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师德魂分析论文范文

2024-03-15

教师的师德魂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结合相关文件、案例进行研究,对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内涵做出分析,认为能力素质是“双师型”教师的内容或内涵,证书职称只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或外延。

【关键词】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定的、以掌握生产技术和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科学为主的教育形式,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有其独特性。他们不仅要具备从事职业教育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具备较高的职业教育理论、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并且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生产操作能力以及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从“双师型”教师这一称谓于上世纪90年代由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者第一次提出开始,对“双师型”教师的关注点便一直集中在课堂以外的实践技能能力上,而对教学能力的关注却有所偏废。现今对于“双师型”教师能力如何评定,职业教育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定论,仍处于各地区教育部门、各学校“各自为政”阶段,确立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是教师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文件解读

1995年,在《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开展高职高专教育师资队伍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使用“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双师素质教师制定具体的界定标准,为高职学校建设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提供了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十条、《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六条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要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七章提出要“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七条提出: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

政策层面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的强化,对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尤其是高职师资的专业素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自1995年《通知》后,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双师型”教师内涵经过概念的提出、初步发展、评价标准的明确、趋于成熟期等几个阶段。随之产生一些变化:第一,名称有各种提法,有“双师型”“双师资格”“双师素质”等,但含义基本不变;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双师”教师的内涵逐渐清晰、丰富起来;第三,对“双师”教师的描述越来越具体化、可操作化。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双职称只是“双师型”教师的一个表现形式。

二、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双师型”教师研究的文献数量已经不少,涉及的领域也较为广泛,但多属于基础理论探讨和一些经验总结,有不少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触及或悬而未决。单纯的“双师型”教师研究有相关综述,如唐林伟、周明星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它从概念、标准、培养模式、管理及发展趋势这几个方面展开综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大多从“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方面进行研究。关于“教师能力”标准的研究也有一些论述,如楼世洲,苗刚《欧盟职业学校教师能力结构标准的新进展》提出欧盟职业学校教师能力结构。宁虹《教师能力标准理论模型》从“教”的角度提出了教师能力标准理论模型。童丽《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标准设计的探索》提出教师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价值形成了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标准框架。

但是以“双师型”、“能力”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关于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和能力建设的研究不是很多。确立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标准是“双师型”教师能力建设的重点之一。“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框架的清晰界定能有效地帮助专业教师群体清楚地认识到努力的方向,并以此作为行为的标准,促进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良性发展。但是目前对于其能力标准的研究少之又少。有些是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理论模型进行论述,但并没有明确其标准的内容。有些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做了一定的分析,但并没有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展开具体论述,如王治民《教师能力标准开发的理性思考》阐述了对教师能力标准的开发的观点。有的是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核心能力进行研究与分析,将“双师型”教师能力与队伍建设研究相关联。有的是从国际比较来论述“双师型”教师能力建设,但绝大多数侧重于教师培养模式方面进行阐述。

三、案例分析

自“双师型”教师概念诞生以来,各级各类教育管理机构对这支特殊的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是十分的重视。各省教育厅、各高职校以教育部的文件为依据,结合当地职业教育情况、学校自身情况颁布了各自的“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证标准。他们在形式上大多是教育部标准衍生物,是行政命令的具体执行;内容上都比较侧重资格证书的获得,很少考虑“双师型”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固有成本和动态因素。

重庆市教育局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做了详细地界定。他把“双师型”教师分为三种等级:初级、中级、高级,针对每一层次制定不同的界定标准,每个层次提出了一些必备条件。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双师型”教师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中,对“双师型”教师标准做了界定。分为基础条件:和必备条件。这两种标准以“双证”为基础,强调实践经历,都在试图为“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提供一种统一尺度和规格。但它们都没有对“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做出可行的量化标准。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双师型”教师能力主要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研科研能力、拓展能力等方面,能力素质是“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证书职称只是其形式或外延。

参考文献

一、国家文件

[1]《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国教委〔1995〕)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3]《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6〕[4]《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6号)

[5]《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新华社于2010年7月29日发布)

[7]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二、论文

[1]唐林伟、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學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4)

