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23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多年来,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惯性概念容易,但用惯性知识解决问题往往容易出错。在没有究其原因之前,不少同仁只好进行了误案分析教学,将常见的错误来个事先告知。这个方法虽很凑效,但总不能进行所有误案的分析。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自己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我作了如下的推论:“物体在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是惯性对其各即时状态的连续保持才使得物体作变速运动的。”有了这样的推论后,人们常常把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够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变速运动也是物体的惯性运动。至此,学生明白了物体不论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都是物体的惯性所致,惯性是物体静止和做各种机械运动的原因。

随着教学的进展,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之后,知道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不仅只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物体的质量m=F/a,反映了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本领的大小,课本中把它也定义为惯性。显然,用这样的惯性概念是不能说明物体为什么会静止或运动的,使惯性概念教学变得复杂起来。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一部分的定义和注释中提出的定义3:“所谓visnsita或物质固有的力,是每一个物体按其一定的量而存在于其中的一种抵抗能力,在这种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者在一直线上等速运动状态。”牛顿在解释中指出了“这种力总是同具有这种力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的。”如果我们把“物体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者在一直线上等速运动状态”定义为惯性的话,那么就不能同时把“固有力”也定义为“惯性”。物体因为有了“固有力”才有了“惯性”的。这个“固有力”就是牛顿第二定律所涉及到的物体对运动状态改变的抵抗能力,也就是物体惯性的成因。它应该是物体不同于惯性的另一种属性。我们根据它“固有”和对外来改变的“抵抗”特征,可称之谓“惰性”。这样一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定义的惯性(m=F/a)实则物体的惰性。物体有了惯性和惰性的区分,惯性概念教学也就单纯得多了。

列表对物体的惯性和惰性进行比较:

长期以来,人们为什么把物体的惯性和惰性混为一谈呢?这可能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在很多人看来,保持者必须抵抗才能够真正保持。这就象看瓜的人遇到了偷盗,必须抵抗,才能够保持瓜不变少一样,把惯性对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和惰性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抵抗混为一谈。其实不然,保持和抵抗虽具同一性,但它们没有必然的联系,保持未必需要抵抗。保持者就象库房一样,放入库房里的物品不论多少,库房都将其保持。不论是进库或出库,库房都毫不抵抗。也就是说,惯性只表示物体对运动状态的保持而不涉及运动状态改变的问题。2、可能与外来词有关;英文inertia的中文解释为:①不活泼的,惰性;②惯性。原来外文的惰性、惯性是同一个词,翻译人员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导出的m=F/a原本表示物体惰性的属性译成了惯性,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物体的惰性一直被物体的惯性所取代,给人们在理解惯性时,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我虽作了上述分析,给出了惰性的定义,并作了教学尝试,一度使惯性概念教学得心应手。

(栏目编辑黄懋恩)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2、家有电竞初长成成长的烦恼未完待续

3、青少年电子竞技运动员常见伤病及预防策略

4、电子竞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5、探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

6、我国“十三五”时期高职专科专业点的数据分析及调整对策

7、“电子竞技在中国”系列特别企划之广东选手

8、江苏省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化发展研究

9、基于引爆点理论的电子竞技热现象探析

10、高校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研究

11、数字化背景下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2、“玩游戏”成专业?游戏被“扶正”啦!

13、对我国青少年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探析

14、电竞类学历教育的登堂入室之路

15、“互联网+”时代电子竞技运动的传播与推广

16、中国电子竞技运动规范化的可能性

17、高校电子竞技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

18、科技进步对电竞产业发展的影响

19、新时代我国电子竞技产业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20、电子竞技的社会学探析

21、足球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利弊及对策

22、电子竞技在高校发展的探究

23、“读电竞专业”不等于“打电竞职业”

24、高职院校中电子竞技运动的的发展路径探究

25、增补专业 看看你喜欢哪一个

26、我国电子竞技运动问题研究

27、媒介传播视域下“电竞热”的解构与重构

28、新时代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问题与策略研究

29、体验经济视角下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发展研究

30、隐藏在电子竞技俱乐部里的“黑网吧”

