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体验高中语文论文范文

2024-03-16

阅读体验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一、强化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差异性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学生, 因为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接受了长达六年的语文学习, 不同的学生在这六年中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受到教学效率、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差异性也逐渐的开始在初中阶段显露出来。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以及学习基础上, 在这六年的积累和成长中, 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语文知识, 并打下了扎实的学习基础, 进而可以支撑他们完成初中阶段更深层次的学习, 而有的学生因为在小学阶段并未能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所以学习基础打的不够牢靠, 由此便开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显露出学习分层。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便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差异性的发展, 从不同的学习层次出发, 将学生真正的放到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上, 引导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对阅读文章进行探究和思考, 进而帮助他们更好的体验文章内容和情感, 使之能够正确的掌握阅读技巧。例如, 在学习《背影》这一篇阅读文章的时候, 由于阅读文章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与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生活状态具有紧密的联系, 在此便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对学生提出一定的阅读需求。即对于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 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借助网络资源或者书籍查阅作者“朱自清”的生活背景等个人情况, 接着再让他们把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心境带入到阅读学习中, 由此引导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找到感同身受的感觉, 进而掌握该文章的内涵和情感。而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这基础上再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这里的背影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一个是人们所看到的背影, 一个是背影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冲击等等, 以此使得学生能够不断地对学习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 进而在这基础上不断提高体验式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二、营造阅读情境, 唤起学生的内心体验

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来看, 大多教师还习惯于沿用传统、单一的“满堂灌”来展开教学, 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学生所要学习的文章进行备课, 接着在课堂中照本宣读, 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而还会给学生制造更多学习压力。在这基础上, 要想改善现阶段阅读教学的不足, 教师可以借助体验式阅读的方式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情境, 以此使得学生能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阅读学习的乐趣, 进而真正的爱上阅读学习, 由此便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热情。例如, 在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以“分段创设意境”的方式将枯燥的阅读文章形象化, 以此引导学生快速的掌握阅读内容。如在学习《故乡》这一阅读文章时, 教师可以以分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先朗读文章段落, 接着再根据文章内容为学生拓展学习知识, 即在讲解的过程中给学生普及更多关于鲁迅故乡的知识以及鲁迅生前的遭遇等等, 由此给学生营造出形象的阅读意境, 让学生在这些意境中快速的体验阅读文章情感。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阅读学习氛围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技术开始服务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基础上多媒体信息设备应运而生, 它以多种功能的特点成为了众多教师青睐的辅助教学设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它的图片、声音、视频以及文字、投影等多种功能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学习内容, 阅读学习亦是如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设计相应的教学课件, 以此以新颖、形象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 由此让学生真正的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学习的乐趣和奥妙, 进而帮助他们真正的爱上阅读学习。就好比许多阅读文章与影视作品有一定的关联, 这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应的桥段。例如, 在学习《红楼梦》或者是《三国演义》这一类型的阅读文章时, 教师可以相应的给学生播放经典版本影视剧中的相应桥段, 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了文章之后借助影视作品更加直观的看清文章内容和情感。除此之外, 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学习抒情类、记叙类阅读文章时给学生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 以此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 让学生在音乐的流动中静下心来体验文章的内涵。

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积累更多的阅读学习技巧才能帮助他们轻松的应对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 因此在初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教学任务局限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而是要引导学生真正的对阅读文章进行深刻体验, 进而深刻的、真切的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

摘要: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语言类学习科目, 也是我国教育体制中十分重要且贯穿于学生所有学习阶段的重要学习课程之一。教师必须要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展开高效的体验式阅读教学, 从而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真切的认知和感受, 进而帮助自己更加深刻的领悟阅读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体验式教学,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参考文献

[1] 徐丽《试论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构建与运用》, 《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2016 (12) 。

[2] 石淑婷《刍议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旬刊) 》2015 (12) 。

阅读体验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阅读能力也直接影响和决定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实现英语教学目标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以人为本”“学生为本”的背景下,悦读是较为理想的阅读状态,以快乐阅读、主动阅读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提高阅读主动性、提升阅读能力为宗旨,打造英语悦读体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悦读;策略

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而“读”在其中具有核心地位。阅读在高考的试卷中,分数高达试卷总分的一半之多,故有“得阅读者得天下” “得阅读者赢得高考的胜利”等之说,因而,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素有“半壁河山”之美称。