[2]楼世洲、苗刚.欧盟职业学校教师能力结构标准的新进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0(1)

[3]宁虹.教师能力标准理论模型[J].教育研究,2010(11)

[4]童丽.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标准设计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1)

[5]王治民.教师能力标准开发的理性思考——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项目研究设计[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6)

教师的师德魂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教师专业化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是校长的责任。校长要解读教师,明确专业化成长需要;要确立愿景,营造学校教师成长需要氛围;要求实创新,切实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需要。

【关键词】校长;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专业化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高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学校、教师、校长关注的热门话题。校长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引领者,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关键点。本文就一般意义上中学校长如何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需要进行探讨。

一、提高认识,切实履行校长职责

学校是教师的学校。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主要在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对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是现代校长的责任。要始终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始终坚持把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是否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抓。要始终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向,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引导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方向,构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探索学校促进不同教师和不同发展阶段教师进行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和途径,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促进学校的发展,以教师发展的质量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解读教师,明确专业化成长需要

校长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首先需要解读教师。解读教师要有正确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适当的形式,以打消教师的顾虑,争取教师的配合,和教师零距离的接触,融入到教师群体中去,才能解读到真实的教师,才能了解到教师的所想、所需、所行及其生存和发展状态,才能广泛而深入地搜集到教师的全面信息,从中提炼出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准确信息。

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教师有着作为现代人的一切需要,他们有对人生的追求,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幸福的追求,对生存质量的追求。教师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培养人的特殊职业,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又有别于其他行业,他们的专业化成长需要具有特殊性。他们希望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不断修炼高尚的师德、不断更新教育的理念、不断拓展知识的构成、不断提升教管的能力、不断升华职业的品质。同时,他们也希望生存和发展的其他需要能为自我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那就是能够较好甚至能够很好地解决“五子登科——妻子(汉子)、孩子、票子、房子、车子”的问题,以便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投入到专业化发展中。所以,校长必须从教师的整体需要着眼,寻求教师需要的最优化实现。在教师一般生存与发展需要得到尊重和满足的前提下,才能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创造

良好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激发起教师成长需要的内驱力和内动

力,这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关键点。

三、确立愿景,营造校园教师成长氛围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愿景是一个方向舵,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这个共同的愿望会紧紧将他们结合起来。同时指出,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互动成长而形成的。建立共同愿景的组织,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借着汇集个人愿景,共同愿景才能获得能量和培养行愿。因此,校长在全面了解、掌握了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之后,就要着力思考解决如何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首要的工作就是将教师的个人愿景汇集、提炼出共同愿景,确立提升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共同愿景。比如,打造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骨干教师、知名教师、专家教师,提高政治、经济待遇,提升生命、生活质量……确立共同愿景时,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发扬民主,依靠民智,集中民愿,使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同愿景源于教师个人愿景,植根于教师个人愿景,使共同愿景成为教师智慧的结晶,成为教师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成为汇集个人愿景的统一追求,成为教师队伍真心追求的愿景。真正做到“我的愿景对你并不重要,惟有你的愿景才能够激励自己。”使学校的共同愿景获得能量和培养行愿。同时,也使这一汇集、提炼愿景的过程成为学校营造教师追求共同成长需要愿景的过程,以学校的共同愿景激发和培养教师队伍的愿景意识,从而把教师

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上来。

四、求实创新,切实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

1.与时俱进,用时代发展的要求感召教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

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为此,校长要与时俱进,用与时代同步的眼光和睿智,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管理理论,不断了解掌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并把各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要求转化为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动态、新思想、新理论以及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向教师宣讲和渗透,组织教师学习,用新形势、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去感召教师,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促进教师的角色重建,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追求和需要动机。

2.树立榜样,用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引领教师

在学校这辆列车上,校长是火车头,校长跑得多快,老师们跟着就跑得多快。在当代,校长的专业化与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几乎是并行的。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校长不仅要向教师看齐,还要敢于作教师的榜样。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样:一校之长应是师者之师。所以,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校长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自我专业意识等是否在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提升,教师们都看在眼里,对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产生共振影响,一进共进,一退共退。校长一定要在专业化成长中领跑,并用自己在校长专业化发展中所取得的成

