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工程设计论文范文

2024-01-27

火电厂工程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为此,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理念,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扩展,低碳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也应运而生,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重点就低碳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二者关系展开分析、探讨,希望能给广大相关人士带来帮助。

关键词:低碳生活;园林景观设计;分析探讨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低碳理念为人们带来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但由于低碳属于新兴话题,人们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够。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能将低碳生活更好的融入其中,无法实现科学合理的运用,本文重点阐述如何将低碳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实现有效的结合,从而构建宜居的绿色生态城市。

2  基本概念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园林就是在满足园林绿地功能基础之上,在园林绿地整个生命周期,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其具有的生态效益【1】。具体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时注重园林绿化率、植物的合理配置,最大可能的提高碳汇能力以及景观材料的选择等方面,从而实现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3  低碳生活要求下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3.1  尊重场地

首先,由于低碳生活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必须要尊重场地环境。在开展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前,要对场地进行充分的了解,给予宏观定性、定位、定量,并围绕场地进行分析研究,与此同时,不容忽视该地区的历史环境、风俗习惯与地理面貌等,结合该地区综合因素进行挖掘与考量,以此保证其布局合理性。低碳生活要求下,既要保证园林景观设计实现现有因素的合理利用,又要保证该地原有的地理风貌不能遭受破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对地形改造设计中将园林功能的实际要求作为主要依据。

3.2  景观异质

其次,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还须顺应“景观异质”的原则。在园林设计中遵循“景观异质”原则,实际上就是将绿地系统的性质规划与功能定位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物质资源,如动物、植物资源等,以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为基础,利用创新的手段对于园林景观进行设计,如此设计的园林景观可以给人们焕然一新的感觉,不仅可以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还可以满足低碳生活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需求,同时有利于延长当地景观的更新频率。除此之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坚持“景观异质”的原则还可以丰富景观构件,使其变得丰富多彩,为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2】。

3.3  彰显自然

最后,“彰显自然”也是低碳生活要求下,园林景观设计应坚持的重要原则。现如今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以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为出发点,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要将人们从繁忙生活带回自然生活,还需要帮助人们建立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尽可能的彰显历史人文、自然与生态进程等。

4  低碳生活要求下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4.1  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在低碳园林景观设计思路中,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园林观赏性,同时还应尽可能的减少能源的消耗。例如,在低碳方式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单独开辟生态农业观光点,在对其进行园林设计观赏性时,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源消耗,其具体体现行为如:在其生态农业观光点中设置景观,同时建立小型的太阳能发电厂,小型发电厂的建立可以有效的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控制其发展程度与规模的实现;除此之外,在园林景观设计时,进行体现保护、完善原有的生态系统,可以运用生态技术对此进行实现,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3】。

4.2  园林景观植物的选择

4.2.1  合理搭配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

首先,从植物所具有的的固碳释氧能力进行分析。经研究调查发现,植物固碳释氧的能力由低到高依次为:落叶灌木、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也就是说灌木树种的固碳释氧能力高于乔木树种,同时又显著优越于草丛、藤本植物,以此为依据,实现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须注重增加常绿灌木与落叶乔木的应用率。

4.2.2  合理搭配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

与此同时,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还要针对秋冬季节落叶问题进行分析。冬季的植物大多是不具备固碳释氧能力的,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须合理搭配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一般情况下,要结合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与光的吸收作用综合考虑,对于常绿植物来讲,其自身具有的固碳释氧能力低于彩叶植物,但是对于光的吸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合理搭配常绿植物与彩叶、落叶植物,不仅可以确保秋冬季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四季的植物景观。

4.2.3  地方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配置

地方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搭配可以更好的实现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顾名思义,地方植物就是当地的植物,这种植物一般都具有一个长期进化的过程,其在生理、遗传、形态特征与当地自然条件,都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实现低碳生活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时,实现地方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合理配置,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固碳释氧能力,还可以保证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与适应性。

4.3  科学选择园林景观水体

水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在园林景观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要设计在合适的水体或者水生植物旁边,由此而形成良好的水体旁观。与此同时,园林景观设计要结合地形、水体等因素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进而选择合适的大小、形式等,结合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实现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此外,水植物的合理配置也应符合低碳生活要求,在选择水体时,应选择最近的水,避免因选择不合理水体造成的水资源浪费,这样的园林景观设计在达到低碳生活要求时,同时还增加了水景观的观赏价值,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污染【4】。

4.4  园林景观材料的选择

城市自然环境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在进行加工与改造时形成新景观时会使用大量的景观材料,而景观材料的质量与应用会直接影响园林景观质量。因此,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设计师必须注重景观材料的选择,在选择景观材料时应坚持以低能耗、低污染等方面为原则,并结合成本预算,尽可能使用当地的景观材料与石材,在减少运输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当地市场经济。

4.5  水处理设计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进行低碳型景观设计过程中,水处理方面作为关键部分,通过有效水处理设计工作,将河道里的雨水加以收集,构建良好的生态圈。同时,在其周边会有着较多的植物,,能更多的吸收CO2。还避免了雨水资源流失,同时净化雨水,使之成为可以利用和灌溉的资源。

5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低碳生活與园林景观设计关系展开讨论,分析得出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增强景观观赏价值,同时还可以促进我国园林景观的长效发展。本文表现出建设低碳生活要求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结合设计思路、景观植物的选择以及景观水体与材料的选择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从而为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一个宜居的绿色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庞琳.低碳经济生活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关系与分析[J].科技传播,2016(21).

[2]卫珂,赵三星.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分析[J].南方农业,2017(33).

