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声乐心得体会范文

2024-03-31

浅谈学习声乐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以前还没有现代科技这么发达,没有手机,不过我们家有收音机,我喜欢听歌曲的时候跟着上面学习,并且手舞足蹈;我学习声乐也有好几年了,起初真正接触声乐,是在我中学时候,那时候要中考,我的母上大人看出来我挺喜欢音乐,就帮我找了补习班给我辅导声乐,不过我并没有走音乐这条道路直到高二时候我们音乐老师说可以用音乐来高考,此后我就跟着我们高中音乐老师来学习声乐。

沈湘先生曾在《漫谈歌唱的思想方法》中说过: 凡卓有成效者,除了具有学习声乐的必须条件之外,无不具有好的思想方法,这就是能全面地、辩证地用发展的观点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学习。我在声乐学习中有过困惑,也有过克服困惑后的喜悦,正如沈湘先生说的那样,好的思维方法是学好声乐的必然方法,逆境中不气馁,顺境中不骄躁,待学有所成时。文章是对自己十余年的声乐学习进行思维性整理,提醒自己时刻保持坚定的学习信念和清醒的学习头脑 ,

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就是用人的声音艺术地表现音乐。什么样的声音是艺术的?我们老师告诉我们:自如地把控声音的长短、快慢、明暗、连断,不重复古人,也不简单重复自己,独一无二地把音乐表现出来,这样的声音就是艺术的。怎么样才能用人的声音把音乐的艺术表现出来呢?常老师教给了我们“声束技术”,掌握了“声束技术”就能唱出圆润的歌声。“声束技术”有四把金钥匙,分别是:提拉、变圆、变暗、修饰。提拉就是提拉声台,使声带变薄,人的声音能提拉三十多个声台,使声带变成三十多个厚度,声音越高,声带越薄。 变圆就是母音、声台和口咽腔,声音越高就越变圆,也叫三圆。变暗就是母音的色彩变暗,为此要给母音提供空间,声音越高空间越大。修饰,就是修饰母音,公式是:a+a o+o+u,i+ü+e i,u+a o+o。“声束技术”的核心是母音,不同的母音有不同的方位,有不同的角度,每一个音高,都要达到相应的声带的长宽高。 在运用四把金钥匙之前,要预备空间,把口咽腔做成隐蔽的哈欠的形状,开始时用一个最弱音瞬间渐强,一直保持哈欠状态往里吸着唱,然后思考四把金钥匙,目的是给声音做形。做出来的声音越接近自然越完美,自己省力,别人听得舒服,不追求音量,而追求音质。 我做出了总结:

1.歌唱家,老师所唱出来的是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训练得到的,我们不能模仿,要寻找自己的声音。在以往的训练中我并没有认识到模仿的危害性,听到他们演唱时那种声音的波动很好听 很大,所以我把自己的声音弄得很宽很大,导致自己的声音变得很空洞,没有穿透力,“包”在里面。除了气息支持不够外,“太大”的声音让我到小字一组的B就破。

2.通过反复比较,我发现我在训练演唱时应该注意把咽壁绷直,合理打开共鸣腔体,加上好的气息,顺着通道“打”进去,喉部放松不要用力。

3.唱歌训练时里面要打开,而不是外面开得很大,也就是不要嘴张得很大而里面开得很小,这样里面的共鸣腔体就很难合理打开。

4.在训练演唱前就要考虑到的位置是否正确,不要等到声音出来后再去判断。在声音出来前就应该知道声音的好坏。

5.老师不可能说出你哪块肌肉该动,哪块肌肉不该动。我们应该靠自己的耳朵去判断:使用不同部位的肌肉所唱出来的音色是好是坏,在好的时候就要记住这种感觉,加以巩固。

6.我经常会从高音到低音的时候声音懒掉。而我现在明白了,在低音的时候横膈膜的支持要和唱高音的时候一样。

7.在感觉唱得不好的时候可以定下来念念歌词,要在有气息的状态下说,音量可以从弱到强。

我认为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式,不能钻牛角尖,寻找自己的声音,切不可模仿,辩证地看待理论知识,毕竟很多理论知识都很主观。

最后用一句话来做总结:唱歌本来就是一件苦事,要做出牺牲,不仅是精神上还有身体上。

浅谈学习声乐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在 李成平老师对我们教师声乐的培训中,我颇有心得,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学习体会。 学习声乐懂得在唱歌中声乐技术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在培训期间我懂得了声音的艺术、正确的唱歌的姿势、歌曲乐器的三要素和歌唱的呼吸等等。

我深深的体会到声乐艺术很要时间来打磨。它不但要有兴趣、要有科学的发声方法、要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还要求你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综合素质,甚至具备内敛和张扬的性格。我越发觉得,声乐就像是登山,登得越高越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巨大而持久的耐心。但到具体连声时或唱歌时,总会出现一些气息不知如何用,喉咙不知道如何打开,歌唱不自然等现象。对我这个初次接触声乐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困难,但我一直在稳稳地迈着每一个脚步,并且依然享受着整个过程中的喜怒哀乐。这其中一定和李老师出色的教学是分不开的。

这次来进修学院进修给我带来的提高真是太大的,让我的专业技能和音乐素养都有了进步,更重要的是,我学会如何去学习了,我相信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在进修学院里学到的知识将使我和我的学生们受益匪浅.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回到学校以后我会把我所学都用在培养下一代学习声乐孩子的身上,希望能为提高我们当地声乐教学水平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会把我对进修学院的感谢之情化作我工作的强大动力! 最后要特别感谢李老师,是您让我触摸到了声乐,是您让我的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加丰富多彩,是您让我找到了自信,是您让我明白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好每一件事情。篇二:声乐心得 学习声乐心得

