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生活中的矛盾范文

2023-11-01

分析生活中的矛盾范文第1篇

一、生活中物理运动现象与知识的联系

运动学是物理学科中的非常重要的部分, 运动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 由于课本上对于物理运动现象的描述、概念比较抽象化, 所以, 在进行运动现象的学习时,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学习理解[1]。例如:汽车与人的相对速度、两辆车之间的相对速度等,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例子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使学科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形象化[2]。所以, 在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时, 学生要透过实际生活的现象理解物理运动的相关定义概念, 加强对运动学的理解, 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运动现象

对于物理这种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兴趣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并且, 物理学科的某些名词概念复杂难懂, 只是单纯的强调定义概念, 却不加强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这样会使学生降低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严重的会产生厌学的心理[3]。所以, 学生对于学科的兴趣培养是很关键的。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学科知识带到生活中, 注重观察生活, 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概念定义重新理解, 下面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运动现象与物理知识结合进行讲解。

在进行摩擦力这一章学习时, 学生可以观察到一些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摩擦运动现象的例子例如人们的走路摩擦、车辆的摩擦力及惯性等。首先, 对汽车的摩擦力进行分析时, 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车辆刹车的情况, 同时将不同质量的车辆进行现象的对比, 这时我们会发现, 当车辆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快时, 刹车滑行的距离越大, 这个实际的现象就可以用物理的摩擦力知识来解释, 车辆的速度越大时, 刹车滑行的距离越长;车辆的质量越大时, 惯性越大, 刹车滑行的距离也增大[4]。这也就是提高实际生活中的各种运动现象, 使得学生对摩擦力等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也更加理解质量是衡量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其大小只与质量有关[5]。

在学习物体重力和运动的关系这一部分时, 可以对挂在墙上的钟表进行观察, 当电池没有电量时, 时钟停止转动, 但会发现秒针总会停在表盘上9的位置。其实这是因为秒针在9的位置受到重力矩阻碍作用最大, 使得秒针只能停留在9的位置。在学习流体力学这一部分时, 可以对从高处落下的物体进行观察, 例如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落叶片, 我们可以发现, 在无外力风的情况下, 落叶飘落的路线也不是垂直的, 这是因为落叶的表面凸凹不同, 形状也各不相同, 在下落的过程中, 表面各部分的气流速度也不同, 按照流体力学的原理, 由于物体的流速大、压强小, 使得落叶的各个部分受到不均匀的空气作用力, 并且作用力也会随着落叶运动情况的改变而变化, 所以, 我们看到的落叶下落过程是曲折的。

三、结语

物理学科是各个理科的基础学科, 对于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人类科学的研究进步有着重要作用。物理学科在高中被国家作为正式的基础学科学习, 但许多学生对于物理学科有着逃避甚至恐惧的心理, 这与物理学科传统学习方法不当、不科学有很大的关系, 这原本是一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严谨性的学科, 却被当成文科那样死板的记忆公式的学科, 导致我国大部分高中生对于物理学科都是不感兴趣的, 厌恶的, 对于物理学习缺乏信心和耐心。所以, 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学校及教师都应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作为学生也应该养成自学的习惯,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物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物理现象随处可见。然而学生们在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时, 大多感到学科学习的难度大、积极性不高, 使得学生对物理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将物理学科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使得学生认为物理的学习比较枯燥, 不易理解。所以, 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注重提高自身对于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发现和理解能力, 更好的将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学科知识结合在一起, 提高我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得学科知识能够真正的被理解、掌握, 促进物理学科知识能够更好的在我们生活中应用。

关键词:生活中,常见,物理,运动现象

参考文献

[1] 孙占玲.应用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J].关爱明天, 2015 (05) .

[2] 蔡云梁.应用生活物理现象, 强化高中物理教学[J].新课程导学, 2014 (34) .

[3] 周勤霞.生活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 2014 (10) .

[4] 毛建龙.从生活现象中学习高中力学的概念[J].才智, 2013 (18) .

分析生活中的矛盾范文第2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生活中有是非善恶,并知道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不同影响,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2、能力:面对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能够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3、知识:知道生活中有是非善恶,了解是非善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不同影响。 【教学重点】

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教学难点】

是非善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感悟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存在的是非善恶现象,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下载草原曼巴王万青的事迹和双汇瘦肉精事件。

3、制作课堂教学中所需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雾里看花》 ) 同学们,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纷繁复杂、绚丽多彩的,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往往交织在一起的,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我们怎样判断、辨别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睁大慧眼,把这个世界看个明白吧! 板书课题:生活中有是非善恶

二、讲授新课

第一板块:走近真善美

1、感悟生活

师: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真善美,一类是假恶丑。请同学们观察这六幅图片,说说哪些是真善美行为?哪些是假恶丑行为?