《英语考试说明》中对于阅读教学做了明确的要求:语篇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推测生词的词义,根据文中事实和线索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等。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营建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一、注重兴趣的激发——打造悦读课堂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有了浓厚的学习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产生悦读之效。教师可以通过独特的导入、启发性的问题、生动的情境、趣味化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巧妙设计导入语

英语有句谚语“Well beginning is half done”,翻译成中文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在课之初采用独特的导入方式、新颖的激趣方法,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阅读的兴趣,奠定悦读的基础。

例如,在《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一课的阅读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的From the topic——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I am sure you definitely want to know what really happened in the story. After reading the text, you may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story. 這样的导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根据问题预测课文内容,再以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2.注重情境创设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直观立体的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情绪,引发其强烈的情感共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观看实物、图片、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阅读教学营建愉悦、轻松的氛围,为悦读的实现埋下伏笔。

例如,必修一Unit3 《reading Dying to be thin》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更加直观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呈现出肥胖、瘦削不同的人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Whom do you like better, the thin or the fat? Why? 在教学过程中,图片的呈现和问题的探讨,不仅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且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激活阅读课堂是奠基学生快乐阅读的阶梯,情境阅读氛围的构建,可以让学生实现阅读到悦读的质的飞跃。

二、运用窄式阅读——打造阅读课堂的基础

窄式输入是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克拉申指出:运用窄式输入,可以加快学生语言学习的进程,通过对作品的体裁、题材、主题以及词语、语法、句法、语篇背景等的输入,降低阅读材料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自信,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文本的阅读中,促进其快乐阅读的实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窄式输入方法,实施窄式阅读,为悦读课堂的打造推波助澜。

1.适当介绍文本背景,以背景激活阅读文本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文本的背景进行有效渗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例如,在教学《Home alone》一课时,课前教师借助电影Growing pains的片段,让学生了解Mike一家的家庭成员之间是怎样和谐相处的。随后,教师介绍课文《Home alone》的主人公是Eric,家里有四口人。一天,Eric的父母外出后提前回到了家里,回到家后父母与两个儿子Daniel、Eric之间发生了一些故事,然后提出问题What happened on earth among the four? 让学生通过阅读回答问题。又如,在教学《Dying to be thin》一课时,教师简单介绍了又一部分人追求身材苗条,以瘦削为美的实际,而引出文章讲述Amy的减肥历程,然后提出问题What ways does Amy use to lose weight? After losing weight, is she still healthy? 背景的融入,再巧妙切题而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对阅读产生期待,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阅读中。

2.有效融入体裁知识,促进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新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一个特殊的板块Reading strategy,这个板块是根据阅读文本体裁的不同,而给出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技巧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的阅读时,教师带领学生先阅读Reading strategy板块,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到这篇文章是报纸上的新闻,教师对新闻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讲解,学生们了解到阅读新闻消息应抓住“who、what、when、where、why、how”等词语,又如语文课文中记叙文的“六要素”,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以及要关注的“六要素”,而引发探究的欲望。

又如,在进行《Home alone》的阅读时,教师先根据Reading strategy板块的内容,对学生渗透戏剧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戏剧的特点和要素,重点理解format、speeches、instructions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找出这个戏剧的主要人物和角色的关系,以及戏剧的发生、发展的高潮,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阅读中。

窄式输入用于阅读教学中,除了渗透背景、体裁等相关知识,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等的输入,都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有效运用窄式阅读,助力学生有效阅读、快乐阅读。

三、灵活运用教法——打造悦读课堂的关键

高效课堂的焦点问题是要学生的真正参与和主体地位的凸显,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注重问题的提出、活动的设计、开展自主阅读等环节,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实现快乐教学之效。

1.注重问题设计,促学生探究性阅读

问题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将学生带进文本的阅读中。

例如,教学《Dying to be thin》一文,课前,教师可以先利用文题而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对文题的关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Can you guess what might be talked about in the text? What is the meaning of “Dying to be death”? 运用这样的提问形式,不仅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啟发性,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快乐阅读的热情。

2.开展自由阅读,促学生为兴趣而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放手阅读课堂,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真正让阅读成为快乐的事,而不是被动强求的阅读。但是,自主阅读不是放任自流的阅读,而是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性阅读。为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教师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并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强化悦读的自主性,让阅读成为习惯。

