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文诗范文

2023-09-18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1篇

一、语言活泼明朗不浮躁

冰心在《归来以后》中写道:“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快乐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

冰心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明朗清新的句子在冰心的儿童散文中处处可见。《拾穗小札》中有一段描写:“直到前几天一觉醒来,看见檐前光辉夺目,赶忙爬起凭窗一望,原来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屋上地上厚厚软软的一白无际,几只寒雀在蒙着一层雪片的枯枝上啁啾上下;几个上学的、穿着红色蓝色棉猴儿的孩子,手里握着雪球在新扫出来的一条小道上,嚷着笑着地奔走追逐。” 这些句子均被涂上了明朗的色彩,换上了清新的曲子,让读者在回味语言的同时,仿佛在享受一道“声、色、味”俱佳的烛光晚餐。

再如《只拣儿童多处行》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用明朗清新、清丽爽洁的语言,温婉细致地描写了在知春亭畔活动的孩子。首先是写了孩子们的多,多到了“座无隙地”,任何可以坐的地方都挤满了孩子;其次是写了孩子们的欢,欢到了“叽叽呱呱、说着什么、笑着什么;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鲜红的队旗,在骀荡的东风里哗哗地响着”。这是一幅动态的、有声响的活泼画面。在“多”与“欢”的描写中,作者用了“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说些什么,笑些什么”等纯口语词汇,这些词汇没有淡化和俗化作品语言的典雅之美,也没有华丽浮躁之感,反而更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和自然流畅之美;也使散文语言句句铿锵、音像俱足,从而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的愉悦,让人觉得孩子就在你面前。她的创作保持了一贯的清新隽丽的艺术风格,但却没有了过去的迷茫和淡淡的惆怅,而是展示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呈现出明朗乐观的情调。

二、儿童散文的用词精炼传神讲雕琢

如果说叶圣陶的儿童作品在用词上有一种没有雕琢、毫不造作的朴素美;那么冰心的儿童散文在用词上却有一种精于雕琢,又不堆砌的生动美。冰心十分强调作家应该有浓厚的感情表现。她在《关于散文》中写道:“文章写到有了风格,必须是作者自己对于他所描述的人、物、情、景,有着浓厚的情感,他的抑制不住冲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东抄西抄的语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独特的语言。”正如她所追求的一样,冰心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里,没有追求曲折的情节,也没有描写离奇的事物,她专心捕捉和描绘的是儿童生活的细节,通过精炼准确的用词倾诉了自己的情感,并给读者以无限遐想,使读者产生共鸣,仿佛置身其中。

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首段中,写孩子的多,冰心没有用“成百上千”而改用了“成百盈千”,把“上”字改为了“盈”。为什么要说“盈”?汉语词典内,“盈”解释为“满、往外溢”,冰心在这里用“盈”,这个概写的数字就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盈”再与下面的“闹嚷嚷、飞涌”联系在一起,不正说明此时的冰心已经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打动了吗?不正倾诉了冰心多么喜欢这些孩子们吗?再纵观整篇文章,作者是在赞颂春天里无限的生命力,“盈”的运用也是在为后文表达“春天的欢畅、生命力旺盛”作铺垫。本篇散文的第三段,她细致地捕捉到了孩子们鼻尖上“闪”着的汗珠,我想那汗珠一定是晶莹的,是活力的闪现;感受到了“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甚至她还嗅到了“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巧妙地运用了动词“闪”与“喷发”。“闪”与“喷发”的运用不仅体现了作者锤词炼句的精炼,突显了文章活泼轻快的基调,还强调出了孩子们身上散发着的太阳的气息,更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活力是藏不住的,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活力是藏不住的,而且这活力旺盛得很,强劲得向外发散着,表现着。并且,这里的“喷发”更显出冰心用词上的匠心,“喷发”也隐含了一个“嗅”,“太阳的香气息”,冰心嗅到了吗?因为她对充满生命活力的儿童的喜爱而产生的想象――八九点钟的太阳,怎么不让人觉得他们在“喷发着香气息”呢?文中我们的“笑”“迎”“挤”等,一“笑”一“迎”,流露出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一个“挤”字,表现出冰心奶奶那颗不老的童心,希望融入他们中间,他们是惹人喜爱的,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快乐。

在这些精炼而准确的用词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做作,也没有堆砌之感,而是充满了作者内在情感律动的再现,同时也充满了语言的音韵美,令读者获得了视觉和听觉上的美的愉悦。

