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范文

2023-09-21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范文第1篇

2、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保障水利工程质量

3、探讨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

4、抓好水利工程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

5、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

6、水利工程管理中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研究

7、提升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的策略探

8、浅论加强水利工程设计提高水利工程质量

9、浅析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

10、基于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究

11、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及监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12、水利工程安全隐患及影响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因素分析

13、探析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浆砌石护坡施工技术

14、水利工程监理的责任风险与控制分析

15、刍议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

16、探讨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

17、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探讨

18、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探讨

19、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分析

20、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21、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研究

22、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

23、探析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24、现阶段下水利工程设计对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分析

25、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及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26、探究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安全和质量控制

27、农村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水土流失与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28、抓好水利工程管理 确保水利工程安全

29、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问题分析与控制措施

30、水利工程施工中土方填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31、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32、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突出水利工程社会优势

33、BIM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34、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存在问题与建议

35、水利工程回填土的压实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6、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要点分析

37、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38、关于我国水利工程现状改革及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办法

39、水利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探析

40、抓好水利工程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安全

41、水利工程施工安全迁浅析

42、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与安全隐患管理探究

43、现代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的措施

44、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与水利工程管理

45、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

46、加强水利工程设计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探究

47、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

48、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技术探讨

49、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中实施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教学改革

2013年,我国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家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及其保障在国际范围得到广泛认可,为我国工科学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评估手段,是通过对工程教育关键环节的控制,以保障受教育者具备从事工程技术领域工作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2]。

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教学要求应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其培养计划、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教学条件等要一一完善,并保证培养计划和内容的具体实施。专业认证既要根据企业要求来修订培养计划、课程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又要通过培养计划与课程大纲体现出企业的需求,相辅相成,合二为一[4]。

国际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实施,对工程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证实,建立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对于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以及确保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一、本专业与认证标准不相适应的问题与不足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隶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起源于1937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水利系,距今已有79年的办学历史。2013年,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学校重视开展专业认证工作,按规定的时间与格式要求提交了自评报告及其附件。

2013年10月16日-18日,专家组进校后,拟定了现场考查进一步核实的内容和考查重点,会晤了学校和学院有关方面负责人,并就有关问题与学院和专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座谈;实地考查了本专业相关的教学基础设施(金花校区的水工模型室、土坝渗流室、水电站仿真模型室、拱坝结构模型实验室、地下洞室模型实验室、CAD机房、土力学实验室、图书馆、水工实验大厅、水力学实验大厅、建材实验室、土木结构大厅等,曲江校区的工程训练中心、心理辅导室、力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查阅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资料以及教学管理的相关文件,调阅了近三年的学生试卷、实验报告、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报告、生产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论文)等;召开了不同形式座谈会,访谈教师20人、学生20人、毕业生校友12人、用人单位代表12人;对《自评报告》中提供的数据进行了核实,对审阅《自评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对《自评报告》作出了评价。

水利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召开了委员扩大会议,就本专业自评材料审核情况、现场考查核实情况及发现的一些问题和结论进行了集中讨论。水利类专业认证委员会认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自评报告》及其附件(包括补充说明材料)内容全面、格式规范,举证资料翔实,反映了专业办学的实际状态,自我评价符合实际。

2013年12月25日,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4个指标达到标准要求(P)和3个指标达到标准要求(PC)的优异成绩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场评估专家考查。尽管如此,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和2013年水利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在本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报告》中所指出的问题和不足:現行2012版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等与认证标准的相关要求不尽相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对专业培养要求的覆盖性不强;专业教学管理文件不够系统,尤其是社会参与机制不够完善。

二、以专业认证标准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专业培养方案的全面修订

本着持续改进专业建设水平的精神,从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积极推进并实施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全面修订工作。在修订过程中,主要针对现行的2012版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设置等专业建设的诸多关键环节与专业认证标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之处进行改进。重点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院级选修课的课程大纲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对部分教学管理文件进行了更新和完善[6]。为不断提高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办学水平,进一步改善专业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适应性,请郑州大学和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等行业或企业专家对新的2016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审定。

新修订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秉持“注重基础,强化实践,坚持探索和践行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精神(Spirit)和素质(Quality)协调发展的KASQ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在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能够扎根西部、面向全国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预期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能够达成以下人才培养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熟悉并能综合考虑与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工程建设和管理有关的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能力,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2.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交流、沟通、竞争与合作能力,成为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生力军;

3.能够掌握本专业及相近领域的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成为促进行业或专业技术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4.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胜任水利水电及相近领域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上能独当一面,成为所在单位专业技术或管理骨干;

5.具备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具有较强的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够根据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并有效实施职业发展规划。

