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名言范文

2023-09-22

恩格斯名言范文第1篇

摘要:一些学者把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进行比较,认为恩格斯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在自然观、本体论、哲学视野和真理观上有本质差异。恩格斯晚年对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的统一性、认识论、辩证法、唯物史观理论进行了系统详尽地阐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善和系统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恩格斯晚年的哲学创造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获得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态和科学性,正确理解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恩格斯晚年;马克思;哲学思想;评价

恩格斯晚年一方面对他与马克思共同创造的新哲学进行系统阐述和完善,一方面根据当时社会发展新的状况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创造。一些学者根据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比较提出了恩格斯思想与马克思思想的异质性问题,质疑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因此,弄清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的面貌及其理论线索,对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本真精神,正确定位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哲学思想差异性的追问

(一)自然观的差异

最早提出这一差异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他批评了恩格斯关于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认为恩格斯撇开人的活动去讨论自然自身的运动,是谢林和黑格尔自然哲学的一种残余。他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媒介的。只有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改造过的自然界才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而恩格斯撇开人的实践活动从自然界自身历史考察自然,那种自然不属于马克思的研究范围。

(二)哲学本体论的差异

有人认为马克思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在实践,马克思用“实践唯物主义”来规定和称谓自己的哲学。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哲学中处于理论基础地位,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所创立的实践唯物主义本质上乃是本体论的革命,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实践本体论哲学。而恩格斯的哲学思考中始终蕴涵着一个传统唯物主义的本体论立场,与人的实践活动相分离的存在或自然界是第一性的,恩格斯的哲学是以物质本体论为基础的体系。

(三)哲学着眼的问题的差异

有人认为,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新哲学观不应该脱离人的问题,尤其是人的实践活动来探讨任何理论问题,撇开人的实践,在纯粹思维或思想领域中从事哲学研究,这样的研究必然会蜕变成经院哲学式的空谈。而恩格斯在对新哲学的思考中,没有为人的问题留下应有的空间。他们认为恩格斯的哲学研究面对的只是“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

(四)真理观的差异

有人认为,在马克思那里真理决非那种狭义的规定,即不是那种单纯正确地把握了某个客观对象的认知结果,而是指人的存在本身的去蔽。一方面表征为历史的本来面目的恢复,另一方面则表征为人的自我本性的复归,因此,他的真理观是本体论的。而恩格斯的真理观是符合论的,接受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而无法接受本体论意义上的真理。

二、恩格斯晚年对哲学思想的阐述

恩格斯晚年对哲学思想的阐述,主要体现在《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自然辩证法》以及书信中。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章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223。这是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中心命题。随后恩格斯对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其理论地位作了论述。“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2]224。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人类开始在本来并不真实存在的问题中寻求答案,在这个颠倒了的世界观和哲学意识形态迷宫中盲目求索和徘徊。“因此,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像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2]224。“哲学家按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结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2]22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2]225。恩格斯指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从不同哲学立场和角度都触及到了这一问题,但他们都没有也不可能科学地阐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直到马克思才科学解答了这一问题,由此奠定了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二)关于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在反对杜林的世界模式论时,恩格斯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物质概念及其基本属性进行了阐发。“当我们说到存在,并且仅仅说到存在的时候,统一性只能在于:我们所说的一切对象是存在的、实有的”[1]383。“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尽管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是统一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383。“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时间以外的存在像空间以外的存在一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1]39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任何静止、任何平衡都只是相对的,只有对这种或那种特定的運动形式来说才是有意义的”[1]399。“运动和物质本身一样,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1]400;“这样,物质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1]405。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对物质概念作了定义:“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和‘运动’这样的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3]343。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演化发展也作了系统说明。