绩、所形成的感悟、所提炼的认识去说服教师、教育教师、引领教师,以不断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提升。

3.不断发展,用学校愿景的实现影响教师

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是同步推进的。校长要千方百计地使学校制定的阶段发展目标予以实现。学校阶段发展目标实现了,不仅让教师看到了希望,而且相信学校确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

愿景也一定能够实现。这样,教师就会更加坚定并确信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需要能够得到学校的充分尊重、支持和满足,以学校阶段整体目标的实现去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阶段目标的实现,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4.搭建平台,用条件机会吸引教师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是主客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教师有了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基础上,校长就要从教师实际需

要出发,通过优化学校配置资源,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条件,铺平道路、创造机会,增添动力、提供保障来多层次、全方位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需要。通常的做法有:

①建立规章制度,保证教师的合法权利及其专业化成长需

要不断提升;

②提供财物支持,从物资上保障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③调整工作维度,让教师有自由的时间去自主地实施自己

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④创建学习型团队,使教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在学习中提升成长需要;

⑤聘请专家指导,引导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方向,校正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⑥组织进修学习,为教师提升专业化成长需要注入新的知

识动力;

⑦开展校本研究,让教师在实践中检验、成就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⑧实施同伴互助,使教师不断修正、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需要;

⑨开办专刊论坛,为教师展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需要提供

展示平台;

⑩实施发展性评价,充分肯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进一步

促进其专业化成长需要的提升。

5.反思管理,用优质服务满足教师

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的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

人信服的行动。”校长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工作过程

中,要不断地对自己的领导行为、过程和效果进行有目的的自我解剖,对自己所做出的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以探求学校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中的管理规律,改进管理方式,转变管理行为和搞好管理服务,以不断适应和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需要的动态、持续发展。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始终抓牢抓实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

展,是时代赋予校长的责任。在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需要过程中,校长要始终成为策划者而不是评论者、引领者而不是驱赶者、指导者而不是批评者、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郭进隆 译,杨硕英 审校。

[2]刘光余,论基于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2期。

[3]董 静,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内涵及研究价值,《校长阅刊》,2007年第1期。

[4]李政涛,作为教师阅读者的校长,《中小学管理》,2005年8期。

[5]季苹,如何理解学校发展 《学校管理自我诊断》课题组,《中小学管理》,2003年7期。

教师的师德魂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大家好!今天我能以一个教师的身份站在这个讲台上,我感到万分的荣幸和激动,我为能从事这个事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俗话说的好:醉后方知酒味浓,为师方知为师难。从教七年,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七年的辛勤耕耘,七年的默默守望,让我深深喜爱上了教师这一平凡而又充实的职业,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作为一位教师的艰辛与责任。

初登教坛,我担任语文科教学,由于之前从事的是法律服务工作,使我深深地领会到什么是“隔行如隔山”。但是,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就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老师。俗话说“笨鸟先飞”,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把其他老师的教案、学习笔记借来阅读,不懂的做标记,再请教其他老师。在语文组老师们的帮助下,我精心准备了一堂课,获得了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当下课铃声响起,我如释重负。从老师们脸上露出的赞许的微笑,我知道:我成功了!带着这一成功的喜悦,我更加努力的学习,使自己很快融入到语文教师这一角色。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我大量阅读书籍以武装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网络写一些小文章,并鼓励学生们一起写。当我把他们写的小文章打印出来分发给他们时,看着他们开心地笑着、跳着,我感到做一名语文老师真好。

