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比值问题范文

2023-09-17

欧姆定律比值问题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间足月分娩孕妇1682例, 孕妇年龄21~37岁, 平均24.5岁;孕周37~42周, 入院后行彩色超声检查测定脐血流S/D比值, 并行全产程胎心监测, 破膜后记录羊水性状, 新生儿出生后取1min Apgar评分进行统计。

1.2 预测方法

产前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脐血流S/D比值, 综合文献报导, 选择S/D比值≥2.5[2]为异常预测值。所有产妇临产后 (初产妇宫口开大3cm, 经产妇宫口开大2cm) 行全产程胎心监护, 胎心监测图形的判读标准采用产时CTG分级表[3]由专人进行评价。高危组:S/D比值≥2.5, 非典型及异常CTG;脐血流组:S/D比值≥2.5;胎监异常组:非典型及异常CTG, S/D比值正常。

1.3 观察指标

(1) S/D比值≥2.5的所有产妇在初产妇宫口开大3cm, 经产妇宫口开大2cm后, 或S/D比值正常但出现非典型及异常CTG时, 立即行人工破膜 (未破膜者) , 动态观察并记录羊水性状。 (2) 新生儿出生后由新生儿科医生进行Apgar评分, 并采用1min评分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计算均应用SPSS 12.0软件完成。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观察指标的分析, 高危组出现羊水Ⅲ粪染、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脐血流组及胎监异常组, 其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而脐血流组与胎监异常组之间差异不明显。

3 讨论

目前众多的胎儿监测方法中, 胎心监护和脐血流的测定, 因为无创、技术成熟、普及率高已成为产科主要的监测手段, 其中胎心监护目前在胎儿监测中应用最广泛, 可以动态提供胎儿酸碱状态, 对其能否正确判读对指导临床处理十分重要。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 脐动静脉血流测定也越发成熟, 已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脐动脉血流测定评估胎儿健康状况可改善围产结局, 明确地减少围产儿死亡[4]。与胎心监护相比较, 脐血流监测的环节不同, 脐动脉阻力指标异常比胎心监护异常提前2周左右[5]。国内外大量研究均表明:胎心监护联合超声多普勒脐血流监测能够最准确的预测胎儿宫内窘迫, 可准确评估胎儿状态, 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1682例病例分析证明胎心监护和脐血流测定的联合应用, 可以早期、准确的诊断胎儿窘迫的发生, 既改善了围产儿结局, 改善远期预后;又避免了过度干预, 造成过多的不必要的剖宫产的发生, 值得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并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

摘要:目的 分析胎心监护联合超声多普勒脐血流监测 (S/D比值) 在预测胎儿窘迫, 评估胎儿宫内状态中的价值。方法 将1682例住院的足月分娩孕妇入院后行彩色超声检查测定脐血流S/D比值, 并行全产程胎心监测, 根据不同预测值分为:高危组 (S/D比值≥2.5, 非典型及异常CTG) ;脐血流组S/D比值≥2.5) ;胎监异常组 (非典型及异常CTG, S/D比值正常) 。破膜后记录羊水性状, 新生儿出生后取1minApgar评分进行统计。结果 高危组出现羊水Ⅲ粪染、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高于脐血流组及胎监异常组, 其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而脐血流组与胎监异常组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 胎心监护和脐血流测定的联合应用, 可以早期、准确的诊断胎儿窘迫的发生。

关键词:胎心监护,S/D比值,胎儿窘迫

参考文献

[1] 杨慧霞, 武海荣.关于2008年美国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电子胎儿监护定义、解释的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 (2) :81~83.

[2] 吴艳, 丛林, 张斌.足月妊娠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预测[J].安徽医药, 2008, 12 (10) :923~924.

[3] 胡雅毅, 刘兴会.产时胎心宫缩监护的评估及分级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 (2) :95~97.

[4] 张力, 胡晓吟, 刘兴会.胎儿监护手段应用的循证医学评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 (2) :101~105.