这些精心的雕琢,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感受到了冰心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词语的精炼传神,看到了冰心的匠心独具。广大读者读完后不仅交口称赞,更学到了很多。

三、儿童散文的修辞文情并茂显灵活

“腹有诗书气自华”,冰心的文章,使读者受到爱和美的教育。作为女性作家的冰心温柔细腻的性格体现在文章上则是抒情委婉轻柔,风格清新明丽,想象深远而富有诗意。她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修辞手法,来熔炼优美的文学语言,表现出女性的细腻、婉约、柔美隽丽,让作品充满明朗俊逸的色调。

1. 化用古代诗词进入自己的文字。冰心自己也在1963年的《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中写道:“在手边和枕边,常常放几本古典的散文或诗词,为什么说古典的呢?因为今人的一些好的词汇有不少还是从古典书里来的。”正因为冰心精通古代文学,能非常熟练地背诵大量古代诗词,甚至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眼前的景物人事,或心中的喜怒哀乐,常常会脱口而出地引用古代诗词中的某些句子来表达她的感受,抒发她的情绪。

除了经常引用古代诗人的诗句外,冰心更多的是把古代诗句加以变化剪裁,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语汇,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色彩更加丰富。冰心的散文中经常用到的“浮云蔽日”“山雨欲来”“斜风细雨”“柳暗花明”“雨雪霏霏”等,都是把古诗句化作自己的用语。《寄小读者通讯十六》冰心写在冰雪中行走:“下楼微步雪林中曲折行来,偶然回顾,一身自冰玉丛中穿过,小楼一角,隐隐看见我的帘幕。虽然一般的高处不胜寒,而此琼楼玉宇,竟在人间,而非天上。”这些文字很明显是从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演化而来的。

又如《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写道:“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很明显是引用了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中的诗句,并进行了巧妙而贴切地化用。这样不仅增加了文章文采,也彰显了她散文明朗的艺术色调。

2. 在散文创作中运用了多处比喻,使文字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文章形成了明快的节奏美。如《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开头写道:“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这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句,用“魔术匣子”来比喻颐和园,突出了颐和园内涵的丰富,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用“小天使”来比喻孩子们,“天使”本来是指宗教中神的使者,西方文学艺术中,天使的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少女和小孩。冰心说孩子们是“从大魔术匣子里飞出的小天使”,把颐和园的大门一打开,变幻出了无数让作者挚爱的惊喜――漂亮的、可爱的、充满活力的儿童!一个“飞”字,既让我们想到天使的翅膀,更让人看到了孩子的活泼可爱。这里冰心用生花妙笔,把情景再次呈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读者感受到儿童的多与欢快。又如“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地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开得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冰心用“喷花的飞泉”比喻密密层层的海棠花,突出了花开之多、之密、之美,既让人感受到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觉得海棠花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更让人感觉到春光的饱满与烂漫。

冰心的作品注意选用形容词、排比等修辞方法,常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的表达效果,更将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2篇

李智勇 一直非常喜欢冰心的文字并认真地向我的学生推荐。她的散文始终如一地给人一种自然舒服之感,特别是她的儿童散文,总以爱温暖我的心房。随着阅读面的不断扩大,研究的不断深入,我的收获良多,也对冰心散文的语言特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一、语言活泼明朗不浮躁 冰心在《归来以后》中写道:我素来喜欢小孩子,喜欢描写快乐的事物,喜欢使用明朗清新的字句。 冰心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明朗清新的句子在冰心的儿童散文中处处可见。《拾穗小札》中有一段描写:直到前几天一觉醒来,看见檐前光辉夺目,赶忙爬起凭窗一望,原来昨夜下了一场大雪!屋上地上厚厚软软的一白无际,几只寒雀在蒙着一层雪片的枯枝上啁啾上下;几个上学的、穿着红色蓝色棉猴儿的孩子,手里握着雪球在新扫出来的一条小道上,嚷着笑着地奔走追逐。这些句子均被涂上了明朗的色彩,换上了清新的曲子,让读者在回味语言的同时,

李智勇 一直非常喜欢冰心的文字并认真地向我的学生推荐。她的散文始终如一地给人一种自然舒服之感,特别是她的儿童散文,总以爱温暖我的心房。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3篇

儿童本位的意识涉及到许多领域, 比如法学、教育学、文学等等。而本文所要谈及的是文学领域儿童绘本中的儿童本位意识, 确切地说, 是儿童绘本创作者基于儿童读者本位意识而进行的创作, 坚持以儿童为立足点, 顺应儿童的天性, 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育, 以激发儿童的天赋能力, 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一、设计理念紧跟时代潮流

