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报告范文

2024-01-11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报告范文第1篇

一、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概念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在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有关的社会、经济、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可能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论证,在此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将可行性研究的成果编制成报告,即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可行研究报告编制的作用

(一)是土地整治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反应了拟建项目区的现状、项目建设的技术方案以及项目建成后的综合效益情况,并对项目建设技术、经济以及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因此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是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根据工程建设任务及相关投资估算办法,编制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估算金额是客观真实的,可以作为建设单位筹集资金的依据。

(三)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论证比选确定了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的工程建设方案,工程设计是对可行性研究方案的升华和细化,主体工

程原则上应与可行性研究方案保持一致,投资金额应大致相当,因此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工程设计重要依据。

(四)是土地整治项目考核和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最初期的基础性资料,其确定的项目建设范围、主要技术指标、主体建设方案、投资金额,是后续相关工作的重要参考,因此也是土地整治相关工作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报告编制要点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性工作。根据湖南省历年土地整治项目申报立项的工作情况,土地整治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想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编制过程中应重点做好项目选址、新增耕地布局、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等工作,各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项目选址

合理的项目选址是确保工程建设方案系统性和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做好项目选址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1、已经编制过村级国土综合整治规划的行政村应优先作为土地整治项目的选址对象;

2、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体现“集中连片,整乡镇、整村推进”的原则;

3、项目区范围的确定应充分考虑主体工程的系统性、完整性;

4、具备基本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

5、项目区内权属清晰,不存在权属争议;

6、项目选址应征得2/3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

7、项目选址应征得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同意。

(二)新增耕地布局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新增耕地布局,新增耕地布局应注意以下相关事项:

1、新增耕地数量应确保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不减少;

2、25度以上的坡地,不得作为新增耕地来源;

3、生态林、公益林、生态湿地不得作为新增耕地来源;

4、新增耕地布局应征得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部门同意;

5、新增耕地布局应征得村、组及承包经营主体同意,并承诺组织耕种;

6、拟选新增耕地地块周边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开发难度小,开发后生产组织方便;

7、拟选新增耕地地块具有一定的土层厚度,土质符合农业生产要求,需外借耕作层的新增耕地地块,需确定土源地点,并征得相关权利人同意。

(三)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

可行性研究方案的编制应遵循以下技术路线:基础调查→建设条件分析→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与比选→投资估算编制→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的制定→成果材料的组织。

1、基础调查

基础调查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条件调查。

(1)自然条件调查

调查内容:重点对项目区地形地貌、气象、土壤、植被、水文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天然建筑材料、自然灾害等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踏勘、农户走访等。

(2)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调查内容:项目区涉及的乡(镇)、村的总人口及劳动力状况、经济收入来源、人均年纯收入、人均耕地数量以及项目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种植制度、机械化耕作程度、项目区内土地流转情况与发展趋势等。

调查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踏勘、农户走访等。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项目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程度、后备耕地资源潜力、土地权属状况等内容。

调查方法:图件叠加、现场调查、农户访问、现场指界等。 (4)基础设施调查

调查内容:对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基础设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应如实反映项目区基础设施现状。

调查方法:以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实测地形图或1:10000地形图)为调查底图,采用现场调绘、群众访问等方法。

2、建设条件分析

在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建设条件分析,建设条件分析是合理确定项目目标及工程建设方案的前提。

(1)基础条件分析

分析内容:对所收集的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分析方法:①统计分析法:通过调查获取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的各种数据及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形成定性的结论,推断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②比较择优法:分别对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

形成定量的结论。

(2)新增耕地适宜性分析

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的来源、数量和分布特征;对新增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测算新增耕地数量。

(3)群众意愿分析

根据收集的群众意见,采用统计分析法,分别统计支持项目建设、不支持项目区建设的群众或群众代表的数量,分析项目区建设群众意愿度水平。

(4)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

对项目区自然限制因素、农业设施限制因素、规划限制因素分析及其他限制因素分析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的影响状况及影响程度,并提出解决措施。

3、工程建设方案的编制与比选 (1)方案比选

在对项目建设条件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编制多个供选方案,比选论证,选取最优方案作为项目建设方案。方案比选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保护耕地原则,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方案供选应考虑少占耕地,充分挖掘项目区内新增耕地潜力,利用各项工程措施,改良中低产田,提高耕地质量等级。

②“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由于项目资金有限,方案供选应重点考虑解决项目区当前农业生产所必须的田间道、生产路、灌排设施和必要的土地平整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项目资金最大效益。

③统筹考虑原则,规划方案比选应从项目区全局出发,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统筹考虑,不能只考虑局部利益、眼前利益。

④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方案比选应考虑工程技术方案切实可行。 (2)规划方案技术要求

经比选择优后项目最终规划方案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 ①总体要求

确项目建设范围内重点建设区和一般建设区。重点建设区宜设置在项目区主要交通道路旁,地形平坦、地块集中,具有较好的基础设置条件,在符合以上条件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区应优先设置在其他相关部门涉农资金共同投资建设的区域,充分发挥资金集聚效应,打造项目区“亮点”区。重点建设区在工程布局的系统性及建设标准上应优于一般建设区。

沟渠尽量临路布局,减少农田基础设施占地。沟、渠、路整修工程尽量按现有线路布局,新建工程在发挥其应有功能的前提下,其布局应满足短、捷、顺、直的要求,各项工程应相对协调、均衡布局。

②土地平整工程规划要求

(a)新增耕地区应布置为土地平整区。

(b)现有田块布置土地平整工程应考虑以下情况:

 已经实现土地流转的区域或因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平整的区域,优先安排土地平整;

 重点建设区优先安排土地平整;

