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缺失问题研究论文范文

2024-02-02

诚信教育缺失问题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一、学校体育中诚信教育缺失现象

1.检查验收中的作弊行为

体育新课程实施近6年来,能真正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时的并不多见,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师资、场地器材等条件的影响,不能开足课时现象更严重。但是,这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验收,往往采取用两套课程表的手段,张贴公布的课程表只是摆设,是为了应付检查,实际执行的又是另外一套课程表。笔者在参加本地区的学校体育工作督查中,发现农村初中没有一所学校按照要求开足体育课,但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回答涉及学校每周课时数问题时,100%的学生回答“3课时”,这明显是按照教师的授意进行回答的;在对某个班级进行体质状况测试时,出现了同一班级学生相互不知道姓名的现象。

2.各种公开课的反复彩排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各种形式的研讨课、交流课、展示课、评优课教研活动层出不穷,而这些课在公开之前的反复彩排则是众人皆知的秘密。从上课时队伍的调动、教学程序安排,到某个学生何时做何示范、回答某个问题都进行“精雕细凿”。所以,在这些课上,经常看到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某个内容后,学生能迅速正确完成练习,给人的感觉是学生接受能力特强,一点拨就会,一看示范就能精确完成动作练习。

3.体育竞赛中的弄虚作假

从奥运会到全运会,每次运动会的兴奋剂丑闻屡见不鲜,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弄虚作假也让主办单位伤透脑筋。在现在的县区和地市级运动会中,我们经常看到小学组的选手四肢长满黑黑汗毛;甚至是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也会出现班级中学生在班主任安排下进行替换。

4. 体育中考中的人情分数

体育中考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中一项重要制度,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可是为什么总有人在对体育中考叫停呢?除了考试内容、标准和考试过程中操作存在现实困难外,更主要是考试时家长托关系、找门路,学校老师、领导帮学生递条子等等,造成考试中存在“黑哨”,都是体育中考中的人情分数带来的影响。

以上存在的现象,都说明我们学校体育工作中诚信教育的缺失,特别是这些现象对学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学生在教师和学校领导的安排下亲身参与到一些弄虚作假事情当中去,有的学生看到发生在他身边的不诚信现象,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如何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呢?所以,我们对待这些现象不能回避,正视这些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

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诚信教育策略

1.体育教师做诚信的楷模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一个人诚信道德品质形成来看,在青少年时期的模仿行为、生活环境对诚信的品质潜移默化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整个事件当中是否正当合理,是否做到了诚实守信。具体而言,体育教师首先要忠于教育事业,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组织好每一次的学校体育活动;参加任何竞赛活动,体育教师坚决杜绝各种弄虚作假现象,对出现的不良诚信现象,要严肃批评教育,积极正面引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从自我做起,首先不做有欺骗行为的事情;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树立民主化教学观念;平常和学生交往过程中,一定做到言而有信、言行一致,在学生心中树立诚信的榜样,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2.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诚信教育

首先,在学校体育各种活动中要杜绝不诚信行为,如运动竞赛中不外借运动员,迎接检查验收中不弄虚作假等等。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实在在的真实事件,去感染影响学生的心灵,树立诚实守信的观念。

其次,要制订合理的诚信教育目标,引导学生说真话、做实事,待人以诚、交友以信,不弄虚作假;依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正确发挥评价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根据学校诚信教育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实际特点,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例如,发展学生体能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俯卧撑、跳绳、举重物等自我练习,然后让学生自报完成情况时,强调学生自报成绩做到实事求是,对努力进行练习,但成绩不突出,而诚实说出自己成绩的学生要进行鼓励,表扬其说真话的行为;再如,保护与帮助、相互合作是体育技能学习中常用的手段,这些活动中可以有效渗透待人以诚、交友以信的品质;

第三,正确处理教学中各种偶发事件。教学中教师示范动作的失败、学生的违纪等其他不确定事件,是每位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偶发事件,科学渗透诚信教育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中会出现示范动作的失误、语言表达错误,这时教师要敢于承认错误,向学生讲明错误所在,用说真话的行为感染学生;对学生出现违纪行为,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承认错误,鼓励学生诚实的表现等。

3.学校领导要注重构建学校德育的大环境

首先,学校的领导要有正确的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学校发展观,从育人全面发展的角度重视平常学校体育工作,对待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不足有充分认识,能做到正视问题,积极谋求发展之路,不搞歪门邪道。

其次,构建学校整个德育大环境,注重学校德育实效性。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更是素质教育的精髓。学校领导必须构建学校德育大环境,把诚信教育放在学校德育体系中合理建构,和学校德育的其他内容相辅相成,发挥德育整体优势,促进学生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的形成。

