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错误的传统观念范文

2023-09-17

中国人错误的传统观念范文第1篇

造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原始人拿着一块石头砸向另一块石头时, 其实造物的观念就产生了。造物一词在中国古代的语意中与西方“design” (设计) 的含义相接近。当然还有诸如“意匠”、“酬策”等词语也有所相似。《考工记》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关于工种规范的工艺著作, 其书中就有提到:“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 合此四时然后可以为良”。其实这是古人的一种顺应天时, 适应地气的朴素的自然造物观念。著名工艺美术史论家张道一教授曾经对“造物”一词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 “造物, 实则是人造之物, 也就是以各种物质材料, 改变其形, 偏重其利, 制成的器物。”被誉为“大道之源”的《周易》是我国古代传统自然哲学的理论根源,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就有“开物成务”的相关概念, 即通过设计而使物为人所用[1]。

二、对徽派建筑的认识

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州文化影响深远, 其中徽派建筑最为著名。

徽派建筑主要流行于古徽州地区, 部分地域还包括今天的安徽、江西、浙江等地。徽州建筑主要包括祠堂、书院、牌坊、民居等等。明代著名的造园艺术家计成曾在《园冶》中提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这是对徽派建筑高度的赞美。从建筑造型上来看, 徽派建筑具有简洁朴素的外在形象。高低错落的马头墙, 黑白相应的色彩搭配, 为人们勾勒出完美并且充满韵律的结构。再从建筑的选址来看, 古人不仅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特征合理规划, 而且所选的地址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依山傍水、坐阴朝阳, 古人在选择建筑地址时所依循的想法充满着智慧。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 徽州的祖先们不断辛勤耕耘, 创造出非常灿烂的极具特色的建筑文化[2]。

三、从造物艺术看宏村建筑的美

唐代大文豪李白曾对黟县有这样评价:“黟县小桃源, 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 人尚古衣冠。”不仅赞美了黟县优美静谧的自然风景, 也为我们描述了浓厚淳朴的风土人情。宏村就位于黟县。据调查, 宏村始建于南宋时期, 占地面积将近20公顷。宏村最早不叫宏村, 而被称为“弘村”。汪氏族谱》曾记载:“扩而成太乙象, 故而美曰宏村”, 后更名为宏村。根据《开辟宏村基址记》所记载:“入东山溪谷石栏塔水, 曲折出祈墅”。可以看出, 宏村的原址则是一片滩涂。它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宏村人不断修建与改造才使得其如此美丽。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如今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诚如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所说:“再也没有别的地方表现得像中国人那样热心的体现他们伟大设想‘人不能离开自然’的原则, 皇宫、庙宇等重大建筑当然不在话下, 城中无论集中的, 或是散布在田园中的宅舍, 也都经常显现出一种对‘庙宇图案’的感觉, 以及作为方向、节令、风向和星宿的象征主义”。其巧妙的布局结构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文化意蕴体现着我国传统造物追求的艺术思想[3]。

从中国传统理水造物艺术上来看, 宏村堪称典范。“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宏村人利用地势将水从外引入, 不仅将其作为生活用水、消防用水, 还为发展农业提供灌溉。徽派建筑与

大自然和谐交融, 充满着整体、统一之感。从宏村牛形的建筑空间来看, 无论是空间序列、空间结构, 都给人以生动优美之感。逶迤翠绿的大山、沃野千里的土地、自然和谐的人文气息无不彰显着造物者的神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门前潺潺的流水顺应地势缓缓流动, 远处山翠环抱, 构成了一幅只有陶渊明笔下的才有的世外桃源。唐代诗人杜甫曾在诗中《闷》曾说:“卷帘唯白水, 隐几适青山”。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杜甫对于传统民居的热爱与其廓然的胸怀。

