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2023-10-10

生本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第1篇

杜林乡代起营小学:王培峰

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我们面对怎样的学生,都应把“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导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确立“学生的发展潜能是无限的”、“学生是教育对象,更是教育资源”的思想。这就是“生本教育”的价值所在。

新的教学要求下我们的课堂已开使“生本”。学习生本课堂后我的感触如下: 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一样的感触是,知识不是通过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而得到,而是学生在教师提供和创设的一定情境下通过导学,动作方法的展示,开展个人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得出结论,最后,全体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所学动作的正确的最佳的学习方法。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出现了很多的不足:

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人人参与的原则,。生本教育合作学习的过程主要是以学生的讨论为主,学习中的诸多问题是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中解决的,学习的讨论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课堂语言的随意性比较大,只要学生能讲的教师就不要讲,应该给学生足够多的交流讨论的机会,有些话比较罗嗦,而且,教学中,认为是比较重点的知识,在教学中,学生在叙述完后,我再重复一遍,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讲解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的评价讲究策略,对学生提出的与之不同或与之相近的答案给予肯定,接受那些意料之外但却言之有理的答案。在教学中,我不能直接否定了学生的错误的观点,让学生说明其中的理由。有的时候也没有问一些补充性的问题:你为什么那么想,等等。

四、在小组学习中,有的小组为了获得发言的机会,对所学的内容不求甚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当有的小组再举出反例,就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学习问题没有更深入的发展。

五、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能急于呈现自己的观点,对学生的指导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进行,在什么情况下介入把握的好,给学生的交流和合作学习留出足够多的空间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我认识到教师必须追求教学本身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整个人生发

展,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健全人格”有机统一起来;把学生推向前台,以

学生为本位,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教师在教学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整个过程都关注学生,贴近学生,充

分考虑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才得以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一道参与、感动和快乐,

生本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第2篇

互助三中数学教研组 李守英

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还要看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穷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

一、学生们得到了释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二、老师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也要学着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从而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魅力!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在我们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发现自己失败了学生不领情,因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树苗对学生进行外在的改造,我们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育都要通过儿童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来达到,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我们只不过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应该上在给予学生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经验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思辨,能学会的自己学会,不能学会的创造机会让他学会,真正实现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学生,一切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即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自主活动起来、去获取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教育。我问自己:我们眼前的教学模式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也有很活跃的课堂活动,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吗?我继续学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实不然。我们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为教师而设计的,根本没有留给学生施展拳脚的时间和空间。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的表现,也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师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潜能,而生本教育从教材、教法到教师都给了学生自然发展的空间,在认知的过程中,尊重了学生的意志和学生的认识规律。

生本教育的课堂有以下特点:

1、突出学生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交流体会、自主学习。

2、突出学习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上网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老师、同学的讲话、上讲台用口头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

3、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生小组学习。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4-6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生本教育使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生本教育使学生获得了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生本教育是学生获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学习就主动了,老师、家长再不用发愁了。

2、生本课堂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在生本课堂里,学生通过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发言、聆听„„所获得的知识是真正“学懂了”、“会学了”,“生本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

3、生本管理使学生获得了自信、自尊、自爱,由“他律”变为“自律”。 在生本管理中,学生获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树立了自信心和责任感、懂得了自尊、自爱,并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

生本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语文;教学;创新

所谓“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目前,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师生关系理念,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无可争议的主流意识。在实践教学中,令我深有体会是老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智力,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以生为本,把他们看作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从而达到教师教得轻松了,学生学得快乐的目标。

一、以学生为本,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语文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但是由于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以及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和数学、英语相比语文逐渐成为他们普遍认为可学可不学的学科。只要是中国人都会点汉语,因而,初中语文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然而,语文学科学习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他们其它学科的学习。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课堂教学大部分还处于灌输——接受的模式,或老师设套学生解套。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处于听讲——写作业——巩固练习的方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将知识和结论准确的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就算完成了任务。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倾听,“听”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成了听客,这种学习使学生学习方式呆板、机械。教师教的费力却不见成效。如果还不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教育必然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更跟不上教育时代的步伐。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育理念,大胆创新。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渠道,在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多种途径,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将显得尤其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上有两件宝,用好手和脑,人的大脑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精细的灵巧动作时,就能把这些区域活动激发出来,否则它们就处于昏睡状态,所以从某个角度上说:“手是脑的老师。”学生们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因此,我在教学中,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积极创设活动的内容和操作性的教学内容,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意识。