在没有接触声乐这门课之前,我所认识到的音乐差不多只有通俗的流行歌曲,对民族和美声唱法都根本上没有关注过,心理上也比较排斥。现在,接触声乐基础这门艺术课也有一年多时间了,尽管只是了解了一些声乐方面很基本的知识,但我对声乐,对歌唱的艺术方面的认识已从心底发生了变化。当那些热情优美的旋律和歌词流动在我耳边的时候,总觉得音乐是是另一种语言,一种让人足以感受生活的美好,一种让人体味革命年代的艰辛与滂湃的热情,一种感动于青春的飞扬,一种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

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而通常声乐指美声唱法。从大一开始学习视唱练耳,到练习气息发音,老师也要求我们学习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上课的时候老师强调我们用气息唱歌,注意发音的位置,注意气息的畅通,因此我们对发声的练习有了基本的了解,也有待于更大程度上的加强。通过学习,我认为在声乐学习方面要注意歌唱的姿势,歌唱时的呼吸,发声练习,咬字吐字,歌唱的情感这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正确的唱歌姿势,不仅是歌唱者良好的心态的表现,而且还关系到气息的运用,共鸣的调节以及歌唱的效果,在训练时,我们应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做到两眼平视有神,下颌内收,颈直不紧张,脊柱挺直,小腹微收,腰部稳定。第二,唱歌中的呼吸,首先是吸气,在做呼吸练习时,先做好正确的演唱姿势,保持腰挺直,胸肩松宽,头自如,眼望远处,从内心到面的表情都充满情意,然后,“痛快地叹一口气”使胸部放松,吸气时,口腔稍打开,硬软腭提起,并与提眉动作配合,很兴奋地以后腰为主,将腰围向外松张,让气自然地,流畅地“流进”使腰、后背都有“气感”,使胸部自然有宽阔的感觉,但呼气时不准过深,否则使胸、腹部僵硬,影响发声的灵活和音高的准确,吸气时不要有声响,反之不仅影响歌唱的艺术效果,还会使吸气不易深沉,影响气息的支持,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两肋扩张,小腹微收的习惯。第三,发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一种综合性基本技能的训练,学习唱歌必须以最基本的发声练习开始。练习时应做获得气息支点的练习,体会吸与声的配合,利用科学的哼唱方法,体会并调节自己的歌唱共鸣。学会张开嘴巴唱歌,上下齿松开,有下巴松松的“掉下来的感觉”舌尖松松地抵下牙。还要注意气息通畅的配合,发出圆润通畅自如的声音。第四,要注意咬字、吐字准确、清晰 。发音练习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须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确地掌握语言的回声,明确汉字语言的结构规律,将歌曲曲调与咬字吐字结合起来练习。练唱时,将每个字按照出声引长归韵的咬字方法,先念几遍,再结合发声练习,以字带声,力求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唱时发元音的着力点,应尽量接近声区的集中点,使三个声区的共鸣得到衔接和灵活调整。第五,还要注意歌唱时情感的投入。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故事,在唱歌之前应对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词曲作者、歌曲的时代背景,有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掌握作曲家的情感,和歌词的内涵,歌唱时将自己的声乐和肢体语言相结合,展现自己的情感。

在唱歌时我会出现气息不足,表情僵硬,会紧张等的问题,针对这些,我觉得我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因注意掌握唱歌的要领,珍惜每一次上课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要多练习。因为歌唱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仅凭声乐理论和教学方面的文字资料去进行歌唱发声方面的学习和训练是非常困难的。学习歌唱时,特别是像我们在初学阶段,应按照老师的方法练习,并把自己练习中的体会、困难、收获、感觉等如实地告诉老师,以便于老师根据你的个人特点,教给学生准确度高、收效快的练习方法。总的来说学习时应注意多用脑子,少用嗓子。因为勤学、苦练、多动脑是学好声乐的关键 。学习声乐时要在老师面授时认真学习、思考、体会,并作好笔记。声乐学习笔记是反映学习声乐进程的一面镜子,应记叙每个阶段采用的发声练习、歌曲教材、教师要求、练习效果、主要问题及纠正方法等。课后,要坚持每天按老师的要求练习,这是能否学好声乐的关键,只靠在面授时练习一下的人是不会有长进的。时间匆匆流过,大学生活也已经差不多过去了一半,回想起来,要学习声乐基础这门课,带给我的首先是惊喜,因为我会习惯性的听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并且会很享受于听音乐的时光。上了声乐课才发现,学习声乐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此声乐真的不同于我所听的彼歌曲,有时会不懂老师所说的发声还有气息方面的要求,会觉得自己老是做不对做不好。站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唱歌也会习惯性的紧张,会忘了刚刚练习的发声和气息方面的要求。但能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会让自己平淡的生活多一些不一样的色彩,尤其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艺术课,一直很向往的艺术课,所以我觉得我更应好好把握学习声乐的机会。另一方面,学校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声乐的条件,因为去琴房多练习,钢琴和声乐都会有提高,尽管可供练习的时间比较短。 生活中有许多都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事物,声乐学习更需要坚持每天都练习,就像老师说的,每天坚持练习,就算是五分钟时间,一段时间以后,至少是在大四毕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在唱歌方面会有很大提高。总之,只有坚持多练习,注意体会唱歌的技巧,我才能克服自己在声乐学习方面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声乐学习的乐趣。相信当我自己可以唱出不一样的声律时,内心一定会有很大的惊喜。篇三:声乐课心得 声乐课心得

080201004408经济 果诗萌

有幸听了邹老师一个学期的声乐课,感觉受益匪浅。让我这个对音乐知识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渐渐对音乐入迷了。

犹记得第一节声乐课,邹老师并没有循规蹈矩的给我们讲述乐理知识。而是别具匠心的给我们上了一节社会课学,他幽默风趣的讲风,让大家忍俊不禁,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陶冶情操这么简单,而是我们步入社会的敲门砖,更是我们抓住机遇的利器。还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没有艺术的存在世界将会像一张没有色彩的画纸一样豪无生气。 发声练习

