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的流程范文

2023-09-21

包装设计的流程范文第1篇

1 流程管理的含义

流程管理 (process management) , 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 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管理方法。它应该是一个操作性的定位描述, 指的是流程分析、流程定义和重定义、资源分配、时间安排、流程质量与效率测评、流程优化等。因为流程管理是为了客户的需求而设计的, 因而这种流程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被优化。

流程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和有效工具, 伴随着市场环境与组织模式的不断变化, 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 越发显示出其强大的威力和巨大的作用。流程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技术, 而且体现了现代化管理的思想。流程管理的主要是:理清和管理好所有主、支流程之间的关系, 使他们相互协调发挥应有的作用。运用流程管理方法和技术进行软件项目的管理, 可以有效地改变软件过程中管理的混乱局面。应该对大型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进行有效的定义, 在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中, 所有的活动过程都应该按照流程所规定的逻辑关系、活动的方式来认真执行, 这样就可以使得所有的活动有序和可控。

2 流程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流程管理是一种管理技术, 基本活动是由个人或团体来完成的, 它不需要进行其他的活动来转化。

2.1 流程的内涵

流程是由某种活动组成的。其基本活动是由个人或团体来完成的, 它不需要进行其他的活动来转化。流程的各个活动之间有着独特的流向, 它包含着起始的活动和终止的活动, 所以,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流程有四个基本的构成因素即:活动、活动的逻辑关系、活动的实现方式和活动的承担者。流程管理是一种管理技术, 体现了现代管理者的思想, 管理的发展沿着分工理论运行了几百年后, 现在又重新回归到新的整合系统。

2.2 制定软件项目管理流程的意义

软件项目是生命周期的一系列开发过程中的多种流程活动。制定软件项目管理流程, 应该注意能够引导项目逐步走向成功、能适用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能指导项目的开发活动, 能有利于对项目开发活动的管理、能以直观的流程图表示, 能使项目组的成员清楚的知道软件开发与管理的过程和相互间的关系;活动条件明确、规范, 便于控制、工作产品定义明确、可度量, 评价标准和方法具体、可操作。

3 软件项目管理的总体流程设计分析

在软件项目开发管理过程中, 要努力实现项目管理的各项目标, 协调整个项目管理的全过程, 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 必须明确软件项目管理总体流程设计。

3.1 项目的搜寻

项目搜寻是立项的坚实的基础, 主要任务包含市场信息的收集, 用户需求的跟踪, 要对潜存的项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筛选。

3.2 立项

立项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立项的理由, 提出立项的具体建议, 提供合适的资金和材料, 使立项建议成为正式的项目。

3.3 项目售前

售前阶段是从项目立项开使到项目合同的签定结束, 主要工作是:制定和客户交换打算, 了解客户的背景资料, 知道客户启动项目的缘由、目标与期望, 编制项目方案建议书, 筹备合同底本等。

3.4 合同的生成

合同生成阶段的工作有:项目方案的评估和断定技偶合同、商务合同的约定、评估和签订。

3.5 软件项目管理流程合同的执行

合同执行是软件项目管理流程的重点, 它可分为软件开发、测试与执行、内部验收、项目试运行与验收、项目的维护等五个基础工作的过程。

3.5.1 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阶段分为:需求调研、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单元测试等过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管理。

(1) 制定项目的计划。软件项目的计划是一个用来协调所有其他计划, 用来指导项目执行和控制的可操作的文件。体现了对客户的理解, 是项目活动的基础, 也是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的依据。 (2) 确定开发的过程。根据软件项目的实际情况, 建立一个稳定、可控的软件开发过程, 并按照此过程来进行软件开发。 (3) 加强过程的控制。过程的控制主要包括了过程管理、变更控制与配置的管理。

3.5.2 软件项目测试与执行

测试的目的是检查系统是否符合项目合同与任务书规定的要求。项目测试分集成测试与系统测试, 测试全过程在模拟运行环境中执行。

3.5.3 软件项目内部验收

项目完成测试后进行内部验收, 主要有三个步骤:文档准备、内部验收测试和内部评审。对提交的所有文档和测试结果进行内部评审, 完成项目开发的总结报告。

3.5.4 软件项目试运行与验收

试运行与用户验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使所有的工作产品得到用户的确认。主要工作有:验收前的准备、用户进行验收测试和系统试运行, 进行文档与系统的移交和用户的最后确认。

3.5.5 软件项目的维护

软件系统的维护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纠错性维护, 另一类是完善性维护。宗旨是提高客户对软件产品的满意度, 根本目的是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 软件项目管理总体流程及相关技术已经成功地运用在软件项目的研发和管理当中, 以设定软件研发项目总体流程为主线, 确定各个阶段的主要流程, 并采取评价指标体系和一系列的模板进行项目开发过程的控制和管理, 大大地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和项目的成功率。

摘要:目前, 针对软件项目和项目开发中的复杂性、易变性和不可预见性等问题, 研究了软件项目管理流程和方法, 恰当地设计了软件项目运作过程的总体流程, 分析了各阶段流程的进入前提、首要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圆满结果。

关键词:软件过程,软件项目管理,流程管理,尖端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宽宏, 殷人尾.基于CMMI的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模型[J].计算机工程, 2004, 30 (15) :75~77.

