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复习课学案范文

2024-02-20

第一章复习课学案范文第1篇

学习目的

了解公路建设的性质与公路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公路建设的特点、内容、基本建设程序

第一节 公路建设的内容和特点

一、公路建设的性质与管理

1.公路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公路建设的性质

二、公路建设的内容、资金与管理体制

1、公路建设的内容

⑴公路工程的小修和保养

⑵公路工程大、中修与技术改造

⑶公路工程基本建设

2、公路建设的投资

⑴养路费投资:以路养路

⑵国家投资

⑶地方投资:补充来源

⑷银行贷款:银行为主体,自愿为原则,分为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

⑸国外投资: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外政府贷款出口信贷国际金融市场贷款合资经营 租赁信贷发放国外债券

3、公路建设管理体制

第一章复习课学案范文第2篇

1、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和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2、计算机网络具有数据通信、资源共享、远程传输、集中管理、实现分布式处理、负载平衡的功能。

3、计算机网络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型网络、环型网络和总线型网络;按传输介质分为有线网、光纤网和无线网;按通信方式分为点对点传输网络和广播式传输网络;按网络使用目的可分为共享资源网、数据处理网、数据传输网。按服务方式分为客户机/服务器网络和对等网。

4、IT管理与维护的发展经历了设备管理阶段、系统和网络管理阶段、服务管理阶段三个阶段。

5、在系统和网络管理阶段,IT管理区别于设备管理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分层管理。共分成硬件的管理、操作系统的管理、网络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和应用管理五个层次。

6、服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有以客户为中心提供IT服务、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服务、提供的服务是可准确记价的三个。

7、服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可用“二次转换”来概括,第一次是“梳理”,即将技术管理转换为流程管理;第二次是“打包”,即将流程管理转化为服务管理。

8、ITIL简称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是一套针对IT行业的服务管理标准库。它包括6个模块,即业务管理、服务管理、ICT基础架构管理、IT服务管理规划与实施、应用管理和安全管理。

ITIL的四大基本特点分别是公共框架、最佳实践框架、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和质量管理方法和标准。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计算机机房环境得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英语专业术语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分为网络管理员、高级网络管理员和国家网络师三个级别。

二、简述题

ITIL的核心模块是那个模块?描述构成该模块的核心流程和管理智能。P13

第一章复习课学案范文第3篇

许元鹏2009.9.

2一、 课标要求:

(1)知道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2)懂得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

二、知识目标:

O知道责任的含义

O知道责任的来源。

O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O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

O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的后果。

O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O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

O了解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社会的人的事迹。

我的角色 我的责任(第一课时)

1、活动探究:

(1)指导学生阅读情景材料。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要求分别对少年和父亲的行为进行评析。

(3)小组展示,教师评析。

2、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P6的问题,教师纠错分析。

4、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5、识记本节基础知识。

6、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

A.彼此信任B.相互承诺C.诚信相待D.相互关爱

2.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

1A.代价B.回报C.权利D.责任

3、下面哪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A.放学回家就马上写作业,从来不用父母督促

B.期中考试时,我把忘记关闭的手机带进考场了,幸亏它一直没响

C.对于父母的唠叨我从不顶撞,因为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

D.不管学习到多晚,我每天都会洗自己的袜子和内衣

4.在骑车上学的路上,一位老大爷突然在你行进的前方跌倒,来不及刹车的你怎样做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A.不顾一切朝老大爷撞了过去

B.猛转方向,驶上了快车道

C.为了躲避老大爷,撞到了停在路边的汽车上

D.眼睛一闭,听天由命

5.作为一个学生,我们的责任主要体现在:完成义务教育、尊重老师、遵守校纪、认真学习和完成作业等。这些责任主要来自于()

A.承诺、法律规定和职业要求

B.分配的任务、职业要求和法律规定

C.法律规定、分配的任务和公民身份

D.法律规定、分配的任务和道德原则

6.责任是对于一个人应该做或不应该做某些事的要求。对责任的承担就叫负责。负责是对()的道德要求。

A.每位公民 B.所有成人 C.职业人员 D.有道德的人

(二)是非判断题(先判断然后说说理由)

1.责任可以来自自我的选择、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以及职业要求、法律规定、道德原则等。()

2.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个人都无时无刻不在受惠于他人对我们负有的责任。()

(三)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下面的案例给你哪些启迪?

