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常用化疗方案介绍范文

2023-11-28

肺癌常用化疗方案介绍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42例肺癌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8例, 女性患者14例, 年龄38.9~67.3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 依据WHO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肺癌。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进行化疗) 和观察组 (对照组基础上, 给予相应护理) , 每组各21例。在年龄、性别、原发病方面, 2组患者没有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化疗方法

于第1天和第8天, 给予吉西他滨 (1000mg/m2) , 第1~3天给予顺铂 (25mg/m2) , 分别静脉滴注, 3周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每次化疗前30min, 给予8mg恩丹西酮, 静脉推注。

1.3 化疗期间的护理

(1) 静脉血管的护理:通常情况下, 中心静脉导管待肘部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后, 在X线定位的情况下, 使管端到达上腔静脉中下1/3处或者锁骨下[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并于穿刺后24h, 更换贴膜。推注稀释的肝素, 进行正压封管。 (2) 健康教育:给予患者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饮食, 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并根据病情需要, 对饮食结构进行调节。讲解关于中心静脉导管的维护及注意事项, 避免随意拉动留在体外的导管, 沐浴前做好相关的保护措施。 (3) 不良反应的护理[2]: (1) 骨髓抑制的护理:遵医嘱选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者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尽量少活动, 避免外伤性皮下出血, 病房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 (2) 消化系统毒副作用的护理:给予患者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保持病房环境清新, 减少不良刺激。饮食尽量清淡些, 少量多餐。 (3) 肾脏毒性的预防及护理:顺铂化疗后, 遵医嘱给予充分的水化和利尿, 有效地预防肾衰, 密切注意尿量、尿色及尿的pH值的变化, 嘱患者多饮水, 防止形成尿酸结晶。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 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2组临床疗效比较:21例对照组患者, 达到完全缓解的有1例, 部分缓解的有7例, 病情稳定的有10例, 病情进展的有3例;21例观察组患者, 达到完全缓解的有2例, 部分缓解的有8例, 病情稳定的有11例, 病情进展的有0例。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相比 (38.1%) ,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 (47.6%) ,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 见表1。 (2) 2组毒副反应比较:2组患者主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神经毒性、恶心呕吐、脱发等。在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的毒副反应方面, 与对照组的发生率相比, 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 见表2。

3 讨论

吉西他滨作为核苷类似物, 属于抗代谢类的抗癌药物范畴, 其药理作用具有细胞周期, 主要作用于DNA合成期的肿瘤细胞 (S期细胞) , 可阻止G1期演变为S期。吉西他滨在核苷激酶的作用下, 在细胞内转化为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二磷酸和三磷酸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 以竞争性结合的方式, 进入DNA链中, 从而抑制DNA链的延长, 导致细胞凋亡。

本研究中, 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相比 (38.1%) ,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 (47.6%) ;在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的毒副反应方面, 与对照组的发生率相比, 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总之, 肺癌患者经过及时合理的化疗, 并附以相关的有效护理, 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 明显减少了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并及时缓解毒副作用, 使其顺利完成化疗。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及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 我院诊治的42例肺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进行化疗) 和观察组 (对照组基础上, 给予相应护理) , 每组各21例, 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的有效率相比 (38.1%) ,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升高 (47.6%) ,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毒性反应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等方面, 与对照组的发生率相比, 观察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癌化疗期间, 及时进行相应护理, 可以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化疗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肺癌,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 马锐, 董武.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治疗肺癌[J].中国肿瘤杂志, 2007, 16 (7) :949~950.

[2] 王英, 李丹, 卜丽萍.肺癌的化疗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2) :1959~1960.

