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创造力论文题目范文

2023-10-24

培养孩子创造力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高中物理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们积极的在实验教学里提出问题,能够自主研究物理实验,对于增强高中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为相关的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 自主探究能力

前言

在高中理科的教学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这门学科主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不过,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所以,在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过程里,必须重视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高中物理教学里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不足,不管是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下面是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的具体研究。

(1)教师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

对于很多高中的物理教师来说,他们都是优秀的教学能手,然而,由于很多物理教师的观念比较落后,对于实验教学缺乏重视力度。他们看来,物理教学就是为了应付高考的,为了节约理论教学时间,很多物理实验就是在课堂上一笔带过,忽视了实验教学的价值。尽管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学生们的物理成绩也比较好,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缺乏创新能力,学习自主能力缺失。

(2)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他们认为物理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学科,迫切想通过一些物理实验来验证真理,然而,很多的学生们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是在学习物理过程里被动的记住实验的步骤和具体操作,根本没有机会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更不敢对老师的讲解提出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们自身缺失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在开展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时,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多问题,所以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所以一旦他们对一门课程丧失了学校兴趣,就很难在这门学科上有所提高了。因此,高中的物理教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们对于物理课程的兴趣,借助于实验教学来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进来。举例来看,高中的物理教师们可以向学生們讲述伽利略的力学实验故事。伽利略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他在力学方面有卓越的贡献。在实验时,伽利略发现如果把物体放在光滑斜面同一个高度下滑,物体将在另一个斜面上升到同样的高度,通过多次的实验伽利略勇敢的得出结论:如果一个平面接近平面,同时这个平面没有任何阻力,那么物体就会以匀速不断的运动下去。这是一个重要的运动定律。经过多次的研究和策略,伽利略发现了加速度规律和运动规律的方程。

通过向学生们讲授这样的故事,学生们初步认知了物理学的相关规律,同时还可以发现实验的乐趣,整个物理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们自然也愿意加入到物理实验教学里,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探究能力。

(2)高中物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验水平

正如上文里所提及的,很多高中的物理教师仅仅会传授理论知识,但并不会开展实验教学。因此,必须积极的转变这些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开展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里,要把握好学生们的心理特征,和学生们多多进行沟通,防止学生们面对高考过度紧张。通过和学生们的特征相结合展开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高中的物理教师们必须意识到实验教学的意义,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们在实验过程里的合作意识

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们缺乏合作意识。然而,一个物理实验通常需要几个学生的合作,所以在开展实验之前教师们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们齐心协力,可以提高实验的质量。总的来说,学生们可以在实验过程里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引导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实验异常,然而由于很多学生们不敢提出问题和质疑,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识,在实验过程里死板的进行实验,这样一来整个实验过程就失去了价值。所以,高中的物理教师要借助于实验创造问题,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们发现实验的漏洞,对于培养高中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5)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很多高中物理教师认为做完实验,讲完理论知识就结束了,忽视了反思工作的重要性。高中的物理教师们必须要让学生们学会反思和总结,例如,这节课的物理实验运用了什么实验工具和方法,在实验中运用了哪些物理原理,在实验后证明了哪些物理原理等等,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们可以加深对实验的印象,同时还可以更好的理解物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知,在高中物理教学里,实验教学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因此,高中的物理教师要加大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分析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希望能为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宪伟.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2.

[2]徐春晓.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D].鲁东大学,2012.

[3]刘崇.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0(13):198.

[4]迟元宏.关于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24):218.

[5]魏爱革.探讨关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的创造力培养[J].才智,2012(18):87.

