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人员定位范文

2023-11-11

监狱人员定位范文第1篇

由于目前监狱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以致不断导致一系列严重事件的发生,如:河南监狱、陕西汉中、安徽界首、呼和浩特、湖南常德、防城港、阜阳市等等,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为防止越狱事件的再次发生,防止犯罪分子再次危害社会,使监狱的信息智能化建设变得易异常迫切。UWB技术在国内急速发展给监狱智能化建设带来新的契机,为提高监区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推动监狱在押人员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实时化发展,确保监区安全稳定,逐步实现监区“智能化全方位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案中关于监狱人员定位管理系统方案,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宽带(UWB)实时定位系统。看守所内布设有限数量 锚点(Anchor),实时精确地定位嫌犯、干警身上佩戴的标签,将两者的位置信息准确地将反映到监控室和手持机上,有效进行警情预警、人员追踪、轨迹分析、聚众行为预判等。

一、定位对象 嫌犯、干警

二、定位精度

典型精度30厘米,一般遮挡<1米。

三、系统组成

(1)覆盖监所室内的室内锚点、覆盖监所室外的室外锚点。 (2)嫌犯佩戴用的防拆型标签,干警佩戴的普通标签。

(3)监所地图与实时位置显示管理平台(监控室PC端、外地远程PC端)

四、基本功能

(1)唯一ID标识:嫌犯、干警所佩戴标签都有唯一ID。

监狱人员定位范文第2篇

1 射频技术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系统称为无线射频系统,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使用射频电磁波通过空间耦合在阅读器和进行识别、分类和跟踪的移动物品之间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RFID是一种利用电磁能量实现自动识别和数据捕获的技术, 可以提供无人看管的自动监视与报告作业。

RFID系统一般由阅读器、应答器和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 通过电波在响应媒介和询问媒介间传递信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当应答器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 应答器获得能量被激活, 应答器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其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 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应答器发送来的载波信号, 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 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应答器的合法性, 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2 方案设计

2.1 系统组成

本系统主要由定位网络节点 (应答器) 、无线ID模块、标准电缆等组成。RFID无线网络跟踪定位系统采用RFID无线网络技术, 应答器设置成一个电子卡;阅读器则是安装在室内固定的位置上, 通常其位置是已知的, 利用这些已知位置的阅读器来定位处在运动状态的应答器;所安置的网络模块将自动组成一个RFID通信网络, 这个通信网络实际就是一个定位网络, 每一个网络节点就是一个定位点, 网络节点可通过自动读取移动目标的信息和信号强度, 来确定移动目标的位置信息, 网络定位点在已有的通信电缆的地方直接通过RS232接口与现有的通信电缆相连接, 再通过交换机将信息上传到终端管理计算机, 实现对人员的定位管理。系统的中央管理控制软件是定位系统的管理中心, 以控制阅读器和RFID卡的工作状态, 以及进行定位数据统计处理等, 系统组成图如图1所示。

2.2 系统部署方案

本文采用2.45GHz频率的有源射频系统。因为人体对无线电波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 而普通的无源射频技术因为功率较低, 穿透能力较弱, 应用于人员管理时, 容易造成射频标签无法被正常识读;而有源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 标签的工作电源完全由内部电池供给, 一般具有较远的阅读距离和较强的穿透能力, 可以穿透所有的非金属物质, 人体的遮挡也不会造成标签的识读错误。而且可以确保每个运动方向的人员的信息都能够有效地被自动采集到, 不需要出入人员主动进行配合, 效果较好。

在远程监控现场 (譬如大门和关键区域) , 部署RFID硬件设备 (RFID阅读器和天线) , 一旦人员进入受控区域, 其有源标签就会发送信息给阅读器, 上传给人员定位软件系统进行处理或存储。

RFID人员定位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其天线的具体布置方案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

(1) 大门受控区域。

每个大门使用一台RFID阅读器, 实现对人员进出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两个天线分别安装在大门内部和外部, 调整无线射频控制范围, 使两个天线的监控区域分别覆盖门内和门外的进出通道。

当携带射频卡的人员通过大门时, 其卡内的信息将被大门内外的两个天线依次采集到, 并由中间件传输到后端系统。对人员的进出判断由软件系统依据内外天线采集数据的先后顺序确定人员的行动轨迹。

(2) 过道或其他受控区域。

在过道或受控区域部署RFID阅读器, 调整阅读器的射频控制距离。当携带射频卡的人员进入受控区域时, 卡内的信息将被自动采集并通过中间件传输到后端系统。后端系统采用RFID人员定位软件产品可以实时完成对采集数据的统计分析, 显示人员当前所在的区域, 实现与监控录像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等不同安防系统的全面结合, 实现对人员 (包括外来访客) 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2.3 系统功能实现

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人员定位系统可克服传统的人员管理模式, 实现现代人员管理的自动化和无纸化, 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实现, 具体功能如下所示。

(1) 具有RFID人员卡分配和回收流程, 可提供人员信息录入界面。

(2) 能实时监控各区域内的人员, 可通过图像化方式查看人员的状态。

(3) 能提供人员定位历史信息的多样化查询机制及报表显示。

(4) 根据时间和区域, 在地图上可查看被监控人员的行动轨迹及停留时间。

(5) 电子地图可随意更换, 可动态设置RFID阅读器在地图上的位置。

(6) 能提供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机制, 为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提供不同的信息展现。

3 结语

本文研究了室内射频识别 (RFID) 定位系统, 该系统是移动自定位系统。在本系统中采用阅读器安装在室内固定的位置上, 其位置是已知的, 利用已知位置的阅读器来定位处在运动状态的电子标签。阅读器通过检测其周围的电子标签对自己的位置进行定位并将位置传输给计算机系统, 实现对人员的实时定位管理。

摘要:本文采用基于物联网RFID的室内定位技术, 实现对人员的主动式实时监控, 从根本上转变人员管理方式, 为安全防护提供一个自动、简易、强有力的人员监控管理手段, 实现无纸化, 彻底取代现有的手工或半手工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物联网,RFID,定位技术

参考文献

[1] 田美花.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执行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7.

[2] 马宇健.基于电子标签的签名系统设计与实现[J].北京:北方工业大学, 2009.

[3] Martin Peter Michael.ArchitecturalSolutions for Mobile RFID Services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2008.

上一篇:就业形势报告范文下一篇:空巢老人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