肺癌常用化疗方案介绍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患者均得到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 (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内病灶穿刺或颈部淋巴结活检) 。治疗时均失去手术时机不能手术或因个体原因不愿手术的患者, 其中鳞癌15例, 腺癌18例, 小细胞肺癌1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顺序

若局部病灶较重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 气管受压, 导致气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者采取先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2个周期后再全身化疗2~4周期, 若局部症状略轻不至于出现上述急症且出现全身血行转移则采取先全身化疗2个周期后介入2~3次后再次全身化疗2个周期。

1.2.2 全身静脉化疗

小细胞肺癌一般采用EP方案, 顺铂75mg/m2第1天, 依托泊苷100~120mg/m2, 第1~3天, 21d为1个周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NP方案 (NVB75mg/m2第1、8天, DDP75mg/m2第1天, 21d为1个周期) 、PG方案 (GEM1000mg/m2第1、8天, DDP75mg/m2第2天, 21d为1个周期) 、TP方案 (PTX175mg/m2第1天, DDP75mg/m2第2天, 21d为1个周期) 。

1.2.3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 将5~6F普通造影导管选择至支气管动脉行DSA血管造影, 观察病变区供血情况及支气管动脉走行特点, 在引入5F Cobra导管选择进入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 给予灌注化疗, 灌注药物: (1) 顺铂60~100mg或卡铂400~600mg; (2) 丝裂霉素12~20mg; (3) 表阿霉素40~60mg; (4) 5-氟尿嘧啶1~1.5g。不同患者化疗方案的选择遵循个体化原则, 选择以上3种药物联合使用, 药物的量根据肿瘤大小, 病人一般状态及心、肝、肾功能情况而定。

1.2.4 肺癌血供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支气管动脉并非肺癌的唯一供血来源。Jardin等[1~2]临床证实胸廓内乳动脉是部分肺癌的主要血供, 甚至有些病例是唯一血供。而且它与胸部许多动脉存在吻合支;刘日洪[3]等发现肺癌供血内乳动脉占41.7%, 肋间动脉占10.0%。在肺癌介入治疗中, 尽量寻找异位供血动脉, 分别进行治疗, 是提高其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对支气管动脉供血不明显或造影未发现支气管动脉患者意义更大。

2 结果

患者经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与消失, 其中32例原有临床症状消失, 占71% (32/45) , 按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8例, 部分缓解17例, 无变化15例, 进展5例。有效率 (CR+PR) 55%, 1年生存率为75%, 近中期疗效满意, 远期疗效有待随访总结。

3 讨论

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 约有3/4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 失去了手术机会。尽管新的化疗药物不断推出, 但由于在化疗理论上没有较大的突破, 疗效提高极有限。肺癌组织的血供主要来自支气管动脉[4],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新途径。有研究表明, 动脉灌注时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较静脉给药高2~6倍, 而局部药物浓度增加1倍, 其杀灭肿瘤细胞量可增加10倍以上[5]。而全身的药物浓度明显减低, 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明显降低[6]。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可进入肺门及纵隔内的淋巴结转移灶, 故可消除近处转移并抑制肿瘤的进一步扩散。但局部灌注化疗对血液循环内的癌细胞和远处转移灶作用较差。因此联合全身化疗可弥补单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的不足。

4 结语

目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在不能手术的肺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得到肯定, 局部病灶作用明显可使病灶处药物浓度增加且全身副反应相对较小,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化疗既可使肺部病灶得到有效控制, 又避免长期全身化疗引起的高度毒副反应, 疗效肯定。目前肺癌治疗更趋向综合治疗, 我科现对晚期不能手术的肺癌患者采取化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取得较好近期疗效下一步采取化疗、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放疗联合治疗, 并关注探索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全身静脉化疗、放疗与分子靶向治疗之间联合应用效果。

摘要:本文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对45例未能手术的中晚期肺癌行介入治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率17%, 总有效率55%, 1年生存率为75%。

关键词:介入治疗,化疗,中晚期未手术的肺癌

参考文献

[1] Jardin M, Remy J.Control of hemoptysis:systemic angiology and anast-moses of theinternal mammary artery[J].Radiology, 1988, 168:377~383.

[2] Tanaka N, Yamakado K, Murashima S, et al.Superselective bronchial artery embolization for hemoptysis with a coaxial microcatheter system[J].Vasc Interv Radiol, 1999, 8:65~70.

[3] 刘日洪, 姚罗章, 马望喜, 等.选择性内乳动脉造影及临床意义[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3, 12:608~610.

[4] 单鸿, 罗鹏飞, 李彦豪.临床介入诊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77~86.