从形式上来看, 宏村的整体造型为“牛形”。其中最为经典的设计则是月沼。《史记·田叔列传》曾记载:“夫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 天地之常也。”又根据“花开则落, 月盈则亏”的观念, 月沼的造型被设计为半月形。月沼水面平静, 与远处的白墙黑瓦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青山绿水之间, 虚实相应、轻盈通透, 美不胜收。历经八百余年, 宏村依然伫立。它宛如一头飘逸的仙牛, 隐逸于世。单德启先生的《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书曾这样说道:“中国传统民居聚落的有机生长的意义, 在于它尽可能地顺应自然, 或者虽然是改造自然, 却加以补偿, 聚落的发生和发展都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 节约资源, 巧妙地综合利用这类资源。形成重视局部生态平衡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是的, 徽派建筑无不体现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诚如著名建筑大师王澍说:“每次开始设计创作, 都不只是设计一个建筑, 而是在设计一个保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世界, 走向一条重返自然的道路”。吴良镛先生在参观宏村后赞叹道:“错落有致。布局有方, 家家流水, 古建飘香;参观宏村, 领悟规划理念之道。”其实, 徽派建筑正是由于其超然的传统造物观念使其遗世独立, 与自然和谐相处, 体现着中国的哲学观念[4]。

四、结论

徽派建筑其美观精致的外形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而且极具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徽州这个富于特色的地理环境下一直保持其地域文明。风雨沧桑千年, 徽州建筑始终与自然和谐统一。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在徽派建筑上体现着其深厚的美学内涵。徐复观先生说过:“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 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 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一样的亲和关系”。其实徐教授所说的正是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无论从中国传统造物观念抑或是思想观念上来说, 徽派建筑艺术都将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实践中去, 为世人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5]。

摘要:徽派建筑源远流长, 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为我们建造了一个精彩绝伦的物质世界。人类的造物活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既是一种文化现象, 又彰显着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关键词:造物,徽派建筑,传统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造物之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 杨军.造物中的情与理[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4.

[3] 喻仲文.造物艺术与意识形态[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

[4] 沈爱凤.中外设计史[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4.

中国人错误的传统观念范文第2篇

一、当代加强青年道德建设的意义

1.加强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强有力的道德支撑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道德 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良好的道德基础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和谐社会不仅是指一个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平安,而且是指社会成员精神心理秩序或状态的和谐宁静。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和谐宁静的精神心理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或状态,社会成员的精神心理和谐最终会成为影响秩序和谐更为复杂、长远、根本的内在因素。

2.加强道德建设是改变青年道德现状的迫切任务近些年,随着

外来思想文化的大量涌人,社会环境的急剧转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在冲击着我们优秀的传统道德和高尚的价值观念,使广大青年的道德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模糊,一小部分人表现出美丑莫辨、善恶不分、是非混淆的倾向。许多青年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和家庭生活,不能正确地对待职业、个人生活和政治,他们在寻求自我实现、个性张扬之中获得的只是感官的刺激、物质的享受和性的满足。一时间,实用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价值相对主义、道德虚无主义等喧嚣并呈。当代青年在尊重和服从国家、集体利益的同时,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在注重情感交流的同时,注重自身利益的务实性。在现代经济冲击下,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力大为削弱,与价值取向的自我化和价值标准的实用化倾向相矛盾。善与恶标准界限不清是当代青年道德现状中最突出的问题。善作为最重要的道德概念,在当代青年当中产生了许多茫然,许多社会现象深深困扰着他们,不是随波逐流,便是难以选择。做人讲道德、讲诚信这千百年来形成的做人的根本信念在一些青年心里产生了动摇,成了一种疑惑。一系列失信、败德现象同当代青年追求真理、文明向上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青年不诚信等现象已危及青年的伦理道德底线,加强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改变青年道德现状的迫切任务。

二、当代青年道德建设的措施探析社会转型时期,青年道德建设的内容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它改变了青年原有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规范,客观上要求面向青年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途径进行全

方位地转型。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和青年德育肩负使命的战略高度,针对我国青年道德素质的现状,我们应该采取如下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促进青年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