以往的发声练习都是以发mi和a为基础的渐进音阶练习,但是邹老师教给我们的却是si和ha的气声,长si短si,si和ha结合,浅显易懂让人一学就会,很快就入门了。肚子一吸一吸的像小青蛙一样,靠的不是胸腔练习而是肚子横膈膜的丹田之气,把嘴张大,把音发准,经过反复练习让大家掌握这种吸气吐气的方式。其实,好多人唱歌都不是正确的方法,我感觉这样的吸气吐气让我在唱歌时,比较轻松相对以前的胸腔呼吸法,而且,这种放法不费嗓子,完全是气力。老师还让我们多加练习,像走在食堂路上什么的,不要害羞。那堂课我们还唱了原先想唱都不敢唱的青藏高原,有了高音区的小技巧,全班几乎全唱上去了,感觉像做梦一样。大家都很是兴奋,觉得唱歌也是想象中那么难,对自己都充满了信心。发声练习,每天必练的,需要坚持,这样声带才会发挥出来,要不也是前功尽弃。 编舞练习

我们学习了怎么样编舞,现代舞和民族舞。老师让每个人想出一小段舞蹈,然后再结合在一起,稍加修编就有一套舞蹈了。而且效果还相当不错。编舞也是有很多技巧的,舞蹈是有三大特质的:动作、时间、空间,这三点在编舞时都要考虑进去,舞蹈用身体动作,在舞动中使其发生变化,赋予其形式、力量、品质,使其艺术化。编舞时,比较注重节奏,节奏给动作以活力。它构筑在强拍和弱拍交替进行的基础上。每个动作能够有它自己的节奏,无需音乐的支撑。节奏不一定以小节的形式表现出来,呼吸、激动也有节奏,节奏是运动的脉搏 。所以这点很重要。后来老师还让我们进行了小组的编舞并进行表演,有效地调动了同学们表演的兴趣,在规定的时间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小组的协作能力。而后老师对我们所编的舞蹈进行了指导和点评,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造型练习 出场的造型往往和舞蹈联系在一起,出场出彩的话会让人感觉到眼前一亮,有时会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人造型需要的刚强感柔美感,两人造型所体现的肢体表现力,三人造型的层次感,还有四人造型,五人造型的立体感。以及多人造型的舒张性舞台表现力。舞台不是单纯的符号与造型,也不是单一的审美装饰,而是在特定的思想支配下对演出空间的构建和组合,有视幻的营造,有美学的升华,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也有高新技术的探索和实践。课上并且学习了男女合唱怎么排队型,例如对称型,交错型,传统型,大合唱的队形要求,基本原则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原则,合唱训练时合唱形式可以有按声部划分,轮唱,男女合唱,夹带朗诵等等。 舞蹈学习

我们还学习了民族舞--藏族舞,藏民族是个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同时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

这使我对藏族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进行了一些资料上的调查与研究:

藏族舞蹈热巴以铃鼓舞为主,是一种包括弦子、锅庄、踢踏、说唱和杂耍在内的带有综合表演性质的舞蹈艺术。相传为11世纪的流浪僧人米拉热巴所首创,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舞时,男执铜铃,女举手鼓,舞蹈由慢而快,常作“顶鼓翻身”、“躺身蹦子”、“单腿转”等特技表演。从事这种表演的艺人也称为“热巴”。

藏族踢踏舞——最初为宫庭舞。跳舞时,脚穿硬底皮鞋,通过踏出有变化的节奏表达内心的感情。踢踏舞由横笛、扬琴、六弦琴、铜铃,月琴等伴奏,节奏由慢而快,往往在达到最高潮时嘎然而止。弦子舞——藏族称“谐”。流行于四川、云南等省藏族地区及西藏自治区昌都一带。舞时围成圆圈,领舞者边歌边舞,拉着弦子(藏族一种拉弦乐器)伴奏,余者随之,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双手甩动长袖,动作优美,曲调丰富,每个不同的曲调都配以不同的舞蹈。歌词内容也很丰富。 勒谢——藏族劳动歌舞。在劳动的同时,口中的歌与手中的工具及腿脚有节奏的动作相配合,使劳动成为边歌边舞的形式。在进行铲土、打夯、垛麦等强体力劳动时,勒谢歌具有很强的劳动号子味道。 民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舞蹈形式,藏族舞让我们感受到丰收喜悦之情,藏民们憨厚热情的气度,让我们在舞蹈中和他们一同分享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祝福。

浅谈学习声乐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 歌曲 艺术处理

德国一位著名的女高音音乐家汉姆杜尔曾经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的是感动听众的才能。”从这句话中,我们明白了,最能打动人心灵的歌曲才是美妙的音乐。在声乐教学中,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同学生一起学习了解分析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词曲的创作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最终才能使学生达到用歌声来表达歌曲全部的思想的效果,达到感动听众的最佳效果。 一.抓住歌曲的时代背景

只有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演唱者才能有方法将一首歌唱好。教师在教授一首歌词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在朗读歌词的过程中,要懂得深入细致地体会歌词中蕴含着的感情氛围,目的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演唱者只有对作品的理解得越透彻,演唱时才能表达得越到位越完美。比如,在教学《黄河怨》这首歌曲时,教师应该领导学生们反复地朗读歌词,试图去体会歌曲中一个妇女对日本鬼子残暴行为的哭诉,去更多地了解当时日本侵略我国本土的时代背景并且将那种悲愤之情带入歌曲之中。再如,聂耳和田汉便是在国难当头创作的《梅娘曲》。教师引导学生们反复朗读诸如“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这类的歌词去感受梅娘悲痛欲绝地想要唤起她心爱的男人对她的记忆的那种心情。只有这样,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去表达歌曲中的情感,而且透过歌曲背后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对于演唱好这首歌曲的信心。同时,准确把握音高和节奏,也显得十分重要。在掌握歌曲节奏的时候,既要保持准确稳定性,又要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把握节奏的强弱,是一件困难又十分重要的事情。所谓的“强”并不是指使劲地吼出来,而是要拿捏好一个度,强到最佳。而“弱”是要放低声音去唱,但不是缩着声音唱歌更不能泄气地唱歌。相反,“弱”和“强”一样都需要用气。如若不注意这些细节问题,难免会影响到歌曲的表现力,势必也会影响到听众对歌曲的理解,甚至听众的感染力也会大打折扣。

