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师述职报告范文

2023-09-23

初三物理教师述职报告范文第1篇

9、10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可能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可能多个选项正确,全部

选对得3分,选对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O分。本试卷g取1ON/kg) 1.下列有关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B.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最大值,即量程 C.有的分子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间只有斥力 D.四冲程内燃机中,只有做功冲程做功

2.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3.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由此发明了发电机,使人类大

规模用电成为可能,开辟了电气化时代。发现这一现象的科学家是

A.麦克斯韦 B.安培 C.法拉第 D.奥斯特 4.下列符合实际的是 A.上自习课时,同学们脉搏跳动的平均时间间隔约为0.3秒

B.初三同学一手乍(张开的拇指和中指指端之间的距离)的距离约为20厘米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50升

D.我们平常使用的笔的质量约为0.5千克 5.下列说法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将控制电灯的开关安装在火线与灯之间 B.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须使用三孔插座

C.使用试电笔时,切记手不能接触试电笔上的金属部分 D.家庭电路增添大功率用电器时,须检查导线和保险丝是否需要更换

6.关于声音和物质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B.原子核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

D.课上是通过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7.下列关于电与磁,判断正确的是

A.用电器工作时就是不断地消耗电源的电荷 B.磁场看不见,但却是客观存在的

C.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作用的原理制成,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扬声器(喇叭)是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装置

8.体积为60L的救生圈,所受重力为50N,体重为450N的林林同学在水中使用这个救

生圈,当他处于静止状态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人和救生圈没入水中,处于悬浮状态 B.人 和救生圈漂浮,部分露出水面 C.人和救生圈沉入水底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9.汽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沿平直公路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的牵引力和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如果关闭发动机,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时间,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10.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电源两端电压恒为6V。若电路中连接“3V 1.5W”的灯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点a时,灯泡正常发光;若改接“4V 2W”的灯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点b时,灯泡也正常发光,则

A.两种状态下,电路中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的总功率相同 B.点a以在点b的右侧

C.电流表在两种状态下示数均为0.5A D.电压表在两种状态下示数之比是2:3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4小题,3分×4=12分) 11.人类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凹凸程度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

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做远点和近点。正常人眼睛观察近

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厘米,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根据上文:

A.O到10厘米 B.10到25厘米 C.25厘米到极远处 D.10厘米到极远处

(2)远视眼是来白近处物体的光成像于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矫正时在眼睛前而放一 个如上图 (选填“甲”或“乙”)中的透镜,就能使光会聚到视网膜上。 2.兵兵同学想通过实验来比较液体A和液体B的比热容是否相同,他采用的实验方法w 是:取相同 的两种液体,用相同的电热器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它们 的温度。他所用的公式是C= 。 13.伏安法测电阻R。的实验中,我们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测量结果是用电压表读数除以电流表读数来表示,而作为用电器,电压表和电流表是有电阻的,会造成实验误差。

(l)电源接通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在 (选填“左端”、“右端”或“任意位置”);

(2)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3)如果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U和I,而它们自身电阻分别为Rv和RA,则

Rx。更准确的表达式为 (数学表达式用已知字母表示)。 14.如图,给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白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自由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小车在 表面速度减小的最慢;伽利略对类似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通过 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后来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揭示 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3分×4=12分) 15.呼和浩特市广播电台某调频立体声的频率是99.1MHz,它的波长是3.Om,试求它在

空气中的传 播速度。

16.如图所示,轻质杠杆MN长0.8m,ON=0.6m,F2= N,杠杆处于静止状态,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0,F1的方向竖直向下,F2沿水平方向。试计算:(1)F2的力臂;(2) F1的大小 ;(3)若知道0点支持物对杠杆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杠 杆沿OP方向,支持力F的大小。

17.如图所示,当电源两端的电压为6V时,电流表的示

数为0.6A;当电源两端的电压为5V时,电压表的

示数为2.OV。求:电阻R1和R2的值。

18.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高h,装有体积是V的水,水底有一静止的边长为L的正方体实心铝块,密度为rho;1,水的密度rho;水。已知g。求: (1)水对筒底的压强;(2)铝块受到的支持力; (3) 近来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更轻的泡沫铝,密度为rho;2,且rho;2小于rho;水,欲使铝块离开水底,可以给铝块粘贴一块实心泡沫铝,求泡沫铝的最小质量。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4小题,4分×4=1 6分) 19.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

