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慢性咳嗽分析论文范文

2023-11-15

儿童慢性咳嗽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 年龄22~71岁, 平均46.5岁;男20例, 女12例。本组病例符合下列特点: (1) 病程在2个月以上, 32例患者中有3例病程达6个月。 (2) 咳嗽多呈刺激性干咳, 白天咳嗽为主, 2例患者有少量白黏痰;2例有夜间咳嗽伴轻度哮喘。经正规抗感染、抗过敏及支气管解痉等治疗无效。 (3)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返酸、返食、返胃、嗳气等胃食管返流症状。22例患者有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返流性食管炎症状。 (4) 32例患者均经24h食管p H监测, 存在过度酸返流的客观证据。23例患者经胃镜检查存在返流性食管炎。 (5) 排除了心、肺、胸膜等疾病引起的咳嗽, 排除了心、肺、肝、胆等疾病引起的返酸、烧心、胸痛等。 (6) 疗程结束后所有病例复查24h食管p H监测。

1.2 诊断方法

胃食管返流病 (GERD) [2]及慢性咳嗽[3]符合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GERD一旦确诊, 必须经过初始治疗与维持两个阶段的药物治疗。但治疗的标准不再是黏膜炎症的愈合, 而是以症状的消失为目标。在维持治疗方法上, 也可采用按需治疗的方法, 即经初始治疗后 (一般需8周) 也可停药观察, 一旦出现烧心、返流症状, 随即再用药至症状消失为止, 即按停药墟状出现、服药、停药的规律用药[1]以上患者在确诊GERD后给予以下治疗: (1) 所有病例给予胃动力药莫沙比利5mg, tid, 联合抑酸药兰索拉唑15mg, bid口服, 疗程2周。对症状明显者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1.0, tid口服。 (2) 对咳嗽较剧或伴气喘的患者另给予咳必清25mg, tid或 (和) 特布他林2.5mg, tid口服, 疗程5d。 (3) 给予一般治疗如饮食调节、生活规律调节等, 避免干扰因素。

1.4 疗效观察

2 周疗程结束后32例患者有26例返酸、返食、返胃、暖气等胃食管返流症状改善, 并且24h食管p H监测指标改善或正常。

对慢性咳嗽的疗效评定:显效:患者咳嗽、气喘消失;有效:咳嗽、气喘较治疗前发作减少、程度减轻;无效:咳嗽较治疗前无变化或加重。

2 结果

32例患者中显效20例 (62.5%) , 有效10例 (31.2%) , 总有效率9 3.7%。

3 讨论

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GERD称胃食管返流性咳嗽 (GERC) , 有微量误吸的GERD患者早期更易出现咳嗽及咽部症状。本病的发病机制涉及食管一支气管反射、微量误吸、食管运动功能失调、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与气道炎症等。GERC的诊断标准包括: (1) 病史:慢性咳嗽, 白天为主, 个别病例可有咳嗽气喘。 (2) 检查结果:包括24h食管p H监测、胆汁返流测定、食管压力测定、上消化道纤维内镜检查等, 其中最有价值的是24h食管p H监测Demeester积分≥12.70和 (或) SAP≥75%。 (3) 治疗反应:抗返流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其中治疗有效是最重要的诊断标准。治疗措施包括:生活习惯调理等一般治疗、制酸治疗、促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及手术治疗等。本组患者咳嗽均在2个月以上, 最长达6个月, 以刺激性干咳为、主, 经过正规抗感染、抗过敏及支气管解痉等治疗无效。同时病史及24h食管p H监测检查符合GERD的诊断。并排除了心、肺、胸膜、肝、胆等相关疾病, 慢性咳嗽经抗反流治疗有效, 由此证实本组患者慢性咳嗽系由GERD所致。联合使用胃动力药莫沙比利与抑酸药奥美拉唑, 能增加胃动力, 减少酸返流, 减少胃酸分泌[4], 可有效治疗GERD, 从而排除了胃酸对喉部及气道黏膜的刺激, 治愈了长时间困扰患者的慢性咳嗽。