[2] 刘佰忠.项目管理是IT项目灵魂[J].湖南制造业信息化, 2004 (4) :9~10.

包装设计的流程范文第2篇

日用产品广泛的运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好的设计会给我们带来舒适的用户体验, 因此, 在日用产品的设计中, 应注重以下几个要点:1) 功能美与形态美的结合。设计史上形式和功能是一个不断被探讨和修正的话题, 芝加哥学派的现代主义大师路易斯·沙利文曾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无论如何, 对于产品而言, 功能与形式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形式美才是产品的最终目的。2) 人机工程学在产品中的实际应用。日用产品的设计中, 必需要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影响。如果产品不符合人机工程学, 首先在设计上就已经失败了。人机工程学涉及到医学, 心理学, 人体测量学等相关学科。对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实则体现了人文精神, 表达了对人的尊重与关心。3) 经济性与成本因素分析。物美价廉, 安全性能好, 使用寿命长, 是保证产品具有良好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设计师应正确处理好产品的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并将规划产品层次的目标成本和价值工程意识纳入到产品设计中。才能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企业赢得市场。

二、日用产品设计方法解析

产品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 例如:头脑风暴法, 联想法, 特征列举法等等。而日用产品的设计有其特殊性, 更加注重人的感受, 因此在这重点提及三个设计方法:

1、仿生设计

仿生设计, 顾名思义, 就是从自然界生物界的功能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 通过模仿其功能和形态进行创新的一种设计方法。日用产品设计在人民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市面上的日用产品大多功能单一, 形式缺乏美感, 很难满足人们的感性需求。在日用产品设计中科学合理的运用仿生设计, 赋予产品趣味性内容, 必然会为日用产品增添生命的活力, 从而达到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目的。在进行仿生设计时, 应更加注重产品形态美与功能美的结合, 在满足日用产品功能的同时表现出产品独特的美感, 研究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追求, 并结合人机工程学, 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感到舒适、愉悦。如图1所示。落叶沙发, 外形酷似一枚刚从硕果累累的树上掉下来的叶子, 作为承重结构的“叶脉”清晰可见。沙发采用金属丝框架, 框架之间为垫子, 表面用皮革覆盖。纯手工制作。这款沙发很好地体现了仿生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2、改良设计

在对原有产品的进行改良中,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原材料的变更——素材、原料、添加物等, 基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功能等;2) 设计, 色彩的变更——花样、尺寸、风格;3) 包装的变更——花样、尺寸、形态、材料、4) 生产技术制作工序 (工艺) 的变更——手工制作、机械化、自动化、机器人操作, 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数量, 省力化。总之, 通过对原有产品的改良能给消费者这样一种感觉, 改良后的产品比原有产品好, 具有许多异于原有产品的属性, 而且比原有产品更便宜。例如图二:改良后的插头这款插头在传统的插头基础上进行改良, 加入了折叠, 二合一, 叠加等多种元素, 让插头变成了一款兼具功能、实用性与美感的艺术。

3、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 关系, 在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角色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 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日用产品设计上, 更应注重产品的耐用性, 可循环性, 使用寿命, 材料环保等, 考虑到产品的经济性和成本因素, 将生态环境理念与产品的形式, 功能融合, 例如图三:符合生态设计的凳子这款凳子, 采用木质单板和可循环利用的纸张制成。该款凳子不仅强调自身重量和承受力, 还特别注意了凳子的高度, 适合各种身高的人群。同时, 凳子本身还可以自由拆卸, 安装在需要的空间。

三、设计流程

合理的设计流程是影响设计最终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做任何设计的时候都应制定一个合理的设计流程, 一般的产品设计流程包括:前期调研、功能形态的设计、总结生产等环节, 在做日用品设计流程时, 更应注重了解消费者对产品功能、形态的偏好, 调研同类产品在实际应用中的用户体验情况。一般日用产品设计开发的次序分为五个阶段。1) 市场调研 (了解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同类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表现等等, 为产品的设计提供建议) 。2) 意见的甄别, 评价 (根据市场调研的报告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 3) 开发 (产品的设计与生产) 。4) 检测 (少批量产品投入市场, 针对消费者的反馈进行改良) 。5) 商品化 (商品投入市场) 。

其中, 市场调研对日用产品的设计尤为重要, 通过调研能够发掘消费者真正的想法, 从而给产品的设计提供更多有用的建议。在产品设计过程中, 设计师应该深入的了解消费者的根本需求, 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设计出更加人性化, 符合人们日常使用的产品。

四、结语

日用产品的设计经常被忽略, 通常只考虑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需求, 往往没有进行人性化的考量分析。设计是以人为本的, 日用产品的设计是以达到最佳生活使用状态为最终目的。文章分析了在日用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重点介绍了仿生设计、改良设计、生态设计三种设计方法在日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简要解析了日用产品的设计流程, 为完善日用产品的设计提供一份建议。

