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群文阅读教案范文

2023-09-23

儿童诗群文阅读教案范文第1篇

——“群文阅读 打造语文卓越课堂”报告材料

本次在重庆的学习,再次明确: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

一、群文阅读简介

群文阅读,简单的说,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二、群文阅读教学课程理念

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1.“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老师不能发起太多讨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2.“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连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孩子自读自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 3.“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了。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分析性阅读的典型特征是:20字的《登鹳雀楼》,在小学二年级要条分缕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在“群文阅读”里,老师不可能这么上,很简单,时间来不及啊。

4.“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

5.“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一则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有感情朗读是特别费时间的;二则无限放大有感情朗读,势必会挤占掉一些更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尝试与学习。老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更真实的、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

三、群文阅读教学课程目标

群文阅读以最大的真诚,充分信任儿童母语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构建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四、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群文阅读教学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简单的说,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多个文本形成一个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进来,在参与过程中把握语文能力,把知识与自身的体验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多方面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2、群文阅读教学丰富和完善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单元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在课内外开展精读。课外的理解和拓展,为大量阅读搭建了课内平台。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理解,而是能够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

不同角度看到同一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想张力,极大的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教学效能。

3、群文阅读将课内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在教材之外还有那么多好的篇章值得他们探索,自然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是一个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学生身心得到解放,心灵得到张扬,极大的成就感会因此而产生,吸引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4、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过去人们批评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确实如此,如果只孤零零地进行一篇又一篇的阅读教学,就很难形成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而“群文阅读”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问题。

5、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还要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要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视学生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群文教学,就是对教师素质和教学境界的提升,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群文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教材中的课文,主题往往是明确的、正向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语言也是经过规范的,词语的选用是经过衡量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教材体”文章。而“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选文努力保持原貌,不随意删、换、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尽量选用了多种文类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

例如说明书、广告、手工制作图示等。还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

为了让儿童有丰富的阅读积累,群文阅读课程采用了“单元合成、整合拓展”的结构方式,由主题单元、名著课程、认识汉字、名言佳句四部分组成,全面建构儿童的阅读体系。主题单元部分,根据儿童心灵和世界的对应关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细致地安排了各单元的主题。入选的文章内容上有情趣,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思想的光辉、大自然的和谐和童真童趣。语言上有意味,文字有质感、有张力。名著课程所选的大都是堪称经典的名作。而在名言佳句单元,所选的名言都是经过长期积淀留下的脍炙人口的佳句。

六、群文阅读的基本课型

主要课型:主题单元阅读课和名著导读课

在主题单元和名著课程中,每个单元前都设置了精短导读,目的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在选文后面设置了简短的阅读提示,用于引导孩子与文本和作者进行阅读对话,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判断、评价、反思。单元后面的阅读感悟则侧重引导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或引导他们对文学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对文本空白进行补充想象等。

此外“认识汉字”部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于对汉字的起源进行探究。通过认认、读读、说

说、辩辩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探究中意会汉字的基本规律。

还有“名言佳句”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诵读,但最好是老师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引导孩子诵读。并在诵读的基础上,对部分难点进行点拨、疏通,但不必要求学生每处都透彻理解。可鼓励孩子熟读成诵,但不可将其作为硬性目标。 附: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说过:通常讲阅读教学,往往偏重课堂上围绕课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教学并不重视,甚至放弃了,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只能是半截子的,不完整的。

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不喜欢读教科书。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不喜欢为考试而读。长久以来,学校的阅读材料主要是教科书里的范文。但从社会阅读的真实境况来看,阅读的素材、动机、目的是多元的。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阅读能不断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完善人格。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还要成为学生阅读的点灯人,要千方百计把学生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

我这里有一些数据: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家,我们却又是人均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我们姑且不谈普通民众,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5%;阅读

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只有5.2%。而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500页,美国的大学时怎样上的呢?不是满堂灌,不是学生“课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美国大学是首先阅读,在有共同语言、共同密码的情况下进行接下来的课程。

儿童诗群文阅读教案范文第2篇

“至爱亲情”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亲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

2. 引导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课文:《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父母的心》。

《同步阅读》教材:《》《》《》。

教学重点:

从本单元的亲情故事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群文略读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

孩子们,人间最美的是亲情。亲情是一轮暖阳,温暖我们那颗潮湿的心;亲情是一股清泉,洗去我们心头的不悦;亲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这足以温暖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人间亲情。(出示课件知识树和树干里的“情暖人生”几个字)相信孩子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出茂盛的枝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学

1、主题回顾

在第三单元的四个亲情故事中,什么样的情感温暖了你的心? 《背影》:父子情深; 《人琴俱亡》:手足深情; 《我的母亲》:母爱伟大;

《父母的心》:可怜天下父母心。

2、阅读概览

(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篇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三篇《河岸——写给父亲》《寄给母亲》《离合悲欢的三天》。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群文略读记录表》。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

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这三篇文章又是怎样的人间真情温暖和感动了我们?