1.培育健全的道德人格所谓道德人格就是个体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体特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习惯的有机结合。重视发展青年的道德思维,培养其道德实践能力,使当代青年具有健全的道德人格,已成为道德建设的目标方向。道德人格的培育,一方面依赖于道德主体的内在自觉,即青年自身的道德自律;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外部社会环境的优化。这两方面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缺一不可。青年自身的道德自律有四种方法值得借鉴和参 考:第一,知行统一。当代青年中知行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也是造成道德失范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青年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知行统一。第二,自我磨炼。所谓自我磨炼就是要通过善 的积累,不断巩固强化,逐渐凝固成优良的品德。这种道德修养方法,实际上就是强调对人的道德意志的磨炼,只有不断加强对自我的磨炼,人才能步入更高的道德境界。第三,内省。所谓“内省”,指自己在内心反省自己的言行,扫除邪恶不好的东西,保留善的东西,就是要去恶存善。内省的修养方法,是一种自我锻炼的修养方法。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加强青年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加强青年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提出了鲜明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凝集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确立了

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当中尤其是青年当中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我们应积极引导当代青年从以下四个方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人生坐标。树立为最广大人民的福祉而发奋读书的理念,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把所学的知识和智慧用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从小 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切实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其次,以崇尚科学、辛勤劳动为立身之本。通过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形式,积极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成为科学精神和 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做出贡献。要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理念,充分认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对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个人成长、成 才的作用,并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认真践行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再次,以团结互助、诚实守信为做人准则。青年应树立团结互助的理念,发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为促进各民族的团结、社 会不同人群间的团结互助,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青年必须恪守诚实守信的行为准则,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在工作上,踏实认真。在生活上,自觉抵制社会的各种名利诱惑,脚踏实地。最后,以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行为规范。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维护法律的尊严,做社会主义法律的坚定维护者和忠实执行者,做一个护法和守法的好公民。要珍惜社会资源,进行节约型消费,树立自强不息、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节约消费,

中国人错误的传统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闽方言 谚语 家庭观念

【正文】:

闽方言谚语是闽南千古大地孕育而成的灿烂文化,这些谚语睿智通俗、诙谐生动,犹如甘甜的泉水一样,涓涓地滋润着闽南人民的生活。谚语是闽南文化的深层积淀,有着极大的认识和研究价值。在流传至今的耳熟能详的谚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许多关于家庭的谚语。通过了解和探讨这些家庭方面的谚语,我们可以体察出闽南人对家庭的精辟见解,领略闽南人对家庭的深刻观念。

本人知识浅陋,试从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三类家庭谚语,就闽南人的家庭观念作一探讨。

(一)夫妻关系

闽南地区有句谚语:“千好万好,家庭和好第一好。”由此可见,闽南人对家庭和睦其实看得很重。

据相关专家调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婚姻问题日益突出,离婚率上升很快。1979年,中国的离婚率仅为3%,然而现在是13%左右。虽然本人的手上没有什么比较权威的资料可以显示闽南地区是全国离婚率最低的地区,但是凭本人在当地的二十多年的生活经验,可以断定闽南地区的离婚率相对比较低。

关于闽南地区的低离婚率,究其原因,在于闽南人以家庭为重,夫妻之间谨守婚姻的承诺。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核心的关系,有夫妻才有子女,然后才有家庭中的其他关系。因此

[4]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核心展开的。

在家族观念浓厚的闽南地区,人们认为婚姻的宗旨在于“结二姓之好”,若离婚,便是“结二姓之怨”,结怨的事是人们很不希望发生的。另外,对于离婚,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大多都认为是丢人的事,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有损公婆、父母以及家族的声誉。所以,当闽南家庭夫妻感情出现危机的时候,无论是婆家,还是娘家,都会尽力规劝夫妻双方合好,以和为贵。更重要的是,闽南人有很强的家庭责任感,离婚意味着个人的解脱,但更多的时候,离婚意味着下代人的痛苦。所以,为了下一代,闽南人都从心灵深处拒绝离婚。