由对本组病例的总结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各系统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临床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要细致观察、认真分析、拓宽思路, 找出真正的病因, 从而作出正确诊断, 及时有效地治愈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与胃食管返流病的关系。方法 对32例慢性咳嗽患者通过病史采集及相关辅助检查符合胃食管返流病的诊断, 在确诊后给予莫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2周观察疗效。结果 32例慢性咳嗽患者返酸、烧心等胃食管返流症状改善, 食道返酸减轻。同时患者咳嗽明显好转。有效率93.7%。结论 胃食管返流病可导致慢性咳嗽。应用胃动力药莫沙比利与抑酸药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胃食管返流病及其所致的慢性咳嗽。

关键词:胃食管返流病,慢性咳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食管返流病治疗共识意见 (2007, 西安) [J].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689.

[2] 叶任高, 陆再英, 谢毅, 等.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69~373.

[3] 赖克方.慢性咳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 161.

儿童慢性咳嗽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大剂量利尿剂治疗。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咳嗽的患者分别为1例(2.2%)和5例(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高钾血症,血压、血电解质无明显改变。 结论 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持续改善心功能,并有安全性相对比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利尿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剂量;安全性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目标是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而利尿剂对心功能Ⅲ或Ⅳ级患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具有有益作用,可改善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同时合适的剂量具有良好的耐受性[2]。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的利尿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以探讨理想的剂量范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4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入选标准: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功能(NYHA)分级Ⅱ~Ⅲ级;排除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患者主动同意[3]。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2±6.5)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0例,高血压病10例,肺源性心脏病8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0例,Ⅲ级2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7±7.5)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5例,高血压病11例,肺源性心脏病4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2例,Ⅲ级23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包括原发病的治疗及应用ACEI、洋地黄制剂。同时治疗组给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使用方法为口服氢氯噻嗪(上海信谊药厂,H31020778)2.5~5.0 mg/d。对照组给予大剂量利尿剂治疗,使用方法为口服氢氯噻嗪12.5~18.0 mg/d。两组均治疗1周。

1.3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Ⅱ级或恢复至Ⅰ级者。有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Ⅰ级者。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4]。同时对两组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3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5 31 11 3 93.3

治疗组 45 23 10 12 73.3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咳嗽的患者分别为1例(2.2%)和5例(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高钾血症,血压、血电解质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是由于一些神经体液变化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结果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长期醛固酮浓度的增加可引起许多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负面效应[5]。为此在临床治疗中,要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过度激活。

治疗药物中,利尿剂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管特定部位钠或氯的重吸收,减少静脉回流,减轻肺淤血,减少心力衰竭时的钠水潴留,降低前负荷,改善心功能。同时缓解症状最为迅速,数小时或数天内即见效。有研究显示,与活性药物相比,利尿剂治疗心衰时可使患者的活动耐力增加约30%,如果撤除利尿剂,患者的死亡危险性增加[6]。常用的利尿剂为氢氯噻嗪,作用于远曲肾小管的氢氯噻嗪能增加尿钠排泄的分数仅为钠滤过负荷的5%~10%,并减少游离水的清除。Faris R[7]研究显示,氢氯噻嗪5 mg/d已达最大效应,再增量亦无效,同时增加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咳嗽的患者分别为1例(2.2%)和5例(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高钾血症,血压、血电解质无明显改变。不过治疗组无效的3例患者中2例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后无效死亡,这也提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而应结合心力衰竭原因和自身状况及早采取药物、手术、介入等综合治疗和积极预防,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总之,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持续改善心功能,并且安全性相对比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明志红,肖伟,黄雁玲.卡托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6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7-48.

[2] 徐道珍,刘晓梅,陈云.小剂量螺内酯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电解质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19(1):36-37.

[3] 方国祥.警惕利尿剂引起的肾损害[J].中国临床医生,2010,34(11):53-55.

[4] 雷新民.卡托普利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6(3):434-435.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3-1086.

[6] Lloyd SJ,Mauro VF.Spironolact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J].Arm Pharmaeother,2000,34(11):1336-1340.

[7] Faris R,Flather M,Purcell H,et al.Current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role of diuretics in heart failure:a meta 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J].Int J Cardiol,2010,82(2):149-158.

(收稿日期:2011-10-11)

上一篇:整合教育资源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倒叙案例式教学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