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范文

2024-04-30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掌握执教能力的专业课程。要想有效保障教与学的效果,培养出创新型的优质幼教人才,在教育教学期间可以积极使用项目式教学手段。项目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有效地提升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这一项工作,就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    键   词]  项目式教学;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在教育事业不断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幼教行业对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自然需要结合市场需求来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有效训练学生艺术教学创意实践管理的一门实训型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为学生今后在幼儿園进行艺术教育教学做好准备。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传统教育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幼教人才无法满足新时代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需求,所以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基于项目式教学开展有效的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成为重要问题,而笔者也是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项目式教学相关概述

项目式教学理论存在已久,至今在职业教育体系之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与实践,其提倡的是实践与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下的重要教学理论[1]。项目式教学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与学两者之间的有效交互,所以项目式教学活动要求师生在良好的教学交互氛围中思考与探究,并且将学习项目分解成为一个个小项目,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创编出不一样的项目来,从而引导学生参与课题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在任务驱动中有效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执教能力在创造性情境中得到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问题、兴趣、需求以及建议等多方面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调整,以此制定出恰当的项目式教学计划。总之,项目式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以生为本,以能力为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而教学内容则需要变成一个个小项目来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分析,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与理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作为高职学前教育课程之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其需要注重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对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因此需要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提升作为整个教学组织管理实施的基础,同时还需要加强艺术教育教学期间基础理念与教学创意管理技能的深度交叉。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需要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项目式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目标,同时以教学过程作为基础来合理编排教学项目,提倡系统性学习、项目式活动的深度结合。学生掌握了这种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就能够在一系列项目式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快速的提升与发展[2]。

二、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一)围绕教学大纲提出项目任务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围绕教学大纲人才培养目标来提出具体的项目任务,通过合理的项目任务编排来保证项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在项目任务编排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依据教学大纲,紧密联系教材之中所对应的章节教学内容来合理分析教材内容,在项目之中将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内容合理呈现出来,尤其是一些必要的理论知识更是需要通过生动多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校培养目标、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实际特点来提出具体的项目任务,同时要与学生共同讨论,确保项目任务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最好是能够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在教学目的上强调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传统教学的教材无法有效满足教学项目设计与创新教学,所以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最好结合项目教学学科知识体系来进行合理编写,最好能够为项目教学提供全面的教学内容,将理论化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可操作性、实践性的教学知识,同时对理论滞后性以及教育实践发展活动之中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才能有效革新教学内容,让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现如今时代教育发展需求。例如,“学前儿童绘画发展阶段与特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这一项目任务,通过推进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你会解读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吗?需要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你会设计学前儿童的绘画教学活动吗?怎样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前儿童设计绘画教学活动?”掌握学前儿童绘画发展阶段与特点就是为了恰当、科学地设计绘画教学活动,绘画教学活动设计的前提就是必须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绘画的发展情况及其表现出来的独特性。教师将两者有机编排,又将其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小项目,借助于这一个个的项目任务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整体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这样学生自然会主动参与到项目思考与实践之中,为学生发展与提升奠定良好的保障[3]。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自查询资料、推理分析、归纳提炼,由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样才能称之为有价值的学习。

(二)分小组合理制定项目计划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按照项目内容以及目标来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之后再在讨论与研究之后制定出初步的子项目工作进程以及项目完成过程。项目式教学活动在分小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先进行合理分组,在分组期间合理考虑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配合情况以及互补性,每组成员均可以在小组长的带领之下来开展项目信息收集以及讨论等,通过合作来制定出项目子任务完成方案,还需要将项目细化成为一个个的子项目,并且将各个子项目落实到每一位成员身上。在此期间,组员之间需要进行默契的配合以及帮助,通过合作与分析来促进学生一同进步与发展,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则需要发挥出自身引导者作用,无须过多干预学生的决策,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的素质潜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提升。总之,项目式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是多维的有效互动,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互是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和支持,让学生在合作与交际中完成项目计划的制定。

(三)合作互动完成项目任务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各个小组学生在明确自身子项目之后,还需要按照项目实施进程来高效地推进项目,合作互动来开展项目实践,注重成员相互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互助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实践技能并不能单单依靠一门学科独立完成,还需要意识到这一门课程与五大领域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领域等教学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科目之中有关教学内容相互交织、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综合素质型技能人才,为其今后成为优质幼师打下基础[4]。例如:“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设计”这一项目任务实施中,引导学生将绘画与语言领域有机融合,制作成图画书,请孩子们讲讲画中的故事;也可以将绘画与社会领域有机融合,启发学生设计记录生活趣事的环节,指导孩子们用画笔来“写”日记……