 土地平整的区域应具备一定的自然条件:土层深厚、土质较好、地势开阔、地形坡度较小等;

 土地平整区域权属明晰,需进行权属调整的权属调整意向明确。 (c)土地平整以外的区域布置为非平整区域。 ③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要求

(a)水源工程:根据水资源平衡情况重点考虑塘堰、提水泵站、小型拦水坝布局。

(b)输水工程

 重点考虑支、斗骨干输水工程布局;

 为保障工程系统性、发挥工程正常功能,骨干输水工程可适当往上游延伸;

 优先安排骨干输水工程硬化,农渠可不硬化。 (c)排水工程

 重点考虑支、斗骨干排水工程布局;

 为保障工程系统性、发挥工程正常功能,骨干排水工程可适当往下游延伸;

 骨干排水工程以清淤疏通为主,视情况可适当考虑沟岸护砌加固处理,农沟宜不硬化;

 沟渠断面形式及建筑选材应充分考虑项目区地形、土质及项目区天然建筑材料情况。

④田间道路工程规划要求

(a)田间道路工程重点考虑一级田间道、二级田间道布局; (b)一级田间道主要服务群众生活,为群众出行通道,应具有一定的交通量(一般为通组道路或连接组与组之间的道路,通户路、宅前路不能纳入一级田间道),一级田间道利用现有路基整修提质,一般不布局新修;

(c)二级田间道主要服务生产,为田间物资运行通道,其布局应兼顾整修与新修,对现有路况差的二级田间道应布局整修,对道路通达度不够的成片农田应布局新修二级田间道;

(d)生产路主要是田间管理通道,必要时可兼顾机械通行,生产路以新修为主;

(e)一级田间道一般采用混凝土路面,二级田间道一般采用泥结石或砂砾石路面,生产路一般采用素土路面,如有机械通行需要,也可采用泥结

石或砂砾石路面。

⑤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要求

根据湖南省实际情况,主要考虑岸坡防护、田坎防护工程布局。 (a)岸坡防护工程:为保护耕地,在溪沟或小型河流两岸易受洪水冲毁的成片集中耕地区域可适当布置。

(b)田坎防护工程:不能设置大范围田坎护砌,主要对易垮塌的田坎进行加固或对已经垮塌的田坎进行修复,同时在机械从道路进入田块的位置设置下田坡道,保护沟渠及田坎。

(c)岸坡防护及田坎防护工程应重点考虑工程稳定性要求。 ⑥配套工程规划要求

依据村级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及相关涉农部门配套投资意向,落实配套工程布局,土地整治工程应与配套工程协调布局,避免重复建设,杜绝虚假工程。

4、投资估算编制

1、收集编制投资估算相关资料:如项目区周边今年已实施项目的投资预算资料、施工工艺资料、最新的材料信息价、部分辅助材料市场调查价格、常用设备型号及价格等;

2、根据工程建设方案详细统计项目建设内容;

3、合理确定基础单价:如人工工资单价、材料预算价、机械台班单价;

4、了解每一项工程的工序内涵,套用合适的定额子目;

5、依据确定的定额子目、机械台班定额子目和材料价格,编制工程施工费单价分析表;

6、在根据建设任务统计表及单价分析表的基础上编制项目投资总估算,编制项目投资总估算应注意取费符合相关要求。

5、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的制定

根据《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99号)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整治权属管理的通知〉的意见》(湘国土资办发[2012]213号)文件精神编制可行性研究阶段权属调整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前,由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做好权属清查及确认工作。

不实施权属调整的,应附经当地村组双方确认盖章的土地权属现状(勘界)图(≥1:5000)和文件资料,以及当地村、组出具的不实施土地权属调整的文件资料。

拟实施权属调整的,需编制权属调整初步方案,调整后权属界线应以沟渠路等明显地物为界,并附经当地村组双方确认盖章的土地权属现状(勘界)图(≥1:5000)和文件资料,以及当地村、组出具的同意土地权属调整的文件资料。

6、成果材料的组织

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材料一般包括报告、附图、附件三大部分。报告和附图根据相关规范编制,附件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合理、可行的重要支撑,必要的附件资料不可缺少,一般情况下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附件资料:

(1)市级国土资源部门审查意见; (2)县级人民政府立项申请;

(3)县级人民政府关于项目实施的具体意见;

(4)县级国土、财政、农业、水利等项目所涉及部门及所属乡镇人民政府论证意见;

(5)项目选址踏勘报告;

(6)产业化经营方案;

(7)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向书;

(8)项目涉及地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项目实施的签字表、会议纪要;

(9)相关土地权属调整初步方案和协议; (10)项目区影像资料;

(11)其他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需编制的附件资料。

四、土地整治项目可行研究报告审查要点

(一)报告审查

(1) 内容完整,图、文、表数据一致,格式符合编制要求; (2) 编制依据完整,现时性好;

(3) 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描述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4)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真实,土地利用结构符合立项要求; (5) 项目基础设施现状描述客观真实,有必要的统计过程; (6) 合法性分析能反应项目立项合法、合规;

(7) 限制性因素分析反映项目区实际情况,主导限制性因素明确,改善措施与限制性因素相对应;

(8) 新增耕地分析详细反映新增耕地增加来源与减少去向,新增耕地数据真实可靠;

(9) 水资源平衡分析灌溉保证率选取合理,灌溉定额与农业种植制度相符,供水量数据来源可靠;

(10) 有公众参与过程的描述,并有必要的附件资料;

(11) 主体工程应有比选过程;

