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2024-02-10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工具性学科,对初中生的素质教育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初中语文教育的现状,总结归纳了将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希望为中学教育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教学方法

一、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渗透在其他学科之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潜能,培养其创新能力。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语文学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故语文素质教育在整个初中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

初中生的人文知识还处于初级阶段,系统性不强,如金钱消费观念、环境保护观念等价值观尚不明确。情感态度、思想道德及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处于塑造期。

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有的老师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或探究式教学法。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应掌握具体的语文知识,重视效率,故采用直接讲授法。多数老师认识到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情操、文学素养、人格完善等的重要性,采用启发式、讨论法或朗读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但仍有部分初中语文老师坚持认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目的是为中考做准备。

初中语文教师也认识到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可帮助学生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初中课堂中设置了一定比例的阅读课,希望通过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提升其人文素质。但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阅读课的具体实施情况不一。有些学校的阅读课形同虚设,有些学校根本没有设置阅读课,但靠语文教师的安排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三、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提高语文教师队伍的素质

毛泽东同志认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的世界观、品行及生活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我国教育改革赋予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思想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等的培养,促进素质教育转轨,广大教师队伍负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成效。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如现代的教育观念、良好的职业品质、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人际交流能力、教学研究和写作著述能力等。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素质观和现代教育观念渗透在其教学行为之中。良好的职业品质包括有师德、责任感与事业心等。教育教学能力中的教学语言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加强业务进修,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以学生为本

小学语文课堂的语文教学多注重教师的讲授,学生多是一味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缺乏活跃的思维创新。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不再满足机械模仿、死记硬背、重复作业和测试。要想把素质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预留思维发散的空间和发挥自主能力的空间。在新课程实施的前提下,教师不应拘谨与标准答案,而应从不同角度给出合乎逻辑的开放式答案。如此才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夯实语文基础知识

素质教育追求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能力的基础是具备相当的基础文化知识。只有基于一定的语文知识,才能提高语文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落实语文教学,如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注重温故知新,整合单元教学,总结归纳语文知识点。对于高年级学生,语文教师应进行合适的引导,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课文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语文知识分类等学习系统。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有益于初中生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四)语文能力培养

初中生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在语文教育中重视阅读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科书上的阅读任务,通过初读、默读、朗读和速读,来疏通生词,了解文意和写作手段。在课外时间,鼓励学生多读国内外名著。

中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视写作能力,每次考试作文都占据了大量分值。新课标下为减轻学生负担,教材中规定的作文训练大幅减少,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帮助。

在现代化社会中,口头表达能力必不可少。在语文教学环节中,可采用复述课文法、故事改编法、小组辩论法等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兴趣。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要求学生声音宏亮,表达清晰,通顺流利。

(五)合理开展课外活动

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应利用家长学校、网络学校形成语文教学的第三课堂。可利用设计黑板报或手抄报等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多参加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语文课外活动还包括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工厂、农村等,把社会生活引进课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升他们对生活、国家的热爱,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

(六)素质教育和语文教学的结合

素质教育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和思想的塑造期,中学教育是其思想教育的重要阶段。如利用介绍我国各地优美自然景观的文章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通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不论是课内课外,语文教学都应引导学生走出青春期的迷茫困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四、 结论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具有开发育人的功能。语文教师应自觉承担起培养学生素质教育的责任,积极将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努力和探索初中语文教学新方法,将素质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王素环.初中語文教学应注重素质教育[J].价值工程,2010,29(30):184.

[2]董耀德.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2,(3):16-16.

[3]赖灏.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的探讨[J].师道:教研,2011,(11):102-102.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学生学习效果不够好。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语文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课堂形式,让农村初中学生接受到更好地教育。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创新教育;实施方式

与城市相比,农村在教育水平上显得有些落后,师资力量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还普遍存在较多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语文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从农村语文教育实际来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待不断优化改进,作为农村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思维理念,转变教育方式,切实提升语文教育和培养的效果。

一、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一) 课堂教学思路较为闭塞

在传统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思路较为闭塞,学生往往无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纵观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进程,常常出现闭门造车和模仿照搬的现象,这必然衍生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给农村语文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首先体现在课堂活力不足上。要想获取显著的教学成果必然要关注课堂,关注学生的需求,但是部分农村语文教师仍旧无法认清这一客观事实,在落实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不够深入具体,忽略教学与操作的联系,制约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 与城市教育存在较大差距

与城市相比,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让人堪忧,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引导模式缺乏创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家庭不重视。如何创新提升农村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初中语文教育的成败。因此,需要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深入引导,更好开展语文引导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甚至包括很多语文老师都认识不到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忽视了教学创新的意义。

二、 创新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努力目标

(一) 打造新型创新课堂

在农村初中教学环境下,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和学习的动力。创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始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和学生,在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也需要富有新意,这种新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与时俱进、新式教学思想的兼容并包方面,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保持教学的创新性和敏感性,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二) 创新培养学生语文体系