[5] Shimizu E, Nakaura Y, Mukai J, et al.Parmacokinetics of bronchial artcry infusion of mitomycin in patients with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J].Eur J Cancer, 1991, 27:1046~1048.

肺癌常用化疗方案介绍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6例, 肺癌:男113例, 女12例, 年龄42~78岁, 平均64岁。肝癌51例男48, 女3例, 年龄36~75, 平均57岁。所有病例初诊时均无手术指征而有肿瘤动脉灌注栓塞治疗指征。肝功能状态按照Child分级标准确定, 肝功能A级163例, 肝功能B级12例, 肝功能C级1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将导管头放置到主动脉弓将止吐药稀释后缓慢注入导管。止吐药选用: (1) 选5-HT3受体拮抗剂其中一种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 (2) 雷莫司琼、格拉司琼、恩丹西酮, 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 其拮抗外周和中枢神经元的5-HT3受体, 阻断胃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的5-HT与5-HT3受体的结合, 从而抑制迷走传入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起到止吐作用; (3) 地塞米松, 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预防化疗所致呕吐时也有很高的治疗指数, 是最常用的止吐药之一, 在预防迟发性呕吐的疗效已获临床试验证明。止吐药灌注完毕后通过导管行支气管动脉及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 而后超选插入肿瘤动脉内进行支气管动脉肝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及肝肿瘤动脉化疗药物灌注或栓塞, 化疗药物采用三联或四联, 年龄大及肝功等指标较差患者化疗药量酌减 (2004年意大利佩鲁贾会议达成共识, 确立4个致吐风险等级, 先后被MASCC/NCCN/ASCO所采用, 不同种类的化疗药物及使用剂量不同, 其致吐风险也不相同) 。常用药物为氟脲嘧啶 (750~1000mg, 顺铂 (高致吐药) 、40~80mg丝裂霉素 (低致吐药) 10~20mg阿霉素/表阿霉素 (中致吐药) 40~60mg, 卡铂 (高致吐药) 、400mg、依托泊甙 (中致吐药) 200mg。栓塞剂为明胶海棉碎块及碘化油乳悬液7~15mL。

注:参照同类药品说明书

2 结果

2.1 未用止吐药

恶心与呕吐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与化疗药物、剂量、用法及患者本人有关。70%~80%接受化疗的患者经历了恶心与呕吐, 10%~44%接受化疗的患者经历了期待性恶心与呕吐 (参照同类药品说明书) 分类如下: (1) 急性恶心/呕吐; (2) 迟发性恶心/呕吐; (3) 预期性恶心/呕吐; (4) 难治性恶心/呕吐:EKg胸部肿瘤防治工作组Thoracic Cancer Cooperative Groups。

2.2 静脉应用药止吐疗效

EKg胸部肿瘤防治工作组 (Thoracic Cancer Cooperative Groups) , 见表1。

2.3 主动脉弓灌注止吐药

0~6h无恶心、呕吐, 7~18h恶心, 未吐11例, 恶心、呕吐10例18~24h恶心未吐8例, 24~72h恶心未吐4例, 72h以后无恶心、呕吐。

肺癌及肝癌介入化疗前主动脉弓灌注止吐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有效率达92%, 完全控制达81%恶心、呕吐患者症状较轻, 所有患者仅用一次止吐药。

3 讨论

肺癌及肝癌介入化疗前主动脉弓灌注止吐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较静脉注射给药具有良好的疗效。上述病例未发现明确并发症及副作用。使患者能够接受介入化疗及栓塞术。提高生活质量, 达到较好疗效, 延长患者寿命。

摘要:目的 主动脉弓灌注止吐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方法 回顾性分析176例主动脉弓灌注止吐药后肺癌肿瘤供血动脉化疗药物灌注与肝癌肿瘤供血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及栓塞前临床随访资料。结果 17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2%。完全控制达81%。结论 肺癌及肝癌介入化疗前主动脉弓灌注止吐药较静脉给药预防化疗药物所致恶心、呕吐是显效的。