《河岸——写给父亲》——想念父亲 《寄给母亲》──母女情深 《离合悲欢的三天》──相亲相爱

孩子们读书都非常的认真,也很仔细,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从这颗感动的树上,我们看到了母女情深、相亲相爱都是人间真情。

3、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在这些感人的文章中,一定有些段落或句子打动了你的心?请你找出来先给大家读一读,再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在你读之前,你应该邀请大家把书翻到哪篇文章的哪个地方,要把它说清楚。 《河岸——写给父亲》:

“你在出发的时候,记得抚摸我的发丝了吗?”

“世间这样荒芜。寂静深不可测量。如果能不能在我的身边。我这样想念你。”

4、感情朗读

5、质疑:这段文字带给你怎样的震撼?

三、悟

1、《离合悲欢的三天》这篇文章是否让你学会了更理解和尊重母亲?今后你要怎样对母亲?

2、探究点:我为什么没有买鞋而给爸爸买了双新鞋?

(引导学生发现,特别是故事中对爸爸鞋的细节描写以及“我”前后的思想变化,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和体会)

孩子们读得非常精彩,讨论得也很热烈,你们不但把自己读文章的感受与我们分享了,而且还把文中的人物又带到了我们的心里。让我们再一次为故事中的人而感动着,被这人间朴实纯真的真情温暖着。

四、链

1、主题拓展

今天我们复习了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重点分享了同步阅读上的四篇文章,通过画知识树的方法把情暖人间这个主题呈现了出来,瞧,知识树现在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而其实亲情无处不在,孩子们回想一下,在你生活中看见、听到或者是自己亲身经历了怎样的亲情故事,把它分享给我们?

2、学生讲述真情故事

3、听了大家讲的故事,我们能感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正向我们走来。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亲情是最宝贵的,我们无时不刻不徜徉在亲情的海洋里,相信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孩子们一定对至爱亲情亲情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孩子们用“亲情是什么?真情是──”来写一句你感触最深的话。(学生交流时教师根据学生精彩的回答板书,把学生的回答组合成一首小诗)

师生齐读诗,课堂在深情的朗读中结束。 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 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 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

板书设计:

亲情最美

亲情在身边 用爱去回报

亲情暖人间

作业设计:

好书推荐阅读

亲情是漆黑夜晚里的一盏明灯,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小舟,是冬日里的一轮暖阳,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自己的真情,真情将永远温暖着人间。最后,你能给我们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关于人间真情的书吗?王老师也要给大家推荐了几本关于歌颂人间真情的书: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我国作家曹文轩的《根鸟》。这些故事中的许多描写都很有趣,很感人,大家愿意去找来读一读吗?看过之后,我们大家可以再交流交流。

教学反思: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让学生通过阅读同步教材,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温暖和感动。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从本单元的真情故事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儿童诗群文阅读教案范文第3篇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在语文教育中的新词语,“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的,“群文阅读”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集中阅读、学习,最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学习探讨,达成共同认识的语文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尝试,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总结。由于之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单篇文章教学为主,而“群文阅读”则是同一题材或同一类型文章的教学,课堂教学比较集中,也具有概括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一种新型模式被提出来的时候,讨论和尝试的人就会数不胜数。