火电厂工程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2、电厂脱硫脱硝系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

3、探讨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合理的规划设计

4、探究电厂热能动力的设计的关键环节

5、浅析电厂土建结构设计的具体分析

6、电厂汽轮机辅机的设计及运行优化分析

7、电厂输煤系统的PLC设计概要

8、电厂汽轮机辅机的设计及运行优化

9、稀油润滑装置在发电厂的应用与系统设计

10、发电厂职工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探索

11、发电厂升压站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12、有关三维设计技术在国内电厂设计中研究及应用的分析

13、热电厂锅炉先进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探析

14、基于LabView的水电厂检测水下机器人上位机控制软件设计

15、燃煤电厂输煤通廊的设计

16、电厂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优化设计探讨

17、基于LabVIEW的电厂燃油储罐泄漏模拟程序设计

18、电厂电气自动化的设计分析

19、110kV变电站一次设计问题的几点建议

20、电厂锅炉汽轮机系统的绿色设计的研究

21、电厂水工结构工程中耐久性设计的应用初探

22、发电厂建筑中的消防设计

23、电厂改造中锅炉钢结构加固的设计

24、发电厂电气自动化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

25、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6、电厂MIS系统的网络安全设计探讨

27、自动化集控系统在智慧电厂中的设计应用

28、电厂电气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分析

29、电厂运煤系统设计过程中堵煤的防治措施

30、浅析35kV输电线路设计计算的案例教学

31、浅谈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厂区总平面规划设计

32、浅谈转轮除湿技术在锂电厂房设计中的应用

33、生物质发电厂的设计优化

34、天津大港发电厂锅炉主保护的设计与分析

35、电厂DCS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36、热电厂除灰系统的改造设计

37、试论发电厂直埋供热管道的设计与施工

38、基于PLC的电厂中压锅炉燃料安全系统控制设计

39、发电厂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探讨

40、浅谈大型电厂总图设计中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

41、基于数字化技术的电厂设计

42、电厂循环水管道的相关设计

43、PDMS三维软件在电厂水处理系统衬塑管道设计中的应用

44、基于Android平台的水电厂移动巡检系统数据库设计

45、基于PLC的电厂废水处理系统设计

46、浅议如何提高电厂电气设计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47、望亭发电厂改建工程锅炉补给水系统中的“超滤”设计及应用

48、浅谈KKS编码在电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在MIS系统的应用

49、电厂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火电厂工程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首先整体阐述了水电站中自动化技术基本概念,并且进一步解析了水电站运用电气工程之中自动化的发展意义,最后提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电站的实际运用。以期为水电站的高品质生产运作带来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水电站;应用

水力发电厂的日常运作需要全面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特别是水力发电厂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整体提升也需要充分依托于电子工程之中自动化技术的合理运用。随着水电厂的发展,不断地引入自动化技术,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投入,减少了运行失误。所以,水力发电厂中运用自动化的专业技术,可以有效对水力发电厂开展改造建设,从而更好增进水力发电厂的整体生产品质与效率。

一、水电站中自动化技术的整体概述

在水力发电厂的日常生产中,通过充分且规范地运用相关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更好保障发电厂整体的安全与平稳性运作。整体而言,水力发电厂在日常生产运作的过程中,电气、机械技术以及设施可以预先开展科学的程序规划,从而让水力发电厂在工作以及监控可以在人力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正常运作。自动化技术在水力发电厂中的深入运用可以自动化完成设施的发电等内容。特别是当机组运作产生故障的时候,运用自动化技术便可以有效实现对备用机组开展自主的启动,从而来保障水力发电厂的正常运作。同时,自动化的有关技术可以对某些辅助设施开展监控,倘若探知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纠察以及预警。

二、水电站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意义解析

(一)保障电力能源的生产品质

自动化技术水平是保证电力工程电力产品质量的关键保证。电压以及工作频次是对电力能源品质的核心评定标准,有功以及无功功率可以电力网整体电压以及工作频率带来很大的影响。自动化中的自动装置可以将水力发电厂产生的电力能源具备的频率以及电压进行平稳,保障其在相关标准要求的工作频率以及电压数值的范畴之中,从而更好保证水力发电厂之中生产电力能源的品质。

(二)增进有关工作的平稳性

保障电力能源可以在平稳以及安全的状态下运输是水力发电厂创建的核心目标。水力发电厂可以运用具有结合性的自动化设施对其内部开展第一时间的监管、报警以及记录,如此可以全面削减某些安全事故的出现概率,并且可以很好规避某些设施的损坏情况产生概率,从而更好增进水力发电厂的整体安全性能。在水力发电厂中安置相关的自动化设施,有效地实现了对无人操作状态下的自动化操作与管控,更好的削减了工作人员在平日工作因为操作不规范对水力发电厂整体生产运作效率以及运作所带来的阻碍。并且也可以在水力发电厂遭遇突发情况的时期,自动化开焊紧急处理,从而增进有关工作的平稳性。

(三)提升水电站的经济收益

水力发电厂在生产运作过程中,水轮发电装置需要在负荷最高值的状态下运作,才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基本保障。在水力发电厂之中安置相关的自动化管控设施,可以对相关设施运作开展管控并且发出自动化的指令,依据水力发电厂的真实状况开展有关的操作。自动化技术可以在对处于最为理想运作状态的机组开展科学化挑选,从而将资源的损耗削减到最低,并且也可以将电力能源的产出增进到最佳,从而实现了水力发电厂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三、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电站的实际运用介绍

(一)自动化检测

在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在水力发电厂的整体运用必须要将自动化检测技术作为运作的基础。水力发电厂中所有参数的规范性是自动化有关设施平稳运作的基础所在。自动化有关装置可以对水力发电厂内部的所有参数开展整体、深入且智能化的检测,在相对较短的周期之内得出所需要的专业数据,同时对整体设施开展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监测,将数据开展记录,最后再开展整体化的解析,将水力发电厂当中所有设施的运作状态进行完善的展现。自動化检测可以有效实现对温度、转速、水量等数据开展检测,此种自动化检测技术倘若遭遇某些突发性的状况,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判定,迅速对设施开展防护运作,更好增进水力发电厂的整体运作安全系数。

(二)自动化操作

自动化相关设施在水力发电厂的运作过程中,其预警、开关以及通信等系统都是开展全天不间断的操作工作。自动化有关设施需要对首个机组所具有的取水口等开展操作。对水力发电厂中的电力供应、排水以及压缩空气电能系统借助专业化的设施开展自动操作。对于发电设施以及有关机械设施借助机器开展自动化模式的运作,依据提前所设定好的程序开展规范化运作。

(三)自动化管控

自动化相关设施也是水力发电厂充分运用相关自动化技术的核心载体。水力发电厂当中绝大部分机组的开启、终端、发电机的运作工作都是需要借助脉冲控制来全面实现的,从而让有关装置可以依据实现预先设定的内部流程开展自动化特性的运作工作。倘若水力发电厂当中的某些机组装置产生运作停滞等情况的时候,则需要依据自动化管控技术开展专项且迅速的检修。自动化管控技术在水力发电厂之中的有效结合运用,可以削减人力资源的投入,并且也有效降低了现有员工的工作开展体量,从而保障日常运作的平稳开展,增进水力发电厂的整体收益。

