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唐诗范文

2023-09-21

儿童学唐诗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引导他们向真、向善、向美,展示其风采,体现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推动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我校六一儿童节”活动方案。

二、活动主题

“欢庆六一展风采,家校携手育英才”

三、活动目的:

1、通过优秀少先队员、优秀中队辅导员的评选和表彰,使其成为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展示我校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2、通过奖励各级各类活动优胜者,激励先进,鼓励后进,以促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举行别开生面的入队仪式,使一年级和其它年级每位新入队的少先队员既感受到成为少先队员的光荣,又记住这个难忘的六·一。

4、结合29日下午举行的“迎六一”趣味性体育比赛和六一节上表彰和入队后,学校将组织开展的“我快乐、我参

与”丰富多彩的游园节目,使学生度过一个难忘而快乐的儿童节。

四、活动程序

主持人致辞 (王倩文)

第一项:升国旗奏国歌。

第二项:领导致开幕词 (王亮副校长)

第三项:齐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

第四项:少先队员致词。

第五项:举行入队仪式 (吉聪总辅导员)

1、宣布新入队队员名单。

2、给予领导佩戴红领巾。

3、举行入队仪式。

4、大队辅导员讲话。

第六项:表彰优秀少先队员、中队辅导员。

第七项:校领导总结 (黄坤校长)

第八项:闭会

第九项:游园活动

时 间:6月1日上午:7:00-----10:00

地 点:学校操场。

五、注意事项

1“六·一”庆祝活动时间安排:5月29日上午“迎六一“趣味性体育比赛,下午由科协到我校进行航模航展,6

月1日上午表彰及游园活动半天,下午正常上课。

2、组织教育表彰和游园娱乐活动,关心每一位学生,通过活动的开展,展示我校学生的风采,增加亲师性和亲校性。

3、欢庆“六一“活动时间安排只是其中的一个点,将活动与建党90周年及学生的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并能够长期坚持开展。

儿童学唐诗范文第2篇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重庆市荣昌县峰高中学地处渝西川东的荣昌县城乡结合部, 距县城约10公里, 是一所普通农村初级中学。按照县委县府和县教委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网点布局规划, 2011年8月, 原路孔中学、原直升中学合并到峰高中学, 三校合一后, 学生达1500余人, 其中留守儿童500余名, 约占学生总数的30%多。目前, 我校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有三种:一是隔代监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 这一类占大多数;二是寄养监护。由父母委托亲友看管, 这一类占20%;剩下的是无人监护。根据学校“关爱学生, 暖心家长”工作部署安排, 学校上下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习动机不足

根据笔者调查, 有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无兴趣, 厌学心理严重, 因而辍学。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因为喜欢学而学习, 这是较少的一部分留守学生。为父母而学习, 学生并没有多少学习兴趣, 而只是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辛苦, 想用好好读书取得好成绩来报答父母。还有一部分留守子女是为走出家乡而学习。听了父母对外而世界的描述, 他们想通过认真学习途径而跨出“农门”, 以实现跨入城市的愿望。不同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留守子女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后劲。

(二) 心理发育异常

通常情况下, 父母不在身边, 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 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 对于心理和身体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抚养, 因此代沟影响较大。留守儿童不能同祖辈有效沟通, 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 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 不听任何教导。他们内向、孤僻、不合群, 不愿与别人交往, 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 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对他人和集体冷漠。或者过分淘气, 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自己。不少留守儿童还出现过早与异性交朋友, 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姐妹、兄弟的现象。

(三) 焦虑心理突出

留守儿童耳濡目染许多残酷的现实, 看到了农村的艰辛和父母在外打工的困难甚至屈辱, 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 把自己肩负的责任看得过重, 认为自己不读好书就对不起在外辛苦打工的父母, 这样, 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失落、孤独、焦虑。有的留守儿童对于父母及其他监护人的教育、批评、训斥很反感, 有对抗情绪, 严重者还会发生冲突, 更有甚者离家出走。

