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问题范文

2023-09-22

工商管理专业问题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的条件不断的提高, 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旅游和生活上的品质。这也促使职高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式不断的改进, 不断的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专业型应用人才。但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壮大, 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对旅游专业发展的需要逐渐增加了关注度,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十分强的应用类型学科, 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院校的关注, 特别是职业高中类院校也开始重视起旅游的实践教学环节, 并且在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中体现了专业实践课所占的比例, 同时也从某种程度上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有活力, 较之与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更加专业的锻炼, 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无可回避, 矛盾和问题也同时都显现出来了, 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十分缺乏, 教师多难以适应教学的改革要求, 同时具备企业经验又能胜任教学的外聘教师又是凤毛麟角。而且多数院校所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也都是大同小异, 没有新意。

2 职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对教学缺乏深入而全面的认识, 教学重视程度都不够。职高学校对于旅游专业的教学、人才的培养目标认识也不够深入全面, 很难使人才培养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在教学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培养目标有偏差, 甚至是培养目标不明确的状况发生, 职高学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策略和对教学手段的认识也不够深入全面, 而且不能正确认识教学场所和实习设备的重要性, 以致相关的物质条件十分缺乏, 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难以依托有力的物质条件而全面开展。

第二, 还缺乏完整的教学课程体系。职高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多是重理论课程而轻视实践课程, 往往把实践课程当做是理论课程的辅助课程来讲授, 以致于大多数的课程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自己的实践课程少之又少, 而且还常常因为各种不明理由被理论课程所替代。

第三, 缺少对实践教学的有力监管。职高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教师调度缺少严格监管。一些职高学校为了应付实践教学而进行没有根据的实践教学, 只为了满足客观要求来配备相应的教师, 随意的指定教师承担相关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教学管理部门, 更没有专门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面的管理机构, 最为关键的是对于相关教师的教学过程也缺少有力的监管, 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3 提高职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水平的对策

3.1 改善师资力量, 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应该提高职高学校领导层对于旅游专业教学的认识, 充分认识到教学在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要从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科学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角度考量和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并对优秀的课题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 来激发相关教师研究教学策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 还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设备以及场所的重要性, 把实践教学的设备和场所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的规划之中, 并配以专项的资金, 为改善教学的设备与场所建立一个良好的条件。

3.2 构建完善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我们要严格依照职业教育正确处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 要突出专业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不能以专业课程去替代基础课。只有把良好的专业课程作为基础, 才能够为相关的教学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注重学生的实训情况, 实训的内容主要围绕地陪导游、景区讲解员的导游服务程序为主, 把导游的实训项目分成团队导游或散客导游, 或者是把导游的服务全程分解成若干实训项目, 让学生充分模拟现场的导游接待游客,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3.3 加强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监管

应该成立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 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机构, 要有专门的负责人员管理教学的资金、设备、场所以及师资的调配, 监管教学的相关人财物是否全部到位, 并且积极开拓实践教学渠道, 努力改善教学的物质条件。而且, 还要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教师进行有力培训管理, 明确相关教师的教学岗位职责, 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监控, 定期检查相关实践教学的计划及教学进度, 督促相关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旅游的实践操作水平。

3.4 提高学生的兴趣, 激发创新能力

导游的服务在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职高院校培养的未来导游应该是热爱导游职业和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因此, 我们要提高学生对于导游课程的学习兴趣。另外, 教师还应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能够使生动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高旅游专业的教学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任务中的一个重要工作之一, 因此, 它必须要适应时代和旅游行业的需要, 适应旅游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方向, 从思想认识上、课程设置上以及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努力, 突出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注重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真正认识到职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性, 并把理论基础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够不断吸引学生走进教学的广阔空间里不断锻炼自我、提升自我、成就自我。旅游专业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十分强的专业, 在它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 我们要不断的实现对职高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完善整个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 为人们带来一个更加舒适的旅游服务和质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旅游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人们对旅游的热情及重视, 都促使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就目前职高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而言, 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而且随着人们对旅游要求的逐渐增高, 旅游学校的教学改革也逐渐深入。本文从职高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为职高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出相应的对策, 从而加强对旅游管理的认知和创新, 不断地改善学生对旅游管理的处理能力, 以促进我国旅游行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职高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秦红艳.关于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探析[J].职教通讯, 20ll (12) :38-39.

[2] 甘露.探讨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12) :57-58.

