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

2023-09-18

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第1篇

二、设计的目的:

1)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2)掌握铁路钢轨探伤高速检测的方法。

3)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技术要求:

1)在线探测速度:大于80km/h。

2)钢轨头部横向疲劳裂纹(核伤)报警:小于ф5mm平底孔当量; 钢轨头部纵向疲劳裂纹报警:小于10mm当量;钢轨腰部斜裂纹长度报警:小于10mm当量。 3)探轮自动对中精度:小于20%。 4)使用温度:-40-+70°C。

四、毕业设计完成的具体内容 1)实习、搜集资料;

2)选择设计方案,设计实体电路; 3)绘出电信号处理电路; 4)绘制电气原理图;

5)对所用元器件进行计算选择,列写元器件材料表; 6)主要参考资料。

五、主要参考文献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无损检测( No ndest ruct ive test ,NDT ) 是指不破坏和损伤受检物体,对其性能、质量、有无内部缺陷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无损检测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技术进步不可缺少的手段,特别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结构零件向高参量、大容量方向发展,不仅要提高缺陷检测的准确率和可靠性,而且要把传统的无损检测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无损检测的数字化、图像化、实时化、智能化。

工业上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五种:超声检测( UT ) 、射线探伤( RT) 、渗透探查( PT) 、磁粉检测( MT )和涡流检测( ET ) 。其中超声检测是利用超声波的透射和反射进行检测的。超声波可以穿透无线电波、光波无法穿过的物体,同时又能在两种特性阻抗不同的物质交界面上反射,当物体内部存在不均匀性时,会使超声波衰减改变,从而可区分物体内部的缺陷。因此,在超声检测中,发射器发射超声波的目的是超声波在物体遇到缺陷时,一部分声波会产生反射,发射和接收器可对反射波进行分析,精确地测出缺陷来,并显示出内部缺陷的位置和大小,测定材料厚度等。

超声检测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技术不仅具有穿透能力强、设备简单、使用条件和安全性好、检测范围广等根本性的优点外,而且其输出信号是以波形的方式体现。使得当前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信号处理、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能被方便地应用于检测过程,从而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超声波无损探伤( NDI) 是超声无损检测的一种发展与应用,其设备有:超声探伤仪、探头、藕合剂及标准试块等。其用途是检测铸件缩孔、气泡、焊接裂纹、夹渣、未熔合、未焊透等缺陷及厚度测定。

超声无损检测在最近几十年中得到了较大的进展,它已成为材料或结构的无损检测中常用的手段。由于超声检测可以在线进行、超声波对人体无害又不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因此,在材料或结构的无损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超声探伤原理

超声探伤是无损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能非破坏性地探测材料性质及内部和表面缺陷( 如裂纹、气泡、夹渣等) 的大小、形成和分布情况,具有灵敏度高、穿透力强、检测速度快和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一系列特点。

1. 1 基本原理

超声波探伤具有反射和透射两种方法。其中反射方法精确度较高。图1 是脉冲回波探伤仪原理图。脉冲发射器通过探头将超声波短脉冲送入试件,当回波从试件的缺陷或边界返回时,通过信号处理系统,在示波器上加以显示,并将其幅度和传播时间显示出来。如果已知试件中的声速,则根据示波器上的读数所获得的脉冲间的传输时间即可获得缺陷的深度。

图1 脉冲回波探伤仪原理图。

1. 2 探伤分类

超声探伤方法很多,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现将几种常用的分类方法介绍如下。

( 1) 按原理分类

按探伤原理分类可分为脉冲反射法、穿透法和共振法。脉冲反射法是一种利用超声波探头发射脉冲到被检测试块内,根据反射波的情况来检测试件缺陷的方法。脉冲反射法又包括缺陷回波法、底波高度法和多次底波法等。

