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

2023-12-3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以及传承与发展价值出发,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式受到地域限制、文化载体逐渐消失、相关政策力度不够、群众基础不足的现状,提出发展对策:创新方式方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竞艺;在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保障体育文化的群众基础;从政府到社会形成主动宣传、接受民族体育文化的浓厚氛围;利用经济手段,赋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命力。

【关键词】新常态  民族  体育文化  传承  发展

当前,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外部发展的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为此,全社会都需要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本文试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出发,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现状,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对策。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项地域性和文化性高度统一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地区,其传承和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用大相径庭来概括。在这样充满了差异化和多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既有明显的个性,也有着一定的共性,这是由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民族交汇、融合和相互借鉴的结果。认识与理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先导和归宿,也是新常态下发展民族自信、弘扬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总的来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价值。体育运动的产生,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了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类早期的体育活动基本上是与巫术和宗教紧密相连的各种仪式和活动,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发展,这种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的活动逐渐发展成为经久不衰,为大众所喜爱的民俗活动。可以说,体育运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远比体育样式的更多、更深刻。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暗含了人类文化发展的特性和趋势,有的时候,还充当着书写一个民族的生存轨迹的功能。以起源于中国的蹴鞠为例,这项运动从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到两汉开始普及,于唐宋达到巅峰,最后却于明清开始消亡。了解这项运动的兴盛与覆灭,不能单单局限于运动本身,还要了解其与民族文化、社會历史变革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及其所饱含的历史价值。

(二)现实价值。当前我国有不少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为大众所熟知,如赛龙舟、舞龙舞狮、溜冰、滑雪、放风筝等。但是,这些体育项目不过是冰山一角,有很多大众所不熟悉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正濒临失传。在当前我国决战脱贫攻坚的大形势下,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扶贫、扶智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开启民智、增强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的举措。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地方文化可供开发的宝贵资源,甚至与经济措施相结合,开发体育经济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必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传承与发展价值。民族传统体育是从传统社会延伸发展出来的体育形式,其虽然与现代体育的运动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我们可以打破“新与旧”的对立,既可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规则进行修改,也可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场进行规范与包装,为民族传统体育重塑框架、注入新的表现形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也是保护文化的根,用活态的民族传承打造中华传统文化的软环境,这是留给子孙的宝贵财富。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现状

(一)传承方式受到地域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据统计,我国目前发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977项,其中汉族的体育项目为301项,少数民族为676项。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大多数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数量众多,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但是受地域环境和文化空间的限制,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与传播主体也主要是当地的群众。例如,特定语境之间的差异、不同的气候特点和地域因素(如北方特有的滑雪、冬泳等),使民族体育文化在呈现多姿多彩形态特点的同时,难以进行跨区域、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逐渐消失。民族传统体育往往是在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孕育出来的,民族宗教文化信仰、少数民族节庆日、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都是民族体育文化的载体,其中最主要的载体还是人,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接受者。然而,受民族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人口净流出的影响,以及新潮文化、外来文化的席卷和冲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甚至是农村的传统文化面临难以为继、无法存续的危险。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器械的缺乏也会使得这一文化缺少载体,虽然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械的要求很低,但是要开展这些体育运动仍然需要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缺少了物质条件,任何发展和传承的想法都将流于形式。

(三)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力度不够。在国家大力提倡树立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各地区、各部门也响应国家号召,推出了不少旨在保护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措施。如广西从1982年就开始举办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柳州2018年也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活动。这些都是官方实行的宣扬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举措,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不单单依靠一些赛事、活动来维系,还需要健全、有力的文化制度,有相应的规章、章程发挥保障和引领的作用,从民族体育文化的发掘、整理、传承、培养等各个阶段进行保障。

(四)民族传统体育缺乏群众基础。一项活动能不能有后续发展的可能,关键要看是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否能够争取群众的支持,关键要看这项活动是否满足了群众的需求。民族传统体育的衰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去了参与这些活动的群众,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二是当地青壮年人口的净流出,三是这项体育项目与时代发展相脱节。要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也并非无迹可寻。就以柔力球为例,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柔力球的历史很短,只有不到30年,是山西晋中卫校的一位副教授创编的。这项运动是在太极拳的基础上,结合网球、羽毛球的动作技术,形成的一种适合广大中老年练习使用的球类运动。这种运动从普及到推广,不过短短20年,就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如果能够推陈出新,不断进步,也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喜爱。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对策