(二)加强硬软件建设,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室可分为三类:①学校统一建设的基础实验室,②学院建设的专业基础实验室,③本专业建设的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依托省部共建陕西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在国家中省共建、地方专项建设以及学校配套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对实验室进行建设与改造,实验室面积1500m2,实验教学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2011年,在水工试验大厅,建成了4个水利枢纽梯级模型,涵盖了所有的水工建筑物,便于学生参观学习;2012年,扩建了水电站实验室,增加了水电站仿真模型;2013年水工专业认证期间,水工实验室得到了所有专家的高度赞扬和认可。通过对水工专业现有各实验室进行仪器设备更新與补充、新建水工渗流教学实验平台、扩展和完善水工教学模型室、改善水工各实验室条件和环境整治等建设,提升了水工专业各个实验室的层次和先进性,促进各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确保了各项实验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三)注重教学实践实效,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四”平台实践教学体系

1.校外实习平台。本专业拥有三峡水利枢工程、拉西瓦水电站、积石峡水电站、公伯峡水电站、西安市黑河水库枢纽等22个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实习环节中,通过教师实习前的宣讲、发放实习资料和学生自身查阅相关资料,在实习基地邀请基地技术人员给学生做报告、现场参观等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对专业概念的理解,实现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坚定了学好本专业知识的信心。培养学生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校内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统一建设的大学物理实验室、测量测绘实验教学中心;学院统一建设的水力学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本专业自建了水工实验室,主要包括水工结构整体模型实验、水工结构断面模型实验、土石坝渗流实验、水工地下结构实验、拱坝结构模型实验、水电站非恒定流实验、水电站仿真实验、水工教学模型实验等。实验仪器设备齐全,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专业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完好率≥95%,使用率高。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全,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满负荷运行。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专业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在满足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将继续鼓励本专业学生采取社会实践、创新实践以及毕业实践等形式融入科研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3.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完善包括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开放性实验、科技竞赛、科技发明和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和科研活动体系。如“大禹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陕西省高等数学竞赛等。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必修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除上述实践活动外,学校实行创新学分办法,鼓励学生自愿参加课外学习活动,成绩突出者将获得创新学分。

4.社会实践平台。学校积极促进社会实践平台的搭建,积极争取让在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在本专业教师的支持与带领下,除参加本专业指导的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外,本专业学生还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家教、知识竞赛、义务支教、三下乡、导购员、公司实习等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课外实践。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众多接受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习生的用人单位都给予了学生高度的评价,普遍认为本专业学生思维开阔活跃,继续学习和自学能力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强。

三、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认证是水利类学科教育发展的趋势。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理论和工程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高度重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专业培养体系建设方面,要根据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以提升本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为宗旨,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在师资队伍方面,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为契机,结合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通过引入选课制、弹性学制、导师制,突出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进一步修订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鼓励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方面,积极准备《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在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增加实习基地和专业教学实验室;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试点,进一步提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提高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竞争优势,拓宽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推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我国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增强国际影响力[R].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2015.

[2]陆勇.浅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地方本科高校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6):157-161.

[3]李志義.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19-22.

[4]祝秋香,肖卫初,张学军,李梦醒.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认证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8):58-61.

[5]熊怡.提高工程教育质量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3年电气工程学院院(校)长论坛会议观点辑要[J].中国电力教育,2013,(2)7:22-27.

[6]王瑞骏,李晓娜,任杰.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实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25-26.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under the Guidance of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REN Jie,WANG Rui-jun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Xi'an 710048,China)

Key words: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accreditation standards;teaching reform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范文第3篇

1 实习现状

1.1 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工程水文学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认识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 正确理解和初步掌握工程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有在各种不同资料情况下进行水文分析计算和水文预报的能力, 并能进行最基本的水文测验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水文计算方法、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及水文预报方法, 为专业课学习, 从事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1.2 实习基地建设

重庆交通大学地处重庆市, 车程1小时左右的水文站有长江干流寸滩水文站, 长江支流嘉陵江水文站。学院与长江委寸滩水文站、嘉陵江水文站签订有合作协议, 两水文站为学校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为学生《工程水文学》课程实习提供服务。

1.3 实习时间、内容安排

1) 学校《工程水文学》课程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 理论学时32学时, 行课8周, 一般课程实习会安排在第6周的周六、周日进行, 此时“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内容已讲解, 且考虑到校车安排、水文站自身有本职工作等原因, 因此该实习安排在周末进行。

2) 实习内容。 (1) 水文站参观:了解水文站历史、观测项目、各水文要素 (水位、流量、泥沙、降雨等) 、观测方法、仪器构造及原理。 (2) 水文观测资料的整编。 (3) 对如何看待和使用水文资料进行总结, 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水文分析计算方法的理解。