二.情感投入演绎歌曲

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即是声乐。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以优美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充分地去表达真实的情感,从而打动观众的心灵。它就像一个人的心脏那样重要,少了它,歌曲就“死”了。所以,如何准确把歌曲中的情感演绎出来,决定了一首歌演唱的成败。 1.发挥对歌曲意境的想象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只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比如,教师在授课《义勇军进行曲》之前可以先下载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播放给学生们了解。影片中描绘了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拯救祖国拯救人民,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相信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一定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接着,再让学生们用自己胸怀中那种对祖国的热爱来学唱这首歌,相信他们就能做到去完美地演绎这首歌了,也必定能使听众深深地感动。再比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们在尚德义《七月的草原》的前奏中去感受在那一片广阔无垠、绿油油的大草原中无比轻松愉悦的生活,微风带着阵阵芳草的清香迎面扑鼻,蜜蜂采花、蝴蝶起舞,羊群就像天边洁白的云朵,草场上小伙子在赛马,姑娘们穿戴着多彩的服饰。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将那种欢快的气氛带到歌曲当中感染听众。 2.用感情带动歌声

一首成功的歌曲必定是能传达一定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另一个任务便是要启发学生们运用掌握发声的技巧,唱出歌曲中特有的味道来,使听众也能感同身受。例如,在演唱《欢乐颂》这首歌曲时应展现出气势恢宏的情绪来,而在演唱《草原之夜》这样一首比较轻柔的歌曲时,就应该在平和的气息上用较高的声音来轻松舒缓地表现出来。声情并茂才是表达一首歌曲的最好方法。但是感情要有,但也要注意收,否则就会容易破音跑调。 三.巧妙地掌控歌曲演唱中的声音变化

运用声音的变化来展现一首歌曲,是声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声音的力度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首歌曲的表达效果。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就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们在演唱时要懂得运用声音的变化来表达处主人公那种对党深厚的感激之情。

1.声音力度的强弱对比处理

想要完美地表现一首歌曲,是与声音力度的强弱表达分不开的,但是必须注意的一点的是要密切地与歌曲的内容结合。比如,在歌剧《伤逝》中子君演唱的《风萧瑟》这首歌曲,她就从mp逐渐过渡到f后又转回到mp,最终结束在p上。这样一来,歌曲中那种社会环境下一个女子追求幸福生活却又苦于封建势力的压迫最终因无力改变现实而徒留一个深重的思索的情感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再比如,演唱《保卫黄河》这首歌,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句歌词的时候要表达出人民打倒敌人拯救全中国的那种决心就要做到字字有力,铮铮有声,演唱的时候就要注意声音力度的强弱分明,要做到声音结实饱满且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歌曲的思想感情展现给听众。 2.声音速度的快慢对比处理

声音的速度就像是人的心脏和脉搏一样,不能随便乱跳。掌控声音速度的变化要达到这样一个领域:快而不抢、慢而不拖。例如:在演唱欢乐活泼的歌曲的时候,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控制演唱的速度放快些,而学生们在演绎凄惨悲催的歌曲时则适宜采用低沉缓慢的速率等等,当然还是要注意控制速度的度。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雪》这首歌曲,在它的结尾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就需要注意用比较快的速度反复三次演唱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再用宽广而缓慢的速度对“还看今朝”这一句进行收尾,从而达到饱满完整的绝佳效果,这样听众就可以从你的声音速度的快慢中体会到《沁园春·雪》这首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

3.声音色彩的变化对比处理

歌曲的表现力体现在声音色彩的变化中。不同的声音色彩演绎不同风格的歌曲。声音的色彩越丰富就越能感染人。一般来说,在歌曲的开始之处,类似于坚定的、有力的、行板庄严的、舒缓宽广的等表情术语就会标注在上边,这不仅有利于引导演唱者对情感的把握,也代表了这首歌曲的特定情绪。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声音色彩的变化又是演唱形式的变化。除了齐唱之外,还有独唱、分唱、对唱、轮唱等演唱形式,而这些演唱形式又是依据歌曲的内容和曲调的特点。例如,在演唱《牧羊姑娘》这首抒情性较强的歌曲时,就可以安排音乐素养不错的学生领唱,再采用合唱或者齐唱的演唱形式演绎副歌部分,这样就能使音色丰富起来。甚至,对于一些适合轮唱的歌曲,教师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轮唱的训练,巧妙运用音色的变化来对比变换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丰富,不仅使歌曲本身增色,而且也能活跃课堂气氛,甚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演唱韵味的处理