要想提升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要注重教学系统的构建,从宏观来看,课程标准、教科书体系都是系统之内的编排,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在研读的基础上,树立教育的全局意识。从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来看,教学风格的迥异和教学经验的多寡都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同的原因,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依据自身的特色提高对语文学科的把控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好信息的分类与存储,实现教学创新,帮助学生形成教学体系。

三、 创新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 创新教学要先从基本功做起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创新不能一蹴而就,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素材,通过教学资料的整合,夯实学习基础,提升学习综合效果。积累教学素材要通过创新整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将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引导学生通过利用记录下自己善于接受的知识,为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材料花样繁多,农村学生也接受到大量的网络学习素材。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比如说,对于《孔乙己》等经典文章,可以让学生进行精读、细读,品味其中的语言表达,有效获取其中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文思维素材,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打牢语文知识基础。

(二) 帮助农村学生拓宽语文视野

由于农村初中语文常常忽视拓展学习,学生视野相对也较为有限。作为主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之一,农村中学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这就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這种相对较难的学科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后续教学的顺利进行和语文综合素质提升。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应该通过拓展学习的方式,帮助扩展学生的语文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阅读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又通俗易懂的材料,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语文知识,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动能,开拓语文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注重农村学生学习力的培养

在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创新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的农村中学语文教育过程中,老师一般只关注学生应试成绩的提升,认为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了,相应的知识也就掌握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多弊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习能力才是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关键,也是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大纲也不止一次的强调,要将农村中学生的智力培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在农村中学教育的始终,让农村中学生真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语文学科自主学习意识,真正让初中语文创新教学发挥作用。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提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不断优化教学格局,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语文教学,夯实学生学习基础,提升农村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嘉隆.农村初中语文创新教育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5(4):44-45.

[2]罗丽君.农村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浅谈[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6(13):32.

[3]谢瑜,夏子秀.初中语文课堂实现创新教学的问题探究[J].速读(上旬),2017(9):82.

[4]韦洪湘.浅谈农村初中语文如何实施创新教学[J].读与写,2017(25):105-111,115.

[5]谢金田.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7(12):83-84.

作者简介:

杨通馗,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广西柳州市三江县独峒镇第一中学。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逐渐落实,初中语文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初中语文是初中课程中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在对其进行改革时,一定要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情况展开,以此来加强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教育改革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初中语文教育的改革正有序开展,并且正在逐渐加深。在初中整个基础教育中,语文教学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开展语文教育改革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教学活动的展开,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开展相关的改革活动。

一 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时,一定要树立“人人应当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的观念。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以及培养相关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时,一定不要将其当成是升学的必备要求,实施“题海”战术,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同时也不要只是单纯地注意几个学生的成长,忽视其他学生的需求。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情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进而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树立素质教育思想非常有必要。

二 重视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在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环节。在素质教育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增强其思想道德素质。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阶段,要通过教学活动以及德育教育的开展,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这方面,初中语文教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从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着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爱国主义的渗透,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三 强化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让人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学会协调与他人、集体、社会乃至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使命感,同时不断健全个人道德素质。在人文学科中,语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一定要充分发挥其教育的作用,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有很多人文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启发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而培养自身的道德素质,让学生成为品格高尚,具有责任感的人。

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客观判断事物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种方式,在心理活动中是属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形式。通常情况下,智力的核心内容就是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对其思维能力的扩展。思维方式有很多种,以下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主要针对创造思维能力与想象思维能力进行分析。

第一,创造思维能力的分析。其主要就是针对已知的事物以及未知的事物展开深入的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这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其素质发展以及思维扩展奠定可靠的基础。创造思维主要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发散思维是一种根据自身具有的知识、经验,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及角度看待事物,进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在看待事物方面,要求学生持有多角度、多方面的手段与途径,不要局限在常规以及常识上,一定要适当地进行知识扩展,寻求不同的知识角度,以更好地达到训练发散思维的目的。

第二,想象思维能力的分析。即一种在知觉材料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要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其是知识进化的动力。”由此说明,想象力在生活与学习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并且对精神世界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多彩的资料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进而促进教学改革的开展。语文老师在训练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方法的运用,主要包括扩想、续想、推想等。其中,续想主要指的是通过文章结尾,启发学生的思维,展开一定的想象,进行续写,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 结束语

总之,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在学生个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形成其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阶段,因此,一定要重视语文教育的开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中应加强素质教育的落实,在增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进而实现语文教育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建理.初中语文教育改革[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14)

[2]吴静.新课程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7)

〔责任编辑:庞远燕〕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双方产生思维碰撞,不拘于文字,内容的常规学习,更要挖掘出作品的深意与新意,促进学生打开视角,多角度、深层次品味文本,发展他们的情商,学会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美育教育;渗透

一、同一个“独”,品之不同

笔者在讲解《爱莲说》、《石壕吏》时,对这两篇文章中的“独”进行了讲解。其中,《爱莲说》中有两“独”:“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并为学生设计问题,本段中两个“独”字,意思相同不?意味相同不?作者通过这两个字表达出的情感相同不?