(一)打破局限,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竞艺中发展。任何体育运动,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都需要在体育竞赛中发展。有竞争,就会有参与者、支持者和弘扬者。除了开展诸如少数民族运动会、节庆日的民族体育活动外,也可以考虑竞艺的发展方向。竞艺,是从体育的艺术和美学方面来看待体育活动的,具体可以表现在体育的器械、妆容、服装、动作、礼仪等各个方面。2018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就主办了一次中国大学武术竞艺大赛,借助各类艺术表现形式,展示武术各个流派的技巧与招式。这类竞艺比赛,除了能够提高各高校的武术水平,更将武术文化的内涵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他的民族体育文化都可以借鉴这样的竞艺形式,发掘和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展现出更深刻的人文价值和精气神。

(二)借助学校教学,增强民族传统体育认同感。学校是体育的摇篮,学校的教育是促使民族传统体育走向规范、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借助学校的教育,可以打破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限制、语境限制等,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爱好者和受众。学生通过学校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后,就会自动变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支持者和传播者,不仅锻炼了身心,还能潜移默化地自动接收这些寄寓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传统文化;对学校来说,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更能塑造有特色的体育教学课程,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力度不高,各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没能挖掘出有趣、有价值的民族体育类活动,有且只有少数学校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尝试;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较弱,教学方法需要更进一步地完善。因此,学校可以选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教材,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进行合理化的筛选,向学生进行普及。此外,学校应该多培养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在体育项目的开展上,可以选取操作性强、趣味性高、能够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此类在教学上的尝试,可以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扩大受众面。在教育教学上来说,也能够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社会的文化自信。

(三)加强制度建设,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有力的传承。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民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统筹规划,以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文件在国家层面上为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搭建了平台,需要各省区、各县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一是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库,挖掘开发体育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值,对相关体育文化進行整理和推广。信息库的构建是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保障,也是日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基础。此类文化信息库的构建,需要多个部门联动协作,共同推进。二是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教育。如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必须跟上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政府机关、学校、媒体机构应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弘扬,并做出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延伸,以促使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力。

(四)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有多种角度、许多方式。一是开发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育器材,并投放到市场中,既能刺激区域经济的发展,无形之中也能促进人们对体育文化的了解;二是将民族体育文化融入创意产业之中,如制作体育动漫作品、民族传统体育比赛虚拟视频,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手游及一系列周边产品的开发等;三是开发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基础的旅游项目,如贵州侗族牯藏节、香格里拉民族传统赛马节等,既能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也能为实现产业扶贫、推动乡村振兴而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晶.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N].经济日报,2018-07-19

[2]杨志林,孙威.新媒体时代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12)

[3]蔡海红,王永生,韩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延伸的价值[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

(责编 何田田)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现代民族绘画艺术中,林风眠和丁绍光两位先生可谓继往开来,二人在继承前人基础上融汇多种艺术形式运用到自己民族传统绘画中,寻找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用来表达中国人传统思想感情。林风眠和丁绍光是两个了不起的艺术尝试实践者,这在绘画史上都是非常有思想、了不起的创新;林风眠和丁绍光那种融合了世界各民族美术文化、绘画技法,运用到自己绘画创作中,他们的绘画技法都结合了当代新的美术思想,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力,把中国现代艺术推向更广大的天地。

关键词:各种艺术形式 调和 民族传统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每个国家、地区的语言、音乐、绘画,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如果说哪一种文化是不好的,无非是没有把那种文化研究透彻。每一位成功的艺术家都是深入研究自己本民族的艺术,学习外国艺术吸取其精华,来整理、创造出本民族的、有独特的民族的风格的艺术。中国绘画作为世界艺术史上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把中国传统艺术推向更广大的天地。是我国艺术家不断探索之路。林风眠和丁绍光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他们的独特艺术风格,放射出特殊的魅力。他们融合了中西方的绘画,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汇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不同的题材在他们的绘画中不像传统绘画中有那么明确的分类。

林风眠“中西融合”的艺术思想拓展出了中国画革新一条新的路径。在中国绘画发展最为惨淡的时刻,林风眠、徐悲鸿等人走向西方,寻求变革中国画的方法,最终发展出了写实改良与中西融合两种截然不同的革新途径,使得中国画坛重现生机。在借鉴学习西方的同时,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语言体系。林风眠作品从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不仅使人感觉到一种强劲的视觉冲击力,而且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力。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