(四) 依赖心理较强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抚养, 祖辈由于思想观念较陈旧等因素影响, 常对留守子女过分地照顾与保护, 对他们百依百顺, 百事包办, 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 导致一些留守儿童惰性心理较重, 好吃懒做, 做事缺乏动力和持久力, 百无聊赖, 懒于动口动手。父母由于常年有外, 总觉得有愧于孩子, 因此经常给孩子钱以补偿, 宁愿自己节衣缩食, 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 导致孩子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

(五) 畸形心理倾向

留儿童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及在社会影响的作用下, 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有的孩子不交作业、迟到、旷课, 甚至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 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 与社会闲杂人员交往或与异性同居。通过调查学校特殊群体学生的资料显示, 父母均在外的留守家庭是容易导致孩子违法犯罪的家庭。因为留守儿童对年老隔代或关系较疏远长辈的教育往往不会很顺从地接受, 如果祖 (外祖) 父母本身再因种种原因无力对孙 (外孙) 子女进行行为控制和社会化教育, 一些留守儿童极可能被社会上违法人员引诱, 走上越轨和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

(一) 家庭教育经常缺位

据笔者的调查显示, 有约20%的被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见面的时间间隔在一年以上, 而90%以上的被调查农村留守儿童渴望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 有留守儿童吐露心声“只要父母在身边, 打我骂我也愿意”, 对留守儿童来说, 理想状态是父母在家工作生活, 或是他们跟随父母在城市安居乐业。隔代监护的老人们对留守儿童一般都管得比较松, 老人们年纪比较大, 文化程度偏低, 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的差距, 有的老年人还要做农活或同时监护数个留守儿童, 精力有限, 加之他们身体状况不佳, 本身就需要别人照顾,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监护人大多认为, 只要留守儿童能够按时到校、按时回家, 安全方面不出问题就万事大吉, 而对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漠不关心, 甚至对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放任不管, 任其发展, 重“养”轻“教”。

(二) 学校教育存在盲区

笔者调查了解, 在农村有部分学校包括荣昌县峰高中学实行了代理家长制度。由学校安排专门的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和教育, 承担父母的责任, 一般是各班的班主任对本班的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 大部分教师在县城居住, 每个班的班额大约40余人。现在又实行了新课改, 老师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备课、钻研教材。面对如此多的、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 老师仅仅完成课时量都有些吃力, 还要再抽出时间来教育关爱留守儿童, 客观上有些力不从心。

(三) 社会关爱明显不够

虽然目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留守儿童, 但对农村留守儿童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关爱活动还比较少, 尚未形成全面覆盖的网络体系, 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以致农村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相关社会职能部门的重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驱动下, 街道的网吧、游戏厅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 这些娱乐场所诱惑力很大。留守儿童很容易沉迷于这些场所而不能自拔, 导致上学迟到或早退甚至逃课等行为发生。留守儿童也常常会被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 如对留守儿童进行威胁恐吓、敲诈或施以小恩小惠, 诱使其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四) 评价机制存在偏差

无论是对教师的考核还是对学生的评价还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上, 一些老师在这种评价机制的影响下认为, “教好几个差生不如带好一个优生”, 从而放松对学习成绩差和品行差的学生的管理教育, 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留守儿童。久而久之, 留守儿童积习难改, 导致越轨行为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据一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反映, 由于其儿子学习成绩差, 班主任老师多次劝其儿子退学, 以免影响整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进而影响老师的考核。

三、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对策与思考

(一) 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思想认识

务工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 形成正确合理的教养方式。务工父母应改变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 不能片面地认为外出务工既能省学费又能挣钱, 而应该明白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若子女未能通过上学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 成年后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 他们还必须正确认识孩子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也是家长的事。家长不仅提供物质上的支持, 而且应该提供心理、思想上的支持;应该鼓励子女多与亲人、同学、老师交流;应该对子女保持合理的期望值。有的家长为了子女不过自己这样的生活, 对其赋予较高的期望值。这些做法反而会增加子女的心理负担。重要的是父母应对子女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 尽量同子女交流, 一起商量某些事情, 让子女明白父母对他们的关心。