摘要:在当前日用产品市场中, 有很多日用产品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完善日用产品设计具有较好的市场需求。日用产品的设计方法有其特殊性, 因而本文从日用产品设计的原理出发, 分析现有日用产品设计方法, 解析日用产品设计流程的合理性, 以此促进日用产品设计的发展。

包装设计的流程范文第3篇

【摘 要】阐述“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四个层次在商科人才培养中的内涵和优势,通过以“将企业搬进校园”为理念的完全竞争环境构建,以“学生主体、教师引导、学校支持”的课程体系设计,提升学生对市场和社会的感知力、对规则的执行力、对风险的洞察力和对企业价值的领导力。

【关键词】商科教学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探索21世纪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是时代发展和教育创新的大势所趋。高校的创新教育模式,就是向学生提供最广阔的思维激荡交锋和多元文化汇聚交融的智慧平台。这一目标的实现,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依靠“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企业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师生、学生与学生、校企相互连接,享有丰富信息资源的学生一起学习、直接切磋、激荡思维,真正实现“将市场带入教室”的设计理念,共同成长为21世纪合格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一、目前商科课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商科专业人才培养,是要在变幻莫测市场环境中探索诡谲博弈的经营之道。这就需要在经营课程设计时更贴近市场,更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现实问题。努力培养学生对企业经营的市场的认知、流程设计、风险控制和价值挖掘能力,是工商管理类教学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现代管理高技能培养的迫切要求。目前,商科课程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重逻辑推理能力,轻情商素质培养。目前很多老师将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作为最主要的训练思维的方式,而忽视了情景和竞技教学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而认知能力以人文交际和融入商业环境为理念,在课堂课外通过模拟市场竞争、仿真市场设计、场景案例分析、数学建模等形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二)重标准化教学,轻流程再造过程。在商科教学中,每一位老师的任职经历和知识背景不同,授课思路也不尽相同。统一的教学大纲、标准化思路束缚了教师的发挥空间;企业业务操作和风险控制已经不仅是涉及一门课程,往往是若干门专业学科交叉,形成多部门配合的“业务流”(Business Flow),如纳税申报流程,涉及企业管理、财务、税务局、银行等多部门,按部就班地“填鸭式”教学无法深入到企业实际和体会现实曲折,不仅容易造成观点片面,而且导致关键点控制失败酿成企业损失的后果。

(三)重对风险度量,轻全面风险意识。商科教学中过度重视对风险的度量模型构建,因为其侧重于市场历史信息(如价格波动、成交量)等模型推演,忽略了形成市场信息对外部环境的判断(如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微观环境)。全面风险框架在不仅仅局限于风险度量,而是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四个环节紧密结合,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从而实现董事会制定的战略发展目标。

(四)重预防风险危害,轻挖掘风险价值。当前教学理念偏重防范而轻治理,忽视了危机管理和战略改变所蕴藏的价值。应学会危机管理,正确战略定位,让学生知道如何在挫折中坚定信念、逆境中抓住机遇、创新商业模式、挖掘企业新的价值增长点。“化危为机”这种步入社会所具备的能力在传统单向教学中很难培养。

二、“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优势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内涵。“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各种真实市场竞技,让实验者感受和提升对竞争市场环境的认知能力,遵守和改进业务规范的流程控制能力,掌控时局的风险管理能力,引领企业价值文化品牌的领导能力。企业完全竞争环境设计图见图 1。

1.认知是基础。认知是个体对现实社会的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调节和自我感悟。认知强调“自我感知性”,符合“90后”大学生强调“自我”的时代个性,是从真实环境中的感性上升到抽象逻辑的理性必经的过程。在认知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模拟经营、创业设计、职业技能训练、项目策划、营销方案等情景式和竞技性教学,丰富认知能力培养课程内容。

2.流程是执行。认知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学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和合作意识,而流程控制则是严格要求员工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操作,明确岗位职责和分工,设置审核权限,找出存在的关键点和风险点。企业流程控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工作流控制,如生产加工、人力资源、内部审计、公司治理程序等;二是涉及对外往来的工作流控制,如销售、采购、申报纳税、合同订立等。在教学环节中,通过设置岗位分工明确的业务流程实训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以会计电算化中基础实训为例,其流程设计包括:(1)用友金蝶等会计软件的安装流程;(2)建账、删账、备份、引入账套的流程设计;(3)基础设置,包括企业内外部资源、财务资料等环节;(4)凭证处理的流程设计,包括制单、审核、出纳签字、记账、自动结转、结账等环节。(5)报表处理的流程设计,包括报表、报表格式、报表公式设置、报表生成及保存等环节。

3.风险是管理。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 Merton指出:“现代金融理论有三大支柱,依此为资本的时间价值、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目标设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绩效评价五个基本阶段,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改进工作流程,提高营运效益和效率,降低企业风险的损失可能性。