展示课件 :染色馒头(图片1) 义务宣传(图片2)

义务植树(图片3)

义捐(图片4)

生产毒豆芽(图片5)

违法犯罪(图片6)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恰当的点评。)

2、走进生活

师: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只要我们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的是非善恶。你留意了吗? 展示课件:

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生活,列举:

学校生活中的真善美——————

家庭生活中的真善美——————

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 (小组交流讨论并回答,教师适时点评。)

3、明辨生活

师:同学们都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真善美的东西我们都喜欢,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正像有的同学所说,真善美有益于个人,有益于社会,能满足人的需要。那么,真善美之间的关系怎样呢? 展示课件:真善美的关系图示

教师结合课件点拨:“美”总是与“善”和“真”联系在一起。真是美的前提,善是美的基础。只有与真和善连在一起的事物,才是美的。离开了真和善,也就谈不上美。

4、我自豪我骄傲

师:人生历程走到现在,老师相信你肯定做过很多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真善美的行为,现在,你可以骄傲和自豪地站在这里向大家说出你曾经做过的,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

5、感悟名人

师:事无大小,你所做的都是真诚与美好的流露,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美好的感受。接着,我们一起来感受草原曼巴王万青的事迹。 视频展示:草原曼巴——王万青

(学生看后,教师展示根据视频概括的王万青事迹材料)

展示课件:(事迹概括)王万青1968年毕业后,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条件极为艰苦的高原,一待就是42年。

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王万青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在他的感染下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并被评为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问题:(1)王万青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2)他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视频和材料思考上述问题,并不时地加以引导“关于第二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王万青的行为会对你、我、他人的思想和行动产生怎样的影响?如果我们都这样想、这样做,那么,整个社会又会怎样呢?”。并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小组交流讨论和回答,在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展示) 展示课件:真、善、美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对社会的影响:符合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对个人的影响:他们能够起到净化人们的心灵的作用,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学生齐读,并在课本上做出标记;教师板书)

第二板块:摒弃假恶丑

1、你说我说

师:王万青把自己无私的爱撒向了美丽的大草原,他的事迹感染了他的家人,同时也感动了社会,如果每个人都具有这种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品质,我们的社会风气就会越来越好。可生活中却偏偏存在着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假恶丑行为,我们一起来关注双汇瘦肉精事件。 视频展示:双汇瘦肉精事件 学生看罢视频,教师—— 展示课件1:

瘦肉精是什么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

展示课件2:

(1)你如何看待饲养 “健美猪”、出售带有瘦肉精的猪肉的行为?

(2)这些行为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2、慧眼识非 展示课件: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假恶丑的行为?并说说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讨论交流,在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展示) 展示课件:假、恶、丑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1)对社会的影响

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 (2)对个人的影响

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违法犯罪。

更是给未成年人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致使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学生齐读,并在课本上做出标记;教师板书)

3、照镜子看自我 展示课件:

请同学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查看自己在日常的行为中有没有不符合真善美的行为?如有,请写到课前准备好的小卡片上。 (教师巡视,学生用很短时间写出。) 师:我观察到大部分同学已完成,好,请把你的纸片折叠起来,放到一边,下课时,扔进垃圾箱里,让我们彻底地与假恶丑告别。

三、我收获我快乐

展示课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你学到了________

2、你懂得了________

(学生回答,老师对于学生的发言给予最真诚的评价。)

四、实践作业: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形成一份以“弘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为主题的行动方案。准备下节课在全班展示

分析生活中的矛盾范文第3篇

1 小说的创作背景

小说是时代的镜子。我们在讨论文学形式风格及其演变时就不得不考虑到社会背景因素, 同样, 文学创作的素材也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文学作品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已基本完成, 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由于科技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迅速。1841年-1891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一倍。因而也造成社会结构, 生活方式的改变, 使该体制内在的问题和缺陷不断显现出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 竞争愈加激烈, 在这个大环境下, 不论是谁, 艺术家亦或是普通人, 他们都需要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 才有可能不被淘汰, 才能“适者生存”。激烈的资本主义市场竞争也在冲击着文学界。

《真品》发表于1892年, 正值詹姆斯文学创作生涯中不太顺利的一个阶段。詹姆斯所潜心创作的两部长篇小说《波士顿人》 (1885~1886) 和《卡萨马西玛王妃》 (1885~1886) 的出版未能给他带来好的声誉和财富。随后他尝试在能够迅速带来荣誉和财富的戏剧领域一显身手, 但仍以失败告终。而后他还是回归到“真正的艺术”———小说的创作中来。

