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则与方法范文

2023-09-19

德育原则与方法范文第1篇

2、“和谐和信任”是班级管理的“法宝”谈谈初中班级管理

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高中班级管理工作

4、“双减”后小学班级管理之德育氛围的有效建设

5、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

6、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之路研究

7、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8、初中班级管理中落实立德树人理念途径研究

9、创新班级管理,保进班级管理不断优化

10、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11、构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提高职校班级管理效能

12、课程改革阶段小学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思维

1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沟通艺术分析

14、思政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实践探索

15、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提升班级管理效能

16、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

17、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小学班级管理制度

18、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9、新媒体环境下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分析

20、立德树人视角下高中班级管理与德育的结合

21、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对班级管理的促进

22、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23、论提高中职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的策略

24、创新班级管理方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25、浅谈高师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及实践

26、网络环境下初中班级管理与建设工作探析

27、师生携手,班级管理更轻松

28、中职学校“7S管理”的班级管理实施研究

29、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30、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31、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实践策略分析

32、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有效结合

33、班级管理的三部曲班级管理的三部曲

34、“双减”政策下学校班级管理的挑战与应对

35、霍艳霞:做班级管理的“多面手”

36、浅探小学阶段班级管理实践

37、“双减”背景下农村低年级班级管理分析

38、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班级管理研究

39、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生班级管理工作创新性探析

40、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加强德育教育

41、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

42、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提升与班级管理方式创新探微

43、初中班主任如何加强班级管理

44、分析如何做好中职教育中班级管理的工作

45、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46、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性思考

47、创新班级管理理念与模式,全面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48、立德树人理念下基于思想品格教育的班级管理方式研究

49、语文学科班主任如何做好初中阶段班级管理工作概述

德育原则与方法范文第2篇

学生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它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作用是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但是现在的物理实验教学中, 由于受教学思想、观念以及实验条件、考试制度等诸多方面的限制, 实验教学的地位以及它的作用、功能还没有引起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要走出现在许多老师对物理实验课教学的认识误区, 制定符合物理实验课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2 对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的总体认识%

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实验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实验基本功的教育与培养;实验思想和方法的教育与培养;实验兴趣和实验成功感的教育与培养;实验习惯的教育与培养。

2.1 实验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对学生进行实验素质教育与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素质教育与培养,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实验事实、科学求实的实验指导思想,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二是心理素质教育,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 培养他们认真、细心、有条理、有层次的实验心理素质。

2.2 实验基本功的教育与培养%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整个实验的理论、过程;掌握通过实验而得出的总结性、验证性、探索性的结论, 培养学生处理有关信息和无关信息的能力, 并通过实验加强实验仪器的选择、安装调试、使用操作等技能。

2.3 实验思想和方法的教育与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 注重实验思想和方法的教育与培养, 让他们领略物理学家们对实验的科学态度、不懈追求科学献身精神,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精神,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从而使学生实验有一个质的飞跃。

2.4 实验兴趣和成功感的教育与培养

对实验的浓厚兴趣是学生实验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它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对实验动机、过程、方法、技巧等实验内容的理解。实验的成功感会进一步促进学生浓厚实验兴趣的形成, 使学生对实验充满自信, 树立通过实验进行科学探索与问题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2.5 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与培养%

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在实验教学中应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善于动脑、认真仔细地观察、严格认真、操作规范的实验习惯。

3 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原则与方法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完成某一阶段学习后应能达到的学习结果或行为表现的具体描述, 具体来说也就是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掌握, 对实验原理、思想、过程、仪器操作、数据信息处理等各方面应达到的掌握程度, 并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实验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实验心理、学生发展的思维特征都会对实验学习结果产生影响。

3.1 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3.1.1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从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 逐渐摆脱具体实际经验的束缚, 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 其思维活动表现为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和系统思维。但他们的认知心理还不成熟, 不可避免地受已有知识经验的干扰, 有时仍表现为感观、形象的思维控制其内心的心理活动。在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 即要考虑学生心理活动的发展性, 也要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健全性。

