辅助性的。稳定价格,关键还是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以供求均衡达到价格的稳定。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并不是说,单纯地依靠这样一个行政

手段就能达到稳定价格的目的。而是要在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努力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等措施的基础上,一个辅助性的措施。

4、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价格干预措施是在价格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权衡后依法实施的,决心下的不容易,落实起来难度不小,如果缺乏强制力和约束力,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会失去实施的意义。因此,价格主管部门对未按规定履行申报备案程序、未在规定时间内申报或者备案、不按规定说明理由或者虚构理由、提供虚假资料等违法行为,将依据《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严厉处罚。

二、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意义

1、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是纠正市场失灵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放开,靠市场调节形成。在正常情况下,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灵活地自主定价,政府对经营者定价不予干预。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市场主体不成熟,市场发育不全面,市场规则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得力,因此在放开由市场调节形成的价格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经营者的价格行为不规范,存在暴利宰客、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秩序、不正当的价格竞争、价外乱收费和垄断行业操纵市场价格侵害消费者利益等价格违法行为;二是由于特殊原因出现某些商品严重

紧缺,市场物价出现显著上涨或者呈现有可能显著上涨趋势时,会使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采取行政的手段对部分价格进行干预,如限定差价率或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尤其是对于那些相互串通、趁机哄抬价格,囤积居奇、搭车涨价,或者制造涨价舆论、促使价格不合理上涨、扰乱人心等价格违法行为,可以依法加以严肃处置,这些措施对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4篇

摘要:

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当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的大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工业城市,引起了对城市房屋需求的增加,但对其缺乏管理导致了诸如房屋破损严重、居住环境日趋恶化等社会问题。当时,英国有一位叫奥克维娅·希尔(OctaviaHill)的女士迫不得已为其名下出租的物业制定了一套规范租户行为的管理办法,出乎意料地收到了良好效果,招致当地人纷纷仿效,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物业管理”。时至今日,英国的物业管理最为一个固定行业,整体水平是世界一流的。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楼宇维修、养护、清洁、保安外,物业管理的内容已延伸到工程咨询和监理、物业功能布局和划分、市场行情调查和预测、目标客户群认定、物业租售推广代理、通讯及旅游安排、智能系统化服务、专门性社会保障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在普遍推行物业管理的同时,成立了英国皇家物业管理学会,会员遍布世界各地。

序言: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型物业项目越来越多,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花的钱越多,不但对物业本身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物业管理的服务和管理水平也要求很高,例如对物业的维修维护,甚至对各项投诉都要求物业管理者做的好,做的完善。这样要求物业管理者对物业管理进行宏观的和微观的细致管理,其中最好的办法是用统一的标准及相关法规来规范物业的管理,这就为我们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提供了市场需要。而我们所制定的管理标准针对的是在现代社会是最普及的行业,是关系到每个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的,而且必须使管理者对所管辖的物业内的事物能更方便、更快捷的进行有效管理,使业主(客户)对物业管理范围内存在的问题也能得到更满意的答复。伴随着各类物业类型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品种的不断增多,就拿住宅物业小区来说,像小区中的汽车停放,小区附带设施,小区的各项维修、投诉等都将越来越复杂,工作量也将越来越大。但我国物业管理大部分还属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人们使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不够严格,而在一些管理方式方法中存在着许多缺点,最显著的就是管理标准化程度不够,给管理者本身带来管理难度。而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对现阶段物业管理的现状作统一梳理,制定统一标准,树立良好的行业规范,促进行业持续建康的发展。

关键字: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

也无动力,管理不计成本,年终无核算,对该建立哪些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心中无数,照搬照抄了别人的规章制度,使这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2、配套设施运作不理想。

目前,小区的投资建设与物业管理脱节,没有从物业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全过程来通盘设计和全方位运作,配套设施运作不理想,物业管理滞后于住房消费使用。其公用设施本来已很少,商店、学校、银行、娱乐设施等本来不足,而这些商业性网点还因种种原因“名存实亡”。

3、维修保养不得力。

小区或写字楼一旦发生故障性事件而向物业管理公司反映(诸如电梯损坏、水管泄漏、电闸破坏、防盗门失灵、墙灰剥落等),往往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原因是物业管理公司在这些方面无能为力。他们一不具备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二无配备必要的维修队及设施,一旦接获维修投诉,只能向其他相关单位报告或申请维修,这显然不符合专业物业管理规范。