(三)关于认识论问题

恩格斯晚年,从唯物主义角度系统阐述了反映论的认识论和符合论的真理观。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恩格斯写道,“在黑格尔那里表现为判断这一思维形式本身的发展过程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就成了我们关于运动性质的立足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理论认识的发展过程”[2]334。关于感官与思维的关系“我们不同的感官可以给我们提供在质上绝对不同的印象……最后,接受所有这些不同的感性印象,对他们进行加工,从而把他们综合为一个整体,从而有助于我们认识它”[2]340。关于认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问题“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2]338;可认识的物质的无限性,是由各种纯粹的有限性组成,同样,绝对的认识着的思维的无限性,也是由无限多的有限的人脑所组成……因此,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只能通过一个无限的渐近的前进过程而实现”[2]342。恩格斯还对思维规律作了系统探讨,阐述了抽象与具体、归纳与分析的辩证关系。关于真理问题,恩格斯指出:我们按照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的特性来利用这些事物的时候,我们的感性知觉是否正确性便受到准确无误的检验[1]702。

(四)关于辩证法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阐述了辩证的自然观,并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比较。“正是那些过去被认为是不可调和的和不能化解的两极对立,正是那些强制规定的分界线和纲的区别,使现代的理论自然科学带上狭隘的形而上学的性质。这些对立和区别,虽然存在于自然界中,可是只具有相对意义,相反地,它们那些想象的固定性和绝对意义,只不过是由我们的反思带进自然界的——这种认识构成辩证自然观的核心”[1]35“。“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的和分别的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1]360,“辩证法在考察事物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时,本质上是从他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方面去考察的……自然界的一切归根结底是辩证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运行的”[1]361。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客观世界的辩证图景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2]310,对辩证法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范畴作了阐述和说明,论述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所谓的客观辩证法是在整个自然界中起支配作用的,而所谓的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在自然界中到处发生作用的、对立中的运动的反映”[2]317。辩证法是黑格尔创造,并由马克思所继承的。恩格斯晚年在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对唯物辩证法进行了系统完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辩证法体系。

(五)唯物史观理论

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根据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积累的新材料,阐述了两种生产的理论。论述了由分工所引发的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及其基本特征。阐述了国家产生的根源及基本质。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恩格斯对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系统论述,指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2]247。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阶级的起源和发展是由于纯粹经济的原因,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把社会上层建筑分为两类,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指出这两类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在晚年的《书信》中,恩格斯进一步全面论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恩格斯还提出了社会发展动力的合力论思想,对社会发展的动力进行了创造性阐发。

三、对恩格斯晚年哲学的评价

(一)恩格斯晚年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差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要给恩格斯晚年哲学作出正确定位,必须正视他晚年的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关系,对二者之间的差异有正确的认识。关于恩格斯晚年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是一致的,恩格斯晚年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无异质性延续;第二种观点认为:恩格斯晚年哲学偏离了马克思哲学的方向,对后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和发展产生误导;第三种观点认为:恩格斯晚年哲学和马克思哲学有一致之处,也有异质之处,比如:他们经济决定论趋同[3]3。马克思逝世以后,晚年的恩格斯身兼双重的理论角色。他既是马克思哲学的第一解释者,又是进一步建构者。恩格斯对马克思哲学的解释与建构都是基于他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而进行的,可以视为一种理解性发挥。因此,差异必定存在,但二者在主旨与理论取向上没有根本分歧,他们所坚持和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是始终一致的。马克思比较注重能动性,而晚年恩格斯注重客观性自然的研究与体系化阐述是与马克思哲学的一种重要互补。

(二)恩格斯晚年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本体系

首先,恩格斯晚年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实质。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1]484。作为科学的哲学学说,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为人们提供比较正确和完整的哲学意义的世界图景,从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为人们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为人们正确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恩格斯晚年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范畴体系。在《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三部著作中,恩格斯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范畴体系,阐述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运动及其表现形式、意识及其与物质世界的关系;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历史领域中的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和范畴。第三,恩格斯晚年把辩证法扩展到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开拓了自然辩证法这一新的领域。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晚年哲学的突出理论成就,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评论当代哲学“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跟不上科学理论的进步。在18世纪,哲学家把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当做他们的领域,并讨论诸如宇宙有无开端的问题。然而,在19和20世纪,对哲学家或除了少数专家以外的任何人来说,科学变得过于专业性和数学化了。哲学家把他们的质疑范围缩小到如此程度,以至连维特根斯坦,這位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道:“哲学余下的任务仅是语言分析。”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堕落”[4]169。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系统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提供的材料和所得到的结论,描绘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和各种范畴在各自然科学中的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善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恩格斯晚年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离开这个部分,就不可能全面地完整地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例如:马克思在其独立著作中,多次使用过“物质”、“单纯的自然物质”、“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等概念,但并未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作过系统地论述。恩格斯晚年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对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作了本体论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获得了体系上的意义和科学性。因此,正确理解恩格斯晚年思想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卡佛.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M].姜海波,王贵贤,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霍金.时间简史[M].许明贤,吴忠超,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恩格斯名言范文第2篇