二、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近年来由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生本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为我们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生本教育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就必须实现从“师本”教育体系到“生本”教育体系的转变,转变教育理念,形成“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要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情境。首先看“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先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再看“后教”,不是教师漫天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先学后教”带来的一个效果就是可以“以学定教”。“教”不仅仅是由知识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以学定教”要求教师们能站在学生学习角度施教。使教师们的教学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毋庸质疑,“以学定教”的新理念自然是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的科学理念,但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教师矫枉过正,为体现“以学定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过分迁就学生,动不动让学生喜欢学什么就学什么,喜欢怎么学就怎么学,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放是放了,放得太过,收不回来,课堂如一盘散沙,该学的没学,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没能完成,知识没掌握,能力没培养,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会高;也有些教师虽也有“以学定教”的意识,但究竟怎样定、定什么,心里也不甚清楚。

其实,以学定教不是唯学生马首是瞻,一切顺应学生,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了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蹲下来看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精心创设实效、高效、灵动、智慧的课堂,让学生主动地学、轻松地学、愉快地学。这就需要教师有更深厚的学识功底和更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地实现“以学定教”的理念。

奥修有一句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的确,当土壤湿润时,花草树木就会忘我地生长;当夜空晴朗时,星星就会忘情地闪烁;当教学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迫切需求时,他们也会全身心沉浸于学习之中,走向纯洁与透辟,走向卓越。因为教不仅由知识本身决定,更多时候是由学生的学习决定的。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的内容方法,就会使教更精粹,更切合学生的需要,那么学生的学习也会更积极主动,甚至忘我!这是新课标中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

三、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非滔滔不绝地说,学生默默聆听,而在于引导启迪”。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例如:我在第一次讲授八年级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课文,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看似平淡无奇,却蕴含了作者刻骨铭心的亲情。怎么才能使学生也有同样的感受体验呢?课前我也认真设计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谈谈对于亲情的感受。然而这堂课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良好效果。许多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买橘送别”的层面上,对于文章从父亲背影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亲情,却不能深切体会。甚至有学生在读《背影》时,将父亲艰难攀爬铁道的背影解读为“一个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翻越铁路线的父亲”,而不是一个深爱儿子的父亲!学生的法制观念强,只是他们所想的已经远离了文本,让思维的轨道偏离了方向。可能是《背影》所呈现的情景确实离学生遥远了些,因而学生无动于衷,进入不了“角色”。只有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把学生引渡到文本中来,他们才能做出自己真正有效的体验与评价。可见缺乏了必需的背景介绍,学生没有“知人论世”的自学理念,会给文本的解读造成很大障碍。我想这也就是第一课时失败的根本原因。

这一节失败的语文教学案例,让我明白了“以生为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教文育人”。要将“以学生为本”作为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教师的作用是导而不是教。学生如是被动地不情愿地被教师的思路牵着走,则会事倍功半;有效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要引导他们展开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完成从教什么和怎么教到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引导他们展开自主学习的大转变。

总之,生本理念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广博,我们要坚持“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更要不断的学习、探索、摄取、实践和创新。只有这样,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才能得到游刃有余的效果,让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园中。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谭轶斌.“以学定教”例谈[J].现代教学,2011(01).

[4]梁萍.在初中语文活动课程中发展学生主体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

生本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第4篇

4月2日至13日,在李局长和我的带领下,我县各中小学部分校长和教师一行51人,牢记唐局长的嘱托,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远赴广州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培训。 广州之行,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用心倾听专家报告,仔细观摩教师公开课,虚心向实验学校老师请教,留心观察实验班级的一些具体细节,不断交流探讨学习体会。我个人也被生本教育的魅力深深震撼,生本教育给学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给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活力。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这次学习的感悟与思考。

一、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本教育

这次培训中,我们见到了生本教育创始人、当代知名教育家、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并与他进行了深度的沟通与交流。郭教授1999年开始在广州等地的部分学校做生本实验,经过13年的发展,目前生本教育在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等100多所实验学校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人这样描述:生本教育在中国已呈燎原之势。