在以亨利·詹姆斯为主角的传记小说《作者, 作者》中, 戴维·洛奇说詹姆斯的梦想是“拥有数以万计的读者, 同时又保持作品最高的艺术水准”。梦想和现实并没有完全重合。亨利·詹姆斯的写作风格晦涩难懂, 过分雕琢, 擅用长句, 这和马克·吐温的多用民众口语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 因此他的作品一直不被同时代的人所认可, 尤其是不被美国读者所喜爱。直到20世纪30年代时美国出现“第二次文艺复兴”他的作品才受到世人的赞赏和青睐。《真品》这部小说中提及的一位小说家, 经历和詹姆斯颇为相近。文中所提及小说家的作品到晚年才被世人认可, 小说中这样描述到:“他在晚年真是三生有幸, 赞美的曙光和太阳终于照临他的作品。”而亨利·詹姆斯则在1916年获得英国政府授予的最高文职勋章, 同年病逝。

《真品》是一篇有趣而且耐人寻味的小说。小说的题目很值得揣摩, 是“The Real Thing”, 翻译为《真品》抑或是《真东西》, 真品代指一种东西。可从文章内容来看, The real thing所代指的是莫纳克夫妇 (Monarch, 在英文中是君主的意思) 。是一对真正的绅士夫妇, 正如同他们所讲, 他们身上有贵族气质, 正好适合画家插画里的贵族主人公。莫纳克先生是位少校。他认为自己的妻子“很适合充当一本书里的贵妇”。他们的姓氏似乎在彰显着他们的贵族身份。而文中的另外一位模特彻母小姐, 她的姓氏Churm则和charm (译为魅力, 迷人) 在拼写和读音上都很相似。但终归不是Charm, 只是近似而已。正如她可以以模特的身份演绎贵族, 却不是现实生活中真正的贵族。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的名字也是寓意深刻的。

文中还出现了两个人物和莫纳克夫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两个人物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彻姆小姐和一位意大利流浪汉, 而这位意大利小伙甚至一句英语都不会说。而恰恰是他们俩反映出了“真品”的缺陷。莫纳克夫妇对彻姆小姐和意大利小伙的轻视也恰恰说明了他们不懂艺术。不懂艺术的人又怎么能够成为合格的模特儿呢?正是这两组对比鲜明的人物诠释了小说的题目《真品》。

这篇短篇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文章表面上是在讲述寻找合适的模特这件事情, 实际上真正探索的是艺术和现实的冲突, 艺术和道德的冲突, 表面和现实的对立, 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对立。

2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冲突

这篇小说对艺术和生活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艺术和生活的关系对于艺术家来讲是非常严肃的问题。詹姆斯利用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巧妙的心理分析将这篇小说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这部看似“轻松”的作品实则并不轻松。艺术源于生活但绝不等同于生活。莫纳克夫妇自诩为“真品”, 把生活原封不动的搬进艺术世界里, 实则是“现实主义者”的悲剧。写作和绘画虽是不同的表达形式, 但都属于艺术。他们的创作灵感, 创作过程也是极其相似的。小说中画家对于艺术和现实的关系的观点也代表了詹姆斯本人的观点。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里提出, “小说存在的唯一理由是表现生活”, “它最广义的定义是对生活直接的个人印象。”“印象”词很重要。詹姆斯虽肯定了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和内容, 但生活不完全等同于艺术。“印象”就表明了艺术创作者要发挥主体能动性。艺术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现了生活, 超越了生活。正如某评论家所说, 詹姆斯“所谓的‘生活’与艺术相比较而言, 在被后者赋予‘形式’之前, 是毫无价值的”。

小说《真品》的主人公“我”是一位画家, 以为杂志或故事书画插画谋生。一天, 有一对体面的蒙拿克夫妇上门造访, 迫于生计, 他们希望能做我的模特, 他们认为由于出身贵族, 所以会更适合做“绅士和名媛淑女”画像的模特。“我”一时心软, 竟答应了下来, 可是后来所有以他们为模特的插画都没有受到好评, “我”的朋友甚至认为这两个模特毁了我的创作才能, 出版商也对这些画作不满意, 为了保住“我”的饭碗, 不得不将这两位模特辞掉, 才挽救了自己的艺术。这也是画家对现实生活中竞争和生存的妥协。

