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教育学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2、职业教育学:什么是职业教育学,为什么它很重要,如何将其付诸实践?(一)

3、原教育学的缺陷与新教育学的生成理路

4、浅谈初中历史信息化教育学策略

5、开放教育学生学习困难调研报告

6、教育学视野下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进路及其启示

7、五育并举视域下体育教师育人形象构建的教育学省思

8、班主任实行正面管理和教育学生的策略

9、中职幼儿教育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0、基于“课程思政”的教育学原理教学分析与思考

11、基于教育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12、比较教育学学科建设面临的困境与发展研究

13、略论“以教育学为专业”与“以教育学为事业”

14、可以从芬兰教育学什么

15、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16、学前教育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17、政府购买高职教育学生实习服务的探索研究

18、小学段融合教育学校语文学科教学调整策略

19、教育学与心理学关系及其对教育学科的意义与作用

20、教育学的身体面向及其道德教育启示

21、论舞蹈教育学原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22、后方法教育学视域下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2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少先队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24、西方循证教育学推演:理论、方法及启示

25、基于“三教”改革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探索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26、音乐教学中特需教育学生的有效教学研究

27、爱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方式

28、信息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

29、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劳动教育学的建立

30、我国音乐教师专业教育中的传统民间教育学

31、关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32、教育学科创新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研究

33、现象学教育学语境中钢琴音乐教育的目标模式问题

34、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下的学前教育质量

35、教育学与儿童教育学的关系分析

36、通透教育的教育学诠释及小学班级管理策略初探

37、职业教育学:什么是职业教育学,为什么它很重要,如何将其付诸实践?(二)

38、语文教育学段的衔接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39、朝阳区档案馆聚焦“三二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学用结合

40、健康教育学课程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对比研究

41、教育学生怎样保护自己

42、比较教育学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43、“课程思政”理念下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探析

44、学生,最温暖的教育学

45、以科学的教育评价推动新时代教育学发展

46、OBE理念下“学前教育学”模块编制及目标概述

47、小学数学教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48、公共教育学实践性教学内涵,价值和路径选择

49、高校内部教育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构建

教育学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2、打造中职《幼儿教育学》高效课堂的思考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4、“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育学理论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5、彼得·麦克拉伦批判教育学的马克思主义转向

6、小学数学教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7、新时期“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8、音乐教学中特需教育学生的有效教学研究

9、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课程的应用探究

10、关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

11、由“教育学中国化”到“中国的教育学”

12、“田野工作”中的音乐教育学

13、心理学与教育学融合视角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索

14、教育学与心理学关系及其对教育学科的意义与作用

15、教育学生怎样与父母有效沟通

16、在幼儿园教育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17、教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史探究

18、现代课程理念下的教育学教材研制分析

19、基于幼儿心理学及幼儿教育学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

20、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学教学策略探究

21、教育学生做一个厚道人

22、思想政治教育学应注重田野调查

23、从教育学的危机看教育学教师的使命

24、学生,最温暖的教育学

25、基于“三教”改革的《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探索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26、浅谈班主任如何有效管理教育学生策略

27、回归教育学的精准教学

28、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对伦理学的学科资源借鉴

29、2011~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30、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31、教育学视野下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进路及其启示

32、教育学专家谈“双减”:“减”后还要“增”

33、教育学视角下新时期幼儿体育教学的再思考

34、以“道德讲堂”为载体,抓住一点一滴教育学生

35、学前教育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36、后方法教育学视域下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37、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38、高校内部教育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构建

39、走出教育学研究的困境——评靳玉乐、李森主编的《现代教育学》

40、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41、民办高校教育学专业书法教学现状及策略探析

42、交叉学科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43、以科学的教育评价推动新时代教育学发展

44、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教育学的教学探究

45、试论新时代教育学视角下的师生关系

46、情景联想皆有意 党史教育学诗词

47、浅谈专门教育学校问题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及对策

48、“迷惘的教育学和教育学的迷惘”