在广州学习期间,我们听取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学术报告和丹阳六中荆志强主任的报告,走进了广州花都育才学校、广州市骏景小学、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小学等生本教育实验学校的课堂,还参加了一次为期半天的小组交流研讨活动。 当我们走进生本教育实验学校,走进生本教育实验班的课堂时,我们感到的是惊奇和震撼。因为,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认为不可破解的教育难题——“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而又成绩优秀”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生本教育真正从实践层面揭示了教育本质,回归到教育本体,课堂充满着无限精彩,让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都是那样的快乐、充满阳光。 我们可以对生本课堂作出这样一个简单的描述: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四突出”即突出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全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突出学习:整个教学过程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质疑和探究;突出合作:4-6人的小组学习是最大特色;突出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会学了”,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四个基本流程”即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不固定,比较灵活);小组合作学习(4-6人小组交流讨论,这是一个显著特点;班级交流,有小组代表交流,也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引导点拨(教师在倾听的基础上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不论是广外附小展示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还是骏景小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其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先学,小组互学,班级交流,教师总结。课堂中,学生人人都参与,个个都思考,学习效果极佳。一堂课下来,我们发现全班发言的学生达到80%。同时,学生丰富的词汇量、准确而流利的表达、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情感让我们感到惊奇。课堂中学生是主角,学生在展示,教师在帮学,教师重点抓住难以把握、容易出错的问题有意让学生发生碰撞,学生是那样的投入,充满激情,课堂上一个惊喜接着一个惊喜,对于听课的人来说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当听完这些课后,我们才开始理解郭教授讲的这番话:“儿童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杰作”、“事实上,很多参加生本教育实验的教师都在感慨,当他们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全面依靠学生时,他们看到了以前想也不曾想到的、无穷的美景”。

针对我所看到的我在思考:我们的教育究竟存在什么问题?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新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个年头,可是成效并不显著,学生负担重,教学效率低,社会有反映。我们过去也承认教育存在的问题,但一般都认为,这是高考指挥棒的毛病,而不是体系自身有什么不妥。但是生本教育让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体系自身是有问题的。原来我们对教育的本体认识不清,把教师当成是教育的本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即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体系。当今的教育学原理、学校的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一直固守着这个体系。而生本教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师本教育的弊病,也回归了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认为:“教育这件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教育教学的终端,因而教育的本体应该是学生发展”。 生本教育实现了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同步提升,破解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矛盾的难题。我们推行教学改革之所以如此艰难,最要害的是观念问题,而观念转变的最大障碍就是对于质量问题的疑虑。生本教育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就是“生本”既要提升生命,同时也要提高质量。生本教育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人,才能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天性、本能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最好地实现学生的积极、欢乐、高质、高效的学习,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在终端考试或检查中决定性地取得好的成绩,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在走访的几所学校里,我们了解到,生本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在平时的考查中,去掉考试的控制性,保持考试的检查和练习的功能,以良好的素质来迎接社会的检查和评价,解决现行教育中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的矛盾。生本教育的考试方式为评研,就是让学生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考试,把考试作为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过程。具体操作方法是:某一个知识单元学完之后,由老师先出一张卷子让学生做,然后在小组内学生互相对答案,进行研讨,经历“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点拨”之后,再由学生自己编题来考小组的其他同学。学生一般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他认为必须掌握的问题来编制考题。学生编考题的过程,也是知识再学习的过程,他只有自己会做了,才能编题去考其他同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编的考题再编一张试卷让学生做。由此可见,生本教育把考试当作是对知识的再次学习和研究,考试不会成为学生沉重的压力,从而解决了“提高素质和提高总考成绩的两难问题”,在评研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再次得到极大的释放。

二、生本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广州生本教育学习,我边听边看边反思,得到了三点启示: 1.教学改革“破冰”的关键在观念的转变——我们的观念不能再这样陈旧下去了。

