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制创新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2024-04-27

国企改制创新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于当下热热闹闹的反腐运动,不作评论,三年五年后再看。

在我看来,反腐只有一种现实的手段:官员不向上级负责,而向民众负责。实现这种手段,就必须改变一点,就是官员的任命不是上级决定的,而是无数双手投出来的。民主离我们还很远,在初高中政治书上除外。因此,如果官员是由上级任命的,那么他总会想方设法以上级的满意为最高需求,以上级的监督为最高监督,从而给贪腐留下了无限的可能性。关键还是司法独立。现在弱势群体连个可以公正裁决的地方都没有,你没权没势想监督,想举报,最后往往是被跨省,搞毛啊。看看香港那几个大法官,社会地位不是一般的高。只要让全社会的人都觉得社会是公正的,李刚之类的不能用权钱轻松摆平法院的话,这个时候特权阶级们就算想贪也会收敛很多。

有人或许会高薪养廉,然而,如果没有像香港那样的廉政公署,没有不受政府意志转移的法院,高薪养廉是妄想。天朝目前是运动式反腐,极有可能被利用为政治打击的工具,真正对民众有意义的为制度性反腐,即通过优化和修改制度来避免腐败,这是扼杀腐败的根本措施。但是那一天还遥遥无期。高薪养廉只只适用于离廉洁只差一点点,有足够的制度保证,最后的一个推动而已。 然而,

“中国式腐败”的最显著特点在此之外还体现为,商业常常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或者说腐败问题常常被政治化。腐败在这个国家已经不再是一种潜规则,“反腐”反而成为了一种新的潜规则。据说,广东某市委书记在被双规以后,面对审查他的纪委官员怒吼道:“你们以为我是贪官,关键问题,谁不是贪官,你们能说出一个我这个级别的不是贪官的吗?中国不就是腐败提拔腐败,贪官查贪官,腐败分子反腐败吗?这个还要我告诉你们?”当每个人都腐败的时候,选择杀其中的哪一个示众,这无疑是一种“政治风向”的标志。著特点在此之外还体现为,商业常常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或者说腐败问题常常被政治化。腐败在这个国家已经不再是一种潜规则,“反腐”反而成为了一种新的潜规则。据说,广东某市委书记在被双规以后,面对审查他的纪委官员怒吼道:“你们以为我是贪官,关键问题,谁不是贪官,你们能说出一个我这个级别的不是贪官的吗?中国不就是腐败提拔腐败,贪官查贪官,腐败分子反腐败吗?这个还要我告诉你们?”当每个人都腐败的时候,选择杀其中的哪一个示众,这无疑是一种“政治风向”的标志。

嗯,想说的就这么多,但需要做的还很多。

以上

B12020508

国企改制创新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机制要把握五个要求

一是稳定性要求。党建工作机制应能动地激发企业党组织的内在活力,不因企业负责人变动而受到影响。

二是规定性要求。党建工作机制要有严格的制度、严密的规范和程序来保证。

三是整体性要求。党建工作机制是一个整体,应该涵盖党组织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和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保证机制。

四是差异性要求。不同企业的体制机制、文化背景、发展阶段、盈利状况不同,其党建工作机制也应有所不同。

五是渐进性要求。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适应、发展。

二、创新国企党建工作机制要遵循五条原则

一要遵循与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相适应的原则。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形式。这就要求党建工作机制要适应企业党委成员与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状况,建立和完善保障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和流程。二要遵循全面发挥企业党组织职能的原则。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想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明确自身的五大职能:

1、凝聚干部职工,组织 1

共同奋斗;

2、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保证新体制运行;

3、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5、领导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三要遵循六个不能变的原则。一是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不能变;二是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不能变;三是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不能变;四是夯实组织基础、完善管理体系不能变;五是党的先进性标准不能变;六是保障党员权利、代表职工合法利益的原则不能变。

四要遵循有利于推进党建工作创新的原则。要坚持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和系统化,以党建创新促党建机制的完善,以机制建设保证党建工作创新。要借鉴PDCA工作循环管理、矩阵管理、KPI绩效考核管理,构建了较为科学的党建工作机制。