[3] 杨尚英.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与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4] 张淑贤等.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

[5] 戴金枝.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2006 (1) :32-34.

工商管理专业问题范文第2篇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从企业的角度看

酒店行业作为服务业,人员需求大,又因为其自身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员工都要一步一步从基层做起,再加上酒店上班时间也不固定,很多人都难以接受,造成员工流动率比较大。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增加学生对酒店文化的认同,有效地降低员工的流动性。学校为酒店输送实习生,学生专业对口,不仅可以解决酒店用工荒问题,节约用人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经营水平,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校企合作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师生,不仅宣传了企业品牌,也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二)从学校的角度

酒店专业要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质养成是贯穿培养全过程的主线。当前很多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都有实训室,但是实训室仅局限于简单的餐厅摆台、客房铺床,学生难以学到更多的酒店技能。校企合作提供的真实服务情境,能有效地解决校内教学实训只能提供模拟仿真酒店情境的缺陷,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弥补实训设施设备不足的问题。例如国际品牌酒店必备的Opera PMS酒店管理操作系统,全国除了中山大学、上海旅专、桂林旅院之外,几乎没有几所学校能再提供这样的实训教学设备,学生去酒店实习,酒店就要花更多时间培训,加上系统是全英文操作,高职学生英文水平较好的很少,培训起来周期长,困难较大,学生实习周期短,因此少部分同学能够进前厅部岗位,很多实习生都被放在餐饮、客房部,这两个部门相对其他部门来说比较累,学生一般也不愿意去,造成很多学生实习难以坚持下来,中途离开,也给学校实习管理带来不便。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内容与酒店岗位对接,紧跟酒店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酒店行业需要的专业化人才。

(三)从学生的角度看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酒店提供的真实情境中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操作技能,使学生在踏上正式的工作岗位前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实现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对接;同时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接触酒店行业,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还可以在实习期间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服务技能。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主要经营目标以盈利为主,参与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既不能让酒店获得政策、资金等优惠支持,也难以让酒店在短时间内获得社会经济效益。酒店企业在没有相应激励政策和法规约束的机制下,并不一定会通过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来获得人力资源。企业没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中,也没有把校企合作当成是选择人才的途径,而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不予关注。酒店不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原因:一是会增加酒店运营成本;二是给酒店增加风险;三是学生不像酒店正式员工那样有工作经验,高星级酒店都是提供高质量个性化服务,用实习生很难保证服务质量,会引起客人投诉,影响酒店声誉。

(二)校企双方利益诉求存在矛盾

学校将学生送入酒店,是希望学生在酒店能提升服务技能和工作能力,增强实践经验、人际交往水平、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提升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实现学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3~12个月的实习期间,希望酒店可以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制度,学生能够接触到酒店的各个部门,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及内容;但是,酒店作为一个企业,主要目的以盈利为主,付给学生实习工资,希望学生能为酒店创造收益价值。学生进入酒店,酒店需要一定时间培训,等学生真正熟悉工作岗位和环境,仍需要时间来适应,学生实习时间本就短,如果给学生提供轮岗实习,学生虽然会多学一些技能,但是对酒店来说,难以收回培训的成本。

酒店行业有明显的淡旺季,酒店希望在淡季的时候能够节约用人成本,在旺季的时候学校能提供学生弥补其人员短缺用工荒问题;但是,学校有严格的教学计划、课时安排及管理规范,不会因为酒店需要人员的时候就能立即提供。

(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且停在较浅层次上

校企双方在合作还停留在较浅层次上,学校为企业输送学生,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双方在人才培养标、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方面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学校没有聘请酒店行业高管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分享行业新动态,酒店也没有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同时也不清楚在校学生的状况,也没有机会针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提出建议。在实训教学上,学校教学实训场地、设备有限,没有带学生去酒店参观及实训教学,也没有将课堂“搬”到酒店,间接造成学生不能亲身投入酒店的经营活动中,不能在酒店一线部门进行直接操作,也不了解酒店的真实情境与工作流程,对酒店的认知只停留在教师上课的描述上,甚至到去企业顶岗实习之前,都不清楚酒店到底是什么样子,进入企业之后会很难“上手”,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四)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认同度低

