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生事迹材料范文

2023-09-21

中医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第1篇

《2016年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3篇》是有三思教育网为你整理收集:

材料一:守候乡村的“天使”

【钟晶语录】“人就算活150岁,如果没为别人做点有益的事,那也是虚度了年华”

她出生于1982年,是个漂亮的贵阳姑娘,个子娇小,皮肤白皙,一双眼睛大而明亮。

xx年,她辞去贵阳长江医院的工作,跟随在乡镇工作的丈夫来到龙河村,为当地缺医少药的老百姓开起了村卫生室,这也是龙河村4000多名村民唯一能

进行新农合报销的卫生室。

岂知两个月后,丈夫被调至黔西南州委工作。“走还是留?”她很纠结。她发现,由于贫穷闭塞,当地农村妇女大都缺乏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不少妇女患妇科病后,找不到女性妇科医生,一直拖到病情恶化。龙河村还是个风湿病高发村,老人几乎都患有风湿病,一些村民40来岁就骨骼变形、直不起腰。而村民最缺乏的就是能够对症下药的好医生。

留下来为当地百姓治病!

下了决心的钟晶拿出2万元购买了理疗仪、治疗妇科等疾病的仪器,所有用具每周消毒一次,还按大医院要求设置了垃圾分类。龙场镇党委副书记孙志宏说,她的卫生室是镇里最正规的之一。优秀乡村医生材料

钟晶一家三代行医,她又托均为医生的外婆和母亲打听了一副治疗风湿的草药方。48岁的龙庆昌患风湿病14年,多次外出求医花费上万元。“最后找到钟

医生,20元6包药就好多了,介绍的几个朋友用药后也都有好转。”龙庆昌说。

村里不少苗族群众不懂汉语,她就靠打手势,或请懂汉语的苗族学生帮忙翻译。2016年国庆节,钟晶还自掏腰包,请来贵阳的妇科专家为村民坐诊,她也趁机学习。“我为自己学有所用感到安心。”

材料二:

XXX,女,32岁,大专文化,执业助理医师,xx省xxx市xxxxxxxxxxx村人。自xx年至今担任xxxx村卫生室医生,十几年年来,她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她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2001年刚毕业,陈x丽同志曾经在xx县人民医院、xx大一附院进修学习,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

任怨,深得同事和院领导好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向老医生、领导虚心请教。由于个人的努力,先后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

xx年,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陈x丽同志因晚上出珍雨天路滑,不幸跌倒右上肢损伤,但仍然忍受剧痛每天坚持在一线,到患儿家中消毒杀菌,督导和宣传疾病防控,深得患儿家属及广大群众的感动。与此同时,可又有谁知道他家孩子因高烧正住在县医院接受治疗呢,他自己却没有去探视一次,更没有去陪护一天。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xxx卫生室医生工作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十几年来共接诊病人不计其数,从没有收取一分钱诊疗费,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爱心是xxxx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

根本。记得xx年的一个晚上半夜,天刮风,下着雪,村民陈桂荣,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家人打电话给陈医生,陈医生意识的病人的病情十分严重,马上起床,拿起急救箱,氧气袋,等感人的事你自己编吧,,尽量写的感人至深,病人是肺气肿,肺心病,

由于她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陈xx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xx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他个人投资十几万元,建成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先后成功接待省

内外领导、团体前来村室检查指导工作达20余次,获得一致好评。

中医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第2篇

最美接种医生事迹材料

我叫张丽,是一名基层预防接种医生,也是一个七个月宝宝的妈妈,从事免疫工作7年,7年来对疾病的认识从对症下药到免疫防病,对预防接种工作从一孔之见到轻车熟路。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本是万家团聚的日子,我辖区内一名刚满周岁儿童,因患麻疹于市医院住院,该儿童属于早产低体重儿,体质较弱,尽管我曾督促多次,也没有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麻疹传播性强,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会发病,但是接种麻疹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未及时接种疫苗而让孩子生病,家长无奈悔恨的眼神让我记忆深刻。庆幸通过询问调查,患儿家中其余三名儿童及邻里十余名儿童均已接种过麻疹疫苗,没有造成更大的影响。而这次大年三十入户调查事件,让我深刻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使我对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有了更高的使命感。