3.1.2 学生的思维特点分析

学生通过多年的知识积累, 初步形成了某个年龄段一个群体的思维特点, 在制定实验课教学目标时着重考虑的应是不同年龄段学生共同的思维特点, 它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2) 思维的预见性 (3) 思维的形式化 (4) 思维活动中, 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明显化 (5) 学生创造思维迅速发展。

3.1.3 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

不同实验体现的知识特点、思维活动以及完成实验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实验方法、实验技巧等都是不同的, 这就决定了不同实验对实验目标有不同方面的侧重。比如测量性实验的目标以仪器的使用方法的掌握为重点, 重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有条理、有层次的实验心理素质;验证性实验以掌握前人的实验思想为重点, 培养理论必须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思维方法;而探索性实验以假设—验证—推理—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为重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2 物理实验课目标的制定方法

3.2.1 制定实验教学总体目标%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 结合使用教材物理实验的全部内容, 对物理实验教学目标要有一个总体认识, 对学生达到的能力水平、实验素质的培养要有一个终极的培养目标。在终极目标指导下, 具体制定每一个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3.2.2 制定实验课教学的模糊式目标%

在终极目标的指导下, 制定每个实验课的模糊式目标。目标的陈述不能太一般化或笼统, 否则难以指导教学和评价, 但目标的陈述也不能太具体, 否则会过分限制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也就是说目标的制定既要易于教师实验课教学的操作, 又要易于对学生实验课学习目标的评价, 还要尽可能体现出学生在实验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2.3 制定实验课教学的细化目标%

将每一个实验课教学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 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反映学生内心心理活动的实验素质的培养转化为外显的行为, 使之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

3.2.4 制定可调整性目标%

由于实验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大纲和已有的经验制定的, 它不一定符合各种条件已经发生变化的学生群体, 也不一定符合新的群体中个体的特点。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化, 制定出可根据教学实际而调整的目标。

4 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在理论上的局限

实验课教学目标的制定无疑会对实验课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也应看到实验课教学目标制定的不足与局限。这是由于:

(1) 教学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悖于发现法教学原则的正确运用与实施;

(2)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有多种途径, 所采用的行为标准也就多种多样, 很难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

(3) 现今制定的实验教学目标很难甚至不能将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

(4) 目标的制定不一定符合知识结构, 也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 更不会符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所以在实验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制定教学目标的长处, 也要看到它的不足, 并应对目标的制定进行不断地深入研究, 使之符合学生物理实验特点, 以及反映由于实验而带来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反应, 使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验的学习过程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最终把实验目标落实到学生实验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上。%%

摘要: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是实验课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物理实验课教学的归宿。文章论述了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总体目标, 物理实验课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课,目标制定,依据,原则,方法

参考文献

[1] 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2] 朱铁成.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J].山东教育, 1996 (18) .%

[3] 张广.试论高中物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J].物理教师, 1997 (2) .%

德育原则与方法范文第3篇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采购成本的管理原则主要有七个方面。

1.1 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 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 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 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

1.2 全面控制原则

就是在成本控制过程中, 要求全员参与, 对项目成本发生的整个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包括全员、全过程、全项目的控制, 也叫“三全”控制。

首先, 全员参加控制。公路施工项目成本, 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 是整个项目各个生产环节、各部门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因此, 只有上至项目经理下至工人, 全员都参加项目成本管理, 共同努力, 才能达到项目成本控制的预期目标。其次, 全过程控制。工程项目确定以后, 应自施工准备阶段开始, 经过工程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保修期结束, 这期间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纳入成本控制的轨道, 项目成本要进行动态控制, 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中。第三, 全项目控制。每个项目中的管理, 都可分上层、中层和基层管理层次, 全项目控制是要求各管理层次都参加项目成本控制, 尽管各管理层次在项目中的职责和作用不同、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也不一样, 但为了有效地进行项目成本控制, 就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 齐心协力把项目成本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

1.3 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

成本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 其途径包括降低成本支出和增加预算收入两个方面, 通过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 加强合同管理, 及时办理合同外的结算, 来提高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