4.价值是引领。引领价值是从风险中寻找机遇,发觉战略合作伙伴和创造商业模式。价值洞悉分析包括三方面:潜在合作者、自身、客户、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预先、追加、中断、维持、放弃投资的时机和空间;“应该做什么,应该放弃什么”、“设定阶段性任务”、“对阶段性结果作出评估”的计划和行动。企业唯有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道路,洞悉价值持续增长点,专注所长和巩固所有,品牌价值才能长期延续,企业信誉才能不断增长。

(二)“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1.“沟通、执行、组织和领导”统一。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层次,“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相辅相成。认知源自于竞争环境,流程是认知的延伸,风险是流程的提升,价值是风险的战略抉择。四个层次又各有不同,认知强调感知力,流程注重执行力,风险更关注判断力和洞察力,价值取决于企业品牌文化的领导力。在完全竞争环境下,学生通过竞技经营感知时势变化无常并快速融入社会,通过真实业务流程和部门分工体验执行高效,通过对当前热点问题风险诊断训练组织和协调,通过洞悉市场先机和危机处理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和品牌文化。“四位一体”的能力模型,旨在塑造学生“沟通、执行、组织和领导”的企业家特质。

2.“教、学、赛”相辅相成。创新实验课程提供了一种以仿真实战为场景,体验式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它通过直观的业务流程,注重行业技能的传授、模拟企业现实运行状况,重视沟通与实践,让学生站在企业决策者和执行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促使教师在实践提炼出更具说服力的案例素材。此教学方式与“学生为主,教师引导,教学相长”的交互式思路不谋而合。既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应变能力,又可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市场周期变动,亲身感受企业经营者面对市场竞争的刺激与残酷,领悟作为决策者所需掌握的“意会性”技能。在全真的商战环境中,创新实验竞技比赛通过培养学生的共赢理念、沟通合作、职业操守、领导能力、个性特质和所学管理技能相融合,提升学生适应市场的“就业力”和“创业力”。

3.“仿真、竞技、价值”的模式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育完全竞争环境,使学生在“竞技、合作、风险”的环境中体验真实。一是仿真性。通过构建完全竞争环境,将市场风险和企业应对风险措施完全拷贝到教学环境中。二是竞技性。通过制定近乎实战的、透明公平的比赛规则,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市场的精彩和刺激,意识到职业操守和商业信用的重要性,市场行为必须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三是价值性。完全竞争环境创造性地把“战略Strategy、计划Planning、控制Control、执行Action、评估Evaluation”SPACE管理理念运用到教学中来,在竞争中学会协作,在协作中发现自我优势,从学生的“价值模式复制”进而实现“自我价值挖掘”,更好地树立学习目标和职业定位。

三、“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设计

“认知、流程、风险和价值”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必须既有利于提升学生迅速了解市场、融入社会的感知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朴实严谨、扎实肯干的学习作风;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迁移、对学科体系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以致用、敢为天下先的创造和参与热情。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设计的核心在于构建完全竞争环境,能力层次包含认知感悟、流程控制、风险管理、价值创造四个方面,设计平台包含学生课堂、课外实践、教师技能提升、校企合作支持四个平台。

(一)夯实认知层面基础,提升学生社会感知力。认知是对环境的自觉反射。认知层次在整个课程体系处于基础地位。如果缺乏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投入再多的精力训练逻辑能力,只会让学生对简单而现实的道理钻牛角尖,训练出来的学生就会变成“书呆子”。

1.学生课堂设计平台。分为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模块。学科基础主要满足现代企业对基础应用技术(主要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统计分析技术)和职业素养。主要课程有职业道德、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数据库基础、统计学实验、EXCEL等课程。专业基础主要满足人才培养对专业能力建设的要求,主要课程包括手工模拟实习、纳税报税实习、电算化基础、防伪识钞技术、出纳实习等。认知基础课程力求展现现实专业操作场景,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团队协作、职业敏锐等能力,树立诚实守信等基本的道德规范。

2. 学生课外实践平台。在实训课程中开设ERP沙盘基础实训课程。ERP沙盘基础是在学生学过公司理财、基础会计等管理课程的基础上,按照全国ERP沙盘大赛的规则,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销售、采购、生产、融资、财务决策过程,基础课程以物理沙盘为平台,以制造业为模板。

3. 教师技能提升平台。教师需要具备一线企业的工作或实习经历,在课堂设计时按照岗位分工组织教学,制定《岗位责任书》,制定基础实训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契合现实竞争环境的模拟实训教材。

4. 校企合作支持平台。设立“学生实践基金”,举办各种企业家讲座,介绍其创业经历以及讲授一个优秀创业者所需要的素质。与企业搭建实习和参观平台,了解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人力资源政策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二)强化流程控制素质,训练学生业务执行力。流程控制是对专业胜任能力的精通。流程控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居于中坚和核心地位。