( 2) 按耦合方式分类

按耦合方式分类如图2 所示。

图2 按耦合方式探伤分类图。

( 3) 按探伤显示方法分类

按探伤显示方法分类可分为A 型显示,B 型显示与C 型显示。其中A 型显示只显示缺陷的深度: B 型显示探伤仪,可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横断面形状,此时示波器横坐标代表探头在工件面上的位置,纵坐标代表缺陷的深度。探头沿工件移动与示波管扫描线的水平移动是同步的,为使图象保留在荧光屏上,应选用长余辉示波管,且探头移动速度不能太快: C 型显示探伤仪,可以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平面图形。

( 4) 按智能方式分类

上述探伤方法如由人工操作,则为人工探伤。如使试样或探头移动,在它的移动中利用超声波自动地检测缺陷并予以显示或指示( 喷色) 的方式,称为超声自动探伤。自动探伤要有探伤仪( 带闸门装置) ,显示装置,探头及其夹持机构。根据探头设置方式的不同还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种探伤方式:直接接触方式,此方式只用在探伤速度不高且表面光滑的场合,如轨道、无缝钢管和轴等: 局部水浸方式是超声探伤中最适用的方式,还可细分为其他方式,但原理是同样的: 全水浸方式用于工件的某部分( 如粘结层) 或管类的精密探伤,当水槽机构设计成可以进行自动探伤的情况下,除去工件的装卸以外,探伤可以全部自动化,如果工件加工精度高,而且水槽内架设的探头夹持机构、移动架的精度也高,则探伤的精度也高 。

2 超声探伤技术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2. 1 机车检测方面的应用

2. 1. 1 在高速钢轨检测中的应用

我国铁路运营线路近七万公里,而且铁路正在向高速、重载的方向发展。超期服役的钢轨数量很大,线路上的钢轨在承担繁重的运输任务过程中,不免要产生各种肉眼能看见及看不见的损伤如侧磨、轨头压溃、剥离掉块、锈蚀、核伤、水平裂纹、垂直裂纹、周边裂纹等。

如图3 所示,当被检钢轨内部有一个裂纹缺陷( 或其他缺陷) ,将超声波探头放在被检钢轨的某一表面部位( 该面称作探伤面、检测面) ,探头向被检钢轨发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穿过界面进入被检钢轨内部,在遇到缺陷和两介质的界面时都会有反射,反射信号被探头接收后,通过探伤仪内部的电路转换,就可以把缺陷信号和底波信号形象地显示出来,如图4 所示。根据超声波的声程推算,就可以轻易地将缺陷信号和底波信号区分开,然后通过超声波试块进行定标,就可以实现对钢轨缺陷的定位和定量。

图3 超声探伤示意图。

图7 轮辋人工模拟缺陷探伤。

2. 3 焊接方面的应用

采用超声相控阵技术及B 扫描实时成像技术,通过足够数量的探头排列和触发时间控制,并选用不同频率范围,可以实现嵌入式电阻丝电熔连接接头的检测。

通过对比超声图像与接头实剖图,发现该方法能可靠地检出物体中的缺陷,并能较精确地确定缺陷位置和大小。在聚乙烯管道安装工程中的检测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

检测示意图如图10 所示。超声相控阵检测结合B扫描技术可以判断检测截面上电阻丝的位置,从而可以判断由于管材和套筒配合过紧造成的电阻丝垂直方向的错位情况,从实剖图上得到验证如图11 所示,比较超声成像图和实剖图可以看出,相控阵超声方法对金属丝有较好的分辨效果,连很微小的位移也能分辨出来,定位精度达0. 5 mm。

图10 焊接检测示意图。

图11 电阻丝错位图。

超声相控阵技术及B 扫描实时成像方法对聚乙烯管电熔接头各类缺陷有较好的检出能力。对大量含缺陷电熔接头进行检测和试验研究,对比超声成像图和实剖图,发现该方法对于聚乙烯电熔接头的各类缺陷均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检出精度。通过城镇聚乙烯燃气管道安装工程检测实践,验证该技术能实现嵌入式电阻丝电熔连接接头的检测。

3 结 语

现代意义的无损检测技术是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超声检测作为无损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和热点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制适应性强、灵敏度高的探头: 为判断缺陷性质而对各种缺陷数学模型的建立: 缺陷的检出和信号分析技术: 无损*价的量化研究以及拓展超声检测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它的优点是对平面型缺陷十分敏感,一经探伤便知结果,易于携带,多数超声探伤仪不必外接电源,穿透力强。局限性是藕合传感器要求被检表面光滑,难于探出细小裂缝,要有参考标准,为解释信号要求检验人员素质高。