(四)成果展示,分析评价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成果展示以及分析評价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评价主要是对项目组织实施的全过程来进行评价,而且在评价期间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还需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的拓展,并且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人潜能的挖掘,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围绕着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展来进行教学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自我评价,同时还需要关注他人评价,师生一同讨论、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组织实施与解决问题的方式,然后再基于此来提出改善建议、指导学生提高分析与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之后再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理的评价活动中真正学会创意教学管理,同时指导学生创意设计各个子项目的教学管理实施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项目式教学要想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必须在每一个学期都要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见习或实习,用项目式教学成果来展开试教,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例如:把设计出来的绘画教学活动方案应用到幼儿园各个年龄班去,提高组织与实施能力的同时,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绘画的发展特质。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在真正的幼儿园教学环节中有效训练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能力,为他们今后成为合格幼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及时总结与反馈

基于项目式教学的高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需要做好总结与反馈。具体而言,学生在完成一个小的项目方案之后,教师需要及时跟进,进行评价与分析,借助于这一环节来发现问题、改进方案。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从而切实掌握学前儿童艺术课程教学项目实施期间必会的理论知识。此外,教师还需要及时整合各个小组成员所得经验,以此来及时解决项目进程之中的一系列难题。因为这一门课程本身综合性较强,所以项目式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所有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织,并且指导学生善于总结与归纳[5]。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要求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本就起着主导作用,高职教育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若能让学生主动探索项目式教学,自然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相关课程本就是素质教育环境下所提出的一门实践类课程,在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教学现状来及时创新教学模式,坚持以开放的心态以及发展的理念来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加优质的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冰琦,唐敏.基于“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法模式在大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2):69-74.

[2]刘宜东.基于项目驱动模式下高职三维建模课程教学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169.

[3]赵见.基于工作情景的高职商务英语精读的项目式教学探析[J].疯狂英语,2012(4):112-114.

[4]欧阳斌.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会计类课程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124-126.

[5]陈菁菁,黄曦.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表达性艺术”课程探索[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

◎编辑 陈鲜艳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各个幼儿园或培训机构纷纷开设了英语课程,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赣州市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促进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现状;人才;研究

随着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使英语的学习成为一个持续升温的社会热点问题,并呈现低龄化的发展趋势。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的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儿童天生就有一套语言习得机制。2岁~3岁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儿童的语言模仿能力最强,积极性最高,词汇量增加最快。基于这样的认识,各幼儿园纷纷开设了英语课,幼儿学英语的热潮逐步升温。随着学前英语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教育中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本文着重分析赣州市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一、部分教材编写缺乏依据,教师选择教材自主性强

据调查,目前赣州市各幼儿园开设的学前英语课程并没有独立的教学大纲,而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基础,但该文件并未涉及具体的英语课程相关内容,因此编写学前英语教材就失去了根据。由此缘故,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教材。赣州市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有《朗文少儿英语教材》《Hippo and Friends》《洪恩英语》《剑桥幼儿英语》等,还有一些幼儿园使用国外原版教材,背离了幼儿英语教育是启蒙教育的原则,也脱离了我国英语教学并非二语教学的实际。此外,教师在教材选择上随意性大,自主性强,有的选择最新的教材,并未考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的则盲目跟风,别的幼儿园用什么教材,就用什么教材。

上述问题的解决,既有待于国家有关部门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补充英语课程的相关内容或者指定更有针对性的幼儿园英语课程标准以提供教材编写的依据,又需要幼儿园英语教师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和教学素养,提高对教材的鉴别力,并根据所在幼儿园的定位和儿童的特点,遵循适用性原则,以“童性、简单、多样、系统”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教材。

二、师资来源复杂

师资是决定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幼儿英语习得的模仿榜样和主要输入源,因而,有无合格的学前儿童英语教师是幼儿园能否开展好相关教育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目前赣州市幼儿园英语教师来源主要有:首先,英语专业人员幼教化。有些英语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赣州市多为专科生)进入幼儿英语教师队伍,具备较高的英语素质,但缺乏对幼儿和幼儿英语教学的认识,难以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才能逐步适应幼儿英语教学。其次,普通幼儿教师英语化。这类教师人数较多,其中也有优秀者,但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诸如英语口语能力较弱,语音语调不标准,无法正常使用幼儿园英语日常用语与幼儿进行交流等英语教育能力方面的问题。而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幼儿模仿力强,如果不能从幼教老师那里学到标准的语音语调和正确的语言,形成习惯后则很难改正,就会出现英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直接影响他们日后的英语学习。最后,是从各高校聘请的一些外教。其好处在于英语发音标准,课堂气氛活跃,幼儿能够接触到国外的教育理念,其不足之处是不能和幼儿更好地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

