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大雁归来范文

2024-02-19

第14课大雁归来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归纳要点,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2、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上一篇新课文:《大雁归来》。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回答)有一个人曾长期对大雁作细致深入的观察,知道大雁许多闻所未闻的趣事,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本文的作者利奥波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

提问: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说说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

明确:文章描写了南飞的大雁,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板书)

2、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大雁?

以这样的句式说:

读_______________句(段),我发现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雁。

明确:大雁是具有灵性的侯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很强的联合观念。 文中说“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呢?

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小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3、文中多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大雁在作者心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板书:爱鸟之情)

三、细读文本

1、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比了春秋两季大雁举动的不同?为什么两次作这样的对比?(跳读

3、

4、

6、9段)

明确:①飞行姿态不同:秋天的大雁“高高地飞”、“坚定不移地向南直达大湖,春天的大雁“低低地穿行”、“拐来拐去”等;②鸣叫声不同:秋天的大雁“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春天的大雁“向每个沙滩低语”、“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等;③觅食神态不同:秋天的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闲荡”、“时而捡食玉米粒”,行色匆匆,忐忑不安;春天的大雁“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神态自若,怡然自得,不再偷偷摸摸。 两次对比写出狩猎给大雁造成的影响,暗表人类的愧疚,暗显文章主题。

2、作者更喜欢什么时候的大雁,为什么?(春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齐读第4段。

3、体会最后一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洒”、“有益无损”“野性”“诗歌”等词,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四、把握主旨

1、作者是如此喜爱春雁,他把春雁的数目看作自己农场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这一数字很准确,它蕴涵了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爱鸟,观察细致等)如果是你,会这样做吗?(学生回答)你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人吗?(学生回答:环保主义者)

2、介绍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48岁那年,利奥波德在威斯康辛河畔购买了一个荒弃的农场,就是“沙乡”。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他称作“沙乡”的地方和它上面的一所破旧的木屋,便成了利奥波德和他的家人在周末和假期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他亲自动手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个农场的生态平衡; 在这里,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

3、作者称呼大雁前用了哪个词?(我们)从“我们”这个词你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平等,亲切,大雁就象朋友,或者说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说明作者是一个真正的爱鸟者。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爱鸟者呢?

明确:爱不是占有而是自由,给鸟以自由的生存空间,平等和谐地共处,人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他们。

对鸟是这样,对待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呢?也应该是这样。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里是这样阐述的:“人和山川、河流、森林、草地等万物和谐共处的时候,我们的大地才是完整的,这样的完整的大地才是产生梦想的大地。”“人不仅要处理好跟 人的关系,跟社会的关系,还要用道德的观念,对待山、水、草和一切生物,这就是大地伦理学。

在作者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 如果你能作到这些,就是一个爱鸟者,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

五、课外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谈谈人们究竟“失去”了什么东西?

六、课堂小结

《大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引人向往,发人深省。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钢筋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七、作业布置:收集有关“雁”的诗句。

八、板书设计:

秋雁

/归来

大雁归来

春雁

—觅食

爱鸟之情

利奥波德

﹨集会

第14课大雁归来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归纳要点,利用本文“爱鸟者”这一贯穿文章始终的感情线索整体把握课文,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2、揣摩语句,体味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珍爱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教学重点

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表意含蓄的几个难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上一篇新课文:《大雁归来》。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雁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回答)有一个人曾长期对大雁作细致深入的观察,知道大雁许多闻所未闻的趣事,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本文的作者利奥波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要点,把握文意:

提问:根据不同的时间段,说说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

明确:文章描写了南飞的大雁,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板书)

2、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大雁?

以这样的句式说:

读_______________句(段),我发现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雁。

明确:大雁是具有灵性的侯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很强的联合观念。 文中说“向我们农场宣告不同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说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规是什么意思呢?