(二) 讲究科学方法, 促进学生成长

1. 正确引导:

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 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 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 不能一蹴而就, 更不能粗暴急躁, 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讽剌打击。要朋友式地谈心, 针对性地梳理, 耐心启发、正确引导。

2. 善于等待:

心理问题解决需有一个过程, 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 水到渠成, 不令而行, 潜移默化, 春风化雨, 不可能立竿见影, 所以要善于等待, 坚持不懈。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也是锻炼教师、家长教育能力, 提高教师、家长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3. 对症下药: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 往往因人而异, 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 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 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诊断, 应通过个别咨询, 对个体进行指导, 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

(三) 理清工作思路, 明确措施保障

学校拟订关爱留守儿童方案,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 制订具体计划, 明确相关人员任务和职责, 力争使学校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 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1.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档案记载好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平时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 让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每班选择几名典型学生与该班教师结对, 每位教师结对1—2名学生, 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 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 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同时做好相关记录。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关注中成长, 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2.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我校创造条件, 利用板报、展板、知识竞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各种表演等课内外活动, 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调适学生健康心理。学校在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后, 阅览室向学生开放, 结对老师组织、安排学生课外阅读, 并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体育活动场所学生可自由活动, 结对老师和留守儿童共同参加体育活动, 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通过开展感恩活动, 重启留守儿童的真切情意, 让他们知道爱、懂得奉献。

3.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 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 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 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对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要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 克服留守儿童的焦虑、逆反、冷漠、厌学等不良心理状态, 并做好跟踪观察和教育。

4. 设立“心理咨询室”。

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倾诉信箱”, 学生可以和心理老师进行个别约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 也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投递到“倾诉信箱”, 寻求心理帮助, 及时走出心理误区。

5. 安排定期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学校联系卫生防疫部门每年定期为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 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6. 创造良好育人环境。

每期开学初, 学校给每位留守儿童发出《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 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四个一”, 即每周打一个电话, 每月写一封信, 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 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 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学生宿舍, 尽量让条件较差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宿;学校图书室为留守儿童开放, 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感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和人间温暖。

7. 拓展关爱工作载体。

一是安装家长亲情电话。学校每层教学楼安装了亲情电话, 并且把亲情电话号码向学生公开, 各班还收集了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 保持与家长联系, 并经常主动安排家长和孩子通话交流。二是经常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自理、自立、自强——争做合格小公民”等主题教育, 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增强他们独立自主能力,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2012年秋季新学期到来, 学校通过调查了解, 对部分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开辟了绿色通道, 由学校领导亲自带着留守儿童完成报名注册手续后, 并到峰高街道为孩子们采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

8. 筹措资金发动社会。

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 学校还发动了村社干部、社会名流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大力支持, 特别是土生土长在峰高的重庆市水利工程白蚁防治研究所所长刘安民, 在偶回家乡时了解到峰高中学留守儿童情况, 慷慨解囊, 主动承担8名品学兼优留守儿童从现在到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及生活费用。去年12月, 香港龙高液晶公司一籍贯在荣昌峰高的员工, 引荐老总助学峰高中学10名贫困学生至初中毕业的学习及生活费用。今年2月初在荣昌县峰高中学举行了助学仪式。学校部分教师也在经济上帮扶特别贫困留守儿童。

一年来, 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 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他们的行为习惯逐渐规范, 逐步学会自律、自主、自立、自强。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 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 我们有信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我们会全力做好这项工作, 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 是近二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后催生出来的。由于群体的特殊性,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令人堪忧。本文阐述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促进心理健康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199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

上一篇:中医医生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传统文化底蕴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