总体来说,目前赣州市各幼儿园对英语师资需求旺盛,而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符合标准的并不多。要解决两者的矛盾,其有效方法是以高质量、快速度、大数量的要求培养相关老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速度与数量的协调发展。

(1)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教师在教育及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了陈述,同时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全面、更具体的要求。一名合格的学前英语教师应具备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掌握先进的幼儿英语教学法和教学技能。质量、数量和速度三者并不矛盾,质量是前提,速度是手段,数量是规模,共同的目标是实现学前儿童英语师资的有效提高。

(2)以快速度追求数量提高。目前我市师资力量短缺,因此要大胆突破传统的师资培养模式,以较快速度改变现状,可从拓宽培养渠道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培养渠道根据培养对象展开。如:英语专业毕业生注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幼儿英语教学法等方面的培养,而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则应根据其英语水平制订合理、合适的英语培训计划,定期培训,适时考核。其次,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实效和针对性。除课程培训外,还应关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做有针对性指导,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赣州市大部分幼儿园幼儿英语教师并非英语教育专业毕业,在校期间并未接受系统的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指导,理论知识储备不足,缺乏对幼儿的心理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在授课过程中着重传授知识,忽略了幼儿的心理需求,缺乏教育目标和有效和课堂活动组织。个别教学出现了“成人化”的现象,上课时缺乏课堂设计,主要为“讲授知识、跟读模仿、小组(或个人)操练”,课堂没有活力,降低了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而教学所使用的教室也是普通教室,没有为幼儿营造出英语学习环境,如英文字母表、简单的英语单词和对应的卡片。

对于上述这两个问题,幼儿园应加强对教师的督导和检查,幼儿英语教师则应利用可获得的教学资源如网络等多学习,提高教学能力。上课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适时、适当地引入游戏、表演、英文歌曲等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此外,园方还应改善教学环境,可适当把教室布置成英语气氛浓厚的地方,如用英文制作教室门牌,在墙上布置各种英语墙报,在物品上贴英文单词等。还可以根据不同课型、不同内容和不同游戏活动随时改变儿童的座位。这样可以让儿童生活在一个处处弥漫着英语气息的环境中,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标准,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学评价中家长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赣州市的一些幼儿园,家长是否满意几乎已经成为幼儿园英语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而家长看中的往往是幼儿掌握了多少英语知识,即能背多少单词、会说几个英语句子、会唱几首英语歌曲等。这种唯家长论、唯知识论的做法直接影响了学前儿童英语教育,使本该活泼有趣的英语学习变成了机械呆板的填鸭式灌输。

幼儿英语教育实质上应该是启蒙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为其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对幼儿英语学习的评价应该尽可能多样化、全方位,在内容、方式、手段和主体上进行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评价幼儿对语言的掌握,还要关注幼儿对英语的兴趣、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性,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遵循“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儿童平时参与各种游戏活动的表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模式,促使教师能够全面动态地了解幼儿学习过程,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而在评价手段上,则应注重觀察为主的方式,通过学习档案袋进行描述性评价,并尽量对幼儿进行正面评价。由于幼儿心智发展尚处于较低水平,幼儿英语学习评价应结合教师和家长的看法,在重视家长意见的同时,幼儿园要对家长正确地进行科学引导,努力消除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其能从有利于幼儿成长成才的角度来看待幼儿英语学习。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合力循序渐进地展开。综上所述,本文基本上反映了赣州市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现状,针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由于各种原因,调查也有可能出现偏差,如对现状的调查仅针对赣州市,缺乏一定的普遍性;对学前儿童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得还不够全面和彻底,这都有待于日后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Cameron.L.Teaching languages to young learner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高敬.幼儿英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黄衍玲.幼儿英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

社,2012.