林风眠关于中西融合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传统笔墨观念,将传统水墨画的“墨”拉下了神坛。他在所创作的中西融合的画作中,墨只是作为一种颜色,而不是第一要素,引进的是塞尚、梵高印象派的强烈对比色,还有马蒂斯式的激情,而这些都是超越西方传统的学院派的。林风眠在东西两种绘画体系中的短板让他找到了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交汇之处。开启中国绘画对于诸如形式、材料等方面的关注及改变,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中国绘画的创作面貌。

丁绍光是中央工艺美院毕业,受过多年的学院派艺术教育和工艺美术训练。立足於中国传统艺术的基点上,深入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结合具象的表现与抽象地概括,跳脱民族的界限,以世界性的绘画语言,作品成功地融合了东方古典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特色。丁绍光的绘画风格,他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理解,赋予了自己的作品犹如音乐旋律般的线条轮廓,同时吸纳了例如抽象派艺术等诸多西方艺术的要素。大量运用垂直和平行的线条,让作品整体感觉平静、泰然、和平。线条轮廓在丁绍光的每一幅作品中都非常重要,也非常明显。将程式的美感因素和感情因素与特定的自然形象融合,注重精神与情感的内涵对自然形态加以主观的处理。他对空间的理解着重放在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中来处理,重表现图形的大小以及点线面之间的疏密节奏关系。丁绍光艺术不表现物象的写实性,忽略对客观细节的刻画,追求画面整体构成关系,强调对自然物象按照审美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张道一这样评价丁绍光的绘画艺术:“丁绍光先生获得这样高的荣誉是理所当然的

丁绍光创作每一幅作品时首先要画出一幅完整的轮廓,轮廓的线条满意了才会考虑色彩。作品结合了艺术与自然,理解自然界的色彩并融入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色彩是和形态紧密相连的,形态发生变化时色彩必然随之变化。丁绍光在运用装饰画色彩语言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把自然色彩加以强化、变换,以此摆脱对自然色彩的依赖,同时发挥他的主观意愿和感情,以理想化的手法和浪漫的情调去自由的运用色彩。他不仅强调个性化的色调与画面的气氛,讲究色彩的平面化、形象化、夸张性、浪漫性与象征性。

中国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化艺术给我们的艺术家很大的启示和灵感,那些世界艺术精华也汇融入画家们的艺术血液之中。因此吸取各种艺术精华调和自己民族的艺术,形成东西方的并融美。艺术是直接表现画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画家的思想感情虽是本人的,因为画家本人却更是时代的,所以,时代的变化就应当直接影响到绘画艺术的内容与技巧,如绘画的内容与技巧不能跟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仅仅能够跟着千百年以前的人物跑,那至少可以说是不能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与情感的艺术。在林风眠和丁绍光的作品里显示的更为强烈,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绪。画家选择的是讲求形式的现代主义、民间艺术、原始艺术,画作采用含蓄、象征、维美的语言,忽略具体的事件 ,消弱过于外露功利色彩。林风眠没有抄袭旧的艺术思想,而是创造一种新艺术手法。以独特的表现形式,把中西艺术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以全新的面貌准确表达了精神与肉体的矛盾与痛苦。他们共同之处就是对理想中的美的追求,给人以感官上的冲击,以美为最高竟界。在现代民族绘画艺术中,林风眠和丁绍光两位先生可谓继往开来,二人在继承前人基础上融汇多种艺术形式运用到自己民族传统绘画中,寻找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用来表达中国人传统思想感情。林风眠和丁绍光是两个了不起的艺术尝试实践者,这在绘画史上都是非常有思想、了不起的创新;林风眠和丁绍光那种融合了世界各民族美术文化、绘画技法,运用到自己绘画创作中,他们的绘画技法都结合了当代新的美术思想,给观众一种新的视觉冲击力。肯定了林风眠和丁绍光在“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与绘画实践上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林风眠和丁绍光在东西绘画各自的功底没有达到深厚的境界,所以在实践中存在形式语言的浮躁,深度的丧失等问题,受到了许多指责和批评。但他们的“中西融合”之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一座丰碑,把中国现代艺术推向更广大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译自《丁绍光天堂印象》,Great Events Editions Los Angeles(出版社)1997

