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

2023-09-23

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09环艺1班何冰 09740

321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是苏州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拙政园和留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拙政园占地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民居,东部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是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状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主题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水池呈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

留园位于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徐泰时的东园。园中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园中聚太湖石十二峰,蔚为奇观。咸丰年间,苏州诸园颇多毁损,因此园独存,光绪初年为盛康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园。现全园占地50亩,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个景区。其间以曲廊相连。迂回连绵,达700余米,通幽度壑,秀色迭出。留园宜居宜游的山水布局,疏密有致。独具风采的石峰景观,成为江南园林的杰出典范。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写意山水的艺术思想

中国的造园艺术与中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特别受到唐宋文人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是文人写意山水模拟的典范。中国园林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内的两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带,后者则以苏州为代表。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两者在规模、布局、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有明显差别,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由于后者更注意文化和艺术的和谐统一,因而发展到晚期的皇家园林,在意境、创作思想、建筑技巧、人文内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园的“写意”手法。 完美是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建筑类型齐全,保存完整,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结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装修、家具、陈设等各个方面内容,是明清时期(14--20

世纪初)江南民间建筑的代表作品,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

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

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

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

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取、书条石、雕刻、装

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

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

映和传播儒、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

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

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的。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

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

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

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中国古代园林其特征是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加以人工的布置提炼,形成“虽

由人作,宛自天成”的富有自然情趣的意境,这便是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自然风

景式园林”。从园林艺术的匠心方面而言,有以下特点:

一:“巧” 中国园林艺术之“巧”,主要是结构、造型、空间的处理上,讲究整体

与布局、局部与局部之间的灵活多变,和谐一致,无论是小范围内的私家园林,

还是大范围内的自然风景区,都必须作到“景到随机”,“得景随形”,即通过对园

林的自然风景区,建筑布局和园林整体氛围的考察设计,在每个景上都能创造出

符合自己身份的形象来,依据这些特点要求,配置各种组园要素,自由组合,灵

活多变,错落有致。江南园林的小景布置上更见“巧”的匠心独具。尤其突出的是,

中国园林对空间处理的“巧”表现更佳,在中国园林中赏玩游乐,决非轴线变动,

多半是在曲折变幻的道路回廊,景点中穿插运行,给人造成戏剧性变化,幻觉和

空间审美意识的兴奋。

二:“宜” “宜”不仅是指情于景,物于境相宜,而且还指人处于任何一种审美心理

都能从园林的布局中觉察出这种布局组合的和谐美,显然,它与“巧”是密不可分

的。中国园林建筑的理论史上,一直讲求,“精在体宜”、“格式随宜”、“各有所

宜”。这些“宜”,其中心点还在于人的审美感觉上,人于园中,觉若画中,这是“宜”

才是一种审美境界。

三:“精” 中国园林艺术之“精”体现在从整体到布局的涵咏中不因时代、心境的

变迁而有一种缺乏感,相反,在任何时代、任何心境下,置身于园林中都能够发

觉出结构上的精心,装饰上的景致,设置上的精巧。这样,就不可能有堆砌、炫

弄的矫揉,气造成的景致,无论是视觉感受,还是触觉,还是听觉,给人造成总

有不同以为的亲切感,造园艺术家所要竭思殚虑的追求目标。

四:“雅” 雅的意味是从园林的格调、境界上而言的。中国园林艺术对雅的追求

表现在很多方面: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言要“幽雅”;从建筑的造型、装饰、细

部处理上应“雅致”;从色泽、景物的视觉感受上讲,要“淡雅”;从整个园林的综

合效果而言要“高雅”。这些雅的意味很大程度上要求的是含蓄,要使人工景点涵

融到大自然中去,造成曲径通幽的氛围,即使是画梁雕栋,也不追求严厉华新,

总是使色泽与周围景观相映。这在南方园林中表现尤为突出清代的审美艺术大师

李渔常说建筑的造型“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灿漫”。其实,这也是

中国民居与园林都具有的特色,要求从整体形象到细部装饰都应简朴而有风韵。

另外,就园林艺术中所用材料及色彩而言,都讲求充分发挥组园要素自身所具有

的质美,不求雕饰而追求庸雅的俗味。一般都以白粉墙、雅朴味,欣赏层次上达

到高雅淡泊的境界。

苏州园林的亭台楼阁、山水泉石、花木禽鱼……都会予人以最春节的享受,

最高尚的乐趣,以而处处欣喜的发现“别有洞天”时时油然而生“仙境别红尘”之

感。

苏州园林中的太湖石

太湖石是一种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灰岩,“乃太湖石骨,浪击波涤,年久孔

穴自生”。太湖石有的盘拗秀出,有的端严挺立,太湖石置于园林中,犹如三山

五岳,百洞千壑;远近风物,咫尺千里。隐隐然有移天缩地之意,幽幽然得山水

之真谛。

在苏州园林中,太湖石时而与芭蕉为伴,时而与绿水相映,时而藏于小院一

角,时而又落落大方地站在路边,多少年来,石头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一种冰凉而

没有生命的感觉,而在园林中,一尊尊的太湖石在绿树藤蔓的掩映下,仿佛都有

了生命,它们好像是一个大家族中的成员,正翩翩起舞于园中各处,仿佛就要从

草木丛中走出来与人共舞。

秀水给人以灵气,而山石则给人一种勇气。

太湖石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智者或可从中领悟哲理,仁者或可取其俏皮与幽

默。

苏州园林中的漏窗

苏州园林内建筑上的部件,名目繁多,仪态万方。园壁上的漏窗就具有十分

浓厚的文化色彩。

漏窗为园林装饰小品,是我国独特的建筑形式,外观为不封闭的空窗,窗洞

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苏州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

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

了墙面的明快和灵巧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而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

