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养殖范文

2023-09-23

梅花鹿养殖范文第1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外祖父思念家乡,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从外祖父“爱图”、“谈图”、“赠图”中体会他把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之情寄托在爱梅花上,领悟“梅花魂”的含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抓住重点词句领悟梅花的精神,能抓住描写外祖父言行的重点语句,体会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和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点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情朗读等领会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热爱祖国,做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大家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看!(出示课件:故乡的梅花图)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莺儿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那么莺儿都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呢?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2、导入:这节课,我们就结合这几件事情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魂”的含义。

(二)依照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全文,思考,交流:外祖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也可以写写体会,然后把你的感受在小组中交流。

)全班交流: 依学生发言顺序交流。

外祖父非常想念故乡。

1、教莺儿读唐诗宋词时落泪。

课件出示“读到„„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

引导:外祖父读哪些诗词会流泪呢?自己读读,看看这些诗句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外祖父为何读到这些诗句会流泪呢?(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国不能回去,所以哭了。)

看看加点的两个字,体会到什么?

莺儿看到外祖父落泪了,她太小,她还不懂。现在我们同学理解了外祖父的心,理解了他的思乡情,那么应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过渡:读了思乡诗,触动了思乡情,外祖父落泪了。你还能从哪件事情体会到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深情呢?

2、亲人就要回国,外祖父哭起来„„ 从这部分,我们体会到什么?

小结:是啊,外祖父虽然身在异国,但他心系祖国,思乡情更浓,他是多么的渴望回到家乡、落叶归根哪。

引导: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深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外祖父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外祖父非常喜爱梅花

1、弄脏墨梅图而大发脾气。

(1)学生读有关的语句,抓重点词,结合生活实际或上下文谈自己的理解,体会外祖父分外爱惜墨梅图。体会对比描写和对外祖父语言动作的描写

(2)出示并指名读: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有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这清白的梅花”仅仅指画上的梅花吗?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点玷污。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外祖父是多么珍爱这幅墨梅图啊,我们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齐读这几

(3) 过渡:一幅墨梅图有什么稀罕呢?只不过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公竟大发脾气?外祖父为什么如此爱惜这幅墨梅图呢?

2、出示:描写梅花精神的句子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① 从这几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外祖父对梅花的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傲雪怒放)

② 梅花有着怎样的精神?(坚忍不拔、不屈不挠) 我们要赞美她吗? 谁来把你的赞美之情读给大家听呢?

引导:梅花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所以,梅花历来是诗人、画家所吟咏歌颂的对象。

你能背一两句赞美梅花的诗文吗?(学生背)

引导:诗人用诗来赞美梅花,让我们再一次用深情的朗读来赞美梅花吧!

出示 “几千年来„„秉性才好!”

③读读这几句,你们体会到什么?(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在外祖父眼里就像梅花一样,他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精神。)

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什么品格像梅花?(“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谁能有感情地把这几句读一读呢?指名读. 你们能举例说说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吗? 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有很多,他们的气节惊天地、泣鬼神(出示有气节的人物:陆游、文天祥、岳飞等. 引导:外祖父不仅仅喜爱梅花、赞美梅花,也在赞美具有梅花精神的有气节的中国人。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齐读。

(4)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这幅墨梅图中蕴含着梅花精神,民族精神,是外祖父最宝贵的画,可是他为什么要送给莺儿呢?送了墨梅图, 为什么又送绣有血色梅花的手绢呢?

小结:血是生命的颜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

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外祖父这位与梅花相依相存的老人,他的爱梅情结其实是一颗深藏着的爱国心啊!他自己不能回归祖国,他要让自己的心回归祖国,这颗心就是他的魂啊,他要让自己的魂回归祖国!让我们通过一首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来感受外祖父的这颗心吧!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四)回归整体,小结全文:现在我们再来看课题,你知道梅花魂是什么意思了吗?

①“梅花魂”就是指梅花精神. ②“梅花魂”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③“梅花魂”也是外祖父眷恋祖国的一颗心。

小结:外祖父喜爱梅花,是因为梅花的精神,更是因为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虽然外祖父身在异国,但他心系祖国,有一颗中国心。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的第三题。背诵一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阅读《故乡》;收集有关爱国华侨的资料。

板书设计:

22 梅花魂

梅花精神

梅花鹿养殖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缕缕、幽香、漂泊、唯独”等词语。读读记记“颇负盛名、玷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课文,解决生字词。

2、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2、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题

1、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2、板书课题。查字典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

二、出示自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1、检测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检测方法:学生上台板演生字、新词;板演内容由老师提问易错、重点生字、新词,或者让学生提问自我认为的易错生字词;板演后,学生集体纠正,师适时点拨。