[4]王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赣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注:本文为江西省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赣州市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实践探索”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3161.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学前教育非常关注,因为学前教育是孩子们的启蒙教育,从孩子出生起到六岁他们会以惊人的速度在学习和成长,这期间会经历约三十多种敏感期,每一种敏感期都关乎未来的学习、生活甚至是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学龄前的教育关系到他们今后长期的学习生涯的习惯养成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方面要有良好的状态和水准,以及专业的幼儿启蒙引导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和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可见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力度。美术教育是这个阶段教育的难点,也是重点,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锻炼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一、树立科学的评价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要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对于学生的绘画作品的优点和不足都要明确地指出。在指出时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调语气和语言,做到表扬时既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同时又不满足于这一时的小成绩;批评时只针对存在的问题,让孩子意识到这些小问题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也考验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绘画功底,同时考验教师作为专业引导者的素质水平。对学生绘画的优点具体指出,对优点和不足都给出相应的可行性意见,优秀的地方可以更优秀,不足的地方可以进行改进。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不仅是自己单方面的评价,还要多听取孩子自己的意见,鼓励他们勇于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对老师的评价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增进相互的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二、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鼓励创作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画展和自己选择、使用绘画工具来进行。让儿童在画展参观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美术素养和绘画作品欣赏能力,在接触了真实的优秀画作和多样的绘画工具后,学生自然会生发强烈的兴趣,并想要去尝试绘画,进行自我创作。教师在学生初次绘画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鼓励和正确的指导,让学生第一次绘画就充满信心,发自内心地去喜欢,去坚持主动学习。同时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他们对绘画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与喜爱之情,特别是5岁左右的孩子,正处于绘画的敏感期,可以说他们对画画有着极大的兴趣,因为这些兴趣是天生的,所以更需要后天教师和家长的耐心与细心引导才能发扬他们的兴趣点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兴趣的指引下,给孩子们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让他们在欣赏名画和观察实际物体的基础之上进行自己观念里的创作,也许在一个三岁小朋友的绘画里,一个歪歪曲曲的闭合线条就代表着他所观察到的复杂的内容,这个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耐心的听他讲完,这份耐心就是对孩子创造力最好的保护和培养。

三、循序渐进教学法

学习是一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美术的学习更是如此。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学生的理解能力受年龄的限制,所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从比较简单的绘画技巧和练习开始,耐心教学并及时解答学生问题,多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美术的魅力和乐趣,并逐渐爱上美术课。对于幼儿来说最初的美术教育就是让他们感受色彩,教师可以准备尽可能多的颜色笔供学生们在图画纸上绘画,让他们感受不同的色彩带来的视觉冲击;進而用颜料,让学生们尝试将不同颜色的颜料进行混合得到新的颜色,这个过程会让学生感觉到更多的新奇,激发他们的探索和求知欲,同时形成自己对颜色的喜好。总之教师的教学进度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慢慢地增加学习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有接受的过程,教学跨度不宜过大,但是也要不断地深入,以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

四、建立合理的幼师考核机制

由于幼师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学习的内容丰富复杂,导致幼师对自己专业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教学的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在进入实际的教学课堂后收效就不容乐观了。这就需要学校方面对幼师进行严格要求,在校学习期间多主动的去探求美术教育的相关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美术专业技巧,不能因为自己面对的学生群体年龄小,零起点就自我懈怠,对自己要求降低。学校层面需要建立合理的幼师定期考核机制,对幼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都要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自我鞭策,进行改进。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的考核要进行评分评优,表彰出色的教师,鞭策暂时落后的教师,鼓励他们向优秀的教师请教学习,这样在教师层面形成了相互竞争和合作的局面,督促教师对自己严格要求,从而从教师层面保证完成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任务。

五、对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美术教育

美术课程不仅在教室中,在田野、操场、湖边等任何地方都可以。在课中老师对学生进行发问,比如:天上的这片云是什么形状的,怎样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它画得更加生动,学生就会根据老师的问题去想象。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与身边美好的事物,去捕捉生活中的美丽瞬间,从而因美术提高对生活的体验层次,进一步提升对美术的兴趣。

总结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不断改进的领域,这一发展过程需要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的相互理解和配合。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扎实掌握美术教学的专业知识,自己也要进行美术作品,不断改进画作,并熟练掌握绘画技巧。学生可以在美术学习和培养的过程中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的资源和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象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呵护每个孩子热爱学习,热爱美术的心,共同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陶云丽.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J].新课程(上),2017(05):5.