五要遵循从实际出发注重特色的原则。党建工作机制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行业特点、文化背景、资产规模、发展阶段及党组织、党员队伍状况紧密结合,承认差异性、富于创造性、突出实效性。

三、创新党建工作机制要实现六个促进

(一)建立健全责任机制,促进企业党组织职能全面履行。为了全面履行职能,对国有企业实施政治领导,真正担负起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责任,长安汽车集团公司建立了相应的责任机制。按照“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标准,构建上级党组织承担领导责任、本级党组织担负直接责任、党委书记成为企业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

(二)建立健全融合机制,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一方面,党建工作必须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才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

生产经营工作也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把关定向、保驾护航,党建工作必须与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从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程序及工作成果的检验上实现协调配套、交叉衔接。

(三)建立健全培养机制,促进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是国有企业干部、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能。国企党组织必须扭转重选拔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在培养党务干部、党员业务骨干方面逐步形成机制。国企党组织要把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采取教育培训、岗位交流、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促进构建和谐企业。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国企党组织高标准履行自身职责的重要体现。因此,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把建立和完善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机制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举措。

(五)建立健全考评机制,促进提高党建工作运行质量。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行,强化了企业的资产纽带和利润取向,容易导致重经营管理、轻党建工作的倾向。建立和完善科学严谨的考评机制,有利于纠正党建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使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真正做到“一岗双责”,实现党的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同奖惩。

(六)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完善保障机制,为国企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是党建工作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建工作机制的必备要素。随着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国有企业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物质保障等方面都采取了有力措施,确保党建工作创新的深入推进。

四、创新党建工作机制要不断在实践中升华

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用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报告要求来审视,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融入到机制建设中。着眼于机制建设的现实思考,着眼于机制建设的创新发展,着眼于机制建设的规律把握,使之与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相协调、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融合、与完善制度体系相适应,保证国有企业党组织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国企改制创新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一、国企改革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企地深化改革, 促进了国企财务工作的迅速转型。然而, 在实际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 国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国企改革背景下, 很多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呈现出普遍较低的现状, 很多工作人员均为未经过考核而直接进入到工作岗位当中, 这些工作人员不仅不具备财务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连最基础的法律方面的意识也十分淡薄, 更不用说持证上岗了, 因此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此外, 由于受到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较大, 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也未在专业知识方面得到有效提高, 从而使得国有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队伍水平低下, 很难发挥有效性, 财务数据也不够准确, 对企业管理者的决策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之处。

(二) 国企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不完善

由于国企资金结构与私企资金结构不同的是, 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项目投放资金的情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且存在资金条块分割方面的问题, 极易引起资金搁浅、分散与重复性投资等方面的现象的产生, 那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大国企财务核算工作难度, 资金无法进行统一化的管理以及调配等, 很难充分地发挥资金效益, 而且还会使得国企经营风险水平显著增大。对于国企而言, 财务核算以及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和环节, 但是在财务核算之中所存在的财务决算形式化、应收账款周期时间较长以及呆账现象严重等方面的不规范的问题,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方面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对国企科学决策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 未能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及内控体系

国企改革背景下, 仍然存在很多国企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具体而言, 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表现: (1) 虽然目前很多国企均建立了财务内控制度, 然而却很难自成体系, 而且也不够规范和完整, 最终导致国企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水平较低; (2) 国企改革背景下, 有很多国企对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 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未对其做出风险评价以及控制对策等。此外, 国企财务内控体系不够完善。在实际过程当中, 国企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不健全, 对国企财务部门开展相关管理方面的工作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 对国企的实际生产、经营管理也未起到促进作用。此外, 国企的领导层在财务内控与管理方面的认识水平较低, 导致财务内控制度以及国企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的制度未能完全构建以及完善, 同时相互之间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在实际过程中, 财务内控管理方法、方式也不够科学、合理, 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较低, 也未能真正地将相关的操作制度落到实处, 财务内控工作只是流于一种形式, 相关工作也无法正常、顺利地开展与实施。