一、初探

1.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中有三篇是写老师的文章,我把这三篇《莫泊桑拜师》《理想的风筝》《孔子游春》和同步指导中的阅读材料魏巍的《我的老师》组织起来,主题是“难忘的老师”。在连续的两节课80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完成四篇文章的阅读,并书面完成老师的两个阅读任务:(1)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喜欢的理由是什么?(2)在关于老师的记忆中,相信你也储存了许多珍宝,把你最美的记忆捧出来与大家分享。上课过程中,老师除了开头布置阅读任务、中途巡视学生阅读情况,教室里很安静,学生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记录、答题,也可以说是两节很清冷的课。课堂教学效果呢?我们来看看学生们的答案吧。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最喜欢刘老师,理由是他尊重每一个学生,心中没有“差生”的概念;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最喜欢孔子老师,理由是他教导学生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关于记忆中的珍宝,学生们或喜欢善良温柔、心灵手巧的赵老师,或喜欢有时严厉有时幽默却又和蔼的王老师,或喜欢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的陈老师,还有学生喜欢会讲冷笑话的孟老师。从学生对两个问题的回答看,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他们喜欢内心具有平等精神的老师,喜欢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学生们的语言是稚嫩的,但感情是真挚的。他们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记忆中的“珍宝”,那些教给他们真、善、美的老师,永远留在他们记忆的沙滩上。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和运用,只有能够举一反三,方能谈得上理解。”在这样的群文阅读课上,老师没有不停地追问,没有不停地对知识条分缕析,学生怀着对老师的思念,用各自的情怀保留了一种心境,成了一个精神丰盈的独立的个体。 2.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

如果一开始以为群文阅读的课堂上只有静默地阅读和翻看,那想法必定有失偏颇,“教有千法,读为上策”,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的40分钟时间,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们体会语文的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选择和组合文章的能力,将文章进行筛选、整合,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外联系到生活。群文阅读对学生是新的挑战,对教师更是专业素养的提升。关于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我选了老舍的文章。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编者一共选取了老舍先生的七篇文章,数目可观。包括《猫》《母鸡》《趵突泉》《草原》《林海》《北京的春节》《养花》,这些文章有写生物、写风景的,更有写风俗的,既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又体现了语言风格的独特,是一笔丰厚的教学资源。在上六年级上册《草原》一文时,我把文章进行了融合,以同样出自《内蒙风光》的《林海》入题,抓住文本中“绿色”这一意象,为学生们呈现了《风景区》《五月的青岛》《非正式的公园》《济南的冬天》等一组文字,通过反复地朗读,巧妙地把时间交给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感受作者悦人悦己的“乐活”情怀。老舍先生对绿色的喜爱,正源于对生活的挚爱,那种随风灵动的色彩,将在六年级的学生心里留下重彩的一笔,为其在之后的学习中,对老舍文章主旨的把握,埋下伏笔,多一份笃定。我想,理解作者最好的方法,不过就是让学生在更多的文字对比中感知和升腾。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中指出,小学里的正当的文学教育,其中的一个作用是:唤起儿童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老舍语言的通俗易懂与幽默风趣把文学和儿童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老舍语言的诗性之美就可以唤醒儿童对文学新的兴趣和趣味。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老舍的文章当作一颗颗珍珠零散地教学,尝试从“单篇的精读”走向“群文阅读”,需要的就是老师下功夫地发掘和串联。这样,老舍的文章便成了一条光彩熠熠的项链,成为儿童感受生活、认识母语文字之美的开始。

3.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式群文阅读

六年级上册有一篇文学大儒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同为人母,初读之,已顿生感怀,再入文本,不觉泪眼婆娑,学生又有怎样的阅读体会呢?他们会如何感悟和表达?是想说说不出来的伤感,还是不知从何说起的忧戚?群文,给予了我方向。教学之初,我用心阅读了季老先生的《留德十年》,从中体会心有梦想的作者留德的缘起,追梦途中历经的孤独、战争和思念,《怀念母亲》正是其中的一个篇章,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恰好在季老先生《赋得永久的悔》中也充分地流露了出来。“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的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这简简单单却充满情感的内心独白,让六年级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思母之切”,也学会了情感的表达。一个平时淘气好动的男生不能自已地说:“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就只要在母亲的身边就好。”我至今仍然记得那堂课,在石进《一个人的时光》轻音乐的萦绕中,学生们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一个游子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挂念和愧疚。不同文本中的情感复现,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精神内涵,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一个母爱缺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报终天之恨”。这其中深切的自责和悔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用爱的方式进行心灵的触碰。

二、收获

从课内的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的整体性,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到一篇带多篇,确定核心主题的“主题阅读教学”。再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走向更宽广的作者的内心、阅读世界的整本书阅读,这条路我们在旖旎中前行,沿途都是学生们学有所得的笑靥。想到朱永新教授的两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想群文阅读也因此彰显了它的魅力和意义。