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或隐约可见,或明朗

入目,倘移步看景,则画面更是变化多端,目不暇接。

漏窗构筑内容多为花卉、鸟兽、山水或几何图形,也有以传奇小说、戏曲及

佛、道故事的某些场面为题材,如沧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留园长廊的三十多

种漏窗,都已名闻天下。

苏州园林中的吉祥图案

我国的封建社会,无论是民间或是朝廷,都追求“吉祥”,大凡飞禽走兽、奇

花异木,只要形、音、义中的任何一项能显示某种喜乐、安康、祥和、吉庆事物

的,都能拿来为我所用,因此“吉祥物”也就成为了特有的文化现象。在苏州古典

园林中,吉祥物的运用亦很多见。

如:岁寒三友:常见的是以松、竹、梅相配,有时也以梅、竹、石相配,若

是在什器上绘刻的话,除“岁寒三友”,还绘“五友图”,即“竹、梅、兰、菊、莲”,

表现出“高风亮节”的雅意。

安居乐业:由鹌鹑、菊花、枫树落叶组成,常见于家具、什器等,取其谐音

形象,有时还加上寿石,更增加了长寿的内容。

四季平安:厅堂摆设上有瓶中安插月季花(月季花有“长春”、“四季”之名)

的习惯。绘画、雕刻中有将四季的几种花分置于四个花瓶中的形象,即:春花---

梅、兰、山茶;夏花---荷花、百合;秋花---菊、桂花;冬花--南天竹(果实)、水

仙,以此象征“四季平安”。

欢天喜地:由獾和喜鹊组成。有时也用和合二仙(寒山、拾得)形象或图案

化的“欢天喜地”四字组成。多应用于雕刻之中。

官居一品:蝈蝈栖于菊花上的图案。“蝈”在吴语上谐音“官”,“菊”与“居”同

音。

一路荣华:由鹭鸶与芙蓉花组成。

总之,在中国造园艺术史上,一方面讲求自然山水美,崇尚自然美,妙造自

然,力求达到自然、山水、人的“天人合一”境界;另一方面在建筑布局上讲求师

法自然,但必须要有动静、主从、正变之类变化,以达到创造已经的目的,通过

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江城工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组

(2009年4月)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劲东同志的率领下,区工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组分别考察了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苏州昆山民营科技产业园等三个工业园区。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的信心和决心。学习考察情况如下:

一、所考察园区的基本情况

(一)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该园区位于萧山区东北部,地处钱塘江南岸,组建于2003年3月,总规划面积74.31平方公里,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是杭州市重点建设的沿江“十大新城”之一。园区环境优美,园区道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配套日趋完善,已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8.7公里,桥梁11座,日收集能力为30万吨的污水收集泵站及应急处理设备各1座, 110千伏长征变电站一个。日处理能力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运行。正在开工建设的有12条道路、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达12.58亿元。日供水100万吨的自来水厂正在建设。该园区产业集聚成效明显,已有富丽达纤维、富丽达热电、汇丽印染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新中纺、桥南织造、科利化工等9个项目在建。该园区的优势产业是纺织印染服装、机械汽配汽车、新型建材、环保型精细化工。

(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该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位于苏州古城东侧,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园区周边有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园区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6个项目,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0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十多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土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市3.4%和5%,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占1%和2%,但完成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占全市的15%左右,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25%左右,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该园区位于昆山市玉山镇,始创于1997年10月,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营投资创业园之一。经过十年的努力,该园区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原创企业基地、中国节能(昆山)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密集区、昆山国际模具城、工业邻里中心等功能性投资创业载体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吸引来自沪、浙、粤等18个省市上千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超180亿元,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资讯、机电一体化、民生用品为主的四大产业,先后被评为“全国乡

镇企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工业小区”。其中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已成为研发、设计、制造、展示、交易、培训等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为我国模具行业中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基地之一,产品销售列全国26家模具集群之首。

二、所考察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所考察的三大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惊奇的业绩,他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始终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三大园区之所以发展的规模大、膨胀的速度快,成为全国知名园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着力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了先发优势。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三大园区建设之初,他们就以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视野,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跟踪世界最前沿的发展动向,瞄准的国际一流的水准,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发展的大潮之中,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敢于冲破一切思想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争论,不动摇,只发展,而且每次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都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先人一步,从而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头。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始终坚持发挥优势、谋划长远。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他们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依托大城市,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依托旧城,建设新城,又结合各自的人文地理风貌,形成了各自的园区建设风格。苏州工业园区选址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与旧城自然相接、连为一体。他们依托古城,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与苏州文化底蕴于一体,注重工业、交通、商贸、人口、生活的协调发展,园区内既有学校、医院、娱乐中心和居民区,又突出了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临江工业园和地处阳澄湖畔的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则分别依托杭州和苏州两个大城市,并紧依所在萧山区和昆山市区,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园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错落有致,处处是鲜花绿草、碧水蓝天,一个园区就是一座园林化绿色城市。二是规划先行、建设超前。三大园区一开始就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国际化标准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规划管理,确保了园区建设高档次、高水平。其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中新双方专家联合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高标准地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同时,认真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经验,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客户进入和项目开工投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始终坚持市场运作、创新模式。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园区开发,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他们以战略家的胆魄,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采取经营城市的办法,面向市场,通过市场运作,滚动开发,加快推进园区的各项建设,有效突破了资金瓶颈。三大园区都立足当地实际,在把握总的原则和大方向的基础上,切实做活、做足了土地开发的文章,采取政府拔一块启动资金和银行贷一块、土地收益中留一块的办法,搞好土地储备,实现供地可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试行国有土地制度改革,向国内外投资者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实行土地一级垄断、二级转让、三级搞活的办法,搞活了土地经营。苏州工业园采用“公司化运作机制”,通过土地拍卖获得大量资金,一方面具备了补贴工业用土地的资金实力,一方面积累了发展园区其他事业和解决农民安置等现实问题的资金。

(四)始终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三大园区都把发展定位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大格局,这是几大园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首选之路。萧山区始终不渝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项目就是生命、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招商引资,重点组织实施了“人力向招商集中、领导精力向招商集中、自主权向招商集中”的“三集中”和“明确责任抓招商、主动登门抓招商、全程服务抓招商、委托中介抓招商、特色园区抓招商”的五大招商举措,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投入、产出大的规模型大项目。昆山市招商引资的秘诀有两点:一是靠感情投入,提出了“关系也是资源”的理念,强调文化的融合,着力于招商引资的长期性与后发优势;二是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盯劲”,提出了“外向强,一强百强;外向好,一好百好;外向优,一优百优”的口号,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带头招、机关干部一起招、人民群众齐动员”的大招商格局。