超声检测技术未来将会向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 1) 向高精度、高分辨率方向发展。

( 2) 高温条件下的测量明显增多,在线检测、动态检测增多。

( 3) 在若干领域向超声无损*价发展,使得超声检测内容有了新的内涵。如超声检测技术与断裂力学相结合,对重要构件进行剩余寿命*价: 超声检测技术与材料科学相结合,对材料进行物理*价。

( 4) 在无损检测方面向定量化、图像化方向发展,超声检测系统将进一步数字化、图像化、自动化、智能化。

( 5) 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如数值分析法、神经网络技术、模糊技术、遗传算法、虚拟仪器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超声检测技术领域。

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第2篇

RSF在区域水平集主动轮廓模型中是十分普遍的引核复合模型, 主要包括了核函数、LBF算法内容。通过C-V模型对各个区域范围内的灰度假定近似均匀分布, 因此当出现非均匀分布的图像时, 水平集函数便会形成错误的演进轨迹。C-V模型的实质是对每个区域的灰度紧密联系某一特定的灰度常值进行假定, 因此还可以将这一模型称之为分片常量。之后提出了关于PS的简化模型, 主要是对非均匀灰度问题有效解决, 需要对符号距离函数重新初始化, 并且开展PDE方程迭代计算, 极大程度限制了实用价值, Li等人提出了LBF算法, 从而优化核函数, 得到了最佳的处理效果。

二、RSF算法基本理论的应用

RSF的能量极值问题, 实际上是泛函的变分问题。在演化水平集方程时, 一般转化这类变分方程为动态PDE方程, 采取梯度下降流的方法, 演化水平集函数使其形成稳定的状态, PDE方程获得与离散近似的求解。牵涉到参量近似梯度离散问题, 一般针对t时间采取向前差分求导进而实行离散化处理。RSF模型优化过程在医学领域中RSF模型拥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三、实验应用结果分析

实验部分主要利用水平集分割软件平台, 即CREASEG包括了一部分经常使用以及最具代表性的真实医学图像, 并且为全部图像素材配置了对应的医生数据作为标准, 保证计算实验结果高度相似标准, 同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估。分割效果图如图1所示。

首先开展定性比较, 展示模态不同的两种医学图像CT和MR, 人体的不同位置即血管与心脏的医学图像, 作为实验比较素材, 相关数据是血管造影图像。由于医学图像自身一般体现出灰度不均性性和噪声, 在原来图像的基础上, 加入了高斯白噪声, 从而揭示噪声变化影响实验结果的程度, 统一设定噪声均值为固定值0, 分别设定方差为0、0.0005、0.0008三种区分度数值。

第一行到第三行图像噪声方差分别是0、0.0005、0.0008分割情况;传统算法分割结果是第二列, 第三列则是RSF算法标准结果。能够看出, 传统算法无法很好分割血管, 即便是原始图像噪声值较低;由于RSF算法具备了全局和局部能量拟合比例, 从而可以得到很好的收敛效果, 和标准对比可知, RSF算法能够获得较高的分割精度。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聚类算法和水平集算法的有效结合, 重点讨论改进RSF水平集算法的外部能量项, 也就是基于原来局部能量的前提下, 加入K均值的全局能量, 同时改进原来的局部能量, 形成CRSM算法, 实验环节的定性与定量说明, CRSF算法可以很好解决医学图像复杂噪声问题。

摘要:从图像处理到分析图像这一过程, 分割都是主要步骤。图像分割最为关键的是在医学图像分割中应用。大量生物医学信息的表现都需要借助于图像, 比如X射线图像、CT断层图像以及超声图像, 有效帮助人类视觉由表面延伸至内部。传统单一算法已经与医学图像分割要求明显不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联系聚类思想与RSF水平集模型, 不断优化图像分割技术, 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最大作用。本文具体是围绕医学图像分割内容, 简单分析了聚类RSF理论特点, 以及其应用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状况。希望能够提升医学图像分割水平。

关键词:聚类RSF算法,医学图像,分割,高斯白噪声

参考文献

[1] 周代红.遗传聚类算法及其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07.