(12) 工程布局描述应与规划对应,体现项目建设目标; (13) 工程建设标准符合相关规范及项目区实际情况; (14) 工程建设内容有列表统计过程; (15) 土地权属调整内容符合项目区实际情况; (16) 施工组织方案与工程建设方案相匹配; (17) 实施措施和工程管护措施切实可行;

(18) 投资估算依据合理,定额子母选取与施工组织方案协调,各项取费正确,估算总金额符合要求;

(19) 效益分析合理;

(20) 可行性研究结论客观真实。

(二)图件审查

1、现状图审查

(1)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最新的地籍资料一致,土地利用布局及图斑编号与最新的土地利用分幅图一致;

(2) 沟渠路等现状基础设施要素表达完整,并有必要的标识; (3) 有必要的地形要素; (4) 土地权属界线清晰; (5) 对新增耕地地块进行了标注;

(6) 有必要的贴表,如土地利用现状表、新增耕地图斑统计表等; (7) 图名、图框、图例、图签、指北针等图面要素完整、规范; (8) 图例与图面要素相匹配。

2、规划图审查

(1) 工程布局系统性、均衡性好; (2) 项目区内工程与区外工程有效衔接; (3) 土地整治工程与配套工程做到了协调布局; (4) 工程布局充分利用了现有工程;

(5) 新增耕地标注清晰,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图、表一致; (6) 地图要素与现状图一致;

(7) 有必要的贴表,如土地利用结构对照表、工程特性表、配套工程统计表等;

(8) 图名、图框、图例、图签、指北针等图面要素完整、规范; (9) 图例与图面要素相匹配。

3、其他图件审查

(1) 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土地利用现状标准分幅图; (2) 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3) 如无实测地形图,应附标注项目范围线的1:10000地形图; (4) 应附主要工程单体图。

(三)附件审查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报告范文第2篇

1.1 组织与技术准备

1.1.1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县级主要领导为挂帅的县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下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政策和确定工作计划;研究协调解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方案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查方案并上报审批。

1.1.2 整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方案的具体编制工作。各有关部门和涉及村要指定联络员,负责向办公室提供有关资料,反映用地需求和村民意愿或意见,参与方案的研究与协调。

1.1.3 制定工作计划。包括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工作步骤与方法、工作人员组成与分工、工作经费筹措等。

1.1.4制定技术方案。包括规划设计依据与目的、方案编制和工作步骤与方法、技术路线,方案成果与要求等。

1.2 宣传发动,村民参与

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项目区内的家家户户,关系到每一户、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乡级以上政府和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应认真宣传浙委办[2010]1号、浙土资发[2010]14号的文件精神。在宣传发动过程中,重点宣传“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村为主体,惠及农民;土地节约,人口集聚;注重实效,量力而行。”精神的贯彻与解读,使村民了解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村民自觉、主动地参与综合整治工作中去;在方案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彻“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的原则,切实保护村民的切身利益。

1.3 部门协作,共同编制

方案是对项目区内的土地进行“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 的编制,其内容丰富、涉及部门多,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因此,在编制方案过程中,县级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对涉及行业的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在符合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要求的前提下,承担编制方案的单位应认真吸收各部门的方案意见与建议,并将其纳入方案的编制成果之中,完善方案编制的成果。

1.4 收集资料

1.4.1 基础资料。

1.4.1.1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

1.4.1.2 资源状况。包括乡镇、村域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景观资源等;

1.4.1.3 人口资源。包括乡镇、村历年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

1.4.1.4 经济发展资料。包括历年乡镇、村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等;

1.4.1.5 集镇、村庄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

1.4.1.6 乡镇、村主要产业发展状况;

1.4.1.7 农业普查资料;

1.4.1.8 乡镇、村域生态环境状况;

1.4.1.9 乡镇、村庄历史资料。

1.4.2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

1.4.2.1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资料,包括数据、图件和报告;

1.4.2.2 历年土地统计资料;

1.4.2.3 历次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资料;

1.4.2.4 待开发土地资源调查及其他专项用地调查资料;

1.4.2.5 土地评价、土壤分级资料。

1.4.3 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

1.4.3.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1.4.2.2 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资料;

1.4.2.3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资料;

1.4.2.4 国土规划、县域规划、城镇规划、开发区规划、农业区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及林业、交通、水利等各专业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

1.5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5.1 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对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矿藏、景观、灾害等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口、集镇化(或中心村)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商品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比较,明确本乡镇、村级土地利用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5.2 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及动态变化分析:根据土地详查、变更调查、土壤监测及人口、土地、农业、城乡建设统计年限,分析、比较各类土地的面积、人均占有量和质量,以及土地利用近10年的变化情况,研究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评价土地利用变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1.5.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分析:结合土地资源条件,分析各类土地比例关系及各类土地在全县范围内的分布是否合理,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1.5.4 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分析:计算土地开发利用率、各类用地实际利用率、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产出率、生产率相比较,评价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的高低。

1.5.5 归纳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反映出土地利用特点和各种土地利用问题,分析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分清轻重缓急,提出规划要重点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

1.6 土地供需预测

1.6.1土地供需预测的步骤与方法

1.6.1.1提出对人口和各部门用地的要求;

1.6.1.2 分析土地利用潜力,测算各类土地供给量;

1.6.1.3 各部门根据预测要求,测算规划期间的人口和用地数量、类型,提出用地布局要求;

1.6.1.4 对部门用地预测结果进行初步审核,凡不符合预测基本要求的,由有关部门修改或重新进行预测。

1.6.1.5 汇总各类土地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1.6.2 土地供给量测算

1.6.2.1 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远景潜力分析

一是在分析各类农用地实际利用水平、集约程度的基础上,测算农用地整理和集约利用增加农用地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单产的能力。