4.强化教育行政部门职能,促进学校体育工作中诚信教育开展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高度对学校的诚信教育给予重视,在所管辖的地区教育系统形成诚信教育大环境。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具备良好的外部诚信教育大环境,才能切实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诚信教育。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注重发挥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职能,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本地区教育系统诚信教育齐抓共管的局面;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形成诚信教育舆论氛围;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以此带动基础学校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把诚信教育内容作为对学校年度考评内容之一,和学校评优评先挂钩,和校长成绩挂钩;强化监督职能,引导学校正确对待检查、评比活动;对各种活动中发现学校存在的不诚信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同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自身要做好诚信的榜样,认真组织开展好各种教育活动,以此影响学校和教师的诚信行为。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认真开展诚信教育,才能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达成,才能发挥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保证学校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顺利实施。

诚信教育缺失问题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一、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高职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教育误区和自身修养的影响, 诚信意识淡薄, 失信于人的行为给学校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地考验和新的要求。高职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在国家助学贷款等经济失信行为, 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学校教育学生要做到“诚信守礼”, 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 而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 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高职学生入校起点低, 素质相对于大学本科生要低一些,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部分学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晚上上网, 白天上课打瞌睡, 考试时存在侥幸和依赖心理, 夹带、偷看等作弊行为在学校屡禁不止, 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作弊时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掩护、传递;作弊者的心态变得比较坦然, “麻木不仁”, 被发现考试成绩不及格补考就是了, 没有羞愧心和可耻心, 对自己极端不负责任;而且, 作弊手段推陈出新, 作弊工具现代化, 运用手机、隐形耳麦等先进通讯工具传递答案等。

(二) 经济活动方面诚信缺失。

有些家庭困难的高职学生依靠国家助学贷款, 缴纳学费和住宿费, 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是某些学生毕业后还款拖沓, 甚至将其“遗忘”得干干净净, 没有及时还上贷款, 让国家助学贷款工程陷入尴尬的境地。部分高职学生向父母要了学费不及时交给学校, 用来上网、谈恋爱、买烟、赌博等, 更有甚者撒谎说弄丢了, 能拖就拖, 能欠就欠, 使学校苦不堪言。

(三) 求职就业的诚信缺失。

求职简历对于毕业生来说是进入用人单位的一个机遇和一张门票, 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关卡。不少高职学生为了找到工作, 竞争好的工作岗位, 进入好的用人单位, 弄虚作假, 通过夸大或造假履历来推销自己, 充实自己“实力”, 欺骗用人单位, 最终是自食其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通过签订协议, 以合同形式确定双方相互选择的权利和义务。但是, 部分高职毕业生缺乏诚信意识, “饥不择食”地与招聘单位签订就业协议, 过了这山望那山高, 当发现条件较好的招聘单位时, 就以种种理由毁约, 想另择高枝, 使招聘单位的用人计划落空, 增大用人单位的招工成本, 并且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殃及下一届毕业生的就业。

对于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现状, 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呢?

二、对高职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 优化环境, 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风气。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 社会上不正之风盛行, 不讲诚信、违法乱纪的行为不断滋生蔓延, 层出不穷。有些领导干部凭借权力贪污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搞行业不正之风等等, 影响了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假冒伪劣、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偷逃税费等失信现象行为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 损害了国家和消费者利益;宣传工作中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等, 教育乱收费、注水文凭等, 学术论文的粗制滥造、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现象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高职学生们与社会的联系十分紧密, 各个领域的不正之风对高职学生都会产生消极影响, 使一些学生缺乏诚信责任意识, 做出诚信缺失的行为。因此, 营造一个政府讲诚信、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为了青年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应该加大力度对社会上各种违背诚信的不良或过错行为, 进行严厉打击和惩治, 给他们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 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 提供健康生活的成长空间。

(二) 学校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诚信教育。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诚信教育。

领导重视是加强当前学校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要进一步认识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树立切实加强诚信教育的观念, 明确加强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要抓好诚信教育的各个环节, 切实保证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要在财力、人力和物力上, 保证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要组建一支有素质、有战斗力的诚信教育队伍, 为诚信教育提供队伍保证。最重要的是, 学校领导要加强自身诚信修养, 成为诚信的表率。

2、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诚信教育。

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切实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 提高认识, 端正态度, 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 认真、积极地开展诚信教育。同时, 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加强自身在教书、工作、生活中的诚信修养, 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 影响和带动学生。教育工作者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 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工作人员, 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高职学生的现状, 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思想, 积极开展学生的诚信教育。

(三) 开拓创新诚信教育途径。

1、开展丰富多彩的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活动。

学校作为学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 要以开展诚信教育为抓手, 要将诚信教育要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 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 通过演讲、座谈、表演、主题班会等形式, 搭建平台,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 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感悟诚信的真谛, 认识诚信的重要性。还要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 结合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