[2] 马倩雯.浅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及其教学方法[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8):101-103.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渗透,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深入人心,需将教育与社会发展进行深度结合。社区是微观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最基本的社会化场所之一,是终身教育的落脚点。当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需加强指导。而社区作为支持家庭教育指导的新领域,对提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当前社区支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具体的问题解决建议,希望能够充分释放社区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作用。

关键词:社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朗分芬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指出,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存在于社区这一生态环境之中,儿童的成长也不可能脱离子社区,社区作为幼儿和家庭最为密切的外部环境,不仅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的中观系统,也是缓解家庭教育困难重要的支持系统。

一、社区支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有关家庭教育工作的文件中无一不涉及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如,2015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其全面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本领,构建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将街道、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社区教育体系。2016年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最终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可见国家已将建设家庭教育指导体系作为家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明确了社区在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社区支持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政策性保障。

(二)社区具备得天独厚的家庭教育资源

社区具备丰富的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社区中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社区公园、社区体育馆、社区游泳馆等。这些物质资源便于开展亲子活动,增进父母与儿童之间情感交流,并且有助于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审美等方面的发展,对家庭教育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社区的精神资源主要是指社区的人文环境,环境对儿童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必然培养出有教养、讲文明、懂礼貌、勇于进取的孩子。此外,社区还具备特殊的地域优势与人际优势,家庭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社区指导家庭教育的便捷性和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家庭教育的压力,因此,社区支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二、社区支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

(一)未能尊重幼儿家长主体地位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社区不仅对每位家长的家庭教育情况不是十分了解,而且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还偏于单项传授,目前社区大多采用讲座的形式进行指导,指导时多以专家、教授的“教”与“讲”为主,忽视了家长的“学”与“做”,这种单项支持不仅不能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反而会使家长产生消极情绪,以至于不愿再参加社区的教育指导活动,这样一来指导便很难进一步开展。

(二)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

社区在指导家庭教育时,未能做到宏观与微观并举,内容也不够全面具体,指导内容大多停留在宣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或是普及儿童发展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特点,缺乏对家庭教育知识、家长实践能力的指导。面对不同家庭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也未从根本进行指导与帮助,指导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三)指导形式过于单一

目前社区在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指导时,大多还只采取口头宣传与指导的形式,如:发放指导手册、在公告栏上写公告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宣传与指导的方式往往被家长所忽视。也有部分社区采取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指导,但是大多数的座谈会都只是流于形式,不具有吸引力和教育价值。社区需与时俱进,组织形式新颖、切实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四)指导缺乏系统性

目前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往往是一次性的、一过性的。教育指导活动开展的时间不固定,有时在周末,有时在家长下班后,有时甚至选在工作日,导致很多家长无法参加指导活动。此外,社区举办教育指导活动的频率也很低,有时一个学期只能开展l~2次。这与家庭教育所具有的长期性、持续性特点十分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充分发挥社区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作用是十分困难的。

三、改善社区支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对策及建议

(一)尊重家长主体地位,满足家长教育需求

社区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应与家长树立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应在尊重和了解家长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如,通过访谈、家访、问卷填表等多种形式,获得家长的自身情况、幼儿情况、家庭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并针对不同家庭采取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从根本上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

(二)注重指导内容的针对性

社区应牵头联合社区内部各部门包括妇联、计生委、居民科、医院保健科,注重以家访及日常交谈了解到的家庭教育情况为准,从喂养知识,身体健康,心理辅导,学习内容等方面出发,且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指导。如,对于新生儿的父母,主要对其喂养知识进行指导;对于进入学步年龄的幼儿,社区在指导时可侧重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尊重幼儿主体地位;对于对入园前和入学前的幼儿家长进行指导时,社区应注重帮助家长掌握幼儿的心理辅导以及自理自立能力等方面的知识。

(三)丰富指导形式

随着社会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具有信息量大,获取知识便捷、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且幼儿家长大多年轻熟悉并喜欢网络,因此社区可以抓住这一契机,通过创建微信群,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且邀请有经验的幼儿家长定期分享育儿经验,促进家长间的相互学习。同时,还可以开创微信公众号,设置专栏,定期上传线下活动的资料,便于无法参加线下活动的幼儿家长,也能享有学习教育知识的机会。此外,社区还可采取个别入户指导的形式,深入幼儿家庭,针对不同类别的家庭,如:单亲、家长行动不便等,一些社区的工作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家长及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理念、亲子互动等方面的个别人户指导和交流。

(四)加强指导的系统性

社区应合理系统地安排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开展的时间、指导的具体内容,结合家长的教育需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相应的指导计划。还可为幼儿建立社區成长档案,用来进一步跟进家庭教育指导,及时发现指导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从而分享成功经验,总结指导方法,还可以根据不足之处调整指导策略,确保做到系统、科学、有效地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周雪艳.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3]万慧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6.

[4]程香晖.我国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研究,2018(12).

[5]安虹.品德培养视域下的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2016.