31、重庆高校开展体育电子竞技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32、电子竞技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33、与时俱进的看待电子竞技运动

34、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与北京奥运

35、上海体院将申办本市首个“电子竞技”专业

36、登云学院新设电竞运动与管理专业的可行性研究

37、基于Citespace的我国电子竞技研究计量分析

38、我国电子竞技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39、边上课边玩游戏?高校电竞专业一周12门课不轻松

40、国家职业标准“出炉”专业电子竞技员上线

41、刍议高校电子竞技社团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42、高校大学生对参与电子竞技运动的认知度分析

43、电子竞技运动的结构构造及其特征

44、中国电子竞技运动产业化发展研究

45、第二届中国电子竞技产业国际高峰论坛纪实

46、电子竞技或将迎来春天

47、国家体育总局信息中心:将组建电竞国家队

48、北京体育大学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现状分析

49、“抬联”也要抬价电子竞技 恒大还差多远?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高校众多的实验室中,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极具特色的一类,此类实验室不仅要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还要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健康咨询、运动指导等服务。

关键词:高校 运动人体科学 实验室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传授体育保健康复的相关技能,探讨运动中各种生理现象及生理变化不同水平的机制,掌握与运动相关的若干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

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资源配置,忽视资源共享

在运动人体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以往学科分离、各自为政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运动实践的要求,长期延续的结果必然使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与实践面临重大、复杂的障碍。同时,我国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研究条件、研究成果、经费水平、建设规模,都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即便是在学术传统和基础积累方面,也显得十分薄弱。因此,需要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模式来加强专业高效的实验平台建设。

(二)组织机构之间相互独立

在目前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组织结构中,往往根据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又单独设置不同的实验分支机构。这些机构或分支都不可避免的要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强调自身的完整性,而对其他分支的建设情况却较少关注。这就使得实验室的整体建设中资源重复配置严重,实验设备难以得到及时的补充和充分的利用,极大地限制了实验室的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教学和管理方式落后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长期以来都存在动手能力差的弊病,这主要是学校长期受“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实验”思想的束缚,致使实验教学被置于尴尬的境地。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必须通过“教师讲解 + 学生动手方能实现,封闭的教学模式必将使学与用脱节、知与行不一”。此外,这种落后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使学科之间、师生之间、理论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之间难以相互沟通和融合,对学科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当前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思考

(一)加强实验室的特色建设

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隶属于体育系的基础实验室,它的主要任务是验证运动人体科学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解决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身体机能、能量代谢以及运动损伤等问题。随着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实施,它不仅承担着完成实验教学的功能,而且承担着健身活动过程中的身体检测和健身指导等功能。

(二)加强交叉学科建设

在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大而全、多而贵”,这些资源不但能够应用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相关课程中,在其他学科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利用。因此,有必要加强实验室资源在学科-学科之间的共享力度,使实验室的外延性功能得到体现,在本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带动相关学科的进步。

(三)加强实验室的社会功效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实验项目的特色决定了它与社会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已不仅仅使学生受益,对于指导大众健康与健身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血压、心电图、尿成分、血糖等项目的检测与分析,评定身体的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身体体质测评、健康监督、健身等生理学问题咨询,同时根据他们各自的身体状况,尤其对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特殊人群,提供有针对性地锻炼方案,即运动处方,全面指导大众健身,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除具有指导大众健身的功效外,对于指导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测定运动员心肺功能、运动前后的血乳酸浓度变化及尿蛋白的检测,可以评定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从而判断运动员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可以制定有效的训练处方,另一方面也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测试标准。

(四)加强实验室开放力度

实验室开放是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实验室作为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的基础,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着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有利条件,在原有实验室开放的基础上,选择一批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对学生有吸引力,基础条件较好的实验,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在实验内容、时间和条件等方面都有保证的情况下,面向广大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活动。

(五)加强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人才培养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在配备专职实验人员,新转入教师时,必须经过一年的培训,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参加学术研讨、考察学习,并主持、参与高水平研究项目,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克服浮躁心理,端正学风,勤奋治学,强化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