4、物业管理经费难以为继

。物业管理和建设一样,也需要资金的投入,在物业管理中,应该贯彻“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形成物业管理资金的源泉。但是,传统的福利住房消费观还有相当的惯性,不少住户往往把物业管理理解为无偿服务或低偿服务。这有悖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住宅消费原则,也是影响物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大症结所在。

5、物业管理法制不健全。

全国性小区物业管理方面的法规很不健全,诸如物业管理体制、物业管理经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的资质审查、住宅小区的物业验收交接等关于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明确规定。为此造成了物业管理很难纳入依法管理的法制轨道,实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等缺乏法制的根本保障。

6、物业管理公司与社会相关方面关系不顺。

物业管理公司在其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与街道、居委会、公安、交通、环保、卫生、市政、园林、教育、公用事业、商业及文化娱乐等部门都有密切关系。由于工作范围不明确,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小区物业管理中一大突出矛盾。

7、物业管理不到位

目前有物业管理公司不以“物业管理”为主业,而着重于多种经营,或只限于收租金和一般养护维修,而对于如何保养好建筑物的外貌、公用部位、周围环境,主动维修设备,提高物业的使用功能和经济价值则未能很好顾及,更谈不上特约服务了。

8、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各个省(市、区)申报参评全国优秀管理住宅小区,不足全国小区总数的30%,参评城市不到全国城市的1%,有6个省会城市拿不出小区参评。这里既有南北经济发展差异的客观因素,也有主管部门“重建轻管”的倾向。

第二节、物业管理标准化对现行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国家应尽快出台物业管理专业性法规,规范政府、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房产开发商、居住者各自的责、权、利,以及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进一步明确物业管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为物业管理公司提供一个宽松、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我国物业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轨道上迈进一步。

1.国家尽快颁布针对物业管理的专业性法律。物业是涉及房地产、市政、公安、工商、商业、规划、通讯等多个部门的综合经济行为,单一的部门法规在具体执行的其权威性和规范作用受到限制,且上述单行法规自身存在各种局限性。国家亟需制定一部专业性的法律,对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业管理行为进行引导、规范和制约,包括对业主委员会的组织运作、业主公约、房屋使用公约的鉴定、规格、专业性物业公司的资质管理、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界定等等。

2.建立业主合约和业主委员会制度。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以前建成已投入使用的大楼,可以帮助拟定完善、公正的业主合约(或房屋使用公约),并促使业主们签署,进一步指导协助大楼各业主成立健全的业主委员会组织。对于尚未竣工销售的房地产,必须指令和辅导开发商在销售之前拟定业主公约,为未来业主进行自主管理创造必要条件。

3.加强物业公司的资质管理。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物业公司进行严格的资质管理,实施注册和许可证制度,扶持市场化、社会化的专业性物业管理公司,引导专业性物业公司向大型化发展,创造规模效益,并将业绩优良的物业管理公司向业主委员会进行推荐。

4.设置机构,规范管理。国家有必要设置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法规、政策对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开发商实施综合管理,并尽快编制物业管理劳动定额,各物业各工种的工作量、材料消耗,及以机械台班损耗等做出明确的测定,使物业在竞争中一方面即可双向选择,又可防止物业行业不正当竞争。

5.实行由业主委员会管理并自主选择物业公司的制度。由业主委员会选择物业管理公司,将会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以直接的监督效果,促使物业公司提高自身综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公约在交纳管理费、遵守秩序和公德方面也对内部成员具有强制约束力。

6.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政府部门应对开发商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的各项费用如维修、养护费、绿化养护费等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保证能及时到位,并科学合理地使用。业主委员会和房地产开发商有权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日常管理,各项收费,房屋及公共设施,设备的养护、维修和搭乱建、改变房地产和公用设施用途,以及不履行物业管理合同、管理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

7.强化管理、树立品牌。

8.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物业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章:物业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功能

小区物业标准化管理建设针对当代社会,住宅小区越来越成为居住的主流这一市场需要而应运而生的,是为小区管理着和小区用户更好的维护小区各项物业管理业务处理工作而制定,根据需求分析,实现小区管理业务,实现各项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功能。

