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分组机电教学论文范文

2023-12-08

分层分组机电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1 针对项目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教师应该采取的措施及面临的困难

由于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 学习主动性比较差, 当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训练为中心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时, 需要教师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加强学生的个别辅导。学生往往在教师面向全班同学泛泛而讲时, 没有用心学习, 到自己动手做时, 才知道不会了。另外, 由于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性, 有的学生即使听教师讲解了一遍, 自己还是不会做。这时就需要教师的个别辅导, 重新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 学生才能完成任务。

(2) 对学生及时有效地考核和激励。如果没有及时的考核和激励措施, 学生对于教师安排的学习和训练任务, 往往无动于衷。只有面对考核时, 当别的同学得到一个好的成绩, 对一些同学才有触动, 才会动手开始完成任务。

(3) 营造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氛围在一个班集体中, 如果有一批同学热爱学习、积极进取, 可以带动一批同学认真学习。如果缺乏骨干力量的示范带动作用, 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差的话, 对于项目课程的实施, 自然会带来不利影响。

然而,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形下, 一个教师往往要同时面对40多位同学,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这些同学进行逐一的个别辅导、对学生及时有效地考核和激励, 是不现实的。因此, 导致目前项目课程实施中存在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对于学习氛围的营造, 也常常停留在教师的口头说教上, 效果也不理想。

如果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呢?笔者提出采用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 来解决项目课程实施中面临的这些问题。

2 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

导生制是起源于英国、曾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教学模式, 目前在我国也得到积极的推广。其思想是, 由教师指导和培养一批学生作为导生, 他们对其余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分层分组教学法, 是指对于学生根据其能力和基础, 分成不同的层次, 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 构成一个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制订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从而因材施教。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是指, 将导生制和分层分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导生担任各组的组长,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与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 重点保证对导生进行培养和教育, 然后充分发挥导生的作用, 对小组成员进行辅导和考评, 同时通过导生的示范效应, 带动课程整体学习氛围的形成和提高。

3 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在高职项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实施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 教师需要从导生的选拔和培养、学生的分层分组、教学目标的分层等方面加以研究, 并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和完善。下面介绍笔者的一些做法。

3.1 导生的培养方法

实施项目课程之所以需要导生, 关键在于实验实训时需要导生对于教师的协助。那么, 如果让导生在课堂上完成实验方面的优势越明显, 导生能够协助老师的能力和精力就越充分。

为了顺利完成实验实训教学, 教师事先都需要在实验室动手将实验做一做。这时也可用来对导生进行培训。当教师在实验室备课时, 可请导生参加, 一起来准备和预先做一遍实验, 哪怕是学生还没有学习理论基础部分, 都是可以的;已经学习了, 则更好。

在课堂教学时, 第一次演示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够看清楚、听明白的话, 则优先保证导生得到有效地培训。在课堂上对学生答疑时, 也优先保证导生的辅导, 然后让导生先回答本组同学的问题, 如果导生解决不了, 再请老师解答, 从而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整体驾驭能力。

另外, 请上一届的同学, 特别是参加过本专业学科技能竞赛的同学, 来担任某门课程的导师, 也是一个好的办法。他们在竞赛训练期间接受过教师的专门辅导, 对于课堂的基本实验内容是很熟练的, 可以胜任导生的工作。也可以直接请上一届特别优秀的导生, 继续担任下一届学生同一门课的导生。对于这些同学, 可以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

3.2 学生的分层分组和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对学生分层分组时, 为保护学生的自卑心理, 可采用比较灵活的方式。鼓励学生申报更高的层次, 同时容许学生申报各个层次的学习任务, 但教师和导生心理清楚各个组员的实际层次, 避免小组成员选择低于其能力层次的学习目标。

在对教学目标的分层时, 主要是针对一些有难度、教学任务比较复杂多样的项目, 采取一些层次化设计的方案, 保证优生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差生能完成基本的训练任务,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4 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实施效果的评价

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的实施,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导生的同学, 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并勇于承担责任。由于导生强有力的督促和指导, 各个小组学习氛围更为浓厚, 小组内的相互交流更为活跃,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及时的指导, 项目课程的实施效果明显改善。

摘要: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时, 普遍遇到教师指导能力无法满足全班同学的需要、教学要求统一安排导致无法真正因材施教等困难。本文介绍了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法, 能有效地缓解高职项目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上述种种困难。

关键词:项目课程,导生制,分层分组教学

参考文献

[1] 蒋庆斌, 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2) .

[2] 张君华.提升高职项目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探讨[J].消费导刊, 2009 (24) .

[3] 马明娟.“导生制”教学模式在数控项目实训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 2008 (7) .

分层分组机电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是一种集各种相关技术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如今, 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背景下蒸蒸日上, 并且向工业领域不断渗透。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各技术与现代工业相互结合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了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接口技术等群体技术。由于这门新兴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知识面广, 课程多的问题, 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特征, 因此, 在教学中, 出现电气控制专业基础课与教学不相适应的现象, 机电专业本科, 实行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一起教学, 然而在分专业以后, 未能将机电一体化的特点进行考虑在内, 也未能在该方面的课程进行加强补充, 只是在机械专业的基础上多加了一门电控方面的课程。近些年来, 一些高等院校虽然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进行了开设, 但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不相符, 加上教学内容滞后, 使得课程之间形成不同的体系。另外, 对于机电一体化课程内容陈旧而且较为难点的还需要进行不断整合优化、调整, 深入研究。