(五)始终坚持政策领先、优化环境。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园区快速膨胀,他们结合实际,致力于营造投资优惠政策的洼地,始终保持优惠政策领先的位次。三大园区内的投资者除了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有的还享有一些类似特区的优惠政策。一是实行税外无费或低费制。对辖区内企业实行了统一扎口收费,并对外资企业实行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制度。二是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被国家赋予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投资者可享受优惠的所得税率和“两免三减半、两免六减半”等优惠;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对外方投资上一定规模的项目实行“五免五减半”的优惠;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享受出口加工区有关出口、税收及加工贸易等方面的优惠。另外,三大园区为吸引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在减免有关税费外,还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返还和奖励的办法。

(六)始终坚持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管理的更高层次。所考察的几大园区不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观念的重大转变,而且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模式,始终保持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实行现代化的宏观管理。三大园区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苏州工业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园区开发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萧山临江工业园由园区管委会代表政府负责管理,开发则由园区开发公司负责,两大园区都实行了园区管理与投资开发的有效分离,管委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园区的发展构筑起飞的平台。二是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办事程序和高效率的服务运行机制。实行“小政府、大服务”,放下架子办实事,以精简的机构、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萧山临江工业园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行“一门受理,一站式协办”,同时实行当场办理制、督促协办制、跟踪服务制,为投资者提供周到的服务。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做到“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建立了审批时一条龙服务、建设时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的“三服务体系”,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并专门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招商引资服务品牌。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出了“一对一”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名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同时也可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手续。

三、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先进地区的主要差距

一是解放思想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超前意识不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缺乏“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的气魄,还存在以前陈旧的“小打小闹”意识,眼界不够开阔,缺乏预见性,未能积极谋划、主动谋划和超前谋划园区建设。其二,创新精神不足。仍然拘泥于固有的框框,办起事来怕字当前、难字当头、畏首畏尾,观念比较陈旧,思维比较呆板,工作缺乏创造性,思想比较保守,面对江城发展园区经济存在诸多困难制约

显得束手无策。三是干事创业氛围不浓。对发展园区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不良思想,没有把干劲和精力全部投入园区建设工作中,在全区上下还没有完全形成想干事、创大业、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规划滞后于建设。银岭科技产业园、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尚未出台,园区规划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布局分散,入园企业多按先后次序安排地块,存在布局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失衡、个别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等现象,难以适应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少数入驻项目建设缓慢、进展不快,存在屯地现象,影响了园区规划建设。

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区提出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也初步制定了有关招商引资的办法机制,但个别部门对招商工作重视不够,抢抓招商机遇的意识不强,招商目标不明确,招商手段单一。同时,由于对有关招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大,招商责任意识不浓,尚未形成全区上下共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招商氛围,导致入园建设企业不多,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仅有40多家企业购地,已投产及动工建设的企业还不够一半,而且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项目,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初期开发全靠开发商投资,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投资总额不大,加上园区自主经营乏力,自身造血功能欠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银岭科技产业园至今未能用上自来水,排水、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环保工业城的污水处理厂在建未投入使用,主要交通道路旧江闸公路曲折狭窄,连通园区与江港公路的道路未开始建设,园区内主干道硬底化、水电、绿化设施等都未完善。同时,用地指标难求,征地工作难度大,这些也成为加快园区发展的瓶颈。五是管理和运行体制不顺。经市批准,我区成立了银岭管委会,并赋予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但园区管理办法及细则等未完善,与区直部门尤其是与市直部门衔接机制未建立,有关管理职责关系未理顺,致使园区运转不畅,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市场运作、自主经营和滚动开发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四、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突破。

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园区经济的大发展。所考察的三大园区之所以经济快速发展,固然有其区位、资源和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客观优势,但与之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当前,我区的银岭科技产业园和埠场环保工业城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加快发展的机遇条件前所未有,实现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要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精髓,更新观念。首先,要有一种认识。工业园区发展状况不仅关系江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且决定在未来区域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而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是我区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资源向工业园区配置,政策向工业园区倾斜,精力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共识,迅速掀起新一轮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热潮。二要有一种勇气。以我们园区现在的基础,赶超先进,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速度,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我们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略,坚持“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以“超常规思维”创造“超常规”发展。三要有一种氛围。坚决摒弃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增强全区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树立振兴江城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人人服务园区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园区规划上实现新突破。

规划是龙头。科学的规划能有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为园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尽快做好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要按照适度超前,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至少20年不落后的目标,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进一步修编、扩大园区规划,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园区规划要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银岭科技产业园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来谋划,把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同时,要尽快完善好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征地工作力度,保障园区规划的长远发展。二要强力执行园区规划。这对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园内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督查,确保执行园区规划,形成园区统

一、协调的品格,从而把园区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要加强与原开发商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确保园区规划的切实施行,保证园区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三)要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

只有大开放、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经验。要坚持构建江城招商大格局不动摇,持之以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抢抓招商机遇。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有实力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逆势扩张,希望到欠发达地区办企业、搞生产。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选准招商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与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接触,努力引进品牌企业和大型企业,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园区产业聚集。二是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延伸商引资经贸合作的触角。要积极适应当前信息高速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突出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推进网络招商,拓宽领域、降低成本,促进园区和投资商快速接洽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出台《江城区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有关奖励政策,尽快出台《关于贯彻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加大奖励力度,坚决兑现奖励,充分鼓励和调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

(四)要创新模式、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对我区而言,单一的政府投资显然无能为力。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的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机制,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一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园区开发模式。要坚持采取政府筹资储备土地自主开发、引进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开发、区镇(街道)联动开发等多种模式,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要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严格控制好土地,千方百计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通过实施房地产、商贸设施开发,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园区滚动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值效应。同时,要加快园区闲置用地的清理力度,坚决依法收回囤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要创新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式。要在建立扶持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方法举措,用好用活扶持资金,扩大资金使用效应。创造条件,科学运作,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用扶持资金贴息融资,力争贷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比如以园区内道路路灯广告权、冠名权等方式吸引民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用项目的产业化步伐。加大《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建厂的实施办法》宣传力度,通过兑现政策,落实补助,发挥“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要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按照“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的要求,落实包干