1.从单篇走向整本书阅读

群文阅读就好比是一个能量巨大的磁场,它吸引着学生们踮起脚尖伸长脖颈,满是好奇心地想去作文的世界里一探究竟,比如上完《怀念母亲》,学生们被季老先生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所吸引,一个劲地问我:“老师,季老先生这么想念母亲,为何还要远走他乡?”“他在求学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怀念母亲的文字?”当然,最好的答案在书籍里!我顺势把书放在讲台上,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前来借阅了。在这期间,他们经历的不是一个“被告知”“被接受”的过程,而是一次主动参与、寻求、探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增强。在兴趣的带动下,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最终得到心灵的张扬,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这必定促使更多的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长此以往,也就不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从自我感悟走向群体性分享

在班级中尝试过群文教学的老师,一定会发现,班上的学生慢慢地会更愿意把自我的感悟向同伴去倾诉和分享。他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狭小的空间、狭隘的品读,而是在书籍中寻求自己或者同伴的影子,随着书页的增加,学会体会他人的心智变化,自我的精神成长,读懂他人也更了解自己。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我,在书中发现自我,或检查自我。”在这种阅读期盼的带动下,班级的读书会也得以更生动地开展,想起之前《城南旧事》的读书交流会,班中涌现了多少个小英子啊,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围绕着“秀贞疯不疯?”“宋妈爱不爱栓子和小丫头?”“藏在茅草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坏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会惊讶于学生们读书的细致,那些细枝末节的线索全部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并透过英子的双眸,读懂了宽容,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人性,读懂了善恶之间内心的挣扎,读懂了万事万物矛盾的存在!在群体的分享中,学会的是平时生活所不能教给他们的道理,或者说是平时生活中他们没有留意和察觉到的真谛。在群体的分享中,他们的思想更深邃,目光更长远,书香气更浓。

3.从单一积累走向多元化创作

教学久了,就会发现从来没有单独的读,也从来没有单独的写,写作往往是在阅读积累和言语表达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在群文的指引下,班级学生的写作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我出示了不同篇目中关于绿的描写片段。比如《五月的青岛》中“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短句的运用使得绿色富有跳跃的节奏感和语言的音韵美。《风景区》中“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画面的切换,给了人无限的绿意和身临其境的感觉。《草原》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比喻的方式,展现了水墨山水画一般灵动的色彩……在多篇阅读的基础上,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练笔的环节,写一写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抹色彩。跟以往单一的课堂小练笔不同,学生们学会了借鉴和积累,笔下的色彩更丰富,更有层次感。我不禁想,群文阅读单单只是丰富了他们的文字吗?这何尝不是在丰盈着他们的人生?

三、思考

1.群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是确定教学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怎样根据适合的议题萃取相关的文章放在一起。怎样选取文本,多个文本怎样组合在一起呢?我觉得首先要遵循“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原则,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寻找课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结点,有效搭建学生生活与文本沟通的平台,把群文阅读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其次,选取群文要有线索及议题,就像“珍珠项链”那根丝绳,那根丝绳可以各式各样。基于教材的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本身就有议题。而基于自我建构的群文阅读教学,则需要教师多角度确定议题,从而围绕议题精选文章。(1)从文章内容角度定议题。如把五年级下册《海伦.凯勒》《二泉映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可以“读了课文,你的感悟和启示是什么?”为主要议题。以第一篇教学带后两篇,这样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2)从人文内涵角度定议题。例:以成长教育为议题,如“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议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群文阅读等。(3)从表达方式角度定议题。如:将《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等文章组合进行群文阅读,以“借物喻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要议题。在“议题”的确定上,应尽可能开放,涉及的面广一些,大一些,并且“议题”最好不出现倾向性的观点指向,这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都有话可说,给学生以最大的发挥空间。

2.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指向”是建构写作素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和谐统一的两个方面,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手段,那么写作就是目的。群文阅读只是写作能力中的一个因素,一个从多篇文章中学习和发现的因素,是一种手段和过程,提高写作水平才是目的和归宿。(1)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渗透篇章构思。群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习写作知识,要进入到实际写作的篇章构思,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段”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几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我们可以怎样构思,怎样行文。(2)群文阅读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写作实情。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了解学生阅读理解上的学情,同时也应该考虑他们写作实践中相关问题的状况。这样,在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才会切中语文教学之根本。(3)群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点面结合”。群文阅读中的写作知识传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每一组阅读材料中要确定切合学生的“点”,重点剖析“点”,兼顾全篇及多个文本统筹规划。从整体层面,尤其是从写作素养建构的层面,思考、细化语文之写作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建构写作素养。