二是在分析各类建设用地实际利用水平、集约程度的基础上,测算各类建设用地调整改造的能力。

三是调查各类废弃地的面积、分布,评价废弃地适宜复垦利用方向合数量。

1.6.2.2 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规模预测。根据国家合地方政府有关政策要求合投资能力,通过投入产出合费用效益分析,预测规划期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为各类用地的数量合预期效益。

1.6.3 人口预测

1.6.3.1 预测采用的总人口基数与政府正式公布的人口数一致。

1.6.3.2 规划期总人口的预测分为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预测。

1.6.3.3人口机械增长预测宜由计划生育部门为主进行。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根据计划生育政策,分析多年来的自然增长情况予以确定。

1.6.3.4 人口机械增长预测应根据公安部门统计的多年人口实际净迁入(出)数量,并分析影响人口机械增长的因素予以确定。

1.6.4农业用地需求预测。耕地需求量一般由农业部门为主预测。

1.6.4.1 规划期耕地需求量应在保证各类农产品需求量,合理预测作物播面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的基础上确定。各类农产品需求量包括当地基本需求量、国家订购和调出(入)量,其中:当地基本需求量根据1.6.3条预测的人口总规模和计划要求达到的人均农产品占有标准确定;保证努力减少调入量,增加调出量。作物播面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根据多年实际变动和规划变动和规划期内物质投入和技术进步情况预测。

1.6.4.2 耕地需求量如采用统计数预测,应将其结果按土地利用现状二次调查(下称“二调”)或二调成果进行修正。

1.6.4.3 人口高峰年不在规划期内的,尚应根据人口高峰年各类农产品需求量和作物单产、复种指数变化趋势,预测人口高峰年耕地需求量。

1.6.5 村庄建设建设预测。村庄建设用地需求量一般由建设部门为主进行预测。

1.6.5.1 新建区用地选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新建区用地选择范围,必须同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下称“二规”)的要求。

1.6.5.2 新建区用地规模的确定。应符合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的规定,即项目新建区总用地规模不得超过项目撤、迁、并原村庄的建设用地规模和需占用耕地面积不得超过通过项目撤、迁、并后原村庄建设用地复垦耕地的面积。

1.6.5.3 乡镇村建设用地预测。村庄建设用地总规模(包括新建区、盘活区和保留区的用地规模)应在符合浙江省城乡建设厅编制的《浙江省实施<村镇规划标准>的有关技术规定》(浙建乡[1994]224号)和不超过当地政府制定的乡镇村建设用地的标准的前提下进行预测。

2 项目方案的研究广度与深度

2.1 方案研究的内容

根据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的要求,本轮开展的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有:

2.1.1 项目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现状分析。

2.1.2 拟定项目区产业规划与布局。

2.1.3 确定项目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相关工程规划及布局。

2.1.4 拟定项目区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案。

2.1.5 拟定项目区权属调整方案。

2.1.6 拟定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保障措施。

2.2 方案目标的确定

2.2.1 确定方案目标的依据

2.2.1.1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或上级下达项目区涉及乡镇、村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2.2.1.2 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

2.2.1.3 土地利用现状、利用潜力和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

2.2.1.4 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

2.2.2 方案目标。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规划期土地利用所要达到的目标。主要包括:耕地保护;统筹安排各业用地;推进土地整理和复垦,适度开发宜农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2.3 方案研究的广度

综合整治是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布置与调整。因此,方案研究的广度主要包括:

2.3.1 土地整理开发与原村庄建设用地复垦规划与设计方案;

2.3.2 新建区用地规模与布局调整方案

2.3.2.1 搬迁农居建房用地(包括:五保户、孤寡老人等集中供养集体用房与配套用房等)调整与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2 休闲娱乐公园或活动场所(包括:老年活动室等)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3 教育(包括:幼儿园、小学及其配套用房等)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4 项目区域内三产业(包括:商店等)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5 村内污水排放(包括: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场、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沼气池建设)集中处理场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污水排放走向,污水集中点的分布与布局。

2.3.2.6 村内外绿化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

2.3.2.7 村内外交通道路(包括:公交车停靠站、场等)规模与布局方案。

2.3.3 村民饮用水水源地及其设施规模与布局规划方案,规划饮用水源地及取水范围,设计引水管道的走向等。

2.3.4 排水防洪工程规模与布局规划方案。

2.3.5 项目区域内土地权属调整方案与一产业的发展纲要。

2.3.6 项目区域内一产业的加工业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

2.4 方案研究的深度

2.4.1 土地整理开发与建设用地复垦方案编制深度

土地整理开发与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工程的范围、拐点及拐点座标明确、清晰,地类清楚、数据翔实,新增耕地图斑及范围、面积准确,工程布局科学合理,明确项目工程的布局与走向,并附有项目工程施工设计图(施工工艺及其材料的使用与说明)和该项目工程的预(概)算及其单价的预测等。

2.4.2 新建区用地方案编制深度

新建区用地总量安排需符合浙土资发[2010]14号文件的要求,其范围、拐点及拐点座标明确、清晰;新建区用地图斑及范围、面积准确,地类清楚、数据翔实;农居建设用地安排需符合相关建房用地标准;公共设施(如:休闲娱乐公园或活动场所、教育、绿化、交通等)及其用地,要切合项目区的实际及相关用地标准,以及该项目工程的预(概)算等。

2.4.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方案编制深度

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农耕习俗、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已经存在或将来可能培育符合国家和人民群众食膳和生活所需农副产品发展方向的产业,编制其产业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方案。方案应当包括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产业用地的落地和范围,预测农副产品的培育、农业技术力量的支撑、产品销售渠道和最终落户城市等、以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即农副产品加工业)用地规模等。