1. 学生课堂设计平台。流程控制能力专注于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能力提高,以及对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守。主要课程设置有手工综合模拟实习、税务会计实训、财务报表编制、全面预算管理、ERP供应链实训、营运管理实训课程,财经法规、企业会计准则。此模块的课程均为会计专业核算与管理能力的核心主干课程,强调任务式导入和业务流程设计,制作与企业接轨的《内部控制手册》、《安全工作》,在组合岗位轮换中体验性格、习惯、思维方式的不同,巩固学生专业理论成果。

2.学生课外实践平台。此阶段安排供应链沙盘实训课程。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客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供应链沙盘模拟企业在订单下达、库存控制、前期资本预算、债务融资各环节的决策过程,让学生学习如何保证整个供应链和谐顺畅的控制能力,即无论市场是轻微波动还是剧烈震荡,企业都能处之泰然,应对自如。

3. 教师技能提升平台。平台设立“青年教师实习基金”,安排青年教师到大中型企业调研,调研计划可以抵扣一定教学任务量。通过调研熟悉行业运营基本业务流程,并将之转换为实训手册或教材。

4. 校企合作支持平台。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定岗实习提升就业竞争力。顶岗实习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设立“优秀实习奖学金”,奖励在岗位中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学生实习生。

(三)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市场洞察力。风险管理是跨专业的融合。其在整个实训体系中处于延伸和拓展地位,同时也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学生课堂设计平台。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主要是设计跨专业综合类实训课程,其特色将全部专业课内容融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专业理论、业务流程基础上,识别和分析项目风险,并提出应对风险措施,是综合性较强的一种实训形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课程有OFFICE在财务决策中运用、风险管理实训、高级财务分析、高级经济学等。

2.学生课外实训平台。此平台安排行业沙盘实训课程。行业沙盘实训针对不同行业的风险点和关键点制定规则,在沙盘设计上融入更多的行业信息和市场因素,如政府政策、投资环境、国际市场变化、产业信息、竞单会等指标,让整个决策因子更富波动性和戏剧性。此模块可与电子沙盘相结合,学生可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登陆远程服务器就可网络竞技。

3.教师技能提升平台。教学部门应加大与企业联合的纵向课题研发力度,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瓶颈的疑难问题,为企业建立全面风险防范机制。通过搜集第一手资料建立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库,并出版解决企业现实业务的案例教材,利用专业背景为企业进行后续培训和政策指导。

4.校企合作支持平台。为满足创新实验室软、硬件投入,学校应设立“创新教育设备基金”。建立集在线教学、考试、培训、案例阅读、资源下载、课后交流于一体的网络平台,统筹学生、教务、行政管理,开通官方微信、微博、QQ群,拉近师生距离,规范新闻宣传。

(四)挖掘价值创造潜力,塑造学生战略领导力。价值创造是跨能力的升华。价值创造是在企业面临危机时展现出力挽狂澜的领导力、处变不惊的心理力、快速协调的公关力等领导决策能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引领和升华地位。建立价值能力层次的目标是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提升预测市场的判断力,从而引领品牌文化的前行方向。

1.学生课堂设计平台。此平台将毕业设计与未来职业规划紧密结合。对于未来有志于毕业创业的学生,可将论文设计改为创业方案设计。主要课程包括职业能力规划、项目策划、公司治理、资本运营、市场调查等。

2.学生课外实训平台。此平台以创新实验,组织参加全国性竞技比赛如ERP模拟经营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广告作品大赛、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大赛,等等。创新实验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以目前权威的学科竞赛规则为蓝本,训练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应具有的企业经营预测、创业设计、投资分析、心理适应等综合能力。

3.教师技能提升平台。通过担任政策顾问、独立董事等社会兼职发挥优秀教师服务企业、造福社会的智力优势。定期参与各种学生职业和创业教育学术研讨,并与各兄弟院校交流比赛和办学经验,对创业创新教育的“双师型”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补贴和评优倾斜。

4.校企合作支持平台。组建“创业指导委员会”,设立“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建立小微企业培训中心,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技术服务、政策咨询。建立校园产业园,以“搭建创业平台,聚合优势资源,提供增值服务,培育产业人才”作为办园宗旨。

【作者简介】赵序海(1982- ),男,山东滕州人,西北大学博士研究生,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财税金融系专任教师,证券分析师,硕士。

(责编 黎 原)

包装设计的流程范文第4篇

某水库枢纽工程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境内,工程需要碾压砼79万m3,常态砼13万m3,其中一级配1.0万m3、二级配33万m3、三级配58万m3,共需要粗骨料140万吨,细骨料66万吨。

人工砂石加工系统承担水库枢纽工程92万m3混凝土骨料的生产任务。碾压混凝土骨料需采用干法生产,且招标文件要求设置的砂石料开采加工系统的设计处理能力应不小于650t/h,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80mm。

本工程料源为指定开采石料场,距坝址运距约32km。料场为独立山体,料场基岩裸露,岩性为泥盆系上统佘田桥组灰色亮晶生物屑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性坚硬,质量较好。其岩性力学密度2.71g/cm3,孔隙率0.37%,抗压强度95Mpa(干燥),70Mpa(饱和),软化系数0.73。