酒店行业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行业,无论是管理者还是高学历者,都要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尤其是像餐饮部、客房部这样的岗位更是如此,对大学生来说自己花了几年时间读大学,进入酒店行业却要从端盘子、打扫卫生刷马桶做起,认为是“伺候人”的活,很多学生表示都难以接受,自己花几年时间上大学不应该做服务员,应该做管理者,再加上酒店旺季或者节假日的时候,顾客很多,工作很累,又是三班倒,员工也无法回家陪伴家人,学生更是难以坚持下来,很多中途离开酒店中断实习甚至离开酒店行业。

三、酒店管理专业推进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实行“订单式”培养,提高企业参与动力

酒店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订单”形式向学校“预订”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酒店提出对“订单”学生的具体要求,并与学校共同设立“订单班”,挑选出适合从事酒店行业发展的学生进入班级,并制定适合其发展需要的职业生涯规划,为酒店未来发展储备人才。学校和酒店共同制定教学计划,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由学校和酒店方共同承担课程教学,同时酒店为学校提高日常教学实训场地,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服务水平。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后,通过考核后,学生与酒店签订协议,进入酒店工作。

(二)创新“双赢”合作机制,校企共同培养人才

校企应意识到双方是互利双赢的利益共同体,保持长期深度合作。校企合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要明确双方的利益共同点,即高技能人才的供需问题。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技高能人才,在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也能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因此,所有的利益点都应该聚焦在如何有效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上。校企双方应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学生顶岗实习为切入点,努力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学校邀请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的制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开发、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实践安排等方面提供建议,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共同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三)拓宽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学校邀请酒店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等方面提供建议;酒店为学校教师提供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教师深入酒店一线学习,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动态,能将行业发展的资讯传授给学生,提高了酒店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基于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加强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建立紧密合作型的校外酒店实习基地。开展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教学实训实习,在校外酒店实训中,学生可以亲身投入酒店一线部门进行操作,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人际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借助Opera PMS酒店管理操作系统实现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互通,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无法达到的效果。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学校为酒店发展提供人才,酒店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场地。双方坚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理念,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双赢”。

(四)酒店高管进课堂,增加学生专业认同

现在酒店专业的学生,一是缺乏职业信心,二是缺乏对酒店应有的了解,在很多学生看来学习酒店管理毕业之后就是服务员,就是“端盘子”,觉得低人一等,很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都未进入酒店行业工作,相反真正在酒店工作的很多都是非科班出身的,培训起来无疑会增加酒店用人成本。学校除了在课堂教学上增加学生对酒店认识以外,还需要酒店行业成功人士现身的说法。例如,大学开学第一课,邀请酒店业优秀毕业生“回归”课堂,讲述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学弟、学妹认识酒店,了解酒店行业;聘请酒店行业高层管理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作为酒店专业的客座教授,丰富学生知识,拓展视野,让学生接触到酒店行业最前沿的东西,更快、更深入的了解酒店行业以及行业需求,以便在就业时能及时融入企业岗位;将课堂“搬”到酒店,加深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同,淡化原有的电视上“理想的酒店行业”,让学生真正了解酒店,以高质量、高标准严格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开展实践课教学,从而实现培养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酒店人才。

摘要:酒店管理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校企合作是其特色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酒店管理,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清强.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实践——基于企业主动性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4(18):32-35.

[2] 李辉作,孙国雁,李萍.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06):39-40.

工商管理专业问题范文第3篇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实力较为落后的地区, 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推动西部的发展绕不开人才的发展, 而人才的发展与一个地区高校水平紧密相关, 西部高校作为地区输送人才的重要源头, 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随着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与日俱增, 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必须跟上时代发展要求, 尤其是在管理能力、执行能力、服务能力等方面, 而以上种种发展能力的诉求使得行政管理这一学科分量增长。行政管理集结了行政管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政治学、秘书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治理、领导科学等重要科目。而高校、高校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场地、重要传授者, 如何提升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水平使之与西部开发这个背景以及国家发展愿景相适应, 走出传统教学的困境, 进行教学革新是当前必须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二、现状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起步要比西方国家晚, 自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以来,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行政管理学研究以及高校在行政管理学教学内容方面, 都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累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国内有将近340所高校设立了行政学类的本科专业, 其中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几所重点东中部高校在行政管理这门学科建设上无疑是处于领先地位, 在西部高校中, 具有一定特色和一定优势的有云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 尽快西部高校有了很大的进步, 具有一定的区域特色, 但是相比东中部高校而言, 西部高校在行政管理这一学科建设上还是滞后不少。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又一次快速发展, 很多领域对行政管理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西部地区更是如此, 为了赶上中东部发展步骤, 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公益组织必须在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等方面有所进步, 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才必须是复合型的人才。目前各大高校行政管理专业还没有开设有行政管理专业的应用方法与技能课程, 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对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说还比较薄弱, 人才培养的模式仍然是处于传统的模式, 不能很好的跟上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参与性方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问题概述