当设计完这两个问题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问题探讨,但大多学生认为,这两个“独”是“只”的意思,有少数同学觉得两个字的意味有些区别,陶渊明的“独爱”可以理解为“只爱”,有偏爱的意味,而作者周敦颐的“独爱”可以理解为“惟独喜爱”,有情有独钟的意味!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同学们联系创作背景去体验,去发现陶渊明的躬耕自给,采菊东篱,领悟到他对菊花的偏爱;去设身处地站在周敦颐的角度,体会当时这位对哲学大师的独到见解与不入世俗之流的人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美育素养,保障教学效果。

二、延伸之“独”,妙趣无穷

以陶渊明的《饮酒》为例,陶渊明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说明他对菊花的偏爱之情,符合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志向。通过这种讲解方式,便于学生理解菊花的意象,掌握陶渊明的情况。对此,笔者继续提出问题,陶渊明的这个“独”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学生认为既有赞美、敬佩之情,又有对陶渊明时代的惋惜之情。对此,笔者对学生的观点进行了补充,陶渊明的隐士志向,与儒家的“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思想相一致,体现了他对当时无道时代的否定。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饮酒》中“独”的意境,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此不懈努力,争做合格社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回到原点,深层悟“独”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悟“独”的含义,笔者要求学生继续探究“独爱莲”的意味和情感。一些学生认为,周敦颐的“独爱莲”,表明他的特立独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也表现出他对自己的自信、骄傲之感。虽然能体现出学生独特的思想,但由于学生受年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将问题阐述完全。对此,笔者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补充:“政事精绝,宦业过人”的他犹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确实有仙风道骨。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经在做知南康军时,于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之时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好不惬意!可以看到,作者对莲花确实是情有独钟的,他心中那种对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追求是何等坚定与自豪!一个“独”字可见一斑。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创精神,还有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完善自身的想法和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能保障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效果。

当在讲解《石壕吏》一课时,笔者又设计了一些关于探究“独”的问题:文中“独与老翁别”一句,能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经过上述的学习,学生对品“独”有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联想到了前一天傍晚诗人投宿之时,老翁、老妪双双迎接、热情招待的画面。还有的学生联想到几个小时之后,老妇被捉,家中只剩吃奶孤儿、衣不遮体的寡母和一个糟老头子,诗人离开之时,也只有跟这个逃走后又悄悄回来的老头子辞别的悲惨场景。由此可知,仅一个“独”字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见“独”字的精妙之处。接着还有同学举手发言,她说“独”字也可以让人联想到一个刚失去老婆的老头子的孤独痛苦状态,也有同学接着说,还可以联想到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内心的孤独悲苦状态。每个学生对“独”的见解不同,对此,笔者将这些观点进行了整合,促使学生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吸收:一个“独”字,能把安史之乱带给劳动人民的无限痛苦表现出来,也能把作者当时的孤独悲苦心境表现出来,更能把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表现出来,能充分展现创作者的“独”到之处,有利于学生学习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各个方面去思考,甚至带上自己的想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现实中和孤独的老翁告别,按时老妪已背官吏捉走;再进一步,由此联想到诗人杜甫的内心世界;更近一层,由个人的遭遇上升到整个国家,即安史之乱,更加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特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进行品“独”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度挖掘作品中的“独”特情感,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能保障美育教育的渗透效果,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初中生进行美育教育,不能浮于表面,更不能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才是将这一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于学生是为了他们的全面发展铺路架桥,与自己何尝不是心灵蕴藉与功德一件?

參考文献:

[1]吴芳芳.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J].科普童话,2018(01):47.

[2]冯运勇.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探索[J].课外语文,2015(24):189.

(作者单位:长沙市雨花区稻田中学)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出现崭新的面貌。课改不断进行和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下教育核心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学需求,本文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探究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写作现状;改进措施;素质教育

一、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望而生畏,心存疑惧

作文教学成为语言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它成为语文改革和教学重要课题,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教学中,它的表现能力更加明显,这也成为语文教学最为尴尬的一面,语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字、词、句、篇以及语法、逻辑和结构等等,这些因素较复杂,实践中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很难找到突破口。而且,作文作业任务量比较大,很多教师对作文望而生畏,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带着不积极的心态去教学。于是,作文教学出现反馈浮光掠影现象,教师对作文的点评也浮于表面,很多都是蜻蜓点水式点评。