一首歌曲一旦唱出口,它是具有阳刚之气,还是阴柔之美,都与音韵有关。“韵”是声音的和谐,声音的和谐就需要歌唱技能技巧的帮助。韵味泛指一种艺术风格,一种情绪,而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地方语言有密切关系,比如说,陕北民歌《赶牲灵》中的“盏”唱成zan,“我”唱成e,“不”唱成be,“是”唱成si。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特别注意歌曲韵味的处理。波音、装饰音、滑音、重音、顿音、变化音等的设计都是歌曲韵味艺术处理的手段。例如,为了展现歌曲的流动感和舞蹈性,就可以在歌曲中较多地运用波音和装饰音。例如,在歌曲《克拉玛依之歌》中,像“当年我赶着马群找草地”这个乐句中的“我”和“赶”这两个字就经过了波音的处理。再举个例子,在《高原之歌》中“谁见过水晶般的冰山”这个乐句里的“见”和“冰”这两个字就经过了变化音的处理。教师在教授《克拉玛依之歌》和《高原之歌》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们细致入微地反复练习并且润色修饰使歌曲演唱得更加有韵味。当然了,对歌曲表达的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吐清歌词。明代著名戏曲音乐理论家魏良甫之《曲律》一书中提到“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以及诸如“以字代声”、“字正腔圆”、“以字行腔”等都是评判声音的标准之一。字音要唱得清楚首先就要把字音读得准确。只有将字音唱得做到“字正腔圆”这种境界,听众才听得懂也就会懂得去欣赏你的演唱。因此,我们要力求使生动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好地在我们的歌声中展现出来,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歌曲本身的音乐情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我们既要做到咬字吐清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各地方语言的差距,突出地方特有的语言色彩,增添歌曲的韵味。

[结语]综上所诉,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么直观,它需要反复不断地研究琢磨才能领会到一首歌曲的灵魂,它只能通过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的努力,通过抓住歌曲的时代背景,将情感投入到歌曲中,挖掘歌唱技巧,巧妙地掌握歌曲演唱中的声音变化,而且还要学会艺术处理演唱的韵味。当然,每一首歌曲对声音本身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上述的各种手法在不同的歌曲中就要有所侧重,但它们始终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了将歌曲更好地呈现在听众耳前,带给听众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看来,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 梁卡乐. 浅谈中学生声乐基本训练的几个问题[J]. 基础教育研究. 2009(01)

[2] 赵朝阳. 高中音乐专业生声乐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尝试与探索[J]. 资治文摘(管理版). 2010(06)

[3] 杨晓亮. 自然、优美的音色是歌唱教学的灵魂[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2(08)

[4] 李丽君. 形象性教学是声乐教学的最佳途径——中学声乐教学体会[J]. 黄河之声. 1995(06)

浅谈学习声乐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歌曲需要演员在演唱过程中表现一定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其实也可以认为其是一种表现情感的艺术。所以要想完美再现歌曲的思想内涵则要求演员在演唱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只有准确处理自身的情感表现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传达的意境。人们遇到各种各样的外界刺激时会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等。作为一门表演艺术的音乐,也是演员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传达给观众的一种形式,在满足演员自身情感展现的同时也可以使观众得到一定的情感享受,可以缓解自身压力,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产生与演唱者相同的感情,也希望利用一定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共鸣。声乐艺术重在表现自身核心内容,主要利用作词作曲者的作品,在演员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将其表现为一定的音响与形象,起到吸引观众注意力,将观众引入音乐创设的情境当中,不但可以听到至善至美的歌曲而且也可以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二、要深入分析作品的内在含义

每一首歌都包含着一定的内容,尤其是世界著名的一些歌曲当中更包涵着丰富的情感,可以展现作者当时的心情。因此演员在看到一首歌曲后,不要先读谱,而应该先去深入研究歌词,去分析词作者创作歌曲时的社会背景与作者所处的环境、当时的思想等。只有深入理解歌词中包含的意境,才能上升到与词作者相同的感受。演唱者对歌词理解的越透彻,那么在演唱时就越能体现歌曲的感情。相反假如一味追求演唱技巧,而没有去了解歌词表现的思想感情,那么只能称其为读歌。笔者分析了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发现,诗其实就是歌,我国历史上存在的“诗三百”,在早期都有着其一定的曲调,是能够吟唱的。

如果只能理解处于某一固定时刻的歌曲那么还不能称其为完美,而应该将当前听到的音乐与之前听到的音乐联系起来,同时也可以预见到将要听到什么样的音乐。也就是说,音乐是一种存在于时间中的艺术,也可以说音乐是一本长篇小说,可以轻松记忆小说中的内容,不但是因为其讲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人们随时可以回忆之前发生的事情。存在于音乐当中的情节并不是形象具体的,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因此要想利用倾听音乐得到具体的故事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学习分辨歌曲,音乐中可以表现故事情节内容的是旋律,它指引着倾听者的思维,假如在歌曲的开头你就不能分辨其中包含的旋律,那么在歌曲演唱过程中你也不会找到它的主线,再听下去也是徒劳。你只能感觉到音乐的存在。如果你能够分辨一支曲调那么就说明你能够沿着歌曲的演唱去想象之前发生了什么,也可以预见到将要听到什么,这说明你可以充分进入到歌曲当中,你理解了歌曲。

三、在歌唱中要善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在音乐的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演员心态问题的重要性,沈湘先生提出在演唱过程中务必要保持稳定的情绪,不管音域、语言、情感发生哪些变化,演唱者都要保持平静的心情。喻宜宣教授在《几年来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中,将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她认为,在最近这些年的实践教学中,认识到在训练学生前就需训练学生的心态。提出一个人在演唱前如果不能平静自己的心情、不能集中自己的心情,那么就不能唱好歌曲,发出的声音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人拥有强烈的演唱欲望时,在演唱歌曲前才能具备充足的自信心,才具备了唱歌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还需重视学生歌唱情绪的重要性,在学生开始训练时就将其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质量,使其在演唱过程中不断创新。

如果人处于一种消极情绪笼罩下,那么他就听不进别人的中肯意见,认为别人是看不起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不会积极想办法克服,不喜欢唱歌,不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演唱过程中。也不能充分调动自身各个器官的积极性,当然更做不到整体的协调,有的学生则过于重视歌唱技巧,在演唱过程中追求声音的完美,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患得患失,对学习失去信心。假如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就会出现精神倦怠、疲劳、怀疑等精神表现,认为自己永远也学不会歌唱技巧,从而对学习音乐失去了信心。