培养孩子创造力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1 创造力与美术教育

创造力是创造者根据一定的目地在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的支配下,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 通过创造思维和创造方法, 产生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的能力。[1]

美术教育所表现的创造力有两类:一为特殊创造力, 表现为有一定审美价值美术作品的创造, 这些作品凝含的创造力往往得到社会的认可, 并于一定时间内是新的和含有一定的独创性。另一类创造力则表现为相对的自我实现的能力。这种创造力由于形象语言的多样性, 能开启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成为一种广义的形象思维文化教育。[2]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知识、技能, 更需要智慧、情感和艺术灵感的闪现和开发, 创作者必须具有创造性的头脑。例如, 美术作品中人物题材的创作, 要想达到形神兼备、生动感人的效果, 表现有情感、有灵气、有意境的人和环境, 除了要具备起码的解剖学知识, 有正确的观察方法, 善于捕捉人物的动态外, 还要求创作者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其中创造力的发挥更是必不可少。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 远远不是知识、能力和技巧的堆积, 而是对美的创见性地提炼和升华, 是再创造的结晶。美术教育以特有的形象性和情感性, 配合严密的逻辑思维教学, 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得到锻炼, 大脑得以均衡发育。促使学生具备准确的感觉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 活跃他们的思维, 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对事物的形态、结构、比例、色彩、空间感、立体感等的认知和表现, 都是带着探索性、研究性的创造行为。学生从美术教育活动中获得的是个体性格和个体潜能的完善, 是一种远比当画家、远比审美更重要的效果, 那就是学生的创造力。应该说,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手段, 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灵魂。

2 高校美术教育创造力的现状分析

目前, 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比较偏重写实教学法, 尽管近年来也一直在提倡培养学生创造力, 把美术教育和创造力结合起来, 但是对于如何实现高校美术教育的创造力培养, 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 在教学和学生创作中创新思维还不是主流。写实教学法主要强调“忠于客观”、“忠于现实”, 即客观现实怎样, 就怎样去描绘;技术上强调程式化, 有规定的方法步骤, 甚至编成口诀让学生背诵。在这种模式下去画线条、明暗、色彩, 画得“越像越好”。从几何体—静物—石膏像—人物—人体, 多次重复这些内容, 直到具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要做到这一点, 学生就必须学习有关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技法、技巧等, 掌握其基本规律。掌握“写实”的方法是每个美术工作者必须首先具备的一种基本功。美术是造型艺术, 只有掌握了造型的基本技术, 才能进行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 而且基本功越好, 其造型能力就会越强。由此可见, “写实”教学是高校美术基础教学的必经之路, 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 “写实”仅仅是美术形式的一种表现方法。除了写实的, 还有写意的、抽象的、变形的、表现的、超写实的等。这些在19世纪西方流行的各种画派中得以体现, 而且各画派都有顶级的大师出现。“一枝独秀不是春, 万花竞放春满园。”作为培养美术人才的高等院校,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培养一专多能、社会需求的实用人才。因此, 传统的“写实”教学法, 只能作为基础教学的一种训练方法, 如果长期一贯地重复这种训练方法, 往往会成为束缚思想的东西, 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3 高校美术教育创造力培养途径

3.1 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前提

高师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力和创造力的教育。高师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的能力, 探索多种手段, 不仅要进行写生教学的创新, 还要在全部的专业课教学中贯穿观察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为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奠定基础。例如, 写生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 当学生展开观察时, 教师则应注意学生观察方法的正误, 了解学生自己观察的步骤和着落点, 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观察有序、完整、细致, 逐步形成有效的观察方法,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过, 通过学生的眼睛观察物象, 然后再经过学生的手把物象表现出来,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 还必须要有心的参与。高等教育的美术课不是简单的技能培养, 不是惟妙惟肖地画出物象来, 或者说“拷贝”下来, 具有“克隆”的能力, 而是要用心去观察。通过视觉观察把眼中的画变为心中的画, 眼睛里的画只能说是别人的画而只有心里的画才是自己的画。因此, 高师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挖掘藏在事物之中的形式构成之美, 从观察中孕育创造。用心参与还不能停留在形式的层面, 应该进一步拓展内涵, 挖掘出事物的意义。例如, 观察人的五官、胖瘦、表情、动作、气质, 就能发现其社会属性与生理特定的、极其丰富的性格和美感, 艺术家的能力就在于能够将理性的认识注入形式感性之中, 悉心去体会到这一切。美术教育所要培养的首先是这种能力, 这就深入到主题和内涵来进行观察。这当然跟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有很深刻的联系, 但长期的积累和良好的观察习惯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勤于思考, 只有勤于思考, 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