上平面镜里的像。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 6m,试在图中准确画出:(l)平面镜的位置;(2)被测者眼睛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右脚上如图P点的光路图。 20.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变为气体,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品,从而降雨。上面描述中,含有物态变化,找出并填出相应的物态变化。(例如:冰变成水属于熔化)(此例填在下面不得分) 变成 属于 ;_ 变成 属于 ; 变成 属于 ;_ 变成 属于 ; 21.如图所示,直流电动机通过电流做功提升重物,但在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中,有部分电能变成内能。已知线圈电阻1.5Omega;,电动机正常工作时,通过线圈电流2A,物体质量540g,以1Om/s匀速上升,不计绳的重力和一切摩擦。物体上升20s的过程中。求:(l)电压表读数;(2)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的热量;(3)提升物体的有用功;(4)电动机工 作效率。

22. 2012年9月25号“辽宁号”航空母舰正式交付使用,该航空母舰长304米,宽70.5 米,最高航速32节,标准排水量5.7万吨,满载排水量6.75万吨,安装四台蒸气轮发动机驱动,总计20万马力。以20节航行,续航能力可达12000海里(1海里=1852米;1马力=735瓦特;1节=l海里/小时)。求:(l)满载时航空母舰受到的重力;(2)航母以20节速度航行,最长行驶时间;(3)航母以最高速度航行时 ,动力多大;(4)航母以20节速度和航母以30节速度航行,行驶相同距离消耗能量多的是(选填“以20节航行”、“以30节航行”或“一样多”)。

以上就是初三物理暑假作业试题(含答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学生和家长们能够喜欢。

暑假作业之初三物理功和机械能试题

初三物理教师述职报告范文第2篇

本学年我校物理教研组工作,以学校有关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紧紧围绕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三个学会”的学习和实践,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物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在做好以往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重视和加强教育理论及与物理学科相关知识的学习,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组织教师进行自学理论和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我们怎样教物理?现在的物理物理教学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前教师自学,全体物理教师形成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年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要想教好物理,除了进行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外,还学习了物理学科的有关专业知识。这一学年,本组将组织教师进行普通物理的学习,全面提高全组教师的物理素养,为教好物理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加强教研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发挥集体的力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教研组现有专任教学人员6名,实验员一人,老中青三代,年龄结构合理,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中青年教师观念新,各位老师各有特色,各有所长。本年度教研组将定期开展组内的交流,充分发挥各人的长处,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逐步提高每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三、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努力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本学年全组全员进行《构建高效初中课堂》的研究,针对子课题《依据学情,优化教材内容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教师如何主动驾驭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2)研究如何调整备课重点,切合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等重组。

(3)研究如何优化例题、练习题,如何在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等各种课型中优化教材。

(4)研究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研究的思路:

(1)本课题立重点对现行物理教材内容的选择、重组、增删等优化工作进行研究。

(2)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现行物理教材内容在整个初中阶段的结构体系和价值,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优化学习内容;如何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3)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素养。结合校本教研、在集体备课和深入课堂听课的基础上进行行动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教师群体间的协作研讨,分析教材内容并进行优化设计研究,共同探讨教学方式的选择和优化。

(4) 参加教材教法的研讨和培训活动。

研究计划:

1、成立研究组织,成立五个研究小组,一老一少,合理搭配,老教师提供经验和素材,青年教师进行研究和整理。分别针对概念,规律,习题,实验,复习等不同的课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研究,总结出各种课型的特点和规律,建立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

2、各小组三月底进行课题研究进展汇报。

3、2012年四月份各青年教师针对自己研究的课型进行课堂回报。

4、2012年六月在各研究小组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课题的总结和统稿工作。

四.继续进行物理第二课堂研究和开展

在上一年初二对物理第二课堂的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本学年初二和初三全面开展第二课堂的研究和实施,上一学年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今年将就第二课堂如何促进第一课堂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把第二课堂的活动开展得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王集中学初中物理教研组

初三物理教师述职报告范文第3篇

1月28日:

(1)做2012年黄浦一模卷,批阅,订正;

(2)复习教材6.1密度;复习学习活动卡6.1密度;

(3)做6.1密度错题(九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1月29日:

(1)做2012年嘉定一模卷,批阅,订正;

(2)复习教材6.2压强;复习学习活动卡6.2压强;