艺术与现实的冲突首先表现在彻姆小姐和奥朗特与莫纳克夫妇身上。这便是“假货色”和“真东西”的冲突。但有讽刺意味的是, “假货色”彻姆小姐和奥朗特能够完美的诠释很多角色, 给画家灵感, 以“真东西”莫纳克夫妇为模特的插画却始终得不到认可, 因为他们看起来僵硬, 没有艺术性。现实中的真实并不等同于艺术中的真实。画像并不等同于照片, 不是精准无误的貌合, 而是惟妙惟肖的神似。文中的画家“我”所追寻的不是毫不走样的貌合, 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神似。莫纳克夫妇已经习惯于过去面对着照相机, 他们“被人照过相———大量地照过”。所以他们看起来很僵硬, 缺少变化。艺术是创作出来的, 而不是重复事实。利昂·埃德 (Leon edel) 评论到, “詹姆斯在故事中说, 真品最终也只是真品, 只有想象才能实现转化”。里尔·鲍尔斯 (Lyall H Powers) 也说:“莫纳克上校和夫人太真实了, 没有给艺术家留下任何想象的空间”。由此可见, 詹姆斯认为艺术家只有通过想象来创造作品, 才能超越现实的局限, 表现出深远, 无限的艺术境界。他批评法国自然主义小说, 认为这些小说没有突破局限, 只是对事实机械的复制和重复, 没有更为深刻的感知和深远的思考与超越。

詹姆斯认为, “片刻的印象和丰富的想象力是比任何切身的真实体验更深刻的力量源泉。”詹姆斯认为想象超越了现实的束缚, 因而能够获得比观察到的现实更为深刻的真实。艺术源于现实, 却高于现实。莫纳克夫妇的真实并不是画家和大众所认为的真实。真实并不一定就是艺术, 就是美好。至于彻姆小姐和奥朗特, 他们出生平凡甚至有些低下, 但他们的可塑性强, 既能展现高贵, 也能表现平庸。他们所展现的就是插画家想要的那种经过夸张等艺术处理过的真实, 也是适宜于被大众所接受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像莫纳克夫妇那样高傲做作的人令人生厌, 并不会给观众带来美好的感受。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没有所谓的贵贱之分。他们把他们的高高在上展现的如此逼真, 见过他们画像的人会感觉不舒服, 不愉悦, 因为以他们为模特的插画是不能受到公众好评的。

这种冲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 便是一种竞争。“真东西”和“假货色”之间的竞争。当莫纳克夫妇初次见到彻姆小姐的时候他们之间的竞争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 因而也是最为激烈的,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最基本的需求便是生理需求。双方都需要这份工作来维持生活。在意识到自己无法成为模特时, 莫纳克夫妇, 这两位曾经的贵族甚至愿意为画家和模特服务来谋生, 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对个人生活造成的影响。

3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

詹姆斯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的创始人, 他擅长描绘人物的心理,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来揭示文章的主题, 反映现实生活。他的很多作品触及伦理道德方面, 他赞美高尚纯洁的道德品质, 如《贵妇人的画像》《德莫福夫人》等。亨利·詹姆斯的几部主要作品描写的都是上流社会中的人物, 不用为生计担忧, 比如说《贵妇的画像》, 《鸽翼》和《金碗》。有评论家称只有这样富有的人才能“集中力量探索道德方面的感悟。”但《真品》却不同,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靠画插画为生的不那么富有的艺术家。可见, 詹姆斯认为人对于道德的探讨, 对于生活的感悟和人的经济水平没有直接的联系。他成功的刻画了插画家的一系列的内心活动和细节。

艺术与道德的冲突表现在画家身上。尽管画家在见到莫纳克夫妇最初的时候便判断出他们是不适合当模特儿的, “他们属于业余水平, 而我生活中的主要激情便是对业余水平的嫌恶, 与此相关的是我的另一个怪癖-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表现出来的主体而非真品的偏爱, 因为真品的缺陷是容易显得缺乏表现力。”但是在莫纳克夫妇表现出无法找到工作的绝望时, 画家答应让他们留下来试试, 并“尽量显出让他们宽慰的样子”, 这是出于对这对夫妇的同情。但面对这种压抑创作灵感的“真实”最终使得画家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画家的朋友和杂志社编辑都提醒过莫纳克夫妇不适合当模特, 如若不解雇莫纳克夫妇, 画家就完全失去了自己创作的特点, 其作品会失去市场, 就连刚刚接到的一项可以给他带来大笔收入和名声的任务也有失去的危险。画家无疑希望自己在艺术上有所成就, 期待能够得到为《拉特兰·雷姆塞》画插图的机会, 为此, 画家不得不辞退了莫纳克夫妇。画家在调整自己以迎合社会需要时也在职业精神和道德感之间做了妥协和让步。