2、充分发挥宣传阵地功能, 营造诚信育人环境。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教育资源, 充分发挥黑板报、橱窗、广播站、展板、电视等舆论阵地的正面引导作用, 有效地宣传讲诚信的重要性及诚信案例等有关诚信知识, 营造全方位的校园诚信文化教育环境, 引导高职学生理解诚信涵义, 树立诚信意识, 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诚信。

3、教师的言传和身教是培养学生诚信品质的两条重要途径。

各位教职员工从上至下都要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 带头讲诚信, 做到“言必信, 行必果”,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为人师表、身体力行, 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以教师良好的品行、高尚的人格魅力、诚信的作风, 取信于学生, 取信于学生家长, 做诚信的表率。同时, 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要求全体教师将诚实守信落实到教育行为上, 通过评教等奖惩机制, 促进教师做到诚信治教, 诚信修己, 诚信育人, 并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去影响学生, 引导学生, 感化学生, 增强诚信教育的实效性。

4、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环境。

切实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 需要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诚信教育环境。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不断提高诚信修养, 注意养成自身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从小事做起, 从细微处做起, 并注意与子女交流诚信心得, 对一些现象进行讨论达成共识, 为子女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会诚信教育环境的营造需要不断加强全社会的诚信宣传、教育, 营造优良的诚信舆论和文化环境。同时, 学校要与家庭多沟通交流, 结合学生的现状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 以期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诚信在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坚守诚信是每个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 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 更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和高职学生的言行准则, 教育工作者诚信典型势在必塑, 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摘要:本文论证了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 以及对高职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对策, 阐述了我们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关键词:诚信,学生,缺失,教育

参考文献

[1] 刘锋:《试论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

诚信教育缺失问题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诚信缺失”作为消极心理的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群体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文章揭示诚信缺失对于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干预措施,旨在指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诚信缺失的情况,建立和健全诚实守信的心理与人格品质。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缺失 负面影响

[作者简介]唐月芬(1979-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西 南宁 530003)

心理学认为,倘若人们的需要长时间无法得到满足,容易使心理处于紧张与不平衡的状态,不利于心理健康。为避免发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可以采取心理应对方式进行调节。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如主动解决问题、求助于他人、自我认同、思想道德升华等,能够帮助人们缓解心理压力,有效调节心理失衡状况。消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如抱怨、退缩、幻想、压抑、欺骗和失信等,也能提供一定的心理满足感,但是,消极的心理应对方式本身具有无法克服的缺陷,满足感只是暂时的甚至错位。

“诚信缺失”作为消极心理应对方式,对大学生群体的消极影响不容忽视。大学生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包括:考试作弊、论文抄袭、造假简历求职、毁约、恶意拖欠学费、恋爱动机不纯、好虚荣、网络虚拟、欺骗等。发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社会、学校教育、家庭和大学生个体自身原因之外,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如逃避心理、获利心理、虚荣心理、从众心理、侥幸心理、逆反心理等。诚信缺失之所以与人的心理活动发生联系,是因为诚信缺失比较容易给人以满足心理需要的假象,误导社会阅历不深的大学生。因此,有必要揭示诚信缺失对于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指导大学生自觉抵制诚信缺失的情况,建立和健全诚实守信的心理与人格品质。

一、诚信缺失的消极后果

(一)诚信缺失引发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诚信具有重要的心理健康价值,是心灵的良药。常言道:“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古往今来,无论哪个民族、哪种文化,都一致推崇诚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把“诚信”列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思想道德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心理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一致,就能够得到大力支持,即使发生各类心理问题或者矛盾,也比较容易得到缓和或化解。不讲诚实、不讲信用的思想及行为,是与社会主义本质相矛盾相冲突的,不仅为社会所不容,还会给诚信缺失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因诚信缺失造成的心理异常,直接伤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考试作弊为例分析,有强烈作弊动机的学生总是要冒着被监考老师发现的风险,这种风险本身非常容易引发紧张和担忧的心理压力,而紧张和担忧的心理又直接导致作弊学生的行为表现非同寻常,如不随意行为的明显增多、不自然的身体姿势、躁动不安、东张西望等。这些心理和行为的“信号”无形中给监考老师提供警觉并加强监管,这又强化了作弊学生的外部心理压力,内外心理压力的综合作用,促发作弊学生发生负罪、紧张、恐惧、苦闷、狂躁、幻觉和抑郁等心理异常表现,给大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二是因诚信缺失而酿成不受尊重和信任的外部环境,不利于大学生的交往与发展。还是以考试作弊事例为分析,作弊学生有可能因作弊行为被发现受到谴责及处置,也有可能其作弊行为未被发现并暂时得到好处,但是诚信缺失印象却已经深深地印刻在周围老师和同学的脑海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再是坦诚信任与团结友善的关系,作弊者处在一个不受尊重不受信任的环境里,难以和周围的人沟通,作弊者的心里倍感孤独和寂寞,学习、生活和工作处在尴尬的境地。