(四)自动化防护

水力发电厂的自动化防护核心涉及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倘若机组产生并不是非常突出的危害,对整体的运作往往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温度超过限值等,这个时候防护可以开展自动化的警告,亦或者是即刻展现出其应有的作用,不断提醒有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展开更为严密的监控,运用行之有效的防护举措。同时,在遭遇到较为紧急的情况下,自动化防护不单单是可以进行断路器等装置的断开操作,也可以有序实现关闭机组的进水阀门等。最后,倘若机组产生推力轴承以及压油装置油压非正常的情况下,相关都会对设施的平稳运作带来影响,这个阶段自我防护装置可以智能化进行断路器的避开,从而实现停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力发电厂的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发电机设施等运作状况开展自动化的检测,保障在没有人看守的情况下水力发电厂仍然可以依据预定的目标开展。在水力发电厂的安全运作之中,电气自动化水准是衡量水力发电厂运作品质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对水力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状况进行解析,从而让水力发电厂的运作更为规范化,为水力发电厂创造更为优异的经济与社会收益。

参考文献:

[1]伍春荣,欧阳海.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电站中的应用分析[J].自动化应用,2018(03):120-121.

[2]樊银,王静.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电站中的应用论述[J].数字通信世界,2018(10):166.

[3]刘利群.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水电站中的应用研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49):268-269.

作者简介:

谢银山(1991.11.29),男,汉,安徽省宿州市,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水电站电气自动化。

火电厂工程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2、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分析探讨

3、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趋势分析

4、PLC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探讨

6、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

7、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应用研究①

8、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9、简述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融合使用

1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11、新探电气工程及其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应用

12、电气自动化施工技术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13、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与发展(2)

14、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5、电子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6、探讨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7、刍议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8、关于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19、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

20、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21、浅谈电气工程的发展与未来

22、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2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4、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发电厂的应用初探

25、浅析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和发展

26、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

27、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28、浅谈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29、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应用分析

30、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及未来发展方向探析

32、电气自动化施工技术及其应用效果研究

3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施工关键技术

34、智能电网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35、浅析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36、电气工程的电气自动化实践探究

37、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应用研究

38、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

39、浅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

40、电气自动化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41、电气工程自动化视阈下的发电厂改造

4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4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44、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plc技术的应用

45、试析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46、电气工程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

47、电气工程及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48、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49、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火电厂工程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1 大型单元机组自动化的技术趋势

大型单元机组自动化将在下列几个方面进一步向前发展[1,2]。

(1) 实现真正的机炉电一体化, 电气监控一体化并融入DCS系统, DCS系统在锅炉、汽机的监控和运行上技术十分成熟, 但对电气部分的监控上技术相对落后。DCS对机组对电气部分的监控只能实现最基本的操作, 并且重复投资。

(2) 监控系统的物理配置从集中向分布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监控系统将由以前的全部集中到一个控制楼罩的配置方式, 逐步趋向于采用适度物理分散配置的原则。庞人的控制楼将取消或缩减, 变成若干个小型的电子设备间, 分别布置在锅炉、汽轮机房或其它主设备附近。节省电缆, 并为主厂房模块化设计、安装、缩短工期, 以及主厂房合理布局创造条件。

(3) 监控系统的功能配置从分布到集中发展, 火电厂单元机组控制系统的DCS功能配置将与物理配置走正好相反的方向, 正在趋向再适度集中一点的方向发展。电气监控系统正是从分布到相对集中的实例, 电厂中的网络站监控是将网络站的保护、监控、远动等集成为一个系统, 厂用电自动化是将厂用电系统的保护测控装置构成分层分布的系统, 机组监控保护将机组保护、录波和机组测控综合在一起, 以上三部分集成为发电厂的电气监控系统 (FECS) 。

2 一体化涉及的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2.1 现场总线技术的出现使控制系统自动化水平得到提高

目前, 现场总线技术已在国内一些电厂得到了应用。山东莱城电厂扩建工程3、4号机组采用德国西门子TELEPERM—XP分散控制系统, 400V及以下电动机配套西门子公司的SIMOCODE电动机控制保护设备, SIMOCODE电动机控制保护设备安装在开关柜中, 每台机组共计83台电动机及电加热器通过PROFIBUS现场总线TELEPE RM—XP相连。目前电厂己投入运行, 现场总线系统运行基本稳定。

2.2 工业以太网技术

工业以太网技术直接应用于工业现场设备问的通信已成人势所趋。为满足工业现场控制系统的应用要求, 必须在Ethernet+TCP/I P协议之上建立完整的、有效的通信服务模型, 制定有效的实时通信服务机制, 协调好工业现场控制系统中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传输服务, 形成为广大工控生产用户所接收的应用层、用户层协议, 进而形成开放的标准。各现场总线组织纷纷将以太网引入其现场总线体系中的高速部分, 利用以太网和TCP/IP技术, 以及原有的低速现场总线应用层协议, 从而构成了所谓的工业以太网协议如H S E, P R O F I N E T, Ethernet/IP等。

2.3 与DCS系统的连接技术

传统上电气量是通过“硬接线”方式接入DCS的, 即将电气模拟量和开关量信号采用电缆硬接线一对一接至DCS的I/O通道, 这种方式类似于变电站自动化, 最初的“变送器+远程终端单元 (RTU) ”模式, 这种方法的缺点成本高、设计复杂、可扩展性差。本系统采用通信方式实现与DCS系统地联网, 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 通过通讯管理机与DCS联网。每个通讯管理机均提供与DCS的通讯接口, 通讯接口即可以是总线方式RS485, 也可以是以太网方式。这种连接方式的特点是FECS和DCS相对独立简单易行, 与DCS协调容易。

(2) 通过网关与DCS联网。通过一台以太网网桥把FECS以太网和DCS以太网连成一体, 实现FECS与DCS所有的数据交换和命令传递。本方案的特点是FECS和DCS交换的数据量大, 可以任意设置。