目前,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在保证教学的同时,加强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以开放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全面提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段立军.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 )

[2]王 红.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 11)

[3]陈 华.略谈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体育科学研究,2006, 6

[4]王 红.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实践探索[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09,4

[5]邢晓冬,王文燕,陈晨等.论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改革[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2(6)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体育与艺术是人类社会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也是人类两种能够相通相融的身心活动与情感表达。高校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教学思想,既能促进大学生培养体育兴趣,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又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与艺术表现,使大学生的身与心、技与艺、才与情等都得到全面修炼和发展,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等“全人教育”的终极目标,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的新思想,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性,突出了体育的人文精神和综合价值,把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落实到了实处。

关键词:体育与艺术; 融合教学; 实验研究

一、引言

体育与艺术原本是分立着的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文化形态。但是,在历史文化发展的长河中,体育与艺术在各自的发展中相互间不断地靠近、接近,直至相互汇合,形成逐渐融合的历史走向或趋向,时至今日,出现了一个体育与艺术相互渗透的广大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个领域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朝着纯体育和纯艺术两个不同的领域拓展,以至于纯体育和纯艺术的领域越来越小,二者中间插入一个没有明确界限的体育与艺术的混合领域,在这个混合领域中,存在着许许多多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形式。这些形式既不是纯粹的体育,也不是纯粹的艺术,而是体育与艺术相互渗透,既有体育的特性,又有审美的特性,它们是体育运动与艺术文化长期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在这些混合形式中沉淀着体育与艺术的历史发展痕迹。因此,要正确地解读这些现代体育新现象,单用体育学的观点,或单用美学的观点是不行的,必须兼而用之。

二、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的意义

艺术与体育一方面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并进式的发展着,另一方面又不断向生活各领域扩散、渗透、融合与相互促进。艺术和体育的融合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审美需求的必然产物。当代体育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融合了艺术的元素,这是体育逐渐向难、美、新、高等方向发展变化中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必然趋势。高校体育教育要想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促进人的全面综合发展。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科学地把艺术元素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培养大学生的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培养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艺术的表现力和艺术的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使体育课教学一举两得,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人才。体育塑造人的肉体与精神,艺术塑造人的灵性与才情,二者相互融合又相得益彰,既丰富了体育的表现形式,又发展了艺术的灵感与构思,所以,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与艺术融合的意义十分重要而深远。

三、保定市各高校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的开展情况

1保定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河北省中部,与北京、天津构成黄金三角,是中国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保定市也是体育人才辈出之地,被人们称为“冠军之城”。在地级市中,保定市的高校数量排名首位,比较著名的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保定学院等。在体育教育方面,保定市也走到了河北省各高校的前列,其中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金融学院等高校体育代表队多次获得河北省大学生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武术、健美操等项目的冠军,并代表河北省高校参加全国大赛。在体育教学方面,保定市各高校也多次获得“河北省体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可以说,保定市各高校在体育教育方面,还是走在河北省高校的最前头的。

2.保定市各高校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的探索

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教学体现在体育课堂上,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体育与音乐、舞蹈、场地道具等都能结合在一起。因此,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也应体现在体育教学的多个方面。

2.1武术与音乐的融合。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常适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如青年长拳、少林拳、南拳、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等等,既适合大学生的年龄段,又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武术项目。武术是融合技击、健身娱乐、修身养性等功效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武术与音乐的融合最为密切,特别是武术套路的练习与表演,配以优美的音乐来刺激练习者的大脑神经中枢,调动他们的情绪,使大学生的情绪随着音乐变化而激荡,使动作与音乐的节奏相吻合,并与音乐的优美和内涵融为一体。如在太极拳演练中,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随着舒缓柔和的音乐节奏,将轻柔、连贯、圆活的太极拳与音乐合二为一,充分展示了太极拳那行云流水与绵绵不断的技术特点,有了音乐的伴奏,武术套路不再是“有形无声”的美,而是既有练习者的形体美、动作造型美等外在的特征和精气神的内在神韵,又有来自于音乐的感官刺激给人以美感享受。这种美感是视觉和听觉共同所有的,形成了一种“复合美”,无论是对练习者还是观赏者,这种“复合美”能给双方带来极大的精神愉悦。这对于大学生能起到多种作用,一方面通过武术达到健身、防身、养身等目的,另一方面锻炼大学生的精神、意志和顽强品质,还有一方面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怀、艺术感受和美学思想,使大学生通过武术学习而获得多种知识与技能,从而得到全面修养与综合提高。