49、角色体验式教学在《护理教育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教育学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    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具体提升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学前教育的普及在这种环境下继续升温。然而,在我国,教育已经转向大众化和低龄化趋势,学前教育的出现和传播倡导对学前教育的优质教师提出严格要求。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特点,我们将具体分析专业教育阶段的不足,制定具体的策略来改善这些不足,开发复杂的人力资源来执行学前教育和教育任务,使该专业的建立更加有意义。

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现状

学前教育是人生开始启蒙的重要时期,儿童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孩子的心智、情感、习惯、品德等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幼儿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教师的基本技能对美术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多地开设专业艺术课程,但在教育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初中幼教系美术教育的现状,衡量美术教育,并为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建议。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幼儿园艺术课作为必修课,旨在培养幼儿成为艺术教师,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整体能力。素质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高校和高校的幼教专业的学生,需要综合的艺术技能。除了学习会话技巧,学生还必须继续理解儿童文学的手册和知识。但是,从教育实践到学生兴趣低、生源基础不均衡、教育质量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更限制了这一进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课题分析了高校学前教育部门美术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2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之一缺乏专业专职师资力量

目前,一些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不招聘美术教师,这导致美术教师的缺乏,美术教育工作难以进行。此外,从一些高校招聘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师也在吸引着毕业生,美术的突出成绩并不能弥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缺陷。缺乏对学前教育的学习、认识和理解,难以定制适合学生的艺术课程,这可能使学生难以更好的学习,降低学习热情,不利于积极的职业发展。

2.2  美术素养培养的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学前教育的美术教育可以在未来的幼教中根据儿童的审美心理设计环境艺术和服装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成就和技能,提高审美水平。一些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参加了大量的绘画和艺术理论课程,但在学习完课程之后,他们仍然感到缺乏艺术素养,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有限的美术课,很难完成系统结合。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儿童美术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开发适合儿童的艺术课程。

2.3  学校提升美术素养的途径缺乏多样性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解读将“基本艺术素养的形成”描述为艺术课程创设的关键诉求之一,艺术支持的定义基本上是理解艺术的内容和现象、艺术创设的方式和过程、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很多课程和沉重的困难,但艺术类专业课程使课程变得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产生不利影响。

3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素养培养对策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规划、以教师为中心、高素质的建设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质幼儿园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我们需要结合高校以及来自社会、国家甚至个人的支持和帮助。本研究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期提高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发展建设的意识。

3.1  培养、招聘学前教育专业专职教师

教育部应加强幼儿园教师的标准化,培养具有专业追求和学术信念的艺术幼儿园教师群体。学校应提高学前教育中艺术教师的就业门槛,并雇用对学前教育有极大研究兴趣的艺术专业人员。已经就业的美术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幼儿园知识培训,定期评估学前教育质量,惩罚未能评估的教师,甚至将其进行调任岗位。

3.2  围绕美术素养要求制定课程方案和评价体系

艺术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艺术态度、艺术知识、审美能力、艺术观念、美术教育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提高学生们的能力,通过设计创意艺术表达等方式以提高美术素养。根据这些要求,高校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课后评估系统,宏观控制课程大纲,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培训效率。同时,艺术系的课程设置,结合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整合了那个时代的儿童美术教育和艺术心理学课程,以拓宽学前教育的视野,幫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他们的绘画。

3.3  美术素养提升非一日之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前教育艺术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将美术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以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为标准来衡量教育效果。由于课时有限,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除了消化课堂上学到的艺术专业知识外,不要放弃每一个多读书、多思考、多参观艺术展、与艺术家交流的机会,通过接触艺术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4  总结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规划、以教师为中心、高素质的建设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质幼儿教师的重要部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我们需要单方面的高校举措以及来自社会、国家甚至个人的支持和支持。本文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期提高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建设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志英.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6(5):100.

[2]高闰青.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7):124-125.