欧姆定律比值问题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1 月—2012 年12 月在普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178 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 年WHO诊断标准。 年龄35~70 岁, 平均年龄 (50.6±11.5) 岁, 其中男95 例, 女83 例。 单纯DM组86 例 (T2DM组) ;DR组92 例。排除标准:排除了青光眼、眼外伤等疾病引起的眼病病变, 有吸烟史者。 DR诊断标准:依据1984 年眼科学会第三次全国眼科学术, 会议制定的DR分期标准, 分为单纯期与增殖期。

1.2 方法

1.2.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入院后记录年龄、病程, 清晨空腹状态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 计算体重指数 (BMI) 。

1.2.2标本留取及处理 所有患者均在禁食12~14 h后, 次日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静脉血。标本采用氧化酶比色法检测空腹血糖 (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 , 反相阳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 A1C) , 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肽, GPO-PAP法检测甘油三脂 (Triglyceride, TG) 、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rol, TC) , 均相酶比色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 化学测定法检测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 多点定标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1 (Apolipoprotein A1, Apo A1) 、 载脂蛋白B (Apolipoprotein B, Apo B) 。 所有患者均由眼科专人通过眼底镜和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检查。

注:与T2DM组相比, * 为P<0.05。

注:与T2DM组相比, * 为P<0.05。

注:与男性组相比, aP<0.05;与非高血压组相比, bP<0.05;与非肥胖组相比, cP<0.05;与非增殖性组相比, dP<0.05。

1.3 统计方法

数据以 (±s) 表示, 数据分析采用SPASS 13.0 软件。 数据分析前行正态性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经对数转换后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后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进行双向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a=0.05) 。

2 结果

2.1 各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T2DM组较DR组比较年龄、 病程、BMI、 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Hb A1C、TC及LDL-C较DR组减低, FBG及HDL-C略增高, 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TG、Apo B及Apo B/Apo A1 较DR组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2.2 DR各亚组间血脂及载脂蛋白变化的比较

体重指数28 kg/m2定义为肥胖。 DR患者女性较男性Apo A1 水平低 (P<0.05) ;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肥胖组较非肥胖组TG增高 (P<0.05) ;增殖性组较非增殖性组TG、Apo B增高, 而Apo A1、Apo B/Apo A1 降低 (P<0.05) (表3) 。

3 各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DR的危险因素, 以是否合并DR作为因变量, 将性别、BMI、 病程、 血压、Hb A1c、FBG、TG、TC、HDL -C、LDL -C、Apo A1、Apo B、Apo B/Apo A1 作为自变量纳入回归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病程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 (OR=1.218, P<0.05) 。

3 讨论

DR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 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特征性表现。 Haffner, S.M等报道载脂蛋白变化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未发现明显线形相关[3], 但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HDL/LDL在DM明显高于DR, 后者ApoA1 水平明显降低, 认为ApoA1 是阻止DR发生的保护性因素[4]。 该研究提示, DR组较DM组相比ApoA1降低, ApoB增高, ApoB/ApoA1 比值增大。 提示ApoB/ApoA1 比值增大使DR发生的风险增加。

糖尿病患者血压增高或BMI增加均可以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加[5]。 该研究结果显示, DR组女性ApoA1水平较男性低;在DR患者中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相比血脂及载脂蛋白并无显著性差异; 而肥胖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TG水平增高, 但载脂蛋白并未见明显差别。 该研究未发现相同的结果, 可能与样本数较少有关。

研究发现ApoA1 降低及ApoB/ApoA1 比值增高与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6,7]。 该研究显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TG及ApoB/ApoA1 较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增加, ApoA1 反而降低。与国外研究结果一致, 推测血TG及载脂蛋白变化可能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

姜文娟等研究发现, 糖尿病病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研究发现, 随病程的延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加, 呈正相关, 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与年龄增加无明显相关, 与其相一致[8]。

综上所述, 血脂增高及载脂蛋白变化可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血压的同时积极降血脂治疗, 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及发展, ApoA1 及ApoB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的潜在靶点。

摘要: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分析。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78例, 其中T2DM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T2DM组) 86例, T2DM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DR组) 92例。所有研究对象检测Hb A1c、FBG、TG、TC、HDL-C、LDL-C、Apo A1、Apo B、Apo B/Apo A1, 比较2组间差异,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DR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R组TG、Apo B及Apo B/Apo A1高于T2DM组 (P<O.05) 。DR亚组间分析女性较男性Apo A1水平低 (P<0.05) ;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相比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 (P>O.05) ;肥胖组较非肥胖组TG增高 (P<0.05) ;增殖性组较非增殖性组TG、Apo B增高, Apo A1、Apo B/Apo A1降低 (P<0.05)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病程是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TG、Apo B及Apo B/Apo A1变化与DR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血浆载脂蛋白A1,血浆载脂蛋白B,糖尿病,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参考文献

[1] Mc Queen MJ, Hawken S, Wang X, et al.Lipids, lipoproteins, and apolipoproteins as risk marker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the INTERHEART study) :a case-control study.Lancet, 2008, 372 (9634) :224-233.