1、学科设置与西部民族特色结合度不高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胡景涛在2011年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中支出, 西部大开发的下一个十年要更加注重发展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 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011,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 这意味着西部高校需要肩负起更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为西部民族地区培育和塑造专业的、综合能力强的行政管理人才。从现在西部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看来, 绝大所数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都是秉承着和中东部很相近的课程, 很少看到有结合西部区域发展特点的, 西部地方高校更适合培养扎根于基层且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较高处理现实能力的人才, 而现实的情况是西部高校在行政管理学科设置上更多的是理论课, 比如占了很大比重的诸如中国政府与政治、地方政府学、公共政策学等政治学类课程, 而经济类的学科比如财政学、市场营销学等以及管理类、实践类的课程偏少, 如此一来很少能让学生真正在行政认知能力和行政执行能力方面有所端丽和提升。

2、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滞后

无论是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必须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发挥潜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行政管理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话式、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及国家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成为高校、社会都关注的重点。然而现阶段, 各大高校尤其是西部地区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方法和手段上可以说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有待更新的地方还是保留着传统的方式。由于行政管理专业更多的是培养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这就意味着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但是长期以来, 很多高校还是采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老师为主导而忽视学生主体的教法, 这些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常常感到课堂乏味, 实践能力也没有提高提升, 即时安排了少量的实践课程, 也只是流于形式, 并没有真正触及到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培养。

3、过于注重课程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育

实践性是所有公共行政学的共同诉求, 行政管理专业更是如此, 行政管理培养的学生更多的是面向公务员队伍, 企事业单位, 以及各类社会团体, 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实际的、应用的、实践性的知识和能力。纵观目前西部地区很多高校往往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对忽视实践应用技能的教育与培养, 缺乏系统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 即便设计有实践课程, 但是能真正贯彻实践课程的又更少了。有部分高校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 例如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基地, 但是很多高校并不了解这些合作单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趋向, 导致在为用人单位推荐实习生时没有针对性, 不能结合学校、学生的优势向合作单位提供真正的决策、技能服务。再者, 西部地区很多高校由于经费问题, 教学资源有限, 把现有的经费大部分投入到理工类实践而忽视了文科类实践, 如此一来,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能拿到的经费又可想而知了。

4、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高校教师队伍关系到高校的发展, 正所谓“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更是与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息息相关。行政管理由于专业特性, 决定了学生必须能够对国家、国情、民族、方针政策、实证、法律法规等等都要熟悉, 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必须在专业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 并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广博的知识。西部地区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师方面绝大部分教师都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大很多老师年轻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 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 绝大部门高校都是唯“文凭论”, 如此一来使得教学质量缺乏一定的质量和深度, 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必然不够充分。另一方面, 很多高校由于较少聘请具有高学术知名度的专家教授给各位老师开展学术讲座, 导致很多老师在专业性认识上面不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再者, 教师们由于受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影响精力有限, 很少能够分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科研, 科研跟不上, 业务上不够踏实, 有些教师甚至学术造假, 如此一来, 必然会使教师的认知、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这样一种现状导致学生培养质量的整体欠缺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改革思路

1、学科设置需突出民族特色

我国大部分民族类院校都是综合类院校, 少数民族师生占有较大比重, 开设行政管理专业也比较晚,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面更多的是停留在传统阶段, 不仅没有符合民族类院校的特色模式也滞后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导致很多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竞争力相对较弱。民族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必须要突出民族特色, 不能盲目照搬一流大学的学科设置, 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需能面向边远山村、偏僻草原和林区, 更要适应当地县乡、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行政管理人才。比如广西的2所民族类高校: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设置行政管理专业上面可以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中国—东盟贸易合作的背景, 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特点, 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民族类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学科设置上还要注意淡化其政治学色彩, 弱化纯理论的学习, 虽然行政管理是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的, 但是行政管理专业有着极强的应用型, 行政管理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课程设置上既要有政治学的存在, 更要有管理学、政府公务处理、社会调查、组织协调能力、公文写作、政策执行研究、法学、经济学等应用性课程的存在, 不仅如此, 还可以开设一些特色课程, 比如民族文化、民族地理、民族贸易等等具有明显民族地区特色的课程。真正把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色融入到行政管理课程的设置当中, 致力于应用性管理人才的培养。