[2] 林利, 李春梅, 纪进立.改进的聚类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0, 23 (6) :634-636.

[3] 杨凯.模糊C均值聚类图像分割的改进遗传算法研究[J].journal6, 2006, 45 (33) :179-182.

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第3篇

1碳纳米材料在医学生物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

(1) 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碳纳米材料尤其是碳纳米管道的使用有效的解决了组织修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分为单壁纳米管、双壁纳米管和多壁纳米管三种类型。它独特的理化特性, 如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度, 是一种超强的增强材料。目前, 碳纳米材料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碳纳米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 为骨骼细胞的吸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众所周知, 羟基磷灰石作为骨骼生长的成分之一, 它的力学能力比较弱, 并不能用作重新植入材料的依附载体。所以, 科学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将纳米材料和羟基磷灰石结合起来, 在保持其生物性能不变的情况下, 有力的提高了其力学性能, 大大弥补了羟基磷灰石力学性能弱的特点。这种使用方法为骨组织的修复提供了充足的条件。此外, 在富勒烯的发明下有效的抑制了骨细胞的分化, 为关节炎及滑膜炎的治疗起了重要的作用。

(2) 神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由于碳纳米管具有很强的韧度和力度, 而且具有较高的电学、磁学、吸收的性能, 这一特点引起了神经领域方面专家的极大兴趣。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中, 碳纳米管的应用很好的修复了神经缺损的运动技能, 而且, 相关专家发现在进行此项神经修复手术后发现, 再生神经电生理与组织学指标检测结果与自体神经移植材料的功能作用的发挥基本上相符合。这一发现, 大大证明了碳纳米管复合型材料是到目前为止修复周围神经的最理想的材料。此外, 在现今医学领域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出现, 也给医学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碳纳米材料的研究使用发现, 其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富勒烯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其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神经元的死亡, 抑制神经细胞的衰老、分化, 对神经组织周围的氧自由基的清除起着关键的作用, 保护神经组织不受损害, 并能够有效的抑制谷氨酸受体作用的发挥, 对脑缺血损伤等神经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3) 药物、基因在体中碳纳米材料的使用碳纳米管由于其物理特性的独特, 在承载生物特异性分子、运输药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这一应用成就无可否认, 但是碳纳米材料不能溶于任何溶剂的特点, 也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领域的拓展。在科学家不断的研究下, 对碳纳米材料外壁进行修复, 力图改变其发展特点, 现今, 碳纳米材料在运输药物的时候具有很强的穿透性, 并能提高药物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 极大的提高了药物作用发挥的时间, 这一方面的优势在抑制肿瘤细胞, 治疗癌症方面具有很大的突破。此外, 富勒烯的应用能够穿过一些生物屏障, 到达一些药物不能到达的人体组织及各个细胞中, 为医学领域疾病治疗的突破提供重要的药物运输载体。

2碳纳米材料在基因载体、生物成像等其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只是针对碳纳米材料在骨组织、神经组织、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下面笔者将对碳纳米材料的未来发展前景作出简要的叙述。

(1) 由于现今世界上获得肿瘤疾病的人大有所在, 而且, 目前针对癌症的治疗并没有研究处重要的解决办法。而且, 随着现今环境的不断恶化, 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 癌症的发病率正在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 针对这一发展现状, 碳纳米材料在未来的人类战胜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上文作者提到过, 碳纳米材料虽然在众多的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果, 但是其引起的安全问题成为热议的话题。如碳纳米材料在人体中的使用会发生排异反应、中毒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出现。所以, 在未来碳纳米材料等的使用时, 应针对其安全性问题事先进行评估预测, 并积极研究克服负面效应的办法, 以保证碳纳米材料在未来的使用中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

3结语

综上所涉, 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但是其应用的安全性问题尚未解决, 所以, 相关研究人员必须在化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的鼎力相助下共同为碳纳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清除障碍, 使碳纳米材料更好的为人类做贡献。

摘要:纳米材料的发明及使用在世界上的影响范围是非常大的, 且引起了生产领域的重大变化。碳纳米材料作为纳米材料的一种,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 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研究非常的广泛, 同时, 碳纳米材料的使用有效的促进了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革。本文写作的关键是对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学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及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碳纳米材料,生物学领域,现状,展望

参考文献

[1] 张金超.碳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展望[J].化学进展, 2013, (08) .