[2]郑重.林风眠传[].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第2版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民族文化大繁荣意义重大。但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时候存在严重的危机,甚至可能会断层,为了民族文化的繁荣,我们必须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采取措施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策略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不同其民族文化也各不相同。民族传统文化指的是不同民族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凝练和积累的优秀文化,能够将民族精神很好的体现出来。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很多人都喜欢西方体育思想的竞技性,认为竞技性非常精彩。当前,我国很多民族体育文化已经面临失传。体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对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合适措施来保护传统体育文化。

一、统筹资源,建立保护区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民族聚居的区域也各不相同,这是历史原因导致的。我国政府应该认识到资源统筹的重要性,统筹各个民族的资源[1]。首先,应该认识到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其次则应该合理的利用大自然环境,建立民族体育文化保护区,给民族体育文化更好的传承奠定基础。最后,还应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明显的村落或者聚居地的建设,进行良好文化氛围营造。2014年我国国务院进行了体育46号文件的颁布,给我国体育产业更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合理通过国家政策,主动的进行文化资源开发,我们不但需要重视开发,在开发的时候还必须保护,从而给其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此外,我国还应该建立体育文化传承人登记制度,通过各种手段来记录,并给其政策方面的帮助,这样传承者能够感受到国家的重视,积极性也会提高。最后,我国应该利用财力、物力及人力资源来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进行调查统计,将现代互联网技术运用进去,进行体育文化数据库的建设,在保护好文化同时,更好的传播文化。

二、组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节举办

人们比较喜欢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各种体育赛事活动的举办,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在保护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时候,还可以根据情况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并推广和宣传赛事,帮助国人更好的了解民族传统体育,这样能够从认知出发来保护相关的体育文化。并且,文化部门还应该深入挖掘,举办和民族传统体育有关的节日,把政府和民间资本力量发挥出来,开展商业化运作,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三、进行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重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国竞技体育文化不断的输入到我国,这也冲击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现在很少人会进行舞龙表演,练习太极拳,即便是练习和表演,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2]。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从精神方面出发来认可传统的体育文化,更好的感受体育文化带来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创新和发展,适当的改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让其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实际需要。此外,为了民族体育运动更好的开展,我們还必须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裁判法以及比赛规则进行研究。

四、在学校中推广和宣传民族体育文化

学校教学对于体育活动的推广非常重要,学校能够给民族体育运动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利用学校来推广宣传我国民族体育文化,可以将学生的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热情很好的激发出来,能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及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意识[3]。为了做到这点,学校可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体育运动。民族不同,那么设置体育文化活动的时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标准的设定,真正的做到求同存异,开发教材,不断的完善教学内容,进一步的形成整套教材和体系,帮助学生心理上认同传统体育文化,并且还必须保证教材本身的时代性、民族性、娱乐性和健身性体现出来,学校应该在考虑到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积极的进行校本资源教材的开发,宣传当地体育文化。

五、结语

对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而言,体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传统文化,增加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这便要求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创新,挖掘民族体育项目,满足人们的需要,进行宣传途径创新,推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只有这样其才能够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顾晓艳,纳光舜.文化生态视域下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4 (06):70-73.

[2]王松,张凤彪,毛瑞秋,崔佳琦.体育特色小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 (06):130-138.

[3]康彪,刘金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10):67+6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协调各方同时整理大量的教学资料,各高校一定要予以重视。民族声乐要立足于当代,必须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树立新的具有颠覆性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民族声乐    教学体系    教学理念

民族聲乐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目前已经形成博大精深的内容体系,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在倡导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族声乐,进一步提高对民族声乐教学的要求,因此积极探讨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建构中的基本理念

第一点,立足时代,提出颠覆性的教学理念[1]。对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这三种唱法,教师要对其进行区别和界定,在颠覆性的理念下改变传统声乐教学方式,将学生修饰训练声音作为教学重点,循序渐进,让学生从本质上真正掌握演唱技巧和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此外,在教学中还要遵循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