(3)做6.2压强错题(九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1月30日:

(1)复习教材6.3液体内部的压强;复习学习活动卡6.3液体内部的压强;

(2)做6.3液体内部的压强错题(九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3)复习教材6.4阿基米德原理;复习学习活动卡6.4阿基米德原理;

(4)做6.4阿基米德原理错题(九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1月31日:

(1)做2012年青浦一模卷,批阅,订正;

(2)复习教材6.6大气压强;复习学习活动卡6.6大气压强;

(3)做6.6大气压强错题(九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2月1日:

(1)做2012年闸北一模卷,批阅,订正;

(2)复习教材7.1电流、电压;复习学习活动卡7.1电流、电压;

(3)做7.1电流、电压错题(九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2月2日:

(1)复习教材7.2欧姆定律、电阻;复习学习活动卡7.2欧姆定律、电阻;

(2)做7.2欧姆定律、电阻错题(九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3)复习教材7.3串联电路;复习学习活动卡7.3串联电路;

(4)做7.3串联电路错题(九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2月3日:

(1)做2012年崇明一模卷,批阅,订正;

(2)复习教材7.4并联电路;复习学习活动卡7.4并联电路;

(3)做7.4并联电路错题(九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2月4日:

(1)做2012年奉贤一模卷,批阅,订正;

(2)复习教材8.1电功率;复习学习活动卡8.1电功率;

(3)做8.1电功率错题(九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2月5日:

(1)做2011年宝山一模卷,批阅,订正;

(2)复习教材8.2电流的磁场;复习学习活动卡8.2电流的磁场;

(3)做8.2电流的磁场错题(九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2月6日:

(1)复习初二教材第一章、第二章;复习学习活动卡初二第一章、第二章;

(2)做初二教材序言、第一章、第二章错题(八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3)整理初二第一章、第二章知识点;

2月7日:

(1)做2011年虹口一模卷,批阅,订正;

(2)复习初二教材第三章;复习学习活动卡初二第三章;

(3)做初二第三章错题(八年级上学期做错的错题);

(4)整理初二第三章知识点;

2月8日:

(1)做2011年黄浦一模卷,批阅,订正;

(2)复习初二教材第四章;复习学习活动卡初二第四章;

(3)做初二第四章错题(八年级下学期做错的错题);

(4)整理初二第四章知识点;

2月12日:

(1)做2011年静安一模卷,批阅,订正;

(2)复习初二教材第五章;复习学习活动卡初二第五章;

(3)做初二第五章错题(八年级下学期做错的错题);

(4)整理初二第五章知识点;

2月13日:

(1)做2011年普陀一模卷,批阅,订正;

(2)预习初三教材新课;

2月14日:

(1)做2011年徐汇一模卷,批阅,订正;

(2)背诵初三物理上学期知识整理卷;

2月15日:

(1)做2011年闸北一模卷,批阅,订正;

(2)背诵初三物理上学期知识整理卷;

2月16日:

(1)第二学期摸底考复习准备;

(2)背诵初二物理知识;

2月17日:

(1)第二学期摸底考复习准;

(2)查遗补漏。

摸底考试考查范围:(1)上述13套一模卷中的原题,不做修改;(2)基本知识点。

物理组

初三物理教师述职报告范文第4篇

(1)我们初三全体教师将精诚团结,通力合作,统一部署,协调步骤,齐抓共管,铸造辉煌!

(2)我们将以最饱满的热情、最昂扬的斗志、最刻苦的精神、最坚韧的毅力投入到教学中;脚踏实地、勤奋钻研、全力以赴、不弃不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

(3)我们将笑对全体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切实关心每一个学生,用实际行动诠释教学相长这一古老而深邃的教学法则。

(4)我们将刻苦钻研,精心备课,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完善教学方法。

(5)我们将随时关注中考动态,采集中考最新信息,搜集中考名校资料,研究应考策略。中考试题是我们的蓝本,课堂效率是我们的追求,金榜题名是我们的愿望。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家长,让我们一起见证朝阳,沐浴风雨,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己心!