3.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必须拓展教学时空 群文阅读教学所呈现的文本多,同时又倡导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自主发表观点。阅读文本、交流讨论、自我反思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教学时间,如果仅用40分钟的时间显然是不合适的。我觉得宜推行60~70分钟的大课,同时进行课外阅读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自主,更愉悦地阅读、理解、质疑、发现,从而达到提升其阅读、写作能力的效果。综上所述,饶有趣味的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对不同作家、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多篇文章阅读中进行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掌握多样化的阅读方法,为他们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我想群文阅读的价值绝不只是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对教学的主动思考和理念的自动更新,相信这种有生命力的教学形态会带给学生真实的惊喜,让学生成为有阅读情怀的鲜活个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崔峦《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解读》

3.冯学敏编《‚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案例》

儿童诗群文阅读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学生阅读

引言:群文阅读是一种新颖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围绕特定的议题,选择相关的文章形成文章群,让学生进行阅读,从多个角度对主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既能够在宏观角度加强对文章群体的整体把握,又能够在微观层面细致比较异同,发现细微之处巧妙表达。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形成完善的阅读思维,深入主题,准确把握文章核心观点和情感态度。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意义

(一)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知识面

根据统计,小学阶段所有教材累计包含360多篇课文阅读材料,约15万字,这些文章不足以支撑学生在六年内的知识拓展,必须要依靠更多的阅读,才能够有效地丰富知识体系,提高认知水平。因此,通过语文群文阅读的方法,可以使学生采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数量,汲取文章中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二)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速度

只有提升阅读的速度,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的数量,进而实现质的转变。而阅读速度的提升,需要小学语文进行群文阅读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快速阅读的同时,有效捕捉知识点。群文阅读的方法,要求学生在一个课时内进行五篇阅读。因此,学生必须加快阅读的速度,有效掌握文本内容和信息,经过长久的锻炼,学生必定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三)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阅读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单向灌输,忽略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学习进度。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是要求学生以主体意识,自主挖掘文本中的知识点,自由表达个人阅读感受和心得体会,教师只是作为教学的辅助者、倾听者,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想象力。在这样的新颖模式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会逐渐增加,养成爱读书、主动读书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策略

(一)斟酌文章关联,合理选择群文

群文阅读中的文章不是随意安排的,而是按照特定的主题和内涵,或是情感表达,选择不同角度的文章进行科学的搭配。因此,在文章群体的选择上,应当首先确定合理的主题,围绕主题,在语言形式、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选择,尽可能的使学生对同一主题有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的全方位体会。教师还要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保证在阅读过程当中实现有序的拓展,具体可以采用先分析主题,然后进行快速的文章浏览,并进行总结归纳,对精彩之处进行评析,最后回归主题进行再思考,实现主题的升华。

(二)注重群文之间异同关系,加深主题理解

在一系列的文章当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文章群体之间的关系,在相同之处当中寻找差异,在差异化的表达当中选找共通。由此锻炼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细腻程度,不断深入探究,不断提高其语文素养。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同类型写景文章当中,找出表达方式的不同;也可以让学生在使用同一修辞手法的文章中,找到感情表达的差异;还可以让学生通读同一作者不同类型的文章,找到其在不同阶段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多角度的对比和联系,实现对同一主题的深度理解和多层次拓展。

(三)精心设计引导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群文阅读教学具备较强的方法性和技能性,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包括在文本内容、表达形式等方面。因此,群文阅读不只是文章的选择搭配,而是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的方法。教师需要在开始主题阅读之前,设置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主题下不同文章之间的异同。在问题的引导下,迅速找到文章的重点语段,捕捉到文章的核心观点,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读。教师还可以使其从自我思考延伸到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综合不同意见,实现思维碰撞,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

(四)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大综合方面,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学生将阅读的心得体会和所思所感,应用到其他技能的锻炼上。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在阅读当中积累的优美素材进行朗诵,或者进行书法锻炼,又或者可以在一阶段的阅读学习结束之后,写一篇读后感,把学习感悟融入其中,既是对阅读知识的再一次梳理和归纳,也可以锻炼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全方位练习中,实现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体系提供更多的选择。通过群文阅读,有效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应用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姝虹.浅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15):140-141.

[2]林丹.关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培训,2017(02):158+161.