(二)诚信缺失无法帮助摆脱困境,并继续加重解决问题的难度

走出困境是身陷困境的人最为迫切的心理,但是,在摆脱困境的时候,不能违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不能违反心理健康与科学的要求,否则,不仅无法摆脱困境,反而强化困境的范围和程度,更难走出困境。而事实上,有的大学生因急于摆脱困境,盲目将不讲诚信作为摆脱困境的“尚方宝剑”。例如,为了尽快寻找到就业岗位,有的毕业生不实事求是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而是在个人简历里夸大自己的学习和能力,希望用人单位能够录取使用。这种拔高的方法可以满足处在就业困境里学生的心理需求,但毕竟是自欺欺人的蹩脚办法,即使为用人单位所聘用,在工作中经受的心理压力有可能倍增与强化,而自我欺骗也使得解决问题的难度加大了。又如,有的大学生谈恋爱,为了满足男女双方的虚荣、攀比心理,不惜超出自己的经济能力,打肿脸充胖子,满足恋爱心理需要。但是,最终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无法承受情感、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压力。可见,“诚信缺失”对于人们心理的消极影响将是长期性、持续性的,如果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诚实守信的习惯,那么,在未来的生活和事业发展中难免会处处碰壁,遭遇更多的心理烦恼与生活挫折。

(三)诚信缺失是放纵自我心理和行为的典型,是产生人格障碍的主要根源

“人格”,也称“个性”,指的是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即带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例如,因受教育背景、心理差异等因素的作用,有些人的个性倾向于处事谨慎,有些人则倾向于热情奔放等,人格特征和表现可以不尽相同。但是,并非所有的人格(个性)可以为社会所包容和欢迎,一定的社会制度总是努力塑造和选择对于社会和人们发展有利的人格(个性),排斥和反对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人格(个性)。例如,社会主义社会要求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一致,为社会主义服务,能够与他人和睦共处,团结协作的人格(个性),反对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投机取巧,见利忘义的人格(个性)。

大学生在塑造自我人格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放纵自我的心理和行为,是非不分,盲目跟从不良的社会风气,人格容易出现缺陷、扭曲和障碍。可以发现,当事者发生不诚信行为的时候,总会寻找各种理由以支撑不诚信行为的合理性。经常使用的是“投射技术”,即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其他人身上,认为造假和作弊等失信行为是普遍现象,周围的人都这么做甚至比自己还厉害,以此为借口论证不诚信行为的合理化。这种做法能够暂时性缓和当事者的内心失衡,并且有可能因尝到不诚信的“甜头”而反复使用,在心理和行为上继续自我放纵下去。例如,有的当事人从说谎话没有被察觉开始,从不习惯到比较习惯使用虚假、做作、愚弄他人、逆反、敌对、攻击等手段,逐渐形成反社会型、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等人格障碍,不知不觉发生人格的堕落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四)诚信缺失削弱人格的“超我”力量,摧毁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与精神

有的大学生在对待诚信缺失问题上持不置可否的态度,甚至欣赏或者模仿那些为社会所不容的诚信缺失行为。从默认到欣赏和模仿,证明了诚信缺失并非为单纯性的心理问题,更是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要深刻认识“诚信缺失”既是心理的缺失,也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缺失,从而提醒人们的关注。例如,根据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个体的人格由三部分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原始的无意识的本能,是基本的驱力源,遵从快乐原则,寻求不受约束性的性、躯体和情绪快感,即“本能性”;“自我”是人格中现实性的一面,按现实原则行事,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即“现实性”;“超我”是人格中最能体现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和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即“理想性”。“超我”按照至善原则限制“本我”, 指导“自我”。人格的建立需要“本能性”“现实性”和“理想性”的有机结合,既满足人们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又促使人们努力追求崇高理想,提升人格的魅力和品质。当“本我”“自我”和“超我”平衡与和谐时,人格才能不断完善和健全,而“诚信缺失”割裂“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内在联系,片面强调自我本能的满足,没有崇高的理想追求,不要道德规范的约束。人格的构建如果缺乏远大理想和科学信念的强力支持,单纯追求自我本能的需要,只能沦落到与其他动物相提并论,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诚信缺失削弱人格的“超我”力量,与现实社会的发展规律及要求背道而弛,不仅制造许多心理的障碍及矛盾,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