预防接种遵循“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但是农村基本上都是留守老人及儿童,许多儿童家长没有手机,也不认识字,预约单看不懂,更说不上能短信提示,为了尽可能保证所有儿童按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我带上花名册每月定期上门,督促督促儿童来卫生院接种。通过多方面的宣传,大多数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都比较重视,每次上门通知家长都特别的热情,积极配合工作。也有个别家长因儿童属计划外等各种担忧拒绝接种,甚是冷眼相对拒人门外,任我多次上门劝解无动于衷,气愤恼怒过后,过几天又去,通过耐心举例宣传,讲解预防接种知识,最终在多次接触取得的信任及邻里家长的帮助下都一一化解了。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对预防接种医生来说莫过于高考,限定的接种时间、辖区大量的常住及流动儿童、100%的接种率、早出晚归摸底、熬夜整理花名册、偏远地区背上冷藏箱入户接种、十天半个月不着家,是这项“考试”通过的必经之路。记忆最深刻的一次乙脑强化,和同事早上骑车出门到一个最偏远的村入户接种,因为雨后泥路路况太险,只能从另一个县城绕道回医院,到医院时已经深夜11点。回来时因担心我们路上不安全,家长扛着锄头一路一一排除危险障碍,送我们直到安全路段,离别时远远道别的电筒光束,照暖了眼角的星星泪光,照亮了深夜的盈盈月光。虽然有苦有累,但是心里暖暖的。

每次赶集接种日的晚上都会有些担忧,担心儿童接种后出现异常反应,更担心出现反应后家长慌乱无措,所以给大部分儿童的接种本都记上了我的电话号码,手机二十四小时待机状态,虽然会打电话过来的少之又少,但是心理安稳舒适很多。生宝宝在家休息了几个月,家人希望我请假在家安心带宝宝,宝宝四个月我开始上班,纯母乳喂养,家人只好轮流带着宝宝陪我上班直到添加辅食。之后每天上班我挤好母乳冷藏,宝宝第二天白天喝,一段时间后宝宝不适应,肠胃不好,加上上班后母乳有些供应不足,急得家人挨个打电话让我休假回家,最终我选择混合喂养,宝宝又出现便秘,让我一度动摇了上班的决心,可是岗位也需要我,还好调整了一段时间宝宝慢慢适应过来了。几年的工作,跟可爱孩子们接触的点点滴滴,历历在心,记得怀孕后一次接种日,一个宝宝因害怕打针哭的特别伤心,怎么哄都不配合接种,突然她看到我的大肚子立马不哭,笑着稚嫩的声音甜甜的说了一句“奶奶,阿姨肚子里有小宝宝耶!”,逗得所有人眼泪都笑出来了。现在我也是一位母亲,预防接种医生和宝宝妈妈双重身份,再次站在这个岗位上,面对家长的信任及孩子们童真的笑脸,心里又多了一份亲切、一种怜爱,更多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牵挂。

中医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第3篇

周肇美,今年54岁,79年入党,曾担任过生产队长、村民兵连长、村副主任。有人不解地问他为啥不当村干部、对医生这个职业情有独钟?周肇美说,他出身在中医骨伤科和武术世家,从12岁开始一边读书,一边跟随祖父和父亲学医练气功,上山采药,并协助父亲把从山中采回的药材进行加工,制成药粉、药膏,为村民治病疗伤,十几岁就掌握了祖传治疗骨伤和坐骨神经等病的秘方,为后来悬壶济世,为民解除病痛打下好的基础。他说:“我是一名普通党员,在村里当村干部是为百姓服务,不当村干部当医生也一样为百姓服务,为社会作出贡献更大!”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在理论上更进一步提高自己,2001年至2005年,他参加了武汉江汉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科进修学习。经过刻苦学习,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他还对自己多年来治疗经验进行整理总结,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骨伤科治疗方法,对人体各部位的骨折,不手术不上钢板,不用石膏固定,采用中药外敷,内服接骨,小夹板固定,在48小时骨节就可愈合,疗效神奇。经他诊治的患者大多数为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他用祖传的医疗技术,自己研制的中药膏对患者进行接骨、中药注射、穴位按摩、穴位拔罐,都收到满意的效果。如住在当地做兰州拉面生意一对夫妻,患坐骨神经病,走路一跛一拐,行动极不方便,严重影响了做生意,他为他们用穴位注射中药、贴自制的膏药、拔火罐、按摩穴位、配中药汤剂,三个疗程就痊愈了。今年4月22日,家住当地安徽籍的耿菊女士,骑摩托车不小心右脚摔伤2处骨折,住院动手术治疗需上万元,她从医院回来找周医生,他用祖传中药外包小夹板固定,骨伤48小时癒合,仅1个月恢复健康,只花几百元治好右脚骨折。凤凰花园小区的魏女士患脊椎炎,高烧39度不退,到本省医院确诊为白血病前兆期,住院交不起住院费,只好回当地找他疹治。他开着车,天天上门,采取打医药穴位针、外贴膏药、內服中药疗法,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她只花了几千元费用治好了病。在一次出诊时,周医生不幸发生了车祸。造成了下肢伤残,但他无怨无悔,只要病人需要,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冬酷暑,随叫随到、随时出诊!