法国儿童绘本历史悠久, 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儿童绘本于1919年问世。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 法国的儿童绘本发展势头迅猛,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接下来笔者主要就二战以后的时代特征, 分析法国儿童绘本设计理念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为了保护青少年和儿童免受暴力恐怖以及战后心理创伤的影响, 法国教育者、创作者以及家长呼吁全社会禁止出版种族歧视和暴力相关的儿童读物。儿童出版物便成为一种独立而又特殊的类别, 并同其他类别的出版物区分开来。因此, 法国儿童绘本创作者以舒缓和谐、幸福甜美的笔调进行创作。比如, Hachette出版社的Albums Roses等书的色调清新淡雅, 描绘了一幅幅开心幸福的童年场景。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全世界各国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战后复苏工作之后, 人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人的发展方面。一开始, 受到美国绘本《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中文书名为《野兽出没的地方》) 的影响, 法国绘本作家改变以往的创作风格, 开始专注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想象世界, 即使是负面的想法和想象。因此, 法国l’école des loisirs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很多美国及其他国家这种类型的绘本作品, 比如Maurice Sendak的《Max et les maximonstres》。后来, 绘本不仅在主题内容方面有所改变, 版面布局、制作材料等方面也得到了创新发展。比如摄影作品、塑料材料、几何图形等。法国儿童绘本大师Olivier Douzou《Jojo la mache》一书, 利用高度几何化的图形来展现画面, 让法国儿童绘本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21世纪以来, 儿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格独立, 不再附属于成人, 成为一个独立而具有特殊性的群体。自从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之后, 儿童绘本设计理念呈现开放自由的状态, 各类主题的儿童绘本纷纷问世, 使得法国儿童绘本如万花筒般精彩纷呈。正如法国人在《Les droits de l’enfant》 (《孩子的权利》) 儿童绘本中直接告诉孩子们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 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独立存在。最近几年, 保护环境的话题受到全世界人们的热烈关注。根据从小培养孩子们环保的意识的原则, 法国儿童绘本作家创作出一系列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儿童绘本, 警醒孩子们珍惜资源, 珍爱自然。比如:《Chaude la Planète》 (《都是放屁惹的货》) 、《Quand nous aurons mangéla planète》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等等。

二、主题内容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法国儿童绘本主题内容丰富多样, 个性鲜明。考虑到儿童的感官发育和心理认知发展, 儿童绘本创作者会根据读者的年龄段进行创作设计。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发展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前两个阶段是本文讨论对象的主要读者群体。首先, 在感知运动阶段, 0-2岁的婴幼儿依靠运动感知环境, 也就是说孩子正处于“母子共生”时期, 非常依赖母亲;会将一切视为玩具, 通过五感去接触。同时处于模仿阶段, 常常会模仿书里角色或声音或举止。对周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对应这一阶段儿童的理解力, 要求绘本的内容是与现实生活中孩子接触和熟悉的事物为主题, 故事性弱, 以单一的线索、重复的语气、连贯的视觉节奏、幽默概括的形象为主。法国绘本大师埃尔维·杜莱 (HervéTullet) 在2010年出版的un livre (中文译名《点点点》) 便是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量身设计的。首先, 绘本阅读活动需要父母家长的参与, 进行亲子互动共读, 满足了婴幼儿需要陪伴的要求。其次, 绘本以简单的黄、白、蓝三色圆球为核心线索, 在一系列简单的文本的指令下, 父母家长的指引帮助下, 三色圆球利用绘本翻页的作用, 进行各种有序的排列变换, 吸引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孩子在玩乐中健康成长。