正当我带领着学生们徜徉在语文知识的海洋时,学校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派我们年轻教师外出学习。这就意味着要把刚刚进入到语文教师角色的我转型为专业课教师。我的学习任务是数控车床操作。虽然培训前,我做好了思想准备。但是当听到培训老师说的那些专业术语时,我感觉就像是在”听天书”。学习到第八天,我还不能用指令编程,更别提半个月内独立操作加工零件了。我很苦恼,怕自己完成不了学校领导交给的学习任务。眼看培训时间过半,就在我准备退怯的时候,学生们的一个电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他们说:老师我们想你了。您学习辛苦吗?等您回来送您一只千纸鹤,是时晓磊同学叠的。我说你们开玩笑吧?他们说是真的。在我外出培训的这几天,小时候因车祸失去右臂的时晓磊每天都在练习我教他叠的千纸鹤,终于成功了。在座的都知道,叠千纸鹤双手健全的人都很费劲,仅凭一只手去完成它,得付出多么大的努力啊。想到这,我怎么能轻易放弃呢?通过最后几天的努力和冲刺,我终于在考核时交上了一个合格的工件,顺利取得中级证书,圆满完成这次学习任务。

这次培训磨练了我的意志,使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难都无所畏惧,也更加坚定了我立足职业教育的决心。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我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要当好一名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师爱就是师魂,是师德最好的体现。

“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让我们在这半亩方田里勤耕力作,用自己高尚的师德,真诚的师爱,为师之责塑造学生的灵魂,让自己的生命之火为教育事业而燃烧。

教师的师德魂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一)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国师德手册》、《如何引导学生努力求学》、《教育教学中师德修养》、《师道观的解读与重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丛书》等方面的书籍, 通过对农村体育教师师德修养方面资料的查询, 到上网搜集农村体育教师师德现状的相关文献资料, 从中积累经验, 获取有益信息, 为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做好准备。

(二) 问卷调查法

对梁平县屏锦、聚奎、礼让等5个乡镇的10所小学24位体育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 回收率为100%, 回收有效问卷24份, 有效率为100%, 有效率符合要求, 最大限度地掌握第一手材料, 提高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准确性。

(三) 观察分析法

一方面对接受调查的学校状况及当地的社会环境进行认真地分析, 另一方面对实地调查的学校中的体育教师进行观察, 记录并分析他们在体育教学中言行, 以此反映其在师德师风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

(四) 数据统计法

对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与统计、对定量的调查材料进行分析, 计算统计数据、保证研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五) 个案访谈法

在实地发放问卷的过程中, 对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以及学生进行访谈。事先就本论文涉及的一些相关问题, 根据被访问者的自愿, 按照访谈提纲进行回答, 以此来了解体育教师在师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就与本研究有关的问题请教他们获得一些最直接的信息, 记录形成访谈笔记, 对问卷的统计结果做出补充, 以便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 发现广大体育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也有部分体育教师,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理想信念淡化, 人生追求趋向物欲, 价值标准更加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 责任意识淡漠, 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更不能做到言传身教, 教学效果下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形象, 是不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

二、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素质缺乏的主要原因

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不足阻碍了师德师风的养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育形式飞速发展, 在这种形式下, 教师们越来越感觉到竞争势头的强劲, 几乎所有人都在感叹“这年月, 教书实在不容易”。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堕”, 而这里所谓的“严”就是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老师的教导,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 在教育过程中享有不可动摇的无上的权威;新课程要求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而教师只是主导, 在教育过程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角”了, 这决定了教师必须彻底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 不折不扣地为学生搞好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 不得歧视学生, 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于是习惯于“棒打成才”思维模式的农村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显得无所适从了。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遇事睁只眼闭只眼的大有人在;于是学生上课时打瞌睡、学生疯打疯闹、学生不做作业无故旷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种现象固然有教育转型带来的一些影响, 但教师因教育理论学习不够而导致的对转型期教育认识的不足, 是导致体育教师师德失损的重要原因。

学校评价体系与社会舆论导向影响了体育教师师德师风的养成。在大多数农村学校, 至今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智育第一”的思想, 教学质量被视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 所谓“一俊遮百丑”, 只要统考语数成绩好, 学校工作就被认为“搞得好”, 教师就被认为是“好教师”, 作为体育教学等方面往往被忽略不计;反之, 如果某位教师的统考成绩差, 就算其它方面做得再出色也没人承认你是个好老师, 这也导致了体育教师在学校地位较低。在很多学校的评价体系中, 教学质量是占有决定性比重的, 以绩论优。体育教师的教学考核往往被作为定性考核, 由其他教师和领导对你量化打分, 在他们的思维中, 总觉得体育教师考核分数不应该高于语数教师, 就算你做出了一定成绩 (带队获奖、赛课获奖等) , 也不能超越他们, 他们始终觉得体育教师就是“头脑简单, 四肢发达”, 这些带有偏见的看法也是导致了体育教师不能形成良好师德师风的原因。