责任制,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电信等方面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基础建设档次。当前,要突出抓好银岭科技产业园自来水管网和环保工业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要加大改革、创新机制,在园区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体制机制是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体制机制越优越的园区发展越有活力。我们要创新银岭科技产业园的园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银岭科技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做好园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按照责、权、利统一原则,赋予银岭管委会、开发建设公司相应的管理职权,明确与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实行园区有限“自治”,防止相互“越位”、“错位”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能。银岭管委会要制订银岭科技产业园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建立健全银岭管委会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园区管理效率。二是创新与市直部门、区直部门协调机制。设立专门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内部门协调,尤其要加强与市直部门协调,争取市直部门支持,形成了上下协调、条块协调的工作格局,更好促进园区开发建设。

(六)要强化服务、提高效能,在环境优化上实现新突破。

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学习考察的调研报告

江城工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组

(2009年4月)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3月30日至4月2日,在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劲东同志的率领下,区工业园区建设专题调研组分别考察了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苏州昆山民营科技产业园等三个工业园区。通过此次考察学习,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的信心和决心。学习考察情况如下:

一、所考察园区的基本情况

(一)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该园区位于萧山区东北部,地处钱塘江南岸,组建于2003年3月,总规划面积74.31平方公里,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省级工业园区,是杭州市重点建设的沿江“十大新城”之一。园区环境优美,园区道路、污水处理、供水供电等配套日趋完善,已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道路8.7公里,桥梁11座,日收集能力为30万吨的污水收集泵站及应急处理设备各1座, 110千伏长征变电站一个。日处理能力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运行。正在开工建设的有12条道路、12个基建项目,总投资达12.58亿元。日供水100万吨的自来水厂正在建设。该园区产业集聚成效明显,已有富丽达纤维、富丽达热电、汇丽印染等11个项目建成投产,新中纺、桥南织造、科利化工等9个项目在建。该园区的优势产业是纺织印染服装、机械汽配汽车、新型建材、环保型精细化工。

(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该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位于苏州古城东侧,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行政区划28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娄葑、唯亭、胜浦等三个镇,户籍人口31.5万(常住人口61万)。园区周边有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园区先进产业高度集聚,7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26个项目,投资上亿美元项目10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欧美项目占比达49%,并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十多年来,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超过30%,累计上交各类税收近1030亿元(含海关收入),引进合同外资3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注册内资135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51万个。2008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5.1亿元,进出口总额625亿美元,其中出口311亿美元,新增注册外资30.2亿美元,到帐外资18亿美元,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目前,园区土地和人口分别占全市3.4%和5%,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占1%和2%,但完成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占全市的15%左右,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25%左右,已成为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该园区位于昆山市玉山镇,始创于1997年10月,园区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民营投资创业园之一。经过十年的努力,该园区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原创企业基地、中国节能(昆山)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密集区、昆山国际模具城、工业邻里中心等功能性投资创业载体和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吸引来自沪、浙、粤等18个省市上千家企业落户,总投资超180亿元,形成了精密机械、电子资讯、机电一体化、民生用品为主的四大产业,先后被评为“全国乡

镇企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工业小区”。其中国家火炬计划昆山模具产业基地已成为研发、设计、制造、展示、交易、培训等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基地,目前该基地已成为我国模具行业中产业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基地之一,产品销售列全国26家模具集群之首。

二、所考察园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所考察的三大工业园区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惊奇的业绩,他们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始终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三大园区之所以发展的规模大、膨胀的速度快,成为全国知名园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始终保持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着力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形成了先发优势。从他们介绍情况看,不论是确定工作思路、工作目标、工作重点,还是制定政策、建立工作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超常规的思维、超常规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可以说他们已经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整个园区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三大园区建设之初,他们就以国际化、全球化、现代化的视野,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跟踪世界最前沿的发展动向,瞄准的国际一流的水准,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全球发展的大潮之中,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敢于冲破一切思想束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不争论,不动摇,只发展,而且每次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都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先人一步,从而走在了其他地区的前头。正是有了一流的开发观念,才有了园区开发的一流举措和超常规的发展速度。

(二)始终坚持发挥优势、谋划长远。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他们都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依托大城市,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融合,依托旧城,建设新城,又结合各自的人文地理风貌,形成了各自的园区建设风格。苏州工业园区选址于苏州古城东郊、金鸡湖畔,与旧城自然相接、连为一体。他们依托古城,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与苏州文化底蕴于一体,注重工业、交通、商贸、人口、生活的协调发展,园区内既有学校、医院、娱乐中心和居民区,又突出了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具有完备的城市功能。位于钱塘江南岸的萧山临江工业园和地处阳澄湖畔的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则分别依托杭州和苏州两个大城市,并紧依所在萧山区和昆山市区,突出江南水乡特色,园区内道路纵横交错,厂房错落有致,处处是鲜花绿草、碧水蓝天,一个园区就是一座园林化绿色城市。二是规划先行、建设超前。三大园区一开始就按照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区的国际化标准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一步规划到位,分步组织实施。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规划管理,确保了园区建设高档次、高水平。其中,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形成了“依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中新双方专家联合编制了先进科学的园区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工业与各项城市功能,高标准地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同时,认真借鉴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经验,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客户进入和项目开工投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始终坚持市场运作、创新模式。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园区开发,是他们又一成功经验。他们以战略家的胆魄,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规律,采取经营城市的办法,面向市场,通过市场运作,滚动开发,加快推进园区的各项建设,有效突破了资金瓶颈。三大园区都立足当地实际,在把握总的原则和大方向的基础上,切实做活、做足了土地开发的文章,采取政府拔一块启动资金和银行贷一块、土地收益中留一块的办法,搞好土地储备,实现供地可控。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试行国有土地制度改革,向国内外投资者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实行土地一级垄断、二级转让、三级搞活的办法,搞活了土地经营。苏州工业园采用“公司化运作机制”,通过土地拍卖获得大量资金,一方面具备了补贴工业用土地的资金实力,一方面积累了发展园区其他事业和解决农民安置等现实问题的资金。