(责编 侯芳)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2010年7月29日国家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把学前教育放在未来教育发展的位置,学前教育是一个人终身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学前教育势在必行,是儿童的一项权利,“每个儿童都不应该被遗忘”。

听力残疾儿童作为“每个儿童”当中特殊弱势群体的孩子,应该享受正常的学前早期教育,甚至比正常儿童的学前教育更为紧迫、重要,应得到更多的重视。每名听力残疾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会为他们将来适应环境,顺利过渡到普通小学和特殊学校以及为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每一名残疾儿童都能像普通儿童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在较好的学校里学习知识、实现自我、健康成长。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中国现有听力残疾人口2780万,单纯听力残疾人2004万,4~6岁组一、二级残疾占67.36%,0~3岁组一、二级残疾占83.90%。每年将有2.3万新增听力残疾患儿,在0~6岁听力残疾中70%以上并有言语残疾。听力障碍严重损害人的听觉言语功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社交、生活、学习质量,加重经济社会负担。

听力残疾儿童的症状主要在于听觉受到大小程度不一的损伤,而听力则是人的一种重要感觉。听力损伤以后,给听力残疾儿童感、知、觉活动以及整个认知心理活动都带来影响。听力残疾儿童主要依靠视觉、肤觉、味觉、嗅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听觉则不起或仅起到较小的作用,限制了感知觉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妨碍了他们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引起语言发展上的缺陷,这成为听力残疾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障碍。

众所周知,残疾特殊儿童越早发现,治疗效果就越好。当残疾儿童错过了康复教育的黄金期,就只能被家庭和社会养护起来,无法回归到主流学校或者顺利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以至成为社会的负担、家庭的包袱。

一、通过早期教育可以尽早补偿残疾儿童的缺陷

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身体的发展指儿童机体的生长(形态的增长)、发育(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指儿童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儿童年龄愈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互相影响愈大,儿童身体上的某种残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心理的发展,如听力残疾会影响儿童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一样,他们的身体器官、骨骼、神经系统都处于发育阶段,其可塑性极大,只要适时地抓住这个早期阶段,他们的许多缺损,通过多种康复手段就可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尽早进行训练和教育,采取积极干预措施,进行听力补偿和强化言语教育,尽早训练耳聋儿童看话能力,就可以促使他们尽早学会看别人口型理解他人讲话内容,做到早发展、早康复、早教育,促使其神经系统和神经功能得到正常、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听力残疾造成的影响。所以,学前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称为“抢救性康复教育”。

研究表明,虽然早期教育不能消除儿童的残疾,但却可以使他们的残疾状况得到改善,残疾程度得到减轻,重建自信,找回自尊,慢慢地走出封闭的自我,能和正常人交往,这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可以使残疾儿童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指在残疾儿童的学前阶段,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和残疾的特点,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的措施,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增进技能,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有些残疾孩子通过早期干预,甚至康复发展成正常孩子一样的水平。同样的道理,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也是越早越好。学前教育对正常儿童有重大影响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对残疾儿童就更为重要。

“早期干预”作为重要措施的一种,一般是指对3岁以前的听力残疾儿童采取早期发现、早期听力补偿和早期听力言语训练的措施。要使听力残疾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能听会说,必须采取早期干预的手段,通过及早验配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及早给予听觉补偿,并进行科学的听觉言语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听力残疾引发的障碍,促进他们平等充分地融入到主流社会。

三、学前教育可以使残疾儿童多方面发展

听力残疾学前教育运用科学理论和实践,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抓住每一位听力残疾儿童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独特的认知和需要,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到进步的喜悦。逐步对听力残疾儿童进行指点支持和强化语言及康复训练,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和严格的教育,使听力残疾儿童的语言水平能接近或达到健全儿童的语言水平,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措施。

(一)学前早期教育可培养听力残疾儿童对社会的适应性,扩大视野。在康复治疗的同时,及时对残疾儿童施以适当的教育,积极促进生理机能的重新组合,发展身体各种功能的代偿,最大限度地弥补听力残疾儿童的缺陷。

(二)学前早期教育注重对听力残疾儿童技能特长的培养。除了实施文化教育,可根据儿童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开办舞蹈、绘画、手工等各种特长的培养班,学有所长,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长大后,能够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以减轻社会的负担。

(三)学前早期教育注重对听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素质教育。对残疾儿童及时进行亲情安抚,尽快解脱不良情绪影响,消除心理障碍。重视品行教育,用爱心去换取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用温暖去启发他们的心灵,对于孩子的教育,要求心中有“家”,心中有“父母”,教育他们奉献爱心,学会尊重、关心、帮助别人,树立良好行为习惯并形成良好品德修养。