3.2 教师要具有创造力, 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运用想象教学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因此, 教师必须自身善于运用创造力渗透到课堂中, 指导学生创造力的运用。美术作品靠形象打动人, 新形象靠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来完成。高校美术教学中对实物或真人写生的绘画过程, 就包含着再造性想象的思维活动。尽管有实物模特为参考, 使得这些思维活动的幅度不大, 但毕竟要通过眼睛的观察, 大脑的分析概括、归纳, 综合成想象中的新形象, 然后通过手的描绘, 才能把对象再现出来。在这种写生活动中, 如果老师具有创新意识, 有目的地强调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结合, 把学生的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调动起来, 那么创造性思维就会开发得更好, 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也就更好。反之, 如果教师无创新意识, 一味要求绝对忠实于对象地写生, 照抄照搬地再现, 把画者等同于傻瓜相机来使用, 其作品自然会乏味, 学生思想就会僵化。

3.3 营造发展学生个性环境, 尊重学生个性化

第一, 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 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础。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创造性的两个重要条件。在这方面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有类似的论述, 他在《创造的教育》一文中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民主用在教育上要点之一便是宽容和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环境。[3]因此,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素质和创造力, 要求教师能够善待学生, 尊重学生, 在专业方面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 尤其是要尊重、理解和爱护学生不同观点和审美取向的学生, 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宽松自由、崇尚个性的教学空间。然而,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是灌注式的, 这样很容易扼杀学生的创造力。笔者认为美术课的灵活多样, 丰富多彩, 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把握住教材、采取灵活多样又适合学生心理生理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可处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写生课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用自己的思维、眼光去观察事物并创造出有自己个性、见解的美术作品来。这些都能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尊重选择是体现个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种选择包括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欣赏内容的选择;二是欣赏角度的选择。[4]由于学生学业基础、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形成了对欣赏内容的不同需求。即使很优秀的作品也不可能处处打动每位学生的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此, 教师必须力求欣赏的内容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个体的“最新发展区”。教学中要尽量多提供些作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种, 并尊重他们喜爱的风格。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 教学效果必然好。欣赏角度也让学生自主确定, 不求全班一致。一般地说, 一幅作品可以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来欣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一个角度。这样就避免了众口一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例如, 将油画作品和木刻作品作为欣赏内容时, 多数学生以作品内容作为切入口, 说明两幅作品都很有特色, 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精神。个别学生将欣赏的重点放在作品画种的探究上。有的喜欢前者, 理由是油画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空间真实感极强。有的则更喜欢后者, 因为该作品黑白对比鲜明, 人物概括提炼, 具有木味、刀味, 质朴无华, 与油画相比绘画性更明显。在一次欣赏《江山如此多娇》和《长江万里图》两幅不同风格的国画作品时, 由于欣赏的角度不同, 学生对傅抱石、关山月合作的现实风格较为接受, 而对张大千的泼墨山水喜欢的较少。对于学生的不同看法都应加以尊重, 因为这都是他们细细品味的结果。如果用一种固定的程式约束学生, 势必抑制他们的个性发展, 窒息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逐步讲解和引导扩大欣赏范围, 使其慢慢领悟不同画种和风格的独特的美。

3.4 善于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

作品欣赏不是欣赏者对所欣赏艺术品被动的接受, 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通过挖掘作品中存在的空白, 尽可能地调动自己的一切知识和生活经验、记忆和情感, 并按照自己的审美习惯和愿望给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以补充和丰富, 重新在头脑中创造出自己所理解的艺术形象。例如, 在欣赏表现派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时, 有的说这是作者身处当时社会的不安和痛苦的体现;有的则联想到《三毛流浪记》中旧中国“三毛”流浪街头的情景;还有的联系到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挫折时产生的思想共鸣等。总之, 想象丰富, 各有特点。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灵感和创造往往存在于异想天开之中。美术欣赏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 就能在艺术的殿堂中自由翱翔。