初三物理教师述职报告范文第5篇

一知识点

1电荷

电荷的概念

电荷的分类

常见正负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

带正负电的基本粒子

带正电的粒子叫正电荷;

带负电的粒子叫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电流、电压、电阻

概念

表示字母

单位

大小

测量工具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I

安培(A)

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电流表

电压

电压是电流形成的原因

U

伏特(V)

由电源本身决定

电压表

电阻

导体对于电阻的阻碍作用

R

欧姆(Ω)

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

积有关

______

3电流表、电压表

用途

使用方法

表盘标志

电路符号

电路中被视作

使用注意点

使用前

使用时

读数

与电源

电流表

测电流

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A

无电阻导线

确保不超过量程;进行调零。

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根据接入量程确认大格和小格的值进行读数

不能直接与电源连接

电压表

测电压

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

V

断路

能直接与电源连接

4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征

电流特征

电压特征

串联电路

处处相等

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并联电路

干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每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5生僻知识点

短路: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局部短路

开关闭合后形成电源短路

开关闭合后灯泡L1被短路

注意:第二张电路图中只有局部短路,没有形成电源短路。这种情况不会烧坏用电器,是允许出现的。

二例题精讲

【例1】★

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橡胶棒(

)

A.失去一些电子

B.得到一些电子

C.失去一些质子

D.得到一些质子

答案:

B

【例2】★★

有A、B、C三个轻小物体,为判断三个物体带电情况,将三个物体分别互相靠近,发现AB间吸引,BC间排斥,AC间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带异种电荷

B.B、C带同种电荷

C.A、C带异种电荷

D.A、B、C均带电

答案:

B

【例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离子、负离子、电子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

B.

金属导线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正电荷

C.

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D.

电路的电流为1A,表示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为1C

答案:

BC

【例4】★★

在图中的四幅电路图中,与如图所示实物图对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例5】★★

如图,开关S闭合后伏特表测的是(  )

A.

R2的电压

B.

电源的电压

C.

开关的电压

D.

R1的电压

答案:

D.

【例6】★★

如图所示,通过L1的电流为3A,电流表A1、A2的示数之比为3:1,电流表A2的示数为(  )

A.

3A

B.

1.5A

C.

1A

D.

0.75A

答案:

B.

【例7】★★

在探究电路的电压规律的实验时用了下图中的某个电路,已知R1>R2,电压表V1、V2、V3的读数分别是4V,2V,6V,测量时的电路图应是(  )

A.

B.

C.

D.

答案:

D.

【例8】★★

如图,闭合开关后,两个电流表的示数相同,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  )

A.

灯L1被短路了

B.

灯L1断路了

C.

灯L2被短路了

D.

灯L2断路了

答案:

D.

【拓展题】

为了测定风速的大小,小明设计了四种装置,如图所示.图中探头、金属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相连,可上下移动.现要求:当风吹过探头时,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上移动,且风速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以下四个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拓展题】

七个阻值均为1欧的相同电阻如图连接,导线电阻忽略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_____Ω

考点:等效电阻的计算

解析:假设A端为电源正极,则电流中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根据电流流向可以看出电流经过第一个电阻后,分为三路,其中一路只有一个电阻,另外两路分别流过一个电阻后汇合,然后又分为两路,再次各经过一个电阻后与第一路汇合;其等效电路为

其等效电阻为(Ω+Ω)=0.5Ω

加上干路中的两个电阻后其等效电路为

因此AB间的等效电阻为1Ω+0.5Ω+1Ω=2.5Ω

初三物理教师述职报告范文第6篇

初三物理教案: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的条件。

2.会应用用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的条件.得出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悦考网 悦考网

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条件的过程;应用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法1 :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 现象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悦考网 悦考网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悦考网 悦考网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 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悦考网 悦考网

二、 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的条件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教师提供实验工具,实验分析的条件,并思考其应用。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比热容

教学目标

a.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

b. 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 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 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悦考网 悦考网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课 题

比热容

教学重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方法

悦考网 悦考网

讲授、实验

教 具

温度计、煤油、水、电加热器、天平

知识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实验

(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2)煤油、水对比实验

二、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三、比热表

四、水的应用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

五、小节

六、作业

记忆并理解比热的概念,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热来解释.

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演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悦考网 悦考网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同,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呢?

引导学生看比热表,加深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

解释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

引导学生回忆什么是比热,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所说明的问题

思考问题,提出描述不同物质的这一特性.

看比热表,对比各种物质的比热

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暖气以及冷凝剂为什么常用水

回答问题,复习巩固知识

“比热容”探究活动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利用水的比热较大的原理?资料来自: 悦考网

上一篇: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范文下一篇:220kv变电站竣工验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