对物管中心来说小区的住户的报修,住户的投诉及处理的结果信息的反馈、小区内停车场的管理、各项设备的维修等都需要考虑到。住户报修管理需要仔细的记录报修的内容,接待的人员,日期,维修的人员,费用,住户对于维修后情况的反馈等各项情况资料。投诉管理需要记录投诉人资料、投诉内容及处理过程。对于小区内车辆要有车位编号、停车户主、车位位置等记录。

第一节: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功能:

(1). 对楼盘、户型要有介绍

(2). 对住户、房产资料要有记录

(3). 对楼房的租售情况有记录

(4). 对物业设备要有登记

(5). 对住户的水电煤气交费进行管理,保修进行处理

第二节::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对基本资料的管理

主要介绍住户、房产等基本资料。

(1).住户资料 介绍小区住户的姓名、工作单位等基本资料。

(2).房产资料 介绍小区中房屋的一些房型、面积等基本资料。

(3).物管中心,对小区各项常见业务的管理;其主要对报修、投诉、停车场、物业设备维修管理等进行管理

体现在:

a.物业设备维修管理 提供社区设施、设备清单、设备维修情况登记等资料。

b.仪表数据管理 提供小区住户日常生活中水表、电表等数据资料。

c.停车场管理 记录小区用户车辆位置、停车用户等资料。

d.收费管理 记录小区住房日常生活中所缴水费、电费等数据资料。

e.用户投诉管理 记录投诉人资料、投诉内容及处理过程等资料。

f.用户报修管理 记录用户报修项目及处理的情况等资料。

g.用户维修管理 记录小区用户维修项目及处理的情况等资料。

第三章、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办法

从目前整体的发展状况来看,物业管理行业被公众认为是门槛低、风险小的微利行业。那么,利润微薄就迫使企业要去寻求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即不断扩张,以规模求利润。应该说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让有实力的品牌企业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使的业主享受到优质服务,对行业的优胜劣汰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些企业在管理规模扩张的时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往往是做大了但并没有做强。因此,企业在扩张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节:管理规模实现有序扩张

首先,具备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是实现有序扩张的前提条件。物业服务企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意味着一个项目需要众多的员工协力开展工作。保证员工能够保持企业既定的管理水平,应该是企业追求扩张前的必修功课。物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地、复杂的工作,要想实现有序扩张就要在人才培训上下大功夫;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教育;有计划地从专业院校招收物业管理及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逐步改变企业管理人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向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方向迈进;建立公司人才储备库,把有培养和发展前途的员工列入后备队伍中,并有目的的下放到基层,“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从而,形成企业自己的人才库,一旦接管新的物业项目,即可组建强有力的管理班子进入。

其次,标准化管理是实现有序扩张的根本保证。国内的物业服务企业在行业摸索了十多年,对各岗的工作流程、标准应该有一套适合我们自己实际情况的范本,应以这种范本来消除员工流动性大而带来的管理服务标准下降的弊端。虽然现在不少物业服务企业在积极推行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和一些其他的标准性文件,但这些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流程往往是束之高阁,流于形式,较少用于实践,更缺乏在实践中的持续改进。在这种情况下,项目不断增加,新员工大量涌入,但管理服务的水平,却由于对新员工培训的不及时、不到位而有所下降。这样一来,管理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企业的口碑和品牌却不能得到相应的提升。由此可见,推行标准化管理是实现有序扩张的根本保证。

再次,找准扩张项目是实现有序扩张的关键。在选择扩张项目时,提前要做详细周密的考察分析,可选择那些项目基础较好,业主的消费意识较高、区域经济相对发达的项目来做。只要企业具备实力并精心运作项目,就能得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项目拓展的过程中,企业应该紧紧把握自己的品牌模式,将目光锁定能够发挥自己实力且有助于提升品牌模式的项目。如此有选择地外接项目,为树立企业形象、巩固企业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拓展项目的关键是企业要根据自身状况,在拓展方向上认真规划,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正确选择。

第二节:向高标准化的专业管理模式过渡

现阶段物业管理距离高标准的专业化管理存在一定差异。我们通常所说的物业管理的标准化的专业模式,其实只是物业服务企业内部的具体专业分工与协作,而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的专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行业内,包括与相关行业间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也就是将管理内容细化后发包给清洁、秩序维护、设备维修等专业化公司,然后由物业服务公司对专业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验收,从而达到对物业进行管理的目的。