3.注重方法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的方法的指导,对于学生的悦读体验、提高阅读能力的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给以方法和技能的指导,如根据文题推测文本内容、运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逻辑机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推测故事的深层含义、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等,这些都是阅读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教学方法。学生具备了这些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能,才会逐渐爱上阅读,实现阅读到悦读的升华。如根据文题,引导学生推测What is the text about? 阅读中,对于主题句、关键句的提炼,引导学生思考What is the topic/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故事性的文章的阅读,让学生推测What will happen next?等,能力的形成,是悦读的基石,是提升效果的保障。

学好英语不能脱离阅读。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首先应创新教学理念、把握高考改革动态、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注重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打造高中英语悦读课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同时,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也因为悦读氛围的营建、学生乐于阅读、善于阅读而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收获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朱俊.“悦读”:阅读教学的长效路径[J].江苏教育,2018,(11).

[2]荆延庆.“悦读”:让阅读何乐而不为——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资源,2014,(05).

[3]江嫣华.让阅读成就“悦”读——中学生英语阅读障碍及其对策[J].中学课程资源,2013,(11).

(责任编辑 陈始雨)

阅读体验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网络科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育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需求,在这种背景下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在现代教育教学方式中较为受欢迎就包括体验式教学。本文将从简述体验式教学含义的基础着手,随后介绍体验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体验式教学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弊端,随之结合相关理论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法;初中语文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1、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法的本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利用一些新媒体技术增加学生的体验感,从而更好的去理解和学习知识。体验式教学的应用会增加学生体验感,也会课中加强同学与老师的交流,进而在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去积极的进行问题研究,提高教学效率。

体验式阅读需要利用新媒体教学设施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更好的体验语言文字构造的虚拟情境,使得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可以增加语文阅读的感受。同时体验式教学在语文阅读中的应用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所创设的情境中去,身临其境的感受和理解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可以更近距离的与文字的笔者有心灵深处的交流,并可以将自身的实际生活将其仅仅的联系在一起,也可更好的感受和畅游在阅读的海洋中。

2、体验式教学对语文阅读的意义

(1)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体验式阅读主要是增加学生的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与融入度,可以深入体会笔者用文字所构造的情境,更深层次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可以更激发学生主动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对文章和情境的理解又多一层视角。因此,体验式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同时,学生在阅读后与自己实际生活联想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不断思考和学习的过程。首先,通过对语文文章的阅读,学生脑中会思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并且通过自己的理解在脑中联想出一幅与文字表达相关的图画,这样在此过程中就激发了学生主动思考以及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关注度,这样也会减少文章文字的无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同时在文章阅读中学生对知识理解得以升华,并且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内涵。

(2)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与情感审美能力

对同一文章不同的人阅读就会又不同的见解,因为每个人的思维角度和知识底蕴是层次不齐,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在语文阅读中要积极的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并通过自己的知识底蕴和思维模式得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见解。语文这个学科并不像数学和物理一样有很多固定的思维模式,往往它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也正因此语文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通过体验式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文章情境的理解,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途径。而且体验式教学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见解,任何学生都可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了教学中语文阅读的新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

(3)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体验式阅读的核心是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近距离的与文章的情境得以接触,在进行一番身临其境的情景感受后,学生可以将自己对笔者情感的理解与老师交流和分享,这样不仅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也可增加学生的学习的乐趣。并且在体验式阅读中,学生式带着疑问去阅读和思考,并将最终虚拟情境与真实生活的差异有体验后,与教师的交流也对其理解增加层次,也會促进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体验式教学缺失的原因

如今体验式阅读虽然在现代教育中已经广泛应用,但是在实际应用却片面的侧重学生的作用发挥,却忽略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不仅不能增加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同时也使得学生对情境的认识缺少正确评价。另外,中学的学习任务较重,有些学校虽说实施体验式教学,但是由于学业繁重,将体验式教学的流程进行缩减,达不到真实的体验式阅读的效果。并且学生在中学阶段阅读的文章类型较少,并且生活阅历和经验缺乏导致其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层面较浅,知识积累也缺乏很难达到预期的体验式阅读的效果。同时,老师教学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体验式阅读中学生的思维也被老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所引导。

