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范文

2023-11-01

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范文第1篇

中国结发展至今, 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意义。上古时代, 人类历史发展之初, 文字还没被发明之时, 中国结承载着记事的作用。《周易注》记载:“结绳为记, 事大, 大结其绳, 事小, 小结其绳”。就是大事系大结, 小事系小结。中国结在实用与记事功能之外,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审美的内涵, 新石器时代, 就已出现了结绳纹的装饰, 这一时期中国结就作为纹饰装饰出现在各种器物之上。因文字的出现, 在春秋、战国时中国结已摆脱实用的功能而进入到装饰领域。从战国开始, 中国结便成为了传统服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穿衣需靠衣带扎系并且要打结, 并形成一定形式的“束服之结”。古人常配玉饰, 以中国结作为装饰佩戴在腰上, 唐宋时期被大量运用在服饰与饰物中。中国结被赋予了各种吉祥的含义, 在佛教中, 中国结作为通灵神物, 具有驱邪避灾、镇凶纳吉、广播福祉等功效;又被称为表达情感的爱情之结;而在生活中又被经常以吉祥的象征而运用;中国结发展到现代, 因其造型生动醒目、概括简约, 常常作为装饰功能而存在。而在现代设计中, 中国结也常常被运用在各种设计中, 从平面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等都有其身影。

无论是上古时代, 还是现代, 从实用功能到装饰功能, 再到被赋予的各种吉祥含义, 它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它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符号, 也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究其发展的原因, 是因为中国结融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在人们理解其文化寓意的基础上, 按照当下人的审美要求进行取舍, 融入时尚元素, 符合当代的设计理念, 让中国结的美好寓意得以展现与延伸, 也才使它贴近生活, 被人们广为喜爱和流传。

中国结的传承与创新之道也让现在备受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新的借鉴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 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 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 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 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 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结也是借助人的传承而得以延续下来。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更需要人来得以延续。

载体上的创新。中国结在不同的时期, 用的材质也各有不同, 而材质的选用是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而定。非遗技艺表现的载体也可以因地制宜, 因时而变, 在现代社会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材料, 而这些新材料的出现也可以丰富非遗技艺的表现, 不同的载体也会呈现出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非遗物品。

表现形式上的创新。每个时代都具有代表性的形式或图案, 不同的非遗技艺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如潮绣、马尾绣、苗绣等都有代表性的表现图案和表现形式。图案随着时代观念的改变, 也会发生着变化。每个时代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图案, 在非遗技艺中融入当代图案, 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才能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功能上的创新。非遗技艺的物品一般都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科技的发展, 非遗技艺的物品已经被许多其他更加容易得到的批量化的产品所替代。但非遗技艺的物品其形态、造型、颜色等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趣味。审美与文化价值可以称为非遗技艺现在更为重要的功能表现。

总结:非遗技艺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根据时代的需求, 创造适合当代社会所需的物品, 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实现活态传承。从载体、表现形式、和功能各方面的创新, 使非遗技艺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如中国结根据不同时代的不断变迁才得以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大放异彩, 非遗技艺根据自身的特色和社会的发展, 因时制宜去发展也必定会在现在生活中找到可以发挥自己特色的立足之地。

摘要:“中国结”发源于上古时代, 经过了众多的演变, 在每个时期都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 在现代设计中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结”的不断演变与创新, 可以做为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借鉴。在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重视, 也加重了对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重视。非遗要实现活态传承, 就需要让传统适应现代社会, 在现代生活中有发展的机会。

关键词:中国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

参考文献

[1] 孙霞《“中国结”的前世与今生--中国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15.09.

[2] 吴庆利《中国结的文化内涵及美学特征》,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3] 李柳《“中国结”的渊源》, 艺海, 2011.08.

上一篇:防汛应急预案演练范文下一篇:分析生活中的矛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