(四) 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

根据当前时期下国企财务管理发展现状而言, 目前很多国企并未构建一套完整的财务监管制度, 这就使得国企的流动资产流向与流动资产控制之间完全脱节, 不能对国企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 从而使得国企财务管理工作仅仅依靠资产管理或财务报表进行, 不仅直接影响了国企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而且还会对国企财务核算的准确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国企改革背景下创新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国企改革背景下, 针对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一) 提高国企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对于国企而言, 应该高度地重视提高国企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这就是说, 国企在招收这个部分的工作人员时, 应该注意设置一定的门槛, 保证所招收的工作人员是符合国企的岗位而设置的。当然, 国企还应该注意给予这个部分的员工一定的技能培训机会, 形式可以多样化, 如可采取老员工经验讲解、外聘专业人员现场教授等方面的形式。

(二) 不断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为了促使国企财务管理工作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发展和实施, 那么及需要不断更新国企财务管理理念。在对国企财务管理理念进行更新时, 不仅要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加以更新, 而且还应该强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管理观念的更新, 使他们充分地意识到财务管理对国企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国企应该树立起普通员工主人翁的意识, 为每一位工作人员提供发挥自我价值的空间, 促进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地提高, 使得他们能够及时地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和漏洞, 并据此为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者建议。

(三) 强化财务信息化建设, 不断优化升级财务团队

目前, 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化, 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国企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财务管理人员处理各项业务的压力,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过程管控以及分析评价、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过程当中。在国企改革背景下, 应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将业务部门的供应链系统与财务系统实现端口对接, 强化同业务部门之间密切地沟通与交流, 加强业财融合工作地实施, 实现数据共享, 为国企管理者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信息依据。此外, 国企在深化改革背景下, 不仅应该对原有的团队给予高度地关注与重视, 而且还应该注意对薪资结构加以调节, 按照企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引进财务管理专业化仁慈啊, 从而为国企的发展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四) 加强财务内控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在国企深化改革背景下, 财务内控机制的构建以及完善, 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国企自身发展来说, 一般会将焦点放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 而往往将财务管理工作完全忽略了, 一旦存在这个方面的情况, 那么就会对国企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 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 甚至还会对国企的正常业务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 就应该注重强化国企财务内控机制的构建、具体包括:首先国企可以与会计事务所之间签订合同, 为其编制财务内控制度, 且对内控工作程序进行测试, 积极接受内外部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 确保国企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能够有序地开展与实施, 以提高企业财务内控的执行力。同时, 国企还应该构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引导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国企改革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工作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 包括:国企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国企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不完善、未能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及内控体系、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监督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应该强化问题解决, 提高国企改革背景下的国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水平, 使得国企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环境的变化。

摘要: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 国有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国企需要切实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在国企事业的各项管理之中, 财务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是关键环节, 这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水平高低会对国企的经营水平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对国企的经济效益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国企改革背景下, 各大国企为了改善自身的发展现状、提升自身的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 均在财务方面纷纷转型。本文首先对国企改革背景下国企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然后提出了具体的创新财务管理工作对策, 旨在为国企更好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国企改革背景,国企,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晓翔.以财务人员转型促进管理会计升级[J].财务与会计, 2015 (2) .

[2] 庄琴霞.关于国企实施精益管理财务转型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4 (27) .

[3] 王景荣, 张金良.县市级国企改革的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 2017 (16) .

[4] 林小贞.论财务稽核工作与会计信息质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3 (2) .

[5] 任腾飞.十八大以来国企砥砺奋进改革成效显著[J].国资报告, 2017 (8) .