[3]鄒兰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77-77.

儿童诗群文阅读教案范文第5篇

——“群文阅读 打造语文卓越课堂”报告材料

本次在重庆的学习,再次明确: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相互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路径。

台湾赵镜中教授在全国第七届阅读教学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这样描述台湾新课程改革后阅读教学的其中一种变化:“在政府大力推动儿童阅读运动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这段话里,出现了“群文”这个概念,并且大致描述了“群文阅读”的方向: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教学。

一、群文阅读简介

群文阅读,简单的说,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二、群文阅读教学课程理念

从“一篇”到“一群”,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绝不止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它的内涵也不限于阅读文本进入“课堂”后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

1.“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话,意味着老师不可能提太多问题,意味着老师不能发起太多讨论。老师话多了,问题多了,对话多了,学生阅读的时间相对就少了,此长彼消,这群文章,学生就读不完了。所以“群文阅读”只有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2.“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前后呼应、高潮迭起„„过于精致细腻的课堂,往往是连结和环节偏多、转换频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间接地侵占了孩子自读自悟的时间,没有大块时间读,大块时间悟,“群文阅读”就不可能实现。 3.“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了。微言大义,字斟句酌,咀来嚼去„„这种分析性阅读的典型特征是:20字的《登鹳雀楼》,在小学二年级要条分缕析35分钟,热热闹闹一节课,数数字数20个。在“群文阅读”里,老师不可能这么上,很简单,时间来不及啊。

4.“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步步扎实„„“群文阅读”,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一定要学会放弃。

5.“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能将“朗读”、将“有感情朗读”无限放大,一则时间上不允许,因为有感情朗读是特别费时间的;二则无限放大有感情朗读,势必会挤占掉一些更重要的阅读能力的尝试与学习。老师必须根据读物的不同性质,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必须更多地尝试更真实的、更实用的类生活化阅读。

三、群文阅读教学课程目标

群文阅读以最大的真诚,充分信任儿童母语学习的能力,打破以单篇独进、深探细究为主要特征的精读教学一统天下的状况,通过全面的阅读指导,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引领孩子的阅读生活。构建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群文阅读,最大限度地解放与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

四、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1、群文阅读教学是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简单的说,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多个文本形成一个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参与进来,在参与过程中把握语文能力,把知识与自身的体验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能够多方面体会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2、群文阅读教学丰富和完善了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知识的单元教学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在课内外开展精读。课外的理解和拓展,为大量阅读搭建了课内平台。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理解,而是能够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

不同角度看到同一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想张力,极大的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教学效能。

3、群文阅读将课内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在教材之外还有那么多好的篇章值得他们探索,自然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这是一个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的过程,学生身心得到解放,心灵得到张扬,极大的成就感会因此而产生,吸引他们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4、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过去人们批评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确实如此,如果只孤零零地进行一篇又一篇的阅读教学,就很难形成学生系统的知识结构,而“群文阅读”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问题。

5、群文阅读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个考验,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还要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要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理念,视学生为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群文教学,就是对教师素质和教学境界的提升,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群文阅读课程实施方案

教材中的课文,主题往往是明确的、正向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语言也是经过规范的,词语的选用是经过衡量的,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教材体”文章。而“群文阅读”,选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选文努力保持原貌,不随意删、换、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风格,保留叙述的复杂性。尽量选用了多种文类的文本,包括丰富学生文学体验的文学类文本,例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也包括为获取和使用信息的实用性文本,

例如说明书、广告、手工制作图示等。还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

为了让儿童有丰富的阅读积累,群文阅读课程采用了“单元合成、整合拓展”的结构方式,由主题单元、名著课程、认识汉字、名言佳句四部分组成,全面建构儿童的阅读体系。主题单元部分,根据儿童心灵和世界的对应关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真细致地安排了各单元的主题。入选的文章内容上有情趣,字里行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思想的光辉、大自然的和谐和童真童趣。语言上有意味,文字有质感、有张力。名著课程所选的大都是堪称经典的名作。而在名言佳句单元,所选的名言都是经过长期积淀留下的脍炙人口的佳句。

六、群文阅读的基本课型

主要课型:主题单元阅读课和名著导读课

在主题单元和名著课程中,每个单元前都设置了精短导读,目的是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在选文后面设置了简短的阅读提示,用于引导孩子与文本和作者进行阅读对话,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判断、评价、反思。单元后面的阅读感悟则侧重引导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中优美的形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以及用词造句的色彩、语言节奏的强弱、情调和风格特色等进行欣赏,或引导他们对文学形象进行多元思考,对文本空白进行补充想象等。