[2] Suehiro M, Ohkubo K, Kato H, et al.Analyses of serum lipoprotein (a) and the relation to phenotypes and genotypes of apolipoprotein (a)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retinopathy.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 2002, 110 (7) :319-324.

[3] Haffner SM, Klein BE, Moss SE, et al.Lp (a) is not related to retinopathy in diabetic subjects.Eur J Ophthalmol, 1995, 5 (2) :119-123.

[4] Deguchi Y, Maeno T, Saishin Y, et al.Relevance of the serum apolipoprotein ratio to diabetic retinopathy.Jpn J Ophthalmol, 2011, 55 (2) :128-131.

[5] Xu J, Xu L, Wang YX, et al.Ten-year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The Beijing Eye Study, 2001/2011, PLo S One, 2014, 9 (10) :113-120.

[6] Sasongko MB, Wong T Y, Nguyen TT, et al.Serum apolipoprotein AI and B are stronger biomarker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than traditional lipids.Diabetes Care, 2011, 34 (2) :474-479.

[7] Hu A, Luo Y, Li T, et al.Low serum apolipoprotein A1/B ratio is associated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ype 2 diabetes.Graefes Arch Clin Exp Ophthalmol, 2012, 250 (7) :957-962.

欧姆定律比值问题范文第3篇

教师资格证初中物理教案模板:欧姆定律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欧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压和电压的关系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适合于学生探究学习,同时也适合让学生阅读自学。

2、说教材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http://jiaoshi.wendu.com

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一年多来的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大胆设计了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 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高法、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 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 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关系,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本届初二学生一年半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会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具有 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本节课通过阅读三道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http://jiaoshi.wendu.com

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小?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本节课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 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发现 提出问题:

师: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通过它的电流呢?

2、猜想或假设

允许同桌进行讨论。请学生发言,老师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筛选,如: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http://jiaoshi.wendu.com

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乘等于第三个?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除等于第三个。

3、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桌上摆着的器材:定值电阻若干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头、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以下电路图进行实验:在电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流I,研究电流I与电阻R和电压U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4、进行实验

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换接另一个电阻,再次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5、分析和论证

结论: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6、评估与交流

迁移拓展 例题分析:我们已经,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教师启发指导:

要求学生读题;

http://jiaoshi.wendu.com

让学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欧姆定律比值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楞次定律实验探究创造性思维

职业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笔者认为,应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亲自参与设计实验,并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体验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笔者在楞次定律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教学设计说明

楞次定律的传统模式教学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教师总结出定律内容→讲解例题→课堂训练→课后练习。从效果上看,多半学生也能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但是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只能说是学会,而不是主动去学,对楞次定律的记忆不深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课堂设计是这样的:趣味实验引题→分组实验探究→教师分析总结→揭示定律本质→定律灵活运用。教师主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自己得出楞次定律。学生活动时间约占课堂时间的1/2,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过程

1.趣味入题

教师让学生分组做磁铁振动的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填写实验记录。学生发现当线圈断开与闭合时,磁体振动时间有长短之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线圈闭合磁铁振动时间会变短,再引导学生发现原因是有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磁场与感应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力,使磁铁尽快停下来,从而引出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指南针――楞次定律。

2.分组实验探究

学生已经掌握电磁感应产生的必要条件,已能用安培定则判断线圈电流产生的磁通的方向,教师为学生提供线圈、导线、检流计、任务页等实验资料。学生两人一组,分别使用磁铁不同的极性插入、拔出线圈,观察检流计的变化,并运用安培定则判断出不同状态下感应磁通的方向。对实验过程进行记录,完成任务页的填写。各小组要做到人人有参与、人人有分工。教师巡视时要注意学生的动作是否正确、仪器使用是否合理,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急于解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战胜困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形成了一种和谐、亲密、积极参与的学习气氛,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3.教师分析总结

根据学生实验任务页的填写情况,教师进行分析评价,并总结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概括为“增反减同”。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难点。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电路,让学生按图接线,实验时注意观察电键闭合和断开时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步骤:判断原磁场方向,判断磁通变化情况,利用楞次定律判定感生磁通的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判定感生电流的方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动机,又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