我们花大气力推行有效课堂,已经多年了,到现在我们才有了这么一点点“破冰”的感觉。为什么教学改革如此艰难?就是因为传统的观念固守着我们的思维阵地。中国教育千百年形成的以教师的教为主体的“师本”体系,一下子颠覆过来非常艰难。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学改革的推进,必须先转变观念。这次我们学习所接触的教师,个个都是那样的自信、充满阳光。他们对“生本”的认识达到很高的境界,改革对他们来说是自己内在的要求,不是他人强加的。老师对“生本”实验已经悄悄地跟踪观察多年了,最后认准了“生本”,是带着激情进入“生本”实验的,所以一入手就做得非常漂亮。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必须实实在在地走好这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必须对教育的本质重新认识,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我们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确立“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本质是提升生命,教育手段是依靠生命本身的内在力量”的观念。

2.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这样继续灌输下去了。

这次学习,激发了我的激情,还因为生本教育的实验成果让人赞叹,更让人看到了教育的希望之光。我们从中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教育改革必须坚定地从课堂改革切入——我们的课堂不能再这样继续灌输下去了。要彻底改变满堂灌、低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构建以生为本、充满生命律动的课堂模式。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资源,要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真正把教学交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这一点,我最大的感受是:生本教育仍然是教无定式,从这次学习观察来看,各校的经验不一,各具特点,使我感到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他之所以被许多教育人士迅速接受和走红,是与当今我国迅速发展的国情和人们的现代意识、特别是民主意识的迅速增强相适应的。

3.教育的理想就是激扬生命——我们的教育不能再这样扭曲下去了。

这次学习,确实对我触动很大。学习中当我们见到生本实验学校的孩子们那样自主、自信、轻松而快乐地学习时,就自然联想到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那种苦学苦教的情景,想到社会上“关注孩子健康”的求助,想到一些课堂里还有那么多正在酣然入睡的学生。当想到这些时,我们的心情就异常地沉重。我们的教育应该有理想也更要有责任去激扬鲜活生命,我们的教育不能再这样扭曲下去了。我认为,生本教育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是深入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生本教育为构建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模式。我们也深切地期待,生本教育将会为更多教师所认同,会在我县生根、开花、结果。

三、对实施生本教育实验几点建议 自2009年开始,我县二中、城关小学已进行了“生本教育”实验,在近两年的实践中我们也看到了他们课堂中实实在在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展示交流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质疑探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可谓是初见成效,但我们深知要臻于完美,尚任重道远。为此向在座的各位校长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1.校长的执行力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为任何一项改革试验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然要经历很多困难和挫折。这需要校长坚定不移的改革毅力和行政执行力。遇到困难不是退缩而是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走向成功。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所以在处理好事务性工作的基础上,校长要把主要的工作精力放到教学改革上来,要站在改革的前沿,率先垂范,从方案的制定到落实,从活动的组织到经费的保障,要亲自参与到改革中来,定期参加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教研活动,把领导责任制等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把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学改革上来。

2.建章立制是改革实验的基本条件

改变自己本身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必要的督促和监控是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学校要将每一位教师的实验情况与教师的综合考评、评优晋级挂钩,增强教师教学改革的责任感和主动性,突出制度的导向性。要分阶段,从“学生、教师、备课组、年级组、学校”五个层面,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研究推进策略,把实验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

3.转变观念是改革实验的前提条件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学校要深入开展学习《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郭思乐教授《聆听教育的春天》、《教育走向生本》和《教育激扬生命》等理论专著,并分别组织相应的理论测试、教学论坛等研讨交流活动。切实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解开教师思想上的枷锁,养成敢于想、大胆做的好习惯,为改革铺路架桥。

4.典型带动、活动推进是改革的重要措施

发现和培植生本教育实验龙头学科和骨干教师是改革的首要任务,各学科先摸索出基本的教学模式,给老师们树立学习的榜样,然后以点带面、全员推进。实验要在全校铺开,形成改革的大环境。可以允许教师改革有快慢,绝对不允许原地不动。要及时宣传、报道实验动态,推广典型经验与成果,抓两头、促中间,均衡推进生本教育工作。要通过调度会、优质课、优秀教师评选、同课异构、专题研讨、教学论坛等多种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提升,让课堂在活动中改变,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5.课题研究是解决难点问题的必要方式