2、改革教学方法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最终的目的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特别是能胜任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管理人才, 该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培养出来的行政行管人才的质量好坏, 而教学方法又是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西部地区民族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要切合民族地区的实际, 与当地的政府机关, 民族自治, 民族政策的颁布和实施相适应, 这就决定了在教学方法上必须摈弃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 探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只有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才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诚及学生的主动思考。在案例教学过程当中, 注重把当前社会典型的、突出的热点问题引入课堂, 只有不脱离现实, 源于现实的讨论才不会“假大空”。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地区的政策, 关注民族地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 学会把民族地区的实情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联系起来, 学会融会贯通, 尽量较少纯理论的灌输, 加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此外, 民族类地方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 可以根据地方特色采用灵活的方式, 例如聘请民族地区的部分工作经验的政府官员进行讲学, 让其做学校的兼职老师, 如此可以适时为行管专业的学生交流工作心得、工作经验, 分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这些实打实的工作分享无疑是行管专业学生知识凝聚的宝贵财富。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西部地区高校在培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时候必须意识到这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过程中必须不断的对教学进行自我反思,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一是通过安排学生在业余时间或者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 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调查的内容, 也可以由学生自行选题, 但尽量要求是公共服务领域的内容, 然后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 培养学生的观察、调研、分析、归纳、整理等一系列能力。第二, 在学校方面, 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提供给学生到相关部门、相关领域见习的机会, 真正参与到行政管理岗位的有关工作环节, 让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和现实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不仅如此, 学校还要建设一定的实训室, 引进相关器材, 给学生创设真实的、直观的行政工作情景, 让学生利用现有设备模拟某个具体的工作环节, 巩固和检验学到的知识。如此, 学生在校内也能真实感受并领会实际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再者, 教师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 例如, 在公务员素质这节课中, 给学生介绍有关公务人员处理棘手问题的典型案例, 比如最美村官的案例, 再比如在公共决策这一章的教学中, 讲述“公地悲剧”、“搭便车”等案例。让学生在案例中了解到这门课程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 以及提高他们相应的综合素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课程论文的形式, 让学生结合论文独立探讨行政管理活动中相关问题,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创新性。

4、优化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 西部地区高校在教师队伍力量方面必须建设一支遵循学校总体定位, 遵循地方发展需求, 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的队伍。首先, 在教师引进过程中, 要从学校发展需求出发、从学生出发, 不要盲目的、片面的认为只要是高学历、高职称, 具有海龟经历的教师就是好教师, 而应更加注重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引入, 例如, 在行政管理这个专业领域上既能够讲授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理论知识又能够给学生一些公务员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真实情况给以还原并和学生探讨可能遇到的情况及解决的方法。此外, 要注重权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缺一不可。再者, 要强化对现有教师的培训, 促进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 开阔教师的视野, 跟上时代步伐, 把握住地区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新机遇。注重学术交流, 高校应聘请国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为教师们提供学术讲座, 分享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理念。教师还可以通过到相关部门参观学习提高自己的实操经验, 例如行政管理专业的老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到机关单位部门了解工作的流程, 通过自身遇到的问题加强学习, 丰富自己的实战经验, 不让自己的教学仅仅是泛泛而谈。高校要切实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没有好的福利待遇教师就不可能安心进行科研教学, 更不可能真正的去追求自我的价值, 同时高校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 展开公平有效的绩效考核, 引导教师积极投身科研和教学。

摘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及有关文献研究基础上, 剖析了西部地区民族类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思路。

关键词:西部地区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及实践研究[J].古桂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

[2] 钞鹏.民族类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2

[3] 关于西部地方性大学本科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杨钊, 蔡文钦, 蒋山花.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2010

[4] 洪园.西部地方高校本科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教研, 2012

[5] 张雄.对行政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模式的思考[J].学理论, 2010.