在保定市各高校中,武术课的教学普遍配有音箱等功放设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练不同的武术套路,配合以不同节奏的音乐形式,如长拳就选择一些旋律连续不断,节奏变化快,刚劲有力的音乐,在太极拳演练中配以悠扬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音乐,使学习者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进行练习,随着轻柔舒缓的音乐节奏,将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太极拳动作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表现太极拳那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技术特点。

2.2健美操与音乐的融合。健美操特别富有青春活力,也是女性大学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首选。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都很大,用体育与音乐来放松身心、愉悦心灵,健美操具有突出的教学效果。在音乐中起舞,在舞动中享受音乐之美,真是一种身心健康的良方妙法,是高校体育教学值得大力开展的经典体育项目之一。健美操有着它独特的节奏和韵律,在演练过程中它的节奏是由多个动作组合而产生的,把动作融入到音乐中,通过音乐的音韵捕捉动作的神韵,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体育的意境,运动的人体犹如跳动的音符,而音乐的旋律又十分和谐地与音乐融为一体。健美操的动作节奏、造型、编排等特别富有音乐的语言性,艺术表现与感染性十分浓厚,动作的技法和音乐丰富的语言互为因果、遥相呼应、一气呵成,能使表演效果与观赏者产生强烈的共鸣。音乐旋律的节奏风格更能使健美操内在的神韵体现得淋漓尽致,运用音乐的节奏韵律演绎健美操动作中的动、静、快、慢、刚、柔、进、退、舒展自如、热情奔放等风格特点,使得健美操成为体育与音乐融合得最为完美、最为天衣无缝的高校体育项目。在保定市各高校中,普遍开设健美操课程,特别是河北金融学院,根据其女性学生比例比较大的特点,开设了基于健美操、啦啦操、健身舞蹈、瑜伽等多门适合女性锻炼的课程,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2.3其它体育与音乐的融合。其它体育项目同样具有与音乐相融合的巨大空间,如在大学生的队列队形练习中,如能结合运用运动员进行曲或军人进行曲等,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大学生的各种体育比赛中,比赛间隙和中途休息期间,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有利于参赛者进行身体放松和心理调整。高校运动会上,音乐的功能与作用必不可少,音乐与开幕式、与各种比赛项目、与运动会的整个期间,如对音乐进行构思、挑选、编排、组织等都要体现出音乐的内涵意义,真正做到彼此吻合得准确、精彩与和谐等。另外还有许多体育项目都能与音乐相融合,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球类项目也可以加入音乐的元素,例如在羽毛球、篮球、排球等在室内体育馆进行的项目,配合节奏感强,动感十足的旋律,必然可以调动同学们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质量和效率。

2.4体育与舞蹈的融合。舞蹈与冰上运动相融合,产生了花样滑冰等;舞蹈与水上游泳相融合,产生了表演性极强的花样游泳、划水、冲浪、跳水等;舞蹈与体操融合形成了艺术体操、团体操、广播体操、专项体操等。舞蹈与公共体育课堂相融合,必然涉及到教学的创新,这对高校普通体育教师和大学生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因为这种融合需要的前提是艺术构思、编导、排练等,需要体育教师投入更大的精力。首先,体育教师要有艺术的积累和灵感,然后还要热衷于艺术探索并为此付出努力,最后需要系统地对体艺融合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实践。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更应该融合较多的舞蹈元素,使学生的体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增加较多的娱乐审美成分,要突出“健康与娱乐体育”这个中心思想,把课堂的练习内容与舞蹈结合在一起,自编自创舞蹈动作、舞蹈游戏等,用在课堂教学之中。

三、总结

体育艺术教育将体育与艺术融合在一起,满足了大学生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与艺术需求。体育艺术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伦理、道德及社会规范方面的教育作用,具有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独特功效。同时,对大学生进行体育艺术教育,也是我国高校多元化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 更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课题为保定市科学技术局课题,项目编号:14ZR018,课题名称: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在保定市高校的实验研究,课题成员:孙长武、柴静、武志鹏等。

参考文献:

[1]田林.高校体育与艺术融合教学之研究[J]阴山学刊,2012,26(3):72-74.