(四)始终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三大园区都把发展定位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上,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大格局,这是几大园区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首选之路。萧山区始终不渝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提出了“项目就是生命、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招商引资,重点组织实施了“人力向招商集中、领导精力向招商集中、自主权向招商集中”的“三集中”和“明确责任抓招商、主动登门抓招商、全程服务抓招商、委托中介抓招商、特色园区抓招商”的五大招商举措,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以及投入、产出大的规模型大项目。昆山市招商引资的秘诀有两点:一是靠感情投入,提出了“关系也是资源”的理念,强调文化的融合,着力于招商引资的长期性与后发优势;二是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盯劲”,提出了“外向强,一强百强;外向好,一好百好;外向优,一优百优”的口号,全市上下形成了“一把手带头招、机关干部一起招、人民群众齐动员”的大招商格局。

(五)始终坚持政策领先、优化环境。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园区快速膨胀,他们结合实际,致力于营造投资优惠政策的洼地,始终保持优惠政策领先的位次。三大园区内的投资者除了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有的还享有一些类似特区的优惠政策。一是实行税外无费或低费制。对辖区内企业实行了统一扎口收费,并对外资企业实行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制度。二是实行税收减免政策。苏州新加坡工业园被国家赋予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优惠政策,投资者可享受优惠的所得税率和“两免三减半、两免六减半”等优惠;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对外方投资上一定规模的项目实行“五免五减半”的优惠;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享受出口加工区有关出口、税收及加工贸易等方面的优惠。另外,三大园区为吸引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在减免有关税费外,还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采取了一系列财政返还和奖励的办法。

(六)始终坚持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管理就是服务,服务是管理的更高层次。所考察的几大园区不但实现了管理与服务观念的重大转变,而且基本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服务模式,始终保持宽松、良好的投资环境。一是实行现代化的宏观管理。三大园区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了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苏州工业园区的行政管理由中方全权负责,园区开发由中新双方财团组成的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萧山临江工业园由园区管委会代表政府负责管理,开发则由园区开发公司负责,两大园区都实行了园区管理与投资开发的有效分离,管委会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为园区的发展构筑起飞的平台。二是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办事程序和高效率的服务运行机制。实行“小政府、大服务”,放下架子办实事,以精简的机构、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萧山临江工业园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对投资者实行“一门受理,一站式协办”,同时实行当场办理制、督促协办制、跟踪服务制,为投资者提供周到的服务。昆山民营科技工业园做到“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建立了审批时一条龙服务、建设时全方位服务、投产后经常性服务的“三服务体系”,对外商“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马上办”,并专门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招商引资服务品牌。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出了“一对一”特色服务,投资者只要进管委会一个大门,只需在一个窗口面对一名工作人员,就能办妥全部手续,同时也可通过网络直接办理手续。

三、我区工业园区建设与先进地区的主要差距

一是解放思想不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超前意识不强。对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缺乏“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的气魄,还存在以前陈旧的“小打小闹”意识,眼界不够开阔,缺乏预见性,未能积极谋划、主动谋划和超前谋划园区建设。其二,创新精神不足。仍然拘泥于固有的框框,办起事来怕字当前、难字当头、畏首畏尾,观念比较陈旧,思维比较呆板,工作缺乏创造性,思想比较保守,面对江城发展园区经济存在诸多困难制约

显得束手无策。三是干事创业氛围不浓。对发展园区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存在狭隘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至上的不良思想,没有把干劲和精力全部投入园区建设工作中,在全区上下还没有完全形成想干事、创大业、求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是规划滞后于建设。银岭科技产业园、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控制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尚未出台,园区规划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布局分散,入园企业多按先后次序安排地块,存在布局不够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失衡、个别项目建设存在盲目性等现象,难以适应园区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少数入驻项目建设缓慢、进展不快,存在屯地现象,影响了园区规划建设。

三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虽然我区提出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也初步制定了有关招商引资的办法机制,但个别部门对招商工作重视不够,抢抓招商机遇的意识不强,招商目标不明确,招商手段单一。同时,由于对有关招商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大,招商责任意识不浓,尚未形成全区上下共抓招商引资工作的浓厚招商氛围,导致入园建设企业不多,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仅有40多家企业购地,已投产及动工建设的企业还不够一半,而且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项目,缺少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产业集聚效应不强。

四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初期开发全靠开发商投资,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投资总额不大,加上园区自主经营乏力,自身造血功能欠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银岭科技产业园至今未能用上自来水,排水、排污和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环保工业城的污水处理厂在建未投入使用,主要交通道路旧江闸公路曲折狭窄,连通园区与江港公路的道路未开始建设,园区内主干道硬底化、水电、绿化设施等都未完善。同时,用地指标难求,征地工作难度大,这些也成为加快园区发展的瓶颈。五是管理和运行体制不顺。经市批准,我区成立了银岭管委会,并赋予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权限,但园区管理办法及细则等未完善,与区直部门尤其是与市直部门衔接机制未建立,有关管理职责关系未理顺,致使园区运转不畅,效率不高。同时,由于市场运作、自主经营和滚动开发机制尚未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开发的速度和质量。

四、加快我区工业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新突破。

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园区经济的大发展。所考察的三大园区之所以经济快速发展,固然有其区位、资源和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客观优势,但与之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思想观念上。当前,我区的银岭科技产业园和埠场环保工业城得到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加快发展的机遇条件前所未有,实现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就一定要在思想观念上来一个大转变。要结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牢牢把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精髓,更新观念。首先,要有一种认识。工业园区发展状况不仅关系江城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水平,且决定在未来区域竞争中的实力和地位,而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是我区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资源向工业园区配置,政策向工业园区倾斜,精力向工业园区集中”的共识,迅速掀起新一轮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热潮。二要有一种勇气。以我们园区现在的基础,赶超先进,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速度,必须是跨跃式前进、超常规增长,这需要我们有一种眼光放远、把目标定高、把位置定准、把步子迈大、敢于跳跃发展的勇气和胆略,坚持“大思路、大规划、大发展”,以“超常规思维”创造“超常规”发展。三要有一种氛围。坚决摒弃畏难发愁思想和唯条件论,破除部门利益、小集团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思想,增强全区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树立振兴江城人人有责的观念,在全区形成人人服务园区发展的浓厚氛围,努力营造干事创业、共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在园区规划上实现新突破。