4.揭示定律本质

教师解释引题实验磁铁振动时间变短的原因:从力学角度分析,磁体振动时间变短,是因为感应电流所形成的磁场将排斥外来磁铁的运动,条形磁铁受排斥力的作用运动速度降低,即动能减少,磁铁快速停止振动。从而揭示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

5.灵活运用定律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练习题。习题1:让学生用楞次定律判断直导体AB由上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向右运动时,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寻找简单解题方法,最后教师讲解右手定则,说明其适用范围:直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

习题2:把一条形磁铁从闭合螺线管的右端插入,由左端拔出,在整个过程中,螺线管产生的感应电流是怎样变化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解题,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讲评,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运用了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贯穿了学生的自主探究,通过趣味实验引题、分组实验探究、教师分析总结、揭示定律本质、定律灵活运用等环节,从“引→探→评→伸→践”五个方面层层递进,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使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金雨.物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2]邵展图.电工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欧姆定律比值问题范文第5篇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欧姆定律》是人教版物理义务教育八年级下册第六章"欧姆定律"的第四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压和电压的关系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安全用电"打下基础,所以欧姆定律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适合于学生探究学习,同时也适合让学生阅读自学。

2、说教材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认识能力,确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欧姆定律的认识,体会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增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3、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体验控制变量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一年多来的实施新课程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

一是大胆设计了学生探究同一段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突出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以及创新意识。

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高法、讲授法、观摩法、阅读法、分析、归纳法等,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引导——启发的教学状态之中,以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三是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关系,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本届初二学生一年半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半年的物理新教材的学习,已基本领会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阅读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本节课通过阅读三道例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分析、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真正掌握控制变量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如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阻值不变,而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则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如让学生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得出"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试电笔是检修电路时必备的工具,使用它来检查电路时手指必须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让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让一位学生当场检查教室里插座的火线和零线,并说说有没有不良的感觉。

引导学生分析、提问:通过人体的电流有多小?它与电路的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心向,引导学生提问问题,本节课从试电笔的使用引入新课,试电笔是家庭常备工具,同学大多有使用过,用这个例子引入,目的要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探究发现

提出问题:

师:如果知道一个导体的电阻,还知道加在它两端的电压,能不能计算通过它的电流呢?

2、猜想或假设

允许同桌进行讨论。请学生发言,老师给予肯定、鼓励、引导,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筛选,如:

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乘等于第三个?也许是其中的两个相除等于第三个。

3、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桌上摆着的器材:定值电阻若干个、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开头、导线若干。让学生根据以下电路图进行实验:在电路中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流I,研究电流I与电阻R和电压U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4、进行实验

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换接另一个电阻,再次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5、分析和论证

结论:电流I、电阻R、电压U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6、评估与交流

迁移拓展

例题分析:我们已经,试电笔内必须有一支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教师启发指导:

要求学生读题;

让学根据题意画出简明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的符号及数值和未知量的符号;

找学生回答根据的公式。

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欧姆定律比值问题范文第6篇

1 正确理解电源电动势、外电压、内电压、外电阻、内电阻、短路电流等物理概念

1.1 电源的电动势 (E)

1) 概念

电源电动势就是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对这个概念正确理解的关键是对“电源没有接入电路”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有三种情况:

(1) 电源确实没有与任何电路连接, 这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就是电源的电动势。

(2) 电源与外电路连接, 但没有连通, 电路没有形成电流, 这时电源两极间的电压仍是电源的电动势。

(3) 电源与外电路连接, 只与电压表连接, 形成了微小电流, 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 通常被视为理想电压表。这时电压表的示数近似为电源电动势。

2) 电源电动势的大小

电源电动势的大小是由电源内部储存的能量或将其他形式能转化成电能的本领来决定。因此不同的电源, 其电动势各不相同, 同类同型号的电源, 电动势相同。

电源电动势的近似值, 由于通常将电压表看成是理想电压表, 其内阻被看成无穷大, 通过它的电流很小, 小得可以忽略, 因此直接将电压表的正负极接到电源的正负时, 电压表的示数就可以看成电源电动势的近似值。

1.2 外电压 (U) 、外电阻 (R)