接下来, 2-7岁的儿童凭借表象等心理符号进行思维, 进入前运算阶段。作为儿童五感发育和认知发展的“黄金期”, 儿童进入第一个反抗期, 形成自我意识和自立意识, 为下一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因此, 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逻辑的培养、对个体自我的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被提上日程。因此对应这一阶段儿童的理解力, 要求绘本的内容以现实生活和科学事物为主, 对孩子进行科普类教育。比如, 性别意识、平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等。绘本叙事顺序也可趋于复杂多样, 图像与文本的关系多变, 注意留白, 从而培养儿童语言、逻辑、想象力等各方面的能力。由享誉全球的法国百年科普名社拉鲁斯出版的儿童绘本《Mom tout premier Larousse》 (《我的第一套拉鲁斯百变互动小百科》) , 总共包含了三册:《Pourquoi?》 (《这是为什么?》) 、《Comment?》 (《这是怎么回事?》) 、《D’oùvient·a?》《它们从哪里来?》, 因其深入浅出的百科知识, 立体直观的互动形式, 深受国内外孩子的喜爱。法国作家大仲马说:好的书架上应有三种书:一是福音书, 二是拉封丹的寓言诗, 三是拉鲁斯百科。此绘本以儿童的方式提出、思考并解答问题, 让孩子倍感亲切;其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经常问到的百科常识, 比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我们是怎么长大的”、“巧克力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等等;版面设计方面结合绒毛、粘性、胶片等多种材质和工艺, 以及转轮、推拉翻转等81个互动机关;从而激发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 培养思考方式, 促进触觉发展, 训练手脑协调等等。

三、乐教乐学的叙述方式贯穿绘本始终

儿童是绘本的主要受众群体, 阅读绘本是儿童认识世界和发现世界的重要渠道。绘本作为儿童的启蒙书, 不必纠结于说教、讲大道理, 应以孩子的审美趣味为标准, 在幽默搞笑的同时又能对孩子的思想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正如法国教育家Fran·ois Ruy Vidal所言, 儿童绘本中可以没有任何直接的说教内容, 但应包含能深深影响孩子, 并促使他们思考的内容。法国绘本《un beau livre》 (《一本好书》) 就是这样一部作品。绘本利用双重叙事的手法讲述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兔子兄弟一起读的虚构的故事, 一个是发生在兔子兄弟身边的真实故事。虚构的故事中狐狸和兔子和睦相处, 真实的故事中狐狸攻击兔子兄弟, 最后被兔子哥哥用书本砸晕。故事没有任何说教, 但透露着哲学智慧, 让孩子明白了书本是对生活的美化,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书本和善于利用书本的道理。还有法国绘本《Je mangerais bien un enfant》《我想吃一个小孩》, 从其怪诞的书名便引起了读者的兴趣。绘本讲述了鳄鱼宝宝突然有一天想吃小孩, 为了这个目的他拒绝吃鳄鱼爸爸妈妈精心准备的香蕉、香肠、蛋糕等等食物。直到有一天, 他在河边看到了一位小女孩, 正当他想凑过去吃了她时, 小女孩一把抓住鳄鱼宝宝的尾巴戏逗了一把, 气得鳄鱼宝宝赶紧回家好好吃香蕉, 争取长大后能吃到小孩。整个故事都透露着幽默滑稽的气息, 没有刻意的讲道理, 而是通过鳄鱼宝宝的行为让孩子明白好好吃饭的道理。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法国儿童绘本中的儿童本位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绘本创作者的设计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绘本的主题内容按照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进行创作设计;绘本摈弃说教的原则, 以乐教乐学的叙述方式贯穿始终。因此, 从法国儿童绘本在世界儿童绘本所处的大国地位, 我们可以明白坚持儿童本位意识进行绘本创作的重要性。中国儿童绘本若也能从儿童的立场出发, 摈弃功利化和教条化的弊端, 参照大时代的发展特征进行创作, 既可以保证本国儿童绘本的质量, 又能承担起儿童教育的责任。

【相关链接】

儿童绘本, 英文称Picture Book, 日文用汉字为"絵本", 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指一类以绘画为主, 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

绘本源起的西方, 它的概念至今也并未有统一的定论。绘本是源自日文的习惯, 绘本在英文中是PictureBook (图画书) 。在我国台湾地区, 图画书与绘本常常被混用, 绘本用于较为严格意义的图画故事书, 而图画书的界定有时相当宽泛, 甚至包括非虚构的知识类图画书、玩具书、歌谣等。

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 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 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 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 而完全没有文字。不过也有许多绘本是在图、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 相互衬托, 营造出整个绘本的感觉出来。绘本实际上包括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两种类型, 但二者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明确。

一般认为, 现代意义上的绘本 (图画书) 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 凯迪克、格林纳威、波特都是早期的杰出代表。在亚洲, 日本的绘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 至70年代崛起, 目前已成为绘本的泱泱大国。我国台湾地区绘本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 至80年代后渐入佳境。

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 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 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 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 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绘本不仅是讲故事, 学知识, 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 培养多元智能。二十一世纪, 绘本图书更是出现了类似《多纳爱学习》之类的电子绘本图书, 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

0-6岁儿童阅读指南

以上绘本年龄分类, 为一般模糊分类。为宝宝选书时, 请根据宝宝的实际阅读水平、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进行选择。