2、人工砂石料系统工艺流程设计

本工程人工砂石料系统设计生产能力650T/h。为保证生产连续性,采用双线双路加工,即粗、中、细碎均配置二台破碎机,既可单线运行,又可双线联运。根据设计石料级配需求量及料场岩石参数情况,系统工艺流程设计如下:

去泥:可在汽车装石料时剔除,另在棒条机上布设20mm筛皮去除泥土,泥土经胶带机送至泥堆区。

粗碎:毛料经汽车运至棒条给料机进颚破后,破碎成<225mm的混合料,经胶带机送至半成品堆场,经匹配设备参数选择两台JC1100型(2*350T/H)颚式破碎机可满足要求。

中碎:半成品料经胶带机送至中碎,破碎成<80mm的混合料,同时对大中石进行整形,经匹配设备参数选择两台反击破HS1315S。

第一筛分车间:此工艺要求较高,经反复比选,选择两台3YKR2460圆振动筛(80、40及20mm三层筛皮。中碎后的骨料经胶带机送至第一筛分车间,筛选出40-80mm大石和20-40mm中石进成品堆场,多余大石经胶带机返回至中碎车间二次破碎,多余的中石经胶带机送至细碎中转仓,而<20的混合料经胶带机送至第二筛分车间。

第二筛分车间:根据小石和砂的设计参数进行设备比选,采用两台2YKR2460圆振动筛(5及20mm二层筛皮)。筛选出5-20mm小石及0-5mm砂经胶带机送至成品堆场,多余小石经胶带机返回至细碎中转仓。

细碎及超细碎:根据碾压砂设计参,选择两台VS1400R冲击破制砂。细碎中转仓料经胶带机送至细破机,破碎成<5mm的砂;细破后的骨料经胶带机再次送至第二筛分车间,形成闭合回路,经过反复多次筛分破碎后,最终所有进入细破机的骨料均破碎成合格的碾压砂。

除粉:碾压砼砂需要量大,原砂宜优先满足碾压砂需求。对常态砂,在合格碾压砂基础上增设砂粉级配分离调节机,去除多余石粉,常态砂和碾压砂分开存放。

3、人工砂石系统级配平衡分析

根据设计配合比计算所需各种骨料量,由各种破碎机型号颗粒特征曲线表,进行级配平衡计算,最后达到设计需要。

4、结束语

整个砂石系统设计除了要着重考虑主体工程混凝土的月供强度外,还应在系统规模设计上要充分考虑生产裕度,在满足工艺流程的需要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考虑10~15%裕度,确保系统能满足生产需要。

摘要:人工砂石料系统的设计,决定着整个工程砂石料的供应及质量保证,本文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和料场岩性情况,对系统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分析,最终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人工砂石料系统,工艺流程设计

参考文献

[1] 阮光华主编,《混凝土骨料制备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系列专著,

包装设计的流程范文第5篇

一、运用信息视觉化方法的导视标识

对导视标识的设计可以利用信息视觉化的设计方法。信息视觉化是一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人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 视觉系统会在其中产生更大的作用, 也更加便于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视觉化发展, 是通过对原始信息进行初步的分类, 经过合理的筛选安排与排列组合, 最终成为视觉设计。

信息视觉化是信息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初是以平面化的图形为表现形式的, 信息的传达渠道有限。随着科学技术与视觉审美水平的提高, 更多的传播媒介的出现, 信息视觉化也逐渐开始采用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如动画等。信息视觉化发展, 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从而保证在信息爆炸的今天, 更好地实现信息的传递。

运用信息视觉化方法的导视标识, 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文本形式, 在表现形式方面更加丰富而多元。从信息视觉化最初应用的平面图形, 逐渐结合了较为先进的传播媒介 (如LED显示屏等) , 在视觉审美方面更加具有优势。此外, 为了进一步加深导视标识的导视效果, 采用了动态化的信息处理方式, 将图像、声音与新兴媒介相结合, 实现了导视标识与人的互动展示。以新兴媒介在导视标识中的应用为界线, 可以将导视标识的信息视觉化划分为静态视觉化和动态视觉化两种形态[1]。

二、运用视觉流程理论的导视标识

1、视觉流程理论

在人的感知系统中, 视觉系统较之听觉、嗅觉等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 人们对于环境的理解与认知绝大部分是依靠视觉系统来完成的。普遍来说, 人们通过视觉系统获取信息, 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通常会按照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顺序。视觉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观赏同一幅画的时候, 通常会首先对整幅笼统地浏览一下, 再将视线放在感兴趣的局部区域。视觉流程理论, 就是利用人的视觉顺序, 依靠不同的色彩搭配与文字应用来实现对人的视觉引导与规划, 从而吸引人的注意, 更有效率地传达信息。