[2] 王冬华.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J].合成材料来华与应用, 2015, (10) .

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第4篇

一、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的《耳鼻咽喉科学》教学仍以课堂授课 (LBL) 为主, 辅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 (PBL) 和案例教学 (CBL) 。LBL是以学科为中心, 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学生只是被动参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学生虽对某些理论较易掌握, 但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不利于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PBL和CBL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但实际运用中尚存在一些不足, 如PBL和CBL强调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按要求自学, 打破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临床情境, 教学知识抽象;由于缺乏教师的督促, 基础差、学习意愿薄弱的学生想要获得理想的效果较难。

如何开展新的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是目前听力医学和医学教育讨论的热点问题。

二、案例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风靡全球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学生利用教学视频或互联网在课堂外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 通过在线测试检测知识掌握情况;课堂上, 通过汇报讨论和答疑解惑, 不断深化学生的认知, 提高了知识的内化效果;课后, 教师总结点评, 对课堂讨论中的共性问题、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梳理, 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中, 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 发展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1]。

在翻转课堂中引入临床典型病例录制成的教学视频, 可以再现临床实景, 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促使学生自主思考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 使相关医学知识更好的组合和强化, 并可反复观看视频提高教习效果。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升了团队协作精神的同时, 提升了学生梳理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 目前已在国内外迅猛发展。国外Coursera是提供医学课程最多的平台, 以著名医学院校开设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大。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数家著名高校建立的人卫慕课, 是国内首个针对医学的MOOC联盟, 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建设优质慕课课程, 实现了优势教学资源共享[2,3]。人卫慕课课程包含不同形式的数字化资源以及评价方式, 一门课程包括课程概述、视频课件和文字课件、小组讨论、章节作业、课程考试、学习进度查询等, 为学习者能较为顺利地完成每门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保障。慕课的开放性、在线学习、免费使用、资源共享、评价灵活等优势, 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2.3]。

案例教学能够有效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距, 翻转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拓宽学习范围[3.4], 慕课为案例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 基于慕课的案例导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 迫切需要开展此类项目的研究。

三、案例联合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1) 课前准备教学资源, 形成有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特色的自主学习资料:课前准备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 从Coursera和人卫慕课等国内外知名的MOOC平台中, 筛选出适合本专业的教学视频和录像, 并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筛选出的视频课程, 难易程度与本专业教学大纲高度契合、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知识点清晰、案例丰富, 案例视频是以图像结合声音、动作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在学院教学实践基地完成典型案例视频的拍摄和录制, 并对案例进行深度剖析, 提出针对性的问题, 侧重与听力相关问题的设置, 如听力损失的病理改变与听力的临床表现及听力学特征的相关性?该听力检测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判断检测结果?以这些问题为开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授课开始前一周, 教师通过学校网络平台发布自主学习资料, 包含课程视频、案例和相关知识的拓展学习资料, 以及本专业相关的教学资源, 如课程教学大纲、课件、教案、自主学习手册等。

(2) 课外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根据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观看教学视频, 完成课前自测题,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典型病例的初步讨论, 并将学习内容制作PPT, 内容包括视频课程的学习心得体会, 对案例及其问题的思考和解答, 以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提交至学习平台。通过网络平台、QQ和微信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 教师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课前学习, 密切关注讨论平台中学生提交的问题, 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

(3) 课堂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围绕病例展开深入的探究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并及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的思考, 促使学生全面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教师总结点评:对每个组的汇报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点评;对讨论过程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梳理该章节知识点, 强调重点内容。