[3]臧燕平,周鑫.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

(作者简介;侯路,台州广播电视大学。)

教育学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高职院校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服务于社会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还有有一定的差距。该文从职业院校发展的现状、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意义方面,进一步展开了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专业教育 创业教育 融合 策略

我国的高职教育从1980年建立职业大学到现在,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还有一定的差距。2010年5月教育部提出了:“高等学校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将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诸渠道,结合专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因而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理念进入了职业教育中。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要求是一致的,这就为依托专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搭建了平台。因此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如何融合,对此策略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1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1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 1989年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2002年教育部及与会专家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中提出: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随后几年来对高职中创业教育的研究,认为高职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企业家的创新精神;目前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

1.2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对于创业教育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但仅仅认为创业教育是就业教育的一部分;创业教育可以单独开展,表现为各类创业活动,比如说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培训班、创业竞赛活动等;对于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例如:如何将创业教育列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并列入学院的整体育人体系中;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还是两种不同的运行机制;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管理,各高职院校还归属于不同的部门,例如:专业教育归教务处管理,而创业教育归学生处或思政处管理等,这样导致创业教育的课程以选修课或者学生活动的方式来进行,数量很少,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不明确,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严重脱节。

2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意义

2.1 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 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培养要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改革要求是一致的,专业教育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与创业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专业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表现为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与别人的交流能力,与企业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同时创业教育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创业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2.2 扩大学生的就业路径 当前,高职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日显突出,学生的自主创业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途径。自主创业不仅为社会创造了财富,更创造了就业机会。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在提高学生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竞争能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有着首创和企业家精神,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不会完全依赖于现有的企业。如果在现有的求职过程中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学生就会选择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路径,有效地解决了就业问题。

2.3 提高高职院校持续的生存发展能力 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深,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的人力资源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更需要敢于“开拓、创新的创业型人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适应人力资源的需求,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业教育,才能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更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实现高职院校持续的生存与发展。

3 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策略

3.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要在专业教育的培养方案中融入创业教育,要把创业教育纳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高职教育要把培养创业型人才与高技能型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规格的核心要求之一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达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创业教育的培养最终应成为专业学习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从而促进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构性融合。

3.2 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的重要策略。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教务部门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多样化个性的需求,灵活多样地开设不同岗位需要的创业培训课程,实施按需施教,在各专业现有的教育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课程,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的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能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未来的社会中创建新的适合社会需要的工作岗位。

3.3 培养适合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的领导首先要重视培养适合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要对专业教师和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相应的整合,要让教师先明白创业教育对培养高职学生适应社会的重要性,对于学院生存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认识,要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灌输于学生的意识中,培养学生创业的理念与精神,并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顶岗实践活动,多开展教师与成功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的交流活动,引导高职专业教师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高素质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如果每一个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都融入创业教育的知识,经过几年的教育与实践,我们的高职学生将来会有很强的创业意识,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

3.4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要切实加强校内外的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使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要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引进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真实项目,让学生以生产性实训为目的,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实训计划,提高实训内容和过程的真实性。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在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典型创业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成功创业的经历鼓舞同学,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同时让他们明确创业的艰辛。比如:在校生中有一些学生通过项目代理、网上开店的形式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尝试。

3.5 引导校园文化氛围 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文化氛围,而校园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酿造浓郁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省、市及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和社团活动,学校要对成绩突出的同学予以奖励,校园的宣传栏、广播、校报要积极报道在技能大赛、社团建设等实训活动中获得奖励的优秀学生,以鼓励全体学生树立主动创业、创业光荣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舆论氛围,使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相互融合渗透。

3.6 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要创新考核评价体系,以确保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其次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学内容、参加顶岗实践的时间、实践实训课程的课时、与企业合作学生参与的横向课题的数量等等,这些都应与教师的评聘、报酬等直接联系起来,采取鼓励政策和良性的评价体系,调动教师从事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包括学生参加实训课程的数量、到企业实践的课时、参与技能训练的成绩、自己创业的成绩等,注重考评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把对学生的评优、奖学金的获得等与这些联系起来,制定与创业教育相联系的考评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教育活动,提高创业能力。

总之,高职发展历程让我们懂得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我们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2]仇志海,洪霄.依托专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范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2):49-50.

[3]李涛.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创业经济,2010:37-38.

[4]刘康生.在高职教育中融入创业教育的思考[J].商业文化,2010(7):199.

[5]张瑶祥,蒋丽君.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46-47.

[6]陈璐.连锁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3):79-80.