2、应用视觉流程的导视标识规划

通常而言, 人注意力会同时具有随意性及有意性。视觉流程的第一个环节就根据人的审美与认识顺序, 通过图像与画面的形式, 将注意力的随意性转化为有意性, 将人的注意力吸引并集中起来。人的感知通常都是先观察整体, 在关注局部, 导视标识运用视觉流程进行设计, 也应该着重应用这一认知顺序, 在标识的规格大小、色彩应用及标识的安放位置进行精密地规划, 刺激人的视觉本能, 聚焦人的实现, 才能起到导向的作用。

导视标识需要向人们传递空间信息与方向信息, 就需要首先吸引到人的注意, 这就需要导视标识醒目而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 才能引起人的注意, 起到信息传递的效果。同时, 导视标识在传递方向信息时, 也应该注意人的心理诉求, 给人的视觉带来舒适的体验。

在顺应人的认知顺序的基础上, 再考虑受众的思维逻辑与思维惯性, 在导视标识的设计方面, 画面的各种元素要有紧密的联系, 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画面元素之间要按照受众的思维逻辑惯性来设置, 而不只是图形与色彩的随意罗列。

除此之外, 也要考虑到标识图像的主次关系, 将需要传达的重点内容放在人们视觉系统最先认知的地方, 以图形、文字或画面为具体的表现形式;将信息的次要内容放在人们视觉系统所关注的次要位置, 建立合理认知逻辑及视觉逻辑, 提高图像元素之间的关联性[2]。

三、基于视觉流程的导视标识信息视觉化设计

1、导视标识的静态化视觉设计

导视标识中, 静态化的视觉表现形式, 通常是将信息进行图形化的转换, 实现信息的传递。如图1中的“禁止吸烟”, 并没有明确的文字信息, 只利用形象化的“烟”及寥寥的几条线条就传达了所要传达的信息, 能够使人们实现快速地接受与理解。

1) 色彩元素在静态化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人的视觉系统对于色彩的感知最为明显, 在视觉审美中, 对于色彩的应用是最为常见的方式, 不同的颜色能够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能够勾起不同的回忆, 也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但同时, 色彩给人们带来的体验也具有普遍性, 例如, 紫色代表神秘、蓝色代表忧郁、白色代表纯洁等。

导视标识的设计中, 应用色彩元素来吸引人的注意力, 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为了突出这种刺激, 在导视标识的设计中通常会使用反差较大的颜色, 例如红色与白色、黄色与蓝色、黑色与白色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所要表达的信息更加凸显, 更加具有聚焦效果, 同时, 色彩的反差也能够加深人的记忆。如图2中, 就运用了红色与黑色、红色与白色来增强标识效果。

部分导视标识会通过色彩的重复与交替呈现, 来增加标识的律动感, 增强人的印象, 强化人的记忆效果。

2) 图形元素在静态化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导视标识的表现形式各有不同, 除了色彩的应用之外, 也会通过图形与文字相组合的方式来呈现。色彩能够吸引人的注意, 能够引导人的情绪, 而图形则具有一定的表现张力, 会使标识的内容更加直观与形象, 更加便于人的接受与理解。例如, 在很多导视标识中应用到的箭头, 就是一种图像, 通过简单的线条排列很明确地起到方向指引的作用。

导视标识中的图形, 可以是单一的图形, 也可以是多个图形的排列组合。如图3中, 就很好地运用了箭头图形和杯子的形象, 指示了大厅的位置与功能。此外, 很多导视标识会通过线条构成的图形, 来描述一种肢体语言, 或描述一种情景来传递所要传达的信息。这种肢体语言式的抽象性表现, 同以往的具象化图像相比更加便于理解, 简单、幼稚的图形形式也便于人们接受。图形的不同排列组合形式, 向受众传递信息的同时, 也会给受众带来美的视觉感受[3]。

3) 材料元素在静态化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材料的不同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人们对于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联想与心理映射。例如, 在建筑物的外立面, 使用钢结构会给人以硬朗、干练的心理感受;使用粗砺的石料会给人带来狂野、古朴的心理感受。在导视标识中的应用也是如此, 例如, 某星级酒店的导视标识, 采用的浅色木质材料, 给人以淳朴、自然的心理感受。现代化的导视标识, 多采用木材、钢铁、亚克力、KT材料等, 导视标识材料的选择, 应该同周边的环境及文化氛围相结合, 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4]。

2、导视标识的动态化视觉设计

1) 光影元素在动态化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化的视觉呈现技术的应用, 使得信息的传播渠道不断拓展, 除传统的传播媒介之外, 现代化投影技术的应用也开启了信息传递的新篇章。如图4中的投影导向标识。投影通过光影的元素在墙面或地面上形成的投影效果, 投影灯片在光的照射下会以不同的图形与文字形象展示出来, 给人以新颖的视觉感受。

2) 互动媒介在动态化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动态化视觉表现形式, 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与新型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 是以现代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技术为技术支撑, 以电脑、LED显示屏、广告机等设备为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传递的。随着微电脑及微控制技术与应用水平的提高, 动态化视觉表现形式更是具备了互动效果。现代化的导视标识, 在设计中可以结合信息化的传播媒介, 如电子屏幕与触控屏幕等等, 就能够向人们呈现美的感受的同时, 实现人与机的互动, 能够进一步加强导视标识信息传递的效果。