带上宝宝一起选书, 尊重宝宝的选择, 会让宝宝更快乐、更满意, 更能促进宝宝阅读水平的提高, 自我意识的增强。

每天晚上固定半小时的亲子共读时间, 与电脑、电视隔离, 长此以往亲子关系会越来越好, 而宝宝也会越来越聪明。

摘要:儿童本位, 即以儿童为中心, 是指其他人或事物必须服务于其儿童利益的理念和观点。儿童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 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未来建设者。同时, 儿童绘本作为儿童的启蒙书, 因其特殊的图像与文字双重叙事的形式迎合了儿童的口味, 成为认识和发现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 评定一本优秀的儿童绘本应看其是否把儿童这一读者摆在中心位置, 是否是真正意义上为儿童所创作。本文将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和叙事学理论, 从设计理念、主题内容和叙述方式三方面探讨法国儿童绘本是如何体现儿童本位意识。

关键词:儿童本位,法国儿童绘本,儿童认知发展,乐教乐学

参考文献

[1]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武汉: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

[2] 王珺.法国少年儿童类图书出版概况[J].出版参考, 2004 (16) .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4篇

——题记

家,是王维遍插茱萸时登高的思念;家,是崔颢日暮烟波江上的愁绪;家,是岑参龙钟洒泪双袖的牵挂……家,只有在离别之后方能体会那淡淡的苦涩,与隐隐的痛。

还是在五岁那年就第一次尝到了想家的滋味。由于奶奶去姑姑家串门了,小小的我没有人看管,爸爸、妈妈那时工作太忙了,只能把我送到姨妈家暂住,虽然姨妈十分疼爱我,虽然每天吃美味的菜肴,看热闹的街道,玩新奇的玩具,对母亲的思念却掩不住地浮在小小的心头。后来竟因想念得狠了,肿了腮腺,被姨妈用捣碎的仙人掌凉凉地敷上半个脸。现在想起来也好笑,那个时候怎的不去表达自己的思念呢,就知道一个人傻傻地坐在门口的石头上,傻傻地想,傻傻地望。姨妈就说,咋,想家了?虽然对儿时自己的性格也说不清,但让我明明白白地懂得,原来妈妈就是我的家,对妈妈的思念就是对家的思念,那思念像药,有点苦。

再一次品尝家的思念是考入大学之后。第一次远离熟悉的家。集体的生活让我不适应,吵闹的宿舍,寡淡的饭菜,繁忙的学习,让我念家,盼望放假。日日夜夜心里梦里都是温柔的母亲,还有家里的饭菜。在离别一个月之后的假日里,我终于可以乘上火车回到了家。一切都没有变,一切都那么温暖。黄昏后,妈妈做的饭菜余香还留在嘴边,和妈妈坐在院里,我抚摸着妈妈温柔的双手,听他讲讲张家的大爷,李家叔,还有舅舅家的白菜,爷爷养的大白鹅……“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就是那时家的模样。在离别家乡多年之后,包括上了大学,在外工作,每当想起家,都是这样一幅幅定格的画面。家的思念已不再似药般苦涩,更有甜香溢满心头。

而如今,妈妈已经离开我们快半年了,午夜梦回,却更其想家了,想天堂里的那位老人——我的老妈妈。想她给我包的芹菜馅饺子,想她小菜园子里成片的婆婆丁,还想坐在她身边,听她唠叨电视里听来的养生经··这个时候应该是半倚在暖暖的小炕上,依偎在她身边,不管她说的是什么,那声音总是能和灶台上的滋滋的锅响,和窗外轻轻的风声,巧妙地融成一首催眠曲,让我轻轻如梦,又回到我的童年回到少年。真想让那一刻永远定格在生命中。

母亲,我永远的家,我永远的思念。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5篇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的情怀 月光下踯躅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 说不明白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也是一种伤害

1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不要给我太多情意 让我拿什么还你 感情的债是最重的呵 我无法报答 又怎能忘记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 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 仿佛春天 温馨又飘逸

思念 我叮咛你的 你说 不会遗忘 你告诉我的 我也 全都珍藏 对于我们来说 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 ——永远不会发黄 相聚的时候 总是很短 期待的时候 总是很长

岁月的溪水边

2

捡拾起多少闪亮的诗行

如果你要想念我 就望一望天上那 闪烁的繁星 有我寻觅你的 目——光

背影 背影 总是很简单

简单 是一种风景

背影 总是很年轻

年轻 是一种清明

背影 总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种魅力

背影

3

总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让人记得清

但是,我更乐意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无论什么成为结局 总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 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我知道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4