第二点,立足文化,体现民族的教学理念。民族声乐教学应该遵循民族文化理念,结合本民族特色,在充分应用民族文化育人价值的基础上教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经出现过相关唱歌方法:“夫教歌者,使先呼而诎之,其声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这段话指导教师们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除了借鉴教学方式外,在民族声乐的词曲中还应该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将核心价值观包含在内。

第三点,善于借鉴。人的发音器官是相同的,所以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练习声乐时都有共同之处。因此,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的时候可以借鉴外国唱法的精华之处,谓之“西洋唱法”。“西洋唱法”以严谨、科学的特点成为全世界争相学习的对象,尤其是美声训练和嗓音训练。总之,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借鉴“西洋唱法”的优点,中西结合,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

二、如何构建科学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

(一)民族声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构建的一个重点是教学形式和内容。首先,在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中,教师应该从民族声乐的基本内涵和发展历史入手分析案例,对比传统民族声乐和现代民族声乐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民族声乐蕴含的音乐价值和历史价值,这样演唱时才能倾注感情,唱出精髓。其次,加强学生对民族声乐基本原理的掌握,并针对其中一些重要方面开展学术探讨,例如字与腔的关系、演唱过程中的呼吸调节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不同音乐作品演唱方式的理解。再次,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民族声乐教学理论进行整理及归纳,借助对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总结分析发展规律,解决当前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3]。最后,认真分析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如传统戏曲、中国歌剧等都是积淀了几千年历史的文化瑰宝,各种演唱方式都极具研究价值,应该作为民族声乐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另外,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发音等方面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

(二)民族声乐教学课程的开设

开设民族声乐教学课程时一定要确保其丰富性和全面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注意点:

1.心理学、教史学等课程。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演唱技巧和理论的教学,还要强化相关科目的学习,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师要重视对声音的音质、音色等方面的纠正和调整,让学生在发声前先设想一下自己的声音,实现对相关生理部位的调整,做出相应的动作,引导学生在发声中实现人体相关部位肌肉及心理的平衡[4]。此外,在发声过程中,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是影响发声效果的关键,因此将心理学纳入民族声乐教学课程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声乐心理学知识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正确分析自己发声的心理,正确认知自身,并将这种认知应用到实际训练中,加强演唱功力。根据民族声乐发声特点,教师除了重点关注技巧外,还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思维能力和气质等进行教学安排。

2.加强对音乐、文学两个学科的设置。要加强教学课程建设,就要加强对音乐和文学两门学科的设置,让学生在熟悉音乐的同时熟悉文学。民族声乐作品主要包括歌剧、地区民歌、戏曲等,可以看出民族声乐作品中蕴含丰富的古典文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声乐素养的同时也要注重文学素养,奠定文学功底。课堂上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些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时代和内在含义[5]。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学习和了解相关音乐知识,熟练掌握不同作品的风格及特点,加强对音乐作品的把握,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变化,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断变化,教师应充分结合时代背景创新民族声乐教学课程的开设,加强民族声乐教学建设。

3.设置生理解剖课程。生理解剖课程看上去和民族声乐教学不搭边,却是其重要组成。掌握一定的解剖知识,对于学好民族声乐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声器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演唱功力。发声器官是演唱的关键,教师教学时不仅要对发声器官、语言器官、共鸣器官、呼吸器官等生理状态进行分析,还要帮助学生灵活调动这些器官,研究这些器官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时发出的声音才会优美。

(三)民族声乐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力量,教师质量对教学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民族声乐教师要明确“民族声乐”这一概念的内涵,知道民族声乐是民族音乐和发声技巧的结合,这样教学时才能抓住重点。其次,运用传统教法的同时也要结合西洋唱法。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构建民族声乐教师梯队。一方面,支持民族声乐教师深入民族内部了解当地的音乐作品,加深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教授学生们时才能更有效、更真实。另一方面,根据教学实际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将教学经验上传到学校内部的共享平台,大家一起探讨。同时,学校可以和一些民族乐团开展合作,邀请民族乐团老师为学生授课,他们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教给学生的知识远多于课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为更好地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建构中,一方面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立足于民族文化的、具有颠覆性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民族声乐教学课程的设计,除了重视技巧性、基础性理论课程的设计外,还要加强实践性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声乐技能。此外,还要着眼于构建一支高水平、高素养的教师队伍,遵循理论性、实践性等教学原则,整体提高民族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吕鹏.民族声乐理论发展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2):180-181.