1.4 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成本控制也遵循这个原则, 即目标设定、分解, 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 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 评价和修正目标, 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PDCA循环, 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 只有目标设定切实可行, 事后评价公正合理, 把成本控制置于这个良性循环之中我们的成本目标才可以实现。

1.5 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在成本控制过程中, 项目经理及个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 从而形成了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网络, 同时给予相关人员相应的权利, 做到奖罚分明。

1.6 有效化原则

所谓成本控制有效化, 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促使施工项目经理部以最少的投入, 获得最大的产出;二是以最少的人力和财力, 完成较多的管理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1.7 科学化原则

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学中一个重要内容, 企业管理要实行科学化, 必须把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理论、技术、方法运用于成本控制。

2 高速公路项目采购成本的管理方法

项目采购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任何项目的实施都要投入包括人力、原材料、设备等大量的资源, 一般来说, 项目的采购支出约占项目投资总额的50%以上。如果采购这一工作环节出现失误, 不但会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甚至会导致项目的失败。

项目采购计划确定了如何从项目组织的外部获取资源才能最好的满足项目需求, 项目采购计划是整个采购过程中的第一步, 它包括项目的采购方式、采购的预测成本、时间的安排、各种采购的相互衔接、采购如何与项目的其他方面 (如进度计划) 相协调等。

项目采购计划主要回答了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采购什么;何时采购;如何采购;采购多少;从何处采购;以何种价格采购等, 项目团队要在资源质量和交货期限的限制条件下, 寻找最低的合同价格。

2.1 采购成本控制的要点

(1) 事前规划。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合格的供应商评选制度;二是查询以往的采购记录或当前市场行情;三是了解买卖双方的优劣势;四是掌握影响成本涨跌的特定事物、历史事件;五是制定适当的规格, 避免发生围标或指定供应商采购。 (2) 事中执行。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寻求两家以上合格供应商来报价;二是编定预算;三是要求供应商提供报价单或成本分析表;四是过去实行报价分析或成本分析;五是运用议价技巧;六是协助供应商推行价值工程;七是提供价格变动报告表。 (3) 事后考核。包括七个方面:一是选择价格适当的供应商签订合约;二是约定价格调整的特定因素;三是长期合约约定有计价公式;四是利用数量折扣或现金折扣;五是查核发票价格与订购价格是否符合;六是制作价格差异分析;七是建立价格资料档案。

2.2 采购成本控制方法

采购成本控制的方法其实就是使用系统的方法, 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物品相同的、必要的功能, 即提高了物品的价值。具体方法如下。

(1) 检核表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采用问卷形式, 了解被分析的对象有无改善的余地-变更、解除、宽容、整合、替代的机会。由于供应商的专业能力, 对其成本控制能给予有效的技术支援, 因此可就其供应的产品, 征询其意见。 (2) 头脑风暴法这种方法利用集体思考力量、相互刺激, 发生连锁反应, 以引出更多的控制采购成本创意。此种集体脑力创造开发是成本控制最有效的武器。简单的说, 这种会议通常由10个以下的人员组成, 对某项问题任意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自由开放的气氛下, 把各人的创意共同讨论, 借以解决问题。头脑风暴的会议方法严格禁止互相批评, 以免阻挠成本控制创意的开发。邀请供应商参加, 大大活用其专业知识, 可以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 (3) 比较分析法这是把相类似物品的成本相互比较而得到成本的控制。其方法是根据各种物品绘成图表或相关曲线, 就其差异情形加以分析, 寻求以标准规格代替特殊规格, 或以价廉者代替价昂者, 如此可节省成本甚多。 (4) 成本分析法物品多半购自市场, 因此, 为保留有价值的东西, 必须付出适当成本。成本分析即是将成本过高的细项列出, 然后实施改善方案, 计算出可能降低成本的数字。

