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的爱情诗范文

2023-10-06

浅谈诗经的爱情诗范文第1篇

汉语言文学创新实验2班

41102318 高晓晓

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

——以《关雎》、《硕人》、《氓》为例

41102318

高晓晓

《诗经》跨越了西周到春秋长达500年的长河,三百多个故事,吟唱出了历史的美好,勾画出了历史的轨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光流逝如箭一般,却冲不破爱情的永恒,给我们后世呈现出关于爱情的诗情画意。

《诗经》的作品中反映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而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而《关雎》、《硕人》和《氓》分别是这三种诗体的具体表达。

翻开《诗经》的第一页,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关雎》。全诗讲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美丽贤惠的少女仰慕很久,却得不到她的苦闷心情,但却幻想自己得到佳偶的情景。诗歌一开头就以雎鸠互鸣开头,这应该是男子看到的真实景象——一对雎鸠在河边嬉戏,面对此景,联想到心仪姑娘,自己对她情深由已,虽然只有四句,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真实想法。其次,第二章道明了这位少女乃是男子在她采摘荇菜的时候邂逅,一见钟情,但只能远远相望。顺其自然,第三章就叙述了少女是身影在男子脑海里反复出现,使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甚至有点废寝忘食。然而到了第

四、五两章的时候有了意外转折,“钟鼓乐之”、“琴瑟有之”,有一种欢乐、热闹、幸福的氛围。骤然欣喜,男子抱的美人归?可是仔细一想,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男子内心的幻想罢了。男子恐怕爱慕少女已经爱到骨头里去了,不然也不会幻想这无法实现的情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指出了中国人关于爱情的含蓄,即有

他物延伸到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淑女,这两个词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品味,我想这大概就是由诗经所流传下来的思想吧。

《关雎》是关于男女相思的情诗,类似的诗歌只是《诗经》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部分关于婚姻出嫁的场面,《硕人》又是这一类诗歌的集中体现。

《硕人》是一首描写了庄姜出嫁的诗,赞美了庄姜的家世,美貌以及仪从之盛。第一章,首先用排比的手法介绍了她高贵的出身,第二章则连续运用了七个比喻,向我们刻画出了这位贵妇的容貌,从她的手、肤、颈、齿、额。眉、目以及美妙的笑容表现了静态美,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句将美人风韵天成的动态刻画的淋漓尽致,有一种动静相结合的画面感,真可谓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恨不得自己可以穿越回去,亲眼见识庄姜到底有多么美丽!接下来两章是描写婚礼的场面,连用六个叠字,将婚礼场面的盛大与隆重写得细致入微,而诗人的本意,则是通过对她尊贵的出身、隆重的婚礼场面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的描写,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地烘托出庄姜夫人无与伦比的美丽。①最后用鳝鱼、鲔鱼来蕴含人们祝福庄姜生活幸福美满的心意。

或许在现代人的眼中,她并不美丽,但她却是中国传统的标准的美女:

1、 身体健壮、身材颀长

2、 手指纤长

3、 皮肤白皙、光洁、细腻

4、 额头饱满、方正

5、 眉毛细长而弯

6、 晶莹、洁白、整齐的牙齿

7、 脸上要有酒窝

8、 眼睛要黑白分明

这些都是综合考察一个女人是否的美女的标准。②

毕竟那个年代没有照相机,无法将庄姜的真实美貌传于后世,有通过笔尖去让后人联想。然而,自古都言红颜薄命,这话用在庄姜身

上再恰当不过,虽然她极其美丽,却不受宠,没法生育。《左传·隐公三年》记载了庄姜:“美而无子,却贤德贞淑。”作为国母,她是最完美的;最为女人,她是最不完美的。但《诗经》里的那个她,将永远以尊贵和美艳而成为绝唱。③

其实关于庄姜的爱情美不美,我们无法真正的评价,只有她自己才真正懂得自己的需要。人生的好与坏很难去判定!总之,我认为她是个奇女子。

最后还有一部分诗歌是弃妇诗——《氓》又是较为有名的一首诗歌。它采用回忆倒叙的手法,通过一个已婚女子的口吻,生动地讲述了她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被弃的完整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忠于爱情,性格坚强的传统中国妇女形象,而客观上反衬出男子的薄情寡义。