[2]穆倩.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艺术评鉴,2019(6):78-79.

[3]孙雪梅.民族声乐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究[J].青春岁月,2018(16):122.

[4]杨春强.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8(003):201-201.

[5]李静.谈民族声乐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8(4):217.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民族声乐演唱能够带给人们美感、情感以及灵感。因此,要想将作曲家写出来的音符与文字变成优美的旋律,并且深刻地表达出歌曲的美好感情,就必须在演唱当中合理利用民族声乐的艺术表现形式。纵观我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情况,不难发现,我国古典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现代民族声乐吸取传统戏曲艺术精华,并推动了传统戏曲艺术效果的发挥。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探讨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现代民族声乐演唱;传统戏曲艺术;影响

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民族声乐演唱注重表达演唱者的内心感受,在表演的同时,也会由演唱者进行再创造。[1]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过程中,深刻地受到传统戏曲艺术的影响,并且在吸收传统戏曲艺术的精华之后,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

1 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1.1 歌词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字正腔圆”以及“以字带情”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主要特点,由此可见“字”是传统戏曲艺术的核心,而“字”的各种吐字发音正是传统戏曲艺术的演绎精髓。戏曲演绎过程中,演员通过自己对“字”的吐字发音掌握程度来影响民族声乐的表现效果,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表现状况。[2]详细的解释来说,现代的民族声乐也是通过追求吐字“准、正以及清”,将情感有效地融到民族声乐的表现过程当中,并用不同的“吞吐”词语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情感,从而提高现代民族声乐的感染力。

民族声乐在表演当中是通过吞吐词语表达演唱者的主要情感,然而演唱者吞吐词语的方法也应该是从表演者的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这点正是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从古代戏曲艺术中吸取的理念,再经过表演者自己的再创造之后,才能更好地将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真实性通过独特的吞吐方式表现出来。[3]简单地说,就是现代民族声乐演唱的时候,必须认真地找到演唱当中的核心亮点,从而提高演唱曲目的情感高度,才能演唱出打动人的曲目。就拿我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郭兰英老师演唱《我的祖国》这一曲目来说,歌曲中“宽”以及“河”这两个字被郭老师运用合适的吞吐进行表现,融入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大大地将整首歌的艺术魅力提升了一个层次,最终促使这首歌成为人人传诵的一曲经典。

1.2 演唱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表演者进行现代民族声乐表演时,“气”的功力也对演唱效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点也是深受古典戏曲的影响。[4]传统古典戏曲艺术中,表演艺术家们普遍将“气”作为唱歌的根本,而“运气”则是民族声乐演唱者以及戏曲演唱者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民族声乐表演者以及古典戏曲表演者都将学习掌握“运气”作为一项重点任务。“运气”主要是演唱者首先“气运丹田”,然后利用自己的腹部运动来唱歌,同时,运气的方式要和表演者的情感表达方式是一致的。另外,不同的民族声乐曲目中所蕴含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因此,演唱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运气”方式,从而演绎出最佳的表达效果。

1.3 唱腔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

“唱腔”也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我国传统戏曲中有许多不同唱腔的曲调,演唱者也充分利用这些不同的唱腔曲调演绎着不同的人物个性。我国传统的戏曲表现主要有三种:一是“拖腔”,主要是指拉长腔调,通过在相应的地方增减艺术表达词语来提升戏曲的艺术效果。二是“润腔”,主要是指在戏曲演唱的过程中对腔调进行润色、修饰,从而提高表达效果。三是“甩腔”,主要是指借用唱腔的快速变化来提升表达效果。[5]以上三种唱腔都对民族声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演唱者大多都是采用不同的唱腔来表达唱歌者的不同情感变化。

现代民族声乐演唱当中的唱腔有着较多的表现技巧,并且也主要通过演唱者的不同的选曲来体现的。作为一种取材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声乐的演唱过程主要是表演者对自己生活中不同情感的传达和演绎,而种类丰富的唱腔正好为民族声乐的演唱者提供了许多演绎的题材。另外,民族声乐演唱者更需要关注生活中流露出来的各种情感元素,并且能够将这些情感元素进行多样化的处理,从而能够达到传情达意的一种新高度。