由于电气系统与热工系统在运行过程和控制要求上有着很多不同之处, 所以在设计规划阶段和调度运行过程时必须要考虑自动化系统与DCS系统之间的功能分工和协调控制,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由DCS实现电动机联锁逻辑控制操作, 厂用电自动切换逻辑由专用电气装置实现。 (2) 由厂用电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和事故追忆等功能的管理。 (3) 控制操作主要在DCS操作员工作站进行, DCS系统授权后也可在厂用电综合自动化系统操作员工作站进行, 但要保证控制权的唯一性。

3 结语

目前, 国内外火力发电厂的控制系统由于热工控制系统和电气监控系统的不协调发展, 已经不能满足发电厂控制系自动化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电力企业的运行情况的调研分析, 目前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情况, 提出了采用总线控制和工业以太网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新型一体化模式, 用网络通信方式将数字化信息送入机组DCS分散控制系统, 满足实时控制的要求。

摘要:大型火电厂的自动化控制在实践中越来越要求机炉电一体化, 发电厂的电气与热工自动化的融合成为电厂自动化的一个焦点。将电气系统纳入DCS进行监控, 有利于实现机、炉、电一体化控制, 将成为大型火力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现场总线技术,DCS,FECS,一体化技术

参考文献

[1] 焦邵华, 李娟, 李卫, 等.大型火力发电厂电气控制系统的实现模式[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29 (15) .

火电厂工程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1 . 工 程 概 况

1 . 1 工 程 简 介

本 工 程 为 X X X X 发 电 厂 一 期 工 程 2 × 6 0 0 M W 1 # 机 组 脱 硫 烟 道 、 吸 收 塔 壳 体 及 其 附 件 的 制 作

安 装 , 吸 收 塔 内 各 布 置 三 层 喷 淋 及 雾 化 装 置 , 烟 气 经 过 电 除 尘 高 压 放 电 除 尘 后 经 后 烟 道 、 脱 硫 烟 道 进 入 脱 硫 吸 收 塔 , 与 塔 内 被 喷 淋 雾 化 的 石 灰 石 浆 液 充 分 接 触 , 通 过 与 浆 液 成 分 C a ( O H )

2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以 出 去 烟 气 中 的 S O 2 。

吸 收 塔 采 用 钢 板 拼 装 焊 接 而 成 , 底 板 直 径 为 Φ 1 7 3 4 0 m m , 采 用 δ 1 0 钢 板 对 接 而 成 ; 塔 壁

分 为 1 4 层 钢 板 对 接 而 成 , 其 中 1 ~ 4 层 为 δ 1 4 钢 板 , 以 上 1 0 层 为 δ 1 2 钢 板 , 顶 部 采 用 锥 体 板 及 顶 板 组 装 而 成 。

脱 硫 烟 道 采 用 δ = 6 钢 板 拼 装 而 成 , 管 道 外 侧 设 [ 1 2 . 6 槽 钢 加 固 , 内 部 为 Φ 6 0 × 4 . 5 焊 管

支 撑 , 与 后 烟 道 两 个 接 口 位 置 尺 寸 均 为 1 0 8 0 0 × 5 5 0 0 , 中 间 设 弧 形 弯 头 、 三 通 管 、 偏 心 方 圆 节 及 非 金 属 膨 胀 节 等 , 最 重 件 为 弧 形 急 弯 头 2 2 . 8 1 4 吨 。 1 . 2 工 程 特 点

吸 收 塔 塔 壁 卷 制 在 加 工 场 铆 工 平 台 完 成 , 每 层 塔 壁 在 现 场 临 时 平 台 上 整 体 组 合 后 由 1 5 0

吨 履 带 吊 完 成 吊 装 就 位 , 吊 装 采 用 米 字 撑 做 为 吊 具 以 减 少 变 形 ; 吸 收 塔 平 面 度 、 垂 直 度 、 曲 率 、 接 管 位 置 等 精 度 要 求 比 较 高 , 因 此 在 施 工 质 量 上 要 重 点 控 制 。

烟 道 在 铆 工 平 台 组 合 , 由 于 烟 道 内 部 要 涂 刷 鳞 片 树 脂 , 所 有 棱 角 及 焊 缝 均 需 打 磨 处 理 , 因

此 在 施 工 质 量 上 要 重 点 控 制 。 1 . 3 施 工 范 围

所 有 脱 硫 烟 道 的 制 作 、 吸 收 塔 壳 体 以 及 各 类 管 道 接 口 、 人 孔 、 各 层 平 台 及 附 件 的 组 合 安

装 。

1 . 4 主 要 工 程 量 1 . 4 . 1 吸 收 塔

序 号 名 称 规 格 总 重

1 底 板 δ = 1 0 m m , Ф = 1 7 3 4 0 m m 2 2 . 5 8 吨

2 基 础 板 δ = 2 5 m m 、 δ = 3 6 m m 板 各 一 圈 8 . 3 5 吨

3 塔 壁 δ = 1 4 m m 板 四 层 , δ = 1 2 m m 板 1 0 层 Ф = 1 7 0 0 0 m m 1 3 7 . 7 4 吨

- 1J 0 1 0 5

2 . 5 《 火 力 发 电 厂 焊 接 技 术 规 程 》 D L / T 8 6 91 0 m m , 中 心 距 误 差 ≤ 1 0 m m , 表 面 平 整 度 达 到 要 求 , 与 土 建 办 理 工 序 交 接 。

3 . 4 吊 装 用 米 字 撑 制 作 完 毕 , 现 场 加 工 平 台 敷 设 完 毕 , 平 台 应 稳 定 、 可 靠 , 表 面 清 洁 , 平 面 度 < 2 m m 。

3 . 5 开 通 现 场 施 工 道 路 , 保 证 施 工 道 路 畅 通 及 1 5 0 吨 履 带 吊 有 足 够 的 回 转 空 间 , 施 工 电 源 布

- 27 钢 卷 尺 1 0 米 把 2 已 检 验 合 格 8 钢 卷 尺 5 0 米 把 1 已 检 验 合 格

5 . 2 施 工 工 器 具 及 安 全 设 施

序 号 名 称 规 格 数 量 备 注 1 软 爬 梯 1 5 m 1 0 架 2 安 全 水 平 绳 6 0 0 m 3 防 坠 配 套 绳 2 0 0 m 4 攀 登 自 锁 器 2 0 个 5 安 全 网 4 m × 6 m 4 0 张