全诗共分为六节。第一章写女子答应氓的求婚,按《礼记》记载,古代的婚嫁需要完成六礼——纳采、问名、纳言、纳征、请期、亲迎,完成这些礼需要三年的时间,而诗中从“抱布贸丝”到“秋以为期”,时间不到一年,说明这个女子陷得太深。④如果她当时能够稍微清醒些,便不会发生以后的悲伤事情,由此可见他已经让爱情冲昏了头脑,失去了思考和判断的的能力。第二章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将女子的自我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女子迫切希望见到心爱人的愿望。第

三、四章以抒情为主,都是以桑树起兴的。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来暗示女子容颜的衰老,男子的负心和时光的流逝。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被弃前后的处境,她起早睡晚,辛苦劳作,仍旧遭到男子的抛弃,尤其是“暴”字使人们想到男子的狰狞面目,女子被虐的情景。到了第六章,描写了女子被抛弃后,感情由原来的气愤悔恨转变成平淡安宁,她已经看清了氓的真实面目,即“凡是不思,亦已焉哉”,而且遭到了兄弟们的嘲笑,让女子的心情更加难过。

《氓》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情诗,用回忆和对比的手法将男子和女子前后感情的变化刻画的真实凄美。

这三首诗都描述了女子的爱情故事,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同时从侧面烘托出当时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所处的社会地位、被赋予的社会权利、恪守的标准形象、维持的婚姻状况等等。⑤

总之,《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而其中是爱情诗歌占了一部分比例,较为详细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知性之美,也体现了爱情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人生滋味,是人们不可不读的书籍。

参考书籍

① 辛然,《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② 年10月,第211页

② 刘冬颖,《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中华书局,2010年10月,第226页

浅谈诗经的爱情诗范文第2篇

——《诗经》中的爱情诗

郑珩 2007101220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爱情诗在《诗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诗经》中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的爱情诗,礼赞了纯洁自由的爱情,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诗的类型多种多样,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1、描写男女互相倾慕的爱情诗

相恋首先是男女之间从心底对对方的悦慕,因此,表现男女间的相恋和相思,是《诗经》爱情是中非常突出的方面。这里有男子对女子的悦慕,如《郑风·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在众多的美女之中,他只喜欢那个穿白色素绢衣服,戴绛色佩巾的女子,并说只有同她在一起才会感到幸福与快乐。诗中男子那忠贞专一的感情以及其真率大胆的表白,让人读来感动。

《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悦慕、爱恋不仅只是男子,同样也有女子对男子的倾慕。如《郑风•叔于田》: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叔于狩,巷无饮酒。岂无饮酒?不如叔也,洵美且好。 叔适野,巷无服马。岂无服马?不如叔也,洵美且武。 诗中所写的是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这位女子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上的人。在她的心目中,“叔”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双,无人能及。这种夸张的写法,最真切地表现了相恋中的女子坚贞于所爱之人的强烈心理。

2、描写男女欢会的爱情诗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道学家口中的所谓“淫”,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

3、描写在城边相约和郊外幽会的爱情诗

这一类诗中最熟悉的莫过于《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它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一个故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

4、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

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大都是十分真挚、坚贞的,因此往往会造成相思之苦,《诗经》中有一部分爱情诗即是抒写热恋男女的相思之情,这类诗写得真挚而情意绵绵。如《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女主人公以女子特有的矜持,埋怨情人为什么不主动地前来,为什么连个信也没有。她想起两人当初在城阙幽会是的情景,更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受,抒情真是细致入微。

5、反抗礼教压迫的情诗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

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诗经》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其中的恋爱诗更是给我们展示了人类美好、纯真的情感世界,折射出了上古时代那纯正、健康的爱情观。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自然露.这些诗歌不仅表现出了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求,而且还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高尚理解和对爱情的热烈健康的求,所有这一切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由于这些恋爱诗篇在感情上都是率真、诚挚、热烈、淳朴、健康的,都是真情实感流露,因而显得篇篇精彩,字字珠玑,令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爱情是圣洁的是人类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然而,在这一切物质化的时代里,在这日趋失去感动的时代里,我们所缺少的也正是那处于生命本原状态的情.许多现代人的爱情观上似乎已不在那么纯洁,那么执着,所谓的爱情也只是满足物质需求,想散就散,想离就离的虚言。

浅谈诗经的爱情诗范文第3篇

汉语言文学创新实验2班

41102318 高晓晓

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

——以《关雎》、《硕人》、《氓》为例

41102318

高晓晓

《诗经》跨越了西周到春秋长达500年的长河,三百多个故事,吟唱出了历史的美好,勾画出了历史的轨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光流逝如箭一般,却冲不破爱情的永恒,给我们后世呈现出关于爱情的诗情画意。