1920年,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足可以买125只下蛋的母鸡!

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承认了错误,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哪有那么多钱赔人家?”父亲拿出12.5美元说:“这钱可以借给你,但一年后要还我。”

从此,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挣够了12.5美元这一“天文数字”,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谁在对我负责(第二课时)

1、活动探究:

(1)指导学生阅读情景材料。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完成P9的表。

(3)小组展示,教师评析。

2、学生举例:负责任的表现

教师重点强调(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3、学生阅读课文,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

4、学生讨论、展示:不负责任的后果。

5、达标训练:

是非判断题(先判断然后说说理由)

1、对自己负责,说到底就是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2、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

什么代价什么回报(第三课时)

1、活动探究:

(1)指导学生阅读情景材料。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完成材料后面的问题。

(3)小组展示,教师评析。

2、学生阅读课文,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3、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班干部竞选活动中,余圆以高票当选为班委会成员。新任班委会成员分工时,大家一致推选她当维权委员,可她觉得应该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做宣传委员,在自己的要求被拒绝后,她宣布退出班委。你如何评价余圆的行为?()

A.她做得对,同学们应该尊重她的意见

B.她有权拒绝承担自己不乐于承担的工作

C.既然当选了班委,就应尊重大家的选择,承担班委的责任,不能单从自己的意愿出发

D.她退出班委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表现

(二)是非判断题(先判断然后说说理由)

1.我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承担新责任的过程。()

(三)案例分析题

他叫王顺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邮员。在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的100多座大山中,王顺友跋涉了20年,这是一条充满危险的路、一条非常孤独的路、一条透支生命的路。山高沟深,空气稀薄,行走困难自不必说,在“马班邮路”上,陪伴他的只有“丁丁当当”的马铃声„„在这条艰辛、寂寞的路上,王顺友一走就是20年,走了26万多千米,相当于绕地球6圈。邮件投递任务准确率达100%。

(1)请同学们根据案例,结合你了解的有关王顺友的事迹,分析一下王顺友的责任是什么?

(2)他的责任主要来自哪里?

(3)他不尽责任的后果可能是什么?

(4)他付出了什么代价?

(5)他得到了什么回报?

(6)试想如果他得不到任何回报还会一如既往地走他的“马班邮路”吗?

我承担我无悔(第四课时)

1、活动探究:

(1)指导学生阅读P15情景材料。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完成材料后面的问题。

(3)小组展示,教师评析。

2、阅读“相关链接”,理解“我承担我无悔”的真正含义。

3、活动探究:

(1)指导学生阅读P16情景材料。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完成材料后面的问题。

(3)小组展示,教师评析。

4、阅读“相关链接”,观看P17的图片。了解奉献精神。

5、综合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千千万万个在平凡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

人,他们忠实地履行着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是()

A.面对责任从来不言代价与回报B.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C.做好本职工作D.真诚待人

(二)案例分析题

1.进入九年级,学习任务一下子繁重起来了,班级的生活委员李颜向班主任老师提出了辞去生活委员职务的申请,理由是当生活委员太浪费学习时间。老师请她再坚持一个月,等待班干部的改选,她却说什么也不同意,放下了生活委员的担子,使班级正常的生活管理受到了影响。

你认为李颜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

1.小枚的父母都是下岗职工,家庭生活非常困难,父母省吃俭用,保证小枚正常的学习花销。小枚非常有舞蹈天赋,是学校舞蹈队的成员。市艺术节马上就要到了,小枚想参加艺术节的比赛,但是培训费和报名费对于这个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小枚知道父母无力承担,可为了给集体争光和证明自己的实力,她还是背着父母报了名。老师知道这一情况后,发动全班同学捐款,为她解决了这笔费用,使小枚有机会得到了市艺术节舞蹈比赛的一等奖。(1)请选择,你如何评价小枚的这种做法()