但就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状况来看,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长,物业管理刚性成本持续

上扬,企业各项支出捉襟见肘,很多物业服务企业为了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已逐步走向项目分包的标准化专业管理道路,但其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仅仅处于初级阶段。物业服务企业能够实行外包的项目,主要是保洁等简单的劳务型项目,标准化的专业服务市场还不完善,大致是一些管理或技术含量很低的劳动密集型项目。这与实行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是为了充分利用社会分工,用较高的标准备规范,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和专业服务水平这一目的的物业标准化管理建设理念是相悖的。

标准化的专业管理是国内外成熟物业管理最显著的特点。物业服务公司将自己的服务“社会化”,一般只负责整个住宅小区的整体管理,具体业务则聘请专业的服务公司承担。物业服务公司接盘后将管理内容细化后再分包给清洁、设备维修等专业单位。在具体管理方面,成熟物业通常采用封闭式管理,管理者对楼宇内治安、防火、清洁卫生、水电供应等全面负责。园区内还有24小时的昼夜巡岗,保证园区物业的绝对安全。在为业主的服务方面,物业服务公司做的也比较周到,管理人员充分考虑业主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如提供车辆保管、绿化养护、洗衣熨衣、看护儿童、护理病人、代订代送报刊、通报天气预报和股市行情等服务,尽可能地满足业主现实和潜在的服务需求,让每个业主感到舒适方便。

第三节:建立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

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是物业管理与物业经营的结合,是物业管理基本的运行、维护、服务提升到对物业资产营销和管理全过程的服务模式。物业服务企业不仅要做好物业管理工作,而且为业主、客户策划并实施物业经营方案,实现物业资产的经营效益;同时将服务由物业管理委托期,延伸到物业资产整个寿命期,为业主、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彻底的服务。这种模式适合于写字楼、零售商业物业、酒店式公寓以及其他可出租物业的管理中。经营型物业管理运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物业管理、租赁代理、物业估价、交易咨询和项目策划等。

据了解,国内外健康成熟的物业服务企业,大多数都为客户提供租赁、估价、交易、咨询、维护等服务。国外发达国家注册物业经理的职责也首先要求保障管辖物业的租售,在此基础上做好物业维护工作,良好的维护又反向推动物业的租售。在他们看来,优秀的物业管理不仅为业主、租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而更重要的是经营型物业管理使物业资产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需要,更好的体现经营、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减少客户投入的精力和资源,更主要的是还扩大了物业服务企业的盈利空间。物业服务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专业化管理与物业管理费不足之间的矛盾,租赁代理、交易咨询、估价等业务的佣金比例明显高于物业管理佣金比例,使物业服务企业综合实力和生存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在实施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的实践中,一要注重培养物业经营的人才队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在完善市场管理以及与国际接轨过程中,物业经营、物业管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就需要大量的租赁、法律、估价、测量、咨询、维护等专业人才。物业经营具有知识型、信息化、市场化的特点。没有丰富的经验和高素质的经营人才,经营型物业管理模式就无从谈起。二要注重向专业公司学习。目前,我们在物业经营专业上与境外先进的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应该与一些优秀的物业服务企业在业务上保持合作,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在汲取他人的经营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专业人员和实力。三要根据不同的物业项目,处理好经营和管理的关系,使经营和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严格区分物业管理收支与经营收支,保持各类业务的相对独立和规范性。要特别注意的是,物业服务企业要具备与物业经营相关的专业资质,做到合法经营

结束语:

物业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5篇

建筑工程审计主要是由建筑工程开工初期的审计、施工过程中的审计与竣工阶段审计等内容组成的。围绕这几点内容对工程项目的操作、施工和投产展开管理, 全面的管理施工方、监管方与建设方对项目操作过程的规范性和标准性。进一步避免资金流动不合理、工程材料不满足合同要求的情况, 从而来使得建筑满足施工和设计的要求。

二、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特征以及发展现状

(一) 特征

(1) 审计涉及面较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为风险管理部门基于规避风险而使用的手段和措施, 所以审计工作影响着工程项目管理的全系统。

(2) 审计专业性水平较高。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由原来的内部控制审计扩展到所有工程风险管理技术审计,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还要求广泛运用统计分析、计算机等技术方法, 因此, 对审计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