3) 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后学生要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 完成实习报告。 (1) 实习目的意义。 (2) 水文站情况概述:包括位置、面积、站级、作用、特值发生情况等。 (3) 观测仪器及测量原理:观测原理、观测条件和观测计算。 (4) 流量资料、泥沙资料的整理:流量、泥沙表格计算。 (5) 实习总结:实习心得体会。学生不光是去走马观花式的逛逛而已, 他们要观察, 要思考, 要提问, 回来后还要完成流量、泥沙表格的计算, 完成实习报告, 总结自己此次实习的收获。

2 存在问题

2.1 学校、学生对实习不够重视

1) 学校方面:由于事务较多, 学生课程较多等原因, 学校对于本课程实习重视程度不够。2) 学生方面:实习占用周末休息时间;大多数学生日后不会从事水文资料搜集相关工作;实习早上7:30集合乘车出发, 中午1点左右才能返回学校, 学生感觉又疲惫又饥饿, 能及格过关就行, 对实习积极性不高。由于以上种种学校、学生的不重视, 导致实习大多流于形式, 综合效果欠佳。

2.2 实习时间、经费有限

本课程实习0.5学分, 历时0.5周 (包含课堂理论讲授;实习结束后完成表格计算、实习报告等内业处理) , 真正的水文站实习时间也只有半天左右。加之学生人数较多, 一次90人左右, 45人第一组先听取水文站工作人员报告, 剩余45人分四组轮流参观仪器的测量过程, 然后两大组互换。那么就有8小组轮流参观, 每个组参观时间并不长, 场地也非常有限, 有些学生戏称“什么都看不到”“还没看到流速仪, 这就要回去了”。

即使水文站与学校签有合作协议, 是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 但是水文站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时间, 接待学生实习, 提供实践教学服务, 仍是有偿服务。实习总费用包含:1) 我们要向水文站支付一定酬金, 按20元/人的标准执行;2) 校车费用, 90人需要至少两辆大客车, 单程1小时左右车程, 7元/公里标准执行。

2.3 水文站的接待能力有限

现场集中听取讲解报告在水文站会议室进行, 水文站毕竟是生产单位, 不像学校, 会议室容纳45人, 已非常超负荷;现场参观场地也非常有限, 过于拥挤的话一则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二则容易损坏水文站仪器 (损坏仪器, 照价赔偿) 。因此, 水文站接待能力也很有限。

3 改进对策

3.1 学校、学院重视实习

笔者对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了调查:1) 你认为本次实习综合效果如何? () A.收获颇丰;B.有一定收获;C.收获一般;D.基本没有收获。结果如下:半数以上同学选择了A或者B;少数同学选择了C;基本没有同学选D。2) 你认为影响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A.学校对实习重视程度不够;B.学生认为本课程实习没那么重要;C.水文站接待条件有限、较为拥挤;D.学校对实习划拨经费有限;E.学生人数较多, 组织实习确实有一定难度, 效果受一定影响。这一问题的结果几乎都是多选, A、B、D、E的频率出现最高。

从结果不难看出, 学生觉得实习还是有一定收获, 如果从学校、学院到学生更加重视该实习, 使得本实习 (该专业为数不多的几门实践性教学之一) 发挥它更好的作用, 就能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一定作用。

3.2 调动学生参与实习积极性

从几届的实习效果来看, 学生实习时的表现与教室的课堂讲授气氛有很大不同, 学生较为活跃, 且水文站工作人员讲解, 使学生了解很多书本上接触不到的东西, 见到了与老师不一样的授课方式, 工作人员偶尔会想到哪里讲到哪里, 会讲很多案例。例如曾经讲过案例一:一次工作人员在施测流速, 有几组数据异常, 按照他们的经验, 数据偏小, 工作人员让学生思考分析, 为什么会偏小, 学生抓耳挠腮, 不得其解。工作人员解开谜底:拉出流速仪, 原来是在流速仪的旋杯上面缠了很多水草, 旋杯转不动, 自然流速小了很多, 学生哗声一片。这些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经验, 只有一线参与这项工作的人们才有这些宝贵的经验。案例二:一次极端暴雨天气, 河道已经禁航, 但是这种时候的水文数据尤为重要, 水文站工作人员出船测数据, 由于水流过急, 遇上险情, 其中一位工作人员献上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学生们一方面向这位坚守岗位的工作者致敬, 一方面敬佩水文工作者的敬业精神。更深一层, 他们想到了他们日后参加工作, 也应该具备该有的敬业精神。

实习这种实践性教学方式, 不同于单纯的理论教学, 它便于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趣味性稍强一些。如果日后不参与水文数据的搜集工作, 学生很难有机会去水文站, 那么这也是很难得的一次实践机会。学校, 教师共同努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得实习综合效果更好, 使得实践教学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培养。