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小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3、文中多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大雁在作者心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板书:爱鸟之情)

三、细读文本

1、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比了春秋两季大雁举动的不同?为什么两次作这样的对比?(跳读

3、

4、

6、9段)

明确:①飞行姿态不同:秋天的大雁“高高地飞”、“坚定不移地向南直达大湖,春天的大雁“低低地穿行”、“拐来拐去”等;②鸣叫声不同:秋天的大雁“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春天的大雁“向每个沙滩低语”、“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等;③觅食神态不同:秋天的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闲荡”、“时而捡食玉米粒”,行色匆匆,忐忑不安;春天的大雁“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神态自若,怡然自得,不再偷偷摸摸。 两次对比写出狩猎给大雁造成的影响,暗表人类的愧疚,暗显文章主题。

2、作者更喜欢什么时候的大雁,为什么?(春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齐读第4段。

3、体会最后一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洒”、“有益无损”“野性”“诗歌”等词,迁..徙中的大雁,她的鸣叫,是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觉得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大雁是人类的朋友,他喜欢大雁。)

四、把握主旨

1、作者是如此喜爱春雁,他把春雁的数目看作自己农场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这一数字很准确,它蕴涵了哪些信息呢?(学生回答:爱鸟,观察细致等)如果是你,会这样做吗?(学生回答)你知道作者是一个什么人吗?(学生回答:环保主义者)

2、介绍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48岁那年,利奥波德在威斯康辛河畔购买了一个荒弃的农场,就是“沙乡”。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他称作“沙乡”的地方和它上面的一所破旧的木屋,便成了利奥波德和他的家人在周末和假期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

在这里,他亲自动手栽种了上千株松树,希望能够恢复这个农场的生态平衡; 在这里,他每天观察和记录着动植物们的繁衍与生长,思考着土地的命运„„

3、作者称呼大雁前用了哪个词?(我们)从“我们”这个词你们又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平等,亲切,大雁就象朋友,或者说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说明作者是一个真正的爱鸟者。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爱鸟者呢?

明确:爱不是占有而是自由,给鸟以自由的生存空间,平等和谐地共处,人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他们。

对鸟是这样,对待自然界中的其他事物呢?也应该是这样。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里是这样阐述的:“人和山川、河流、森林、草地等万物和谐共处的时候,我们的大地才是完整的,这样的完整的大地才是产生梦想的大地。”“人不仅要处理好跟 人的关系,跟社会的关系,还要用道德的观念,对待山、水、草和一切生物,这就是大地伦理学。

在作者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 如果你能作到这些,就是一个爱鸟者,也是一个环保主义者。

五、课外拓展

结合研讨与练习一,谈谈人们究竟“失去”了什么东西?

六、课堂小结

《大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引人向往,发人深省。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钢筋做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得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真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波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的共同情感;回归自然,是人类的终极追求。

七、作业布置:收集有关“雁”的诗句。

八、板书设计:

秋雁

/归来

大雁归来

春雁

—觅食

爱鸟之情

利奥波德

﹨集会

第14课大雁归来范文第3篇

短短的一个月的学校时间就要过去了我在网络上认真听了专家的讲解,独自完成了网上的各项作业。虽说有点紧张,有点疲惫,但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到是那样的充实,那样的满足。经过这次培训,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改变了一些教育观念,真是受益匪浅!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小结我在本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一、我的收获:

1、认识了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以前,一直以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学生来学校学习,完成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和其他学生和睦相处等都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而学生不做作业,打架,厌学等都是不应该的,就是学生的错,老师应该批评,教育他们做好。但通过心理辅导后,再来分析这些问题学生,有些是他们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2、懂得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第14课大雁归来范文第4篇

上课内容

项目

目标 吕婧

学科

《认识乘法》

指 标

数学

班级

二(2)