(4) 课后巩固知识: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和课堂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小测试、病例或思考题, 发布到学校网络平台, 留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网络提交, 以巩固基本知识和完成对知识的查缺补漏。如果在此过程中遇到疑问, 学生仍可利用互动平台进行小组或老师之间的交流, 共同促进知识的内化。

(5) 通过网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的表现动态评价其学习过程, 并记录在网络电子档案袋里, 结合测试成绩, 阶段性地给予表扬、批评和总结。教师还可通过对学生答题和测试的后台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了解其学习进度, 从而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学校网络平台、QQ和微信等对教师提出一些教学上的建议, 有利于完成后期课程的建设和学习。

为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以不记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要求学生填写后提交教学平台。

(6) 减少应试机制, 采用多维度教学评估:从知识、能力和态度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采用形成性考核评价机制对学习效果进行多层次考核, 将课堂讨论、小组探究、学习成果汇报、线上测试及作业等纳入考评成绩, 结合期末成绩得出学生的学期总评成绩。

四、结束语

听力医学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翻转课堂的兴起为听力医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翻转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讨论为本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 如何将这一教学模式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都是值得我们积极的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摘要:借助慕课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 将案例结合翻转课堂应用于听力医学的教学中, 可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调动学习积极性, 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的《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中有关听力医学内容的教学改革, 为我国医学教学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慕课,案例教学,听力医学

参考文献

[1] 朱冬菊.翻转课堂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 (2) :74-75.

[2] 朱晓蕾, 王敏, 卢朝晖等.国内外MOOC医学课程对比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5 (24) :76-80.

[3] 张春梅.翻转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 (10) :1895.

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第5篇

以常识来判断, 一本医学类专业书籍从取材到论证再到编写发行, 最后到实际课堂的传授与运用经过的时间最少也有5年, 而5年期间的医学发展可能已经发生了我们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变化。我们现在讨论的医学专业英语教材, 一般是以医学专业书籍为蓝本再进行的编写和筛选, 其时间和发展的滞后性自然不用多说。所以, 这门学科想要超前发展或者能够基本上保持与医学发展的同步性都是比较困难的。

首先, 我们以医学专业英语阅读教材为基本, 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一一进行攻破。这套教材以大学英语四级为起点, 在体例, 内容和编排方面都与传统的医学英语教材有所不同, 针对医学生对于英语的需求, 突出了对学生的医学英语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阅读教材按人体解剖系统进行排列, 基础与临床相结合。每一章包括医学英语构词法和阅读两大部分, 在学习医学英语构词法和扩大学生词汇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具体讲授此阅读教材时, 我们进行了几个创新, 有着比较明显的效果。针对每一章医学术语的解释我们采取学生先提问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进行解答的方式。这种方式比传统的教师为主体,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学习的模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90个单词分成30组, 每组针对一个词根或者词缀进行派生, 所以解释和学习起来并不是十分分散的, 利于本科阶段的学生掌握。

另外, 每章内容还包括三篇文章。我们一般采取详细分析解答第一篇文章, 简要概括迅速归纳第二篇文章, 自由选取第三篇文章进行阅读的形式。本科阶段的基础英语学习包括大一大二两个学年。而医学专业英语的开设一般是在大四阶段。很多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或者六级之后疏于基础英语的学习和巩固, 知识点遗忘率很高。我们力求做到阶段的英语教学既要巩固学生基础英语的内容, 又要充分激发学生在医学专业知识上的优势, 为以后的医学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另外一个突出的现象是, 本教材中出现很多比较难以分析的长句子和特殊用法。利用好这些长句子我们能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英语学习, 巩固和提高英语水平, 为考研和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伏笔。

《医学专业英语》阅读教程第三章中出现的一个段落:The relation of the muscle bundles to the tendon is that the muscle bundles are surrounded and held together by the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that is continuous with the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of the tendonous part of the muscle.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 这个段落其实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思考如何理清这个句子的结构, 每个部分修饰的是什么, 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适应出现在医学英语里比较长的句子了。上面提到的句子的翻译法如下:肌束与肌腱之间的关系是:肌束被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并连接在一起, 纤维结缔组织又与肌腱部分的纤维结缔组织相延续。