工商管理专业问题范文第4篇

一、社会体育市场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 专业能力

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社会体育市场的发展也显得尤为迅速, 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 大量的健身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芽成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是, 随着社会体育市场的快速发展, 缺乏高素质社会体育人才, 其自身的职业规划受社会需求所限, 该专业领域的人才在市场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中, 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专业的学生明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本专业知识不过硬、实践能力差、适应性不强等等。因此, 笔者认为, 在培养社会体育人才之时, 必须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以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提升专业定位, 进而促使学生表现出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并提高就业竞争力。

(二) 工作能力

能够快速进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工作的毕业生, 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必备的理性的知识框架、健身技巧、实践运用能力, 此外, 还应该具备一些其他的能力, 比如, 良好的社交能力、商业产品营销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等。一旦这些能力可以很好的掌握, 那就达到了培养的目的, 因此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和提高就业质量的问题。

(三) 职业从业资格证得到广泛认可

职业从业资格证作为一项由国家统一考试 (理论与实践) , 通过后才能获取的资格证书, 其含金量自然也就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权威性。对于已经获得资格证的专业人才来说, 便表明了他们是本行业或者本专业的顶尖水平。在我国市场大经济的背景下, 超过9成的企业或者公司都是认可国家颁发的资格证的。面临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水平和精神需求, 不论是公司还是大型企业都将会越来越重视资格证, 对从业人员的水平也会随之增高。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的问题

(一) 与政策不符

目前, 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主要受到4个方面的影响。总结起来就是, 功能不全面、管理中心难以调度、制度转型困难、基础体育群体匮乏等, 因此, 社交体育有着高度依赖性。为了可以建设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那就必须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中心的“决定性”作用, 尽力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凭借政府的职能和界定功能, “物尽其用”才能将目前政府应有的功能发挥出来。通过回顾高校对专业建设中所做的工作, 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国家和政府政策导向的专家人才、教育和就业政策大大推迟了发展脚步。

当然, 也不能一味地突出市场的“自我调控”作用, 进而把政府该有的“监管、服务、管理”的功能, 政府职能的“缺陷”将继续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影响。

(二) 就业形势巨大

对于当前来说,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不得不面临的一个严酷的事实, 那就是其就业率之低是不寻常的。然而, 与之对应的是国家并没有相应的事业编制可以为这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社会人才提供准备, 但另一方面, 社会体育教师不可能像在所有学校那样设有体育教师编制, 大多数学生需要去社区自行寻找就业。根据社会发展中的现象和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每个新兴专业的毕业生能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少之又少, 普遍的现象都是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在这个阶段, 实际上并没有形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环境, 弱势群体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毕业学生就业压力更为值得关注。

(三) 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不合理

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 社会体育都是全面而多样的。同时, 每次培训的方向取决于基础设施支持。因此, 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不能也不可能培养出可以适合社会各个方面的体育人才。当前面对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迅速培养出可以“即插即用”的社会体育人才, 但是在当前国内大环境下, 大多数高校都是由社会体育管理专家指导, 区域机构开展的专业化培训, 然而, 大规模的追求, 不仅缺乏功能而且还没有必要的基础设施来支持符合社会需求社会体育专业知识, 导致供求矛盾;课程体系不合理, 除了首都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这类资源丰富的专业体育院校, 基础设施完备。在其他体育院校上, 不仅仅基础设施短缺, 在教师资源上也显得尤为短缺。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 不能因地制宜, 缺乏足够的市场调查, 导致课程设置低。为此, 要突出社会体育人才课程的教学特色, 必须构架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新型社会体育复合型人才。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对策探讨

(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我们因缺乏身体活动而患有文明疾病。因此, 为了缓解服务业的压力, 各种身心压力, 如各种健身俱乐部、户外发展、徒步旅行、露营、极限运动等运动繁荣在人们视野领域中, 但这些活动起步比较晚, 部分相关行业出现了疲软后期, 特别是在专业人才高度不足的情况下。因此, 高校的社会民用体育管理专家的目的是指导和培训, 密切关注体育和休闲行业的专业人士, 具有重要专业特色的专业人才, 制定他们的培训计划, 有必要将一个特殊的课程联系到一个更高的档次。比如, 聘请经验丰富的外教现场授学, 还可以增加校外实践课程, 增加学生实习机会, 使用校外网站学习实验案例, 掌握一套体育技术和教学方法, 以便学生提高自己在体育和休闲行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此外, 学生可以自己进行职业规划, 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可以分解为体育指导员、体育产业企业和管理人员、运动康复和医学小团体, 为了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可以做出必要而及时的调整, 以满足不同行业对社区体育人才的需求, 并根据市场转型和社会改革的实际情况迅速做出调整。