2.4.3 相关工程方案编制深度

2.4.3.1 村民饮用水工程。根据当地的人口和用水的习俗,编制村民饮用水的水源地及其保护的范围与措施,引水管道的大小与走向等方案。方案应包括预测村民日饮用水水量及引水支管道大小与走向;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节约用水措施及其水源地取水设施规模,以及该项目工程的预(概)算等。

2.4.3.2 防洪排涝工程。根据当地的集雨面积、多年平均降雨量及其雨量的分布规律,原有的防洪排涝标准及危及当地村民或农田的情况等,编制防洪排涝方案。方案应包括防洪排涝工程的规模与布局,工程设施的使用与维护以及项目工程的预(概)算等。

2.4.3.3 对外交通工程。在分析项目区域内现有的对外交通道路及其等级、今后的区位条件变化(如从基层村升格为中心村或集镇等)及对外交通道路的需求(如农副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外运)等基础上,编制对外交通工程用地规模与布局方案。方案应包括项目工程的预算等,农村联网公路及提升道路的等级等内容。

2.4.3.4 农村电气化工程。预测并编制项目区内的用电量(包括居民用电量、农业生产用电量和加工业用电量等)及其输送电能的设施规模与布局,项目工程的预算等内容。

2.4.3.5 其他工程。根据项目区的现状与今后的发展方向,预测和并编制相应的其他内容(如污水排放与处理等)的工程布设方案,以及项目工程的预算等内容。

3 方案编制方法与要求

方案编制应包括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文本及其说明、规划设计方案的相关图件等内容。

3.1 规划设计原则

3.1.1 统筹规划原则。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建设、交通、水利、林业等部门的规划,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在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建设用地数量不增加的基础上,田、水、路、林、村、房综合考虑,统筹规划生产、生活、居住、建设、生态用地,科学合理布局。

3.1.2 因地制宜原则。合理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块和居民点布局,保持传统村庄建设风格,尊重农耕习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确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将规划工作做实做细,以更好地指导实施。

3.1.3 以民为本原则。尊重农民意愿,自觉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提前知情和全程参与,实行阳光操作,做到整治前农民乐意,整治后农民满意。

3.1.4 有序推进原则。综合整治规划期限一般为3年,在规划期限内,可根据需要做出分期实施的安排。

3.2 规划设计理念。

3.2.1 村民建房位置的意愿与政府规划引导相结合理念。综合整治新建区应不占或少占耕地,尽量利用坡地等非耕地建房、建新村的理念。

3.2.2 自然地形地貌与公共设施用地相结合理念。即尽可能结合河滩地、田园等自然或现有景观,将农村新村设计成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理念。

3.2.3 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理念。结合目前农村、农民解决急需解决问题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相结合的理念。

3.2.4 突出重点与“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相结合理念。

3.3 方案文本编制内容与要求

3.3.1 总则。明确规划设计的目的、范围、建设期限,采用的基础数据来源,指导思想、原则、依据和任务。

3.3.2 规划目标。明确耕地保护目标、建设用地控制目标、人口控制目标和规划设计的其他目标。如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村镇改造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等目标。

3.3.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明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农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建设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3.3.4 产业规划分区与布局。明确产业区划导向、规划分区与布局。

3.3.5 综合整治规划。明确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具体规划布局;明确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房屋建筑整治规划、环境整治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相关内容。

3.3.6 综合整治工程设计。

3.3.6.1 土地整理暨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复垦和开发数量,新增耕地面积、基本农田标准化率;

3.3.6.2 新建、改建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以及市政上下水数量;

3.3.6.3 新建、改建主干路、支路以上道路数量;

3.3.6.4 新建、改建主干道、主干渠林带及村内绿化数量;

3.3.6.5 旧居民点的改造及新村建设数量;

3.3.6.6 农户集中居住率;

3.3.6.7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

3.3.7 土地用途分区及用途管制。明确土地用途分区划定的原则、方法;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点用地区、开发复垦整理区等区域分布和用途管制措施。

3.3.8 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案。明确综合整治后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方案。

3.3.9 权属调整方案。明确综合整治后权属调整方案。

3.3.10 规划实施措施。包括法律的、行政的、社会的、技术的以及其他保障措施等。

3.3.11 附则。明确规划成果组成、实施日期、规划实施和解释。

3.4 方案说明书编制内容与要求

3.4.1 前言。说明编制规划的缘由及主要过程等。

3.4.2 现状基本情况。

3.4.2.1 规划范围及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说明项目区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四至关系,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

3.4.2.2 自然条件及资源状况。说明项目区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及地质条件。

3.4.2.3 人口状况。说明项目区所涉及的行政村(自然村)、人口分布等情况。

3.4.2.4 经济产业发展状况。说明项目区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的利弊条件。

3.4.2.5 土地流转状况。说明项目区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状况。

3.4.2.6 权属状况。说明项目区有关建设用地、农用地权属现状情况。

3.4.2.7 田、水、路、林基本状况。

田:说明项目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生产路、田间道、灌排渠建设情况,分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潜力情况。

水:说明项目区内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以及市政上下水情况。

路:说明项目区内现状通村公路、村内公路及总长度。其中土路、己硬化路、原有石板、碎石路宽度及总长度,道路通畅情况等。

林:说明项目区内绿化情况,主干道、主干渠林带建设状况。

3.4.2.8 村庄建设状况。

村庄情况:说明村内各自然村的分布情况,包括宅基地规模以及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自然村撤、扩、并计划;说明村内房屋总幢数、人均占地面积、人均建筑面积、容积率以及建筑新旧情况;分析村庄的用地结构、各类用地布局、复垦潜力状况。