中医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第4篇

份职责,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她用心做人、做事,用行动履行着代表的职责,落实为民服务,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她,就是**。

一、义无返顾,毅然决然,投身农村卫生事业

毕业后,她回到家乡,看到家乡落后的医疗条件,看到群众因病不能很好的就医,她的心都揪着疼。她顶着家人给的压力,放弃了到外地更好的工作环境,决然选择了留下来,留在这养育她成长的这片热土上。为了能更好的学有所用,能更好、更加规范的服务群众,她报名到**县卫生局参加学习乡村医生培训班,并顺利取得了乡村医生资格证,回乡后,主动向**村委会申请,自己愿意承担**村委会辖区内的乡村医生工作。

在平凡而艰苦的工作岗位上,**刻苦学习,勤奋钻研,一丝不苟,尽心竭力组建了村卫生室。立足于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扎根农村最基层卫生服务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国家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开上墙,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

二、舍身忘记,顾全大局,做好公共安全卫生工作

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冲锋在前,为群众一户户送上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现用安全卫生防病知识,非典期间早出晚归,及时排查外出返乡人员,为发热病人早晚测一次体温,监控病情的发展,随时做好突发病情的处理和上报工作,不畏惧随时被感染的可能。努力做好辖区内儿童手足病的检查和防控工作;积极做好H1N1流感防控工作,做到发现疫情做好登记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严密防控各种流感的发生和流行。所在卫生所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资料齐全,XX年被县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XX年卫生所被评为先进卫生所。

三、心系家乡,情牵人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自任**卫生所卫生所工作人员以来,常怀:医者父母心的思想观念,对群众热情关心、耐心听取病人病情,分析他们的需求,时时急病人之所急。常思:视人民为父母,以奉献为快乐,待病人如亲人,以服务病人为宗旨。工作中无微不至的照顾、观察每一位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还是下班,无论哪里有病人,她都随叫随到,无怨无悔。有时一晚要出诊数次,来回折腾彻夜不能寐;有时她刚端起饭碗,就有病人来找看病,囫囵吃上几口就随即出去了;就是大年初一也没有清闲过,更谈不上平时的节假日。有人问,这样没日没夜,不辞辛劳的工作,没有高额的报酬,没有政治地位,图什么?她的回答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

还记得,XX年,**村委会的一户村民,夫妻两人相继得了癌症,前后一年左右相续去世了,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父母和两个还在上学的子女,如此雪上加霜的打击,让一个家庭走到了绝望的边境。可在亲戚朋友,政府的帮助下,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支撑了下来,**每次都是义务为这家人看病,在自己有能力时不时的给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生活费。10多年来,她一直用一颗赤子之心践行着医生的医德,来服务群众。