二、诚信缺失的心理干预策略

(一)营造诚实守信的心理环境,有效净化和培育大学生的美好心灵

人们的心理状况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受其制约的,心理建设的外部环境与人们的心理塑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青年学生正处在心理趋向成熟的关键阶段,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从众心理突出,比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诱导,如果处于充斥着尔虞我诈、见利忘义、弄虚作假风气盛行的恶劣环境中,接受消极有害的心理暗示及感染,导致学生产生诚信缺失的心理特征,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有效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建设朝着积极奋进、努力向上的方向发展,建立健全高尚的人格品质和精神。

(二)深刻认识诚信缺失的严重危害,坚固树立科学的诚信意识及心理

要将诚信教育及心理训练有机融入大学教育内容及体系,帮助大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等各种渠道,深刻认识诚信缺失给社会及自我成长所带来的危害,认识诚信缺失不仅会危害社会、学校和他人,还会对自己的心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诚信缺失作为应对外部及内心世界压力的消极应对方式,只能加重个人的心理失衡,严重影响心理卫生与健康。此外,在诚信教育及心理训练过程中,要积极采纳正面教育的方式,树立诚实守信的典型或者引用学生周围的鲜活事例,帮助大学生深刻体会诚实守信的巨大价值与深远意义,努力促进大学生筑就坚固的思想和心理防线,自觉抵制和反对任何违反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不道德、不诚实的行为。

(三)正确掌握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养成良好的诚信心理和习惯

如前文所述,诚信缺失作为应对压力的消极方式不能采用,应该指导大学生正确掌握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有效排解自我心理压力,养成良好的诚信心理和习惯。首先,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感和责任感。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理问题主要是自我心理薄弱引发的,自我的心病最终还需自我解决。因此,要教育大学生认识自己是生活的主体,通过锻炼可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并自行解决自我心理问题。其次,正确使用积极心理应对方式。当心理压力和困扰发生的时候,主动采纳积极的应对方式,如问题解决、自我肯定、寻求社会支持、升华等方法进行自我排解与减压。例如,面对考试的压力,可运用问题解决的方式,增强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合理分配时间、改进学习方法等提高学习效率。又如,解决虚荣心理问题,指导大学生不把外在评价作为唯一标准,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我肯定的标尺,客观评价自我。总之,只有采纳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才是对自己身心健康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四)以“自立、自信、自尊、自强”为契机,培养诚实守信的人格品质

人格品质对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有着决定性作用,诚信缺失发生的心理根源在于人格品质存在缺陷及不足。因此,有效防止诚信缺失在大学生群体中发生及蔓延,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建设。

坚持“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精神与实践,有效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人格品质。“自立”要求大学生富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心态,努力实现自己的承诺,勇于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具备自主调节和控制自我心理和情绪的能力。“自信”要求大学生破除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能力有公正和积极的评价,鼓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研究诚信缺失现象,与当事者的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有密切联系,如考试作弊者主要是缺乏取得好成绩的信心,掺杂着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做出违规违法的事情。因此,要着力帮助那些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在学习和锻炼中寻找自信,提高和坚定自信。“自尊”要求大学生深刻认识发生诚信缺失的心理与行为,只能严重损害自我尊严。而诚实守信的心态与行为,能够充分获取自我心理及人格的尊严。“自强”要求大学生主动经历生活、工作和心理情感的考验,尤其是诚实守信的培养及锻炼,使自己的心理更为成熟、情感更为稳定和丰富,思想更为上进,在人生道路上奋力拼搏。

综上所述,诚信缺失作为消极的心理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很大,需要引起关注。由于不同学科领域对诚信内涵的认识不同,诚信的经济价值、道德价值、法律价值、人文价值等,一直得到较多重视,解决诚信缺失的路径也有所不同。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诚信是个体内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具有重要的心理健康价值。诚信是增进个体心理健康的一种理性选择,是个体和谐自我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关注和重视。另外,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背后,有其不同的心路历程,不诚信行为通常与某些心理困惑、问题相联系,从源头上探究不诚信行为的起因,也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福特.说谎:你所不知道的一切[M]. 林达,高卓,张葆华,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2]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春兴.西方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白涛,刘才刚.大学生诚信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5(10).

[5]刘平昌.大学生诚信缺失十大表现[J].文教资料,2005(29).

[6]赵爱玲.国内诚信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4(1).

[7]李洪华,张祖斌.高校诚信教育:现实困境与务实出路[J].高等农业教育,2013(8).