2.3 成本控制的策略

(1) 化零为整策略规模效益的企业, 其内部各厂、各部门共同的物品应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 各行各业之间亦应推行“联合采购”, 以集体替代个体的谈判力量, 避免被供应商各个击破, 达到“以量制价”的目的。 (2) 内外兼顾策略掌握货币升值的机会, 突破“内购”比较便宜的观念, 加强“外购活动能力。 (3) 自助人助策略积极开发替代品及提高自制设计能力, 在原用物品短缺时, 能“自力救济”。并且平时应加强与同业或关系企业的联系, 一旦急需时可以得到支援。 (4) 权变采购策略推行“统购”, 选定合格厂商签订长期供应合约, 避免重复请购, 制定采购作业流程, 精简人力, 提高效率;实施内部及外部采购授权, 加速零星紧急、因地制宜采购, 处理时效。 (5) 用人惟才策略慎重选用能力强的采购人员, 以求达到成本降低的目标, 建立良好的采购稽查制度, 杜绝舞弊、浪费现象。也就是先有“防弊”措施, 再追求采购的绩效。

摘要:本文针对高速公路项目详细阐述了其采购成本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项目采购,采购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德育原则与方法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需求量也在慢慢地增加, 也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所以很多企业都开始关注施工成本的控制工作, 这样既可以提升施工质量还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竞争力。下面主要是对水利水电施工成本控制的控制原则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并且提出了实现成本控制的一些建议, 希望可以给实际的工作带来一些启发。

2 水利水电施工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2.1 成本控制中的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指的是, 在施工的全过程中, 即施工的开始到施工的结束, 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于此同时, 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不但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管控, 还要求工程的全体工作人员及个层面的管理部门共同的参与, 并且要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连续性。

2.2 成本控制中的科学性原则

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要保证这项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并且规范的进行。因此, 在对水利水电施工进行成本控制的工作时, 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引进先进的、科学的控制方法。目前较常用的成本控制方法有目标管理法、预测与决策管理法及价值工程管理法等方法。

2.3 成本控制中的有效性原则

在进行水利水电成本控制工作的过程中, 要着重体现出该项管理的有效性。这项管理主要意识是在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 工程的主要管理人员应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可以实现投入小回报大的预期。要想实现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就要求相关的管理人员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指标和监督管理体系, 将经济手段应用到成本控制中, 真正的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2.4 成本控制中的目标管理原则

施工管理人员在对成本进行管理时, 应提升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原则指的是在进行工程施工前, 应先设定好工程施工的目标。在进行施工目标设定时, 管理人员应遵循施工的过程制定详尽的、、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施工目标, 并将设定的目标明确的落实到各个部门或是各相关负责人头上。并且还应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对各部门的目标完成情况和完成进度进行检查, 及时的发现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办法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既可以提升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效率, 还可以保证控制工作的良性循环。

2.5 成本控制中的责任制原则

施工目标制定好后, 还应该制定成本控制责任制度, 这样可以更好的督促相关的工作人员完成目标, 保证施工目标可以顺利的实现。成本控制原则指的是由施工负责人员对施工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 将责任, 明确到个人, 在这个过程中, 还要将施工目标与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 这样可以使施工成本控制变得更加有效。

2.6 成本控制中的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问题, 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施工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可预见的问题。比如说, 施工材料价格突然上涨, 就会导致施工成本控制工作失去方向, 但是, 运用例外管理原则就可以较好的避免这些问题。例外管理原则, 主要方法是在进行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过程中, 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市场进行分析, 并对成本进行相对有效的预测, 这样就可以较好的避免因价格突然上涨或其它不可预见的问题出现, 导致施工成本上涨, 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行业竞争激烈

由于目前行业竞争越来越大, 建设施工企业在招标时会压低部分报价, 有的甚至会比预算的价格还低, 来保证自己可以顺利的竞标成功。水利水电建设施工周期相对较长, 市场的变化也会使材料的价格出现波动, 然而市场的变化又是最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 这也就给材料采购人员的采购工作带来了困难, 在庞大的材料信息前, 施工材料的最新动态和双方信息资源共享都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影响到成本控制工作, 同时也会给施工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稳定性。

3.2 没有完备的成本管理的体系与制度

企业虽然都很重视成本管理工作但是大多数企业都不能很好的做好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专业的管理者, 不能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考量, 对工程所使用的资金、用工量及工期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估。因为没有建立成本管控部门, 企业人员对工程情况不了解, 造成双方沟通不畅。部分企业会借机抬高重要环节的价格, 使工程预算超出标准, 给施工单位造成负担。