3.5 倡导艺术想象力的飞跃

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 应改变以往单一的写实教学方法, 逐步向多样化教学转变, 多采用启发式教学, 努力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要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重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时常启发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只有如此, 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艺术想象力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艺术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有些艺术家倡导向儿童学习绘画, 马蒂斯就主张“用儿童的眼光看生活”。[5]这是很有道理的。儿童的大脑像一张白纸, 没有受任何艺术法则的制约和生活的污染。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是不带偏见的感性认识。他们有丰富而宝贵的想象力。因此, 他们的笔下时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似乎不合情理的千奇百怪的生动画面。而我们以往的单一的写实能力的训练是不利于学生艺术想象力的开发的, 相反地它却对其产生了禁锢的作用。所以一些学生创作不出有个性的作品来, 这是不难理解的。创造离不开想象,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我国的一些传统图案如龙凤形象, 不就是艺术家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吗?科学发展史也证明, 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 都是通过科学家大胆的想象、假设, 而后加以论证, 最后通过实践而实现的。所以, 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

3.6 提倡美术创作风格的多样化

美术创作是最富于个人创造性的活动。美术的这种本质决定了艺术风格对画家成长的重要意义。何谓艺术风格?别林斯基说“是在思想和形式的密切融汇下, 按照自己的个性的印记去表现自己内心的世界。”“风格即是人。”[6]一语道出了艺术风格与创作主体个性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科学地引导, 学生才能创作出理想作品来。学生如何画、画得如何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画这一过程中, 是否有创造性蕴含其中。在我国的美术教育中, 有相当一部分人总是把是否逼真对象作为衡量作品优劣的依据。他们没有认识到, 画得逼真对象的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了对象, 并没有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样, 无形中就抑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美国“放羊式”的教学方法, 能让学生画得随心所欲, 如何画、画成什么样, 老师不做具体规定,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想象, 通过自己的认识方式去画。这样, 在整个作画过程中, 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的作品无论效果如何, 其中都蕴含了一定的创造性。

4 结语

国际竞争, 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 而在现代社会中, 人才的核心精神就是创造力。在美术教育中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一重要目标, 探索实践各种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开展美术教育, 培养出新世纪真正富有创造性的人才, 这是我们不断追求和不懈努力的方向。

摘要:高校美术教育的实质是通过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来强化素质教育, 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发挥艺术潜能。高校美术教育只有和创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 适应时代对美术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阐述了高校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表现, 简要分析了当前美术教育的创造力现状, 进而提出加强高校美术教育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途径, 试图找到新的突破点。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创造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仇春霖.大学美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 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6.

[3] 陈向阳.谈美术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天中学刊, 1999 (6) .

[4] 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

[5] 尹少淳.美术有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7.

培养孩子创造力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小学教育阶段是人们知识的启蒙阶段,作文是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工具。教师在作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写作教学的发展,这对语文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作文有抵触心理,作文并不受小学生们喜爱。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当代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传统的灌溉式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要,且传统教育模式单调枯燥、无聊乏味,教师处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处于学习活动的被动地位,这种情况会逐渐导致学生失去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写作想象力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成绩,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抗拒心理,使写作不再那么困难。本文将对小学语文写作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策略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强化生活体验

从教学实践中看,学生在语文写作的过程中表现的主要问题是写作手法太过直白,这样很难将学生的想象力发挥出来。究其根本,还在于学生对实际生活的了解不够充分,很难将自己的想象力表达出来。根据这种情况,为了加强学生对想象力素材的积累,将想象力有效地融入语文写作中,这样能够使学生的作文创作变得丰富和饱满。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仔细观察,鼓励学生大胆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分享自己的经验,并将这些思想感情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比如,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在进行风景描写时往往会使用大量华丽的辞藻对文章进行修饰。很多教师会鼓励学生在使用华丽词语的修辞之外充分发挥想象力,真正走近大自然,切身感受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魅力,在这种切身体验下创造词语。当然,这种创造词语的方法是具有技术性的,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创造出正确的词语,有的学生创造出来的词语有很多是错误的。虽然如此,但学生在创造词语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这种走近自然,通过切身体验来创造词语的方法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多种多样的大自然的影像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表达热情,带动学生勇于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进一步促进学生想象力素材的积累,使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收放自如,有感而发。