四、政策支持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并加大投入

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式教育。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不断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促进我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特殊教育事业是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关注民生、关爱弱势群体、维护教育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建立健全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为主体,各类教育并举的特殊教育格局,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并制定优惠政策给予补贴。

另外,可借助“爱耳日”的长效平台,丰富社会化工作内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培育助残爱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残疾人权利公约》的落实,让更多的人理解、关爱残疾儿童。保护、关爱残疾孩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各界人士均应参加到“关爱残疾儿童,共创美好明天”的活动中来。要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抛弃、不放弃,加强对听力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为听力残疾儿童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共创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幼儿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2、数学知识的本质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的获得。其存在三种逻辑关系:对应关系、序列关系、包含关系。一个数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代表,而且是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 ①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

② 发展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为幼儿提供和创设促进其数学学习的环境和材料 ④ 促进幼儿对初浅数学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P25-27

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流派与研究动向

1、烈乌申娜

理论要点: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内容:应当是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他应当包括数前的有关集合概念的教学、数概念与计数的教学以及空间与时间概念的教学。

方法和形式:游戏。

原则:1)发展的(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和联系生活的原则、3)教学的可接受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6)个别对待的原则、7)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

2、皮亚杰

理论要点:知识的建构事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知发展过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主张:数学究其本质来看就是一种关系,关系是超出事物之外的抽象,数理逻辑概念不可能通过传递的方式复制给儿童,而是需要儿童通过自己与外界环境和材料的作用才能在经验感知的基础上得以建构。

3、凯米

理论要点: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儿童的发展

数学教育的目标:“自主”为核心的目标体系。包括认知目标和社会情感目标。

原则:数学的逻辑思考本身比计数来得更重要,可以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来解决数量的比较,鼓励儿童对物体进行分组、归类和排序。

四、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途径:

1、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教师组织或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儿童参加的专项数学活动。

2、教室预定的数学活动(正式的数学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全体儿童,通过儿童自身的参与活动,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儿童思维的一种专项数学活动。

3、儿童自主选择的数学活动/非正式的数学活动:由教师为儿童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数学设备和丰富多样的学玩具,引发儿童自发、自主、自由地进行数学活动。

二)方法:

1、操作法:

注意点:

1、明确操作目的、

2、创设操作条件、

3、交代操作规则、

4、评价操作结果、5体现年龄差异、6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

2、游戏法:种类:

1、操作性数学游戏:儿童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有一定的游戏规则。

2、情节性数学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的儿童。

3、竞赛性数学游戏: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培养发展儿童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4、运动性数学游戏:寓数学概念或知识与体育活动之中的游戏。

5、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强调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儿童对数、形知识的充分感知。6数学智力游戏:是运用数学知识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为主的游戏。

3、比较法:按比较的排列形式来分,分成对应比较和非对应比较。

对应比较是把两个(组)物体一一对应加以比较。分为三种:重叠式;并放式;连线式

非对应比较:单排比较;双排比较(异数等长,异数异长、同数异长;不同排列形式的比较。

五、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一)集合:集合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概念。定义:在数学中,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合。

二)集合间的关系与运算:一般说来,两个集合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两个集合间

的包含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便于幼儿理解类包含的观念。

三)感知集合的意义:其重要性不仅因为集合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主要的是因为他符合幼儿掌握初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是幼儿学数前的准备教育,同时也是幼儿正确学习和建立初步数概念及加减运算的感性基础 1.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

四),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3.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4.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

五)

1、感知集合概念发展的阶段P101:1.泛华笼统的知觉阶段(3岁前)2.感知有限集合阶段(3岁后)3.感知集合元素的阶段(4岁左右)4.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的阶段(5岁以后)

2、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特点:1.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元素同类性的特点2.学前儿童感知等价集合阶段性的特点3.学前儿童感知排成数图的集合的特点(数图:将一定数量的图形以各种排列形式画成的图片)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教育:指在不教给幼儿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具体涉及的教育内容包括:1.分类2.区别1和许多3.两个集合元素的一一对应比较4.感知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

分类:是根据事物的某种特征将其集合成类的过程

分类意义:分类活动时儿童对集合及其元素同类性特征感知和理解的一种表现,是儿童

数概念形成以及正确计数的基础。同时,分类活动所涉及的思维的分析、比

较、观察、判断等基本过程也能够对锻炼和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

常见的分类形式:1.按物体的名称分类2.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3.按物体量的差异分类4.按物体的用途分类5.按物体的材料分类6.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按事物间的关系分类8.按事物的其他特征分类