《诗经》的作品中反映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而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而《关雎》、《硕人》和《氓》分别是这三种诗体的具体表达。

翻开《诗经》的第一页,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关雎》。全诗讲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美丽贤惠的少女仰慕很久,却得不到她的苦闷心情,但却幻想自己得到佳偶的情景。诗歌一开头就以雎鸠互鸣开头,这应该是男子看到的真实景象——一对雎鸠在河边嬉戏,面对此景,联想到心仪姑娘,自己对她情深由已,虽然只有四句,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真实想法。其次,第二章道明了这位少女乃是男子在她采摘荇菜的时候邂逅,一见钟情,但只能远远相望。顺其自然,第三章就叙述了少女是身影在男子脑海里反复出现,使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甚至有点废寝忘食。然而到了第

四、五两章的时候有了意外转折,“钟鼓乐之”、“琴瑟有之”,有一种欢乐、热闹、幸福的氛围。骤然欣喜,男子抱的美人归?可是仔细一想,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男子内心的幻想罢了。男子恐怕爱慕少女已经爱到骨头里去了,不然也不会幻想这无法实现的情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指出了中国人关于爱情的含蓄,即有

他物延伸到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淑女,这两个词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品味,我想这大概就是由诗经所流传下来的思想吧。

《关雎》是关于男女相思的情诗,类似的诗歌只是《诗经》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部分关于婚姻出嫁的场面,《硕人》又是这一类诗歌的集中体现。

《硕人》是一首描写了庄姜出嫁的诗,赞美了庄姜的家世,美貌以及仪从之盛。第一章,首先用排比的手法介绍了她高贵的出身,第二章则连续运用了七个比喻,向我们刻画出了这位贵妇的容貌,从她的手、肤、颈、齿、额。眉、目以及美妙的笑容表现了静态美,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句将美人风韵天成的动态刻画的淋漓尽致,有一种动静相结合的画面感,真可谓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恨不得自己可以穿越回去,亲眼见识庄姜到底有多么美丽!接下来两章是描写婚礼的场面,连用六个叠字,将婚礼场面的盛大与隆重写得细致入微,而诗人的本意,则是通过对她尊贵的出身、隆重的婚礼场面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的描写,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地烘托出庄姜夫人无与伦比的美丽。①最后用鳝鱼、鲔鱼来蕴含人们祝福庄姜生活幸福美满的心意。

或许在现代人的眼中,她并不美丽,但她却是中国传统的标准的美女:

1、 身体健壮、身材颀长

2、 手指纤长

3、 皮肤白皙、光洁、细腻

4、 额头饱满、方正

5、 眉毛细长而弯

6、 晶莹、洁白、整齐的牙齿

7、 脸上要有酒窝

8、 眼睛要黑白分明

这些都是综合考察一个女人是否的美女的标准。②

毕竟那个年代没有照相机,无法将庄姜的真实美貌传于后世,有通过笔尖去让后人联想。然而,自古都言红颜薄命,这话用在庄姜身

上再恰当不过,虽然她极其美丽,却不受宠,没法生育。《左传·隐公三年》记载了庄姜:“美而无子,却贤德贞淑。”作为国母,她是最完美的;最为女人,她是最不完美的。但《诗经》里的那个她,将永远以尊贵和美艳而成为绝唱。③

其实关于庄姜的爱情美不美,我们无法真正的评价,只有她自己才真正懂得自己的需要。人生的好与坏很难去判定!总之,我认为她是个奇女子。

最后还有一部分诗歌是弃妇诗——《氓》又是较为有名的一首诗歌。它采用回忆倒叙的手法,通过一个已婚女子的口吻,生动地讲述了她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被弃的完整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忠于爱情,性格坚强的传统中国妇女形象,而客观上反衬出男子的薄情寡义。

全诗共分为六节。第一章写女子答应氓的求婚,按《礼记》记载,古代的婚嫁需要完成六礼——纳采、问名、纳言、纳征、请期、亲迎,完成这些礼需要三年的时间,而诗中从“抱布贸丝”到“秋以为期”,时间不到一年,说明这个女子陷得太深。④如果她当时能够稍微清醒些,便不会发生以后的悲伤事情,由此可见他已经让爱情冲昏了头脑,失去了思考和判断的的能力。第二章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将女子的自我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女子迫切希望见到心爱人的愿望。第