此外“认识汉字”部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乐于对汉字的起源进行探究。通过认认、读读、说

说、辩辩等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探究中意会汉字的基本规律。

还有“名言佳句”部分,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诵读,但最好是老师安排一定的时间(如早读课)引导孩子诵读。并在诵读的基础上,对部分难点进行点拨、疏通,但不必要求学生每处都透彻理解。可鼓励孩子熟读成诵,但不可将其作为硬性目标。 附: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说过:通常讲阅读教学,往往偏重课堂上围绕课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教学并不重视,甚至放弃了,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只能是半截子的,不完整的。

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不喜欢读教科书。孩子们喜欢阅读,但是不喜欢为考试而读。长久以来,学校的阅读材料主要是教科书里的范文。但从社会阅读的真实境况来看,阅读的素材、动机、目的是多元的。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阅读能不断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完善人格。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还要成为学生阅读的点灯人,要千方百计把学生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

我这里有一些数据: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家,我们却又是人均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我们姑且不谈普通民众,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5%;阅读

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只有5.2%。而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阅读量至少是500页,美国的大学时怎样上的呢?不是满堂灌,不是学生“课上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美国大学是首先阅读,在有共同语言、共同密码的情况下进行接下来的课程。

儿童诗群文阅读教案范文第6篇

文本分析:

这节课承接热爱生命这一单元的主题,共设计了三篇文章

铃木健二 《一颗豆粒》写一家人在困境中顽强存活的故事 徐连祥《轮椅上的舞步》因车祸而残疾,却乐观昂扬过好生

命的每一天

张达明 《何时开始都是一个美好的起点》德国女作家艾米在95岁高龄开始写作,勇敢创造生活,取得非凡成就。

设计理念:

追寻“言意兼得”的阅读教学。

“意”主要是文本所表现出来的内容、思想、情感等;

“言”指构词、构句、构段、构篇的框架模式等文本语言形

式。

教学目标:

1、 体验乐观、无畏、坚强、执着、不懈追求等生命品质。

2、 关注叙事+感悟的构篇方法,感悟文章道理的具体表达途

径。

教学重点:

这节课因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其中一节,本次群文阅读课的任务是深化对本单元写作方法的认识和理解,为本单元习作提供素材和写法的指导,注意与习作教学的关联和衔接,所以承接前面,思想内容解读方法前面几节课已经涉及,解读文本思想内容这一环节就不再作为重点,由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加一点拨,自行解决。我将解读文本的语言形式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 通读三篇文章,初步感知。

1、 下面请大家自读这三篇文章,力求把它们读准确,读通顺,遇

到不会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

2、 生读。

3、 初步感知:这三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都是关于什么

内容的?(有关生命的,对生命的热爱)

二、 得意:解读文本思想内容:

1、引领学生总结前几节课所得阅读方法:通过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经验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这节课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这三篇文章。请大家用心默读这三篇

文章,画出触动你的,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你读

懂了什么?

4、 交流画出的句子。

5、 指导诵读对话,体会人物内心。

6、 通过这些句子,你读出了什么样的生命品质?交流感悟后表

格:

《一颗豆粒》顽强

《轮椅上的舞步》无畏、乐观

《何时开始都是美好的起点》不懈追求

三、得言:解读文本语言结构形式

(一)《一颗豆粒》:

1、我们具体来看文章《一颗豆粒》,作者是如何表达出生命的

顽强这一主题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作者通过叙述一件事情来得出一个道

理,即作者是通过“叙事+道理”的结构方式来组织文章的。

2、 再来看这个道理又是通过何种方式述说出来的?

(妈妈的话语,也就是话里有“道理”)

《轮椅上的舞步》:

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组织文章的?道理通过什么传达

了出来?

学生交流后,得出:叙事+叙事+道理(作者感慨评论)

《何时开始都是美好的起点》:

学生自学解决,得出:

叙事+道理(人物话语)

(二)、教师小结:

作者写出人物对生命的热爱可以通过叙事+道理的方式来组

织文章,可以通过一件事,也可以通过多件事,道理的说出可以通过人物的话语,也可以通过作者水到渠成的感慨评论等。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这种方式。

四、 结语:

上一篇:班主任德育教育特色范文下一篇: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