上课时间

2015.9.23

分值

10

1

515

10

10

10

10 10

得分

10

1.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年段特点。

设计

学习

任务 2.学习任务与要求明晰,有向开放、板块清晰。

3.自主探究、小组学习、同伴互动等学习方式恰当,活动路径清晰有效。

4.练习设计有层次,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

5.教师及时巡视,捕捉典型资源。

6.课堂生成资源丰富,师生回应及时,并能合理转化为互动性资源。

7.生生互动质量高,能打开思路,提升学习水平。

8.师生归纳总结水平高,内容有延续性。

提炼

综合

素养 9.普通话好,表达能力强;媒体 运用恰当有效;书写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有序。

1

51

4910

9

810 交流

互动

总结

10

10

各项累计得分90分以上为优,89—80分为良,79—合计

95

60为中,60分以下为差。 评议人 包琴

1.作为第一次对绘本上课的尝试,吕老师这节课是很成功的!课前准备确实很充分,从8月份的选择书本,到9月底的展示绘本课堂仅用了一个半月。期各个年临段的书籍,不同国籍的绘本进行翻阅。了解到绘本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有的是一个单元,一个模块的教学,吕老师进行筛选,选出与本节课《认识乘法》有关联的内容,为了使绘本的价值最大化,听取4次磨课老师的建议,对练习巩固、拓展延伸的环节进行故事创编,更完整,更自然,更深刻的展示总体评价 了绘本故事。不容易! 备注

2.首先是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方面收放自如,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同桌合作交流加深了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学生在听、说、读、写、做数学,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3.全课程以数学绘本为简报主题,吕老师开启了新的旅程。 1.上课时前半部分对几个几算式的阐述有点滞后,可以插入故事中的情境图帮助理解几个几就是几乘几;

如:对比2乘4,4乘2有什么不同联系?以及改写加法算式成乘法算式的两个环节学生离开了情境图使得学生乘法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刻,只是建立几个几相加和乘法的关联,比较容易混淆,结合图带着学生一起数清几个几本身就是对乘法意义的一进步理解,建立图、几个几相加和乘法的关联。 然后在板书上问题诊断与提炼归纳出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的乘法意义。 重建

再如:简便算法的体验重心太高,让学生讨论一下。深刻体会几个几个相加的 简便之处。再次,在摆一摆的对比3个4,4个3的时候学生能理清楚,几个几个相加的算式不同,乘法算式不同,情境图也不同。

第14课大雁归来范文第5篇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

(一)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和《金刚经》、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掌握隋唐时期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和《金刚经》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对赵州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等桥的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对比,培养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通过对唐诗共同进行赏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础上,注意吸收文化成果,共同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与学的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唐诗

教与学的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交通发达,民族融合,中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教育制度先进,这些为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唐文化的部分杰出成就。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1、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叫什么?是谁主持建造的?它的作用及地位如何?

2、唐朝的哪个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唐朝印制的《金刚经》的历史价值?

4、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有什么书?他被后人尊成为什么?

5、说出唐朝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及诗歌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㈠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㈡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1、隋朝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出示赵州桥图片)引导学生读图评价赵州桥。

赵州桥,原名安济桥,是隋朝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石拱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所以安济桥又叫赵州桥。赵州桥设计非常科学,由五拱构成。中间的大拱跨度37.45米,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它既可减轻大拱及桥基的负载,又可分洪和节省建筑材料。同时,小拱对石桥本身也增添了美观、玲珑和生动的姿态。赵州桥坚固耐用,桥面平缓,有利于交通。赵州桥至今基本上保持原貌,车马仍可通行。距今约1400年,在漫长的时间里,历经洪水、地震、风化,至今仍然坚固的屹立着。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出现无疑是由于设计的巧妙。 宋人杜德源有诗赞颂安济桥“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蜇背磨空”;元代刘百熙有诗赞“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明代诗人祝万祉赞美安济桥“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实不过誉。

近代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赵州桥的结构“所取的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极经济极聪明的控制。„„真可惊异地表现出一种极近代化的进步的工程精神”。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赵州桥遴选为“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赵州桥成为桥梁建筑史上难得一现的秀美风景,已被国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都吸引无数国内外旅客观光旅游。

2、光耀千古的诗坛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观看李、杜、白三人画像插图和“文献资料、诗句摘录”,然后讨论回答:

1、唐诗繁荣的情况怎样?