三、四章以抒情为主,都是以桑树起兴的。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来暗示女子容颜的衰老,男子的负心和时光的流逝。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被弃前后的处境,她起早睡晚,辛苦劳作,仍旧遭到男子的抛弃,尤其是“暴”字使人们想到男子的狰狞面目,女子被虐的情景。到了第六章,描写了女子被抛弃后,感情由原来的气愤悔恨转变成平淡安宁,她已经看清了氓的真实面目,即“凡是不思,亦已焉哉”,而且遭到了兄弟们的嘲笑,让女子的心情更加难过。

《氓》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情诗,用回忆和对比的手法将男子和女子前后感情的变化刻画的真实凄美。

这三首诗都描述了女子的爱情故事,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同时从侧面烘托出当时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所处的社会地位、被赋予的社会权利、恪守的标准形象、维持的婚姻状况等等。⑤

总之,《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而其中是爱情诗歌占了一部分比例,较为详细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知性之美,也体现了爱情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人生滋味,是人们不可不读的书籍。

参考书籍

① 辛然,《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② 年10月,第211页

② 刘冬颖,《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中华书局,2010年10月,第226页

浅谈诗经的爱情诗范文第4篇

一、历来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评价

1、孔子评《诗经》

古代认为《诗经》为淫诗的评论家声称是以孔子的话为依据,其实他们歪曲了孔子的话,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孔子。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证篇》),这是他对《诗经》的总的评价。对于具体诗篇,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说明他认为诗三百都是思想健康的作品。因此,孔子很重视《诗经》在教育、政治活动等方面的作用,他强调学习《诗经》要学以致用。他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诗经》,可见孔子对《诗经》是给予充分肯定的。后人对孔子的话的曲解,主要是在孔子对“郑声”的评价上作文章。孔子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又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其实孔子所谓的韶、武、郑声,都是指音乐。“韶”指舜时候的音乐,“武”指周武王时候的音乐,“郑声”指春秋时代郑国的音乐。他认为郑国的音乐不好,并没有说郑国描写的爱情的诗篇是“淫诗”。孔子之后一直到秦汉,评论家的看法基本与孔子一致。

2、《毛诗序》中的《诗经》

汉末的《毛诗序》杂糅了秦汉以来关于郑卫之音的说话,但对《诗经》中描写爱情、婚姻的诗作了很大的曲解,对后世的《诗经》研究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如《毛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后妃,指周文王的妻子太太姒,说她“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这是对《关雎》之义的曲解。《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也是几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名诗,她描绘了一个上层青年男子对意中女子的爱慕和追求,及其想象与那美丽女子结为伴侣时的情景。说其是后妃之德,实在是有点牵强附会,歪曲了《诗经》中的爱情的本来面目。

3、朱熹眼中的《诗经》

南宋的朱熹,他虽然抛弃了一些前人的羁绊,但他比《毛诗序》中对爱情、婚姻诗的解说更牵强附会。他为了维护封建伦理道德,采取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态度来解说《诗经》。在他眼中,《诗经》中郑卫描写爱情、婚姻的诗几乎都是淫诗。他在《诗经集传里》说:“郑、卫只乐,皆为淫声”,如他评价《邶风·静女》:“此淫奔期会之诗也”。对《卫风·木瓜》,他则说:“疑亦男女相赠答之辞,如静女之类。”意思说它是淫诗。他虽然承认它是爱情诗,但又以淫诗否定了它。 4、明清以来对《诗经》中情诗评价的改观

明清以来,有些研究《诗经》的学者,他们虽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的桎梏,但他们开始对南宋时期那种把《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一概视为“淫诗”加以排斥感到不满。许多学者在研究《诗经》时,已开始把郑、卫之音与郑、卫之诗歌分开,从而给予了《诗经》中的情诗以肯定评价。由于他们世界观的局限,他们只肯定了其中的一部分描写爱情的诗篇,把另外一部分仍然归于“淫诗”之列,但相比前人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了。杨慎、戴震、陈启源等学者都不同程度地驳斥了将《诗经》中的情诗诬为淫诗的观点.到现在,人们对《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的评价已经逐步趋于客观化了,恢复了这些作品的本来面貌。《诗经》中的爱情诗展示给了我们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突出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生命内在本初结构恢复完整的焦渴,还原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诗经》歌咏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自然和本性,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光辉的思想,是最纯朴的思想。《诗经》时代的情感是真挚的、纯真的、山花烂漫的、天真无瑕的,正如歌德所描绘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样,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诗经》时代有少年对在水一方的女孩的思慕,但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永远让河边的少男怅惘若失。《诗经》的情感是纯朴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简单明了,酣畅淋漓。正是因为《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天真纯朴,烂漫自由的思想的表达,因此后期的经学家、道学家批判为蛊惑之词,而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二、《诗经》中情诗的分类