如果歌唱者在演唱时精神饱满、热情高涨,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那么就会呈现一种高亢、明亮的声音,这种学习状态是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只有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才会有乐观的精神状态,才能希望自己演唱出优秀的歌曲。这时人的大脑也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在大脑积极的思维引导下,人的各种生理器官也会处于紧张状态,因此当人的情绪高涨时,会对自己的演唱充满着期待,在实际歌唱过程中,如果每一个学习者都能保持乐观、积极的精神,那么学习音乐就能不断提高效果。

总之,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要意识到情绪变化对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正确认识人的情绪发展,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在学习音乐中形成健康心态,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投入到声乐学习与演唱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早日成长为国家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摘要:音乐在讲究完美声音展现的同时也对演员的情感具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将自身情感融入到演唱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同时也可以创造有情有声的音乐作品。因此在演唱歌曲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完美的音乐而将情感置于不顾,只有在平时练习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努力提高文化艺术水平,才能在演唱歌曲时表现和谐的情感,引起观众的思想共鸣。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绪把握,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 朱璇.歌剧排练对声乐艺术硕士的价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 李艳秋.试论声乐艺术的审美异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3] 王燕丽.浅论声乐表演中的心态与情感[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浅谈学习声乐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中西方声乐的相同之处

对于中西方的声乐来说, 其实两者之间还是具有很多的共同点的,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为艺术没有国界, 艺术文化无论在哪里都是共同的。中国的声乐艺术大部分都是传承与中国的戏曲、戏剧文化, 同时也被成为是东方的歌剧。而西方的声乐则是来说歌剧的需要, 早期的歌剧在表演上更多的是通过声乐来表达出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声乐也就逐渐的从歌剧、音乐中单独的成为一种艺术形式。但是我们从两者的发源历史来看, 他们还是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的, 并且物流是戏曲、歌剧都是在传递着艺术的情感, 同时在表演上也是要表达是真实的故事与情感来。这样一来两者之间也是也是具有很强的共同性的。当然有着共同的特点自然也就存在着想发的一面, 因此本文主要是从中西方声乐之间的不同点开始分析, 以此强调出中西方声乐艺术的异同来。作为我国声乐中最具有特色声乐之一的民族声乐, 其特点是不断从其他优秀声乐中汲取养分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声乐体系, 其创造出来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又极富有感染力。特别是在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后, 美声唱法中的各种独特的技巧, 如气息共鸣的把握, 胸腔共鸣等, 都对民族声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由此民族音乐与美声唱法擦出了新的艺术火花。所以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也发生了改变, 因此新的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差异也值得探讨。

二、中西方声乐审美的不同点

1、声音原理的认识不同

除了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以外, 中西双方的声乐原理认识也不同。我们可以从较为简单的器乐开始了解。中国从古至今有很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器乐, 他们在发声上都有一个相同点, 那就是接近人声。而西洋乐器在音质和音色上都朝着远离人声, 向器声靠拢的方向发展。这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中西双方声乐艺术原理的不同。由于中国强调接近人声, 所以, 在声乐方面比较注重人的自然发声, 这也就形成了中国不同地方的人所唱出来的方言, 语音语调等都有不同的现象, 充满着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但是西方的美声唱法, 经过美化后就显得相对一致。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有较为系统的声乐艺术体系, 而中国却不倾向于将所有的声乐系统化, 因为它追求着各个地方的自然发展, 并不想把它束缚在某个框架之内。

2、歌唱的心理结构不同

声乐的演唱不仅仅是演唱技巧上的训练, 更为重要的还是心理和思想上的变化, 随着声乐艺术的不断的发展, 声乐艺术已经形成一种特有的艺术模式, 这种艺术是具有思想、情感、个性化的。这样一来也就与人类的心理活动产生共鸣, 以此来说形成音乐与人们情感直接的交流。但是在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的背景影响下, 人们对于中西方声乐的感情接受也是不尽相同的,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分析、去研究。一般来说, 西方人比较理性, 他们对于音乐的欣赏往往更希望有一个系统的音乐去欣赏。但是东方人延续了传统诗词文艺的感性之情, 这样也就使得我们更加的对感性的歌曲感兴趣, 所以在欣赏东西方声乐表演的过程中, 心理感受也是不同的。

三、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的差异

中国的民族唱法和西方的美声唱法都是用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但在演唱技巧、外形设计和演唱对于呼吸强弱控制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无论是中国的民族唱法, 还是西方的美声唱法, 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 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的艺术演唱体系。他们都是用声音来传递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 所以二者之间并无优劣之分。我们今天对于二者差异的研究, 只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身, 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大胆借鉴和创造不同的艺术形式。

1、咬字吐字方面存在的差异

首先, 在民族声乐和美声声乐的演奏中, 在咬字吐字上都要求演奏者吐字清晰, 之后民族声乐更多地追求演奏者声音的清脆和明亮, 相比之下, 美声唱法由于其独特的开口唱法, 即调整口型, 打开口腔, 通过口腔后部发出元音, 从而更多地追求演奏者声音的圆润和共鸣。另外在从历史渊源说起, 民族声乐发源于戏曲文化, 也是从戏曲文化中演化过来的, 虽然在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西方的技巧, 但是其本质的精髓还是在影响着声乐的咬字吐字方面。而美声的声乐唱法多是从歌剧的表演中演化而来, 这样也就要求在美声的唱法中更加注重声乐的圆润和共鸣,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配合歌剧的音乐与说唱的形式。