3) 移动终端在动态化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手机、i Pad、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人们逐渐依赖于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来获取信息。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 拓宽了信息的收集渠道, 在使用中也更加具备灵活性与自由性。导视标识在移动终端中的应用, 主要表现在定位与导航软件方面。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定位与导航, 并将人的视觉、听觉与触觉系统向融合, 实现人与移动终端的互动[5]。

四、结语

基于视觉流程的导视标识信息视觉化的设计, 对于提高导视标识的信息传递效果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需要结合视觉流程相关理论, 运用信息视觉化方法来实现。导视标识的信息视觉化设计, 在色彩、图形与材料方面均有所表现, 可以通过投影、触控及移动终端为具体的传播渠道, 在实现导视标识信息传递的艺术性的同时, 实现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与互动性。

摘要:导视标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方向引导的作用, 导视标识的艺术性及美观性, 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视觉感受。本文主要对基于视觉流程的导视标识信息视觉化设计应用进行研究, 从导视标识的信息视觉化的体现、运用视觉流程的导视标识研究及运用视觉流程的导视标识信息视觉化设计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视觉流程,导视标识,信息视觉化设计

参考文献

[1] 俞璐.关于信息视觉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 2016.

[2] 徐军.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流程浅析[J].艺术教育, 2014, 09

[3] 钱华.艺术设计之信息视觉化设计[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22) :100.

[4] 戴丽家.基于视觉流程的导视标识信息视觉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14.

包装设计的流程范文第6篇

1 带压液化流程的设计

本文设计出了一种二氧化碳含量低的气体膨胀带压液化流程。首先,将天然气做净化处理。此时,天然气带有一定压力。然后,将其置入到换热器中,降低温度与压力。天然气液化后,放入到储罐中储存。储罐中的气体挥发后,降温,再次返回到换热器,对部分压力能、低温能进行回收。在天然气液化的过程中,换热器需要的冷量是由气体膨胀制冷循环系统提供的。另外,膨胀机在运行时能够产生膨胀功,然后回收给压缩机使用。

2 液化流程的优化

2.1 初始参数的设定

结合实际的生产实践经验,设定初始参数。具体设定的情况为:天然气进口温度与水冷温度均为35℃;膨胀机绝热效率为0.8;压缩机绝热效率为0.85;液化率为1。两台换热器的最小换热温度分别为3℃、5℃。天然气压力降低为0kpa。假设进口天然气为CO2、CH4。两者的摩尔分数分别是:0.01%、99.9%。自调节水冷器产生的压力,将膨胀机中的功刚好回收给压缩机。自调节(HEX-101)后端天然气、压缩机(C-201)前端天然气温度,要求保持一致。

2.2 流程参数的优化方法

分析上面的参数、逻辑关系,可以得出四个流程自由度。分别是:进口天然气压力(P101)、储存压力(P104)、气体膨胀前压力(P204)、气体制冷剂膨胀前预冷温度(t206)。假设以上参数相同,将能耗指标设定为LNG单位,在优化参数的基础上,得出最低能耗的最优值。计算公式为:

3 优化结果与分析

3.1 流程参数的优化结果

3.2 制冷剂的比较

对上述三种制冷剂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应液化流程的最优参数。研究表明,由于氮气的液化温度比CH4的液化温度低,导致(CH4、50%N2+50%CH4、N2)三种制冷剂的温度依次下降。在三种制冷剂中,能耗最高的是氮气。最低的为CH4。主要原因是:该气体的比热容与进口天然气很接近,在换热的过程中能够降低能量消耗。

3.3 氮膨胀(PLNG)流程与常规氮膨胀流程的比较

4 结语

常规氮膨胀流程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消耗比加大。同时,增加了二氧化碳的含量,带来了风险因素。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带压液化流程。实践证明,应用该流程后,减少了能量的消耗,拓宽了其适用范围,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景。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采用天然气带压液化技术后,可以在较好的温度与压力下将天然气液化,以此来实现海上天然气的液化。然而,文献资料中关于该技术运行中的参数、性能优化论述的非常少。所以,本文根据气体膨胀式天然气液化系统的优点,设计出了一种二氧化碳含量较低的气体膨胀天然气带压液化流程。同时,在相关软件的支持下,进行了模拟与优化。在优化参数的基础上,得出了其最优值。实践证明,采用优化后的氮膨胀天然气带液压化流程,具有占地面积小、流程简单、投资低、性能良好、耗能低的优势。与常规流程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

关键词:气体膨胀,天然气,带压液化,设计,优化,分析

参考文献

[1] 熊晓俊,林文胜,顾安忠.气体膨胀式天然气带压液化流程的设计与优化[J].天然气工业,2013,06:97-101.

上一篇:体育课堂足球游戏范文下一篇:公司月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