社会不良因素制约了师德师风向健康方向发展。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 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一些负面的、消极的甚至低级的社会沉渣也逐渐泛滥, 在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丧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个别体育教师由于学校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他们不是去努力工作、积极争取, 而是破罐破摔, 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 涉足低级庸俗的所谓的娱乐。于是少数体育教师由开始的“看一看”到“玩一玩”进而发展到成为赌博场上的“瘾君子”, 于是酗酒打牌成了他们的时尚, “谈麻”“说麻”几乎成了茶余饭后的常谈。正是由于少数体育教师的不自律、不自爱, 导致社会对整个体育教师队伍的偏见看法, 影响了整个体育教师队伍。此外, 由于受受拜金主义影响, 有的体育教师利欲熏心, “身在学校心在商”, 搞第二职业全身心投入, 干工作马马虎虎, 无精打采, 这些也是师德滑坡以至行为失范的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 也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谐社会的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转变, 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要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师德, 首先要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提高科学素养, 抵制不良习气和伪科学的能力。加强爱岗敬业的教育和学习;让“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这个中华民族教师职业道德的优良传统深入人心, 落到实处。同时, 要弘扬正气, 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树立典型, 给广大体育教师以激励和启发。强调广大体育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而且更要强调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使每个体育教师进一步明白人类明天的健康取决于我们的不懈努力。其次学校要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师特点和职业道德建设的规律, 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等制度, 将职业道德作为考核体育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体育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度, 大力表彰宣传职业道德高尚的体育教师;要依法管理体育教师队伍, 切实把好体育教师入口关, 保证体育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要千方百计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不能歧视体育教师, 同时要缓解体育教师的内心压力, 在评优、职称、晋级的评定上给予照顾, 要看到体育教师的闪光点, 关心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最后, 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更应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树立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社会、学校、教师应该形成一种合力, 使体育教师拥有较高的社会支持, 维持较高的自尊水平, 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任何建议和措施都需要转变为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和程序, 都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都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不断地去思考、研究和完善。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分析法、数据统计法、个案访谈法多种研究方法, 分析了当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师德现状, 结合体育教师自身、学校和社会等深入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并提出了提高体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体育教师,师德师风,现状,原因,建议

参考文献

[1]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39-140.

教师的师德魂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驻马店第二十五小学田培鸽

当了近二十年的学生,如今已登上讲台,身为人师,让我对这个神圣职业产生更多的感慨。

“师者,人之模范”。这句两千年前的古训,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学高为师,德正为范”,为人之师,当率先垂范;栽培桃李,须辛勤耕耘。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这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我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将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当我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时,我才发现那是一个浩瀚的世界。

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把批评转化为亲和的魅力之帆,才能使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不断调正方向,让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学生于尊重,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在我看来,教师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事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一次我读到艾青的这句诗,我都禁不住在想:诗人的情感世界里有着怎样的感动,而这些感动又是怎样化作澎湃的激情?

我不停地思索,终于找到了答案:正是这些学生给了我另一个心心相融、息息相通的世界,让我从他们的感动中沉淀出对教师这份职业炽热的激情。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每当我收到学生的慰问:“老师最近好吗?”,当教师节时鲜花飘至我的案头,当看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恩师育我情”时,我顿觉是教师这个职业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身于幽谷处,孕育兰花香。最后,让我们发起青春的誓言:任凭岁月更迭世事沧桑,任凭青春流逝憔悴红颜,我会永守心中这盏希望之灯;共同树万世之师表,铸不朽之师魂!