1、描写恋爱生活的诗

古代的劳动人民自春天到夏历十月为农忙时期,这时人们集中在野外,从事耕作。在春耕之前的二月到三月初举行各种祭祀仪式,也允许男女青年进行恋爱活动。青年男女到郊外踏青休憩,参加盛大集会,男女在自由接触中就可以表达真挚的爱情,以求进一步结合。他们的情歌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唱出来的,这种描写恋爱生活的诗往往写得浪漫欢快,直接歌颂了男女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喜悦和向往。如《郑风》中的《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该诗写得浪漫不羁,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诗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为背景,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这篇诗写得很大胆,也很率真,说明诗人心中并无对封建礼教的顾忌。《诗经》中还有许多是描写男女青年的纯真的恋爱生活的诗篇,如《邶风·静女》、《郑风·溱侑》等。

2、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

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大都是十分真挚、坚贞的,因此往往会造成相思之苦,《诗经》中有一部分爱情诗即是抒写热恋男女的相思之情,这类诗写得真挚而情意绵绵。如《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

3、反抗礼教压迫的情诗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

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4、弃妇的怨诗

在礼教的压迫下,妇女还常常被喜新厌旧的丈夫遗迹,因此在《诗 经》中还有一些是描写弃妇被遗迹的过程及怨恨,弃妇诗是情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如《卫风·氓》就是弃妇诗中的名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一开始写一个女子与一个看起来善良忠厚的男子相爱,经媒妁之言后结为夫妻。但女子在过了三年的贫苦生活后却受到了丈夫的无情抛弃。诗人痛心地把弃妇比作陨落的桑叶儿,说明三年的贫苦生活的煎熬,使她失去了青春美貌。当女主人发现自己上当被抛弃后,她不仅伤心、悔恨,而且愤怒地指责丈夫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坚强的敢于反抗的性格。但当时礼教的统治日益加强了,她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持,连自己的兄弟也报着嘲笑的态度,说明她的悲剧,正是自由恋爱与礼教冲突的结果。与《卫风·氓》有同样题材的弃妇诗,还有《邶风·谷风》、《陈风·墓门》、《王风·中谷有推》等,这些诗都塑造了不同性格的弃妇形象,从不同角度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

参考书目:

《诗经选》,余冠英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 《诗经集转》,(宋)朱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诗经直解》(全二册), 陈子展撰,,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1. 《诗经今泽今注》,杨任之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 《诗经》, (宋)朱熹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1987.3 《诗经今注》,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12 《诗经译注》, 程俊英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2 《古代文学研究集》,余冠英等,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2 《诗经新注全译》(增订本),唐莫尧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出版。 《论语章句集注》,朱熹注,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论语注》,康有为注,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 《论语新解》,钱穆,三联书店2002年出版。 《论语译注》, 杨伯俊 ,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 《论语今读》李泽厚, 三联书店2004年出版。

中国文学史略作业

学生姓名:刘洪柱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浅谈诗经的爱情诗范文第5篇

一、《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爱情诗大多在“风”这一部分里面。其中以《郑诗》、《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这些诗作是对古代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见证。这些情诗大抵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执着求爱的苦恋者

《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就是很好的代表: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想到与她结婚。“钟鼓乐之”,钟鼓属大典之乐,用于庄严、隆重、欢乐、热烈的场合。人生最大的欢乐庆典,莫过于婚礼。从此看出此时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追求。《陈风 泽陂》中男主人公亦在河边遇上了一位美人儿,因而使得他“寤寐无为”、“涕泗滂沱”、“中心悁悁”、“辗转伏枕”,相思的痛苦比《关雎》更为深刻感人。

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汉广》、《秦风·蒹葭》、《郑风·子衿》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可以说,他们的确唱出了人类永恒的文学主题,表现了对完美人格、完美理想的执着追求。

2、敢于反抗的奋斗者

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齐风 南山》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这证明了封建礼教对当时的婚姻问题已有一定得约束力。

《郑风·将仲子》同样也表现了执着的爱情、心底的抗争: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大。第

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 《鄘风 柏舟》更是一位女子勇敢反抗包办婚姻的杰作。她爱上了一位“髧彼两髦”的英俊少年,认为只有他和她才是世上最为理想的一对儿,但她的母亲却要给她另择婿家。她誓死不从,发出“之死矢靡它”的坚强誓言,这声音千百年来具有振聋发聩、荡气回肠的感人力量。