一、恩格斯关于社会发展的合力思想

( 一) 人的主观意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一封信》中指出, 每个人都发挥着主观能动性, 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在研究时不能忽视。人类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 由于每个人人生经历和所处生活条件不同, 对客观存在有着不同的反映, 形成不同的意识, 社会历史就是在这样多的、不同的、复杂的意识不断相互斗争中产生的。由于每个人目标不同所从事的活动也存在差别, 导致彼此交织, 最终在复杂的交织中产生出一个总的合力。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是多个人依靠自己的意识活动不受控制似的互相作用的结果, 它不随着人的意识的改变而改变, 它的产生与发展符合一定的规律。恩格斯主张社会的发展不受人的主观意识支配, 不是说他们对社会进步没有贡献, 而是强调它们功能的发挥不是靠自己而是建构成一个整体的力量一起对社会发挥功用, 这个总体的力量是遵循一定规律自然产生的。人主观意志的作用虽强大, 却是有限度的, 并非起决定作用。

( 二) 其它动力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一封信》中强调重视人的主观思想同时兼顾各种因素产生的合力。恩格斯认为社会历史进步是意志合力与其他好多种因素斗争与融合的结果, 所以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各个方面都要兼顾, 既要重视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也要重视其他因素的作用。这并不是意味着, 要把所有的因素放在同等的位置上, 而是要坚持重点、抓主要, 突出部分因素的决定作用, 同时不忽视其他因素的辅助与促进作用, 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恩格斯看来, 经济因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首因。此外, 恩格斯的合力论思想体现的是整体性的思想, 因此在社会发展中要发挥社会合力的整体功能和效果。意志力合力与其他社会因素都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要素, 它们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整体得以实现。要知道整体功能大于任何局部的功能, 也大于所有局部功能的简单相加, 这就要求必须重视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使系统处于良性状态发挥出最大功效。

二、恩格斯合力思想的意义

( 一) 社会合力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践行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归纳长期以来我国成长中的经验教训, 提出的正确的、合乎规律的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 把人作为出发点和目的地的所有活动, 旨在充分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这与恩格斯社会发展合力思想中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不谋而合。科学发展观追求的发展是多方面协同作用下的长久发展, 实现它最基本的方式是同时照顾好各个方面。这部分主要阐述了社会的发展必须要兼顾协调各种动力因素, 无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还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因素全部都要抓, 突出部分因素的决定作用, 同时不能忽视其他因素的辅助与促进作用。社会发展是多种力量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最终相互协调融合为整体的结果。

( 二) 意识形态领域坚持一元主导, 多元并存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占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快速发展, 其成分更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受其影响我国国内的思想流派更是纷繁复杂。在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在许多新思潮不断涌现的当下, 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 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指导思想不动摇, 不断的学习党的新理论新政策。就我们国家而言, 实行“一国两制”就是强调社会主义是我们国家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除大陆以外的地区仍保存他们之前一直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我们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但同时也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这样更好的把人民团结在国家的周围。所以, 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一元主导, 多元并存。

( 三) 社会合力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等组成的, 完善自身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社会发展合力中的整体性思想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不断的追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 坚持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使各种动力因素有机统一起来, 相互适应、相互配合、彼此促进、协调发展, 最终将我国推向经济强盛、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国家。此外, 在不断的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各种矛盾和冲突是不受人的控制而存在无论如何不能逃避的现实, 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正确的处理和化解各种矛盾。在持续快速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处理各种动态因素之间关系的协调, 发挥整体的最大作用。

摘要:恩格斯通过对反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反对唯物史观的思潮的批判, 在晚年提出了社会发展合力思想。恩格斯认为, 社会的发展是多种动力要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重视人的主观意志作用的同时重视其它动力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发展,合力思想,动力因素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上一篇:祝福语跨年范文下一篇: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