一一对应比较的教学意义:1.有助于对元素及数量的正确感知2.有助于掌握计数3.有助于感知理解对应法则

六、数概念

一、基数和序数

二、计数:就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即口说数字、手点实物,使数词和要数的单位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结果用数字来表示。计数也被称做为数数。

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指数的结构,包括组成和分解两个过程。数的组合指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数组成的;数的分解指除1以外的

任何一个自然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数。数的组成涉及的是数的分与合,反映了总数和部分数及部分数之间的辩证关系(互补、等量和互换关系P128)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1.内容方面:A口头数数B按物点数C说出总数D按群计数

2、动作方面:A手的动作(触摸物体---指点物体---用眼代替手区分物体)B语言动作(大声说出数词---小声说出数词----默数)

数概念的教育:从教学内容来分可以分为数(基数、序数)、计数(按物取数、按数取

物、按数群计数)、数字(认读与书写)、数的组成四个部分

六、序数:教儿童学习序数时首先应明确哪是第一,按什么方向数P141

七、从计数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一一点数(小班)、目测数(中班)和按群计数(大班)

八、目测数数:所谓目测数数,即不用一一点数的方式,而是用眼代替,在心中默数并说出总数。

九、计数能力的培养

十、数字的认读(中班)与书写(大班) 进行

十一、“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的重点和要点:1.操作为先,体验为主2.归纳规律,提升概念(互换关系,互补关系)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的一般过程:1.从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 2.从逐一加减---按数群加减

概念水平:指数群概念水平上的加减运算,也可称是抽象水平上的加减,是指幼儿无需依靠实物的直观作用或以表象为依托,直接运用抽象的数概念进行加减运算。

十四、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年龄特点:1.四岁以前的幼儿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2.四岁以后幼儿能借助于动作将实物合并或取走后进行加减运算3.五岁以后能够利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在运算方法上出现了逐一加减4.五岁半以后.....(看书!!!!)

口述应用题在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中的作用:包括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学前期的学习主要是用语言来表述的口述应用题。从心理学观点看,应用题的情节为幼儿的表象活动提供了素材,它和纯粹用数字和符号组成的加减题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应用题寓加减问题于情境之中。幼儿借助于应用题的情节,引起头脑中对过去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回忆,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来理解应用题中所要求的运算方法。它既符合幼儿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的普遍特点,又能引导幼儿较顺利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十六、口述应用题的作用:1 为掌握加减运算奠定基础 2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十七、口述应用题的特点:1 易受情节干扰 2 对应用题结构的理解能力较差 十

八、1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中大班年龄段幼儿的教学内容之一,具体可以分为实物加减的教学,口述应用题的教学和列式运算的教学三部分。

实物加减的教育的要点:1 通过演示或操作明确题意和运算方法 2 不出现列式与符号 二

十、“口述应用题”是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能有效锻炼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幼儿还是会出现一定的困难,这种困难首先表现在编应用题的情节方面。(困难:幼儿被情节所吸引,不会提问题)

二十一、口述应用题的教育:

1 从结构的分析入手:幼儿要解答口述应用题,必须对题的情节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了解构成要素,分析其关系,然后才能解答。这样的一个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它不仅可以使幼儿达到真正理解题意的目的,同时也是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

的发展。

2 从读题的过程入手:在读题过程中,教师除了口齿清楚、语速稍慢外,还要注意通过初读和复读加以区别和强化。

3 从仿编入手

二十二、独立编题的步骤:

1、教师演示教具,让幼儿编题

2、看图编题

3、根据算式编题

4、根据实物和数字编题 5根据两个数字编题 6改编应用题

7 让幼儿自由编题

七、空间量

一、量:是指客观世界中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

二、自然测量: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作为量具来测量物

体的长短、高矮、粗细等。

三、基准:即以什么为基准来确定客体的空间位置

四、儿童认识平面图形的顺序: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 形-----梯形

儿童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

四岁左右小班儿童还不能认识其他量的差异,也不会用词语确切的来表示。他们对于高

矮、粗细、长短、宽窄、厚薄等量的差别,往往都笼统的说成“大”、“小”。这种现象反映儿童对物体各种长度认识上的局限性。

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高矮、轻重等(掌握):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比较物体的量

上一篇: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必要性幼儿期音乐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