痛苦是生命的航程

我知道

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

最好的礼物

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

你会迷惘 也会清醒

当夜幕低落的时候

你会感受到 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我知道

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

你会灿然一笑 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

走吧 你看

槐花正香 月色正明

旅行

凡是遥远的地方 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 不是诱惑于美丽

5

就是诱惑于传说 即使远方的风景 并不尽如人意 我们也无需在乎 因为这实在是一个

迷人的错

仰首是春 俯首是秋 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你 月圆是画 月缺是诗

祝愿

——写给友人生日 因为你的降临

这一天

成了一个美丽的日子

从此世界

便多了一抹诱人的色彩 而我记忆的画屏上

更添了许多

美好的怀念 似锦如织

我亲爱的朋友

6

请接受我深深的祝愿 愿所有的欢乐都陪伴着你 到远方去 到远方去 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倘若才华得不到承认 与其诅咒 不如坚忍 在坚忍中积蓄力量

默默耕耘 诅咒 无济于事 只能让原来的光芒黯淡 在变得黯淡的光芒中 沦丧的更有 大树的精神

飘来的是云 飘去的也是云 既然今天

没人识得星星一颗

那么明日

何妨做 皓月一轮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7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 何必要细细的盘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如果能够大方 何必显得猥琐 如果能够潇洒 何必选择寂寞 获得是一种满足 给予是一种快乐

感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8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我把小船划向月亮

请不要责怪 有时 会离群索居

要知道 孤独也需要勇气 别以为 有一面旗帜 在前方哗啦啦地招展 后面就一定会有我的步履

我不崇拜 我不理解的东西 我把小船划向月亮

就这样划呵

把追求和独立连在一起 把生命和自由连在一起

9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了一切 太阳还可以重新回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陷身茫茫沙漠 还有希望的绿洲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冬雪终会悄悄融化 春雷定将滚滚而来

旅程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 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10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祝你好运 还没有走完春天 却已感觉春色易老 时光湍湍流淌 岂甘命运 有如蒿草 缤纷的色彩 使大脑晕眩 淡泊的生活 或许是剂良药

人,不该甘于清贫 可又怎能没有一点清高

枯萎的品格 会把一切葬送掉

祝你好运

愿你的心灵 和运气一样好

11

那凋零的是花 你的生命正值春光

为什么 我却看到了霜叶的容颜

只因为那面美丽的镜子

打碎了 你的眷恋深深 在梦幻旁 久久盘桓

既然伸出双手 也捧不起水中的月亮 那么让昨日成为回忆

也成为纪念 人生并非只有一处

缤纷烂漫 那凋零的是花 ——不是春天

许诺

不要太相信许诺 许诺是时间结出的松果

松果尽管美妙

谁能保证不会被季节打落

机会,凭自己争取

12

命运,靠自己把握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 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选择 你的路

已经走了很长很长

走了很长

可还是看不到风光

看不到风光

你的心很苦 很彷徨

没有风帆的船 不比死了强 没有罗盘的风帆 只能四处去流浪

如果你是鱼 不要迷恋天空 如果你是鸟 不要痴情海洋

给友人 不站起来

13

才不会倒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跌倒是一次纪念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走呵 走呵

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

你会舒心的笑 是呵 是呵

我们的笑 能挽住云霞

可是,我不知道 当我们想笑的时候

儿童散文诗范文第6篇

有的事情知道多了是个灾难,有的事情说多了也是个灾难。

我们都是追求幸福之人,所以,有的事情,你明白就好,不要深究。这是个原则。好了,我们开始说说交警队的那些潜规则。

虽然说的是一些潜规则,但是希望大家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改变自己曾经或将来可能会有的坏的驾车习惯,珍惜生命,珍惜自己的血汗钱。

2009年3月离开交警中队,因为现实的事情和我的理想相去太远,有些事情做多了都胆战心惊。。

写写09年3月前的一些事情,人和事尽量少写点。写点潜规则吧,时间太宝贵了。

1.创收

创收的途径主要来自于固定岗查车、游动岗贴罚单和另外一种大家好像熟悉又根本不熟悉的钓鱼式执法。

交警大队每年都有罚款指标,这些指标又按照比例分配到各个中队。比如我们中队03年的全年罚款指标是645万,到08年的时候是1360万。虽然08年的指标比03年高出了很多,但是完成起来反而比03年轻松,08年的时候车辆已经比03年多出了很多,而且罚款也从当年50元起罚到100元起罚。