诚信教育缺失问题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诚信的回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会计诚信,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中外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实,说明会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国际性难题。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是让单位领导人成为会计法律责任的惟一责任人,这样才有望真正确立中国会计的诚信原则。

【关键词】 会计诚信 会计诚信缺失 会计超规范

我们一直把真实性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当今的会计,不仅其数据真实性已大有问题,就是其基本诚信品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怀疑。

1. 我国面临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那无异于会计的消亡,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除了危害经济与管理之外别无它用。正因为此,我们才对会计真实性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并向社会各界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们,在会计真实性方面作出了基本承诺。而社会各界对会计的这种承诺给予了充分信赖,所以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由此可见,会计信息之所以为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并运用,完全是由于社会各界对会计诚信予以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

但是,会计的现实恰恰把它对社会的这一基本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不要说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这些中国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就一般层面上,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确实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2.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會计诚信的缺失,不但对所有者,而且对经营者都将是一种致命的伤害。恢复会计诚信绝非可以一蹴而就。当务之急,首先要找出会计诚信缺失的真实原因,并作出深入的理论分析,为解决会计诚信失缺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建议。

制度缺陷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在现行产权制度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导致作为信息使用方的投资者 和作为信息提供方的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从而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旦委托人远离企业或无法确认,受托人缺少相应的监督,会计诚信缺失就会因为缺乏动力和压力而成为一种必然,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会计诚信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能否得以协调的关键。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作出如实记录并及时向资源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报告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会计身上,从而使会计诚信变得更为社会所重视。

3. 会计诚信缺失带给人们的思考

在没有委托人的世界,会计诚信原则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从根本上说,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走向“文明”的内在要求

另一角度看,会计诚信的缺失似乎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现象。其原因,可从市场经济中始终存在的垄断现象中寻找。令我们充满信心的是,虽然人类社会一再经历着垄断并缺乏诚信的磨难,对诚信原则的认同则始终未变。

综上所述,会计诚信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需,但市场经济发展又对会计诚信产生了各种扭曲性的影响。可以这样理解,会计诚信是与市场经济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紧密相依的。但市场的“三公”在世界各国迄今尚未得以真正实现,因此,会计诚信原则在世界各国的实践中,难免打了或多或少的折扣。我们现在所要解决的,是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现实条件下,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的诚信原则。

4. 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首先,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和诚信道德行为规范

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建立会计人员信誉档案制度,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监督,另外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专业必修课。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良好的道德环境,环境的优化直接关系到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以德治国.通过宣传和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人人都讲诚信,对不诚信者人人喊打的社会环境,使诚信成 为一种自觉行为。

另外,加强契约管理

中国可能是没有委托人契约关系条件下会计诚信缺失的典型。解决这类问题,按权威的观点,只能应用社会契约论原理。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我国经济生活中在会计诚信问题上存在着什么样的“超规范”,我国现阶段在执行会计诚信原则时,应赋予各单位以什么样的“道德自由空间”。

由于我国的法律尚未建立在对目前我国会计“道德自由空间”真实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还没有非常有针对性地出台各种解决会计人员两难境地的各项法律,因此,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诚信原则绝对不可能在“高压”政策下确立。

在中国会计实务中真正广泛地确立诚信原则,必须从制度上采取有效措施,其一,减少会计准则制度中会计选择的弹性区间,最好完全剥夺会计自主选择会计方法的权力,使会计处理各种业务只有唯一选择。其二,让单位负责人100%地承担会计作弊的责任,而会计人员对此不负丝毫的责任。这样,住何的会计作弊一旦追究责任都将由单位一把手负全责,若如此,中国会计诚信原则的彻底恢复为期不远矣!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行业,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诚信。可以说,是诚信给了会计以健康的生命,失去了诚信,会计工作就无异于消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自觉坚持原则,不做假账 。社会需要诚信,而会计人员也只有用诚信这种职业道德武装起来,才会给会计工作注入“真实的生命”。这样,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对会计工作者的期望和信任,重新唤回社会公众 对会计行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刘忠利.浅议会计诚信[J]商情(财经研究),2008,(1).

[2] 张辉.诚信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2008,( 3).

[3]陈作华.试论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对策[J]经济师,2004,(9).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环保局监测站)

诚信教育缺失问题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必备品格,然而当前高校学生的诚信问题令人担忧,了解诚信的重要性及导致目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对于高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缺失 原因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必备品格,一个讲诚信的人,会处处受欢迎;而不讲诚信的人,往往会遭到忽视,甚至遭人厌恶,诚信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大学生的思想素質不仅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还包括自身能力素质、文化素质等,诚信即蕴含在这些素质之中,通过诚信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都具有促进作用。

一、诚信教育的意义

(一)诚实守信是立身处世必备的道德素质。

诚信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一个人如果缺失诚信,在为人处事中很难获得他人的信任,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严重限制了自己潜能的发挥,有的人甚至认为偶尔一两次的失信不会对自身信誉造成太大的影响,殊不知,即使是偶尔的一次也会影响到自身形象,导致日后与人交往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二)诚实守信是职场成功的重要保障。