1) 外电压

(1) 外电压也叫路端电压, 是电源与外部电路连通时电源两端的电压。在这个概念中有两点必须强调, 一是电源必须与外电路连通并能形成电流;二是此电压是除了电源以外的电路两端的电压。

(2) 外电压的大小等于通过外电路的电流与外电路电阻的乘积, 即U=IR。

2) 外电阻 (R)

这部分电路可能是由一个电阻或用电器组成, 也可能是由多个电阻、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而成。

(1) 对于由一个电阻或用电器组成的外部电路而言, 外电阻 (R) 的值就是这个电阻或用电器的电阻值;

(2) 但对于由多个电阻、用电器组成的电路就要视具体的情况, 作具体的分析: (1) 由多个电阻或用电器串联而成的外部电路, R=R串; (2) 由多个电阻或用电器并联而成的外部电路, R=R并; (3) 由多个电阻或用电器混联而成的外部电路, R=R混, 混联电路的电阻可以看成是由两大部分组成, R混=R串+R并, 当然并联电阻将视具体电路来确定, 如果电路中有多处出现并联, 并联电阻等于各部分并联电路的并联电阻总和。

1.3 内电压 (U′) 、内电阻 (r)

1) 内电压 (U′) 就是电源内部电路两端的电压。

2) 内电阻 (r) 就是电源内部电路的电阻。

3) 内电压与内电阻的关系:U′=Ir

1.4 短路电流

短路电流就是直接将电源两极用导线连接时电路中的电流, 电源短路时外电阻零。

2 电源的电动势 (E) 、外电压 (U) 、内电压 (U′) 三者的关系

电源的电动势等于闭合电路中的外电压和内电压之和。

即:E=U+U′, 或者:E=IR+Ir。

3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3.1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内容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 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 跟内外电阻之和成反比。

在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并掌握了电源的电动势 (E) 、外电压 (U) 、内电压 (U′) 及其关系后, 学生就能推导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公式。通过引导学生, 他们就能正确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关键问题在让学生如何正确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3.2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应用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确定了电流与电动势和内外电阻之间的关系, 而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一般认为不变, 这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应用的关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应用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利用它求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另一类是它判断内、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3.2.1 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电源电动势和电源的内电阻

如上图所示, 当开关K1、K2断开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3伏特;K1、K2都闭合时, 电流表的示数1.5安培。K1闭合, K2断开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培, 电压表的示数为2伏特, 求电源的电动势、内电阻和R的值。

解此题的关键, 在于学生对电源电动势和短路电流两个概念的理解, 学生正解理解掌握了电源电动势和短路电流的概念, 就能在“当开关K1、K2断开时, 电压表的示数为3伏特;K1、K2都闭合时, 电流表的示数1.5安培”, 这句话中得到启示。因为电源电动势是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K1、K2断开, 电源虽然接入电路, 由于电压表通常被看成理想电压表, 内阻被视为无穷大, 通过的电流很小, 可忽略不计, 在此情况下, 电压表的示数就是电源的电动势。K1、K2都闭合, 此时电源处于短路状态, 因为电流表通常被看成理想电流表-内阻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电源短路, 外电阻为零, 利用闭合的欧姆定律就可以求出电源的内电阻。学生正解理解认识了外电压的概念后, 就可以直接从“K1闭合, K2断开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0.5安培, 电压表的示数为2伏特”中得到启示。因为外电压是电源接入电路后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K1闭合, K2断开时, 电压表的示数就是外电路的电压, 电流表的示数就是外电路中通过的电流, 因此利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就可以直接求出外电路的电阻。

3.2.2 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电路中的电流内、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3.2.2. 1 闭合电路中的电流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路中的电流随着外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相反随着外电阻的减小而增大。

3.2.2. 2 外电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外电压:U=E-Ir, 外电压随外电阻的增大, 电路中电流减小, 外电压增大;相反, 外电阻减小, 电路中电流增大, 外电压减小。当然也可以利用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相结合, 直接得出同样的结论:, 外电压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相反, 外电压随外电阻的减小而减小。可见, 外电压随着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随着外电阻的减小而减小。

3.2.2. 3 内电压随着外电阻变化的规律

\"\"

根据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内电压:U′=Ir,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内电压:, 因为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一般不变, 故内电压随着外电阻的增大而减小, 相反, 内电阻随着外电阻的减小而增大。

上一篇:这也是一种范文下一篇:夸夸我的好老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