3.3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

施工质量是基础建设的关键, 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水利水电的施工环境大多都处在室外较恶劣的环境中, 由于这些因素, 就会造成工程建设中出现较多的不确定因素, 同时给施工成本管理带来不利的影响。

4 实现成本控制水平提升的相关建议

4.1 完善工程施工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不完善, 不但可以影响施工质量还会提高施工的成本, 因此,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施工前, 施工单位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设计, 并要确定技术、明确资金的需求。然后再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和施工环境进行审查, 保证在整体施工过程正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案, 实现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4.2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控

材料的费用是水利水电工程中资金占用量最大的部分, 因此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的管控可以很好的实现成本管控。在进行材料的选择时首先要多对比, 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厂家并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其次在施工材料入场前要对材料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详细的核实, 不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同时现场施工人员还应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以免因存放问题导致材料变质造成浪费。与此同时, 在施工过程中, 还要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这样可以避免因质量问题进行返工, 这样也可以节约施工材料。

4.3 建立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度

施工企业建立内部承包责任制, 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者的权利、责任及利益, 将管理者的实际效益与施工效益联系在一起, 这样不仅可以对管理者起到约束作用, 还会很好的提升管理者进行成本管控的积极性。这样虽然管理者的压力和风险被提升了, 但是也可以提升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及其自身的经济收入。

4.4 实现施工效率的不断提升

水利水电施工中, 施工的周期和成本的支出是正比的, 要想有效地提升施工成本的控制就要先提升生产效率。首先, 相关的管理者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先进的管理手段及先进的施工设备;还要汲取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理念;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并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提升其素质。此外, 施工管理人员还应制定相关的施工纪律, 合理的分派劳动指标, 并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奖惩制度。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充分的发挥出工人的劳动潜力, 有效的提升施工的进度。

4.5 建立健全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首先, 要建立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 明确其管理职责和管理权限。同时要想更好的推动各部门间的合作, 就要建立起有效的组织结构, 这样就可以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全面的开展, 同时, 在管理制度中在制度中还应明确工作程序;其次, 还应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和奖惩制度, 对施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此外, 相关的管理人员还应建立起内部信息交流平台, 运用专业的系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 为成本管理提供高效的管理依据。

5 结语

综上所述, 建立健全水利水电施工成本控制体系, 既可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也可以更好的推动企业的发展。因此, 加强施工成本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企业应对施工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并将对施工成本方案中的控制体系、成本核算工作和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进行更加详尽的制定。这样做可以在最大的程度上有效的提升水利水电成本控制工作的水平, 施工企业也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争取到最大的经济利益。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 有别于其它施工的管理, 其中涉及到的管理对象也较多, 且进行管理的环节和内容也有所不同, 例如:工程的前期投入、施工中的管理以及后期的使用等, 这其中还包括可资金管控、质量管理、工程的进度等环节, 目前在水电施工中主要的管理内容就是针对施工的过程和施工的质量, 通过施工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来对施工成本进行管控, 要在取保施工质量的同时降低施工的成本。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成本控制,原则,方法

参考文献

[1] 郑国.水利水电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 (02) :180-182.

[2] 裴智超.成本控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 (02) :73-74.[2017-08-04].

[3] 武杰身.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及实践意义解析[J].建材与装饰, 2016, (05) :136-137.[2017-08-04].

德育原则与方法范文第5篇

一、当前高校青年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接受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主要以90后为主, 而调查研究发现, 90后学生群体对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认知和接受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90后学生群体的成长过程中, 传统 (儒、释、道) 文化对他们的成长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应该认识到, 受到当前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冲击的影响, 传统 (儒、释、道) 文化对90后的影响远无法与70后和80后相比, 并且90后成长过程中一向主张张扬个性, 希望获得个性解放。在本次接受调查的154名90后学生中, 有30人表示学习过书法、国学以及民族乐器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 54人有所涉及。还存在部分人一点也不了解, 可见虽然90后学生群体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不如70后和80后深刻, 但是他们也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 在传播和弘扬传统 (儒、释、道) 文化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而针对传统文化对自身德育素养的影响方面问题的调查研究中, 发现80%以上的学生认为, 现阶段大学生教育中的传统 (儒、释、道) 文化教育虽然会产生德育影响作用, 但是这种影响却并不明显, 影响主要集中在表层, 不够深入。并且大部分学生认为传统 (儒、释、道) 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影响较大, 基本上以文学作品的方式呈现出来。由此能够看出, 在90后学生群体中,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相对较高, 但是接受能力有限, 要想促进传统文化对学生德育影响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还应该制定更为科学的教育方法。