为人妻子的闽南女子虽然生的是娇娇小小,柔柔弱弱,但个个精明能干、勤朴耐劳。她们视家庭为自己生活的中心、精神的世界,一个心眼地守着老公,一个心思地惦记着孩子。即使是少部分事业有成、独立自我的人,回到家里也会自觉地进入贤妻良母的角色,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温馨舒适。

有人说过,真正的婚姻应是一方对一方的无私奉献。闽南女人就是那种可以站在丈夫背后,默默支持和奉献的女人。

[1]“嫁鸡缀(跟随)鸡飞,嫁狗缀狗走(跑)。”闽南女人从小到大,就会受到地方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女人主内,男人主外,一切要以丈夫为中心,而自己起协调辅助作用,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

正是因为如此,闽南女子具有很强的承受力和忍耐力。不得不承认一点,就闽南地区来说,如果说一个家庭里夫妻婚姻出现危机,那么据观察根源问题大多来自于男方。面对丈夫的过错,大多闽南女子都睁只眼闭只眼,她们认为婚姻就是两口子过日子,无论好与坏都要过下去。所以无论什么样的原因,她们不希望离婚,也不会同意丈夫离婚的。所谓的“夫妻[2]相骂不隔暝(隔夜)”的观念在闽南女子心中根深蒂固。

我们都知道,要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首要的是夫妻双方互相了

[3]解、互相关照,做到“夫妻相带着(顾念),一牙(个)提(拿)被,一牙提席”。这不仅需要妻子默默的付出,而且需要丈夫温馨的体贴。

[1]“疼某(妻子)大丈夫,拍(打)某猪狗牛。”疼爱老婆的男人才是大丈夫,欺负老婆猪狗牛都不如,闽南男子大多深谙此道。他们经常为事业在外打拼,很难有时间待在家里,

[3]所以他们明白“行船靠掌舵,理家靠老婆”。家庭的大小事务都是妻子在辛苦操持,因此闽南男子会尽可能地去体谅妻子的默默付出。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闽南男子具有大男子主义思想。何为大男子主义?大男子主义就是

①男性在家庭中唯我独尊,独断专行,作风霸道。事实并非如此,闽南男子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更多体现在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实力挣钱养家,让妻儿感受幸福和安全感。

而且据观察,在闽南地区,有一种丈夫,有人称他们为“妻管严”。其实他们可以称得[5]上是“感情的智者” 。他们很善于听从妻子的话,就连妻子的抱怨和牢骚,他们都乐于接受,而且他们总能很巧妙地为妻子找到合情合理的理由,从而避免矛盾的发生,换取妻子

[1]的欢心。“听某喙(嘴),大富贵。”听老婆的话,家庭才会富贵兴旺。妻言能致富,惧内又何妨?家和为贵,就是这些丈夫们最好的内心独白。

歌德曾经说过:“男人由女人造就。”不能忽视女性对男人性格、品德等方面所起的塑造[6]作用。闽南女人的“贤妻良母”性格造就了真正“大男子主义”的闽南男人。这样的男人在社会、单位、家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能挑起生活的重担,为周围的人带来幸福和安全感;他一言九鼎,让人信服和敬佩,能得到妻子的赏识;他有一颗男人宽容慷慨的心,不会为了鸡毛蒜的小事,和妻子斤斤计较,时刻把保护妻子和孩子作为己任,因此,他能得到妻子的尊重。

[2]“家和万事成,家不和通世(一辈子)穷。”归根到底,是维持家庭和谐的责任感催生了闽南人家庭中夫妻之间的真情与爱护。

(二)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即父母子女关系。在法律上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父母和