三、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思维模式和知识底蕴,不同的学生对同一文章的理解也存在差异,而体验式阅读就是要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因此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应该丰富体验方式更好的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在加强了学生主动思考,同时也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老师在学生表达自己对情境的感受时,老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去思考和表达,并在其表达的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体验式阅读的效率。

除此之外,由于种种因素如今的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教师自身并未真正的摆脱传统的教育理念,常常以主观的思维带动学生去思考。所以教师首先要自身真正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体验式阅读的主体,积极为学生阅读创设情境,在体验的过程中也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创造意境,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独立的在体验式阅读的情境中进行独立的思考与体验,进而达到体验式教学的真实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桂芝.情感的教育人格的升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情感教育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15-16.

[2]王想成.体验文化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运用——以中华文化技能教学为[D].保存地点:兰州大学,2014.

[3]沈炎.体验式教学:理想数学课堂的应然选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4:18-19.

[4]海金智.小学语文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整合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3,07:27.

[5]白振玉.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阅读体验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山西中医学院 国际教育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摘 要:大学英语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是教学目标之一。大学英语教学不同于中学时期的英语授课,应在基础语法、词汇等内容之上进行文学素养层面的渗入。本文简要阐述了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并就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培养方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素养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的人才需求体现出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培养,加强各方面能力的提升。英美文学素养是立足于英美文学阅读基础上的能力提升,包括有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心理素养等内容,因此文学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本文将对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探讨详细的教学策略。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工作和社交中流畅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增强自学能力,从而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因为技能简单的相加不等于综合运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综合运用能力应当接近于包含听说读写在内的文化素养。

(一)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

语言与文化是一体的,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学习是一种快速掌握文化知识的学习方法。大量阅读西方的文学作品,了解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评判视角等多方面的意识形态,能够包容、理解、尊重不同文化的学生,才是能够走向国际的人才。

(二)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语言的学习十分重视积累,只有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正确的、灵活的进行语言输出。而文化的学习可以仿效语言的学习。大量的阅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同时增加词汇量,并且还可以提升其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The best way to learn English is to use it,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在学习中和生活中经常使用英语,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使学生快速掌握英语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发现文章中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通过阅读体会不同的文学文体和语言风格,学习是从表层逐渐加深的过程,最后达到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的目的。大学英语的显著特征是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具体表现在大多数西方著作中,无论是词的选择、句型的结构、文章的布局还是修辞手法、节奏韵律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很多优美的文章都体现了人类情感的真善美。通过教材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地发展。

大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向学生展示英美文学的魅力,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英美文学作品的教学,在文学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大胆创新,这样不但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他们能够在未来激烈的世界競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途径

(一)充分利用英语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授课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学素养是广大一线教师的首选途径。大学生学习的英语教材都是经过教育部教材编纂的专业教师精心挑选的,因此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很好的文学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由于非英文专业的学生面对英美文学作品时无法做到深层理解,所以西方文学作品的学习要以阅读和欣赏为主,在其他方面如:文学学习的连惯性、系统性,以及理论性等方面不必强求。让学生学习英美文学的目的是能够体验和感悟英美文学的美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网络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丧失了学习的兴趣。网络式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多媒体和信息网络教学,教学的内容不在局限于课本,还包括: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而且生动的教学画面使学生对文学作品记忆深刻。将对英美文学作品学习的重心放在体验和感悟方面,使学生快乐地遨游在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对文学产生兴趣,提升英美学生素养。

(三)课内外进行师生互动

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课堂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课堂教学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教师要对课堂活动的形式进行改变,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英美文学的内涵。让学生在课下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再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将文学能力的培养延伸到课外。丰富的课外活动为文学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观看英美电影,如《The sound of music》、《Legally Blonde》、《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等;收听英语广播,如《China Business Radio》、《English Evening》等;进行英文诗歌朗诵和歌唱比赛;排练英文话剧,如《The Gifts》、《Susan and Cathy》等;组织英语文学社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学素养。

(四)做好课前资料的搜集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可以事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例如:学习英语课文时,曾经有一课讲到莎士比亚的名言,教师可以围绕名言的出处、背景、相关文学知识等相关方面进行提问,让学生动手搜集资料并解决问题。通过提问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文学素养。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搜集一些类似的外国名人名言,例如:God helps those help 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Trouble is only opportunity in work clothes 困难只是穿上工作服的机遇。In this world there is always danger for those who are afraid of it对于害怕危险的人来说,无论怎样这个世界上总是危险的。