5 . 3 施 工 机 械 及 工 器 具 的 要 求

5 . 3 . 1 对 钢 丝 绳 的 要 求 : 钢 丝 绳 根 据 起 吊 件 的 最 大 重 量 进 行 选 择 ( 见 附 表 ) , 且 要 保 持 良 好 的 润 滑 状 态 , 使 用 前 检 查 钢 丝 绳 应 无 弯 曲 、 断 丝 、 锈 蚀 等 现 象 , 使 用 时 应 防 止 打 结 或 扭 曲 ; 钢 丝 绳 不 得 与 物 体 的 棱 角 直 接 接 触 , 应 在 钢 丝 绳 与 棱 角 处 加 包 角 加 以 保 护 ; 钢 丝 绳 的 1 个 节 距 间 断 丝 在 5 % 以 上 或 断 丝 数 超 过 一 股 时 , 需 作 报 废 处 理 。

5 . 3 . 2 对 手 拉 葫 芦 的 要 求 : 使 用 的 链 条 葫 芦 应 该 经 过 检 验 合 格 , 使 用 前 检 查 吊 钩 、 链 条 以 及 转 轴 应 无 损 坏 现 象 , 传 动 部 分 灵 活 可 靠 ; 所 有 链 条 葫 芦 要 经 检 验 合 格 并 在 壳 体 上 做 完 标 记 后 方 可 使 用 ; 使 用 前 应 检 查 链 节 无 严 重 锈 蚀 、 无 裂 纹 , 无 打 滑 现 象 ;

5 . 3 . 3 对 电 动 工 器 具 的 要 求 : 使 用 的 电 动 工 器 具 应 转 动 灵 活 , 经 检 验 合 格 , 电 源 必 须 经 漏 电 保 护 器 , 且 漏 电 保 护 器 灵 敏 可 靠 ; 电 源 线 接 线 牢 固 、 无 裸 露 处 , 使 用 时 要 经 常 检 查 , 发 现 有 破 损 处 要 及 时 用 绝 缘 胶 布 包 好 ; 电 动 工 具 外 壳 、 手 柄 无 裂 缝 、 无 破 损 , 电 缆 、 软 线 、 插 头 完 好 , 开 关 动 作 正 常 、 灵 活 、 无 缺 损 , 电 气 保 护 装 置 完 好 。 6 . 施 工 进 度 计 划 及 要 求

计 划 工 期 : 吸 收 塔 壳 体 制 作 安 装 : 2 0 0 5 . 9 . 2 5 ~ 2 0 0 5 . 1 2 . 1 5 脱 硫 烟 道 制 作 : 2 0 0 5 . 9 . 2 5 ~ 2 0 0 5 . 1 2 . 2 0

吸 收 塔 附 件 及 其 他 设 备 安 装 : 2 0 0 6 . 1 . 2 0 ~ 2 0 0 6 . 2 . 3 0

7 . 施 工 工 序 及 方 案

7 . 1 吸 收 塔 制 作 安 装

- 4B , 吸 收 塔 内 径 为 Φ 1 7 0 0 0 m m , 为 5 块 钢 板 拼 装 而 成 , 规 格 有 δ = 1 4 m m 、 1 2 m m 两 种 , 钢 板 采 用 双 定 尺 寸 , 规 格 严 格 按 照 技 术 员 提 供 数 据 下 料 。 钢 板 划 线 时 应 同 时 确 保 长 、 宽 及 对 角 线 尺 寸 , 并 留 出 2 — 3 m m 切 割 余 量 , 钢 板 下 料 、 打 坡 口 使 用 自 动 割 刀 , 所 有 壁 板 下 料 长 度 允 许 偏 差 为 ± 2 m m , 宽 度 为 ± 1 m m , 对 角 线 为 ± 3 m m , 钢 板 规 格 、 尺 寸 及 要 求 以 图 纸 为 准 , 注 意 事 项 及 要 求 如 下 :

a . 环 向 对 接 焊 缝 坡 口 均 为 单 面 坡 口 , 且 位 于 上 层 壁 板 上 , 坡 口 要 求 为 单 面 4 5 ± 2 . 5 ° , 钝 边 为 2 ± 1 m m 。

b . 纵 向 对 接 焊 缝 坡 口 为 双 面 坡 口 , 坡 口 要 求 为 3 0 ± 2 . 5 ° , 钝 边 为 2 ± 1 m m 。

c . 第 四 层 与 第 五 层 不 同 板 厚 的 钢 板 对 接 处 坡 口 除 上 述 要 求 外 , 在 外 表 面 应 加 工 一 斜 坡 ,

d 、 所 有 钢 板 下 料 完 毕 后 均 要 求 用 样 冲 或 记 号 笔 标 识 , 其 中 钢 板 编 号 、 方 向 ( 上 下 部 ) 均 标 识 在 钢 板 内 侧 , 开 孔 位 置 标 识 在 外 侧 , 具 体 位 置 及 要 求 如 下 图 所 示 。 为 方 便 各 层 钢 板 对 接 时 位 置 的 找 正 , 在 0 ° 9 0 ° 1 8 0 ° 2 7 0 ° 对 应 钢 板 的 上 下 侧 各 做 标 识 , 标 识 点 离 钢 板 边 缘 约 1 5 0 m m ~ 2 0 0 m m 。

e . 所 有 下 料 工 序 完 毕 后 , 用 磨 光 机 打 磨 焊 缝 周 围 2 0 m m 范 围 , 并 刷 洋 干 漆 。

- 5口 为 双 面 3 0 ± 2 . 5 ° , 不 留 钝 边 , 间 隙 为 3 ~ 4 m m , 在 打 完 坡 口 并 彻 底 打 磨 干 净 后 外 表 面 焊 接 定 位 板 , 定 位 板 中 心 与 焊 缝 对 接 中 心 重 合 , 且 为 一 边 间 断 焊 3 0 @ 2 5 0 , 焊 接 一 侧 均 在 靠 近 底 板 中 心 一 侧 , 且 沿 长 度 方 向 预 留 2 0 0 m m 扁 钢 以 保 证 钢 板 对 接 处 有 定 位 板 , 此 2 0 0 m m 范 围 内 扁 钢 不 施 焊 。 基 础 板 拼 装 时 考 虑 受 到 板 长 的 制 约 , δ = 3 6 m m 基 础 板 可 由 图 纸 5 块 增 加 为 6 ~ 7 块 , 具 体 以 提 供 排 版 图 为 准 , 但 必 须 保 证 基 础 板 对 接 焊 缝 与 塔 壁 底 层 纵 缝 错 开 1 m 以 上 , 且 要 保 证 δ = 2 5 m m 地 脚 螺 栓 孔 离 焊 缝 超 过 2 0 0 m m 。 待 所 有 基 础 板 拼 装 完 毕 后 按 照 土 建 基 础 上 的 标 识 , 用 样 冲 在 δ = 3 6 m m 基 础 板 上 分 别 做 0 ° 9 0 ° 1 8 0 ° 2 7 0 ° 的 标 识 点 , 以 便 于 第 一 层 塔 壁 的 安 装 就 位 。