画家清楚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模特, 在挑选模特时也有着精准的眼光, 一眼就能看出来人是不是具有做模特的潜质, 是不是具有表现力, 见到莫纳克夫妇时是这样, 见到意大利小伙奥朗特时也是如此。但他却把莫纳克夫妇留了下来, 尽管他不认为这对夫妇能成功塑造他画笔下的人物。这是内心的一种矛盾, 是道德和职业间的矛盾。画家之所以留下莫纳克夫妇当模特, 绝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他的同情心。在画家最终留用这对夫妇前, 作者描述了这对夫妇在画家面前因为无法找到工作的无助。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日后以这对夫妇为模特的作品受到评论家批评时画家仍迟迟不肯解雇他们。S.Scott Putt也说, “在安排莫纳克夫妇时, 詹姆斯用的是一种幽默而慈爱的口吻。”詹姆斯对画家的心理描写的深入细致, 丝丝入扣。这种对矛盾心理的描述是放在大环境下进行的, 这会让读者认识到利己主义的本性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更加表露无遗, 更能左右人的行为。

4 结语

《真品》这部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詹姆斯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认为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应做到对艺术材料保持距离, 客观的看待艺术, 对待艺术要有冷静超脱的态度。过多的情感卷入不利于艺术的创作, 另一方面, 他又会因为这种距离感引起的道德缺失而感到不安。我们从詹姆斯的文学评论著作中能看出他对小说的道德价值的观点, 他反对用道德的标准来衡量艺术, 在纽约版序言中说, “有关小说的主题是否‘道德’的争论无聊空洞, 衡量某个主题的价值的唯一标准在于它是不是对生活有根据、真实、真诚、直接的印象和感受。”他认为艺术的道德价值在于艺术家对生活的印象和感知能力。只要艺术是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那么艺术就是道德的。

摘要:亨利·詹姆斯擅长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 《真品》是其代表作之一。《真品》是一篇以市场和艺术为主题的小说。本文以《真品》为研究对象, 通过分析小说的创作背景, 艺术与现实,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来展现小说所要探索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一个复杂的现实。同时詹姆斯还用细腻的文笔展现出其对人性的研究。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真品》,艺术,现实,道德

参考文献

[1] 代显梅.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06.[1]代显梅.传统与现代之间: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2006.

[2] 郭继德.美国文学研究 (第4辑) [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2]郭继德.美国文学研究 (第4辑) [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8.

[3] (美) 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M].高兴邹海仑译.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3] (美) 亨利.詹姆斯.黛西.米勒[M].高兴邹海仑译.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

[4] 杨仁敬.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9.[4]杨仁敬.美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9.

分析生活中的矛盾范文第4篇

从广义上讲,财政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而开展的融资活动。而财政体制中“条条”和“块块”是政府间财政纵向和横向分工的结果。一方面,由于公共事务存在不同的类别,需要横向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专司不同种类的公共事务。另一方面,由于公共事务并非都是全国性的,很多公共事务都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纵向设置一个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内的多级政府体系,通过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工,有效率地处理各个层次的公共事务。人们形象的把主管部门对特定种类公共服务自上而下的纵向财政管理活动称为“条条”管理,而把各地方政府在辖区范围内公共服务横向管理活动称为“块块”管理。显然,“条条”管理是中央或上级政府行使财政权力的过程,是一种财政集权的体制形式。而块块管理是地方政府行使财政权力的过程,是一种财政分权的体制载体。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条条管理被作为体制管理的主导形式。虽然名义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并没有独立的财政决策权,块块管理基本上处于一种从属和次要的地位。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实行的财政分权改革,基本目的就是扩大地方财政的财政自主权,加强“块块”管理的作用,但基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及其预算软约束等考虑,中央仍通过“条条”对地方进行财政上的调控和约束,从而形成条块并用的财政体制现行格局。

二、现阶段财政体制管理中的“条”“块”矛盾

(一)财权配置向部门倾斜,造成事实上的横向财权分割

目前,各级主管部门的财权主要来自财政预算资金的二次配置权,其主要用途是满足本级公共支出和对下级的专项转移支付。主管部门财权的主要特征,一是财力规模大。分税制改革以来,各级层层上收的财权,在强化“条条”管理的背景下通过财政拨款的渠道源源不断流入部门手中,导致部门的财力分配权有增无减。二是预算约束软。由于部门预算编制还不够细化、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督、预算绩效考核不够完善等因素,主管部门的资金配置权并不存在严格的预算约束,而是存在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各个部门往往站在本部门的角度,为实现部门利益最大化而争夺财政资金配置权。由于信息不对称,财政部门在与各主管部门的博弈中处于劣势,对本级财权不能进行有效的统一控制和配置。在政府内部除了财政部门这个制度上的核心预算机构之外,还存在发改委、科技厅、农业厅等其他的准预算机构,它们都拥有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分配权,造成事实上的横向财权分割。