3.3 增加实习时间、实习费用

实际情况表明, 90人队伍的水文站现场实习较为拥挤, 实际2小时左右的参观时间也较为紧张。如果考虑每次去的人少一些, 就不会那么拥挤, 每小组的参观时间就会长一些。但是又回归到了经费问题, 每次人数少, 那么校车的费用就会增加。故而, 希望学校考虑到本门课程的实际情况, 在不影响整个培养计划的前提下, 适当增加实习时间、适当增加划拨的实习经费。

4 结语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笔者多次带领学生参与一线的水文站实习, 发现学生还是很有收获, 只是目前的现状还存在时间短、经费有限等不足。希望通过学校、学院、教师、学生共同努力, 来改善现有的实习状况, 使得这门实践性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摘要:《工程水文学》课程实习, 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数不多的几门实践性教学之一。文章通过对实习现状分析, 发现存在学校、学生不重视, 时间、经费不足等问题, 探索了通过各方共同努力, 改善目前实习现状的方法, 旨在该实践性教学更好服务于高等教育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关键词:课程实习,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香红.从大学生就业难设想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19) :205-206.

[2] 钟玉云, 雷静.工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6:70-71.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范文第4篇

水利水电专业技术工程实践总结 经过多年实际水利水电专业技术工作,使我对做好专业技术工作也有了自己的一点思考,值此工作总结之际与大家作一探讨:

(一)首先,我想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说到底我们还是一个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社会之良心”应该成为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我们应树立“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理念,通过自己专业技术立身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也要有“技术良心”,在进行工程设计方案选择上要兼顾各方利益,不能置各方利益于不顾只考虑自身工程的经济利益,应更多的考虑社会各方利益的平衡,这样考虑的方案才是现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二)专业技术人员要有“求实、负责”的态度,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对于工程规模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尽量优化方案为国家和业主节省工程投资,不能一味保守,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核心所在。在学习上要有积极钻研精神,首先要培养对专业技术的学习兴趣,热爱自己的专业;其次要有肯吃苦、肯积极钻研的精神,要用心做人、用心做事、用心钻研技术,这样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尽快的提高。

(三)专业技术人员要有换位思考能力,在设计方案选用上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综合考虑问题,要看清方案的关键问题所在,不要拘泥于局部情况而钻“技术牛角尖”,为领导当好参谋。

朝阳【wlsh0908】整理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

(四)专业技术人员在学习上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不能做纯粹的“理论家”或是“经验主义者”,要站在理论的高度把握工程全局设计,但具体设计要考虑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平时要带着问题走下去,多观察、多思考,虚心向有经验的基层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多交流学习,多同有关机电设备厂家沟通联系,了解最新的机电设备技术进展情况,并经常阅读有关水利水电技术刊物,专业技术学习上坚持与时俱进。

(五)专业技术人员在学习上要立足于本专业,在钻研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再积极钻研相近专业技术、了解相关专业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水平,发展多方面的工程设计能力,做一个优秀的项目设计经理。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针对21世纪中国水利现状,提出了水利工作者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水利高等教育应根据自身特性,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合理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科学制订培养方案,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良好岗位适应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 水利水电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董天松(1972-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工程施工等。(吉林 长春 130012)

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水利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水利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水利要发展就要实现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性发展水利转变,完成这一转变的基础在于教育。那么,面向21世纪水利高等教育要采用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水利高等教育要为新世纪培养什么样的水利人才,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就水利类专业现状,结合我校五十多年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办学特点,对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工作展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技术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推广、具有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和实践者,是掌握高新技术并能熟练运用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动态,预测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动向,及时调整和创造新的专业,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急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质量求发展,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良好岗位适应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构建大专业、多方向的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根据教学目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按照通识培养、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模块设计教学流程,确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形成有机衔接、相互支撑、完整统一的培养模式。

在理论教学中,应以培养应用能力必需的基础知识为主线,根据知识的相关性和互补性进行课程的整合和知识模块的拼装,合理分配各课程知识内涵。我们应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突破学科体系,侧重工程施工和施工管理,形成以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

(一)夯实基础

它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教育。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需要综合全面地了解人类知识的总体概况,在拥有基本知识和教育经验基础上,理性地选择或形成自己的专业方向。通过融会贯通的学习方式,形成较宽厚、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可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合理安排数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仅能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需要,也为将来学生的进一步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拓宽口径

对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拓宽专业基础课领域,淡化学科专业界限,增强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使其能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视角进行思考,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间的沟通。同时,要按“宽口径、厚基础”原则,以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为主,构成大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专业学习和发展打下宽广而扎实的基础。

(三)注重专业教育

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后,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对专业课程体系要进行优化重组,构建新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四)强化能力