(五)延伸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外,还要选择与主题相关的英美文学作品,延伸阅读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英美文学的魅力。例如:《爱和友谊》这篇课文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搜集《当你老了》的相关作品,让学生赏析这些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美,陶冶情操的同时扩展知识面。诗歌体裁是最难学习的,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教师可以将诗歌编成故事或者话剧,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表演,同时可以使用道具加以辅助,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快地走进英美文学的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加强课外学习的自主性

课堂学习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丰富的课外时间为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可能。例如:利用晚自习或者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英语电影,电影结束以后要用英语对电影的情节、精彩片段、心得体会、对话进行总结,并以书面的形式将报告交给教师评阅,教师在评阅以后要指出报告的优缺点,并帮助学生进行改正。多方面评价学生,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要增加其自信心对其进行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其不要灰心,再接再厉。这种方式在检查学生理解程度的同时,又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在故事的思索和感悟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阅读一些短篇小说,例如:《老人与海》、《小王子》等。生动有趣的短文在吸引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并且寓意深刻的短篇小说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七)有效地利用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课余时间,活跃校园文化,可以开设第二课堂活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习的内容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使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英美文学作品,并且受到英美文学作品的熏陶。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或话剧表演,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文学知识。还可以邀请教师进行讲座,讲授一些文学常识,这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一个好方法。另外,进行电影欣賞也是有效可行的办法。

三、结束语

英语课程开设的目的不仅仅是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取得高分数,更重要的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世界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但要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外,而且要延伸课外阅读,选择拓展阅读的内容要与学习的主题相关,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红燕.《大学英语》中英美教学对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研究[J].科技创新报告,2015,12(21):27-28.

[2]刘旭彩.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实践,2012(4):87-88.

[3]王孝会.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3):126-127.

[4]何利.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学教学的思考[J].课题成果,2015(4):112-115.

作者简介:任希(1984-),女,汉族,山西吕梁人,硕士,山西中医学院国际教育中心,助教,研究方向:高等英语教育。

阅读体验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指通过心理学当前已经发展较为完善的测量方法与测量手段,来进行对人类思想道德的研究。近几年来,积极心理学作为新兴起的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是由人类天生所具备的积极心理角度来研究的。高中德育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从心里层面的角度来塑造一个人的思想美德,从而实现优化德育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德育工作;启示

1、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德育工作之间的共性特征

1.1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在进行培养学生对于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时,积极心理学在应用目标的确立方面与高中德育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特征。学生在高中阶段时,正是塑造三观的关键时期,由于近年来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加上学习家里增大,出现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存在着心理方面的问题。高中德育工作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积极心理学中所强调的积极心理暗示、乐观引导、完善和培养道德理性有着不谋而合的共同目标。不管是在积极心理学方面,还是高中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其核心内容都是在于帮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及科学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获得的积极乐观的状态再次服务于生活。若能够利用积极心理学手段更好地塑造学生的乐观心理及积极三观,德育工作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2培养个体追求幸福的自信心

在追求人生幸福的道路上,坚定对获得幸福能力的自信心及感知幸福所带来的心理愉悦体验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高中德育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需要通过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于幸福的感知能力,以及学生面对成长时的幸福自信心。这与积极心理学中所倡导的让个体更加幸福和快乐的观点具有相通性。高中生在心理方面还处于成长阶段,在心理素质和塑造方面还较为脆弱,此阶段的学生还很容易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从而产生对于未来的怀疑,以及对幸福人生的追求与理想的迷茫。高中生在这一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还包括自信心的严重缺乏,同时,这也是高中德育工作中所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自信心的建立对学生塑造人生理想的树立、获得感知幸福和爱的能力、培养坚定意志力等都具有重要影响,而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帮助个体获得幸福感、自信心与实现各种生活的可能性。如果能够抓住积极心理学与高中德育工作这方面的共性,将对于高中生获得幸福感和自信心的培养大有裨益。