3、大胆热烈的求爱者

黑格尔曾说:“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美,因为女子吧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或扩大成为爱情,她只有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这一点在《召南·摽有梅》里女主人公急切求偶的呼唤声中便可窥见一斑: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诗抒写已逾婚期的女子急于求嫁的愿望,很率真,也很感人。“老女不嫁,踏地呼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同情。古代礼制,《礼记·内则》载:“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既有明确规定,逾时不婚的女子也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内心充满着痛苦。此诗第一章用飘落的梅树起兴。梅子成熟则下落,留在树上的只剩七分,由盛而衰,好景不常。这正和逾时不嫁的女子的处境相似。然后直抒胸臆,向求婚的男士发出了内心的呼声。时不我待,机不应失。要求他趁着吉日良辰,完成终身大事。

二、三章,不仅回环吟咏,重吟叠唱,而且从“其实七兮”、“其实三兮”到“顷筐既之”。从“迨其吉兮” 、“迨其今兮”到“迨其谓之”逐步深化,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诸如此类的形象在《诗经》中俯拾皆是。《召南 野有死麕》中那位年轻的猎人,竟以一只刚刚捕获的死麕来向女子求爱,从女子的委婉卷高中,反映出年轻猎人急不可耐的火辣辣的求爱之情。《郑风 萚兮》和《王凤 大车》都是描写女子渴求爱情的名篇。

4、坚贞不二的钟情者

伯兮羯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 伯兮》写了一位女子自从丈夫别后,无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萦绕期间,苦不堪言。也许为国征战是英勇豪迈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离死别,总是让有情的人们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郑风 出其东门》则是一首宪哥对爱情和婚姻忠贞不二的青年男子的热情颂歌。写了在一个美好的春日里,这位青年男子在城东门的集长上碰见了许多想云彩一样美丽而众多的女子,但他毫不动心,心里依然深爱着家中那位“衣冠简朴古风存”的妻子。这种对待爱情的严肃热真、坚定不移的态度,委实是难能可贵、令人肃然起敬的。

《诗经》中描写女子忠于爱情的诗篇还有《郑风 扬之水》、《周南 汝坟》、《王风 君子于役》等许多。

5、刻骨铭心的相思者

这类诗数量甚多,按形象大约又可分为三类:(1)男女倾慕的相恋者。《王坟 采葛》是其中代表。此诗写一个男子对采葛的勤劳而美丽的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他与她才“一日不见”,就如同“三月”、“三秋”、“三年”那样漫长,用夸张的手法写相思之深,分外感人。(2)天各一方的相思者。《周南 卷耳》中女主人公在一次采摘卷耳时,因忽然想起远役的丈夫,竟连小小的竹筐也采不满。她设想丈夫翻山越岭,眺望家乡,并借酒消愁;设想她的马病了,仆夫也病了。全诗“情中之景,景中之情,宛转关生,摹写曲至,故使古今闺思之祖。”(3)生离死别的悼亡者。这类诗歌数量不多,但篇篇哀痛,催人泪下。《邶风 绿衣》是以为男子悼念亡妻之作。他由亡妻生前为其精心缝制的一件“绿衣”写起,相思悠悠,痛心不已,开后世悼亡诗之先河。《唐风 葛生》则是一首悼夫诗。全诗五章,前三章,女主人悲叹自己独活人间,表示死后要与亡夫葬于一室。“全诗长哭逝者之独,深哀自身之孤,而这种孤独源于深挚的爱情。因此在诗人看来,唯有死后同穴,才能消除这份孤独,不言生前之情爱,只言死后之孤苦,而其情自见。”如此抒写忠诚深挚的夫妻之情,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6、哀怨忧郁的失恋者

《郑风 狡童》和《褰裳》都是描写女子失恋的佳作。在女主人公眼中,一个男子为“狡童”,一个男子为“狂童”。由于女子的性格和失恋的原因不同,因此对待失恋的态度亦有别:《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主人公较为缠绵,以致废寝忘食;《褰裳》主人公较为爽朗,显得坚毅果敢。

7、赢得爱情的自豪者

如《王风 木瓜》中青年男女“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的友好馈赠之举,《邶风 静女》中那位小伙子因姑娘“贻我彤管”而“悦怿女美”的开心劲儿,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青年女赢得爱情的自豪感。《鄘风 桑中》以男子口吻,回忆美丽姑娘“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两情相好的美好时刻,怡然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周南 桃夭》和《唐风 绸缪》都是贺婚诗,前者写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出嫁了。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的反复咏唱中,写出了主人公的欢乐神情和对未来所充满的美好希望。后者写新婚之夜,男女双方喜不自胜,不知如何相爱才好的欢乐。“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这几句“摹写男女初遇,神情逼真,自是绝作,不可废也。”