2、在气息的运用方面存在差异

任何声音的发生都是依靠气的力度大小来控制的, 擅长唱歌的人, 一定是能够很好地控制气的。在声乐技巧训练中, 气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基础的一环。但是对于声乐练习者来讲, 在平时的训练中, 如何掌握气, 利用气来唱出动听的歌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有是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之后, 才能慢慢领悟, 慢慢琢磨。点事声音的共鸣核心, 是在练好气的基础上必须开展的核心训练。气息运用得当是演奏中音质的保证, 在这方面我国的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都十分重视, 但是两者的侧重点则是完全相反。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奏中, 气息的运用讲究的是灵活, 演奏者首先气沉丹田, 在演奏过程中要靠句子的抑扬顿挫和词语的排序之间适当调整气息, 以此来不断调整音色和响度, 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中迸发的情感。先避之夏, 美声唱法则严格要求句子中气息的一致性, 即句子中不允许换气, 只有在句子整个被唱完后演唱者才可以适当调整气息, 这样便要求美声唱法演奏者运用腹腔和胸腔发出气息, 并且保证气息饱满和深沉。

3、共鸣运用存在的差异

共鸣的运用在声乐的演奏中十分重要, 不同的共鸣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演奏效果, 从而给听众带来不同的体验。我国的民族声乐的共鸣方式是靠鼻腔和头腔的共鸣, 而美声唱法是胸腔和咽腔的共鸣。前者使我国民族声乐声音集中在口腔前部, 在演奏不同的作品时可以灵活的变换音色, 从而突出作品特色。后者即美声唱法的方法是拉长音管, 保持低喉, 声音婉转悠扬, 再通过胸腔和咽喉的共鸣, 得到更加宽广的音域, 得到更好的演唱效果, 并且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演奏者减轻喉咙的声带的负担。在声乐演唱过程中, 气是运用口腔和鼻腔吸入肺部, 然后通过呼吸, 送至肺部底端, 在丹田处沉积, 是保障声乐能够流动的基础。点是由气的震动引起的共鸣, 共鸣是气的综合, 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两者都要加强训练, 熟悉运用, 是声乐共鸣技巧的重点。

四、民族声乐教学对于美声唱法的借鉴

介绍这部分之前, 首先应当介绍的是中国的民歌。中国的民歌, 即民族声乐的一部分, 在体裁上可以划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号子即劳动号子, 是一种伴随着人民生活而歌唱的劳动歌曲, 如劳动号子, 搬运号子, 作坊号子;山歌是指人们在普通劳动过程中自然感情抒发而形成的歌曲, 如《花大姐》, 《马兰山歌》, 《对鸟》;小调则是前面两种的发展, 在市集中流传和历史的流传, 再经过艺术的润色而行形成的歌曲形式, 如《小拜年》, 《赶庙》, 《看灯》。

1) 美声唱法呼吸与共鸣的借鉴。在呼吸方法与共鸣方面, 前面已经有介绍,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在教学中实际应用, 首先应该提到的是劳动号子。劳动号子, 正如其名, 其演唱形式是“领”与“合”, 所以多是吆喝与呐喊, 且演唱粗犷豪放, 声音嘹亮高亢。如《搬运号子》, 整首曲子都是众人“领”, 众人“合”, 因此一直都要保持声音的高昂和嘹亮, 即声音一直都是高音, 句子中不可停顿。所以这首曲子的关键就是高音的训练, 因此教导学生高音时, 可以借鉴美声唱法中呼吸与共鸣的应用, 既保证句子不停顿, 又保证声音的激昂, 使学生在歌唱中自然而然地迸发出相同的情感, 从而是声音更加自然圆润, 富有感染力, 以此达到身临其境的境地。

2) 美声唱法真假声混合的借鉴。根据山歌的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导致的演唱多样性和方法恰当性, 在山歌的教学中, 学生经常出现音调错误, 声音生硬, 气息紊乱的问题, 除去本身山歌正确的演唱方法外, 可以在山歌教导时, 教导学生有关于美声唱法真假声混合方面的知识, 合理利用假声达到声域的统一与灵活应用, 让学生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声音的高低抑扬, 从而正确的掌握的发音方法

3) 美声唱法的吐字咬字的借鉴。美声唱法的吐字咬字则是可以在小曲的教学中发挥作用。因为小调多是抒情类歌曲, 曲调一般婉转悠扬, 表达的情感婉转细腻, 因此小调要求演唱者能够清晰的表达歌曲的感情, 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 要求演唱者的声音流畅稳定, 富有韵律美。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习美声唱法的吐字咬字, 改变口型来时咽腔得到更大的共鸣, 从而得到应有的额效果。

摘要:中国的民族声乐经过不断的发展和音乐界的重视, 逐渐成为与西洋音乐比肩的民族特色声乐。并且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汲取传入我国的美声的唱法, 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的发展, 因此本文主要以分析中西方声乐的异同为主, 分别对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和西方的美声艺术之间的异同, 最后分析民族声乐教学对于美声唱法的借鉴。

关键词:民族声乐,美声唱法,差异

参考文献

[1] 姜霁娓.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

[2] 张红霄.中国民族声乐通俗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浅谈学习声乐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一、个性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含义

“个性化”这三个字, 是一种因人而异的, 独特的心理特征, 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之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在声乐表演中, 演唱者通过自身的演唱技巧以及对作品的领悟, 结合自身的条件, 赋予作品艺术情感, 从而实现了作品的二次创作, 形成个性化声乐表演。从声乐演唱产生的那天起, 声乐演唱作为一门具有独特艺术传播方式的艺术, 离不开词作家曲作家还有演唱者之间的配合。可见创作者与演唱者的个性化二次创作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他们都是声乐作品的创作者, 是不能够进行分离的, 人们对于音乐的创作是声乐表演的基础, 他们将这个存在于纸上存在于灵感的基础提供给了声乐歌者, 然后再经过歌手结合自己的条件再次改造, 人们的审美意象和创作灵感才能够变成现在这么多优美的音乐。