[2]吴忠义.体育与艺术的交融及其美学价值探析[J]肇庆学院学报,2006,28(6):15-18

[3]任勇强.论体育与艺术的交互融合[J]芒种,2013,22(2):167-168

[4]王静.论科学、体育与艺术之关系[J]福建体育科技,2012(5):4-6

[5]刘文武.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双向律动[J]体育文化导刊, 2013(10):46-48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 疲劳是检查训练效果的一个标志”, 所以产生疲劳是训练的正常反应。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各种体育运动在社会和学校逐步得到重视和发展, 从事各种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 几乎所有的人, 尤其是各代表队运动员和体育专业的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运动之后, 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 如果疲劳不能消除, 就会导致运动成绩下降, 甚至缩短运动员的寿命年限, 过度疲劳则可能导致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影响身体健康。运动性疲劳按疲劳的严重程度大体可分肌肉疲劳、内脏疲劳、神经疲劳。一般情况下, 运动员的疲劳程度可由老师或教练、自己和医师三者通过各自不同的方法与手段, 可以最终分别判断出运动员的疲劳程度。老师可以通过观察法对运动员的面色、汗量、呼吸、动作和表情等人体外部表现情况方面判断出运动员的疲劳程度;运动员通过对自身身体不同的感受, 可以判断出自己是否达到了疲劳;医师可以通过测试运动员的脉搏、心率、血糖等手段准确的测出运动员的疲劳程度, 如心率不超过170~180次/分, 可以说明运动员在“有效心率范围”之中, 运动员不可能真正意义上达到深度性疲劳, 而运动训练一直保持在这一水平, 可以收到最佳的训练效果。所以说疲劳的程度一般可以通过老师或教练的观察、运动者自我感觉、医师的测试等方法与手段来判断。一般来说, 轻度疲劳, 身体会迅速恢复;中度疲劳则需要较好地调整和休息;重度疲劳就要尽快使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恢复到原水平或做到超量恢复, 对运动员来讲, 疲劳在很大程度上和心理因素有关, 因此, 作为一名教练, 除了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运动员之外, 主要应把重点放在不同的训练阶段, 把训练手段和恢复手段结合起来。

2 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手段

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提高运动成绩、增进健康应根据具体对象的具体情况而采用各种不同的恢复方法与手段, 以加速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过程, 缩短身体机能的恢复时间, 提高恢复效率。消除运动性疲劳, 恢复身体机能的手段与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2.1 科学地安排大小训练周期

科学地安排大小训练周期, 建立运动员正确的生活节奏和训练节奏, 合理安排完整的生活制度, 使运动员的生活和训练更趋向于规律化, 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由于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大脑皮层支配下进行的, 养成每天正确的节奏会在大脑皮层中形成“运动定型”, 使得机体的活动“自动化”和“节省化”, 减轻机体生理负担, 有利于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 同时有利于疲劳的消除[2]。另外, 运动员在平常的生活中应积极克服吸烟和喝酒的不良嗜好, 保持良好的生理机能, 这样更有利于训练和防止运动疲劳的产生。

2.2 理疗是消除疲劳的一种积极的方法

2.2.1 整理活动。

运动后的整理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向各个运动部位的回流, 加速代谢产物的消除, 是消除疲劳、加速体力恢复的重要手段。比如运动后的慢跑、整理操等手段都可以有效的帮助运动后的恢复。可是整理活动的内容、强度及活动的顺序都要求教练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最终才能使运动员的机能能够快速的由紧张运动状态逐渐的过渡到相对静止状态。否则就很难达到消除疲劳的最终目的。