2 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促进作用

2.1 把握演唱节奏

要想将演唱者的个人情感与演唱很好地进行融合,演唱者就必须很好的掌握演唱节奏。同一首歌,但是由于演唱的人不相同,也将会演绎出各不相同的风情,这一切离不开演唱者的个人修养与审美观点等的影响。然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使是同一个演唱者,在不同时期也会因为自己不同的经历、情绪、环境的变化等各种原因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会迅速的投入演绎中,并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一旦把握不了情感的变化,就会影响声乐演唱的效果。如果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个性以及情感很好地融入自己的演唱当中,就能够顺利地打动听众,让朋友们喜欢他的演绎。因此,民族声乐演唱者的个性演绎是声乐演唱过程中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

2.2 把握情感变化

与传统戏曲艺术表演一样,民族声乐演唱者也非常重视演唱曲目的旋律变化,并根据旋律变化选择最佳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声乐演唱必须要有能够打动人的情感和内容。要想感染听众,首先必须得感动自己,演唱者也许有高超的技巧以及高亢的声音,但是技巧和声音是只是演唱的一种形式,可以吸引到听众的注意,但是真正想打动听众还是必须借助情感的传达。只有将演唱者的情感很好地融入表演的曲目当中,才能打动听众,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情感融入得过于浓厚,就会影响表达效果,也许不但打动不了听众,反而会让听众觉得做作。因此,情感的恰如其分的表达,正是民族声乐演唱者需要重点把握的能力。

2.3 运用想象

作为一门艺术,声乐演唱的表演最终也离不开演唱者的丰富想象,因为只有丰富的想象,才能表达出演唱者丰富的情感。演唱者的想象越丰富,情感传达的就会越恰当。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音乐的魅力,民族声乐演唱者应该借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为表达的曲目营造良好的意境,从而使整首曲目表达的更加生动。然而,声乐的想象并非是胡乱想象的,而是来源于民族声乐演唱者的实际生活,然后经过演唱者自己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演绎,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进行传达。

3 结束语

演唱曲目的内在情感因素是民族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声乐表演的过程就是将这种美好的情感传递给听众的一个过程,而对我国古典传统戏曲艺术表达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帮助现代民族声乐演唱者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带入曲目的演绎当中。因此,对于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而言,深入探讨传统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保荣.论传统戏曲在当代民族声乐创作中的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3):128-129.

[2] 杨柳,谢莉.浅谈传统戏曲艺术对现代民族声乐的影响[J].音乐时空,2015(4):77.

[3] 张世文.浅谈戏曲的咬字行腔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音乐创作,2013(9):131-132.

[4] 张文君.民族的心声,时代的呼唤——注重戏曲艺术学习,提升民族声乐艺术[J].大家,2012(18):53-54.

[5] 常晓虹.论民族声乐对戏曲声乐的“拿来”[J].作家,2011(10):200-20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的道德倾向,不时影响着广大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班主任,理应寻求合适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班级日常行为习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班级流行时尚文化相结合、传承民俗文化美德构建新型班级文化四方面阐述了如何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使班级文化建设与传统美德教育相得益彰。

【关键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育 班级文化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海内外中华儿女有着深远的影响,应当不断地被继承并得到持续的创新发展。中职学生刚刚摆脱少年儿童的稚气,对他们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要布置好教室、设立合理的班级管理条例,如何为班级文化建设注入中华传统的精髓,为班级文化建设夯实根基,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沉淀底蕴,才更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通常是指人们对各类事物价值的看法和态度。青少年时期是他们的价值观形成时期,如何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在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对校园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中职学生年纪不大、涉世未深,处于情感发展的不稳定期,更需要提升传统美德教育的力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让这些珍贵的东西像种子一样在他们的心中扎根、开花、结果。

实践中,笔者在所带的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以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为载体,班会课过程中通过一些课件的展示,或让学生讲述一些历史上的传统美德故事等方式,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讲到核心价值观“爱国”篇的时候,笔者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一些历史爱国故事与大家分享,象《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精忠报国》等。各小组先分享本组的故事,然后要求学生相互讨论,最后总结出苏武、昭君、岳飞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有什么高贵品质?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应该继承和弘扬这种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人生理想和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讲到“诚信”篇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再让学生讨论同学的发言,之后教师做归纳点评,从而使他们懂得诚实守信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个人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然后通过《曾子杀猪》、《季札挂剑》等传统美德历史小故事来感染学生,要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二、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为班级日常行为习惯

班级管理需要建立一定的规章制度,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班级管理制度不是为了简单地管人管事,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这就意味着管理制度要有理论的支撑,才能帮助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小事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并沉淀到生活的习惯中,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贯穿于行为导向和价值判断中,为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构建,筑起文化和品行的脊梁。那么,班主任在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如何把传统美德的教育蕴涵在班级管理规范中呢?