增强学制和学习进程的弹性,压缩必修课课时,开设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选修课程。如对“水工建筑物”和“水电站”两门必修课来说,我们可根据培养目标,适当删减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培养大中型水电工程施工和管理工程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优化组合压缩一定的教学内容;并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如“水工建筑物2”和“水电站2”,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特长发展拓宽空间。这样的修订,在专业课类选修课和实践类选修课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课程选择的广度,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注重个性发展。

我院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非常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开设了专业特色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前者主要包括设计、施工及管理等三方面,如“建设项目进度控制”“混凝土喷锚技术”“水利工程管理”等;后者则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及加大将来就业几率而开设,如“农田水利学”“路基路面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等。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或将来就业的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以此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三、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我院特色

(一)实践教学结构模型的建立

构建的实践教学模型包括课内分项实践和课外集中实践两个子系列。课内分项实践将分散的课内实践科学系统地组成三条基本技能培养线(绘图技能、计算机技能和实验操作技能),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加强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外集中实践是按工程对象的类别、学生未来服务的技术工作领域,运用集中实践方式进行。

1.基本能力培养。主要通过各门课程的实验及课程实践的单项技能,为培养专业能力奠定基础。主要实践内容包括:基础课程实验、课程大作业和认识实习等。加强课程改革,突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组建课程体系,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实行边讲边练。

2.专业能力培养。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基本专业能力及专业知识的应用技能。主要包括专业课程实习、课程设计。

3.综合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产实习是结合工程实际学习现代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加强工程施工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管理及信息管理的综合能力培养,解决工程问题。

(二)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的设置与实施

1.课程的实践性教学。(1)制图。水利工程制图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及绘图技能。读图时应结合立体图、录像、认识实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水利水电工程图的图示内容;绘图应以抄绘为主,重点使学生掌握画图步骤、正确运用制图标准,提高画面质量。(2)计算机操作训练。加强计算机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计算机编程、操作、软件开发、上网等方面得到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并通过相应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的等级资格。(3)实验课。课程实验是检验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建议开设实验的课程可包括:电工学、水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水工建筑物实验等。(4)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融会贯通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设计技能,完成一个较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通过课程设计可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集中实践性教学。(1)认识实习。第一,要认识实习的目的与任务。要通过实习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他们获得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及水利工程施工的感性认识。第二,认识实习的内容与要求。要全面了解水利水电工程枢纽总体布置;认识了解大坝结构和布置要求;全面了解水电站厂房的组成和布置要求;听专题报告及现场教学。第三,对认识实习现场要求。实习地点应尽量选择在工程规模、布置特点、结构特点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特色,且相距不远的水利工程。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做到节约实习经费开支,并要求实习单位具有足够的工程技术人员给予指导。(2)生产实习。第一,实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和组织管理的工作能力。第二,实习内容包括:现场参观、现场教学和参加实践。(3)毕业设计。第一,毕业设计的目的。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综合、巩固、加深、提高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进行工作、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要使学生做到:巩固现有知识、掌握新的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第二,毕业设计的内容与要求。在选题方面,内容难易要适中。理论研究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理论意义;应用研究课题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应用价值;设计类课题应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实用价值。毕业设计的内容建议可依据教师和学生就业等情况综合考虑。第三,选题的质量保证。为保证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需制定相应的规范,下达相应的设计任务书、指导书,以保证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在满足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毕业设计题目尽可能采用实际工程,其难易程度应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可以完成为宜。鼓励一人一题,若多人同做一个课题,基本设计内容每位同学均要完成,但设计内容应各有侧重。

(三)实践教学手段的改革

1.重视仿真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物仿真是针对现场的工艺和设备,“取其精华、略去枝叶”的教学方式,在实习场所再现生产现场的生产工艺、主要机械设备的仿真性运转,如水库调度、电站运行管理等。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可以对工程项目的经费预算、物资储备、计划进度、质量监控、财务核算及成本分析等全过程有了通晓,增强了他们对现代施工管理的感性认识和对以后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打破传统实践安排模式,努力提高实践效果。实践教学也要以教育思想和观点的改革为先导,要注重提高质量,提高实践效果。提高实践效果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面广,要多思考,要打破传统的安排定式。要认识到实习是在学生未接触到专业课的情况下进行的。通过实习要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他们获得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及水利工程施工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一定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我们主张实行以自主实习为主的实习模式。它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施工现场,更好地达到认识实习的目的。我们在拟定认识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和原则的基础上,编制了认识实习指导书,并附有认识实习介绍信、认识实习记录表。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学生把自主认识实习看成是一种体验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机会,通过自主认识实习,了解了工地现场以及相关的知识,初步建立起了工程意识,锻炼了实际能力。