②子女是血缘最近的直系血亲,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是夫妻双方爱情的结晶,孩子的出生往往标志着家庭的美满和爱情的丰富,就像秋天结出果实一样。孩子,使家庭中增添了欢乐的因素,也使夫妻感情有了稳固的基石。

[3]孩子对于“有囝(子女)万事足”的闽南家庭来说同样很重要,闽南人认为“万银买[3][1]无亲生囝”、“有钱无囝不是富,有囝无钱不是穷”,有子胜过家财万贯的观念在闽南地区普遍存在。然而有些家庭过分地把繁衍后代、延续香火看成家庭的头等大事,导致重男轻女的现象产生。他们为了生男孩而不顾自己的负担能力,不断生育,直至生出男孩为止。有些则通过产前“性别鉴定”去选择生男孩,甚至在一些农村家庭在无法生育男孩的情况下去买男婴抚养。

随着国家反对“性别歧视”的宣传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闽南家庭逐渐变得理性起来,重男轻女的思想慢慢转变。如今除了老一辈人仍然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外,人们大多能接受无论是生男孩还是女孩,都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有道是“生查某(女孩)免伤悲,生查甫(男孩)免欢喜”、“两目相亲像(相同),生男生女都一样”。

另外国家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由“处罚多生”变成“奖励少生”的转变也

[3]该闽南家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方言谚语中,如“多囝好名,独子好命” 、“子女不要多,[3][2]好好生一个”、“独生子一枝花,多男多女受拖磨(磨难)” 、“一囝清心(放心),多

[3]囝激心(憋气、犯愁)”等,广泛地流传开来。

[2]闽南父母和天下间其他父母一样都很疼爱自己的子女,谚语中“父母疼囝长流水”的比喻就很恰当。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公妈(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惜(疼

[1]爱)大孙(长孙) ,父母惜细囝(幼子)” 。根据中国的传统来说,万事定于一,元者为大,闽南地区也不例外。长子长孙总要背负很多的责任和义务,并且长孙“新鲜”(老人早就盼着抱孙子了),因此备受祖辈期许与疼爱。但是幼子是父母最后的结晶,因其“小”,

[1]往往最招父母怜爱。“尾囝(幼子)尾珍珠”这句谚语,明显就能反映出幼子是闽南父母的掌上明珠。

随着孩子成年、成家后,即使父母和子女不在一起生活,单门独过,但之间在感情上、经济上和生活上的联系仍然很紧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闽南人骨子里仍然是恪守传统,孝

[2]敬父母。“百行孝为先”,一直是闽南人代代传承的美德。

[3]“好囝事(孝敬)父母,好査某事家官(公婆)”

[2]“生前若无孝,死了就免哭。”

[3]

“父母毋(不)亲跟谁亲,父母毋敬敬何人?”

[2]

“父母在日毋孝顺,百岁年后哭鬼神。”

[2]“不当家毋知柴米贵,不生囝毋知父母恩。” 这些口口相传的方言谚语,时刻提醒着闽南人要学会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的人。

(三)婆媳关系

新的家庭意味着一切都要从新开始,有的闽南夫妻新婚后同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样在家政家务上可能要少一点麻烦。这种家庭夫妻之间可以有一个慢慢的适应期,但很可能产生婆媳之间的感情隔阂问题。

婆媳不和是传统家庭生活最常见的现象。在两代人(不久就会成为三代人)组成的主干家庭中,要搞好婆媳关系最为困难。

闽方言中有句谚语形容婆媳在家庭中的地位会相互制约。“大家(婆婆)落价,新妇(媳[3]妇)起价。”婆婆地位若下降,媳妇地位就提高,由此可见,婆媳关系是十分微妙的。

儿子到了适婚的年龄后,闽南母亲都不能免俗地希望儿子尽快成家,可是心里又总会有

[3]些担忧。“未讨新妇澜(口水)乃流,讨了新妇目屎(眼泪)流。”儿子未讨老婆,母亲望眼欲穿;儿子讨了媳妇,婆婆委屈难言。

这种矛盾的心理源于很多母亲在儿子结婚后通常会感到失落。她们认为“后生(儿子)