如“魂”“幽”“葬”“衰”等,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部件的组成。

2、体会、讨论理解词语的含义:

畏惧、颇负盛名、眷恋、稀罕

3、检测课文阅读情况:

(1)找一两名优秀生进行阅读课文,然后再随机找两名后进生进行阅读,其他学生认真听,随时发现问题,给予帮助。

(2)同桌互读。

(3)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讨论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从这些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第一 (第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板书:读诗落泪)

第二 (第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板书: 珍爱梅图)

第三 (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板书: 不能回国)

第四 (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板书: 赠墨梅图)

第五 (14一15自然段):船快开时,外祖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板书: 送梅花巾)

4、小结

六、当堂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梅花魂》。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读懂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三、出示学习指导:

1、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梅花讲了哪几件事。同桌或者小组同学讨论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理解“魂”的含义。

3、同桌讨论体会外公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4、摘录让自己感动的词句。

四、学生开始自学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说说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五件事?(板书)

2、读了这五件事,你感觉到这位老人的一颗怎样的心?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知道?(出示最后一段,释“眷恋”一词。)对这个句子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

3、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外祖父那眷恋之心?默读课文,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六、谈谈体会

1、学习第一件事。

(1)出示句子:“我很小的时候……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2)思考讨论:

① “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说明什么?

(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民族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也不忘自己祖国的文化。)

②“读到一些诗句就落泪”是因为什么?

a、适当解释说明三句诗的出处、意思及其表达的情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出自王维的《山中送别》,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来不回来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浣溪沙》,大意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这些诗大致都体现了一种思乡怀亲之情。

b、明确老人的思乡之情是他落泪的原因。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老人的思乡之情。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不能回去,所以伤感地流泪了)

2、学习外祖父的另两处落泪(即第

三、五件事)

(1)从“听到不能回国,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起来了……”一句,体会老人一直热爱着、思念着祖国,却不能回去,他难过地哭了,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

(2)从“赤道吹来的撩乱了老人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体会到思乡的深情,孤独的痛苦,一下子把他催老了。

(3)从“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个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体会到老人把自己对祖国的一片眷恋之心让外孙女带回祖国,了却自己的心愿。

3、交流学习第二件事。

(1)师:从外祖父的三次落泪中,我们感受到外祖父的爱国之心。课题写梅花,梅花与外祖父有什么关系?读读第三自然段,看体会到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情有独钟?

①“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从中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②“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通过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

a、体会“轻轻、慢慢”在句子中所起到的表达效果。

b、“清白”是什么意思?“沾污”又是什么意思?

c、爷爷是让妈妈管教好我的行为、还是思想? (思想)从何而知?(“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

d、指导朗读,读出对梅图的珍爱。

4、“这清白的梅花为什么不能沾污?”一向宽容慈爱的外祖父为什么这次会大动干戈呢?教师范读“临别赠梅图”一事。

(1)老人深情地说的那段话,其中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2)由此可见老人爱梅其实爱的是梅花的什么?(梅花的精神)

(3)播放梅花凌寒独放的图片,出示古诗王安石的《梅花》、《墨梅》,难怪外祖父这样赞美梅花,读句“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4)师:这仅仅是在赞美梅花吗?是在赞美什么?齐读句子““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再次讨论:

a、梅花的秉性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b、此时作者用了什么手法?(借物喻人)

c、由此可见,老人赞梅花,实则赞美的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

(5)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有哪些?

(6)饱含深情读“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7)外祖父保存这幅梅花图是为什么?(是让自己保存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中国人的气节。)现在他把它送给外孙女又是为了什么?(也让外孙女保持这种秉性、这种气节。)这就是题目“梅花魂”的内涵。

△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对全文起到了什么作用? (点明中心)

2、回顾全文,口头概括本文的中心。

(课文讲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体会到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

抄写课文中让你感动的语句。

八、板书设计:

6、梅花魂

教读古诗词

珍爱墨梅图

梅花鹿养殖范文第3篇

赞美梅花的句子

1) "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梅花的是凛冽的寒风;照耀梅花的是寒冬的残阳;滋润梅花的是残雪的雨露。但屹立在山顶的梅花却是那样的芳香馥郁,雍容典雅。它依旧可以和其他在温室中的花朵比美,而且一点也不比它们差,不是吗?

2) 在中国人眼里,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及清雅高洁的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向来为中国人民所尊崇。大家应该还记得北宋诗人林和靖歌颂梅花的诗句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一颗颗价值不菲的水晶。梅花有的早开,有的晚开,在同一棵树上,可以看到千姿百态、各种形态的梅花。风吹叶落时,你不必担心梅花花瓣会随之落下而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话,反而越是寒冷,越是开得精神、秀气。古人云"宝剑峰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正是梅花品质的写生吗?