景观和形态:说明现状村庄空间景观状况,对建筑物的功能、用途、面积、建设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风格及特色进行汇总与评价。

公共配套设施:说明现状卫生所、文化站、小学等公共配套设施分布情况、数量及规模。

环境保护:说明村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类型,对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3.4.2.9 村民发展意愿。通过对村民现场走访、发放调查表等形式,收集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和村民意愿,对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汇总。

3.4.3 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说明规划编制的工作步骤、技术方法。

3.4.4 综合整治方案面临形势。说明规划编制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

3.4.5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的依据和方向。说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的人口依据、政策依据、规划依据等。

3.4.6 产业规划分区及布局

3.4.6.1 产业区划与要求。与当地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3.4.6.2 产业规划布局及相关建设内容。应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交通、人才、资金以及传统优势产业等因素来进行产业规划布局,明确产业化经营相关工作内容。

3.4.7 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及布局。按照功能分区的要求在现状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明确保护面积和保护责任人;划定耕地范围,明确耕地保有量;对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合理布局,明确公共配套设施的类型、级别、数量、规模和分布情况;明确绿化的布局要求,绿化面积、苗木种类等。

3.4.8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3.4.8.1 说明土地整理范围及填土、挖土、驳坎及与之配套的生产路、灌溉、排水等工程量内容和要求。

3.4.8.2 说明项目区内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以及市政上下水的长度、用材及净化方式和布局。

3.4.8.3 说明主干路、支路以上道路布局、等级标准、长度、路面材料等内容。

3.4.8.4 说明主干道、主干渠林带建设及村内绿化的布局情况,明确绿化面积、苗木种类等。

3.4.8.5 说明撤、扩、并自然村的数量、宅基地面积,明确新村建设的位置、规模、总用地面积、人均用地面积。

3.4.8.6 说明公共配套设施:电力工程、电信及有线电视工程、管线综合、消防、卫生所、文化站、小学等公共配套设施分布情况、数量及规模。

3.4.8.7 说明村庄整体风格与景观环境应与村镇环境和谐统一,与村镇的历史文脉应相联系,符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符合当地村民的审美情趣及和行为心理等。

3.4.9 规划的影响分析。明确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社会公众的影响。

3.4.10 规划若干问题的说明。关于计量单位、图件的说明。

3.5 方案图件编制方法与要求

3.5.1 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1.1 编制方法。将土地利用现状二调成果的标准分幅图直接拼接成一张图,并在拼接图上画定项目区的范围线和判读土地利用现状的土地分类及相关数据;在图框外的正上方居中添加项目名称(项目申报的名称的全名)的图名;在图框内的左上方添加项目的区位示意图和图右下方添加图例;在图框外的正下方居中添加比例尺及其右下方添加编制单位的名称(全称法定名)。

3.5.1.2 编制要求。比例尺选择一般以1:2000—1:10000为宜,我市可直接选用1:10000。图面保持整洁、清爽,添加线条、字体等粗细、大小匀称。

3.5.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2.1 编制方法。在新一轮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可直接下载项目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信息与内容。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2.2 编制要求。选用比例尺应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相同,图上应标明并相对突出分区及各类用地规划。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3.5.3 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3.1 编制方法。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与项目区涉及村的村庄规划对接,并根据项目区的调查与民意要求,在有关部门协调的基础上,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图。明确项目区内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建新区块的范围和主要工程的布局与要求。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3.2 编制要求。选用比例尺应与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相同,图上应标明并相对突出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建新区块的范围与内容。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3.5.4 综合整治工程规划设计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4.1 编制方法。根据项目区综合整治规划的内容与要求,将整治工程中的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工程,分项目与区块分别独立进行编制。

在编制的过程中,应根据整治项目的地形、地貌和资源等特点,充分体现整治项目范围内的田块整理工程(田块整理范围及填土、挖土、驳坎及与之配套的生产路、灌溉、排水等内容)、水利设施工程(村内各类支渠以上的灌溉、排水、塘堰驳岸及村镇上下水等内容)、道路工程(各类支路以上道路的布局、等级标准等内容)和绿化工程(各类林带建设及村内绿化的布局等内容)。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4.2 编制要求。工程布置要合理,符合村民的意愿,方便村民的生活与农业生产的要求,达到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土地整理开发工程建设标准》和《关于切实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质量管理的通知》(浙土资发[2009]25号)、市国土资源局《丽水市垦造耕地项目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可直接指导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方案的实施与施工。土地复垦项目的比例尺,一般选用1:500;土地开发项目的比例尺,一般选用1:1000—1:2000;土地整理项目的比例尺,一般选用1:2000—1:5000。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3.5.5 项目区建新地块现状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5.1 编制方法。依据预测项目区的人口、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项目区村庄等级、建设用地盘活情况等,测算出新建区的用地规模和范围。在“二规”衔接的基础上,采用在二调成果图上编制并划定新建区块,确定该区块的地类及分类面积。其他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5.2 编制要求。根据城乡建设部门的要求进行编制。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需标明各类地形要素、建新区范围线、拐点座标和区块地类分类面积等内容。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3.5.6 项目区建新地块建设规划图编制方法与要求

3.5.6.1 编制方法。在项目区建新地块现状图上,根据新建区块的用地规模、内容和要求,将规划的建筑与道路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进行编制。所需添加的其他内容和要求与3.5.1.1相同。

3.5.6.2 编制要求。根据项目区当地的特色与发展的需求预测,并符合浙建乡[1994]224号要求进行编制。需标明各类建筑数量分布、层数、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位置及数量、建新区范围线、拐点座标和区块面积等内容其它要求与3.5.1.2相同。