肺癌常用化疗方案介绍范文第4篇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64例, 男40例, 女24例;年龄最小23岁, 最大65岁, 平均 (39.5±8.6) 岁, 所有病例均经活检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 根据分期标准, 临床分期为中晚期。把上述患者随即平分为2组, 观察组32例, 先行化疗, 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32例, 直接手术治疗, 2组间性别、年龄、疾病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1.2 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本文所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局部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具体方法见参考文献[2]。

化疗方法:培美曲塞500mg/m2第1天+奥沙利铂120mg/m2第1天静脉滴注, 每3周重复。用药前1周开始给予口服叶酸400d, 持续到治疗结束后第21天;用药前1周给予维生素B肌内注射, 每9周1次;用药前1d、当天和第2天口服地塞米松4.5mg, 每日2次。每周期第6天开始监测外周血象, 每2~3天查1次。

1.3 疗效观察指标

1.3.1 化疗有效率

参照WHO的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完全缓解 (CR) :可见的肿瘤病变完全消失即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PR) :肿瘤病灶的最大直径及其最大垂直横径的乘积缩小达50%以上;稳定 (SD) :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缩小不足50%或增大不超过25%;恶化 (PD) :肿瘤病灶的两径乘积增大25%以上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3.2 手术出血量

2组手术后由2组手术主刀医生根据术后引流瓶刻度及所用纱布垫数量记录手术出血量, 重复测量2次。

1.3.3 毒副反应

毒副反应按照美国NC I制定的毒性评价标准评价毒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处理, 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化疗有效率

观察组行新辅助动脉化疗32例, CR8例, PR16例, SD8例, 无PD病例, 有效率 (CR+PR) 为75.0%。

2.2 手术出血量

观察组手术病例手术出血量为 (362.5±11.5) mL, 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为 (524.5±15.0) mL,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2.3 毒副反应

2组64例均可评价毒副反应, 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1.3%和75.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7.5%和25.0%, 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0.0%和37.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均未影响手术治疗。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同其它肿瘤一样存在化疗耐药, 因此, 研究如何增加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的敏感性, 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3]。新辅助化疗是指对非小细胞肺癌直接手术具有较大难度或不能彻底切除病灶的患者在手术、放疗前进行1~2个疗程的化疗, 然后再施行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疗[4]。FDA于2008年9月30日正式批准增加培美曲塞的适应证, 允许其与顺铂联用作为局部恶化和转移并伴有非鳞状组织学特性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一线治疗方案。本研究显示在化疗后手术的标本, 发现病灶大量坏死, 肿瘤体积明显缩小, 病灶缩小超过50%者达75.0%。临床疗效显著。手术出血量减少与化疗时供血减少有关, 这也是化疗治疗的一大优势, 与血管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作用机理相同。本组结果显示, 2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并且都没有影响到手术治疗。培美曲塞观察到的最多的毒副反应是疲劳, 骨髓抑制、恶心等多在联合卡铂用药后发生。表明培美曲塞良好的耐受性和较好的疗效为其进一步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之, 培美曲塞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辅助化疗安全有效, 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但该方案出现时间并不长, 其中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大规模随访、统计并加以总结。

摘要: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辅助化疗的耐受性, 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32例中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平分2组, 观察组施行化疗后手术, 对照组直接手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行新辅助动脉化疗32例, CR8例, PR16例, SD8例, 无PD病例, 有效率 (CR+PR) 为75.0%。观察组手术病例手术出血量为 (362.5±11.5) mL, 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为 (524.5±15.0) mL,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2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并且都没有影响到手术治疗。结论 培美曲塞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辅助化疗安全有效, 值得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关键词:培美曲塞,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辅助化疗,耐受性

参考文献

[1] 潭诗生, 冯奉仪.新辅助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在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实用癌症杂志, 2003, 18 (3) :333~336.

[2] 李金瀚.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共识点、难点和亮点[J].中国肺癌杂志, 2003, 6 (5) :344~346.

[3] 陈绍俊.周剂量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27例体力状况消弱的转移性结直肠癌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 2008, 8 (11) :29~30.

上一篇:儿童才艺表演自我介绍范文下一篇:防范电信诈骗网络诈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