国企改制创新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文章从价值经营(VM——Value Management)角度研究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新方法,将价值经营机制的思路和方法应用于企业的科技创新,提出了构筑企业科技创新价值经营机制的思路和技术方法。

关键词:价值经营;科技创新;效益a

价值经营管理是在价值工程和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该理论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价值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而且分析了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科研创新、技术创新与价值经营的内在逻辑与互动关系。

企业科技创新的价值经营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重要问题在于如何让企业认识、接受价值经营并在科技创新中付诸实施,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化。其重点在于科技创新要避免盲目性,作为企业科技创新应从自身市场开发的需要着手,由需求引导科技创新;在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引入价值工程的理念,去预判科创方案的收益性,并严控各环节的成本支出,根本思想是“降耗增效”,即从效益的可实现性和成本费用节流两方面去实现。研究思路体现了罗永泰教授的“顺瓜摸藤”的新思维,也与隐性需求课题的立项思路相暗合,是隐形需求理论应用与后续的延伸。

1 科技创新与价值经营的观念互融

美国华盛顿工学院在对美国主要高新技术公司的年度调查中发现,“设法使创新发生”从1998年开始已经成为工业界最重要的问题。加拿大学者在他们的调查中也发现了大致相同的结果。而且这个问题处于“最棘手的位置”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实际上,“设法使创新发生”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高新技术企业生死攸关的重大任务。各个地区的公司都迫切想找到通过推动创新来建立竞争优势的方法。价值经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使科技创新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二者的相互集成使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升。

在市场经济中,价值经营应成为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对科技创新的要求愈来愈迫切。立足于价值经营的基本原理,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必须考虑创新的功能和创新的成本两个方面,以实现功能/成本的最优化。

2 科技创新的办法和手段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項目的选择,最终并不完全在于项目有多先进,而在于该科技创新能为企业增加多少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和能力,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扩展了多大的视野和空间,提供了多少方法和手段上的支持。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对创新与发展机会进行取舍,不可盲目跟风,是各种机会和资源终为我用。一般来讲,科技创新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经济功能:

①科技创新具有巨大的增值功能。

②科技创新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消耗,节约资源。

③科技创新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不少企业在技术创新中有不同程度的重技术、轻经营,重速度、轻质量,重实物、轻价值,重投入、轻效益的现象,使科技游离于经济和市场之外。

为使科技创新的工作思路明朗化、清晰化,提高其成功率,可使用的分析研究方法:决策树法、ABC分析法、百分比法、强制确定法、价值系数法、最合适区域法、功能成本法、功能指数法等。在VM集成应用的过程中,一些成功的组织管理模式、体制、计划管理方法和程序,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借鉴移植到企业的科技创新之中。

如果把当前的科技创新比作打哪指哪,即先研发在培育市场;那么,科技创新价值经营就是指哪打哪,即挖掘需求满足需求。但是,它比隐形需求课题的欠缺之处在于未能抓住根本,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思路很好,但未就需求挖掘这个根本难点进行深挖,使其对需求(科技创新目的)的研究停留在市场细分上。

3 科技创新推动价值经营发展,价值经营促进科技

创新

企业科技创新实施价值经营,使企业一系列相关的创新活动通过所构造的功能链连成一体,其最终目的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要,并实现其市场价值。

企业的科技创新必然要通过一系列产品、工艺等方面的革新,创造或提高适合用户需求的功能,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进而提升产品价值,这与价值经营的目的是一致的。科技创新的各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又都发生、形成各种费用,所以,既可以在整个过程上应用VM,也可在某个阶段、某个环节或某个要素上分别应用VM。创新是VM成败的关键,在VM各个步骤工作,都在为创新服务,不仅要有创新的思想,而且要有创新的方法,可以说,价值创新是科技创新和VM的灵魂。许多科技人员接受过VE的专门培训,不少科研院所开展过VE的研究和应用,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开展价值经营活动夯实了基础。

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研究。再次,重视实物型的科技开发,轻视市场对科技的匹配需求。产学研体制分割:企业自身科研力量较薄弱,而高校的科研又仅停留于理论研究,脱离企业的实际需要。缺乏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也使得科研部门内部激励与间接市场激励机制严重脱节,科研人员的利益与其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收益很不相称。只是产品价值的多维性和市场化的高难度导致用单一化的价格来计量产出难以实现。科技创新的风险较大: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功能与成本费用的关系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功能与成本的关系,它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经济活动。