3.对传统毕业综合实践模式的探讨。毕业综合实践是工科类院校最后学习阶段,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熟悉工程设计或施工过程,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主要综合性环节。传统模式是老师安排一个大的工程应用题目或一个大型施工场地,学生被动地去设计或顶岗实训。而随着市场经济形势变化和就业要求,就需要把毕业实习、学生创业、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与实际结合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2007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来自工程一线外聘指导教师,拿到了实用性强的课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同时,在毕业答辩中,我们聘请了多位工程单位人员参加,涉及的问题十分灵活,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毕业实习来讲,我院对传统的做法也进行了改革,变学院安排为学生自主联系与学院安排相结合方式,让其自主联系实习、设计单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自主联系的单位很可能就是以后就业的地方,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良好表现来展示才华,接收单位也把实习和设计工作作为对学生的一个考试和锻炼机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如社会活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我们会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构建全方位产学研结合模式

产学研结合,一是对学生的教学要和水利工程实际、水资源管理实践、水利科研工作相结合;二是教学单位要和水利生产建设单位、水利科学研究开发机构相结合。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都要坚持面向水利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学生和教师要主动地、广泛地关注和参与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水事活动、治水实践、课题研究和项目实施。

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以工程训练、素质教育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同时,密切注意科技发展动态,及时将各企业中的水利水电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编入教材和讲义并引进课堂,使学生尽早地参与科技开发和创新活动。

(一)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校企联合进行“专业建设指导”。学院与企业或用人单位可以联合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或生产一线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座谈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建立人才培养的信息反馈系统。学院应把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作为办学的重要指标,通过校企联合,时刻把握人才市场的热点,把握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买点和企业对人才能力要求的亮点。做到及时与企业沟通,灵活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招生计划,及时投入资金,支持专业教学改革。

(二)“请进来、派出去”,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教师

“请进来”是由学院聘请一些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举办与本专业有关的专题报告和系列讲座。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不但可以增长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可以使专家、学者们了解学校教学运作过程,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为学生开辟就业渠道。

“派出去”是继续派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到工程一线从事监理和技术工作,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的先进文化、先进理念更及时地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深入了解现代企业的先进技术,正确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吸收生产一线的专业知识,为更好更快地适应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三)深入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

第一,为了给毕业生就业搭建广阔的就业平台,在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直接为企业办班,即“订单”培养,由企业提出人才需求计划,校企双方共同拟定招生方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企业参与学校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实践活动直接在企业实施,毕业顶岗可直接由企业组织。第二,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让毕业生展现自身才华,加强与企业沟通。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边工作边学习,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让企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企业有决定学生去留的权力。第三,直接为企业办班,签订协议进行培养。采用理论教学主要由学院承担完成,实践技能主要由企业完成;或采用双方共同配合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这样不仅为企业输送了优秀毕业生,而且可经常为企业开展技术、管理服务、咨询、培训,在教学上也得到了企业的支持,解决了学生实训、顶岗实践等实践教学问题。

(四)建立相互作用机制,使校企互利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中心”的观念,一切工作以社会需求、企业需要为准则,加强学院与地方、与行业的联系,联合解决具体问题,校企建立了相互作用机制,达到了“双赢”。具体体现在“三个搭台”上:一是科研搭台,研学唱戏,即以科研合作为切入点,以生产科研为特色,使教学、科研、生产项目相结合。一方面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效果,另一方面加强了生产单位的联合,更重要的是通过科研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二是专业搭台、产学结合。以行业标准不断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及能力标准的同时,学院利用毕业顶岗实训,让学生到生产一线顶岗工作,企业指定辅导教师,学校与企业共同对学生提出要求。三是中介搭台,培训相融。院系通过行业协会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将新标准、新技术、新认证制度融入教学过程中。建立了“双证书”制,通过与中介机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切实促进教育公平[J].求是,2006(23).

[2]王瑞生,朱记伟,赵承黎.西部水利水电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沈祖炎,等.挑战与突破[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4]祝英杰,于广明,李兰.新世纪本科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J].中国冶金教育,2006(5).

[5]周远清.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5(22).

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范文第6篇

摘要: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常州技师学院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实战演练为中心特征,强化整体技能,真正做到以需求为中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关井春,女,常州技师学院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近十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产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哪怕在其它行业受到重创的时候,仍以翻倍的速度高速增长,企业亟需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支撑。与之矛盾的是,近几年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很低。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钩。常州技师学院从2001年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在技工院校中属于率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学校,但就业对口率不高一直是困扰本专业发展的瓶颈。2009年以来,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大胆创新改革,取得很好成效。

一、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准,培养方向模糊

当前技工院校未能清晰地界定出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而提出的培养目标相对宽泛,这并不符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实用的需求。学生报考这个专业是因为专业很热门,名称听起来很时髦,但为什么要学、学什么、以后就业情况如何,对此很模糊。