2.2.2 按摩放松。

按摩放松是消除疲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按摩是按照一定的血位、通过敲、推、捏、打、扣等手法对身体肌肉进行放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运动员进行训练后, 运动员间或专业按摩师都可以帮助运动员按摩。按摩可以有效的消除肌肉僵硬和局部疲劳, 促使静血液回流, 减轻心脏负担、消除血乳酸、加速机体恢复。

2.2.3 水浴。

运动后应用温水浴或热水浴, 均可快速消除疲劳。水浴有良好的镇静作用, 能促进血液循环, 放松肌肉, 减少肌肉中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 消除肌肉僵硬、紧张以及酸痛, 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但是要注意的是:温水浴的水温不能超过40℃±2℃, 每次10~15min, 勿超过20min, 否则会对身体有副作用。所以水浴也是运动性疲劳恢复得最好的手段之一。

2.3 加强膳食营养是消除或抵抗疲劳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运动中产生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 就是能量供应不足。在疲劳时应注意补充能量和维生素, 尤其是糖, 维生素C及B1, 应选吃富有营养和易于消化的食品,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这样既可以消除疲劳。又可以提高机体抵抗疲劳的能力。所以加强膳食营养是消除或抵抗疲劳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2.4 休息和睡眠是消除疲劳最好、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安静休息和睡眠休息, 人体处于睡眠状态时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能力均下降到最低水平, 物质代谢减弱, 能量的消耗仅维持在基础代谢水平, 这时的合成代谢有所加强, 运动时消耗的能量物质得以逐渐恢复。对于运动员来说, 睡眠时间、深度和质量是训练保证的关键, 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9h的睡眠, 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 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所以休息和睡眠是运动员消除疲劳、恢复机体运动能力最好、最有效的一种途径。

2.5 其他消除疲劳的方法与手段

消除疲劳的方法与手段除了上面论述的这七种方法与手段之外, 还有许许多多消除疲劳的方法。如心理疗法、电刺激法、碱性离子法、高压氧等先进方法与手段都可以有效的消除疲劳。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运动训练中加强医务监督、及时了解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掌握其疲劳程度和消除疲劳的手段与方法, 就能够有效的促进运动员机体的恢复, 缩短恢复时间, 在最短的时间里消除运动后的疲劳, 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运动能力。因此, 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方法与手段, 对最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

摘要:消除运动性疲劳, 减轻机体生理负担, 有利于运动训练成绩的提高。特别是在现代的运动训练中:一方面要合理地、科学地安排运动员的训练;另一方要运用多种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与手段, 有效的帮助运动员进行恢复, 加速运动员身体恢复过程, 缩短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时间, 从而使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佳训练状态, 为下一次运动训练的开始做好准备。最终能够推动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快速提高。

关键词:运动性疲劳,恢复手段,运动训练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关于疲劳与恢复的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2, 32.

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

近几年, 虽然国家对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愈来愈关注, 也出台了如优秀青年运动员免试进入高校就读等政策, 不同程度地缓解了学训矛盾。很多调查研究发现, 我国优秀青年运动员文化程度与受教育程度不高, 绝大多数青少年运动员取得的学历与实际具备的知识储备与知识应用能力相距甚远。甚至是部分少年运动员还达不到《义务教育法》要求的最低水平。在青少年运动员人文素质教育和停训后的职业教育方面表现尤为严重, 这为运动员将来退役后的谋生、个人发展带来巨大隐患。我国实行特殊体制下的运动训练模式, 运动员从小在运动队中生活成长, 长时间的接受高强度、大负荷运动训练, 加上密度较大的各类赛事, 他们很难再有精力进行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学习, 学习时间、学习效率无法得到保证。与此同时, 部分基层体校与教练员不能客观看待运动员成绩, 把取得多少金牌或比赛名次作为衡量成绩的唯一标准, 忽视了对运动员整体素质的培养, 文化教育被边缘化。体育主管部门对基层体校的考核, 基层体校对教练员的考核一般都以取得金牌数作为标准, 对运动员教育流于形式。这些都与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重在参与”和“以人为本”格格不入, 甚至由此引发了很多竞技丑闻, 与全面健身也不相称。基层体校在文化教育科目设置、学习考察标准等方面要求过低。考试内容过于简单, 甚至是进行开卷考试。部分教练员只关注运动成绩, 文化教育很少关注, 学生缺乏学习基本动力。