(二) 加强基础设施搭建

实践教育可以促成专业能力的形成, 其主要环节包括有实习、课后练习、社会调研、实验论证、毕业设计。在实践不充分的范围内, 很难形成有效的教育理论来改变实际的业务能力, 这将对技能获取和技能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各大高校要尽快提高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 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 加强场馆设施和实习基地建设。必要时, 还可以与其他组织共享资源, 以改善学校状况, 同时加强与社会体育组织的密切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改善办学条件, 以实现共赢的局面。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提前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知识的平台, 为将来更好的快速适应工作环境铺下了更好的基础。

(三) 改变择业习惯、拓宽就业路径

在努力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质量的基础上, 高校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就业。同时, 我们建立就业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按需收集大量信息, 及时向学生反馈, 并在毕业后推荐就业。学生就业还可以与毕业实习紧密结合起来, 促成学生去有兴趣单位实习, 同时, 还可以利用体育和休闲产业发展的机会, 支持学生在民企实现就业, 在新时代发展的前景下, 如有条件,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打开就业之路。

摘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是我国体育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本文从高校社会体育专家培训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现状, 根据市场需求搭建专业人才培养平台, 促进校企合作, 完善培训基地的搭建;提高专业能力,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引入课程, 满足企业的需求, 有效地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的素质和效率, 将成为改进的核心。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困境,对策探讨

参考文献

[1] 唐吉平, 杨斌.社会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发展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4, 31 (06) :670-674.

[2] 郑遐.汕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 2015, 35 (06) :102-105+128.

工商管理专业问题范文第5篇

一、财务管理专业的状况

财务管理专业隶属于学校的经济管理学院, 为实现“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分院建立了相关的实验实训室, 并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结成了战略合作联盟, 建有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专业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主要面向中小微工商企业, 此外, 每年也有为数不少的财管专业学生顺利通过机关、事业、银行单位的校园招聘进入单位工作。近年来专业的就业水平始终保持在95%以上, 银行入职率在30%左右。财务管理专业除了学习会计核算实务外, 一般包括财务分析、证券投资、公司理财、资本市场融资等内容。此外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在资本市场中通过股票、债券、衍生金融工具等方式进行资金的融通。同时, 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 也使得金融风险离我们越来越近。这就要求公司财务管理还需要关注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因此, 面向中小微企业,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要偏向于财务职能与会计职能要高度二合一。

二、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内容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

实训内容难于突破。在高校传统的本科教育中,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偏向于理论学习, 以人民大学的财务管理教材为例, 主要内容包括资金时间价值、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筹资决策、资本成本、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内容。以上内容囊括了公司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但是在针对培养定位时, 对应的实务训练很难实现。因为投资融资这样的现实情境很难模拟, 只有借助于以往的案例或者是题目来代替。

教材适用性不强。为了适应新的培养目标要求, 财务管理专业还开设了新的课程, 比如公司理财、资本市场等, 但是这些课程对应的应用型教材很少, 这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 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较为抽象, 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计算和分析, 这对于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老师一成不变地采用讲授式教学, 不注重学生的接受情况, 就会使得学生学习吃力。并且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后续课程紧密衔接, 这就意味着前面课程的基础不扎实的话, 后面诸如审计、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等课程的学习就会很难。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无法有效将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其职业规划结合的话, 就会出现知识脱节进而厌学, 课堂学习状态自然也就低迷甚至逃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 缺少课堂互动, 这也会影响教师的上课热情, 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 专业知识学习风气有所下降

学生在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玩手机的情况时有发生, 个别学生到教室上课的次数屈指可数,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不理想, 甚至出现抄袭现象。以毕业论文设计为例。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一个体现, 一般安排在学生毕业临近期完成, 是大学学习中的必要环节, 学生只有通过毕业答辩才能获取学位证书。但是, 迫于工作升学压力等种种原因, 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不比以往, 论文的分析数据来源不明, 经不起推敲。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国家政策导向与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

随着国家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财会的政策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2017年4月以来, 财政部陆续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内容的修订通知, 涉及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套期、收入等多个方面。2017年11月,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了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其中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2017年12月, 财政部印发了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对审计报告作出了重大调整。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适应国家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课堂讲授的专业内容也要与时俱进。