(二)事权配置“条条”干预“块块”,造成下级财政责任过重及财权(力)与事权的脱节

在目前体制下,上级各主管部门往往凭借行政优势,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向地方下达任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地方政府的公共决策。其一,上级通过“条条”下达的指令有时并不符合本地区情,会偏离本地居民的公共偏好,造成财政资源的错误配置,其二,在下压任务过程中,没有考虑“块块”的职责范围,让地方政府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导致地方财政支出责任的“越位”。其三,在下压任务过程中,并没有赋予地方相应的财力,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完全属于“条条请客,块块买单”,或者只承担部分支出责任,采用所谓“钓鱼政策”,把留下的大部分缺口让地方配套解决。地方政府为了实现政绩,也为了“钓到”中央主管部门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不惜代价承诺负担配套的支出责任。事实上很多地方政府是超出自己的财力,通过政府债务方式(许多是违规借债或采用隐性或有债务形式)进行融资。这是形成目前财政管理体制中“事权与财力”不匹配的主要原因。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受部门利益支配,主观随意性大,规范性差,项目繁杂而分散,导致财政资金使用的低效率

专项转移支付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和项目最多的转移支付形式。存在的问题,一是财政部门对这一部分转移支付难以统一控制,主管部门对专项的安排拥有更大的决策权。二是由于在项目安排上,主管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而专项转移支付又很难进行公式化的规范性分配,因而往往成为下级政府“跑部前进”的主要对象。三是由于主管部门职责交叉,部门之间又缺乏协调沟通,导致同类项目往往有来自不同“条条”下达的不同名目的专项资金,地方又无权整合使用,难以做到“集中财力办大事”,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条强块弱”导致政府机构同构,成为政府机构庞大、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体制根源

为了实施和强化条条管理,要求机构设置“上下对口”,各级政府机构设置呈现几乎相同的结构。各主管部门均占在各自的立场,强调本部门的重要性,增加了地方精简机构和降低行政成本的难度。

三、协调“条块”关系的基本思路

(一)合理界定条块财政责任,使其各归其位

主管部门的财政责任是负责本部门公共事务的规划和监管。包括本级公共产品提供和委托下级公共产品的提供。至于地方性公共事务,除了少数特殊事项需主管部门进行垂直管理外,一般性公共事务完全交由下级政府负责,主管部门不再参与。地方政府立足于本地实际,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完全根据本地居民的偏好进行地方性公共产品提供。对于上级通过“条条”委托办理的公共事项,在上级拨付相应财力的前提下承担相应的项目管理职责。对于“条条”垂直管理的公共事项,地方财政不承担支出责任,但应给予积极配合。

(二)继续推动纵向财政分权,协调主管部门与下级财政的关系

把地方性公共决策权下放到地方。财政分权主要是指公共事项的财政自主决策权。判断分权程度的标准应看地方拥有自主决策权的财政支出。在计量口径上,应大体相当于地方财政总规模减去上级专项转移支付,以及专项所要求的地方配套支出。由于专项转移支付主要是上级政府通过条条下达,相当数量的地方财政支出的决策权并不在地方,而是掌握在各个主管部门手中。“条条”很大程度上左右“块块”,限制了地方的财政自主权。因此,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必须实行“自下而上”的财政决策,就必须实行纵向分权,把手中掌握的财政决策权尽可能下放到地方。

(三)继续推动横向财政集权,协调财政与同级主管部门的财政关系,把财政决策权集中于财政和同级人大

财政纵向分权改革必须和财政横向集权相结合。基本思路是把财政决策权向财政部门。第一,需要进一步强化和细化部门预算,缩小主管部门对财政资金的二次分配上自由裁量权。第二,缩小由各主管部门控制的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将这部分资金直接交由财政部门控制,统一并入均等化转移支付,完全按照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依照公式化的分配方式配置财政资金。

摘要:我国现阶段财政体制的条块矛盾表现在财权配置向部门倾斜,事权配置“条条”干预“块块”以及“条强块弱”导致政府机构同构。协调“条块”关系,需要在合理界定条块财政责任,使其各归其位的同时,继续推动纵向财政分权,协调主管部门与下级财政的关系,把地方性公共决策权下放到地方。

关键词:财政体制,财政分权,财政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思敏.我国预算视角下的博弈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2018.(03).