有些学生对于这一句子的表述产生质疑。在《系统解剖学》第七版书中, 对于甲状腺是这样描述的:甲状腺thyroid gland位于颈前部, 呈“H”形, 分为左右两个侧叶, 中间以甲状腺峡相连。看起来《医学英语》这本教材的表述和实际所表述的甲状腺位置稍微有点差别。因此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 我们可以灵活的让学生自己来尝试用英语表述其正确位置, 这样既兼顾了英语文章的表述又与中文描述保持一致。不过究其正解, 医学英语里的表述的确少有差池。

在实际教学中除了注重医学专业英语阅读之外, 我们还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添加了医学英语听说教材的补充辅助性讲解。听说教程在很大程度上对于阅读教程中所传授的具体知识进行了很好的升华和补充, 能够更为灵活的让学生接触到新的, 迅捷的英文原文医疗文献,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摸索学会如何用英文来表达所要阐述的医学医疗问题。

当然, 这个过程缓慢而且效果并不能很快显现, 但是, 我们坚持下来却发现, 这种侧重和实际教学对学生却是受益匪浅。下面我们用具体的实例来阐释我们的教学过程。仅以《骨骼系统》为实例。我们采取了这样几个基本的步骤来锻炼学生。

初级阶段:我们先强化阅读教程中所提列出的知识点。在阅读教程的医学术语部分, 我们接触到了30组医学术语, 其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会的词根或词缀包括:arthr/o;articul/o;myel/o;neo-;oste/o;vertebr/o, stern/o;radi/o;para-;femor/o, etc.在记忆过这些基本的重要词汇之后, 我们进行两篇文章的讲解。

中级阶段:我们用听说教程里所提供的材料对阅读教材进行补充。我们之所以来强化这个部分的听说, 是因为我们认为医学英语这门交叉学科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如果学生能够在学好医学的同时又兼顾的英语的准确表达,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这方面继续深造, 成材之后绝对会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在医疗方面的进步带来很大的推动力。如果其能达到同声传译的程度, 我想不论是做为教师还是社会都是应该欣慰的。

高级阶段:采用专业医学的影像材料, 让学生进行笔头和口头翻译。这个阶段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这个阶段教学过程的设置需要教师有着很强的专业知识才能完成, 因此不论是对学生和老师, 这都是在双方逐渐的摸索和配合中才能完成的。我们就《骨骼系统》这一章, 给学生播放了一个片段。这个片段取材于我们的附属医院骨外科医生对于一个病人进行的诊断和初步治疗。我们要求学生在看完这个视频片段之后进行口译, 将诊断过程中医患双方的陈述翻译过来, 尽量做到用比较纯正的英语表达法。翻译之后, 学生和教师共同来完成纠错工作。这样的教学活动将呆板的书本教学和实际结合起来, 学生会觉得学有所用, 由于医学专业英语是以医学的进步速度来不断的调整自己, 因此这门学科势必有着自己的局限性。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努力的适应并且积极的去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 不能拘泥于书本所带来的知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过程, 也应该是和谐愉快的过程, 让我们共同来为祖国医学英语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期待看到医学英语这门交叉学科硕果累累, 造福于我们的国家造福于我们的人民造福于整个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

摘要:本文所论述内容是以《医学专业英语》系列教材为基础,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 从医学专业英语阅读, 医学专业英语写作和医学专业英语听说与翻译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范文第6篇

1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

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效果, 逼真的展现了医学物理学现象和过程。使得以往教学中学生认为抽象、难懂的现象、过程, 变成了可视性强的动画效果, 学生理解就更容易了。

1.2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突破教学内容的难点

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 有些内容之所以成为难点, 关键在于知识信息不能被学生直接感知。医学物理学采用多媒体演示, 能把抽象知识变得具体形象, 把有深度有难度的内容分解成简单信息的组合, 从而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1.3 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医学物理学教学中, 增大课堂信息密度, 丰富教学内容, 提高医学物理学教学效果。学生的视野开阔了, 对学习医学物理学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1.4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医学物理学实验, 增强实验效果