规划是龙头。科学的规划能有效地指导园区开发建设,为园区的有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要坚持规划先行,尽快做好银岭科技产业园和环保工业城的总体规划和详细性规划。要按照适度超前,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确立至少20年不落后的目标,处理好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与规划的前瞻性、长效性的关系,进一步修编、扩大园区规划,使园区容量和承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质的提升。同时,园区规划要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银岭科技产业园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来谋划,把园区规划建设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城区。同时,要尽快完善好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加大征地工作力度,保障园区规划的长远发展。二要强力执行园区规划。这对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要采取有力措施,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的原则,切实抓好园区的开发与建设,确保应有的档次和水平。园内每一个新上项目,都要严格督查,确保执行园区规划,形成园区统

一、协调的品格,从而把园区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要加强与原开发商的沟通协调,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园区各项建设,确保园区规划的切实施行,保证园区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和总体布局的合理性。

(三)要抢抓机遇、扩大开放,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

只有大开放、大招商,才能促进大发展,这是加快园区建设的重要经验。要坚持构建江城招商大格局不动摇,持之以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抢抓招商机遇。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有实力企业利用其技术、品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行低成本逆势扩张,希望到欠发达地区办企业、搞生产。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选准招商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与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接触,努力引进品牌企业和大型企业,发挥集聚效应,促进园区产业聚集。二是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采取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不断延伸商引资经贸合作的触角。要积极适应当前信息高速化发展的时代背景,突出加强对现代招商手段的研究和探索,积极推进网络招商,拓宽领域、降低成本,促进园区和投资商快速接洽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完善出台《江城区招商引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招商引资有关奖励政策,尽快出台《关于贯彻阳江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加大奖励力度,坚决兑现奖励,充分鼓励和调动全区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招商引资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招商引资氛围。

(四)要创新模式、加大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对我区而言,单一的政府投资显然无能为力。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通过市场化运作建立多元的投资主体和投融资机制,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一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园区开发模式。要坚持采取政府筹资储备土地自主开发、引进大型国有企业联合开发、区镇(街道)联动开发等多种模式,加快园区的各项开发和建设。要突出抓好土地经营,严格控制好土地,千方百计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通过实施房地产、商贸设施开发,筹措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园区滚动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增值效应。同时,要加快园区闲置用地的清理力度,坚决依法收回囤积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要创新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式。要在建立扶持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用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方法举措,用好用活扶持资金,扩大资金使用效应。创造条件,科学运作,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用扶持资金贴息融资,力争贷到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比如以园区内道路路灯广告权、冠名权等方式吸引民资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用项目的产业化步伐。加大《江城银岭科技产业园鼓励企业加快投资建厂的实施办法》宣传力度,通过兑现政策,落实补助,发挥“四两拨千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要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按照“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的要求,落实包干

责任制,加快园区道路、电力、供水、电信等方面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基础建设档次。当前,要突出抓好银岭科技产业园自来水管网和环保工业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为入园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要加大改革、创新机制,在园区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体制机制是园区发展的生命所在,体制机制越优越的园区发展越有活力。我们要创新银岭科技产业园的园区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区银岭科技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做好园区开发建设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工作。按照责、权、利统一原则,赋予银岭管委会、开发建设公司相应的管理职权,明确与领导小组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实行园区有限“自治”,防止相互“越位”、“错位”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能。银岭管委会要制订银岭科技产业园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建立健全银岭管委会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园区管理效率。二是创新与市直部门、区直部门协调机制。设立专门协调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区内部门协调,尤其要加强与市直部门协调,争取市直部门支持,形成了上下协调、条块协调的工作格局,更好促进园区开发建设。

(六)要强化服务、提高效能,在环境优化上实现新突破。

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知道汉字“漕”是什么含义吗?它代表着满载稻米的大船从富庶南方扬帆北上,代表着中国古代关乎国计民生、终日繁忙而有条不紊的物流系统,代表着一个幅员辽阔的中央集权国家如何把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紧密相连,更代表着一条中国劳动人民上千年来用勤劳和智慧开凿的南北运输大通道——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杭州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一期工程的重点项目,坐落于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毗邻大运河南端终点标志——拱宸桥。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运河畔的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仔细参观后,我发现博物馆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馆藏再现大河历史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目前收集、展出的上千件文物和史料充分展示了大运河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收集到有关运河最具价值的文物是一个清光绪年代的苏州府官斛。当年,农民交皇粮就是用它来计量重量,一斛大约是35.8公斤。稻米称重过后由官员登记,打包送上运河漕船,经过几个月的运输,苏州农民的劳动成果也许到了某个守卫北京城官兵的家里,成了饷粮。运河漕运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清代形成了十分严密、精准的制度,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观,这个官斛就是见证。该馆收集的文物、史料主要包括五类:与运河漕运直接相关的文物,如苏州府官斛、“日进千金”小升;与运河水上运输相关的文物,如余锦洲老行水单、“顺风快利”船票等;运河出土文物,如大关桥北出土唐开元通宝钱、运河出土宋代瓦当等;运河水上人家生产及生活用具,如竹编酒葫芦、船用水桶等;沿运河城市文物及工艺品,如明嘉靖三年临清大青砖、扬州漆器雕屏等。

二、展现运河沿岸文化生活

博物馆所在的运河文化广场一直延伸到大运河岸边,古老的拱宸桥与博物馆遥相辉映。桥边绿地里休憩的老人、孩子以及时不时驶过的船只成为博物馆有机的动感部分。可是,当年有一条丽水路把两者一分为二。因此,在丽水路改造时,下挖通道300米,将道路改为从运河文化广场下穿过,使博物馆能够采用独特的开放式格局,将室内主题展与室外实物展融为一体。游客不仅可以通过室内陈列物了解大运河的历史文化,更可以通过在运河两岸生活的人家体会特有的运河风情,从而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三、高新技术为古韵金河添彩