(二) 我国开展建筑工程项目风险审计的现状

近些年, 一些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在现代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但总体而言, 项目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 缺乏积极、主动、系统的风险管理行为。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体现为现代化的审计体系, 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 会受到施工部门的机构建立、管理人员风险观念水平、审计手段和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影响, 在大部分施工项目还没有得到进一步实施的条件下,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审计还处在理论分析和初始化操作的状态中。

三、内部审计在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 内部审计的管理和控制

围绕整体角度展开, 对企业管理展开全方位的研究, 掌握企业所存在的内外界风险, 以此建立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此过程中, 企业财务审计人员需要进一步掌握企业发展中的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现状, 以此实现对审计部门的管理工作的全面改进。

(二) 内部审计能够实现对风险的辨别与评估

风险辨别为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 有效的风险辨别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出决策带来良好的参考, 以此来及时的制定方案来应对风险, 促进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对施工项目发展的具体现状展开研究和评价, 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展开评估。

(三) 内部审计的咨询功能

在对风险管理的过程中, 建筑企业的有关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发展现状有着全面的掌握, 对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风险要展开研究, 了解企业应对项目风险的能力, 还要给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带来满足与处理风险需求的咨询和参考。

四、提高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 改进企业内部审计体系与财务

在建筑企业的发展中, 若管理风险评价体系能够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 那么需要具备合理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体系, 建立完善的工作行为准则, 使得审计工作者来依据相关的法律制度展开审计, 以此可以促进设计工作高效、科学和全面的展开, 避免不良活动的发生和导致企业出现不良的风险隐患。

(二) 提高企业风险的管理水平

因为市场在处于瞬息万变的状态之下, 使得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企业审计部门需要针对存在的风险给出合理的研究和探讨, 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尽可能的规避企业所存在的风险, 给企业达到战略发展目标带来辅助性的参考。所以, 基于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需要提高对风险的管理水平, 进一步降低企业风险所导致的损失, 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

(三) 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

制定并完善企业材料物资管理制度, 以此来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料管理体系, 对于材料在采购、入库到出库等一系列过程中都需要具备明确的账单。若存在问题, 需要及时地找出问题的成因, 之后来给出相应的方案促进解决。建立科学性的采购计划, 合理的管理材料, 避免材料的过度消耗, 强化成本管理的水平, 缩减企业的成本费用。

五、内部审计给企业战略开展带来的影响

(1) 企业需要及时发现内部管理制度所存在的弊端和风险, 以此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提高内部管理的科学性, 完善战略开展的条件; (2) 企业可以采取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 对有关人员的任职情况等展开评估, 按照战略指标的要求展开, 推动企业战略高效的开展; (3) 采取财务收支审计的方式, 掌握企业财务行为的具体现状, 提高经济行为的合理性、高效性与客观性。从中能够发现在战略开展的全过程中, 处处体现着内部审计的内容。

六、结语

建筑企业是一个包含多种工种并且具有繁多工序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行业, 财务审计是其工作监管中重要的一环, 需要管理者以及财会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其工作, 多从细处着手, 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并且使建筑企业健康顺利发展, 为我国的社会基础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会计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建筑企业财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工作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从建筑工程各阶段的审计出发, 分析了建筑工程审计的特征以及发展现状, 而后探讨了内部审计在会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以及提高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效果的有效措施, 并进一步阐明了内部审计对企业战略实施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建筑企业,会计风险,审计,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喜梅.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内部审计[J].新会计, 2011 (6) .

[2] 姚艳.建筑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 (13) .

档案管理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6篇

所谓纳税筹划主要就是纳税义务人或者税收扣缴义务人在既定的税制框架内, 通过对纳税主体 (法人或者自然人) 战略模式, 经营活动, 投资行为等理财涉税事项进行事先规划和安排, 以达到节税、延期纳税、降低纳税风险等为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对于企业而言, 纳税筹划有助于减低企业成本、防范税务风险、提升企业利润空间。纳税筹划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财务战略, 绝对不是一项简单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税收制度和政策日益完善合理、征管流程更优化、方式更便民, 为纳税人创造了良好的纳税环境。同时国家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大提高了纳税监管水平, 特别是金穗三期的上线运行和完善, 生产经营者的供销系统都是处于国家这个大数据平台的监管之中, 这就要求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必须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加强供销业务的管理, 经营管理活动要符合国家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 要真实及时准确的进行纳税申报和税款的缴纳工作, 绝对不能偷税漏税, 虚开代开发票。