(二)师资力量薄弱、实训水平不够

由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师资的发展,现有师资大多数是从计算机、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转型,专业教师很少,其知识储备不系统,不深入,由于教师本身很少参与商务实际运作管理,课程的案例来源、案例讨论、创业指导、实习指导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电子商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商务学科,无论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商务策划,项目实施都需要大量的动手训练。目前,技工院校中普遍采用北京中鸿网络有限公司开发的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用软件,该软件中的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其功能远远落后于当今电子商务实战平台的发展速度。许多学校仅对这个软件进行强化训练,通过技能等级考核就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程设置欠佳、教材更新缓慢

缺乏对电子商务在中国企业实际应用状况的理解,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性;(2)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

国内适用于技工院校使用的电子商务的系列教材很少,教材编写速度远远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落后于教学内容的更新,这些教材远远不能胜任本专业的教学。

(四)就业方向模糊、供需理解偏差

由于不能准确定位应聘的行业与职位,泛泛的简历不能吸引用人企业,即使获得面试机会,因不了解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于企业提供的职位缺乏工作方法、经验和热情,使学生很难应聘成功。

招聘企业很少在招聘岗位上明确写出“电子商务”专业这样的职位。但对很多企业来说,包括信息调查、市场策划、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网络计算机技术、财务、行政等在内的工作岗位都需要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当毕业生没有发现“电子商务”四个字时,便放弃了投递简历;即使投递,也作为专业不对口的无奈之选。这些毕业生并不具备将所学专业,课程与以上某个岗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突显自己知识与优势的简历撰写能力和面谈能力。[1]

二、常州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电子商务人才的特征分析

1.电子商务人才的实务性特征。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突出实务性特征,要使电子商务人才能够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实务环境,能够熟练操作和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具有从实务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2.电子商务人才的复合型特征。电子商务人才应该拥有足够的技术和商务两方面的知识,懂得电子商务技术手段,能将商务需求转化为电子商务应用;要熟知一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务运作方式和模式,如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方式,以及网上商店、网上采购、网上银行、网上交易市场等电子商务模式。

3.电子商务人才的多元化特征。由于电子商务的变革几乎涉及到人类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有层次,而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层次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或者说需要不同的电子商务人才。[2]

(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三个层次:(1)电子商务的策划和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从事商务系统整体运营策划与组织管理工作;(2)电子商务应用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的相关业务如商品管理、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的相关工作;(3)电子商务技术性人员。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开发、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网站维护等相关工作。目前,学校校电子商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电子商务应用人员和电子商务技术性人员。[3]

(三)电子商务专业设置方向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必须有自己的特点,技工教育培养的实用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其专业方向具有较强的职业定位性和针对性。由于电子商务是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知识面广,常州技师学院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中级技工主要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高级技工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另外选拔少量优秀学生培养策划和高级管理型人才。

(四)“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常州技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坚持突出特色,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强化整体技能。在专业定位、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资源、效果检验等方面,真正做到以需求为中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学校提出“模块化”培养模式:即将两年中技阶段学习,两年高技阶段学习,一年顶岗位实习。采用递进式模块方式,其中模块的的选择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特点、学校特色、电子商务专业发展需要每年可作动态调整,具体方式见表1。采用基础知识、职业技能、企业实践、岗位实战的递次式培养,构建了“理论学习+模块实操+顶岗实训”的培养体系,使学生就业时实现学校与工作岗位“无缝联接”。

表1“模块化”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学年

项目中技阶段高技阶段

12345

公共基础课1/4学时1/4学时1/4学时

专业理论课1/4学时1/4学时1/4学时1/2学时

基础技能1/2学时

续表1

学年

项目中技阶段高技阶段

专业技能1/2学时1/4学时1/4学时

企业实践1/4学时1/4学时

顶岗实习全年

技能等级计算机操作员

(中级)电子商务师

(四级)电子商务师(

三级)

学历进度中技学历高技学历、成人大专学历

专业方向商务应用型商务应用型+技术型策划和高级管理型(少量)

(五)“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色

1.按据岗位导向合理安排相应的课程。本专业的定位以市场人才的需求岗位群体为基础,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市场实际岗位职责为依据。以2013年7月公开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电子商务行业相对发达地区的4200余个企业公开招聘的4300余个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电子商务相关企业招聘的岗位根据占比依次为:运营类37%、设计类23%、客服类18%、销售类17%、技术类5%。根据这些数据,基于工作岗位以及常州技师学院校专业培养层次的定位,安排和以上岗位要契合的相关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做法是:(1)文化理论课程主要安排:语文、数学、物理、英语、法律基础、公关与礼仪、应用文写作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2)专业理论课程主要安排:美学与色彩、经济法、管理学、消费心理学、电子商务概论、商务法规、会计学基础、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现代广告学、国际贸易概论、电子商务物流、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营销等,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3)技能课程主要安排:计算机基本技能、网络应用技能、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电子商务网页图片制作、数据库、网上商店实战经营、电子商务物流岗位训练等,锻炼学生在相应岗位的技能水平;(4)相应的职业技能标准等级考核训练:计算机操作员(中级)、电子商务师(四级)、电子商务师(三级),使学生适时达到国家相应职业技能标准,为持证上岗打开坚实基础;(5)企业实践课程主要安排:客服、营业员、推销员、网络营销、网店运营等项目,为实现学校学习、企业上岗“无缝联接”作充分的准备。