围绕制约生本课堂实施的共性问题,列为研究课题,成立典型问题攻关团队,定期举行阶段性专题研讨、交流活动,逐步解决制约生本课堂构建的难点和共性问题,突破实验瓶颈。比如前置研究和小组的管理与评价是难点,我们就要专题研究如何设计课前小研究,如何科学管理小组,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难题。再如,城区小学班额大是生本教育课堂上学生小组展示互动的制约因素。我县城区小学的班额均在60人左右,如何在大班额的班级里高效率的实施生本教育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其次,生本教育不提倡阶段考试,只看终端考试(中考和高考),这在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实际教学却很难做到。缺少了阶段考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难诊断出来,更无从治疗;考试的评价和激励功能也很难发挥。教师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学校如何有效地评价教师?教体局如何有效地评价学校?这都有待于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和完善。

生本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第5篇

生本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转型时期的先进理念,其基本思想主要有:(1)人的潜能无限,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2)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自身成长。(3)人有发展的需要,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是一个人成长的主要内在动力。(4)尊重、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这些思想在具体教育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认为学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的精神生命是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提出了教育要全面依靠学生等观点,并在真正意义上解决教育的本体和教育实现的主体问题。这一理念在与我国教育实际密切结合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生本教育的管理是一种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管理。在生本理念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尝试着进行生本教育管理,使生本思想在班级管理中得到运用,在班级这样一个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中,只有充分发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发展意识,使其自觉寻找自我意识并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才能实现他们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本”因其人性化管理的优势而使班级管理工作变得轻松、高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每个人都可能是班干部

班级管理的关键和核心是班干部的选举,但班干部的选举要改变教师任命和学生提名产生的办法,要充分信任学生,采用自由竞选的方式 。每个同学都有权竞争职位,先选定自己所竞选的职位,再在指定时间向全班同学作竞选演说,并回答同学、教师的提问,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班干部。此举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挑战意识、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但是作为小学生,大多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心。所以班主任不仅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在实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之前,更要做好一系列的铺垫工作。首先要进行宣传,同学们积极准备,先由学生自己介绍自己担任某个职位的理由和优势,教师侧重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和角度,鼓励他们排除畏惧心理大胆竞选;然后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向他们表达班干部应具备的品质,并对某些有潜质但没胆量的学生进行点拨;还可利用集体活动的有利时机,提醒同学们仔细观察相互之间的优良品质;最后正式实施竞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竞选活动就可以开展得非常成功。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初次感受到其实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

二、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主人

选定了班干部并不表明班级事务仅仅完全是班委的事情。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一方面娇生惯养、自制能力差,但同时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发展欲望,因此很有必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管理班级的机会,使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在班级里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状态。在班会中,一般先由班委成员依次总结上周班级情况,充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接下来安排足够时间,就某议题(如“班级卫生打扫应如何做好”“纪律方面应如何管理”“图书角的管理和使用”等),让全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此刻,他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主人翁意识、精彩见解时常令班主任欣慰不已。

三、自主管理才能激发情致

学生自主管理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觉意识。在人人参与的班级管理中,孩子们建言献策,许多想法都很有创意。例如,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组织中一切劳动过程不是教师安排,而由学生自主安排,班内分成几个小组,各自负责,分工合作,干得非常起劲,效果良好。再如课外活动的组织,学校要求各班以若干活动小组的形式组织有特色的活动,孩子们在班内自报活动项目,确定各个活动小组的活动负责人后,他们自己组织活动。我们看到了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总是那么热闹、有趣。生本理念下的学生自主管理,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校园生活的情致,从而增添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四、生本管理有效彰显人本

“班级是我家。”在实施“生本教育班级管理”大胆尝试后,我们发现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增强了。随之,我们便顺势引导并教育孩子们凡事要尽力做到最好。这样一来就更加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彰显。“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活动促进人的精神生命成长,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学校把每一件小事做出教育的味道。”一年来,在诸位教师的精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在班级几十个孩子的自主管理中,个性得到张扬,人本得以体现,常规行为日益改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校园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实施生本管理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的主动选择,使学生的才干、智慧、意志得到长足的发展。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与日常的班级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顺应教育改革的要求,适应青少年成长的需求,是我们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生本教育课题研究方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 走近“生本教育”——引领语文阅读教学