A.发挥自己的特长为集体争光,是对集体负责的表现

B.证实自己的实力,是对学习负责的表现

C.抓住展示自我的机会,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D.没有考虑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是对家庭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一章复习课学案范文第4篇

一、 教学内容:

课文:《Как я стал писателем》

二、教学目的:

1.运用正确语音、语调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就课文内容进行对话。

3.通过讲解课文《Как я стал писателем》,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还掌握前面已学过的俄语语法内容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三、重点、难点:

把第一人称形式的课文改为其他人称形式转述。这是在考验学生的大脑反应速度和对语法知识的熟练程度。

四、课时安排: 一学时(50分钟)

五、教学过程:

题目: Текст 《Как я стал писателем》

(我是怎样成为作家的)

1.宣布题目

1 2.听背课文:

方法:1)听课文录音一遍。

2)按段听。逐句重复,重复全段。

3) 全文听录音,背诵全课课文(检查部分学生)。

3.逐字逐句的讲解课文。

Я родился в деревне,а вырос в небольшом городе.

在以上句子中,вырос 一词是完成体вырасти 的过去时阳性形式,有些特殊,要求学生死记。

他说:我出生在农村,可是我在一座不大的城市长大的。 这个句子中有两个第六格形式的短语: в деревне 和 в небольшом городе。

Когда я учился в девятом классе ,мне нравилась ............ 这类长句虽然在平时口语中很少见,但是文章中经常遇到。

Однажды я написал статью в газету. В ней я рассказывал

о заводском ......

注意看,这里的 в ней。ей是 она 的第六格形式。那么она是什么呢,它是指статья 。

Эта статья понравилась.

2 如果把这个句子机械地翻译,就会这样:“这篇文章被喜欢了”。 作者想说的意思其实就是:“这篇文章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Я решил учиться.

这是个常用的句型,要求学生记住它。意思就是:“我决定....了”

该课文中长句、难句、复合句也不少。教师在讲解长句、难句、复合句时,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讲解,并且不断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与学生实现互动交流。课文中,讲到以前的学生经常出错的部分时,反复讲解内容,避免概念模糊不清、似懂非懂等错误。

课文中,阿列克谢在以叙述式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讲述生活经历来说明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和人生价值的。而这些生活经历又反过来成立他的作品素材。

4.朗读课文:

方法:1)学生读。在学生读课文时,一定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学生不能只求速度、快速读课文,而不注意发音和感情色彩。 2)领读难句。

3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时,一开始,教师不要直接指出朗读的学生错在哪儿,而应该让其他的学生交替指出朗读的学生的错误处。 4)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读课文。

5.按课文提小问题: 第一段: 1.Где родился Алексей?

2.Алексей вырос в деревне?

3.Почему он решил сначала работать?

第二段:

1.Где был большой спортивный клуб? 2.Какая была заводская команда? 第三段: 1.О чѐм он рассказывал в статье ?

2.Потом он стал часто писать статьи? 3.Почему он решил учиться? 4.Где он учился после работы? 第四段:

1.Что он делал после окончании института? 2.О чѐм он писал в своей первой книге?

4 6.关于课文内容提出综合性问题: 1.Что вы знаете о писателе? 2.Алексей трудолюбивый человек?

7.让2到4名学生转述课文内容。

8.布置课下作业

要求学生课下写一篇不少于100个词的作文。题目是《Я хочу стать писателем》。

第一章复习课学案范文第5篇

1、知道师爱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2、做到以实际行动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

3、知道学生应该怎样于老师交往与沟通。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重点:“师爱浓浓”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学习难点:“我与老师交朋友”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习思路及学法指导:

第六课“师爱助我成长”包括两个项目内容,第一个项目“我爱我师”,主要讲述两个问题:一是师爱浓浓,让学生明确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会老师的工作特点和对学生浓浓的爱;二是热爱尊敬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尊敬老师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老师应当受到学生乃至全社会的尊重,教育学生要以实际行动热爱尊敬老师。第二个项目“我与老师交朋友”,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主动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交往,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增强与老师的感情。 同步练习:

1、师爱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2、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尊敬老师?