8、伉俪情笃的恩爱者 《郑风 女曰鸡鸣》是些夫妇互相亲悦、警戒而充满家庭和谐气氛的一首好诗。这就难怪连对情诗常有微言的朱熹也不得不颔首称:“此诗意思甚好。读之,使人有不知手舞足蹈者。”《齐风 鸡鸣》的构思与内容与此诗相似,可谓“真情实景,写来活现。”

二、《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同时领悟先民们外在情感态度背后的精神实质的深层内涵,发掘出其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可以更好地激发现代人类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1、单纯美好、真挚自然 首先,《诗经》中的爱情诗,紧贴现实生活,不做无病呻吟,感情真挚自然,摒弃了世俗偏见,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其次,和谐、自由、平等的相互追慕。《诗经》时代的感情是真挚、纯朴,而又健康活泼的。如《齐风 东方之日》,写了一个女子大胆直率地去追求她所喜欢的男子的情景,全诗爽快、直率、毫无矫揉造作,基调昂扬而健康。

2、审美观照、人性感召

《诗经》爱情诗中,男女主人公地爱情的追求大胆而热烈。在这种自然而率真的情感态度背后隐藏着的精神实质是值得人们推崇和赞同的。 首先,审美:无功利的欣赏。《郑风 有女同车》诗中的男子,在叹息不为己有之余,也唱出了心中的感动。爱情总是自私的,难免带有功利色彩。但若换个角度,摆脱自私自利的目的和功利得眼光,把自己所爱慕的异性当作审美对象,不失为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而这种爱也恰前一次变得崇高和伟大。

其次,忠贞: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在先民的爱情观中,无不折射出气节这种高昂向上的人格风度和忠贞这种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如《召南 行露》中,连用反诘的口气来谴责对方,比起直诉其恶更能显出对方行径的不可容忍和自身愤慨的无法遏抑。

3、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的诗歌总集,它反映的是周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所具有的写实和朴真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理想生活进行不懈追求,它本身就是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具有巨大的社会教育力量。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其中几多甘甜,几多辛酸;而《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酒浆。让我们在对《诗经》爱情进行详细解读之时,感知了古人对金钱、名利与气节的价值取向标准和忠贞与背叛,索求与淡泊间的多重选择。为我们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感受爱的美好,爱的真谛。

姓名:李衡

班级:07级汉语言文学

(一)班

浅谈诗经的爱情诗范文第6篇

汉语言文学创新实验2班

41102318 高晓晓

浅读《诗经》中的爱情诗

——以《关雎》、《硕人》、《氓》为例

41102318

高晓晓

《诗经》跨越了西周到春秋长达500年的长河,三百多个故事,吟唱出了历史的美好,勾画出了历史的轨迹。“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时光流逝如箭一般,却冲不破爱情的永恒,给我们后世呈现出关于爱情的诗情画意。

《诗经》的作品中反映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而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其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之中,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精彩动人的篇章,而《关雎》、《硕人》和《氓》分别是这三种诗体的具体表达。

翻开《诗经》的第一页,首先印入眼帘的就是《关雎》。全诗讲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美丽贤惠的少女仰慕很久,却得不到她的苦闷心情,但却幻想自己得到佳偶的情景。诗歌一开头就以雎鸠互鸣开头,这应该是男子看到的真实景象——一对雎鸠在河边嬉戏,面对此景,联想到心仪姑娘,自己对她情深由已,虽然只有四句,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符合人们的真实想法。其次,第二章道明了这位少女乃是男子在她采摘荇菜的时候邂逅,一见钟情,但只能远远相望。顺其自然,第三章就叙述了少女是身影在男子脑海里反复出现,使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甚至有点废寝忘食。然而到了第

四、五两章的时候有了意外转折,“钟鼓乐之”、“琴瑟有之”,有一种欢乐、热闹、幸福的氛围。骤然欣喜,男子抱的美人归?可是仔细一想,事实并非如此,这只是男子内心的幻想罢了。男子恐怕爱慕少女已经爱到骨头里去了,不然也不会幻想这无法实现的情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指出了中国人关于爱情的含蓄,即有

他物延伸到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君子,淑女,这两个词代表了中国人的爱情品味,我想这大概就是由诗经所流传下来的思想吧。