二、传统文化对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产生的影响

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发现, 在当前高校大学生教育实践中, 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传播和在教育领域中的践行对青年学生产生着必然性的影响, 并且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有益元素会促进大学生德育思想的形成, 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对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 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 传统 (儒、释、道) 文化能够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资源。传统 (儒、释、道) 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 将其应用于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中, 不仅能够促进德育内容全面丰富, 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优化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在促进大学生德育工作优化开展的基础上, 也让大学生对传统 (儒、释、道) 文化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保证德育效果[1]。如在传统文化中存在一定的诚信思想能够为大学生诚实守信价值观教育提供素材, 教师在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容的基础上, 可以将传统 (儒、释、道) 文化中的诚信文化内容引入到德育教育中, 如“诚者, 天之道也;诚之者, 人之道也”、“著诚去伪, 礼之经也”等等, 在强化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同时, 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播, 增强大学生对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认同和接受。又如, 在民族精神教育方面也可以引入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 以“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等对学生进行激励和约束, 促进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 保证德育教育效果。

其二, 传统 (儒、释、道) 文化能够保证大学生德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在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践行传统文化思想, 能够为大学生德育工作做出正确的引领, 促使大学生德育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德育工作实践中,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民族观等, 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我国社会建设事业贡献相应的力量。这样大学生德育工作就能够在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正确引领下取得良好的发展方向, 切实保证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效果, 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

三、借助中国传统 (儒、释、道) 文化加强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传统 (儒、释、道) 文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产生的影响, 高校应该全面加强对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重视, 并将其融入到大学生德育工作中, 在强化德育工作效果的同时, 全面培养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意识, 促进我国传统 (儒、释、道) 文化在新时期背景下良好传承。

1、积极构建课程教学介入德育主导工作机制

在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中, 思想政治课程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而思想政治课程是也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认识和接受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重要渠道, 因此在借助传统 (儒、释、道) 文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进行创新的过程中, 应该构建课程教学介入工作机制, 为传统 (儒、释、道) 文化主导下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例如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相关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引导大学生从传统 (儒、释、道) 文化中的道教文化入手, 让大学生认识宗教起源、消亡和发展规律, 让大学生对宗教的发展形成正确的认识[3]。在此基础上, 教师将教育内容向德育方面延伸, 结合对宗教文化的分析引导大学生学习和探索道教的生态道德文化, 让大学生在“天人合一”思想中领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从“生生之德”中认识生态道德思想, 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这样,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主导机制在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就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并且借助将传统 (儒、释、道) 文化与德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 德育教育内容更为丰富, 教育成效也有所提高, 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构建辅助教学方面的德育介入疏导机制

对于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来说, 除了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重视, 也应该在相关文史类课程中合理的融入, 充分发挥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德育功用, 全方位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4]。首先, 在文学文化相关课程中, 本身蕴含着一定的传统 (儒、释、道) 文化内容和思想, 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德育功用的解读, 能够促进教学效果的全面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 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对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现代影响进行分析, 让学生对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当代德育功用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从哲学、艺术、工业社会和经济建设等领域对传统 (儒、释、道) 文化德育功用进行解读, 在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 也受到传统文化中德育思想的熏陶, 侧面加强德育效果。