3、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进行交流交往?

4、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5、当你与老师长生矛盾时,你打算怎么做? 自我测评:

1、人们把老师比喻成园丁、红烛、蜜蜂、渡船、人梯等。老师之所以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其主要原因是()

A、老师的地位高B、老师的待遇好

C、老师有无私奉献的精神D、老师有较多的文化知识

2、尊敬老师最重要的是()

A、尊重老师的劳动B、对老师要有礼貌

C、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D、履行老师提出的要求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 A、老师不要管得太严B、老师不批评学生

C、学生不给老师提意见D、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

4、以下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尊敬老师就不能对老师提意见B、向老师提意见不必讲究方法和技巧 C、我们和老师之间应该相互学习,互相尊重 D、老师就是老师,不能和老师交朋友

5、我国的教师节是在每年的()

A、10月9日B、9月9日C、9月10日D、10月10日

6、结合自己对老师工作的了解,谈一谈,老师给与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

7、20世纪80年代曾流行这么一句话“理解万岁”,今天看来,他依然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相处的基本准则,同样也适应于师生之间的交往。

请你提供几种加强师生之间交流的方式或方法。

8、(1)数学课上,你发现老师讲课出了错这时你的选择:理由:

(2)你与同学发生了矛盾,责任主要不在你。老师调查不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感到委屈„„这时你的选择:理由:

9、下面是发生在校园内的三组镜头,看完后请完成以下问题。

镜头一:很多同学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抄袭作业。镜头二:有些同学见了老师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过去。

镜头三:有些同学对老师的教诲置之不理,当做耳旁风。 (1)、上面三组镜头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章复习课学案范文第6篇

教学设计

一、 自主学习:

(一) 课前准备:

1、 早自习齐读课文3—5遍。

2、 各小组组内合作,借用《古代汉语词典》和课文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3、 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多的圈点勾画出文言字词知识点,并解释。

4、 有条件的同学在课前百度搜索“韩愈”、“师说”、“古文运动”等关键词,了解本文的行文背景。

(二) 自主学习目标:

1、 了解韩愈的相关文学常识。

2、 能初步翻译课文,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3、 能筛选出韩愈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明确其论证方法。

(三) 课文内容梳理 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认为老师的作用应该是什么?(默读课文第一段) 传道、受业、解惑

2、 在作者心中,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他的老师?(默读课文第一段)

闻道先乎吾(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 作者所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默读第二段)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爱其子,于其身;小学大遗;士大夫之族群居而笑之。(对比论证)

4、 作者引用孔子从师的故事,所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默读第三段)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二、合作探究:

5、 请自读下列句子,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请思考作者下面几句话有什么用意:(小组讨论完成) (1)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地位的高低和年龄的大小并不能成为从师的标准,从师的关键在于从师对象是否能“传道、受业、解惑”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课文注释或其他资料,读懂课文、翻译课文。

2、能结合生活,学习韩愈文中所体现的从师精神。

3、在了解背景知识和古文运动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二、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翻译课文。

三、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四、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见学案。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在朗读基础上梳理文意并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读懂课文内容后,分析课文关键词句的内在含义,然后深入分析课文内涵。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由古人尊师、拜师礼导入——尊师重教是我国的光荣传统,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对于“从师”的理解也有他独到的见解,我们今天就从这篇《师说》中来学习一下韩愈的从师之道。 (全班朗读全文,纠错正音)

二、问题反馈:

1、学生分小组展示学案课文内容梳理中四问,教师纠错、板书学生回答内容,并穿插翻译问题。

2、过渡问:从作者的三个观点来看,作者在文中强调的问题是什么?(要积极从师)

三、合作探究:(第二课时)(展示课) 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师说》一文的大致内容,作者对当时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批判,同时也发表了自己对从师之道的理解。我们说,社会评论家在评论社会现象时,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加入自己的个人见解甚至个人感情。请大家细读下面四句话,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思考一下作者这几句话中包含着作者哪些见解或感情,回答同时,我会追加问题,同时也有加分,请大家准备好挑战难度。(转第5题) 追问:

这三作用中,作者的重点落在哪里?(解惑) (2)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作者认为真正的师应该具备传道、受业、解惑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这个层面(德智双育)

(3)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讽刺士大夫之族不仅耻学于师,甚至“群聚而笑”的行为,也是对当时社会上这种怪现状的批判和否定。

(4)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和弟子没有绝对的区别,师可以以弟子为师,弟子也可以将自己所长传于老师,师和弟子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6、 作者所谓的“师”是否指的是学校的老师?他笔下的“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所谓的师并不是专指学校里教授知识的老师,而是指在某方面有专长,能传道解惑之人。

三、课堂知识拓展: 附:课文背景: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附: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和汉

导入:

解惑在作者眼中有多重要?这四句话中哪一句能反映出来呢?(第二句) 这句话反映出作者什么观点? 追问:

这句话说明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更强调什么方面的教育?(道德教育)

追问:

这句话包含着什么样的语气? 讽刺、批判

导出:

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老师也不是全能冠军,学生身上总有老师值得学习的东西,所以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老师高高在上,不容学生反驳的关系。我上课也经常会出错,你们也常常给我指出错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都在共同提高,我也需要感谢大家。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在尊师重教的基础上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关系。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并肯定学生所长甚至求教于学生的老师。

导入:

我们已经在课文内容层面上较全面地分析了韩愈在文中表达的思想见解。那么韩愈为何会专门用一大段文字来描述社会陋习,为何他会对士大夫之族如此的厌恶、嘲讽呢?接下来,我们梦回唐朝,通过下面的内容来深入剖析《师说》的内在意义。

——剖析越深入,真相越迷人。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下列材料(学生自读材料)

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所谓“骈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 音律、典故的文体。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是始于汉朝,盛行于南北朝的文体。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

“古文”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1、通过对背景资料和韩愈“古文运动”的了解,请思考下列问题:(学生讨论) ①为什么韩愈要以孔子从师作例?

孔子是圣人,他的事例具有代表性、权威性。以孔子为例也是对士大夫一族的反击。

②韩愈赞赏子蟠的原因有哪些?哪个是根本原因? (重点讨论)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根本原因:能行古道

2、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韩愈时代及之后时代的文章,将它们和魏晋之风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桃花源记》相对比。你认为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有什么积极意义? (小组讨论后全班探讨)

(例文:《马说》、《陋室铭》、《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赤壁赋》等)

魏晋之风的浮华、空泛直接制约了文学发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浮夸风气,使文章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古文运动的思想也直接导致了宋代散文的蓬勃发展。

问题引导:(请学生回答)

(1)请XX同学来为大家介绍下,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2)那么,韩愈在推行古文运动时,需要克服哪些不利条件呢?

陈旧的社会陋习,士大夫之族的攻击、诽谤。

那么,(接问题1)

问题引导:

那么韩愈提倡古文就仅仅是为了革新文风吗?他有没有其他的目的?(材料中找)

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小结:

这样说来,韩愈作此文就不仅仅是为了革新文风了,更是要改变社会风气,这篇《师说》既可以看成是他向社会陋习,向士大夫之族宣战的战斗檄文,更是他宣扬政治理想的文章。

问题引导:

那古文和骈文相比,优点有哪些?(材料中找) 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那么,这篇文章对后来的文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接问题2)

总结:所以说,一个伟大的文人,是以社会为己任之人,一个伟大的老师,是须以传道解惑为职责的老师,在今后的生活中,请大家都以振兴社会为己任,积极从师。一起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四、巩固练习:

1、 文学常识: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2、 请总结一下,在从师问题上,作者总共表达了哪些观点?

3、 文言字词知识: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 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 传授)

⑧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 军队)

【之】

①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 (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③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些 )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4.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10.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1.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介词结构后置

学于余

耻学于师

不必贤于弟子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其可怪也欤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①.则曰-省略句

②.不拘于时-被动

上一篇:党员开展民主评议范文下一篇:党员先锋创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