(二) 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

影响学生学习风气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社会对学习的态度, 学校的奖惩制度, 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 任课教师的知识和教学水平等。其中,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居于重要的地位。高等教育扩招以来, 人们对于大学学习的定义也更加多元化。大学生进校以后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 还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力有未逮, 两头不能兼顾的情况。比如, 为了处理好学校社团的事务, 有时候会耽误专业知识的学习, 甚至出现请假缺课的情况;课外打工兼职耗费过多的时间精力;还有的想着自行创业, 对于学习的态度则是混一个文凭等等。

(三) 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教学方法有待提高。现在的课堂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变化为多媒体教学, 并运用讲授的方法进行基础知识讲解。财务管理专业的重点理论知识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课堂中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有高有低, 在其未熟练掌握的条件下让学生课堂讨论互动, 或者实训练习, 效果并不理想。专业知识要不断更新。财会行业的政策在逐年修订, 这就要求教师对政策法规要读懂读透。在教材没有及时更新, 政策变动又比较大的情况下, 需要自行准备课堂的相关材料。

四、建议与措施

(一) 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需要花费精力准备课堂教学, 要将教学目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结合起来。学生也需要在学习之前进行足够的前提知识的积累。课外要准备好知识点相关新闻、案例、书籍、视频的阅读。有心理教育专家指出, 长达40分钟的一节课程, 一般学生精力集中的时间大概在10到25分钟左右, 只有不到1%的学生能够做到全程都集中精神。因此, 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松弛有度, 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来讲授最重要的知识。其他一些时间段则可以安排问答、练习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探究、任务等多种形式, 联系实际, 关联案例, 强调知识的实用性, 构建学生的课程基础知识结构, 让学生找到创新思维的方向。以此增强师生互动,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动机。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 学习是毕业后就业或深造的一项重大影响因素。另一方面, 让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统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让学生认识到课堂学习是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明确课堂是组织纪律的公共场所。组织学校的人文讲堂、专家讲座等活动, 让学生拓展视野, 增强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加强平时成绩评估的比重, 扩大平时考核的内容。树立严格的平时考勤制度, 纠正学生对平时考勤的错误认识,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 设置适当的课后任务,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对案例信息的搜集、处理, 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将这些作业纳入到考核成绩当中。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适当抽问, 并作相应的考核。

(三) 加强实践教学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是应用技术教育, 培养技术型人才, 满足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 财务管理专业需要掌握财务管理理论和操作实践的技能, 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加强财务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引入优秀的实践教学软件,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热情。分院已经建成了会计手工实验室, 能够为学生了解掌握基础会计账务流程提供实践机会。同时, 分院正在引入VBSE综合模拟实训系统, 该套系统以真实企业的材料为背景,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应聘会计、税务、财务经理、出纳等岗位, 有利于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中行业公司的运营环境与业务流程, 理解各个财务岗位的职责, 以及各个财会工作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加深对财务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该套系统也可以选择制造行业背景的企业, 供成本会计相关课程实训使用。其他课程如财务决策、项目投资、纳税实务等重要课程, 也可以通过选择引入实践教学软件的方式, 开设模拟实践课程, 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摘要:地方高校要实现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关键和基础。本文就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并提出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敏, 刘淑华, 任熙男.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6 (06) :147.

[2] 王玲玲.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研究——基于能力本位下[J].现代商贸工业, 2017 (12) :86.

工商管理专业问题范文第6篇

对于高速发展的经济信息社会,传媒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人员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我国目前传媒业的发展水平很低,但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很快,这就预示着我国传媒业有很大的增量空间,所以传媒业也成了新兴的热门专业。近年来,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日新月异,又出现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电脑万维网等新的传播手段,这个专业的涵盖也随之扩展。

传媒专业学习哪些主打课程?

大众传媒、电视学/电视制作、电影电视研究、新闻广播、政治传播、多媒体、动画制作、公共关系、媒体管理、媒体与文化分析、社会学,政治科学,电影研究,新闻写作、新闻报道、传播以及文化专业、人际传播、交互式媒体、电视学、媒体关系、视觉通信、网络媒体、新闻编辑与设计研讨、互动媒体发展、媒体与文化、广告学、创意服务学、脚本写作、电影与摄像,视觉艺术等。你适合进入传媒领域么?

从专业背景来说,传媒专业非常看重申请者在学校期间参与的研究和策划等项目,从这些项目中的设计和理念中,可以看出申请者的潜在能力和创新等意识。实习与实际工作能力,可以了解你的职业规划与感兴趣的领域。

上一篇:季度安全汇报材料范文下一篇:工作能力自我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