2.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化,采用理论一体化教学。据调查,目前大多数技工院校商贸类专业的课程以理论教学形式据多,少数学校采用理论一体化教学,其课时量的设置也不能满足目前电子商务行业相应的岗位需求。而常州技师学院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模块化设置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走在同行技工院校的前列,形成电子商务专业模人才培养模式一大特色。学院模块化设置专业技能课程的基本方式是:将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划分为若干独立的课程,每个课程设置时间一般为五周,这样就形成每学期的教学中有两个技能模块、理论教学课程占半学期的格局,每个模块均采用理论一体化教学。(1)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依据职业能力,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及素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注重在职业情境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模块教学。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构建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紧密关联的教学单元模块,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实现情境教学,融合课堂教学、动手实操和模拟实验于一体。

3.校本教材作为创新教学方法的基本保障。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手段。电子商务专业应贯彻改革理念,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以实战演练为中心特征,逐步构建以实际案例、任务、项目趋动的教学模式。学院积极组织一线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取得较大的突破,先后编写了《电子商务支付与结算》、《电子商务物流》、《数据库及搜索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网页图片制作》等教材。以《电子商务网页图片制作》教材为例,内容改变以往的教材风格,完全以商品、网上商店为主线进行编排各项目,每个项目中设定相关任务的学习,学生学习每一任务过程中用到Photoshop知识时,会适时有知识点介绍,以实战为主,理论够用就行。比如网上商店中店标、店招、店促、商品详情等网页元素的设计,全部以实例为作为真实案例,来展示电子商务网页图片制作的实际应用。实践证明,这种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实训基地建设。常州技师学院一贯重视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建设,2007年至2009年,创建“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省级实训基地,2010年以来,陆续以岗位分类为导向建立相适应的实训室,主要有:电子商务模拟实训室、ERP实训室一个、物流实训室、美工设计实训室、网站建设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运营策划实训室、创业综合实训室等。另外,校外实训基地包括有电子商务客服、营业员、推销员、营销员、网店运营等项目的实践。

5.师资素质的提高。培养大批“双师型”教师是学校的主要手段:(1)学校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方案,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与电子商务、物流、营销与策划等实践工作,既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为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校外培训以研讨班,这有助于教师紧跟专业步伐,获取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尤其是在实践技能方面;(3)应经常邀请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这样有助于专业教师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情况、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三、“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效果

(一)招生形势良好

自2009年开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电子商务专业的招生形势喜人,每年计划招收三年制中技专业一个班,五年制高技专业两个班将在极短的几天时间满员。

(二)人才培养质量过关

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改革和优化,使本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2011~2013年,连续三年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9%以上,毕业生助理电子商务师取证率达到100%,同时,涌现出多名自主创业型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肯定。

(三)专业竞赛成绩显著

2011~2012年,学校教师参加职教系统电子商务技术比赛分别取得常州市团体第三名、第二名的好成绩。2014年4月,第二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中,常州市集训队在本校集训,获得骄人成绩:学生组包揽前二名,职工组分别获得第二名、第三名、第五名,其中本校学生获“电子商务师(学生组)”的第一名。

(四)课题研究成果丰硕

围绕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据近三年统计数据,电子商务教师有15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主编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共6本,教师教学论文、课件在省级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6个。主持和参加市级立项研究课题2项,校级立项研究课题6个。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得到省内专家的认可,2012年以来,牵头主持江苏省商贸中心教研组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及省版一体化教材的研究。

(四)省、市级荣誉

电子商务专业被评省级重点专业、市级示范专业,现有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市级教学名师1名,市级专业带头人3名,市级教学能手2名、教学新秀1名。

总之,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符合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结合市场需求和学习需求,以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并且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生为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摸索和实践仍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琳.电子商务课程设置与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1-2.

[2]朱美虹,徐丽娟.关于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报,2004(3):2.

[3]百度文库.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调查报告[EB/OL].(2012-3-31).http://wenku.baidu.com/view/2f767b54f01dc281e53af0b0.html.

上一篇:幼儿园食品安全教案范文下一篇:满分高考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