二、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智能化、高效化、自动化等特征, 是在计算机的作用下, 通过现代数字技术、机械技术对机械作业流程及生产程序进行有效设置, 在控制设备的基础上, 对生产过程进行远程遥控。自动化特征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最为明显。如今, 通信技术在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环境下得以发展, 为机械生产实行远程控制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该系统在微型计算机的基础上, 对机械生产实行远程监控, 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确保生产效率的提高, 便于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提高生产质量。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智能化特征, 即可以有效的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还可以降低生产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如果遇到环境较为糟糕, 并且生产较为危险的工作情况, 机械设备就是取代人工作业最好的办法, 及保障了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有保障了生产的正常运转。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如果与传统的控制系统进行比较, 生产效率较为明显, 而且将其应用于机械行业中, 不仅可以推动机械行业的稳定发展, 还有助于新技术的不断运用。机械生产中, 由于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运用, 使得机械生产不仅提升了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还提高了其生产质量。最近几年,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在社会经济、科技、网络等多元发展的趋势下日新月异, 不断推动着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的发展, 在设计方面也不断得到优化、完善。另外, 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在神经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等蒸蒸日上的背景中也体现了适应性, 便捷性等特点。

三、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分层调试教学方法

现代企业生产中,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用下, 将机电设备组合成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如今, 在技工学校, 机电一体化设备主要以编程控制器为重点, 将检测、控制、执行三种元件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技工学校对于此类设备的大力学习,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为制造业服务, 为此, 对于该系统的编程调试方面的学习颇为重要, 同样也是学生技能培养提升的最佳途径, 也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根据系统组成的特点, 将系统分解为:检测元件、控制元件、驱动元件三大类。其中, 检测元件由开关、按钮以及各种传感器组成;而控制元件主要包含了执行器、放大器、驱动器等;驱动元件包含电磁阀、指示灯、各种电动机等。为此, 可以根据以上这些分类调试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包括:检测元件调试、控制元件调试、驱动元件调试和系统调试。

(一) 检测层:检测元件调试

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 传感检测技术在该系统中犹如感受器官, 可以实现自动控制、调节的效果, 可以将被检测到的参数转化为测量信号的元件。如:检测元件在检测温度时, 可以将温度转换成毫伏信号, 具有显示和控制的效果。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 由于运用到的传感器颇多, 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 一定要对它们的工作原理、检测方法、作用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认知。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 可以引导学生连接传感器输出端口与控制器, 然后, 在传感器的作用下, 传感器发出输出信号, 在对应的PLC中输入信号,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判断该传感器是否在正常运作, 反之, 要进行深入的调查, 查明故障原因。如果在该操作中, 学生产生兴趣, 那么, 已经证明学生有了进步。

(二) 控制层:控制元件的调试

在上一步学习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编程。控制元件根据作用的不同分为功率元件、信号元件, 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校正元件等, 而根据电流可以分为直流元件、交流元件、脉冲元件三种。控制元件中电机的主要构成有直流测速发电机、自整角机、开关磁阻电机、超声波电机等。面对这么多的控制元件, 在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清各种控制元件, 并且分清它们所接受的信号。对于不同信号的特点, 控制器同样也会发出不同的信号, 如果两者能够相互接受, 那么, 表明控制元件在正常工作。如:对步进电动机实行控制的时候, 首先, 将脉冲信号和方向控制信号发送与驱动控制器, 然后, 该驱动控制器会输出不同的两个信号, 那么, 证明步进电动机在正常运作。同样也证明了, 在此次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又有了新的进展, 技能水平又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 执行层:驱动元件调试

执行层的调试就是所要执行的工作任务。对执行层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执行元件是在控制器的作用下, 将完成受控对象的控制信息。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中, 执行元件由于输入能量的大小不同, 因此, 可以分为电动、气压、液压三种。其中, 对于电动执行元件而言,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安装方便, 使用便捷, 并且在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气动执行元件结构具有轻巧、简单等特点, 一般应用于中、小功率的化工石油控制系统中。而液压执行元件具有运行快、功率大等特点, 主要应用于大功率的控制系统中。总之, 控制元件种类繁多, 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引导学生判断能接信号是模拟量, 还是数字量等类型的, 如果是模拟量方面类型的, 则要对模拟量大小和性质进行准确判断。

(四) 系统层:控制系统综合调试

在上述的学习与调试结束后, 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步骤进行综合汇报、调试。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在调试环节中, 学生应该注重以下调试步骤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一, 对接线进行全面检查, 对地址进行核对, 逐点逐步进行, 保证一切正常。各信号加好之后, 对输入端口的指示灯变化进行全面观察。其二, 测试输出在工作时要观察各输出端口、模拟量的量值等工种状态。对于各工作方式的逻辑关系在手动、半自动、自动工作等模式下进行全方位测试。其三, 对异常条件进行仔细检查。在通过上述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调试后, 如果在程序、功能上有所变动, 应该及时加以调试, 时其达到最佳的调试结果状态, 使其在具有可靠、简短、省时等特征的基础上, 进一步保障控制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转作业。在掌握分层调试方法的基础上, 学生对控制系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 可以将复杂的系统最小化, 对此进行一个全面综合的系统调试, 此时, 学生所要调试的作品也会自然而言呈现, 这便是学生综合技能在分步分层调试过程中大力提升的最好见证。

四、小结

总而言之, 在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调试分层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素质、个性等方面差异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安排,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还应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 对于陈旧的、有难度的、有偏内容的部分应该加以整合优化, 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 为以后制造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摘要:近些年来, 各企业在产业升级、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背景下, 对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各学校已开始注重机电一体化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开设, 对于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调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已经成为各学校重点考虑的问题。然而, 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知识面广且系统较大, 致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未能寻求到好的良策, 也影响到学生无从下手。要想提高技工学校教育效率, 就必须要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机电一体化, 然后, 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概述, 最后, 重点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调试分层教学方法, 希望为以后同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依据。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调试,分层教学

参考文献

[1] 宋伯生.PLC编程实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上一篇: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绘画艺术古典主义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