分析生活中的矛盾范文第5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间商品、资本、技术和劳务等业务往来日益紧密。频繁的全球跨国经济活动为我国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非居民税源,也为我国非居民税收工作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有必要认真思考当前非居民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从而进一步优化非居民税收管理,更好地维护国家税收主权。

一、我国非居民税收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非居民税收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近年来,非居民税收收入一直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是,和国内税收相比较,非居民税收收入规模较小,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仍然较低,加之非居民税源流动性大、隐蔽性强,需要依据国内税法和税收协定的规定来界定税收管辖权及纳税义务,管理的政策性、时效性和专业性强,监管难度大,基层税务干部普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和畏难情绪,对非居民税收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力度不强,没有意识到非居民税收工作不仅是在组织收入,更是在维护国家主权,体现国家形象。

(二)非居民税收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效率低下。

为加强外汇管理,防范逃避税,自1999年起,国家税务总局与外汇管理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要求居民企业和个人向境外非居民支付一定金额服务贸易项下和部分资本项下外汇时,提供税务证明,这一措施已成为长期以来税务机关对临时来华从事经营活动及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非居民企业实施税源监控的重要手段和监控税款是否足额征收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为了进一步便利境内机构和个人对外支付,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13年7月24日联合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税务备案有关问题的公告》,公告规定自2013年9月1日起,取消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在事前审核开具税务证明的做法。这意味着过去这种过度依赖对外支付证明的税务管理方式彻底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非居民税收管理将面临极大的挑战。

(三)专业性人才匮乏,管理力量不足。

非居民税收业务繁杂,政策性强,对税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加之非居民税收管理不是经常事务,我国非居民税收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高端人才短缺流失问题比较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非居民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提升的瓶颈。

二、提升非居民税收管理水平的应对措施

基于对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存在问题的基本认识与把握,要进一步深化非居民税收管理,其基本思路应该是:进一步提高对非居民税收管理的认识,强化管理手段,在对非居民税收业务及纳税人进行科学合理区分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非居民税收实行有效的专业化管理。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非居民税收管理是国际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行使税收管辖权、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重要手段。在当前跨境税源争夺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果不重视加强非居民税收管理,本属于我们的税源就会流失。因此,各级税务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以“维护国家权益、服务对外开放”为己任,牢固树立“税少而意义重、量小而作为大”的理念,不以税小而不为,进一步提高做好非居民税收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适应税源全球化给税收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二)以风险为导向,实施非居民税收专业化管理。

1.实行专业化管理。相对于来华非居民数量和规模的增长速度,我国非居民税收管理队伍的人数无法对如此之多的非居民实施有效监管,人少事多的矛盾在非居民税源较为集中的地区尤为突出。为防范非居民税收流失,各级税务机关应按总局的要求,建立健全非居民税收管理机构,设立非居民税收管理岗位,根据工作量大小配备合理数量的专职人员或兼职人员,充实非居民税收管理力量。同时,按照合理分工、权责明确的原则,清晰界定各级非居民税收机构的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确保非居民税收管理事项落实到岗、责任到人。

2.实施分类及风险管理。根据非居民税源的实际情况,对非居民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实施分类和风险管理,科学配置征管资源。一是对于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可以分类为常规纳税人(如分公司、代表处)和临时纳税人(如临时来华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的纳税人)。对于常规纳税人,要以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为重点,着重抓税基管理及归属所得管理;对于临时纳税人,要以当地的重点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口,做好登记备案等税源监控工作,重点防范非居民企业和个人虚构境外劳务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二是对未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分别就其取得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租金和财产收益,分析潜在的税收风险点,以扣缴义务人为抓手,严格落实扣缴登记制度和合同备案制度,加强税源扣缴管理,重点加强跨境股权转让和特许权使用费与劳务费的判定的风险管控。

3.实行信息管税。要整合内部资源,充分运用目前在用的包括CTAIS、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等总局下发的系统以及自行开发的系统中有关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信息,有效整合数据,积极推进省级非居民税收信息平台的搭建,实现市县三级信息共享。同时,要拓展信息来源渠道,加强与工商、商务、外汇、银行、公安、科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努力在外部信息获取上取得突破。

4.规范税收协定执行。伴随着跨国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非居民申请享受税收协定的个案也日益增多。因此,有必要提高对协定执行工作的认识,把税收协定执行工作与执行国际条约、体现国家执法形象联系起来,努力提升协定的执行水平和执行效果。一是要严格按照《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办法》的规定和程序要求,抓好对备案类和审批类的管理,确保非居民企业和个人及时准确享受税收协定待遇;二是以防范税收协定滥用为重点,严格征免税的判定,尤其要重点关注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易被滥用的“受益所有人”条款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统筹对内协调和对外合作,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1.强化内部协调。一是要在上下级税务机关之间建立纵向联动的协调机制。上级税务机关应加强对下级税务机关非居民税收业务的指导,下级税务机关应及时向上级税务机关报告重大非居民税收事项,形成上下级税务机关信息互通、结果共享的局面。二是要在同级税务机关间建立横向互动的协调机制。各级税务机关在处理同一笔涉及异地税务机关职责和权限的非居民税收业务时,应主动向异地税务机关通报并确保处理意见的一致性,意见不一致的应及时报告其共同的上级税务机关处理。三是要在国税机关和地税机关之间建立紧密合作的联合工作机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非居民企业税收协同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加强国地税合作,及时交流,协作解决非居民税收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非居民税收管理效率。四是要加强跨区域税务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防范非居民利用地域差异逃避纳税义务。