作者简介:范琳,女,副编审,硕士,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科研处,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谢继延,男,副教授,硕士,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创示范办公室,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学。

本文为2012年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教育学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早期教育理论 自然主义 建构主义 关系教育学

早期教育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发展,实践的变革也要求教育力量的不断跟进。从福禄贝尔创立第一家幼儿园开始,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在效法自然,努力探索儿童发展的自然秩序与天性。福禄贝尔声称:“我们给动植物以空间和时间,因为我们知道根据生存在他们身上的法则规律,它们能茁壮成长,对幼小的动植物要耐心,不能采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因为任何相反的做法都会打扰它们纯洁的展开和良好的发展,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幼小的人类却被当作一块蜡、一堆泥、可以由人去任意捏造……在处理自然界的事物时,我们走的路是对的,可是在处理人时,我们却迷了路。而在两者中起作用的力量却是来自同一源泉,遵循同一规律。”[1]可以说卢梭、裴斯泰洛奇、蒙台梭利、福禄贝尔所遵循的都是自然主义教育,都力图使儿童顺性而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建构主义则认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自己与物体、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达成的,个体主动吸收、同化或顺应环境,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儿童是自我中心的,并且随着思维的成熟会发展出逻辑思维,并最终成功社会化。而以范梅南为代表的现象教育学和以诺丁斯为代表的关怀教育学则着力强调成人在教育中的作用,他们都呼吁成人教育责任的回归,呼吁成人要始终与孩子建立在一起的关系。因此,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是:自然主义(人的秩序与天性)——建构主义(个体化与社会化)——关系(成人与儿童共同成长)。

一、 自然主义教育学

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肇始于古希腊时代,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之后又因《爱弥尔》的问世而勃兴于 18世纪[2]。对早期教育理论有重要影响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则主要以夸美纽斯、佩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卢梭与蒙台梭利,且尤其以后三位为主。福禄贝尔认为儿童天性善良,生而具有四大本能:活动的本能、认识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宗教的本能。在他看来,教育就是自我揭露和人的内部“神的”实质的外向揭露,教育是要把一个自然的儿童,通过人的儿童变成一个“神的”儿童[3]。也就是说儿童的发展是从自然的状态向更高一级自然状态的发展,他创立的Kindergarten(幼儿园)本质上就是一座花园,儿童就是花园里的幼苗,顺应他的自然就会长大。卢梭则更直接,他在《爱弥儿》一书中开篇就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子,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4]卢梭的教育理想就是培养“自然人”,完全不受社会熏染的自由人。卢梭的这一振聋发聩的教育理念影响极其深远,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是教育中“绝对真理”。和卢梭不一样,蒙台梭利立足于儿童个体内在的生命秩序歌颂儿童在重建世界中的作用。她极其崇拜儿童生命的主导本能,她说:“大自然为了保护儿童免受成人经验的影响而给予能促进儿童发展的内在教师以优先权每个儿童都有这样的‘内在教师’,其教学技巧之高可以使世界各地的儿童都取得相同的成绩。”[5]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生命的头几年在心灵和精神上的发展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成人儿童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发展面前应该是虔诚的仆人,恭赐主人(儿童)内在生命、内在秩序的展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一方面极力推崇儿童内在本性以自然的方式发展,另一方面将儿童与成人截然分开,认为成人容易毁坏儿童的天性,在教育上成人所能做的就是创造环境,让儿童顺应自然法则,教师只能“消极地”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 建构主义教育学

如果说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一种理念的话,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则更多的是一种教育实践。克莱巴柔德在为皮亚杰的《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一书的序言中以隐喻的方式一语道破了皮亚杰思想的中心。儿童的心理是在两架不同的织布机上编织出来的,而这两架织布机好像是上下层安放着的。儿童头几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下面这一层完成的。这种工作是儿童自己做的……这就是主观性、欲望、游戏和幻想层。相反,上面一层是一点一滴地在社会环境中构成的,儿童的年龄越大,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就越大。这就是客观性、言语、逻辑观念层,总之是现实层[6]。儿童教育的实质是儿童在主观性、欲望、游戏等属于自己的世界中是个积极的能动者,儿童能自由而积极地探索,能不断地琢磨出好主意。连接儿童在家庭、学校和校外生活的是孩子的思考,即在头脑中如何形成事物之间的联系[7]。因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又非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逐步建构起来的[8]。杜威非常看重经验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9]。因而,自然主义教育关注的是儿童的内在自然的顺性发展,而建构主义则在自然世界之外还发现了一个并不与儿童的内在本性相冲的客观世界。教育就是自然的本性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相互平衡及相互协调,就是随着自己的本性找寻自我与世界的本性。