7 . 1 . 2 . 3 固 定 螺 栓 及 垫 块 安 装 : 待 塔 壁 起 至 第 二 或 第 三 层 时 开 始 找 正 底 板 并 安 装 固 定 螺 栓 , 安 装 位 置 及 焊 接 要 求 严 格 按 照 图 纸 施 工 , 调 整 垫 铁 时 要 用 水 平 仪 检 查 , 高 度 差 不 得 大 于 5 m m , 待 位 置 固 定 后 点 焊 上 层 垫 铁 与 中 间 垫 铁 。

7 . 1 . 2 . 4 壁 板 的 安 装 : 为 减 少 高 空 作 业 工 作 量 及 提 高 安 装 精 度 , 每 层 壁 板 选 择 在 底 部 组 合 平 台 上 组 合 完 毕 后 整 体 吊 装 , 壁 板 吊 装 选 择 1 5 0 吨 履 带 吊 作 业 , 吊 装 工 况 为 : 主 臂 6 0 米 , 作 业 半 径 2 6 米 , 起 吊 重 量 1 7 . 2 吨 。 吊 装 采 用 自 制 米 字 撑 做 为 吊 具 , 具 体 尺 寸 及 强 度 计 算 见 附 图 。 7 . 1 . 2 . 5 脚 手 架 搭 设 : 为 便 于 壳 体 及 附 件 的 安 装 , 在 吸 收 塔 内 外 一 圈 各 搭 设 双 排 脚 手 架 , 脚 手 架 离 塔 壁 距 离 约 3 0 0 m m , 搭 设 过 程 与 塔 壁 安 装 过 程 保 持 同 步 , 且 内 外 各 搭 设 一 折 回 步 道 , 以 做 为 施 工 中 上 下 通 道 。

7 . 1 . 2 . 6 锥 形 板 及 顶 板 安 装 : 锥 形 板 单 重 为 1 3 . 7 5 吨 , 采 用 整 体 组 合 吊 装 , 具 体 下 料 以 图 纸 或 技 术 员 提 供 排 版 图 为 准 。 顶 板 总 重 为 2 0 . 8 4 吨 , 采 用 组 合 成 两 片 吊 装 , 为 便 于 1 5 0 吨 吊 装 , 组 合 时 以 9 0 ° 和 2 7 0 ° 线 为 分 界 。 顶 板 及 锥 形 板 吊 耳 布 置 及 计 算 见 附 表 。

7 . 1 . 2 . 7 吸 收 塔 附 件 及 支 撑 安 装 : 对 于 吸 收 塔 内 喷 淋 、 除 雾 装 置 的 支 撑 件 在 相 对 应 塔 壁 安 装 前 同 时 安 装 , 对 于 各 种 接 管 及 设 备 的 安 装 待 壳 体 安 装 完 毕 后 再 安 装 。 7 . 1 . 2 . 8 注 意 事 项 :

a . 底 板 焊 接 顺 序 及 要 求 : 底 板 焊 接 时 要 严 格 控 制 焊 接 顺 序 及 焊 接 质 量 , 所 有 底 板 焊 缝 必 须 全 部 施 焊 完 毕 且 塔 壁 起 至 第 二 ( 或 第 三 ) 层 时 方 可 进 行 塔 壁 角 焊 缝 的 焊 接 , 底 板 焊 接 顺 序 及 要 求 如 下 : 应 从 底 板 中 心 开 始 并 逐 步 向 外 过 渡 , 先 焊 短 焊 缝 , 后 焊 长 缝 , 初 层 的 焊 道 , 应 采 用 分 段 退 焊 或 跳 焊 法 , 所 有 焊 缝 位 置 处 待 焊 接 完 毕 后 必 须 磨 平 。 b . 塔 壁 吊 耳 焊 接 在 外 侧 , 离 上 沿 距 离 约 0 . 3 米 左 右 。

c . 为 便 于 顶 板 对 接 时 的 焊 接 , 在 顶 部 必 须 沿 对 接 处 搭 设 脚 手 架 。

d . 顶 板 中 心 上 的 堵 头 必 须 与 第 一 块 顶 板 焊 接 在 成 一 体 后 安 装 , 以 方 便 第 二 块 顶 板 的 就 位 。 e . 脚 手 架 搭 设 必 须 与 塔 壁 各 层 安 装 同 步 , 且 不 能 超 过 正 在 安 装 层 高 度 。

- 7a . 材 料 设 备 包 装 物 的 丢 弃 。

b . 油 手 套 、 油 棉 纱 等 带 油 污 染 物 的 丢 弃 。

c . 焊 条 头 、 下 角 料 、 废 旧 钢 丝 绳 等 固 体 废 弃 物 的 丢 弃 。

控 制 措 施 : 现 场 设 置 专 门 垃 圾 箱 , 对 于 各 种 废 弃 物 有 区 别 的 集 中 处 理 , 严 格 执 行 《 废 弃 物 控 制 程 序 》 、 《 现 场 文 明 施 工 管 理 程 序 》 及 《 X X X X 工 地 加 工 场 文 明 施 工 管 理 规 定 》 。 7 . 2 脱 硫 烟 道 制 作 :

7 . 2 . 1 拼 板 、 划 线 : 根 据 每 节 风 道 尺 寸 将 各 单 张 钢 板 逐 张 拼 接 为 大 张 钢 板 , 焊 接 完 毕 后 在 钢 板 上 统 筹 排 版 下 料 , 划 线 时 留 1 ~ 2 m m 切 割 余 量 , 划 线 完 毕 后 在 钢 板 及 部 件 上 用 油 漆 标 识 部 件 号 以 防 止 错 用 , 对 于 加 固 肋 等 型 钢 划 线 时 应 用 角 尺 以 保 证 端 面 平 直 。