《普通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而生本教育理念就在强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人或者与同学组成合作小组,在教师的课前提示下,积极主动地探寻有意义的问题,并在规定的时间进行汇报交流。因此,“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既可以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促进其自身健康蓬勃发展,也可以切实落实新课程标准要求;既可以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能帮助教师完成角色转变。也正如著名教育学者郭思乐教授所说,“生本教育创造了一种条件,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发自自身,学生的变化主要来自自己的生命,而这又形成了一种自激励系统,他们将不断地获得自身成长的激励,从而更加广泛深入地接触外界,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

二、前置阅读书目——建立“大语文教育观”

很多年来,把“学语文”等同于“学语文课本”,这一认识导致师生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学语文课本上,不重视课外阅读。传统课堂往往总是在课文讲解完之后推荐一两本相关阅读书目,而大多数时候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师生不重视,阅读落实不了。而生本课堂强调前置性阅读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周前、月前或学期前就准备一些阅读书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有了思考,课堂上的交流又给学生提供最充分的展示空间。著名学者钱理群说:“学好语文有很多因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中国家庭教育标志性人物尹建莉也说,“学语文不要光学语文课本,必须要有丰富的课外阅读”。生本课堂强调先学后教,课堂则更多成为分享与交流的平台,所以,阅读书目与问题设置都在课堂之前,是前置而不是后置。在语文大阅读教育观下更容易理解课本内容,而课本内容又引发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得到升华。

三、强化思考表达——唤起阅读兴趣

阅读是孩子的本性,不爱阅读的孩子十有八九是由于父母或老师不当的教育方式所致,不是引导错了就是干涉过多。大多数时候,一个孩子不会因为听说阅读是一件重要的事就愉快地去阅读,只可能因为自身感觉到阅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拿起一本书。尹建莉说,只有“有趣”,才能让孩子实现阅读活动;只有实现了阅读活动,才能实现“有用”。“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为核心去引导阅读,是家长和老师应遵循的唯一道路,离开了这个基本之道,一切努力都是低效或无效的”。引导要做到“无痕”而“有心”,父母、老师首先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这是“有心”;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呵护、唤醒孩子的阅读天性,这就是“无痕”。作为学校教育的课堂,唤起興趣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积极思考、自由表达。而思考与表达恰恰也是生本课堂所推崇的重要交流方式。

四、转变提问方式——点燃生本课堂

生本理念的提出者郭思乐教授指出,转变教师角色,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的工作必须是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教师要从组织教学转向组织学生的学习,从设计教学转向设计学习;要变师本的“有为”为生本的“无为”。区别于传统灌输式的课堂形式,生本课堂更注重师生之间的开放式提问,一堂课中老师总是精练地提问引领、启发学生,最大限度使之自觉、创造性地收获知识,锻炼能力。所谓开放式提问,最初是来源于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开放式提问,是指咨询师提出的问题没有预设答案;而封闭式提问,是提出的问题带有预设答案。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老师引领学生自我探索的一个过程,这里师生之间的对话方式就尤为重要。良好的提问方式对学生而言是启发、点燃和引领;无效的提问方式则是堵塞与迷惑。因此,生本课堂开放式提问应该多于封闭式提问。

有这样一个现场课例,一位老师讲的是《再塑生命的人》。从一开课就一直在激发学生提各种问题,每一个学生站起来提完一个问题,老师都会说提得好,再继续下一个提问者,就这样一连提问了十几个学生,整个过程与后续环节中都没有对问题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回应,也没有听到学生进行分享与交流。其实这样的激发就只是流于了形式,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获得真正的启发。这种看似很开放的提问方式,也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的实质。因为它缺少恰如其分的回应。“与传统的阅读教学不同的是,真正的生本教育理念指引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应主动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情感经验去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最终得以体味作者情感升华。教师要做到有效提问,就必须在课前的问题预设中花工夫,在课堂学生的分享与交流中适时回应。”

参考文献

[1]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2]杨巧燕.初中语文“生本教学”的若干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邓绍志,夏海荣.优质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文学教育(上),2011(1).

(编辑:张晓婧)

上一篇:软弱涣散整顿自查报告范文下一篇:语文高中课程标准附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