当了近二十年的学生,如今已登上讲台,身为人师,让我对这个神圣职业产生更多的感慨。

“师者,人之模范”。这句两千年前的古训,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学高为师,德正为范”,为人之师,当率先垂范;栽培桃李,须辛勤耕耘。

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每个人都需要爱,这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

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的典范。我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试图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将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将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当我第一次站在三尺讲台上,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时,我才发现那是一个浩瀚的世界。

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把批评转化为亲和的魅力之帆,才能使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不断调正方向,让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学生于尊重,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

教师是一项需要献身的事业;在我看来,教师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事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一次我读到艾青的这句诗,我都禁不住在想:诗人的情感世界里有着怎样的感动,而这些感动又是怎样化作澎湃的激情?

我不停地思索,终于找到了答案:正是这些学生给了我另一个心心相融、息息相通的世界,让我从他们的感动中沉淀出对教师这份职业炽热的激情。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更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学生的真诚。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的献给所有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所有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当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它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每当我收到学生的慰问:“老师最近好吗?”,当教师节时鲜花飘至我的案头,当看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恩师育我情”时,我顿觉是教师这个职业升华了我的生活,铸造了我的信念,萃取了我的人生真谛,也让我看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源泉。

教师的师德魂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立德树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走向社会,实现就业与创业的需要。在校企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思政教师职业素养教育的不断渗透,用职业道德引领学生向行业模范学习,强化企业文化与学校教育之下职业化素养的深度融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践行于细节之中,勇于负责,匠心独运。为今后更好地就业与服务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关    键   词]  校企融合;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教育

一、校企融合大背景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型技能人才,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学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使命,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通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渠道,吸引更多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人才到安徽金寨职业学校任教,并大力弘扬师德师风的精神,强化职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以“教风”带“学风”。实施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企业行业、资源等优势,课程开设实用性、时效性强,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工学结合、“1+N+实战”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训与工作岗位零距离,使学生可以先人一步,提前体验职业角色,在校企融合的平台上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使学生有意识地培养爱岗敬业、奉献社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等优良职业素养。实现专业到职业的沉淀和累积。学校的汽车技术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引进金寨金瑞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进校,与江淮奇瑞、长安及合力叉车等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实习、就业平台,让学生在实训中能将吸收专业知识理论的同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真正感受职场氛围,不断培养和磨炼实战技能与完善职业素养教育,全面提升职业能力。

二、职业素养的作用

当学生踏进中职学校的时候,每个中职学生都应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校学习期间了解职业生涯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日积月累,以便将来更好更快地适应职业的需要,最终获取职场的成功。职业素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实践的基础上日益提升。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职业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那么,在他的工作中就难以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也不会受到企业领导的青睐;从企业角度来说,那些自身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员工,不仅会获得与专业相适应的工作岗位,通过以后的专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素养的不断完善,不仅会得到岗位的晋升,也会在实现个人职业理想的同时,带动所在企业的发展。因为“职商”高的企业员工可以帮助企业节省一定的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令企业在市场上更加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来说,要想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不能忽视国民职业素养的整体提升。职业素养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

三、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首先,大部分中职学生毕业踏入社会后不久,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没有通过实习阶段就被用人单位所放弃,而有一些毕业的职校学生甚至虽然胆战心惊地度过了适用期,可是在后来的工作中,因为缺乏足够的综合职业化素养教育,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高速发展的企业新环境,无法高效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因此,他们也面临被心仪的企业所淘汰的危险。归根结底,还是职业化素养不够完善。

其次,學校与社会和企业的因素也不可忽视,学校教师自身职业素养存在一定问题,学校职业素养教育评价机制与校企合作模式相脱节,还有就是社会上的不良诱导因素,给一些处于叛逆期的中职学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从各个方面注重实践育人,全面实施企业化的职业素养教育模式,丰富职业素养教育内涵,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基础理论的教育教学中,使其更加专业化和系统化,学校要从多方面多领域,全面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

四、职业素养教育获得更好升华的途径

职业素质大致可分成两大部分:首先,要具备并强化职业意识;其次,不断磨炼职业素质。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这都要大部分依托学校来逐步完善职业素养,这就需要学校采取有效的办学模式及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从而适应社会的新人才需要。只有学校以人为本,在注重教学质量和办学模式的同时,还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行为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才会推动德艺双馨的学子成功就业,才会使学生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一)构建校企融合平台,为中职生提高职业素养提供职业环境。