7 . 2 . 2 下 料 : 钢 板 下 料 时 采 用 火 焰 切 割 , 下 料 边 长 偏 差 不 得 大 于 6 m m , 且 不 大 于 边 长 的 2 / 1 0 0 0 , 端 面 边 线 与 板 中 心 线 垂 直 度 小 于 1 m m / m , 对 于 较 窄 较 长 部 件 每 隔 1 m 对 割 缝 点 焊 , 防 止 割 后 变 形 。

7 . 2 . 3 加 固 肋 : 加 固 肋 与 钢 板 组 合 前 检 验 钢 板 平 整 度 , 钢 板 拼 接 变 形 量 ≤ 1 . 5 m m / m , 如 变 形 太 大 必 须 用 大 锤 校 正 后 方 可 组 合 , 组 合 划 线 时 所 有 加 固 肋 位 置 都 要 以 钢 板 同 一 边 作 为 基 准 点 进 行 划 线 , 避 免 误 差 积 累 , 加 固 肋 间 距 严 格 按 照 图 纸 尺 寸 及 要 求 , 所 有 内 撑 杆 均 应 设 置 在 加 固 肋 处 。

7 . 2 . 4 组 合 : 将 组 合 好 加 固 肋 的 钢 板 翻 身 后 垫 平 , 组 合 两 竖 立 壁 板 。 组 装 时 , 在 壁 板 外 侧 点 焊 临 时 吊 耳 用 做 葫 芦 的 生 根 点 以 调 整 安 装 位 置 , 壁 板 垂 直 度 及 矩 形 对 角 线 误 差 小 于 6 m m , 且 不 大 于 对 角 线 的 2 / 1 0 0 0 , 待 两 侧 壁 板 组 合 完 毕 后 组 装 顶 板 。

7 . 2 . 5 方 圆 节 制 作 按 展 开 图 ( C A D 制 图 ) 下 好 料 后 , 画 出 圆 弧 段 的 放 射 线 , 利 用 钢 板 条 做 模 具 , 模 具 条 一 端 相 距 4 0 m m , 另 一 端 可 相 距 大 些 , 用 自 制 长 把 手 砧 子 放 在 钢 板 素 线 上 用 大 锤 击 打 强 力 起 弧 , 立 起 组 合 时 , 方 口 朝 下 , 在 平 台 上 划 出 方 圆 投 影 , 方 口 内 外 侧 点 上 限 位 , 铁 楔 子 找 正 。

7 . 2 . 6 部 件 翻 身 : 矩 形 部 件 焊 接 完 底 面 后 , 翻 身 1 8 0 度 焊 接 另 一 面 , 部 件 翻 身 时 , 吊 耳 位 置 及 要 求 须 由 技 术 员 计 算 确 定 。 部 件 翻 身 采 用 龙 门 吊 大 小 钩 相 互 配 合 , 翻 身 用 吊 耳 必 须 焊 接 在 加 固 肋 上 , 吊 耳 平 面 应 与 物 件 旋 转 面 在 同 一 平 面 , 避 免 翻 身 过 程 吊 耳 受 横 向 拉 力 。 大 小 钩 连 线 应 高 于 物 件 重 心 , 大 钩 栓 在 较 高 吊 耳 处 , 小 钩 栓 在 较 低 吊 耳 处 , 起 吊 后 缓 慢 起 大 钩 , 落 小 钩 , 大 钩 完 全 受 力 后 , 小 钩 松 钩 , 水 平 旋 转 物 件 , 小 钩 仍 然 栓 在 原 吊 耳 处 , 起 钩 吊 平 , 完 成 翻 身 过 程 。

7 . 2 . 7 注 意 事 项 :

a . 吸 收 塔 入 口 处 水 平 烟 道 、 出 口 至 烟 囱 的 烟 道 内 部 要 涂 刷 鳞 片 树 脂 , 要 求 该 部 分 烟 道 内 的 所

- 9吸 收 塔 加 强 环 的 曲 率 公 差 偏 移 值 最 大 不 超 过 3 m m 吸 收 塔 平 台 的 公 差 偏 移 值 最 大 不 超 过 ± 4 m m

吸 收 塔 平 面 度 公 差 塔 壁 内 平 面 允 差 < 2 m m , 加 强 环 允 差 ≤ 5 m m , 平 台 允 差 为 ≤ 5 m m 。 吸 收 塔 垂 直 公 差 允 差 为 每 层 板 高 × 0 . 7 5 m m / m ( 单 位 m m )

8 . 1 . 3 烟 风 道 组 装 尺 寸 及 要 求 :

在 板 件 总 装 或 组 合 装 配 的 情 况 下 烟 风 道 应 进 行 尺 寸 检 验 , 除 非 适 用 的 制 造 图 纸 上 另 有 注

明 , 公 差 应 满 足 以 下 要 求 :

8 . 1 . 3 . 1 法 兰 接 头 型 式 矩 形 烟 风 道 组 件

a . 所 有 总 长 度 尺 寸 的 公 差 应 为 + 3 m m ,0 m m 之 内 。

h . 组 装 后 的 烟 风 道 接 口 垂 直 度 按 每 1 0 0 0 m m 长 度 1 m m 之 内 , 按 总 长 度 5 m m 之 内 。 i . 组 装 后 的 烟 风 道 接 口 的 偏 心 公 差 应 为 + 3 m m ,5 m m 。 b . 烟 风 道 接 口 边 尺 寸 的 公 差 在 ± 2 m m 以 内 。

c . 烟 风 道 接 口 的 不 平 度 公 差 : 按 每 1 0 0 0 m m 长 度 为 1 m m 以 内 , 按 总 长 度 为 5 m m 以 内 。 d . 烟 风 道 接 口 的 对 角 尺 寸 差 值 应 低 于 5 m m 。

e . 烟 风 道 墙 板 表 面 的 不 平 度 公 差 : 每 1 0 0 0 m m 长 度 为 3 m m 以 内 , 按 总 板 长 5 m m 以 内 。 f . 组 装 后 的 烟 风 道 接 口 垂 直 度 按 每 1 0 0 0 m m 长 度 1 m m 之 内 , 按 总 长 度 5 m m 之 内 g . 组 装 后 的 烟 风 道 接 口 的 偏 心 公 差 应 为 + 3 m m ,5 m m 。 b . 螺 孔 中 心 线 的 对 准 在 ± 2 m m 以 内 。

c . 螺 孔 间 距 应 为 图 纸 尺 寸 的 ± 1 . 5 m m ( 非 累 加 ) 和 ± 2 m m ( 总 ) 。

d . 连 接 法 兰 的 不 平 度 公 差 : 按 每 1 0 0 0 m m 长 度 为 1 m m 以 内 , 按 总 长 度 为 5 m m 以 内 。