树立主体意识,企业应成为科技创新的独立决策者和承担者,也是科技创新价值经营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企业既是科技创新价值的收益者,也是科技创新经营的承担者。树立市场意识,市场需求是企业科技创新价值经营的起点和归属。主动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协作,这样既可以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成本费用,减少风险,增强科技创新自主性,又可以提高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社会效益。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由于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市场、权益分配、政策环境等各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和引导。科技创新战略与企业战略整合,科技创新战略是企业战略的一个很重要组成功能部分,科技创新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科技创新战略也就往往构成了企业战略的核心。建立企业技术联盟,通过契约式的联盟,整合资源优势,实现特定的科技创新目标。有利于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成本,分散创新风险,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实施科技创新价值经营,能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促使科技创新的功能与为实现功能而耗费的寿命周期成本之间达到合理匹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创新的功能。价值经营将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费用和功能、技术和经济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综合反映了科技创新价值的内在联系和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铁苗.论科学技术的节约机理和功能[J].广东社会科学,2009,(1).

[2] 方超.认识技术价值的新角度——从温纳自主技术观透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理念[J].企业经济,2010,(2).

[3] 毛兵.美国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分析[J].企业活力,2005,(10).

国企改制创新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金融国企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分析

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看, 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演变形式多样, 发展速度日新月异, 同类行业竞争激烈, 且人才竞争更是趋于热化。因此, 金融国企必须要先将自身的体系架构和管理模式加以完善, 以便于尽可能应对当下金融国企改革大背景下的发展需求, 从而让金融国企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分析其重要性, 首先是“自身提升”:金融国企创新管理模式影响了传统企业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现代化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成熟, 人们主观的消费观念和选择的消费范围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传统金融国企市场的消费份额也在随之改变, 其战略方向、管理模式和经营手段等各方面都受到了明显的影响。面对这种发展趋势, 金融国企应自内向外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力, 挖掘商业发展潜能, 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同时更要创新管理的模式。其次, 是“自身转变”:近年来, 我国互联网和通信在市场占据的份额已经在逐渐提高, 现代化互联网和其相关联的产业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了。在新形势下, 金融国企应打破老、旧观念, 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高效、便利的新型工具, 并应用到管理模式完善及创新中, 才能利于企业更好地完成顺应市场发展及需求的“华丽转变”。最后则是“彼此合作”: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金融国企应充分认识到行业间、部门间及专业间跨界合作的重要性, 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及多维度的创新思维可以推动传统国企的多角度完善, 并且还可以充分融合各个行业之间的价值链以及产业链, 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国企管理模式发展趋势及创新对策

现在有很多国企的管理模式还是会结合国企传统数据模式采用相应的管理思维和方式。然而, 这其中有些传统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金融国企发展的需要。为应对此类问题, 可通过提升企业战略指导思想、增加企业风险管理力度、创新企业管理模式, 以及创新人员管理意识等方式, 更新现代化金融国企管理理念,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一) 提高金融国企管理模式的重视程度

要提升金融国企管理模式重视程度, 人的因素是重中之重, 其中括强化金融国企决策者、人事管理者及从事企业战略发展及研究工作者的管理思维及专业素养的强化。首先, 金融国企的管理人员要充分的认识到现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背后所能带来的商业价值, 金融国企想发展就要提高对新形势的重视程度和深层认识。其次, 企业要充分把握了解当今社会金融行业动态和新形势的管理理念, 并将新形势运用在金融国企发展中, 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后, 金融国企管理人员必须要把新形势背后的商业价值和新形势的潜在价值充分运用在金融国企的实际运营以及发展决策中, 这样才能保障金融国企在商业行为中做出具有可行性及准确性的决策。金融国企相关职能人员在对当前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中, 金融国企管理建设期间, 要加强国企高层决策人员进行交流沟通, 这样才能准确及时地把握金融国企基层的思维动态, 明确企业内部“动能”趋向, 从而拟定出更具有现代化金融市场竞争力的业务发展计划及企业管理方案, 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得到双重强化。