4 方案编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基本要求

4.1.1 坐标系。图件和野外实测整治区块边界及拐点坐标,统一采用西安80大地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选择120度经线作为中央子午线。

4.1.2 土地利用地类分类。方案编制所涉及的土地利用现状地类分类,应符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土地分类标准GB/T 21010-2007)

的标准。

4.1.3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采集或引用。编制方案所涉及有关土地的数据,应直接引用二调成果。为保证项目的可实施性,对复垦新增耕地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是否平衡进行初步计算,数据参考二调和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调查数据。

4.1.4 新建区块用地范围。在编制方案时,应做好“二规”的衔接,不得突破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允许建设区或有条件建设区的范围。

4.2现状分析要具体

4.2.1 重点分析村民对宅基地的占有情况、复垦潜力、其他新增耕地来源潜力、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现有沟渠路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范围明确,分类准确,面积翔实

4.2.2 复垦要落实到户,开发、建新要落实到地块。考虑节余指标时,要考虑农户必需的宅基地面积,留足村集体

二、三产业用地。

4.3 新增耕地质量

4.3.1 土地开发复垦区块要单独编制复垦后地类表,需指出开发复垦的耕地质量。如水田、旱地等。

4.3.2 补划基本农田或标准农田。在综合整治过程中,通过采用工程和生物手段后,将预期能达到基本农田或标准农田标准的新增耕地,纳入基本农田或标准农田的补充(或调整)方案或储备库中。

4.4 方案中几个指标关系

4.4.1 占用耕地。新建区地块如需占用耕地的,在原有村庄撤、并建设用地复垦(下称“复垦区块”)中所新增耕地面积一定大于或等于相当于建新区块所占用耕地的数量与质量。

4.4.2 新建区用地规模。复垦区块面积一定大于或等于建新区块面积。即项目区建新区块面积=复垦区块面积-复垦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区建新区块占用的耕地面积。

4.4.3 整治后耕地面积。应等于整治前耕地面积与复垦、开发、整理新增耕地面积之和减去建新地块占用耕地面积。

4.4.4 整治后建设用地面积。应等于整治前建设用地面积减去拆旧复垦区块面积加上建新区块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即申请周转指标面积)。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报告范文第3篇

(一)项目竣工报告;

(二)设计工作报告;

(三)监理工作报告;

(四)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五)工程复核报告;

(六)项目决算报告;

(七)审计报告;

(八)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报告;

(九)权属管理工作报告;

(十)预验收报告。 验收备查资料如下:

(一)设计文件

1、设计报告;

2、项目预算书及批准文件;

3、施工图纸及设计变更成果;

(二)实施管理文件:

1、招投标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报告等);

2、合同文件(设计、监理、施工、工程管护等)及资质资料;

3、项目实施方案;

4、项目实施管理各项制度;

5、会议纪要、影像资料;

6、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资料;

7、历次验收成果及结论;

(三)施工文件

1、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日记、月报;

3、质量事故记录;

4、工程量计量原始记录;

5、单体工程竣工图纸;

6、单体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

(四)监理资料

1、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

2、监理日记、月报;

3、监理规划、细则;

4、质量、进度、投资控制资料;

5、群众监督委员会认可意见等资料。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报告范文第4篇

xxx土地整治项目验收阶段材料清单

1、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后附表样式见下页);(找到,没下载)

2、申请验收项目汇总表;(没找到)

3、县局对项目的验收批复、预验收报告及验收人员名单(原件);(甲方)

4、项目自验(或初验)后的整改情况报告;(甲方)

5、项目承担单位自查报告;(甲方)

6、项目竣工报告;(已做)

7、项目建设情况表、项目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表、项目投资预期效益表、 土 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前边都找到)、新增耕地面积汇总表;(没找到)

8、项目区竣工验收图(已做)、实测地籍图(补)、和竣工后项目实测报告(已做)、项目实施前后土地利用现状图(已做);

9、项目决算报告及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出具的工程竣工决算批复;(甲方)

10、项目审计报告(当地审计机关出具的原件);(甲方)

11、设计工作报告(设计单位);(甲方)

12、监理工作报告(监理单位);(甲方)

13、施工管理工作报告(施工单位);(甲方)

14、权属管理工作报告(项目承担单位);(甲方)

15、实施方案和招标方案及其批复;(甲方)

16、项目有关合同(施工合同、勘测设计合同、监理合同、招投标代理合同等);(甲方)

17、土壤检测技术报告、由农业部门出具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报告(原件);(甲方)

18、有水利设施的项目应有由水利部门出具的水利设施质量评定报告(原件);(甲方)

19、土地整治后工程交付协议书、固定资产移交书;(甲方)

20、工程管护协议书、管护制度;(甲方)

21、有关影像资料;(甲方)

22、项目复核报告、图件等相关资料;(甲方)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报告范文第5篇

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500吨选矿厂土地复垦项目

预 算 书

项目承担单位: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规划设计单位:******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〇一六年七月

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500吨选矿厂土地复垦项目预算书

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500吨选矿厂土地复垦项目预算书

1项目概况 ............................................... 1 1.1项目区概况 .......................................... 1 1.2 投资概况 ............................................ 1 1.3 分年度投资概况 ...................................... 2 2预算编制依据 ........................................... 2 3 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 2 3.1 工程施工费 .......................................... 2 3.1.1直接费 .......................................... 2 3.1.2间接费 .......................................... 3 3.1.3计划利润 ........................................ 4 3.1.4税金 ............................................ 4 3.2设备购置费 .......................................... 4 3.3 其它费用 ............................................ 4 3.3.1前期工作费....................................... 4 3.3.2工程监理费....................................... 4 3.3.3竣工验收费....................................... 4 3.3.4业主管理费....................................... 4 3.4不可预见费 .......................................... 5 4 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 5 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500吨选矿厂土地复垦项目预算书