- 1 10 m m 之 内 。

g . 组 装 后 的 烟 风 道 接 口 垂 直 度 按 每 1 0 0 0 m m 长 度 1 m m 之 内 , 按 总 长 度 5 m m 之 内 。 h . 组 装 后 的 烟 风 道 接 口 的 偏 心 公 差 应 为 + 3 m m ,5 m m 。

b . 圆 形 烟 风 道 组 件 的 外 周 长 在 烟 风 道 接 口 处 的 公 差 应 为 ± 1 0 m m 。 ( 配 合 烟 风 道 周 长 的 偏 差 在 开 口 处 应 为 ± 1 0 m m 。 )

c . 圆 形 烟 风 道 组 件 的 圆 度 在 烟 风 道 接 口 处 应 为 0 . 5 % , 在 其 它 截 面 处 应 为 1 % 。

d . 烟 风 道 墙 板 表 面 的 不 直 度 公 差 : 按 每 1 0 0 0 m m 长 度 为 3 m m 以 内 , 按 总 长 度 应 为 5 m m 。 f . 组 装 后 的 烟 风 道 接 口 垂 直 度 , 按 每 1 0 0 0 m m 长 度 为 2 m m 以 内 , 按 总 长 度 应 为 4 m m 。 g . 组 装 后 的 烟 风 道 接 口 的 偏 心 公 差 应 为 + 3 m m ,f . 不 管 长 度 如 何 , 咬 边 不 可 超 过 0 . 5 m m 。

g . 相 连 长 度 £ 1 m 的 凹 坑 数 目 至 多 为 2 个 。 相 连 长 度 大 于 1 m 的 凹 坑 数 目 至 多 应 为 最 近 相 连 长 度 每 米 2 个 。 允 许 的 最 大 凹 坑 尺 寸 为 1 . 5 m m 。 8 . 3 焊 接 注 意 事 项 :

8 . 3 . 1 焊 接 必 须 由 持 合 格 证 件 的 焊 工 施 焊 , 施 焊 前 焊 工 应 检 查 焊 件 接 头 质 量 和 焊 区 的 处 理 情 况 , 当 不 符 合 要 求 时 , 应 经 修 整 合 格 后 方 可 施 焊 ;

8 . 3 . 2 不 得 在 焊 道 以 外 的 母 材 上 引 弧 , 多 层 焊 接 宜 连 续 施 焊 , 每 一 层 焊 道 焊 完 后 , 应 及 时 清 理 检 查 , 清 除 缺 陷 后 再 焊 ;

8 . 3 . 3 焊 接 完 毕 , 焊 工 应 清 理 焊 缝 表 面 的 熔 渣 及 两 侧 的 飞 溅 物 , 检 查 焊 缝 外 观 质 量 , 应 均 匀 饱 满 , 无 漏 焊 、 缺 焊 、 夹 渣 、 咬 边 等 缺 陷 。

8 . 3 . 4 每 个 焊 口 由 施 工 员 、 技 术 员 统 一 编 号 , 每 个 焊 工 每 天 必 须 做 好 自 检 记 录 , 如 焊 接 质 量 出 现 问 题 则 直 接 追 究 到 人 。 8 . 4 成 品 保 护 措 施

8 . 4 . 1 法 兰 、 喷 嘴 、 人 孔 等 设 备 的 领 用 由 专 人 负 责 , 清 点 数 量 编 号 应 正 确 无 误 , 领 用 时 做 好 记 录 , 防 止 发 生 丢 失 或 混 乱 。

8 . 4 . 2 人 孔 及 各 种 接 管 安 装 好 后 , 严 禁 施 工 人 员 以 此 作 为 生 根 点 , 以 防 止 发 生 位 移 、 变 形 等 。 8 . 4 . 3 加 强 对 现 场 成 品 设 备 的 保 护 , 禁 止 在 设 备 及 建 筑 物 的 墙 面 上 乱 涂 乱 画 。 8 . 4 质 量 控 制 措 施

8 . 4 . 1 开 工 前 组 织 施 工 人 员 进 行 技 术 交 底 , 学 习 《 规 范 》 、 《 作 业 指 导 书 》 等 文 件 , 使 所 有 施 工 人 员 都 熟 悉 安 装 和 焊 接 所 要 达 到 的 质 量 标 准 。

8 . 4 . 2 建 立 二 级 验 收 管 理 制 度 , 实 行 焊 工 自 检 、 施 工 处 质 监 员 验 收 , 要 求 每 个 焊 口 都 要 细 化 到 人 , 如 发 现 焊 接 质 量 问 题 则 直 接 追 究 到 人 。 加 强 质 检 员 的 现 场 监 察 力 度 , 及 时 发 现 、 处 理 现 场 质 量 问 题 。

8 . 4 . 3 加 强 施 工 人 员 的 技 术 培 训 和 质 量 培 训 , 增 强 施 工 人 员 的 责 任 心 , 提 高 施 工 人 员 的 技 术 素 质 和 质 量 意 识 。

9 . 重 要 环 境 因 素 及 现 场 文 明 施 工 规 定

9 . 1 重 要 环 境 因 素 及 控 制 措 施

序 号 重 要 环 境 因 素 环 境 影 响 时 态 / 状 态 目 标 / 指 标 控 制 措 施

1 焊 条 头 、 焊 渣 、 下 角 污 染 土 地 现 在 / 正 常 焊 条 头 回 收 率 现 场 设 置 专 门 垃 圾 箱 , 对 于 各

上一篇:新时期食品安全论文范文下一篇:多元化艺术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