二、个性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运用

1、理解作品

1) 了解创作背景。对于演唱者而言, 在演唱一首作品之前, 首要做得案头工作就是了解作品, 对于作品的所有信息。不论是曲调, 节拍, 唱词这些外在需要的东西, 亦或者是音乐作品所拥有的内在意义作品的创作背景都是需要演唱者好好琢磨、好好酝酿的内容。其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就是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背景是指在作品是在当时什么样的社会大环境中诞生的, 作者的遭遇和经历以及作者创作这首作品的意图, 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想要真正演唱好一首作品那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不可省略的。只有清楚的全面的了解掌握这些东西才能够在演唱过程中感染观众让观众感受到音乐中的情绪和内涵, 这是声乐表演必不可少的环节。2) 把握作品风格。作品风格就是作品的演唱者演唱作品时独特的风格。每个音乐作品都是作词人和作曲人的经历、感悟和情感的发泄, 所以如果歌者想要进行再创作的话, 就得去体验原有创作人当时的背景, 心情。这样才能更加突出原有音乐的优点, 并改掉尚未去除的缺点, 并在音乐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和心情。如:阎维文唱过的歌曲基本都由他首唱, 然后被人翻唱, 哪怕他唱别人的经典歌曲也不会模仿原唱, 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在里边。阎维文是一个军人他也经常的演唱军旅类题材的作品, 以至于我们自动的把阎维文老师归为军旅风格歌手。3) 强调二度创作。那么个性表演其实就是对于原有作品的再次改造和创作, 优秀的改造可以让整个音乐作品焕发新生, 让这个作品得到更长久的发展, 但是如果歌者都没有完全理解这个音乐作品, 反之即对上文中阐述的两点缺一不可。对于它的改造绝对会是失败的, 很难给人们留下印象。只有在充分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图, 才能够创造出好的个性化表演。如:我个人非常喜爱的宋祖英演唱的《孟姜女哭长城》正月里来是新春, 家家户户喜盈盈。人家夫妻团圆聚, 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唱出一个女人面对君王强权的无奈和哀伤。当唱到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满青山时, 仿佛听众真的身临其境看到那悲壮的景象给人毛孔舒张, 内心为之一震的艺术体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看出合理优秀的二次创作的重要性, 几乎相当于给了作品第二次生命。

2、歌唱技术支持与艺术衬托

1) 科学的演唱方法。每个人的歌唱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理上的特点, 每个人使用不同的乐器都会蕴含他们的特点, 同样, 不同的演唱者唱出来的音乐就有不同的感觉。”所以要合理运用用人的自带的乐器也就是我们的声带和腔体来歌唱, 就要必须懂得如何分析理解它、如何使用它、理性爱护它, 所以就必须要学习如何进行正确的演唱。需要学习自己能够控制, 符合自己嗓音的演唱技巧, 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训练。我们必须经过合理的系统的声乐演唱练习, 才能够完美地运用演唱者的歌唱系统, 让我们的歌唱系统与表演的作品更加贴合, 这样才能完美发挥出这些音乐作品的表现力。2) 良好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指演唱者对于节奏, 音准、节拍, 呼吸、发音, 共鸣、情感等细节仔细把握之外, 还需要能够理解歌曲的改变, 强弱的改变、音乐的分段分句, 歌词的断句, 调式等进行仔细的思考和细致的分析。所以如果想要展现出歌者的声乐技巧, 就必须掌握好音乐作品中的最基本的内容。

3、情感创造

音乐艺术的本质就是传递思想表达情感, 艺术或者说音乐主要的作用就是传递音乐中的情感与心情, 没有思想和情感就没有这些音乐作品出现。从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演唱艺术角度来看, 一部作品就是情感汇聚传递精神的产物。作为一名歌者, 一定要花心思去理解去感悟自己的音乐作品, 尽可能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作品, 使自己的内心受到感染, 从而唤起在声乐作品的演唱时, 由衷的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 这样才能使得表演更加感人和真实, 才是对作品优秀的表达和二次创作。声乐表演不仅仅看重的是歌者的歌唱技术, 而是这个歌者能否将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所以歌者在强调技术技巧的同时要时常补充自己文化知识的储备量, 这样在演唱时才能更深入, 更真实, 更感人。

三、个性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意义

声乐表演的个性化塑造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条件, 因为不同的演唱者, 自身的条件, 如嗓音, 腔体等条件都不可能完全一样, 另一方面不同演唱者自身的生活经历, 文化涵养, 价值观念的差别也使得他们对同一作品的理解和表达有着不尽相同的结果。对于声乐演唱进行个性化表演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这对于歌者有着非常高额要求, 不仅需要演唱技巧高超, 同样需要歌者有着浓厚的知识内涵和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所以声乐演唱中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才能产生如此丰富的个性化演唱表演的出现。艺术的本质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 所以艺术是对生活的升华, 也是对生活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之中演唱者要清楚自己用个性化的演唱风格去影响观众的目的是什么。

四、结论

综上所述, 声乐演唱艺术的个性化表演在声乐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学生在学习声乐的时候, 在不断加强自身条件的训练时, 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音乐修养, 提高自己的歌唱技巧和艺术感知能力, 这就要求声乐演唱者平时就要多看, 多听, 多练, 多想, 尽可能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从多方面提升自己对声乐作品进行二次再创作的能力。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声乐演唱水平的提高也决非一日之功, 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的学习训练。

摘要:声乐演唱的个性表演是在声乐表演中, 歌者通过自身的演唱技巧以及对作品的个人领悟再结合自身的条件将具有演唱者个性的歌唱艺术传达给听众, 从而实现了作品的二次创作便形成了个性化声乐表演。歌者在个性化演唱时再加以文化知识, 歌曲的演唱能更深入, 更真实, 更感人。本文就声乐演唱的个性表演做出较为深入的阐述和思考。

关键词:声乐演唱,个性化,二次创作,艺术内涵

参考文献

上一篇:浅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范文下一篇:全套土地整理项目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