3、构筑社会实践活动辅助德育教育机制

社会实践活动也能够促进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传承和德育工作的开展, 一方面学校可以积极组织相关社团参与到传统 (儒、释、道) 文化德育功用的研讨会、辩论会、主题讨论会或者专题讲座中, 让学生在不断的分析和研讨中深化对德育的认识, 提高自身德育素养[5]。另一方面, 在社会公益活动中, 也可以渗透一定的传统 (儒、释、道) 文化知识, 并以此为核心思想开展活动, 在提高活动效果、传播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同时, 也促使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够受到传统 (儒、释、道) 文化德育功用的感染, 促进其德育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传统 (儒、释、道) 文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将传统 (儒、释、道) 文化融入到学生德育工作中, 能够促进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 整体德育工作影响力和教育水平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所以在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渗透, 充分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作用, 促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优化开展, 将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促进其在未来能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摘要:传统 (儒、释、道) 文化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产生着一定的促进性影响, 在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中合理应用传统 (儒、释、道) 文化, 能够从多角度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促进德育工作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因此新时期高校在对学生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 应该积极引入传统 (儒、释、道) 文化, 借助传统 (儒、释、道) 文化的辅助作用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观念。

关键词:传统 (儒、释、道) 文化,高等教育,德育

参考文献

[1] 柴渭, 高琼.对中国文化道德主体思想与当代德育困境的反思[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34 (5) :107-112.

[2] 李华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德育思想析论[J].理论导刊, 2014 (8) :109-112.

[3] 孙丽莉, 董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研究[J].决策与信息 (中旬刊) , 2016 (11) :99.

[4] 王丹.中国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刍议[J].教学与管理 (理论版) , 2014 (5) :7-10.

德育原则与方法范文第6篇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让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学生群体特征的不断变化、更新德育工作方式和打破原有工作方式的壁垒,文章从这些现实情境出发,结合对当前我国小学德育工作进行地深入分析,对信息化时代下如何从德育管理沟通工作、德育工作的评价以及德育教师角色转换等方面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做出详细地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小学德育;校长德育工作

网络技术的发展把人类迅速地从工业化时代带入了信息化时代也给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时代下的小学德育工作和之前相较之下出现了更多的新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德育工作的管理、德育工作中的沟通与衔接、德育工作的总结与评价和德育工作者的角色转换等多个方面。未来的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更多的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学校能否把握住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利用好信息化时代带给人们便利的沟通和学习方法将成为德育工作成败的重要问题。如若不能,小学的德育工作将会面临传统德育方式、方法的失效,德育也必将面临一场危机。

一、信息化时代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网络技术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冲击力极强,学生群体在每一天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巨大,导致他们的思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难以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念;第二,信息时代在飞速发展,学校的德育方式方法却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节奏,中小学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在信息时代所能发挥的教育作用越来越小;第三,教师和学校领导者对新的时代、新的德育理念、德育资源以及德育活动设计的认知不足,难以跳出条条框框将新时代产生出的新事物和方法与德育相结合,很容易墨守成规,最终无法真正将德育工作开展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让学生和教师在德育情境中“走心”。

二、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对当前我国小学在德育方面的工作的了解,提出小学德育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德育管理工作的沟通状况欠佳

小学德育工作主要包括一些德育类活动的开展、德育宣传资料的印发以及在某些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工作,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中负责德育工作的相关部门内部大多存在管理沟通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虽然目前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沟通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條件,但是学校并没有很好利用这些资源,没有做好信息透明工作。有教师提到,“学校德育管理信息透明度不高,有时候任课教师搞不清楚什么时候会开展德育活动,而且活动的持续性不足,这样很难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参加完一个活动之后,另一个活动经常是遥遥无期,下一次活动到来的时候,学生又已经将上次活动忘得一干二净”,还有教师谈及:“各类德育活动之间的没有什么关联,缺乏系统性,没有层次,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参加同样的活动,这样是不是科学的呢?”总而言之,教师在德育管理工作的沟通方面的评分处于较低的状态,大家希望能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沟通制度,这样才能集合全体教师的力量把德育工作做的有声有色。