运用现代的声、光、电等高新技术,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这是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另一大亮点。

在第二展厅专门设置了“漕运故事半景厅”,运用多媒体技术,合成一部反映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漕运故事的10分钟全景短片,通过投影机投射到一幅长61米、高12米、弧度达270度的环型全景银幕上。这幅700多平方米的环型银幕不论是其体量还是科技含量,在目前国内博物馆中均属首屈一指。

第三展厅还专门设有一个“模拟运河之旅船舱”,将实景拍摄的资料,通过高亮度投影机、270度水平视场角柱幕投影三维视景系统逼真地显示“大运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观众只要带上特制的眼镜坐在椅子上,就能身临其境从杭州到北京的运河之旅,欣赏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

各展厅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示和解释大运河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

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班级:平面1021 学号:1030309129

姓名:倪兆玉

2006年10月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博物馆成立46年来,通过多种途径扩充藏品,目前收藏的各类文物约3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236件,二级文物为1146余件,三级文物为13657余件,以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印章和古代工艺品见长,新的苏州博物馆共有各具特色的大小展厅32间,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为目前苏州地区最大、最先进的博物馆。新馆建筑用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我们在新馆的大门、天窗廊道、凉厅以及各个不同的展厅的内顶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特点,开放式钢结构既是建筑的骨架,又成为造型上的特色,它带给建筑以简洁和明快,更使建筑的创新和功能的拓展有了可能和保障。新馆建筑将三角型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像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画,给人以奇妙的视觉感受。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几何形态。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源于传统建筑中木梁构架,不同的是木梁已被现代开放式的钢结构所取代。玻璃与石材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架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阳光

位于中轴在线的八角形中央大厅位于博物馆入口内的前庭与后庭山水园之间,其大圆孔造型的检票口以及向东西两侧伸展开去的天窗廊道,是连接博物馆各个功能区的枢纽。这里还设有茶室、贵宾室、图书馆和商店。

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石片假山。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析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通过中央大厅西侧的天窗廊道,进入西部主展厅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室内水幕墙和荷花池。水在苏州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是灵气和文气的象征;荷花也表示着圣洁。这个大型瀑布迭水的水幕墙是按照空气自然分解水分子的原理,巧妙设计的室内人工“瀑布”,按照流水张力的原理使水流横向拉伸,沿着横向或斜向凸起的黑石墙面,翻卷出几何造型的条条白色水花,欢跳着流入荷花池中,如粒粒珍珠在荷叶上滚动。富于动感和几何线条的水幕景观所带来的是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和大自然的音色之美。它不仅可以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也是一处可供欣赏的重要室内景观。

馆藏国宝级文物真珠舍利宝幢。1978年,在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中发现,为北宋遗物,距今一千年左右。真珠舍利宝幢外形精美,选材名贵,工艺精巧,是北宋人民智慧的结晶。她静静地端坐在玻璃罩内,仿佛诉说着吴地的千年辉煌。

同样身为国宝级文物的五代秘色瓷莲花碗则给人以神秘感地多。这种瓷莲花碗,碗为直口深腹圈足,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突起。它的釉色滋润内敛,捩翠融青,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所谓秘色,各人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青瓷统称,有的说是翡色之意„„。究竟是何意也不是你我所能讲得清楚的。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接下来的文物更是层出不穷,馆藏吴江梅堰、吴县草鞋山、苏州越城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良渚文化时期出土的一批陶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和虎丘东周墓出土的一批青铜器;真山出土的吴国玉器、原始青瓷等,这般精美的东西,今生得以一窥,真乃人生一大幸事也!

考虑到苏州工艺在全国地位斐然,苏州博物馆中以明清工艺为主的展品更是小巧玲珑、精细绝伦,因此,在贝先生的设计中,展厅不采用大开间,而是对展厅进行巧妙地分割,根据每个展厅及展品的特点量身定做。展厅的设计采用了1.35米的模数,为展厅大小和不同的展示功能要求带来了灵活性。如位于二层的两个八角形空间内的书画厅,巧用九宫格,中间贯通,展厅顶部为玻璃天顶,高大的墙面对表达条幅式书画的用光和所需墙面十分有利,展厅内部简洁、素雅。墙面由木边镶框,地板由石边镶围。

除了字画之外,苏州博物馆的收藏多为小件藏品,贝先生认为“小件的东西你放在大的柜子里看,好象是友谊商店一样,摆满了,不对的,所以,我做了很小的,给每一个宝贝有一个柜子,有它的照明,这是新的,这是美国、欧洲都没有,他们的收藏跟我们不一样,适宜苏州自己的收藏。”?这些细节中处处体现着建筑大师的风范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廊道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贵宾厅、博物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地下西南角有一部分博物馆的公众服务功能,游人可以通过西部主展区首层荷花水池处的悬臂楼梯进入地下展室。此处有特展厅、为影视厅和多功能厅等。地下中部为藏品储藏库,库房位于地下中部,强调了库房在博物馆的中心地位。地下部分还设有适应博物馆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信息中心、各种机器设备用房和博物馆各部门业务用房等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文物展示面积3600平方米。文物展品超过1160件(组),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明清及近现代,多为历代佳作和精品。主展区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等四个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系列常设展览。其中位于地面一层南侧的“吴地遗珍”系列蕴涵深邃,元气淋漓,包括史前陶器、玉器;春秋青铜器、玉器;六朝青瓷、五代秘色瓷;元娘娘墓、明王锡爵墓随葬品等主题展室。地面一层两个如同八角塔身内部造型的展室展出的“吴塔国宝” 系列,充溢着圣洁的宗教情怀,如昨夜星辰,依然烁烁生辉,分别为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陈列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陈列。一层北部的“吴中风雅” 系列千姿百态,玲珑剔透,包括明书斋陈设、瓷器、玉器、竹木牙角器、文具、赏玩杂件、民俗小摆设、织绣服饰、休憩、宋画斋陈设等十个主题展室。设在主展区二层的“吴门书画” 系列意趣灵动,韵味无穷,主题为《“吴门四杰”书画典藏展》,荟萃了苏州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馆藏“吴门四家”书画精品。