2、哪三位诗人的成就最突出?

3、说说他们的诗歌风格为什么有所不同?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欣赏三位大诗人的作品,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及所处的不同的社会背景,从中品味三位大诗人诗歌的不同风格。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印刷术发明前,人们用手抄书,这既费时耗力,又易出错。到隋唐时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什么是雕版印刷术呢?

教师布置学生看书寻找答案。教师在学习回答基础上强调: 雕版印刷术来源于生活的体验,离不开人们的观察,探索及创新。

可引导学生联系印刷术的发展: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近代欧洲人发明了机器印刷、现代的电脑排版等。让学生感触到近现代中国的与世界的落伍和差距,让学生意识到振兴中国的责任。

教师作如下介绍:唐朝雕版印刷的原本,多已失散。现在所看到的《金刚经》,长约488厘米。卷首为佛像画,后为经文。画着释迦牟尼对弟子们说法的神话故事,四周环绕的天神也在静听,大家神色肃穆。画面精美,线条流畅,字体整齐,浑朴厚重,着墨均匀,刀法纯熟,是优美的版画艺术。

引导学生阅读小字,教师强调: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但在近代被外国殖民者掠走。教师补充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小结板书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

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都长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二、雕版印刷术

唐朝印制《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李白 (作品及特色) 杜甫 (作品及特色) 白居易(作品及特色)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一:知识再现:

1、唐朝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

)、(

)的雕版印刷品。

2、(

)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李白被后人称为(

),杜甫的事诗被后人称为“(

)”。

二:精挑细选

1.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建筑物是( )。

A.江苏宝带桥 B.北京玉带桥 C.大明宫含元殿 D.河北赵州桥 2.被人们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是( )。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3.以下是赵州桥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

B这座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C由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

D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4.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隋朝

D北宋 5.古人云“琴棋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是“酒中仙”的诗人是(

)

A杜康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高度繁荣的原因不包括(

) A科举制重视考核诗赋的内容

B繁荣的经济为唐诗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C唐朝实行宽松的政治政策对唐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D唐朝亡国的教训促使了唐诗的繁荣

七、教、学后记:

附:问题和练习答案

1、 金刚经、最早、标有确切

第14课大雁归来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2.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提醒学生注意方位词的运用。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当不成问题。

图示法。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标新立异,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2.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语的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三、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1.明确空间顺序。

(1)师生一同回顾关于说明文的说明顺序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宜采用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以让读者看明白。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2)提问:本文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介绍故宫的,大体上按照游览参观路线沿中轴线由南向北逐次介绍的。

(3)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教师总结: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思考,明确:第

1、2段是总说,概括介绍故宫的位置、历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中间(3~15)是分说。根据故宫的特点,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说明。前朝主要介绍“前三殿”,先介绍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绍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内廷主要介绍“后三宫”,分乾清宫(12)、交泰殿、坤宁宫(13),接着总结介绍后三宫的彩画图案(14)和御花园(15)。最后一段对故宫作总的概括,再次强调其艺术特点。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同桌之间交流,选六位同学回答。

明确:(1)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额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2)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3)文中写龙的句子有:“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写龙,大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说明对象的特征决定的,故宫曾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它的建筑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二是龙有象征意义,历朝历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为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把龙作为自己的化身,龙是皇权的象征。

教师总结:说明文在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要抓住重点,详略分明,这样才能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要学习作者这种重点突出,有详有略的写作特色。平均使用笔力,只能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五、课堂小结

上一篇: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范文下一篇:第20课香菱学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