纵观各个行业的成功人士,不难发现,诚实守信是他们为人处事中重要的一项,尽管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一定能够成功,但一个不诚实守信的人却一定不会成功。一个投机取巧、见利忘义的人常常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把别人当傻子,其结果是将自己推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诚实守信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生活的和谐与否首先通过家庭关系表现出来。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其中夫妻关系又是影响家庭和谐的主要因素。夫妻间若不讲究诚信,相互不信任,会导致家庭走上破裂之路,家人之间的诚实守信、互爱互助也反映了家庭的文明度。还有就是邻里之间,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以诚相待,则生活幸福和谐,更有利于社会和谐。

二、当代大学生中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考试作弊现象。

在当今社会逢证必考的大形势驱动下,在校大学生为了今后就业方便,纷纷报考各类考试,由于各种原因耽误复习,又在考试中参与作弊,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的最明显的表现。尽管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已经郑重申明对于考试违规违纪考生要严加惩处,任然有不少学生顶风作案,考试中弄虚作假,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作弊手段层出不穷,这种欺诈性质的参考方式本身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自身的诚信问题。

(二)拖欠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实施的一种援助措施,助学贷款的发放为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解了燃眉之急,使这些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但很多学生在顺利毕业后偿还贷款时出现了诚信缺失问题,总是逃避拖拉还款,甚至拒绝还款,使本来想要雪中送炭的助学项目一度陷入尴尬境地,同时,这一现象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感缺失问题。

(三)伪造各种证书。

随着近些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学生就业压力较大,不少学生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在个人简历上大做文章,甚至存在虚假信息,加上企业单位在招聘时往往又很注重学生在校成绩及各类证书获取情况,为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一丝优势,不少学生便采用各种手段获取证书,诸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等。

(四)道德缺失。

近些年关于大学生道德感缺失的报道时有发生,如公共场所言行无度、不懂尊重老年人、恶意散布网络谣言中伤他人等。大学生是国家高素质人才,应当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如今这个网络发展如此迅速的社会中,遵守网络道德、讲究诚实守信就显得更为重要,盗看他人网络信息、制造网络病毒、浏览黄色网站等现象均反映出当前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低下问题。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们在获得国外大量先进知识技术的同时也有一些不良思想、生活方式涌入国门,处于这种社会环境下的高校学生,由于自身理性思维能力尚不完备,加上社会阅历不深,很容易将一些片面消极的社会现象当做社会的本质,导致他们诚信流失,因此,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违背诚信原则的做法屡见不鲜,产生大量的失信行为。

(二)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影响,但多数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往往重智育而忽略了德育,很多家长总认为只需要关注子女学习上能否考到高分,其他的可以日后慢慢培养,殊不知,思想道德教育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培养的,很多家长不是教会孩子先做人后做事,而是一味的灌输给孩子一定好好好学习,将来考名校的思想,这种忽略道德教育的家庭培养模式很容易导致孩子诚信感的缺乏;同时,另一方面,有的家长自身存在缺失诚信行为,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多少也会受到影响,严重危及孩子诚信素质的形成。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尤其是高校,更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地方,有的高校在德育方面存在问题,重视理论教育而忽视学生实践,只注重思想的灌输,而忽略引导,甚至像有些高校,为了提升所谓的就业率,让学生弄虚作假,否则就毕不了业;在教学评估时让学生说假话等,这些都会对在校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中出现诚信缺失的几率要大得多。

四、总结

人无信,则不立,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鄙视那种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人,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保证,正确了解诚信的重要性及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更有利于高校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更有目的性,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也具有更大的意义。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彩霞,黄辉.大学生诚信缺失及重建对策探究[J].科教导刊,2010,8.

[2]周可卫.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影响因素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

诚信教育缺失问题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一、国内艺术教育资源的发展情况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基础艺术教育也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 官方还是民间, 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都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 校内和校外艺术教育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中小学生可接触的艺术教育资源也在不断的丰富发展。

首先,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 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所加强,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初步为中小学艺术教育构架起一系列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 完善了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秩序;现如今还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指导中小学艺术教育, 结束了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中小学相继开设各门艺术课程, 改变了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随着教育事业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事艺术教育行列, 涌现出一大批中小学优秀艺术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艺术教育越发受到重视, 一些学子选择出国深造, 回国后投身国内艺术教育, 吸收国外先进艺术知识后, 我国艺术教学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国内经济水平提高了, 校内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课外的校外艺术活动, 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外, 艺术课程教材建设、教学器材配备以及艺术教育科研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 为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的校外艺术教育, 如各种培训班, 艺术团体, 各种考级, 大赛等等, 也培养了不少的艺术人才。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在这几年快速发展起来, 究其原因, 除了家长对于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而产生的市场需求, 更在于国家对于艺术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此看来艺术教育在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占据不容小觑的地位。