四、 履职尽责,恪尽职守,积极支持村两委的工作

XX年12月,**经过村民选举,推荐为县镇人大代表、村委委员后,知道自己肩上责任的分量加重了许多,她更加努力的工作、生活、学习,服务群众。为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积极参加县镇组织的各种培训,认真阅读《代表履职手册》,向实践学习,向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老代表学习。通过多层次的学习,从中掌握了许多代表履职的基本知识,明确了代表的权力和义务。XX年2月,县镇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多次深入实地调查,走访选民,与选民交心谈心,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求代表代表群众代表什么,有针对性的收集了真实可靠的材料,经过认真总结,归纳整理,形成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书面报告。在会议期间向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农村乡镇设置公共卫生体检机构》的建议,向镇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关于解决钻天坡至那召公路建设,海石凹至老寨彝族村公路建设》的建议。代表建议案的提出,经相关部门协商,得到支持,群众将会得到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中医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第5篇

医生优秀事迹材料

医生个人先进业绩材料 ?

从事医疗工作 310 多年来,自己在平凡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研究,得到了患者的赞誉、同事的好评。

1、全心全意,热忱为患者服务。从医 310 多年来,自己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 1 位。对待每位病人,自己都能做到认认真真检查、详详细细解说、兢兢业业施诊。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不能正常下班,半夜起来抢救病人是常有之事。在工作中,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医治,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干科室沟通联系,尽可能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医治。

2、不断学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作为 1 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因而自己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遭到了患者的信赖。

3、工作严谨,责任心强。从医多年来,自己 1 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空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眼前,不抱怨,牢记治病救人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

技能。另外,自己还非常重视诊疗进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给病人看病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坚定不移地认为 1 个亲切的笑脸、1 个鼓励的眼神、1 句温暖的问候语、1 个拉扶的仔细动作本身就是 1 味对症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产生。

4、酷爱祖国,拥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 1 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自己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领**论精神,并积极参加各种义务劳动,积极参加医院的下乡任务,不怕苦,不怕累,前后到过王寨、界都、冶头、皋落、西寨等边远乡镇,立足于本职,立足于社会,为大众提供医疗服务、医疗咨询、卫生保健、精神慰藉服务。依托熟练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及高尚的思想品质,得到大众的广泛好评。

5、在工作中自己踏实认真,待人真诚,勤劳朴实,团结同志,宽以待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管上班还是休息,病人利益第 1,随叫随到,公道用药,公道医治,不以权谋私,不开搭车药,在病人中建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中医医生事迹材料范文第6篇

——乡村医生张红事迹介绍

张红,女,37岁,大专文化,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下王庄村人,在本村担任乡村医生已16 年。

一、立志学医,服务乡邻

我的家在“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白彦镇地处平邑县南部,沂蒙山区西南边缘,沂河水系温凉河上游。东与魏庄乡、郑城镇为邻,南靠枣庄市,西与济宁市接壤,北临流峪镇,距县城35公里。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山区特点,除温凉河两岸有部分平原外,均为丘陵类型,多部为山地”。下王庄村就坐落在镇驻地南1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丘陵村落,地广人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只有3个老赤脚医生,山村的闭塞加上知识的匮乏,只能凭着早年的一点经验,勉强维持着整个村落1000多人的生老病死,稍有点急、重的病人就处理不了,需要翻山越岭都转到10余里外的村诊治,特别是在农忙时、深夜里,费时、误事,小病成了大患,群众不免怨声载道:“咱这村里,要是有个看病好、信得过的大夫,老百姓也就不用再折腾受这份罪了。”这一切,让毕业不久的我看在眼里,去学医,不为别的,就为了方便父老乡亲,能“小病不出村”。

1997年9月,从临沂卫校毕业后,我的小诊所开业了。刚开始,没有几个人愿意来找我看病,我并没有气馁,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问题,经常到镇卫生院、县医院找老师虚心请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人们相信了我。那是家住贾庄村的一姓张的男子,在别处因用药的原因,导致急性尿储留。当时腹痛难忍、痛苦不堪,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个40多岁的汉子哀号不已,找了村里的几个乡医都束手无措,极力让转院治疗,无奈交通不便又没有机动车,家里人没办法了“死马当活马医”,找到了我。我二话没说,带齐必要的药品、器械,连夜赶去,按照实习时所学的导尿技术,熟练地为病人解除了痛苦,治疗完回家后,天已大亮。第二天,病人家属来我的诊所,对我千恩万谢,直到今天,病人见到我还一直念叨:“多亏了有小张大夫,我的命就是您给救回来的!”