[2]饲(养育)大是某的” ,媳妇的出现抢夺了儿子对自己的爱护,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想要重新得到儿子。这就是为什么,婆婆总是使唤和挑剔儿媳妇。“大家有喙,新妇无舌 。”[2][3]只要婆婆开口,媳妇就必须照做。“新妇不中大家意,步步有代志(事情)。”如果儿媳不合婆婆意,举手投足都惹事。

母亲对儿子有如此多的爱,纠缠而无理性,因此在儿子结婚后还如此深刻地想介入他的生活。作为儿媳,如果满怀期待、辛勤努力后仍得不到婆婆的肯定,也只能抱怨“好布着好

[3]纱,好新妇也着(要)好大家”。

另一方面,有一些闽南婆婆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像女儿那样对待自己。儿媳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也[2][3]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一样这种预期。当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但最终闽南婆婆不得不面对现实,“歹歹(坏)新妇三顿(三餐)烧(热),好好走仔(女

[1]儿)枝尾摇(在树梢上摇晃)”。媳妇虽然不贴心,但毕竟跟自己住在一起,饮食起居好歹有个照应;女儿固然孝顺,但长大总得嫁人,可望而不可即,再孝顺也是虚的。

其实许多婆婆妥协之后,也会打自己的小算盘。“靠囝靠新妇,不如身边家已(自己)[1]有。”与其依靠一味地儿子和媳妇终究不大可靠,不如自己身边有些积蓄比较有保障。

目前,由于父母与子女的经济相对独立,中国家庭结构正在从大家庭向二人之家、三口[5]之家的核心家庭转变,闽南地区也有这种趋势。并且许多老人也改变了“养儿防老”的观念,不再强求跟着儿女住了。这样一来,婆媳关系就出现缓和、改善的良好态势。婆媳双方

[3]也渐渐明白,“大家惜新妇,食穿项项有;新妇孝大家,越过越发家。”

很显然婆媳之间没有天然的爱,如果贸然要求没有血缘关系、又从没有在一起生活过的两个女人相亲相爱,注定会失望的。然而只要双方以诚相待,未尝不可能出现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亲情。闽南人的婆媳观念正在慢慢改变。

总结

闽方言谚语作为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植根于闽南乡土这块肥沃的文化土壤,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闽南传统文化的深层积淀。而闽南文化是以家庭为核心的生活文化,所以有关家庭的方言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闽南人的独具地域特色的家庭观念,如夫妻之间以责任感维持家庭和谐、亲子之间重男轻女和以孝为先、婆媳之间矛盾重重却相互妥协等。

然而,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由于种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闽南人的家庭观念在逐渐转变成熟。于此同时闽方言谚语在家庭观念的体现上呈现衰微不足的迹象,因此从方言谚语探讨闽南人的家庭观念仍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注释】:

① http://baike.baidu.com/view/263356.htm?fr=ala0_1 ②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2996.htm?fr=ala0_1_1

【参考文献】:

中国人错误的传统观念范文第4篇

审题不抓关键词。北京八中老师刘艳认为,在近几年的中考评卷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考生审题不抓关键词,这样在写作时就很难抓住重点,容易跑题。如“动力来自„„”这个作文题的关键词是“来自”,考生只有将“来自”作为重点才能写出好文章。不少考生没有审题抓关键字的意识,看一眼题目就急着动笔,有的考生考前背过一些范文,一到考场就往里套,不仔细审题,这样最容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初三生要养成审题的习惯,对作文题目要逐字细看,明白题目的要求后再下笔。

北师大附中老师高超提醒考生,审题时还要注意文章体裁和字数要求,看看题目要求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字数不要超出或少于要求字数太多。