1.3增强个人自由意识与责任心

个人不断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也是需要作出不断选择的过程。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具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还需要针对这种选择负担起相应的责任。积极心理学中认为个体能够对于自己的发展做出恰当的选择并加以坚持,同时,保持自律性、责任感是自我决定性人格塑造的基础。高中德育工作对于学生自身责任感、意志力的选择态度进行了教育工作,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由观念与责任观念。如能够将积极心理学所强调的自由产生责任观点与高中德育工作更好地结合,将积极心理取向作用于德育工作实践中,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作用。

2、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随着高中学校对德育工作方面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对于德育工作的内容与方式也逐渐展开了深入探究。德育工作旨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心理学关系紧密。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正被逐渐应用于对高中生思想品德塑造的德育工作实践中。积极心理学是能够探究人性中优秀品德的一门科学,通过这些层面的研究,能够培养学生更具社会适应性的优秀品德。应用积极心理学对实现高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全新探索与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中,在人的积极心理的探究和应用上并不深入和充分,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无疑给当前高中德育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启发。积极心理学在高中德育工作中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激发学生的优秀思想品质,建立起针对高中生道德培养组织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地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不断对获得成长自信心和幸福感。高中班主任及德育工作教师如果能够善用积极心理学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从心中有爱、有积极性、有自信角度来让学生体验到美好品德养成下的幸福与快乐,则无疑营造一个更好的、积极健康的学生成长环境。

3、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德育工作的启示

3.1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暗示,以优化教育效果

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传统上是通过一味地进行强化灌输的教育方式,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强化灌输效果的关键是实现灌输的智育化,而智育化的灌输可以通过在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暗示教育来实现,这就发挥了情感化说服功能,在师生情感交流的形势下,推动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引导,可以使得高中生心情愉悦地接受思想教育,并有效减少学生在接受教育中产生的抵抗心理,充分促进学生得到全方面的综合发展。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心理暗示,就是利用积极心理学中的暗示与德育目标中的共性,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意识。

例如,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取向,来塑造和提升学生对于幸福的感知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转换心情,产生前进的动力。同时,高中生很容易遇到各种挫折就产生沮丧的心理,必须要在德育工作中重视起对学生心理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心理上的“内省法”寻找到失败的诱因,并冷静地进行内心深处的对话,正视自身的问题,通过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为自己建立起正确的心理分析模式,并学会在先天本性基础上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转化成内心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塑造更加积极的人格和乐观的内心,从而使自我素质和水平获得新的突破,以此来实现高中德育的根本目标,并优化德育工作的效果。

3.2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的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积极道德人格

当前高中德育工作虽然在有序地进行中,但还未对影响德育工作的因素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高中生正处于少年和青年的过渡时期,其在心发育、道德水平塑造、青春期三观塑造上都是有一定缺陷的。学生对于社会基本道德观念没有完全的意识,而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影响又时刻左右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就导致在面临外界众多诱惑时,高中生内心会出现迷茫与困扰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时,德育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强化理论教育知识,充分提升学生对于道德认知的水平,并向学生灌输积极理念,将德育目标作为德育工作的初始点,这也顺应当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其次,在德育工作者批判不端正的价值观时,要以正面、事实、比较、反而论证为基础,将与积极对立的道德价值观进行批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矫正学生得到认知失调的情况,提高道德工作的实效性;最后,塑造积极校园氛围和通过积极体验等活动的方式是在高中德育工作中应用积极的理念的主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和培养学习主动性,将有效消解学生对于负面情况的过分担忧。

4、结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青春期成长及心理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通过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中德育工作中来,能够有效扩宽德育工作的方法与思路。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起高中德育工作的展開,并结合实际,有效改善并提升学生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在工作改革与创新这条道路上,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周江霞,刘媛,席亚萍,贺维.基于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分析[J].南方农机,2019(09):162+171.

[2] 朱林.积极心理学对高中德育工作的启示[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9):65-66.

[3] 汪满昌.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06):105-107.