医学物理学有些实验在课堂上无法演示,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相关医学物理学的实验, 并进行重放、定格、缩放, 让学生观察到全部实验过程, 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1.5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板书”整齐、图示工整, 给学生一种清新爽快的感觉

教师课前仔细地进行“板书”设计, 为集中精力讲解奠定了基础。学生可以从教师处拷贝“电子教案”, 一方面课堂上可以集中听讲, 提高听课效率;另一方面方便复习和补充课堂笔记, 提高课外学习的质量。

2 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多媒体是一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

一是多媒体采用课前准备好的课件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 使学生不能兼顾听记, 没有思考和感知的时间。二是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先写好的板书, 在课堂上难以作随机调整, 给整个教学过程设定了一个封闭的、固定的模式。

2.2 多媒体技术使师生之间缺少交流

教师在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需要对计算机进行不断的调节, 还要频繁的更换屏幕内容, 使教师成了计算机的操作员减少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也会过分关注屏幕, 很难从学生的表情中反映其掌握知识的情况。

2.3 多媒体教学过分追求信息量

一是在制作课件时, 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 只要是和所讲授的知识有牵连的信息, 都纳入自己制作的课件中。这样造成多媒体教学信息容量过多, 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和消化。二是多媒体教学的节奏快, 板书保留的时间短, 快速更换的字幕, 学生常常看得眼花缭乱而抓不住重点学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2.4 过分强调多媒体作用和效果

一是教师不顾实际教学的需要, 盲目地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以多媒体手段来进行, 反而影响教学目标的真正实现。二是在教学中课件变成了主角, 教师则成了简单的播放员, 学生成了精彩课件的观众而没有参与进来, 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达不到教学效果。

3 在医学物理学中怎样使用多媒体技术

3.1 多媒体课件选择

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时, 才考虑使用多媒体课件, 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的切入, 应以不影响医学物理学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 不能随意切入。不能用课件来完全替代医学物理学实验。因此课件的切入一般应放在演示实验以后, 通过医学物理学现象及过程分析, 给学生提供一个感性支持。

3.2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注意师生交流

在多媒体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注意与学生交流之外, 还应充分利用其交互性特点, 使教与学两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3.3 强调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依靠老师的主观能动性,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播放多媒体时, 教师恰当的、精要的讲解, 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 不仅有利于教师临场发挥, 也有利于学生的思路与教师的讲课节奏同步, 学生易于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

3.4 使用多媒体技术应突出重点

课件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内容, 是否符合心理学规律, 这是一个课件能否正常使用并取得教学实效的前提条件。在制作课件时, 选择的素材应突出教学大纲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课件的导航清晰有条理, 教学目的明确, 与教学大纲无关的内容坚决不用。一张幻灯片尽可能多采用图解, 少用文字, 这样可以增加直观效果, 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5 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

医学物理学中有大量的逻辑推理和繁多的数学推导, 如果我们将这些内容一屏一屏的展示出来, 这种做法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的发展, 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3.6 使用多媒体技术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多媒体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具有操作计算机和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充分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通过各种媒体的利用能够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和记忆教学内容, 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对那些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内容, 就没有必要进行多媒体教学。而对比较抽象, 难以用语言、板书描述的课程内容和用常规教学方法不易被学生理解的某些规律、定理等才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促进教学。

3.7 利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演示实验的教学

医学物理学定律和定理都是通过物理实验直接或间接得出来的, 物理实验具有真实性和直观性。有些内容用物理实验可以说明问题的, 我们要给实物让学生实验, 而不要制作课件代替实验, 有些实验我们没有条件做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 我们可以制作课件给予模拟, 有些内容光用实验难以说明清楚,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易于控制, 效果明显, 直观性强等特点, 与经典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4 结语

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注意扬长避短, 紧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善于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 理性地运用教学理论来指导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真正达到优化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实践, 指出了医学物理学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在医学物理学中如何实施多媒体技术。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医学物理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建.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2] 毛一心.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上一篇:八下英语知识总结范文下一篇:宪法小报的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