语言贫乏缺少文采。刘艳说,有的初三生写文章不会抒情议论,没有理性思辨语言,这样的作文很难拿到高分。考生在平时就要注意对语言素材的积累。一方面可以多看看名家大师的文章,看看别人的遣词造句,自己在写到相关文章时就可以参考借鉴;另一方面,初三生还可多关注同龄人的优秀文章,和同学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平时,考生可抽出时间阅读一些报纸杂志,如《读者》,每期都有不少亲情、励志方面的文章,对作文素材积累很有帮助。此外,初三生还要注意古诗词的积累,在文章中恰当地运用古诗词也是让文章增色的好办法。

中国人错误的传统观念范文第5篇

商学院办公室有五个秘书,分管不同的学生工作。每天早上九点,秘书准时来到办公室,主管经理一般会布置一些重要事务,然后就开始今天的工作;秘书下班的时间是五点钟,中间还有一个小时的带薪午餐。在早晨十点半和下午三点半左右,有专门喝咖啡或者喝茶的一刻钟,这时候的办公室忽然变的空荡荡的,大家都在休息室里手碰茶杯轻松闲聊,或者看看当天报纸和电视新闻。就算这时候学生有事来访,也只好等秘书们休息回来以后再处理。于是,办公室门上常常就会明显的贴出一张纸条,写着,“我们将马上回来。”这种休息已经成为了办公室的规矩,学生们渐渐习惯,一般也就不会这个时间来办公室了。值得指出的是,在午餐的时候,由于大家早已经排好顺序,有的吃饭早一些,有的用餐晚一点,时间衔接的天衣无缝;所以无论如何,办公室里都会保持有人接待学生。还有,这里有的秘书只工作一周里的两三天,有的只工作一天的几个小时,都不是全职工作。那么到下班的时候,他们就会准时回家,一分钟都不多留。例如Gerry就是这样,她选择每天三点下班。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路上堵车,还可以早点回家精心为家人准备丰盛的晚餐。

每个雇员都可以有休假,通常一周左右。休假可以提前申请,于是在办公室的年历上就用不同的颜色清楚的表明了谁在什么时候休息。即使这段时间办公室里十分忙碌,秘书也尽可以离开,去享受自己的生活。我打工期间,有一个月是学生考试和老师批阅成绩最繁忙的时候,尽管这样,还是有两个秘书分别休假,一个和家人旅行,一个回家探望亲人;连主管经理也请假去湖区放松。无论多忙,休息的权利不能剥夺,这也许是英国人的信念吧。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办公室总是觉得人手不够,于是我也就顺利的得到了工作。

其实,不仅是我工作的办公室有这样明显的工作与休息的区分;在整个英国,人们都有这样的时间观念。英国人喜欢安排好每一天,工作时就有条不紊的忙碌,休息时就尽情放松。比如,基本所有的公司都是朝九晚五工作,有些四点就停止办公。尤其是一些服务部门诸如银行,早去了什么都办不了。到了晚上,则是另外一番热闹景象,尤其是留驻与英国的酒吧,人们喜欢到在这里卸去一天的疲惫。最明显的休息时间是在周日。这里的周日,尤其是一些小城市,街上一个人都没有,空荡荡的。人们都在家里度过周末的最后一天,吃一顿正式的周日午餐,然后再喝下午茶--这是他们莫大的享受。唯一热闹的地方是教堂,因为周日的弥撒对于虔诚的基督教徒来说是致关重要的。

中国人错误的传统观念范文第6篇

1 以“转化”为理念, 促进学生在“学会”后“会学”而不断地获得知识技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是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是指导我们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如何突出体育与健康目标的纲领性文件。由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涵括众多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 具有知识技能的复合性、实践性、社会性和非阶梯等这些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性, 所以体育术科基本传授的是“操作性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知识”, 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摸索、在身体练习中领悟、在自学自练的操作中养成。因此, 我们体育教师不能只重视课堂练习知识量的积累, 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学法练习, 在教学中培养他们的自学自练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学会”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会学”;只有学生在已学会及继续会学的基础上才能使获得的知识增量与增值。