三、 关系教育学

随着对人的存在的关注和现象学的发展,以及对人本质的更深入的认识,教育学家、哲学家们认为“人的潜能只能在‘关系’中发展而不会‘自然释放’,教育是与被释放的潜能相遇的决定性力量”[10]。布伯在《我与你》一书中一再申明,“我—你”关系是人类应有的一种真正的基本关系,教育不仅要使儿童的潜能得以自由发展,更要使其得以历史的更新;教育作用并不体现在使儿童“创造潜能”的“释放”中,而体现在与其“相遇”中,在“我—你”之间[11]。范梅南认为,教学的本质和做父母有着深层次的关系,作为父母、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时刻询问我们职业的教育学含义,更需要时刻对年轻人成长、学习和发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保持关注[12],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13],当孩子在呼喊我的时候,他们是在召唤我们[14]。教育学概念涵盖了所有大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成熟和发展而与孩子打交道的事件和领域[15]。在父母失责的情况下范梅南甚至还呼吁教育要承担起“替代父母”的责任,以使我们的孩子不至于没有人关心。西欧在现象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发展教育学”,“发展教育学”是成人在培育孩子的发展时不仅要倾听孩子声音,还要承担积极的角色以理解并拓展孩子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的在场与参与,并且在支架孩子的发展的同时也支架自身的发展[16]。女性主义教育家诺丁斯认为,教育在本质上是建立一种“关怀-被关怀”的关系,成人要主动承担起关怀孩子的责任,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关怀者”,孩子在被关怀的同时要学会积极地回应他人的关心,以使自己在未来能成长为积极的关怀者。因而,关系教育学强调的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积极的相遇关系,儿童在“我-你”的关系中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能量,儿童与成人“不在上,不在下,而是在一起”的教育关系才是积极的。教育不仅需要孩子内在本性的自在展现,还需要成人的参与与引导,需要成人的关怀与爱的奉献,否则儿童便如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难以到达发展本性的彼岸。

早期教育理论诞生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之中,可以说早期教育理论诞生在崇拜儿童天性与内在自然的土壤之中,这是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它至今仍是教育的基本立场。建构主义与关系教育学是在自然主义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探索,即对“我—它”世界与“我—你”世界的探索。在遵循孩子天性的基础之上,教育在不断呼吁成人的参与,它强调成人在教育中并不是一个消极的角色,而是承认成人世界也有力量,并且这力量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或者说,至少,成人能与孩子同行且关心孩子的成长。从自然主义教育学到建构主义教育学再到关系教育学,可以发现教育变迁的足迹,即在遵循孩子天性的基础上,邀请有责任的成人关注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3]王春燕.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2]张永富.“顺应自然”抑或“适应社会”——一个关于教育“二律背反”命题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3).

[4]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01.

[5]蒙台梭利著.任代文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38.

[6]刘晓东.学前教育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从维果茨基到“方案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01(6).

[7]艾琳诺·达科沃斯.琢磨出自己的好主意.朱家雄主编.国际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6.

[8][9]崔景贵.建构主义教育观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2,9.

[10][11]米靖.批判与建构——马丁·布伯与新教育思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3(3).

[12][13][14][15]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0-11,18,33,39.

[16]Dion Sommer,Ingrid Pramling Samuelsson,Karsten Hundeide.Child Perspectives and Children’s Perspectiv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M].London,UK:Springer Netherlands,2010:164-165.