4) 然而,梅花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却更令我赞叹。自古以来,它和松、竹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体现了梅花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不正是人们要学习的吗?

5) 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挺立的精神。

6) 梅花,迎着寒风而绽放的花朵。它没有月季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大红大紫,没有兰花的淡雅,没有荷花的高雅。但是,它拥有不畏寒冷,独步早春,傲立雪中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更是表达了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

7)寒冬腊月时,百花凋零,唯有梅花还孤傲地怒放于冰雪之中,这不禁令我们感到赞叹。我俯下身子,用一双冰凉的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梅花,细细体味着梅花不畏严寒的高尚品质。

8) 中国人爱梅花,爱的就是它与中国人有这相同的精神。有这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精神。落红不是无情物,它的一生就像一部乐曲。

9)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

10) 我爱冬天,更爱冬天里的梅花。它非常美,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别具一格。它不光美,他的精神还很值得人敬佩!在寒风刺骨冬天,穿着大棉袄的我还冷得直打哆嗦,更何况是一枝梅花,它没有暖和的棉袄,也没有温暖的火炉,竟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中坚强勇敢的生存了下去,却开的那么美,那么鲜艳。

赞美梅花的诗句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 / 梅》

5、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6、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卢仝《有所思》

7、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8、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9、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10、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11、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____杜耒《寒夜》

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13、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____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14、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____曹组《蓦山溪·梅》

15、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____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16、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____唐寅《把酒对月歌》

17、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____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18、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19、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____陆游《落梅》

20、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21、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____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22、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____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23、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____苏轼《西江月·梅花》

24、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____苏轼《西江月·梅花》

25、陌上风光浓处。第一寒梅先吐。____李弥逊《十样花·陌上风光浓处》

26、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____晁补之《盐角儿·亳社观梅》

27、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____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28、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____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29、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____道源《早梅》

3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____齐己《早梅》

31、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____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32、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____王维《杂诗三首 / 杂咏三首》

33、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____李清照《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34、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____李商隐《对雪二首》

35、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____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36、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____吴淑姬《长相思令·烟霏霏》

37、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____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38、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39、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____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40、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__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41、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____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42、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____李世民《元日》

43、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____晏几道《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44、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____吴锡麒《长相思·以书寄西泠诸友即题其后》

45、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____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6、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____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47、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____李方膺《题画梅》

48、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____范成大《喜晴》

49、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____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50、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____龚自珍《病梅馆记》

51、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____陆游《落梅》

52、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____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53、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____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54、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____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55、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____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56、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____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57、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____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58、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____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59、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____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60、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____王守仁《元夕二首》

61、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__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62、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____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63、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____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64、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____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65、烧痕惨淡带昏鸦,数尽寒梅未见花。____陈孚《咏永州》

66、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____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67、候馆梅残,溪桥柳细。____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68、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____黄升《南乡子·冬夜》

69、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____何逊《咏早梅 /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70、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____张炎《疏影·梅影》

71、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____辛弃疾《念奴娇·梅》

72、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____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73、多谢梅花,伴我微吟。____韩疁《高阳台·除夜》

74、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____张嵲《墨梅》

75、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____陆游《梅花绝句》

76、二月春花厌落梅。仙源归路碧桃催。____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77、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____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78、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____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79、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____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80、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____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81、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____王冕《白梅》

82、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83、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____赵令《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84、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____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85、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____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86、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____阴铿《雪里梅花诗》

87、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____洪升《雪望》

88、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____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89、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____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90、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____柳宗元《早梅》

91、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____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92、雪似梅花,梅花似雪。____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93、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____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94、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____辛弃疾《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95、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____苏轼《洞仙歌·咏柳》

96、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____李商隐《忆梅》

97、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____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98、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____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99、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____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梅花鹿养殖范文第4篇

《梅花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是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梅花魂》这篇课文以梅花为线索,讲了有关外祖父的 五件事,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梅花魂的本质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乡之情。我在设计之初就始终坚持以文本为依托,希望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深入学习,从而使学生逐步明了课文中“梅花魂”的意义所在。

在执教的过程中我围绕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展开了层层教学,学生们基本上能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深入课文理解梅花的“品格”、“ 灵魂”、“ 骨气”,从整体上,我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可是细节的处理不理想,使课堂效果有所减弱。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充满激情,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

二、给学生一个“自主感悟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讨论。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讨论”、小组合作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比如在这堂课中,在最后学完课文,我问道:“对于这样一个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课后写一篇读后感。“生生对话”: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小组间各抒己见。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三、自我测评:

不足一:课堂朗读不够充分。 在进入课文学习时我出示了阅读要求,让同学们围绕要求展开朗读。同学们很认真地开始了学习,可是由于我急于让孩子们进入下一环节,当我让学生停止学习时,同学们有一小半还未自学完。学生学习时间不够充分就削弱了孩子们学习的效果。不足二:课堂教学机智处理不理想

本人在课堂上的状态不够好,情感不够投入,没能真正放开,没有能通过自身感染学生,使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好。处理随机情况的能力有待于提高。张贴板书的纸张时不细心,贴得歪了,板书整体效果较差。教学机智少,驾御课堂的地方需要提高。当问学生“你觉得梅花的品格是什么?”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的时间,为了下一环节的进行而提早揭示出内容,没给学生充分自主感悟的时间,我认为重点目标不够突出,有失偏颇,很遗憾。

梅花鹿养殖范文第5篇

1、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作者是: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作者是: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3、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作者是: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4、一点微酸已著枝。作者是: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5、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作者是:律然《落梅》

6、九疑云杳断魂啼。作者是: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7、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作者是: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8、年年为客遍天涯。作者是: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9、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作者是: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0、弄梅骑竹嬉游日。作者是: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11、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作者是: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12、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作者是: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13、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作者是: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14、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作者是: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15、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作者是: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16、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作者是:张道洽《岭梅》

17、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作者是: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8、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作者是:李清照《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19、竹根流水带溪云。作者是: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20、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作者是:曹组《蓦山溪·梅》

21、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作者是: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2、草薰风暖摇征辔。作者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23、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作者是: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24、玉台弄粉花应妒。作者是: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5、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作者是: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26、人绕湘皋月坠时。作者是: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27、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作者是: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28、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作者是:陆游《朝中措·梅》

29、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作者是: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30、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作者是: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31、天涯也有江南信。作者是: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32、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作者是:辛弃疾《念奴娇·梅》

33、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作者是:李世民《元日》

3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作者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35、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作者是: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36、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作者是: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37、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作者是: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38、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作者是: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39、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作者是:齐己《早梅》

40、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作者是: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是:陆游《卜算子·咏梅》

42、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作者是: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43、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作者是:李清照《临江仙·梅》

44、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作者是: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45、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作者是: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6、相思血,都沁绿筠枝。作者是: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47、高情已逐晓云空。作者是:苏轼《西江月·梅花》

48、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作者是:苏轼《西江月·梅花》

49、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作者是: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梅花鹿养殖范文第6篇

《西江月·梅花》

宋代: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

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会那些瘴雾,它自有一种仙人的风度。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芬芳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点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一种梦想。

注释

⑴玉骨:梅花枝干的美称。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即使妓秋蟾出比之。”瘴雾:犹瘴气。南方山林中的湿热之气。

⑵冰姿:淡雅的姿态。仙风:神仙的风致。

⑶芳丛:丛生的繁花。

⑷绿毛幺凤: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

⑸涴(wò):沾污,弄脏。

⑹唇红:喻红色的梅花。

⑺高情:高隐超然物外之情。

⑻“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早梅》

唐代: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村路 一作:林村)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注释

(1)迥(jiǒng):远。

(2)傍:靠近。

(3)发(fā):开放。

(4)经冬:经过冬天。

(5)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临江仙·探梅》

宋代: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译文

已经有些年迈,有心爱惜花,可心已懒散,却独喜欢那江村边围绕的梅花。一枝花点破玉溪的春天。梅花没有一般的春花鲜艳娇嫩的样子,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全是傲雪耐寒的神韵。奈何只剩下青山欣赏这样的秀丽景色,为它(梅花)写些清新的诗句。水从竹根流过,溪水缠绵似云。陶醉于眼前的美景,浑然忘记了时间,归家时已是月上柳梢,时已黄昏了。

注释

①此闲居带湖之作。 咏梅而扣住一个“探”字。惜花心懒而独爱梅者,梅花先于众芳,更冰姿玉肌,独立不阿。此咏梅而写人,讥嘲世俗而自抒怀抱。下片因爱梅而赋清新之诗,由“流水带溪云”,至“归路月黄昏”,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情深。

②心已懒:情意已减退。

③“一枝”三句:一枝江梅报春,带着傲霜耐雪的神韵。玉溪:谓溪水似玉般的洁白晶莹。

④剩向:尽向。餐秀色:秀色可餐,极赞妇女容色之美,也可用以形容山川秀丽,此取后义。着句:写诗句。渠:他(方言),此即指梅。

上一篇:班级精细化管理总结范文下一篇:高端理财方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