对中职学生的思想教育理念要“以人为本,德育优先”。开展以践行职业素养教育,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协作管理的立体化育人体系,使学生在提高文明素质的同时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以安徽金寨职业学校为例,在学生入校之时,就会有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参观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一些企业,一边听取专业教师的技术讲解,一边接收思政教师职业素养的教育。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文化背景下对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让学生明白学校培养出来的社会企业发展所用人才,最终还要回到企业去发展,企业同时也要求它的员工要有责任心,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每个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都是要有办事认真的工作态度,有积极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这些都是学校要求学生加强的职业素养教育内涵的具体体现,中职学生终究要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企业员工职业化的实质就是当前各类企业单位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所适用的目标也就是使职业人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和行为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所以,在校企合作的融合平台上,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更加直观化、效率化。

(二)职业素养内涵来自课堂教学

对中职学生来讲,要理解职业素养,主要是通过学校的思政教师,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来获取,思政教师利用中职教学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来实现,对学生进行职业化素养的教育培养,使学生了解职业素养与职业兴趣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通常讲的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也就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情。发挥思政教师的作用,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思政教师要让中职学生明白自身的职业素养,不仅关系企业的利益,更关乎自身的价值。端正乐观的职业态度对未来的职业人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活到老,学到老,树立学习的心态,让学生清楚我们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一个学习之心,努力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同时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利用学校搭建的校企融合平台,宣传企业中的职业模范事迹,用事实导向引领学生树立诚信的心态,把企业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认真来做,增强职业化责任心,因为责任越大,力量就越大。有责任,就有完成责任的力量,课堂教学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现代企业职场的用人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型人才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化素养。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意识的加强有利于提升职场的竞争力,为中职生日后成功走向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三)职业素养教育学校日常化

学校加强中职生职业素养常态化、日常化。学校与企业合作是为了更加高效地为企业培养适合型技能型人才。同时,学校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化素养的日常培养教育。安徽金寨职业学校的校训是明德、尚能、勤学、力行,这也充分说明以校为榜样,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校风教风严明,教师以身作则,践行职业素养,奉献事业,关爱学生,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化素养的培养,学校利用各类社团组织,一日一进,一日一训大课间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学习态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增强责任意识与勇于担当意识,大力推进职业素养教育;实行学生教官执勤制度,让学生教官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历练他们的品行,形成有效的学习能力素养、责任意识素养,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全方位职业素养训练,在加强自身职业化素养的同时,也逐步地引导校内其他学生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教育。在职业素养上体现自信自强、诚信友善、团结协作、勇于担当、勤学善用、知行合一。

顶岗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利用顶岗实习之机,强化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育才兴邦安徽金寨职业学校就是充分利用中职生顶岗实习期间校企合作互动模式,一方面提高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派送教师跟岗教学同时督导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重点加强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学校也不间断常规化地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与企业一起共同努力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四)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学校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中职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当今的社会就业趋势有新的正确认识。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审视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从而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的有机融合。所以,社会实践活动是中职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教育的手段和形式。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办法。有过社会实践经验的中职学生,往往在步入职场以后,大部分都会很快完成“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型,此过程越短,越能树立“职业人”在职场奋战的信心。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通过小目标的达成,树立了职业素养中的自信心,更快更准地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五、总结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人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知识虽然很重要,但是,要想在职场获得成功,我认为,关键在于他在学生时期受到多少职业素养的教育,也就是“职商”有多高。所以,中职学校可以利用在校企深度融合的背景之下,大力度加强学生的职业化素养教育。利用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为中职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做好储备。

参考文献:

[1]張伟.职业道德与法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苗喜荣.加强职业生涯指导,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考试周刊,2009(5).

[3]李俊英.人生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J].黄河·黄土·黄种人,2008(1).

[4]许亚琼,徐国庆.职业素养:职业教育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职教论坛,2009(21).

◎编辑 冯永霞

上一篇:课程建设通信原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地板节能采暖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