交警中队再将这些指标分配到具体的外勤交警。为了叙述方便,就假定付警官08年罚款指标是54万元。具体到每个月即是罚款4.5万元。交警也不是每天都上班,所以平均一天必须开出2000元左右的罚单才能完成任务。

付警官的任务是54万。他每年超额完成的部分将按照30的比例返还给他做奖金。假如超额完成10万,则有3万的奖金,假如超额完成50万,则有15万的奖金。如此类推。从我在交警中队上班的那天起,就没有见谁没有完成任务的,都是超额完成。于是年底的时候,局里开总结大会,总会给超额完成任务排名靠前的颁发先进个人和标兵等荣誉证书。当然还有奖金。

很多人会觉得很惊讶,每天开3000元,甚至是4000元的罚单很不容易吧,毕竟交警也不能因为别人没有违章而乱开罚单。

所以,就有了潜规则。

潜规则一:

在一切车流量较大而“合法”停车场较少的单位,找一个该单位的保安或者清洁工作为“线人”。每开出一张罚单,给5元钱佣金。比如银行,到银行办事的车辆很多,而银行的固有停车位根本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办事的人就把车停在人行道上。而查车的交警又不知道何时有车停在这样的位置。所以找一个线人能够提高办事效率。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刚刚进去某单位办事情不过几分钟,出来就见车被交警贴了罚单,而且连警车都没有见着。

不要奇怪,一旦有人停靠在不能停车的地方,该区域附近的线人就马上给交警打电话,一溜烟的功夫就过来把罚单贴上,然后又一溜烟的功夫到下一个地方贴。为了提高效率,在赶往停在地方的功夫,通过电话将违章车辆的车牌颜色,车牌号都在罚单上贴好,到了之后马上拍照,贴单。这个过程一气呵成。只要在车主将车开走前哪怕5秒钟贴上,罚单都是有效的。

到07年底的时候,基本上违章车同时有两辆以上才会去。自从用这个方法后,每天轻松开出几百张罚单。贴罚单就好比初进官场的公务员,收点银行卡和小红包之类的,还处于初级阶段。毕竟东奔西跑的,一天不说累得够呛,那一天到晚的都在车上坐着跑,就跟坐长途车似的,不如坐办公室舒服。

2007年5月份,一个很牛的司机投诉我们中队一个交警,说警号是多少多少的交警,说该交警查他违章的时候没有警力,而且态度蛮横,语言粗暴。这个司机关系也比较牛,投诉到局长那去了,于是局长找来该交警,说是要当事人道歉。

这个交警说我没有对他粗暴执法啊,我都没有查过他的车。双方当事人一见面,那个司机说不是这个交警。然后局长问他,你说的警号多少多少的交警就是他。那个司机一看警号也对,但是不是这个人。就怀疑自己记错了警号。

于是就有了潜规则二:移花接木

风里来雨里去,写罚单贴罚单,这些都是体力活。也因为有很多领导介绍一些关系户到中队来,他们又因为学历等的限制,不能成为正规编制的交警,于是就叫协警。穿一样颜色的衣服,但是没有警号、肩章也和正式编制的交警不一样。后来有市民投诉协警也开罚单贴罚单,局里就要求每辆警车必须有一个正式编制的交警。

后来同事都不愿意出去干这个苦差事,就把自己的警服给某个协警穿上。一来查车的时候车主也不至于抗拒正式交警,二来也显得正规。06年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穿交警制服的协警有个很常用的字不会写,就问车主,然后车主被罚款后打电话投诉,说你们交警都什么素质啊!后来局里对全体协警都培训了一些基本知识,比如大写的一到十,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等等。

再者一旦被投诉了,让双方对质,也因为投诉的对象和真的交警不一样而作罢。

潜规则三:处理交通事故

那些需要交警定责任的交通事故,其中是有很多很多门道可以玩的。在此提醒各位驾驶员朋友,及时检查车况,谨慎驾驶,遵章驾驶,珍爱生命。

门道玩好了,财源滚滚,而且肇事方和受害方都双双满意,这样的玩法,是门艺术。

定责任由几种情况:

第一种,有钱人VS穷人。在这里我只说现实,没有贬低谁的意思。

1、高档车和低档车、摩托车、自行车撞了。如果是低档车、摩托车或者自行车主的责任,但是这几类车主明显不能完全赔偿的。高档车主就会动脑筋了,找交警和另一方一起意思意思,少则2000,多则5000不等的现金。把现场摆放成高档车的完全责任现场,保险公司全部赔偿。