正是靠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再加上手脚勤快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在附近的四邻八乡逐渐赢得了极好的口碑,周边村甚至外乡镇的病人都慕名而来。

二、顾全大局,服从管理

到了1997年7月,因为政策的原因,全县进行乡村组织一体化办医管理,整合原来各自为政的个体诊所,统一转变为一体化村卫生室。已经小有名气的我自愿服从大局,不计个人得失,领头做出表率,积极配合镇卫生院,仅用了1天时间,就完成了相关工作,为全镇一体化村卫生室的顺利建设,带了一个好头。

在村卫生室工作期间,我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2002年4月,被推荐为卫生室室长,成了当时全镇最年轻、在全县也为数不多的室长之一。为做好工作,我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建设了一所卫生室,达到了六室分开、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村卫生室虽然人不多,室长却不易当:对上,要完成各级交给的各项卫生任务;对下,要照顾好每个人的情绪,服务好每个病人。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亲力亲为和无私奉献的原则,带领卫生室其他乡医,精诚团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个人连续10余年受到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村卫生室也多次被命名为县先进村卫生室。

三、立足本职,情系群众

爱心是我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我先后减免孤寡老人、困难户、军烈属医药费近万元,现在还有五万余元的陈旧近乎发黄的欠条,可我一次也没有主动上门去催收过。对于大病患者和困难户更是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减免医药费不说,有时还要义务把病人送回家。记得2004年2月的一个上午,村民刘某之子,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我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在患者无钱的情况下,我通过多方联系,镇卫生院同意先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我多次前去询问有关治疗情况,并送去了营养品。患儿出院后,我又免费为其做好了其他后期相关治疗,知道他痊愈。

2005年12月,那一天下着鹅毛大雪.涝洼村吴大娘由于患慢支十多年,身体虚弱在数九寒天肺部感染.他儿子打电话让我马上去一趟,我带齐急救药品急忙走出卫生室。由于路上结冰又下着

雪,寒冷的北风把雪刮在脸上像割一样疼,想着大娘呼吸困难等着急救我加快步伐急忙往前走。一不 小心脚下一滑一下摔倒在地不慎摔伤,导致左脚骨折。尽管剧痛难忍,还是拖着伤退一点一点往前走,三里多路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大娘家急时诊治,用了喷雾剂,输上液,缓解了哮喘挽救了生命。大娘一家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紧我着我的双手说谢谢,不用谢这是我一个乡村医生应该做的。

我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除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没有什么太轰动的大事迹,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16年来日常诊治病人二十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每天按照各项操作常规处理20多个病人是很平常的事。坚守在“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岗位上,几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从没有过一个节假日。特别是2009年以后,随着国家新医改的逐步开展,工作任务多了,压力就大了,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我也更忙了:除了日常诊疗工作,我还坚持两月组织一次群众健康教育活动,坚持每月以黑板报等形式,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防病治病卫生常识;要对所建立的2046人的《居民健康档案》,逐一校对和完善,对65岁以上的老人作重点健康体检,对孕产妇作定期随访,此外,还几乎天天要为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诊病、检查,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对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谁有没有烟酒嗜好、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在我心里一清二楚。

四、坚守承诺,无怨无悔

在现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太多的人不愿意赞美医生,更多的是口诛笔伐。但是,我作为一名乡村医生,却一直没有这种感觉,感受着的都是病人的信任和依赖。因为我不会给人开大处方,能吃药的决不打针,能打针的决不输液,我总觉得如果单纯地去追求经济利益,我会良心上过不去,行医与我不仅是职业,还是一种救助与守护。

目前,我国有近8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健康离不开像我一样百万乡村医生的服务与保障。能成为在贫困山村地区为农民提供医疗服务的人,虽然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依然很差而工作量总是很大,我却无怨无悔,因为对于农村里的病人们来说,我就是他们的主心骨和救护者,这份工作所带给我的荣誉感,就是乡亲们的尊重和鼓励。开始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同事,有的已经受不了低工资、高强度的乡医工作,相继不干了。我也有数次转行的机会,但是让群众“小病不出

上一篇:精神分裂范文下一篇:儿童学唐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