二、鞍山岫岩地区艺术教育资源缺失情况

在我们实地了解了鞍山岫岩地区教育资源的情况后我们得出了一下几点结论:

首先, 经济压力让家长对子女艺术教育望而却步。

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可现如今我国家长在孩子艺术教育方面的投资仍是一笔不菲的支出。而岫岩地区地处偏远, 较为偏僻, 经济发展缓慢, 是鞍山市划定的扶贫地区。忙于生计的家长更不会考虑孩子的全面成长, 为他们报名一些课外辅导站。所以导致了这里的学生因为经济问题而无法得到艺术的熏陶。

其次, 岫岩地区缺少高素质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师资。

经过实地调查, 在鞍山岫岩地区的偏远地区, 很多孩子不能维持最基本的艺术课程, 全校六个年级共用一个音乐老师是常态, 更有学校并不具备专业的艺术老师, 音乐美术课程由各班主任代上或改为自习。忙碌的老师也无暇顾及到每一个孩子对艺术的领会程度, 也无力去调动孩子们去探索艺术的兴趣。

最后, 岫岩地区缺少艺术教育资源。

当地小学音乐课程多数也只是走个形式, 只是被安插在课程表上, 学生们无法接触到更深层次的艺术知识, 也无法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以及其能带去的力量。贫困地区所教授的艺术课程单一无趣, 艺术教育资源更是缺乏, 比不得城市学校的精良设备。由于当地资源发展缓慢, 一些教育机构也不会选择在此设立门店。逐步两极分化的艺术教育资源使得孩子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岫岩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也迫切需要接触艺术知识, 却无法得到满足。

三、改变鞍山岫岩地区艺术教育资源缺失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的不平衡发展的现状经过前两点的分析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 可能一部分人还是会认为在岫岩贫困地区人们生活水平都难以提高的情况下, 谁会去在意孩子有没有接受艺术教育。部分家长甚至认为学习艺术是一个“烧钱”的行为, 学习艺术就是不务正业, 难以有出息。但是我认为改变岫岩地区艺术教育资源缺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艺术带给孩子们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一) 学习艺术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世界著名钢琴家孔祥东先生曾经说过:弹钢琴的时候, 孩子眼看、耳听, 脚踩踏板, 手脑并用, 对培养儿童的早期协调能力很有帮助。科学研究也发现, 协调性好的孩子将来背课文、背英语单词都快, 记忆能力明显地优于其他孩子。所以接触艺术知识不但可以陶冶情操, 还有助于孩子学习其他科目。

(二) 学习艺术影响孩子的成长发展

时代发展进步, 艺术已成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伴随着人的成长, 同时也是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艺术课程体验, 鼓励学生对所学的艺术作品有独到的感受与见解, 帮助学生建立起艺术与人生的密切联系, 为终生学习和享受艺术奠定基础。

(三) 高考改革逐步重视艺术

很多家长希望在孩子高考时可以拥有一些加分项, 走走捷径, 但最新高考政策公布, 以往例如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思想品德突出事迹的高考加分项目都被取消, 甚至宣布取消了体育特长生。唯独艺术特长没有取消加分, 这意味着艺术更将受到重视, 艺术生不再是文化课成绩低的无奈选择, 而是考察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面对艺术对孩子们众多的影响, 如果鞍山岫岩地区的孩子们无法享受到艺术教育将是多么大的遗憾和缺失。所以改变岫岩地区艺术教育资源的缺失状况是势在必行的。

由以上各点, 我们了解了岫岩地区艺术教育资源缺失的情况, 以个人的力量无法为岫岩地区的学生解决艺术教育资源缺失的问题, 并且这种问题存在于我国各个偏远地区, 所以这仍是国家政府呈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人人生而平等, 虽然我国仍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但仍希望可以积极改善偏远地区孩子们的教育资源缺失问题, 只有培养好下一代, 才能让我国更加繁荣昌盛。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 各行各业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经济能力在不断提高, 随之带来的是教育资源的不断提高。但在这一片欣欣向荣中始终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不但是经济分布存在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也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在这种局面下缺少教育资源的贫困地区只能尽力保障学生们基础科目正常学习, 在艺术类科目上严重缺失, 大大加剧了与城市学生教育资源的差距。本文主要根据鞍山岫岩地区的艺术教育缺失情况展开讨论。

关键词:艺术教育,岫岩地区,艺术资源缺失,不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敏.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探析.文教资料, 2015 (32) :117-118.

[2] 刘可祎.基于网络社会背景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策略.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6) :48-50.

上一篇:世界金融体系崩溃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控股公司企业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