(二) 金融国企管理增加基于风险管理的信息安全管理力度

风险管理是保障金融企业合规运行的重要手段, 其中企业信息安全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2013年至2018年新加坡证券投资者协会 (Securities Investors Association, Singapore, SIAS) 发生的7万名会员的资料泄露事件, 到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 指控苹果公司前员工窃取商业机密事件, 再到2018年我国著名的防静电工作台生产商佰斯特公司商业秘密泄露维权事件, 不难看出因信息系统问题导致的企业利益损失事件屡次发生, 且让企业损失巨大。为了能保证当前金融国企的安全运营, 企业从自身就应增加信息安全管理重视力度。第一, 金融国企要提前做好不可抗力的灾害预防措施, 例如拟定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购置计划, 以及较为安全的信息设备布置方案。第二, 金融国企应该加大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 避免信息管理人员因自身金融利益而导致信息泄露, 从而泄露金融国企的信息资源数据, 导致国企发展收到严重影响。第三, 金融国企应配备相关专业人才, 对系统进行防毒和防止黑客攻击等安全措施, 如安装正版杀毒软件或计算机“防火墙”, 在对于信息设备接触的可以供存储设备, 如光盘与U盘等进行及时的病毒等检测, 除此之外, 对某些重要机密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层次的加密以及备份, 避免因外部或内部因素导致机密文件丢失。

(三) 创新金融国企人事管理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云端化大背景下, 企业人才已成为国有企业增强软实力和市场竞争话语权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企业文化、运营风格及发展前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完善金融国企人事管理制度, 不仅要根据我国相关人力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充实完善企业的章程, 还要强化金融国企人才交流模式, 及完善金融国企绩效管理办法。

1.完善金融国企人事管理制度

金融国企的人事管理制度应建立在符合国家相关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及劳动人事部门基础上, 其全权实行劳动工资以及人事管理制度规范。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应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 其中主要包括关键人才的获取战略、企业运行期人才资源管理模式, 以及营造正向、积极的企业文化措施。

2.提升金融国企管理实力

在企业中, 从高层领导到部门领导, 应起到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和榜样作用, 具有前瞻性和宏观性的判断能力, 懂得充分地发挥员工的长处, 避其短处;此外, 还需要时刻加强自身能力, 做到与时俱进, 并懂得加强与行业间及同行业国企的沟通与交流, 吸取他人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短处。同时也要熟练的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来提升自我管理意识, 及时的更新思想和管理方法, 认清管理目标, 从而为金融国企创造出更多的金融效益。

3.强化金融国企人才交流模式

强化金融国企人才交流模式, 需要着力拓展广大员工交流渠道, 稳固构建金融国企“立体式沟通维度” (即个人反馈、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同级沟通、组织整合力、组织沟通、沟通氛围及渠道质量) , 着力营造融合价值观、提升行为准则及促进和谐团结的员工交流环境, 利于深度挖掘员工队伍的专业潜能、智力潜能及技术潜能, 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绩效动力, 同时为企业建设战略性“高标准智库”夯实基础。

4.完善金融国企绩效管理办法

完善金融国企绩效管理工作, 应以“有利于企业发展”为大前提, 消除以绩效作为“压制和约束”企业员工的思想。具体做法, 第一是提高企业人力管理参与者的专业性及战略性, 以促进其拟定出利于企业发展的绩效管理办法;第二是要有效的沟通和反馈企业制度, 保证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第三是在一定程度上梳理原有的绩效考核体系, 充分运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制定考核指标, 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健全, 提升企业绩效管理的效率。

(四) 强化金融国企预算管理的意识

预算管理制度, 主要指依据年度预算执行情况, 编报预算执行情况及分析建议报告, 处理其他有关预算推行中出现的问题等, 属于企业内部控制范畴。金融国企需要树立起预算管理意识, 必须先从金融国企管理者做起, 让其能够重视战略预算管理, 定期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及业务培训, 对市场的动态实时更新, 并结合金融国企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 从而提升金融国企在当今市场的竞争能力。

总而言之, 对于我国金融国企管理模式发展趋势以及创新点来看, 要想发展就必须要针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金融国企的经济发展, 从而提高金融国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让金融国企得到更为快速的发展。

摘要:伴随着全球金融化浪潮的袭卷, 我国金融国企管理模式发展形式也随之改变, 金融国企在管理层面中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此阶段, 创新已成为金融国企发展的关键点。在一定程度上, 通过金融国企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研究, 改革金融国企管理模式, 创新金融国企人事管理模式, 国企预算管理模式, 探索出更多的创新思路, 才能让金融国企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本文主要针对金融国企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金融国企,管理模式,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常锐.浅谈创新金融管理模式促进金融国企改革发展[J].经济视野, 2016 (2) :140.