1项目概况

1.1项目区概况

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复垦项目位于四川省丹巴县格宗乡李摆子,1个行政村,涉及地块5个,面积13833.59平方米,现状为边坡林地和工矿用地。

本项目的总投资为19.793万元,亩均投资为9544.77元。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是:项目区建设规模1.383公顷,项目区为工矿用地项目拆旧复垦区。

项目区属亚热带大陆气候,受冷热空气交替影响,光照充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植被主要以崖柏、灌木为主,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土豆、扁豆等,果林资源丰富,有桔、梨、桃等种类。

项目区土壤多系冲积物构成土质,土壤类型主要是沙青色土、潮土,紫灰色土腐殖质含量较高,颜色较呈紫色,速效养分较高,水稳性团粒含量高,结构良好.浸水容重为0.63g/cm3,最大吸漫水变动范围在2.5%一3.0%之间土层较厚,土质肥沃,土地质地较好,适宜种植粮食、油料等农作物。

1.2 投资概况

本项目工程内容分为土地平整、灌溉排水和田间道路,共三类。

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500吨选矿厂土地复垦项目预算书

项目区预算总投资19.793万元,单位面积投资约为9544.77元/亩)。其中,工程施工费18.29万元,占总投资的82.95%;设备购置费0万元;其他费用共计1.503万元,占总投资的14.14%;不可预见费1.2万元,占总投资的2.91%。1.3 分年度投资概况

依据项目工程进度计划,根据项目工程实施进度进行资金投入,项目建设施工工期为三个月,一个投资年度,总投资为19.79万元。

2预算编制依据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3)《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

(5)《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 (6)其他有关规定和标准。

3 取费标准和计算方法的说明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项目预算由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它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拆迁补偿费)和不可预见费组成,在计算中以人民币元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两位,汇总后整计到元。

3.1 工程施工费

3.1.1直接费

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500吨选矿厂土地复垦项目预算书

直接费包括直接工程费和措施费。 3.1.1.1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由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组成。 人工费中,人工单价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计算得来。

材料费=工程量×材料费定额,材料用量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材料价格采用《甘孜州工程造价信息》(2014.NO.5期);《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中的建设工程主要材料参考价,未涉及的材料价格采用当地的市场调查价格。

施工机械使用费=工程量×施工机械使用费定额,定额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编)》计取。

3.1.1.2措施费

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措施费费率土方工程、砌体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4.00%计算,砼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5.0%计算,安装工程按直接工程费5.4%计算。其他工程费按直接工程费4.00%。

3.1.2间接费

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中的规定计取间接费。土方工程为直接费的5.00%,砌体工程为直接费的5.00%,砼工程为直接费的6.00%,其它工程为直接费的5.00%,安装工程为人工费的65.00%。

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500吨选矿厂土地复垦项目预算书

3.1.3计划利润

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规定,计划利润费率取3%,计算基础为:直接费+间接费。

3.1.4税金

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规定,税金费率标准为3.22%,计算基础为:直接费+间接费+利润。

3.2设备购置费

本项投资无

3.3 其它费用

3.3.1前期工作费

前期工作费包括土地利用与生态现状调查费、土地勘测费、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费、阶段性实施方案编制费、科研试验费和工程招标代理费。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按工程施工费5%-7%计取,在本项目中取7%。

3.3.2工程监理费

工程监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委托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全程的监督与管理所发生的费用。

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计取或者按工程施工费的2%-3%计取,在本项目中取3%;

3.3.3竣工验收费

包括竣工验收复核费、工程验收费、决算编制与审计费、复垦后土地重估与登记费、基本农田补划及标记设定费。各项收费依据均以 东丹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500吨选矿厂土地复垦项目预算书

工程施工费与设备购置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本项目计价基数小于100万元,故项目竣工验收复核费费率取0.7%;项目工程验收费中取1.4%;项目决算的编制与决算审计费取1%;整理后土地的重估与登记费取0.65%;基本农田补划及标记设定费取0.11%。

3.3.4业主管理费

以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前期工作费、工程监理费、拆迁补偿费和竣工验收费之和作为计费基数,采用差额定率累进法计算,本项目计价基数小于100万元,取2.8%。

3.4不可预见费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规定,不可预见费费率取3%,计算基础为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和其它费用三项之和。

4 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报告范文第6篇

开标时间:2013-02-26

所属行业: 房屋建筑

标讯类别: 省内

项目概况

项目总体情况介绍:泰宁县城西新区综合体(丹霞之城)项目开发是县委、县政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的重要战略部署。新区开发按照“树立新城形象标杆,引导改善城市旧区面貌,完善城市整体功能结构,打造跨越式发展”的泰宁城市新形象要求,围绕建设“中国旅游主导型县域经济样板区、世界级丹霞旅游目的地、国际安养休闲小城”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做靓老城、做大新城、做精管理。坚持高起点、宽视野、新思路、新机制有序推进,逐步凸显城市张力,拉开城市框架,努力打造“海西最美的山城、三明最靓的看点”。

城西新区综合体(丹霞之城)项目的建设将以“基础先行、拉开框架;滚动开发、分期推进;突出特色、做优环境”为开发原则。计划10年时间分三期完成新区开发,把城西新区综合体(丹霞之城)项目倾力打造成依托山水景观优势,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融养生、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居住为一体,具备生活慢城节奏的“国际安养休闲度假区”。

上一篇:听班主任讲座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团队集体活动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