(作者单位:湖北省嘉鱼县南嘉中学)

阅读体验高中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参与性、场景性和教学目标的知识内在化、能力化的要求与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特点具有内在耦合性。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纲要课教学改革中通过引入多种体验式教学方式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对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习兴趣,建立起了学生真切的历史感和正确的历史观,而且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可以继续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体验空间、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体验式教学体系。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    “纲要”课    教学改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是以往枯燥呆板的课堂灌输式教学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特点与现状,积极引入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学的场景化,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展现本次参与式教学改革实践,有利于总结纲要课教学改革经验,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

一、体验式教学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具有内在耦合性

体验式教学来源于对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深化发展,综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课程的教学特点,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创设真实或者虚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参与动力,使学生在情景化的场域中理解教学内容,体验知识的流动性和鲜活性,进而内化为逻辑意识和能力素质,构建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因此,体验式教学是对以往课堂灌输式教学的创新和超越,积极推进体验式教学在各学科中的应用既是应对现代社会中学生独立性增强的现实需要,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不是对历史进行专业的理论研究,而是力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当代大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历程和内在规律,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苦难曲折和艰苦奋斗,学习和发扬近现代历史中凝结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的情怀与传统,进而增强学生自觉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就是说它不是要求大学生死记硬背每一个知识点和每段历史过程,而是要求学生真正理解历史的演进规律、理解中国的道路选择,理解中国之所以发展到现在的原因和过程。因此,如果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和空间中感受到历史的细节和脉络,将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情景和空间可以说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还可以是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结合,总之要肉眼可见,双耳可听,甚至可以触摸。这种空间可以是学生自己建构的,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更可以是实地经历的。可以说近现代史纲要课内在地需要学生的自主参与,进而建构学生的历史主体性,内在地需要学生在情景化的时空里理解历史,进而建构学生的历史坐标感和历史真切感,进而把历史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历史感和历史观的建立,理解历史演进的逻辑和规律,传承历史凝结的精神与气质。因此,体验式教学和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方法和目標的要求上都具有内在耦合性,以体验式教学指导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无疑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二、体验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纲要课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为了增强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模式,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引入体验式教学,把体验式教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纲要课教学实践,通过游戏教学、主体辩论教学、技能比赛教学、主题研学等多种方式的体验式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古语有言“寓教于乐”,游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成为学习主体,在快乐的游戏场景中体验历史的乐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氛围。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和限度,该课程老师设计了一个情景剧,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情景剧的内容是几位学生分别扮演颁布告示的小官员和基层民众,通过他们的对话展现《天朝田亩制度》的具体内容,以及官方的宣传意图和民众对该制度的理解,在对话的矛盾冲突中进一步展现该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最终不能实施的原因。情景剧的展演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学生既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了解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又通过“民众”的讨论认识到《天朝田亩制度》为何最终没有实施的复杂原因和背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举一反三,理解和认识到农民战争的积极意义和内在局限。

(二)主题辩论教学。

各种辩论赛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和比赛形式,主题辩论教学就是以辩论赛的形式把近现代史中的重大主题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入理解各方观点,通过逻辑和策略的斗争最终达成共识,主题辩论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鸦片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产生的影响,课程老师设计了一场主题辩论赛,以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正反双方唇枪舌剑的论辩中,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图景愈发完整并逐渐深入,充分展现了双方对史料的收集和观点的打磨。场上的同学慷慨激昂,场下的同学直呼过瘾,最后老师点评认为,鸦片战争虽然在客观上惊醒了封建统治者,也传播了一些现代因素,但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发起鸦片战争的外国侵略者在主观上不是带着善意开启中国近代化大门的,而是进行殖民和掠夺,它带给我们的民族屈辱远多过它带来的意外刺激作用。同时我们讨论这场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估量利弊的大小,更是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定律,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生与发展。

(三)技能比赛教学。

比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和竞争兴趣的主要手段,比赛通过建构荣誉机制和实施激励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比中见高下,在赛中增友谊。通过选取特定的历史主题让学生通过某项技能进行展示和讲解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创新,技能比赛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展示实践技能的基础上理解相关的历史主题,实现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共同提升。

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史和发展成就,课程老师设计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PPT制作大赛活动。经过两周激烈的初赛,最终八个教学班级共26件优秀作品进入总决赛。参赛作品制作精美、风格鲜明、内容丰富,评委老师优中选优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本次技能比赛教学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提高PPT制作技术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我军光荣传统的了解和奉献精神的钦佩,激发学生爱党拥军的热情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参赛学生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历史的梳理以特殊的形式重温红色记忆,继承红色情怀,认识到人民军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建立不可磨灭的功勋,同时通过对人民解放军发展历程的总结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挫折和成就。