2 以“磁化”和发展为前提, 选择好课程的教学内容

尽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不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 但会打破传统式体育教学按竞技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 作为人类体育领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依然还会在体育与健康课程里扮演重要角色。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 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使学生积极参与愿学乐练, 继续学习受益终身。因此,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术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集体性球类项目, 并且为他们提供张扬个性与展现真我和锐意创新的机会。

3 以“变化”为关键, 使课堂教学内容增量与增值,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在过去长期的体育教学中, 选择的课堂教学内容, 主要是围绕竞技项目为主。由于课程约束力过大, 没有大胆的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增量”与“增值”, 基本上惟现成内容是从, 惟体育教学“正规化”与“竞技化”是从于是我们总是心甘情愿地使自己的体育教学思想停留在“认知-生理”这一学科中心论层面, 对发展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不足。现在, 课程标准以五个领域目标代替过去的三项任务、以水平目标来划分各学段的相应的知识技能水平的长线目标来区分过去那种模糊的、诸如体会与会学、提高与巩固的短线目标。所以, 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合着领域目标来开发教学内容及搭配其它教学内容以助各领域目标的达成;一方面即使是已经选择好课堂的教学内容, 也还要根据个人与学生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对这些内容进行一番理解和创新, 使之富有个性化特点又赋予增量与增值的特征才临场应用, 从而使教学更有利于主体性发挥及水平目标的达成, 从而使教学内容增量与增值,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 以“科学化”为原则, 促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就应该主动与学校教育所强调全面完善与发展学生素质这一教育理念协调起来, 尤其要注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使“育体”与“育人”相结合。因此, 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同时也要注意挖掘与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才能使这一长线课程在学校全面教育课程体系中得到连贯式沿革发展及与各门课程协调发展。因此, 体育课除必要地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等变化规律, 使课的活动内容与运动量的安排符合认知规律和生理规律外, 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及主体性问题。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 只有学生产生乐于接受的心理其主体性才能得以很好发挥, 使我们的学生从过去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认真体会体育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5 以“深化”为目的, 使学生获得发展

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不应该只限于课堂, 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发展, 我们今后的教学很重要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及养成终身实践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当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与方法便能促进自己进行经常性的实践, 而实践的过程也是他们相关信息的增量与增值的过程, 提高他们的健康认识水平、确立健康是人生第一需要的信念, 促进其它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 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实现“育人”的教育总目标中不至于迷失应有的航向, 才能确保“育身”不偏离“育人”的方向发展, 全面体现出教学, 教养和发展三者及其与社会协调一致。

6 结语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不但要分担学校教育的部分任务, 而且还要与之相协调。随着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的深化, 将对其寄予更高的期望, 学校体育必将回到其应有的位置上来, 我们更加要科学的认识与全面的对待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 为共同铸造学生的素质大厦添砖加瓦。因此, 如何贯彻能动性, 主体性和创造性这些素质教育理念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中, 使我们的每一次教学都能使学生相应达成5个领域目标与相应的水平目标, 使他们在不断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的长线跑道上逐渐地、有效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及良好习惯行为的养成, 就成为我们今后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如果我们要更好的搞好这一工作, 就要更新传统体育教育思想观念, 以科学的态度全面的对待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主动地、能动地和创作性地选择好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 并将其进行加工与改造、使之增量与增值再进入课堂, 以充分体现出我们作为教师的“导学”主体性。同时, 还要拓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时空, 使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活动得到更好地延伸, 促进学生、家庭、社会的体育与健康活动的全面发展。

摘要:在理解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理论方面的观点, 论述了在实行新课程标准以后遇到的一些相关问题及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来更新传统体育教育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夏成前.体育课应该干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 2003.

[2] 邓宗琦.面向21世纪体育师资培养和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 李文强.中外体育游戏精粹[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中国会展行业分析报告范文下一篇:中国梦的历史现实未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