(二)定位失误,本末倒置

很多教师开展了作文反馈工作,但是在进行引导方式探讨时,尤其是进行作文批改和评价时常出现定位不准确和发生争执。很多教师重视写作前指导,但是忽略了作文反馈。另外,还出现重视作文批改,轻视作文讲解,这样问题时常导致教学出现徒劳无功现象。作文是学生思想表现,其中洋溢着学生思维,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审查,精心批改每篇作文,不能只是应付性的对待学生作文。

(三)方法单一,“主体”缺位

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作文写作重要性,但实际在讲解知识时,教师总是流于表面,不能从学生作文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更不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解析。缺乏对作文反馈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缺少作文讲评课明确各阶段达成目标和方法:作文反馈粗放,“概而括之,笼而统之”;作文讲评缺乏序列性、专题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往往几篇好作文当堂一念,万事大吉。

二、改进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思路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

语文教材中的作文很多都是文字优美、意境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接近人文气息以及时代精神,更能体现学生思想认识。学生阅读这些文章,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生也可以借鉴这些优秀的作品,模仿作品写作方法。一般而言,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写作,然而讲评也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这两者不会出现矛盾。教师进行作文讲评时,应该将学生阅读和学生的作品一并讲解。在阅读课上,有写作知识介绍,也有知识迁移讲解,这需要学生在阅读中去把握文章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对一个标题作文,能够有独特的构思,能够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等等。这些能力的实现需要学生进行阅读时,做好知识迁移,做到学以致用。

(二)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

在一些老教材中,有很多丰富的写作知识讲解,一方面,教师进行作文知识讲解时,主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讲解的内容要联系学生,逐渐引导学生的写作模式同理论知识相结合。在语言使用上,做到有条有理,在内容选择上,可以准确地表达中心思想。另一方面,写作中要注意汉语的语法修辞等,这些知识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写作中灵活地运用和掌握,学生只有做到学以致用,才可以实现“温故而知新”。

(三)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虽然一节普通的语文作文评价课程时间比较短,但是教师要明确课堂学习时广泛的,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约束。教师进行知识讲解时,可以结合课外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初中生优秀习作等,学生在他人的写作中寻找灵感,帮助自身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例如最常见的写日志或者写随笔等。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一些课外摘抄或者是优秀作品点评,使用课外知识和课堂知识相结合的形式,逐渐提高学生作文鉴赏能力。经过作文点评形式,学生在写作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逐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三、改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初步实践

记叙文写作是初中学生学习重点,在实践中发现,学生进行记叙文写作时,时常出现内容选择障碍、中心思想表达不准确以及文章安排不合理等,这些问题比较明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安排文章结构条理时:开头冗长、流水账、老三段或首尾不能呼应,抓不住重点,不会自然过渡等;处理材料与中心方面:生活面狭窄导致内容单调;内容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性;内容不能为中心服务,中心无法通过材料体现;不清楚一篇文章只能表现一个中心,中心分散或游移;揭露社会阴暗面,而非弘扬真、善、美,反映学生真实内心世界或反映时代主旋律等。学生写作能力水平低下,可以在学生作文中有所体现。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写作实际情况,综合每位学生学习特点,做好学生作文批改工作。当然,教师进行作文批改时,也应该要做到具有针对性以及侧重点。教师可以使用学生批改形式,可以是小组批改、轮流批改或者是相互批改形式,这样让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看出优点和不足。教师要善于整理和总结学生的作品,通过典型写作案例进行讲解,才能准确地定位出学生写作出现问题,这样才能提升作品点评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进行教学时,要做好主体位置变化准备,不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尊重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点评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学习突破口,逐渐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陳雅风.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读者意识”的培养——以一堂初中作文复习课为例[J].现代语文:中旬,2013(2).

[2]薛玉嵘.作文课更应让学生动起来——关于初中作文教学的一点看法[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3(3).

[3]郑雄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的地盘我作主——谈初中作文评价中学生主体意识和对话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3(3).

(编辑:龙贤东)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情感是语文教学中课堂活跃的重要因素。教学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并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情感品质。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就必须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1、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并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可以成才的,更要相信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语文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记得,有位学生曾对我说过:“老师,你微笑着走进教室的那天,我最专心,最认真,我喜欢你的微笑。”从那时起,我便时常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哪怕心情不好,我也微笑。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些爱我的学生。我会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语文课堂外,永远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快乐学语文。

二、语文教师渊博的知识是基础

1、语文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

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知识渊博是情感富有的源头,一个知识贫乏,不善说话的语文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无形中,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大有助于语文教学。

2、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化多样的教学语言

语文教师要学会说话初中生,敢于说话,并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声望。善于结合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将学生之心紧紧系住免费论文。丰富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欢笑,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去快乐,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

三、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四、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五、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六、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七、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八、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九、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十、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

上一篇:校本教材作文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