(四)主题研学。

研学作为一种场景性的教学方式,既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育理念的当代实践,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种新型的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历史课本中的场景,在真实场景中具体感受历史的细节、感悟历史的脉动,进而增强对历史的代入感和真切感。可以说进行主题研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和做中学,是激发学生历史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产生真情实感和真切理解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源头和巨大成就,课程老师设计了“探访农村改革源头”的主题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到“改革开放第一村”凤阳小岗村进行实地研学考察。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翔实的照片、真实的物件和真切的影像资料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再现“大包干”的产生过程和具体场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农村改革前农民生活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大包干酝酿过程的惊心动魄和责任担当,切实感受到书本中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践中是如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又是如何推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的。那印有18个鲜红指印的契约档案凝结了小岗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沈浩同志纪念馆里的故事和奉献则展现了共产党员对“大包干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一系列感动人心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到改革开放的艰辛和坚持,感受到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中的付出与奉献,感受到党改革的初心和雄心,感受到亿万群众在改革开放中的首创精神。这次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改革开放第一村的实情实景,学生完整观察了一个具体村庄的改革开放史,也以小见大使学生了解到整个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和光辉业绩,进而理解改革开放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体验式教学在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的效应

以上几种体验式教学方法的采用初步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教学模式,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居于中心地位;改变了以单纯的历史知识学习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多样化学习中明显增强综合能力;改变以教师单向度传授知识的局面,多元主体的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因此,体验式教学对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具有显著的功能优化和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出以下显著效应:

(一)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医学生大部分是理科背景的学生,历史知识相对匮乏,而且对以讲授为主的历史课兴趣不浓厚,因而在未采用体验式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都是消极应对,课堂氛围沉闷,在考试前突击背诵成为学生应付该课程的主要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中的细节和情境、历史的大势和脉络。各种形式的体验式教学不仅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而且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在多种学习形式中感受历史的乐趣、传承历史的精神。通过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体验式教学实践,有效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改善被动学习的氛围,使近现代史纲要课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和积极参与的课程。

(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不同于其他专业课,考试成绩的好坏在本质上并不能反映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中国道路选择的必然性,建立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感,学习近现代历史中凝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明确个人奋斗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内在统一性。因此,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求学生真正把历史知识和逻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以历史细节和历史精神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情感上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产生共鸣。体验式教学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场景化的历史再现中,加深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在触摸历史真实中触动灵魂,在打磨历史剧情中打动心灵。可以说体验式教学在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应用,不仅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帮助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能制作能力,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有效加强师生互动,构建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仅有的互动可能就是提问——回答这一单调的互动形式。互动性是现代教学的重要原则,既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方式,又是促进师生深度交流的重要方式,只有通过互动交流,才能真正促进教学相长。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师生在多个环节和层次上可以互动,在主题的选定上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协商讨论,在活动设计阶段可以针对活动细节进行交流和推敲,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对活动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偏,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解答或者向学生提出问题,对活动主题进行提升和总结。良好的互动性既可使学生在按照老师指定方向搜集整理相关历史资料时深入反思历史事件,从而达到共情性的理解,又可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进行下一次的互动。在频繁的互动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感不断提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老师的成就感也在学生的回应中不断提升,同时不断活跃思维,开拓新的知识边界。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期间可以发生多层次的师生互动,多元化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加强师生互动,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在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引入体验式教学的全新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多样化的体验式教学形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的被动灌输状态,显著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产生多层次的良好互动,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协同性,使各种体验式教学成为教学相长的双赢过程。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合力建构历史的情景空间或者亲自去真实的历史空间,真正加强学生对厚重历史感的把握,加深学生对正确历史观的理解,进而形成完善的三观体系。

当然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来说,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目前探索和實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有待完善之处。下一步还需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创新体验空间、完善评价体系进而完善体验式教学体系,真正使更多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历史的魅力,使老师在体验式教学中不断增强课程创新能力和教学引导能力,推进近现代史纲要课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刘书艳.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4).

[2]王坤.项目制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激励机制设计探讨——以创业管理类课程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7(12).

[3]冯超.内化于心转化于行——活动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德育中的实践与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7).

[4]张青云,方相林.论体验教学的认识及其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0).

[5]张鹏程.当前体验教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四大问题[J].上海教育研究,2013(3).

[6]曹景文,任倩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4(2).

上一篇:现代工商企业品牌论文范文下一篇:预算编制建筑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