也不是有钱人都坏良心的。08年7月份,一辆凌志雷克萨斯与一辆摩托车相撞,摩托车车主腿骨骨折,牙齿掉了两颗,面部有擦伤及其它一些伤,但是都不致命。凌志由于躲避这辆摩托车,一头撞到了路边的水泥墩子上。凌志完全是正常行驶,摩托车横穿马路。交警来到下场,凌志车主及时拨打120电话和122电话。救护车到的时候凌志车主坦诚是自己的责任,并让通车的人到陪同上医院。车主给出警的三名交警每人两千,让定他的全部责任。然后就把现场做了技术处理。保险公司的人到的时候,交警已做完了全部的是“车主全部责任”的相关笔录。摩托车司机的医药费由保险公司报了,凌志车的维修等费用全

部由保险公司报销了。

如果是摩托司机,他肯定赔偿不了一大笔的维修费。这个处理结果,交警,凌志司机和摩托司机都是皆大欢喜。

爆料个猛的吧。也提醒大家不要买黑车。

简单地说,就是有人在各二手车论坛发布卖车,比如07年的桑塔纳3000,他只卖3万多一点,标明是正规合法车,有牌,明确告诉你是套牌和套的行驶证,告诉你这个车是法院扣押车或者其他途径的和发车,现在没有机动车登记证了。不能过户了等等。

价格远低于车本身的价值,很有诱惑性,而且卖车的答应签订买卖手续,一旦出了问题人家负全部责任。

有的人就买了,“倒霉”人买了车开出去不到一周就被交警扣了,扣车,罚款。罚款2万3万的不叨叨,加上你买车的那3万,一共五六万就没影子了。你连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扣的车继续在网上卖,不一样的车牌,不一样的行驶证。继续有倒霉蛋,继续罚款紧张。你要问一辆桑塔纳3000值多少钱?我可以告诉你,可以捣腾到值一辆兰博基尼。

潜规则四:交通事故后的拖车

相信不少私家车主,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况。

在中国不少地方,有个很神奇的现象,交通事故后,如果电话报警的人描述了交通事故比较严重的话,最先到达现场的一般是拖车,然后是救护车,最后是警车。当然也不完全是。

造成了人员伤亡或车体损坏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般不会有人私了的。这种情况先要把肇事车辆拖回中队。

单说拖车吧。

拖车的时候一般不会告诉对方拖车费多少的,一般的司机都懵了,只想着pol.ice少给自己断点责任,所以你说拖车就拖车吧,完全是言听计从。拖车费用是多少呢?比出租车贵点,至于怎么个贵法,高速路一公里30—100元不等。市区200——2000不等,郊区论公里,大约出租车价格的3—5倍。没有办法啊,出租车你拿钱可以办出租营运手续,你

见过谁拿钱去办个拖车手续的?拖车的都是交警的“事业单位”。

收费,有很多人质疑过拖车费用的?找交警,交警说那是人家拖车公司定的标准。找拖车公司的,“公司”的人就问你,我为你服务了,你凭什么不给钱?再说了,在这个城市的这个区域,我不给你拖车谁能给你拖?

这是一种什么情况,这是霸网硬上弓后的辩解:我怎么也算是为你耗费了精力!

拖车费用有多少?九牛一毛而已。

费用高的是拖车之后存车的费用。

摩托车一个小时20,超过8个小时当天按12小时计算,即每天最低240元。

机动车一个小时50,超过8小时当天按12小时计算,即每天最低600元。

这样的收费标准,是在当事人取车的时候才知道的,事前都不会知道。除非有肇事处理的经验。

一般拖车后,处理事情需要三五个工作日,遇到周末,顺延两天,所以存车费加拖车费往往高达5000元以上,很多车主就为此事愤慨,拒绝提车。好嘛,你不提车可以啊,费用继续累加,上不封顶。

每年都会遇到几个那样的倔强的司机,然后费用确实比较高了。就放弃提车了,好嘛,你放弃提车可以,请把拖车费交了和存车费用交了。

过一段时间,交警会下一个正式的通知函给事主,通知交费。当事人肯定不来交费,于是车子就自然第扣下了。

再然后处理起来就很简单了,打个电话,只说几个字“又有一个,过来把*******牌号的车开走”。

上一篇:家长会学生代表演讲稿范文下一篇:学习方法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