教育学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关系

引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学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是仍然还是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教育学刚诞生的时候主要是研究普通教育,目的是为了研究师资的培训还有学生的培养,随着普通教育学的兴起学前教育也逐渐地步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不过学前教育一直处在独自发展的境地。二战之后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时候学者们提出了高等教育学这个概念。

一、教育学的概述及分裂

(一)教育学的概述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教育活动还有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多数是存在于人类的生活当中[1]。通过对教育现象还有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二)教育学的分裂

教育学和其他的学科一样都是按照研究的对象进行命名的,不过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比较模糊的,下面就学前教育学还有普通教育学,以及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阐述。

(一)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化

从广义的角度看,学前教育应该是人类最早经历的一个教育阶段,不过教育并不是严格地按照教育阶段的先后来进行的,系统的教育研究也和教育的阶段无关。在教育学被等同为普通教育学这样的背景下,即便是规模比较小的学前教育也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并且相关的先进理论也是层出不穷。目前,通常把福禄贝尔作为学前教育学的鼻祖,他在《幼儿园教育学》还有《幼儿园书信集》等著作当中都提出了学前教育必须要适应儿童的成长,而且要将儿童的自我活动作为基础等学术观点。自理论上让学前教育学逐渐从普通教育学当中分化出去,加上霍尔以及乌申斯基等著名的教育学家为创立学前教育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进一步地促进了学前教育学的分化,最终发展成为一门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的话,学前教育学甚至比学前教育的实践发展更加超前。

(二)教育学等同于普通教育学

国民教育运动的快速兴起使得师范教育的兴起也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师范教育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的教师,教育学是一门必需的课程。教育学是把学生的可塑性当作基本的概念,在这样的概念下,当时在教育学中研究的对象只能是普通教育,并且关注的也是课堂教学,其研究的动力来源于实践经验的迫切需求,最初的目的是用于指导还有规范学校的教育实践。从这里也能看出,教育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在发展的最初并不是很完备,而且也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备[2]。从各学科的分类来说的话,需要把一切的教育都视作研究对象的教育学还有把普通教育视作研究对象的普通教育学之间进行区分,在现阶段很多的师范类院校当中,教育学都应该正名为普通学校教育学,或者是普通教育学。与此同时,因为对普通教育学来说师资培训所具有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这也使得教育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关注教什么还有怎样教的一门学问或者是艺术,一直以来都没能转变成为关注什么是教育的一门学术性学科,都是和普通教育学之间进行了等同。

二、教育学的未来

教育学的未来不光关系到教育学研究评价的历史还有现状,而且还关系到教育学对未来的探测。因此,在学术界当中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派,有一派是吴钢作为代表,他认为教育学应该终结,还有一派是郑金洲作为代表,他认为教育学不应该走向终结。两派之间进行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基于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教育研究已经突破了赫尔巴特模式并且走向了分化,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教育学已经步入了终结,第二个问题是逻辑的起点问题还有体系问题,以及元教育学问题,是不是证明研究已经步入了误区。针对第一个问题,吴刚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即使突破了赫尔巴特模式教育学还是以教育原理还有教育概论的面目进行延续,并且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表达,不过在各个分支研究的入侵之下,教育学除了要剪贴各个研究成果之外,其理论价值也在日渐萎缩,所以应该步入终结。以郑金洲为代表的一派则对这个观点提出了异议,对吴钢那一派阐述的事实进行了肯定,不过也指出了其只分析却不综合的问题,这一派认为教育学不但不会走向终结,而且还会趋向得更加深入[3]。针对第二个问题,吴钢那一派把焦点转移到了体系上面,认为体系的本质是学科分析的框架,如果教育学不存在的话,那么也就没有体系存在,而且还认为教育学一直在剪贴其他的知识,模仿开始就意味着学术的创造结束。郑金洲为代表的那一派认为吴钢那一派的言论,是因为对国内教育学的生长以及发展背景的无知,而且认为其与传统进行决裂的学术态度是非常不科学的。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学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学还有普通教育学,以及高等教育学之间必然可以得到有机的融合,进而有效地推动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关系刍议——兼论教育学的未来[J].学前教育研究,2007(04):3-8.

[2]王琦博.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关系的讨论——兼论教育学的未来[J].《青年文学家》,2011(23):26-27.

黑龙江东方学院李响王晰(指导教师)

上一篇:病理学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机械手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