国企改制创新企业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文章探讨了国企改制后进行企业文化重塑的意义与重塑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其根源与对策。

关键词:国企改制 企业文化 重塑

企业文化对于国有企业并非什么新鲜事物,远在上个世纪50年代,名闻天下的鞍钢宪法和大庆铁人精神,虽然未冠以“企业文化”之名,实际上就在发挥着企业文化的价值功能和整合功能。改革开放后,整个中国都迅速从精神控制的桎梏中觉醒,这种唯精神论和高度集中式的“企业文化”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逐渐衰落了。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被引进中国,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热潮,但基本都是对外企文化皮毛的盲目跟风效仿,而附着在这些形式下面的内涵与基础却被忽略了。到9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在当初的企业文化热潮中涌现出来的明星企业纷纷如昨夜星辰般坠落,企业文化热也逐步降温以至熄火。本世纪以来,中国企业的企业管理开始迈向更高层级的文化管理阶段,联想的“创新文化”和华为的“狼文化”都引起了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和热议,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再次备受瞩目。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竞争空前惨烈。而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技术、人才、资金和战略的竞争,统领和驾驭这些要素使之有效运作的正是微观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提到的那只“在控制着成千上万人的行为”的“看不见的手”——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是维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支点,是构建企业组织的重要“基因”。所以要改造一个企业,必须首先改造它的灵魂;要重塑一个企业,必须重塑新的文化基因。这意味着,国企改制和企业文化重塑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重塑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文化才能從根本上实现国企改制的目标。作为国民经济中流砥柱的国有企业,能否实现企业文化重塑,不仅是其改制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其自身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党和国家所赋予的重大时代使命。

一、国企改制后在企业文化重塑的过程中普遍陷入了一些严重的误区

国企改制后的企业文化重塑需要在历史中传承、在现实中扬弃、在开拓中创新、在发展中升华,这是一个漫长、复杂而艰巨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对原有企业文化的错误扬弃和对外来企业文化的生吞活剥,使得国企改制后在企业文化重塑的过程中普遍陷入了一些严重的误区,具体概括如下:

1.重形式、轻内涵。国企改制后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许多企业把属于企业文化最表层的企业形象(CIS)的设计和推广活动看成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唯一活动,热衷于形式主义,非但不能从价值理念上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的工作积极性,甚至惹人反感。

2.重权力、轻人本。很多国企在改制后仍沿袭权力至上的官本位思维逻辑,领导说了算,把企业文化建设仅仅看成是领导决策层自己的事情,而忽视员工感受和参与,导致干群关系淡漠甚至紧张,企业人心涣散。事实上,员工是企业文化的真正载体,若企业文化不能在员工中得到广泛的承认,企业文化建设就不能为企业的发展起到导航作用。

3.有精神、无管理。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国有企业从来都不缺标语口号式的企业精神,但精神因素虽然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要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企业文化其实是以文化为手段而以管理为目的的,脱离管理而空谈精神的企业文化是典型的假大空。

4.重传统、轻改造。相当多的国有企业领导者和管理人员认为企业文化的管理功能就是用文化思想来管理企业。但企业文化并非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充满了思辨哲理,简直是左右逢源,所以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时,必须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另外,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因素,例如知足长乐、枪打出头鸟之类的处世哲学和对于人情关系的过分依赖等等,都是抑制企业创新的隐型杀手。

5.无创新、少个性。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但综观许多国有企业所展示的企业文化,基本克隆、大体相似,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成了对一些成功企业文化建设者的“模仿秀”,背离了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国企改制后的企业文化重塑之所以存在误区的根源