2.加强部门配合。加强与外汇管理部门的合作,抓好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管理;积极探索建立与非居民税收管理有关的工商、商务、银行、海关、公安、文化、建设等政府机关、相关部门的协作互助机制,在企业资金账户、境外投资、经济合作、出入境、境外团体演出、股权交易、非居民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等方面进行定期的信息交换,拓宽非居民涉税信息的获取渠道,主动寻找非居民税源。

3.重视国际合作。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税收情报交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对付跨境避税和逃税的利器。充分发挥国际税收合作与协调的作用,主要是要加强税收情报交换工作。应充分认识国际税收情报交换的重要意义,坚持“成本——收益分析”原则,力争有效率地实施税收情报交换工作。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规程》,充分利用现有的征管和检查渠道,搜集、整理非居民从我国境内取得的各类款项及其纳税情况,按规定格式制作自动情报;另一方面,要针对非居民税源监控所需的境外信息,向境外有关国家和地区税务当局发出专项情报请求,充分发挥情报交换在核实纳税人跨境交易真实性的作用。

(四)强化人才保障,注重能力建设。

专业人才是有效实施非居民税收管理的有力保障。各地税务机关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税务人才培养战略,制定非居民税收管理人才培训规划,培养和造就一支与非居民税收工作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税务人才队伍和领军人物。首先要专岗历练,将满足工作需要的专业人员配备充实到非居民税收管理岗位进行锻炼,促进干部立岗成才;其次是要专门集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案例研讨会、组织实地观摩等方式,分阶段、按层级实施非居民税收政策与管理专业培训,实现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专业人才的快速成长;三是要专题攻关,让从事非居民税收管理的专业人员承担重大、复杂的工作项目和科研任务,进行技术攻关,实现其专业水准的提升。

(作者单位:南昌市地税局直属

分局、江西省税务干部学校)

分析生活中的矛盾范文第6篇

一、矛盾纠纷的特点

今年我区调处的矛盾纠纷中涉及婚姻家庭邻里纠纷1280起,占调处纠纷总数的52%,仍是我区民间纠纷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地权属纠纷32起,占调处纠纷总数的1.2%,比去年有所下降。去年是占总数的7%左右的劳动争议矛盾纠纷今年达126起,占调处纠纷总数的4.9%,从结构上呈下降趋势。另外,企业改制纠纷28起,村务管理纠纷326起,医疗纠纷42起,计生纠纷37起。从总量来看,矛盾纠纷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二、矛盾纠纷减少的原因

1、和谐社会、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结果。我区近年来十分重视“平安高坪”、“和谐高坪”建设和依法治区工作,公民的法治意识得以全面提升,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增强。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矛盾大都能在当事双方理智的处理中平和地化解。

2、狠抓基层调解工作,全力预防纠纷激化的结果。2011年是我区大调解工作稳步深入推进年,借此良机,我区狠抓调委会建设,健全网络,落实任务,加强队伍,建立预防、调处长效机制。全区30个乡镇,2个街道办的调解组织都进一步健全,全区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能落到实处,各基层调解组织能及时有效地发现纠纷苗头,快速果断地处置,使矛盾纠纷数量有所减少。

3、拆迁工作有序推进的结果。今年以来,我区原有的大面积拆迁项目已基本完成,新的、大的拆迁项目刚刚启动,加上新的拆迁政策充分体现民意,因此,今年我区拆迁矛盾纠纷客观上数量没有增加,现有的拆迁纠纷中多是以往遗留的问题。

三、正确认识当前的矛盾纠纷形势,确保排查调处工作长抓不懈

1、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不能麻痹大意。我们在矛盾调处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的客观形势下,矛盾产生的原因更趋复杂,矛盾的形态更趋多样化,矛盾的表现更趋尖锐。从最近我省的一些恶性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实中许多琐碎的小纠纷、家庭纠纷、婚恋纠纷因没能及时有效的调解而导致纠纷激化,酿成命案。血的教训警醒我们时时刻刻要以更警觉、更饱满,更负责任的态度去开展工作,不能有一丝的松懈。

2、要进一步增强排查调处工作力度,着力发挥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三调联动”的优势,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警、排查、调处机制,积极主动调解因经济形势变化引发的劳动关系、劳动报酬纠纷,广泛参与医疗、城市建设和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矛盾纠纷的调解,努力实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的工作目标。

上一篇: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范文下一篇:公安网上督察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