《关雎》是关于男女相思的情诗,类似的诗歌只是《诗经》中的一小部分,还有一部分关于婚姻出嫁的场面,《硕人》又是这一类诗歌的集中体现。

《硕人》是一首描写了庄姜出嫁的诗,赞美了庄姜的家世,美貌以及仪从之盛。第一章,首先用排比的手法介绍了她高贵的出身,第二章则连续运用了七个比喻,向我们刻画出了这位贵妇的容貌,从她的手、肤、颈、齿、额。眉、目以及美妙的笑容表现了静态美,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一句将美人风韵天成的动态刻画的淋漓尽致,有一种动静相结合的画面感,真可谓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而且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恨不得自己可以穿越回去,亲眼见识庄姜到底有多么美丽!接下来两章是描写婚礼的场面,连用六个叠字,将婚礼场面的盛大与隆重写得细致入微,而诗人的本意,则是通过对她尊贵的出身、隆重的婚礼场面以及优美的自然景观的描写,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地烘托出庄姜夫人无与伦比的美丽。①最后用鳝鱼、鲔鱼来蕴含人们祝福庄姜生活幸福美满的心意。

或许在现代人的眼中,她并不美丽,但她却是中国传统的标准的美女:

1、 身体健壮、身材颀长

2、 手指纤长

3、 皮肤白皙、光洁、细腻

4、 额头饱满、方正

5、 眉毛细长而弯

6、 晶莹、洁白、整齐的牙齿

7、 脸上要有酒窝

8、 眼睛要黑白分明

这些都是综合考察一个女人是否的美女的标准。②

毕竟那个年代没有照相机,无法将庄姜的真实美貌传于后世,有通过笔尖去让后人联想。然而,自古都言红颜薄命,这话用在庄姜身

上再恰当不过,虽然她极其美丽,却不受宠,没法生育。《左传·隐公三年》记载了庄姜:“美而无子,却贤德贞淑。”作为国母,她是最完美的;最为女人,她是最不完美的。但《诗经》里的那个她,将永远以尊贵和美艳而成为绝唱。③

其实关于庄姜的爱情美不美,我们无法真正的评价,只有她自己才真正懂得自己的需要。人生的好与坏很难去判定!总之,我认为她是个奇女子。

最后还有一部分诗歌是弃妇诗——《氓》又是较为有名的一首诗歌。它采用回忆倒叙的手法,通过一个已婚女子的口吻,生动地讲述了她从恋爱到结婚再到被弃的完整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忠于爱情,性格坚强的传统中国妇女形象,而客观上反衬出男子的薄情寡义。

全诗共分为六节。第一章写女子答应氓的求婚,按《礼记》记载,古代的婚嫁需要完成六礼——纳采、问名、纳言、纳征、请期、亲迎,完成这些礼需要三年的时间,而诗中从“抱布贸丝”到“秋以为期”,时间不到一年,说明这个女子陷得太深。④如果她当时能够稍微清醒些,便不会发生以后的悲伤事情,由此可见他已经让爱情冲昏了头脑,失去了思考和判断的的能力。第二章中“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将女子的自我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女子迫切希望见到心爱人的愿望。第

三、四章以抒情为主,都是以桑树起兴的。从桑叶青青到桑叶黄落来暗示女子容颜的衰老,男子的负心和时光的流逝。第五章用赋的手法叙述女子被弃前后的处境,她起早睡晚,辛苦劳作,仍旧遭到男子的抛弃,尤其是“暴”字使人们想到男子的狰狞面目,女子被虐的情景。到了第六章,描写了女子被抛弃后,感情由原来的气愤悔恨转变成平淡安宁,她已经看清了氓的真实面目,即“凡是不思,亦已焉哉”,而且遭到了兄弟们的嘲笑,让女子的心情更加难过。

《氓》是一首感情真挚的情诗,用回忆和对比的手法将男子和女子前后感情的变化刻画的真实凄美。

这三首诗都描述了女子的爱情故事,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同时从侧面烘托出当时古代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所处的社会地位、被赋予的社会权利、恪守的标准形象、维持的婚姻状况等等。⑤

总之,《诗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有它的魅力所在的,而其中是爱情诗歌占了一部分比例,较为详细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知性之美,也体现了爱情给人们带来了各种人生滋味,是人们不可不读的书籍。

参考书籍

① 辛然,《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经中的美丽与哀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② 年10月,第211页

② 刘冬颖,《执子之手——诗经爱情往事》,中华书局,2010年10月,第226页

上一篇:情商管理与领导力范文下一篇:如何选择数码相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