苏州博物馆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班级:平面1021 学号:1030309129

姓名:倪兆玉

2006年10月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者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博物馆成立46年来,通过多种途径扩充藏品,目前收藏的各类文物约3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近236件,二级文物为1146余件,三级文物为13657余件,以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印章和古代工艺品见长,新的苏州博物馆共有各具特色的大小展厅32间,设施先进、功能齐全,为目前苏州地区最大、最先进的博物馆。新馆建筑用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我们在新馆的大门、天窗廊道、凉厅以及各个不同的展厅的内顶上都可以看到这一特点,开放式钢结构既是建筑的骨架,又成为造型上的特色,它带给建筑以简洁和明快,更使建筑的创新和功能的拓展有了可能和保障。新馆建筑将三角型作为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在中央大厅和许多展厅中,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构成,框架内的玻璃和白色天花互相交错,像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画,给人以奇妙的视觉感受。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几何形态。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源于传统建筑中木梁构架,不同的是木梁已被现代开放式的钢结构所取代。玻璃与石材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架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阳光

位于中轴在线的八角形中央大厅位于博物馆入口内的前庭与后庭山水园之间,其大圆孔造型的检票口以及向东西两侧伸展开去的天窗廊道,是连接博物馆各个功能区的枢纽。这里还设有茶室、贵宾室、图书馆和商店。

主庭院东、南、西三面由新馆建筑相围,北面与拙政园相邻,大约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空间。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山水园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水景始于北墙西北角,仿佛由拙政园西引水而出;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石片假山。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析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通过中央大厅西侧的天窗廊道,进入西部主展厅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别具一格的室内水幕墙和荷花池。水在苏州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是灵气和文气的象征;荷花也表示着圣洁。这个大型瀑布迭水的水幕墙是按照空气自然分解水分子的原理,巧妙设计的室内人工“瀑布”,按照流水张力的原理使水流横向拉伸,沿着横向或斜向凸起的黑石墙面,翻卷出几何造型的条条白色水花,欢跳着流入荷花池中,如粒粒珍珠在荷叶上滚动。富于动感和几何线条的水幕景观所带来的是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和大自然的音色之美。它不仅可以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也是一处可供欣赏的重要室内景观。

馆藏国宝级文物真珠舍利宝幢。1978年,在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中发现,为北宋遗物,距今一千年左右。真珠舍利宝幢外形精美,选材名贵,工艺精巧,是北宋人民智慧的结晶。她静静地端坐在玻璃罩内,仿佛诉说着吴地的千年辉煌。

同样身为国宝级文物的五代秘色瓷莲花碗则给人以神秘感地多。这种瓷莲花碗,碗为直口深腹圈足,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突起。它的釉色滋润内敛,捩翠融青,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所谓秘色,各人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青瓷统称,有的说是翡色之意„„。究竟是何意也不是你我所能讲得清楚的。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接下来的文物更是层出不穷,馆藏吴江梅堰、吴县草鞋山、苏州越城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一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良渚文化时期出土的一批陶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和虎丘东周墓出土的一批青铜器;真山出土的吴国玉器、原始青瓷等,这般精美的东西,今生得以一窥,真乃人生一大幸事也!

考虑到苏州工艺在全国地位斐然,苏州博物馆中以明清工艺为主的展品更是小巧玲珑、精细绝伦,因此,在贝先生的设计中,展厅不采用大开间,而是对展厅进行巧妙地分割,根据每个展厅及展品的特点量身定做。展厅的设计采用了1.35米的模数,为展厅大小和不同的展示功能要求带来了灵活性。如位于二层的两个八角形空间内的书画厅,巧用九宫格,中间贯通,展厅顶部为玻璃天顶,高大的墙面对表达条幅式书画的用光和所需墙面十分有利,展厅内部简洁、素雅。墙面由木边镶框,地板由石边镶围。

除了字画之外,苏州博物馆的收藏多为小件藏品,贝先生认为“小件的东西你放在大的柜子里看,好象是友谊商店一样,摆满了,不对的,所以,我做了很小的,给每一个宝贝有一个柜子,有它的照明,这是新的,这是美国、欧洲都没有,他们的收藏跟我们不一样,适宜苏州自己的收藏。”?这些细节中处处体现着建筑大师的风范

通过中央大厅东侧的天窗廊道,进入新馆的东部次展区。廊道尽头设紫藤园和休憩茶室。其南北两侧安排有图书馆、贵宾厅、博物馆商店和现代艺术展厅等公共空间。地下西南角有一部分博物馆的公众服务功能,游人可以通过西部主展区首层荷花水池处的悬臂楼梯进入地下展室。此处有特展厅、为影视厅和多功能厅等。地下中部为藏品储藏库,库房位于地下中部,强调了库房在博物馆的中心地位。地下部分还设有适应博物馆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信息中心、各种机器设备用房和博物馆各部门业务用房等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文物展示面积3600平方米。文物展品超过1160件(组),上起远古时代,下至明清及近现代,多为历代佳作和精品。主展区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等四个富有苏州地方特色的系列常设展览。其中位于地面一层南侧的“吴地遗珍”系列蕴涵深邃,元气淋漓,包括史前陶器、玉器;春秋青铜器、玉器;六朝青瓷、五代秘色瓷;元娘娘墓、明王锡爵墓随葬品等主题展室。地面一层两个如同八角塔身内部造型的展室展出的“吴塔国宝” 系列,充溢着圣洁的宗教情怀,如昨夜星辰,依然烁烁生辉,分别为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陈列和瑞光寺塔佛教文物陈列。一层北部的“吴中风雅” 系列千姿百态,玲珑剔透,包括明书斋陈设、瓷器、玉器、竹木牙角器、文具、赏玩杂件、民俗小摆设、织绣服饰、休憩、宋画斋陈设等十个主题展室。设在主展区二层的“吴门书画” 系列意趣灵动,韵味无穷,主题为《“吴门四杰”书画典藏展》,荟萃了苏州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馆藏“吴门四家”书画精品。

上一篇:手语协会活动策划书范文下一篇:三月演讲比赛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