诸如此类的误区还有许多,例如把企业文化完全等同于国有企业中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等等。国企改制后的企业文化重塑之所以存在以上误区,其根源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从经济基础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规模整体上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整体上仍处于初创和发展阶段,对企业文化的实质和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故在企业文化重塑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在所难免。

2.从社会基础来看,企业文化从属于社会文化,其发展受到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因此存在着一系列尚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靠简单的舆论引导和空喊口号能够解决的,更不是企业凭自身力量所能够解决的,它需要以政府为主导、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对企业文化建设协调、约束、激励、评价的社会机制,发挥文化力的作用,正确引导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从企业自身来看,传统国有企业是政府经济职能的延伸物,企业内部的组织体系是政府官僚组织体系的延展,官僚文化就构成了传统国有企业文化的首要基础性内容。这导致了国有企业的非企业化倾向,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缺乏良性的土壤。企业领导人被官僚化,他们习惯于认认真真走过场,轰轰烈烈搞形式,这必然导致形式主义泛滥。

4.从企业文化的研究发展水平来看,由于在(下转第282页)(上接第280页)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直接引进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而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适用条件及其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致使人们对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与企业文化的实质的关系等问题的基本理解上出现了偏差,难以对企业长期发展产生文化的推动力,反过来,又导致对深入研究和认真实践的兴趣缺失。

三、国企改制后进行企业文化重塑的对策

国企改制后之所以需要进行企业文化重塑,就是要彻底剔除传统国有企业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根性,以培育具有时代精神、符合市场竞争要求、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匹配的核心价值观为前提,按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创建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一套科学的符合企业实际的理论体系,营造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为了企业发展共同创业奋斗的内部环境氛围,構筑一种能够积极推动组织变革发展和持续保持企业业绩长青的个性化公司企业文化。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企业文化的新内涵。要重塑企业文化,就要首先明确企业文化的新内涵,然后以各种形式向员工阐述新的经营理念、企业愿景、目标方针、行为准则等,引导各部门和员工,认真分析行业形势和自身的优势、劣势,综合考虑,准确定位,并做好长期和短期规划。

2.科学调整企业价值取向。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没有顾客、没有市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企业文化重塑过程中,要突出建立顾客至上、市场至上的文化。具体就是以适应市场、紧贴市场为出发点,以客户体验为核心、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突破点,增强员工把满足顾客需求和市场需求作为至上文化的意识理念,同时建立起必要的运作流程、服务管理、客户体验、服务标准化等流程支撑。

3.梳理修订企业制度流程。要根据具体情况,在充分征求意见和深入研究推敲的基础上,完善各项制度,包括管理和决策机制、分工协作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等。在梳理修订企业制度流程过程中,突出建立纪律和制度文化。在纪律制度文化导向下,形成强烈的文化意识和自觉性,强化纪律制度的刚性,有效建立个人目标负责制,建立配套清晰的组织责任体系和指挥线,培育科学高效的企业制度文化,努力做到公平、公正,真正发挥出奖勤罚懒的功效,激发员工拼搏进取、攻坚克难的工作热情。

4.加强员工企业文化培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载体,广泛开展企业文化的培训和交流,持续开展学习型企业建设,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建立不断学习和持续创新的文化。进一步通过学习文化的建立,把全员学习的活动和成果积极地引导到各种形式的创新中去。在这里,学习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相反,创新才是目的,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源泉。

5.发挥党工团组织的政治思想工作优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既有本质区别,又在某种程度和某些方面存在着高度相似性,因此要积极发挥党工团组织在关心员工、凝聚人心、培育先进和维持稳定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保驾护航。通过主动挖掘、培养各领域、层次的先进典型,树立员工学习效仿的榜样;开展各种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办好事、实事,为员工解决困难,关心爱护员工。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突出建立对企业忠诚的文化和奉献文化,使之成为个人奋斗和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邢以群,张大亮.企业文化建设:重塑企业精神支柱.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范波.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研究.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3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工程集团公司 北京 100093)

(责编:贾伟)

上一篇:国有企业组织人事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