实践中,笔者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对所带的班级实行加分制度,把学生的学校生活、部分与家庭相关的教育、社会实践等进行量化管理。管理制度在具体的制定与实施中突出了尚礼、友爱、睦邻、孝道、正直、勤学等传统美德。这些虽然需要班主任花不少心思,但这样做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发展,教师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例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与父母沟通、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在三八妇女节或者母亲节为妈妈做一件事等,表现良好者可以获得加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强化孝道,让学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使学生学会主动与父母沟通,家庭的氛围可能会更和谐温馨,形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环境。通过这种班级管理制度,慢慢地引领学生从善如流,见贤思齐,最终转化为班级日常行为习惯。

同时,笔者在班级还设有一项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即“值日班长负责制”,使每个学生人人都受别人管,人人又可管别人。班里除了指定的一位学生任常务班长外,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任一天值日班长,任值日班长的那一天,该学生要全面负责全班同学各项文体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班级服务。刚开始实行此制度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不同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在班主任的鼓励下,每个学生都表现的很好。这样,使得学生有一种班级主人翁的感觉,才能更深刻体会到在工作中应该“严以律己、克己奉公、清正廉洁”,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事业、责任意识和廉洁意识。这样,通过培养学生敬业尽责精神的传统美德,使学生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逐渐内化为班级日常行为习惯。

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班级流行时尚文化相结合

时尚文化在校园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学生中追赶潮流、追逐明星是客观事实。作为班主任,如何借助学生对时尚文化的热衷,让时尚文化与传统美德相结合,从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是值得我们好好地思考的问题。在很多成年人看来,学生眼中的时尚不过是“俗文化”罢了,老师和家长常常对他们是排斥的。但单纯的排斥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甚至适得其反。笔者就想,如果我们能够在学生喜欢的空间和内容中,挖掘出我们大家崇尚的东西,让时尚与传统美德相结合起来,让美德与时俱进也不是很难的事了。

例如去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可以说是达到了全民赏“月”的盛况。于是,笔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剧情,探讨情节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从而引发学生对这部剧所传达的人生现实意义的热议。在探讨中,结合传统美德,由芈月芈姝姐妹反目之战得出结论:人与人之间应谦虚礼貌,切忌攀比嫉妒;芈姝最终失败、芈月最终逆袭获得成功的结局告诉我们:自强不息、目标明确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生活中我们要全面认识自己,时刻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求索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最终才会获得成功。学生喜欢演员孙俪,笔者就问他们喜欢的原因,并把孙俪如何由一个无名演员成为当红明星的事迹告诉他们,当他们知道孙俪是多么的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成就的时候,这些明星,这些美好的东西借助流行的时尚元素所传达的就是正能量,可以被学生直接接受,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传承民俗文化美德构建新型班级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每个少数民族在各自民族成长的历史长河中都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民俗节日,这些传统民俗节日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传统节日及习俗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节日里的家庭聚会,是学生可以经常接触到的社交场合。帮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节日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知书达理、进退有据的道德规范,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使得传统美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条良好途径。

例如,在“三月三”之前的班会课上,笔者让学生说说我们广西有哪些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有什么地方风俗习惯等。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我国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尤以我们广西壮族的“三月三”最为有名。到了农历三月初三那一天,广西各地都会举办很多民俗活动,笔者让有体验过民俗活动的学生把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从而形成立体的民俗文化知识。还以“我记忆中的节日”、“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等为题拓宽视角,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传统民俗节日的历史渊源,体会我国民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相互探讨分享中,经历长长的心灵之旅、满满的精神盛宴。

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不能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只有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把传统美德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传统美德的指引下,让我们共同努力,把班级文化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刘敬余.中华美德故事[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2

[2]金波.中华美德故事[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

[3]李立华.中华传统美德读本[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黄枝柳,女,融安县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研究,班主任专业化研究。

(责编 罗汝君)

上一篇:农村法治困境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