(二)缺乏德育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价机制

总结和评价是更好地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步骤,只有仔细分析先前活动的经验与不足才能在之后的工作中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当前小学德育工作者都主抓活动,将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但是缺乏对德育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价的机制,没有形成德育管理工作链,没有不断更新和改进德育工作,导致德育工作多年来的模式固化、形式单一、活动吸引力不高。事实上,多数德育教师在工作中已经意识到,“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是在按部就班的推进,虽然也在教师大会上念了活动总结,但是总结年年几乎不会怎么变”,而且也有一些德育工作是没有被梳理和总结的,比如德育工作与其他学科或者实践活动结合去进行的时候,德育部门可能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工作,因此常常会忽略对这一部分的总结和评价,致使这部分工作的随机性较强,德育效果也不太明显。

(三)德育教师角色转换困难

许多教师在接受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很难将角色进行适当地转换,尤其是在中学阶段,教师习惯了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的流程和方式,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仍然保持居高临下的姿态,经常采用说教或者满堂灌的方式,致使德育工作收效甚微。有的同学这样反馈道,“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我感触不太多,只是觉得老师们都在上课,或者对我们进行说教、口头教导,没有专门的德育课,但是感觉班会可能就比较像了吧,说实话我们都不喜欢这种方式,非常希望能够改一下风格,多给我们一些体验和表达的机会”。老师们也说道,“教师的主要工作毕竟是教学,德育可能没有成为任课教师主要钻研的工作,没有备课,所以很多时候就简单地跟同学们提示一些问题”。还有一些老师和同学甚至认为现有的德育完全处于失效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对德育活动没有太多的感受,没有专业的老师,也没有系统的活动方案。

三、改善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对小学德育工作在信息化时代下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困境的从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和教师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进行梳理,笔者认为国内德育教师应能应对网络技术给德育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能够抓住大好机遇,运用好这一技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小学德育工作。

(一)建立有效的德育管理沟通工作体系

学校德育管理方面,通过编写德育管理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德育管理工作体系,加强学校全通道式沟通模式的建立。利用好信息化时代赋予人们的便利的沟通条件和各类软件设备,学校要主动建立起与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和谐的沟通生态。从对当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的沟通现状和沟通障碍分析结果来看,德育干部在德育工作管理沟通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从德育干部入手加强德育管理工作体系中的沟通环节,进一步梳理了管理沟通内涵、过程与要素、作用、类型、障碍及有效沟通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学校实际,真正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沟通模式的建立。

(二)完善德育工作的总结和评价机制

评价和总结是德育工作不断完善和推行的强力助推器,中学学校需要通过完善和加强德育工作的总结机制,对本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分析,避免“总结走过场”、“分析表面化”和“事后不调整”等问题。在评价机制的构建方面,可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制定出德育类活动的标准和流程,结合学校的实际将德育工作的分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接着按照标准和流程对不同德育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进行考核评估,最后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以学生的收获和评价为最核心的评价指标,在教师的绩效、职称评审以及留任升迁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鼓励。通过总结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将小学德育工作建立成为一个闭合的发展结构,让德育工作不断在学校内部更新、优化和提升,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找到未来德育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

关注我国德育现状的人可能都会观察到本研究所揭示的一个现象,人们只是关注德育活动的执行状况,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而往往容易忽视德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就是教师在活動中的表现。但是,教师又是德育活动效果优劣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德育领域中的教师问题,尤其要重视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前文指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老师们很难将自身的角色向平等的、创新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工作者或者德育活动组织者去转变。要想改善学校德育管理现状,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教师们必须从自身出发转变角色,小学也应努力为教师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小学德育工作要有章可循[J].中国德育,2017(05):9-10.

[2]张娟.浅谈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264-265.

[3]丁玉洁.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6(05):78-80.

[4]王举,刘济良.小学德育目标的分层厘思[J].中国德育,2015(05):21-25.

[5]毕国营.小学德育教师专业化构思[J].基础教育研究,2014(13):12-14.

[6]黄小平,胡中锋.对小学德育评价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几点思[J].小学德育,2014(03):16-18+9.

[7]姜正国.小学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01):52-55.

[8]邱伟光.改革开放以来小学德育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8(24):9-13.

[9]孙少平.建国以来我国小学德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4):91-95.

上一篇:传媒广告设计范文下一篇:园长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