二、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一) 在经营活动中的运用

对于一个长期持续经营的企业而言, 纳税义务是法定的长期义务, 是一项不能避免的经营成本和现金流出.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有利于避免涉税风险、降低税收成本和避免资金流短缺.经营者应根据企业处于不同的经营周期制定不同的纳税筹划方案, 因为处于不同经营周期的企业, 它的经营收入、成本水平及盈利水平是不一样的, 不同经营周期的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入和流出也是不一样的。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一般具有收入较低、投资巨大、成本费用较高, 因而应交税费相对较少, 但现金流紧张, 此时的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有守法经营, 依法纳税的意识, 充分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 (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所得税减免, 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 , 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及开办费等在较长期限提取折旧和摊销等.处于成熟期的企业, 企业收入很高, 纳税义务很大, 而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一般也取消, 此时经营者在纳税筹划上应加强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管理, 将符合国家税收要求的成本费用及时在当期入账申报, 对符合税收政策的购入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式在当期计入相关成本费用并申报, 正确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和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合理利用资产减值、坏账准备、预计负债、关联交易等政策和资产损失和盘亏政策增加当期成本费用, 降低利润总额来降低纳税水平。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 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 熟悉国家税收政策, 衡量自身情况, 做好税务筹划工作。

(二) 筹资活动中的运用

减轻自身税收负担, 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开展纳税筹划的主要目的。现主要有两种筹资方式, 第一权益筹资;第二负债筹资。由于两种筹资偿还方式的不同, 对企业的纳税义务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因此, 企业在进行筹资战略决策时, 要做好纳税筹划活动。企业进行负债筹资产生的借款费用, 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降低应纳税额从而少交企业所得税, 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采用权益筹资, 企业通常是分配利润或是分派股息, 一般来说都会将税后利润作为依据, 这样一来就无法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所以, 企业在进行筹资战略决策时, 如果企业偿债能力强、资产负债率风险可控、且负债筹资成本在允许范围内 (一般应低于权益筹资成本) , 这时应该采用负债筹资方式。

(三) 在投资活动中的运用

企业在进行在纳税筹划过程中, 必须要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组织形式和投资行业, 同时还必须要利用国家或者当地政府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来减轻税收负担, 最大限度的实现投资目标.一, 要可能进入税率较低的行业, 如服务行业.和政策鼓励类行业, 这类行业在初创期及以后都会有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税收优惠政策.二, 选择低税率的地区或者政府招商引资地区进行投资, 这些地区投资的企业税负相对都要低.三, 选择正确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要设立早期, 要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科学合理的选择各类组织形式.如企业初创时经营规模较小, 应选择个体、个人独资、小规模纳税模式的有限责任公司等组织形式。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加强纳税筹划的建议

(一) 纳税筹划一定要坚持以下原则.一, 合法性原则。纳税筹划是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内对税务事项进行安排的合法行为.纳税筹划一定要合法.二效益性原则。企业要比较纳税筹划带来的效益与相应的成本支出, 只有效益大于成本的纳税筹划才是可行的.三整体性原则。纳税筹划不是只考虑某种税的税负降低, 而是考虑整体税负的降低, 更要服从企业整体战略的需要进行筹划, 保证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四, 时效性原则纳税筹划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正确的进行调整, 避免出现税收违法行为或者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 构建起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纳税筹划团队, 加强人才的培训教育, 从整体上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可以聘请专业的财经税务专家和中介机构为纳税筹划服务, 从整体上提高提升企业纳税筹划的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是非常重要的。纳税筹划作为一项对税法能产生积极作用的企业管理模式,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能协助改进税法的不足。因此, 在新形势下企业必须要正确对待,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助推纳税筹划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摘要:在新形势下企业实施纳税筹划可以为自身带来诸多优势, 促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防范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因此, 在新形势下企业要基于法律层面上, 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进而更好地制定科学且完善的纳税筹划方案, 助推企业的稳健长远发展。

关键词:纳税筹划,企业财务管理,运用,建议

参考文献

[1] 侯园园.纳税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研究[J].纳税, 2019, 13 (14) :56+58.

上一篇: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下一篇:三年级数学手抄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