艺术源于生活。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作为写作的主体,学生会对这类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物产生兴趣,进而能够投入寫作中。所以,为了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必须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最后将生活素材和个人想法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份优秀的作品。

二、用阅读启发想象

阅读积累是完成优秀作品的前提,只有足够大的阅读量才能够丰富文章的整体和框架,不会使文章内容显得单薄。此外,只有在进行大量的阅读之后,才能够激发学生更大的想象力,使阅读内容成为学生的想象素材。所以,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为日后的写作夯实基础。

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学生课业压力巨大,课程繁多,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阅读积累,并且教师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这就导致学生能接触到的阅读素材只有教材中的内容,阅读积累量不够,知识面狭窄,经常会出现无字可写的局面。简单来说,学生在没有阅读的情况下,想象力就失去了赖以建立的平台。

在所有的教学群体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但是有时小学生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也会让教师感到困扰。比如,在作文表达中,很多学生太过异想天开,这就导致文章的内容并不连贯,甚至出现语句不通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阅读积累不够,没有找到发挥想象力的方法。教师可以推荐阅读书目,例如,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之后,教师可以介绍和讲解《红楼梦》,并为学生介绍背景和人物构成。学生对《红楼梦》进行阅读之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养成做阅读笔记的习惯,进行模仿写作,夯实写作基础,为想象力积累素材。

在传统的教学经验来看,很多教师认为想象力是指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的开放性,现代的教学理念已经更正了这一观点。想象力不局限于思想方面,也可以在文字词语上进行想象,拓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只有不限制学生,才能发挥学生想象力。

三、注重个性培养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法,人们通过文字和语言等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情表达出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面,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各有特色。面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和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创造。

在布置写作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固定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写作,比如《听见》。学生在固定的题目下发挥想象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个性进行个性化写作,有的学生会写记叙文,有学生会写议论文。学生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想象,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和想法。除此之外,学生的写作空间也非常重要,尽量避免强制性的写作要求,因为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是不同的,如果过于强制,会加重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压力,这样就会造成限制想象力而机械写作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较大的写作空间,使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写作。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应当仔细阅读并给予适当指导,起到查漏补缺和锦上添花的作用。对于优秀的文章作品进行评析和表扬,并在经过作者同意后进行公开。

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仍然具备天真烂漫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从小学生的文章中可以明显发现他们的个性和异想天开的想象。正是这种展现出学生个性的写作才是真正融入了学生自我感受的文章,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创作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进行科学的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四、发散学生思维

作文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制定良好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小学生写作方面,教师不仅要进行写作方法的教学,还要重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勇于与同学和教师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和领悟。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挥求异思维,仔细聆听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独特见解,并鼓励学生将他们富有个性的想法和见解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比如,《蓝色的树叶》这一课,李丽没有借到林园园的绿铅笔,于是把自己的叶子涂成了蓝色,这片叶子变成了一片有个性的叶子,备受瞩目。从常识来讲,叶子是绿色的,但是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地打破常识,勇于进行想象。李丽没有借到绿色水彩笔背景情况,使这篇蓝色的叶子更加耀眼夺目。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在真善美的情境下大胆想象,发散思维。蓝色的叶子虽然与其他叶子不一样,但同样是美丽的。

通过教师的积极鼓励、引导和有意培养,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求异思维的难能可贵,也使学生们的求异思维得到了有效激发。教师有意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对写作的兴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也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一体。想象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成绩,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抗拒心理,使写作不再那么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表达热情,带动学生勇于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

(责任编辑 周子莹)

上一篇:环境设计校园设计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最新热点会计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