二、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实证分析

绰号“眼镜飞人”山东青岛籍运动员胡凯曾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100米比赛中夺冠, 成为中国首位百米世界大赛冠军, 创造了当时中国选手在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但胡凯当年也是一名“学霸”, 他的另外身份是清华大学在校生, 现已博士毕业。他取得赛事与学习成就再次向我们印证了, 运动员接受文化教育与参加运动训练不是对立的, 只要合理的安排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 不但不会影响运动成绩, 二者都有可能取得不俗的成就。胡凯现象不是个例, 环顾整个世界体坛, 特别是NBA赛场, “文武双全”的博士、硕士比比皆是, 著名中锋“大鲨鱼”奥尼尔取得了教育学博士学位, 马刺队中锋邓肯也是一名心理学硕士。著名的女子网球世界冠军莎拉波娃, 起先没有收到过大学教育, 但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获得了体育营销学的博士学位。这些例证充分证明了, 运动员有文化学习的潜质。另一方面, 证明运动员文化教育与参加运动训练的关系不是单纯的矛盾关系, 只要合理的安排这两个部分内容, 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成绩可以相互促进。

三、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比赛与文化教育的关系

(一) 重视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运动员阅读训练比赛的能力

现代运动训练技术、训练理论、器械的发展, 对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储备与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如果运动员没有足够的文化知识, 很难理解教练员对关键技术的讲解, 以及技战术的在比赛当中的实战应用, 这一点在集体项目, 特别是球类项目当中表现尤为突出。我们常常感叹NBA球员阅读比赛, 贯彻教练员意图、运用技战术的能力, 欧洲足球联赛足球运动员手术刀般的传球, 教练员变化莫测的排兵布阵。在这背后, 是因为NBA球员、欧战联赛球员普遍都受到过真正的高等教育, 他们在训练比赛当中能够快速理解、接受教练员最新的训练手段与技战术安排, 并能合理、高效的应用于比赛当中。所以, 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水平, 重视对他们的文化教育, 有利于他们在训练比赛中理解最新的训练手段, 技战术安排等。

(二) 重视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好坏, 主要体现在大强度训练当中的韧性, 以及比赛当中面临竞争压力, 保持自我和正确判断的能力上。而要做到这些,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与灵活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这里所说的知识不只是心理学知识与技巧, 是指运动员综合文化素养, 只有综合文化素养提升了, 面对复杂的、变化多端的竞赛才能泰然处之, 否则面对压力不能正确地理解与分析, 应激反应过于强烈, 就很难发挥出平时训练水平。这也就不能解释我国很多项目运动员, 平时训练水平很高, 但在大赛当中难以发挥的窘境。所以, 提高运动员, 特别是青少年运动员综合文化素养, 通过文化教育提高运动员知识的储备, 有利于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

(三) 重视文化教育有利于运动员退役后的成长

我国运动员退役后的安置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 这主要源于我国举国体育体制, 运动员在退役前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运动训练当中, 无暇顾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如竞技成绩出色, 各级政府有相应的优惠就业政策, 或者升入到大学学习, 但还有很大一部分青少年运动员成绩平平, 无法享受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 但又无一技之长, 这就为其后的就业谋生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 只有重视其文化教育, 让青少年运动员在竞技之余, 在其他领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与技能, 为退役之后的安置、升学等提供基础条件。

四、结语

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是不对立的, 应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运动员要有持续发展, 必须有较多的文化素养。所以应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综合素养, 加大文化教育的力度。

摘要: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 运动员要有持续发展, 必须加强文化教育。这有利于提高运动员阅读比赛能力, 提高应对比赛的心理素质, 有利于运动员退役后的成长等。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训练

参考文献

[1] 蒋敏, 项和平.我国现行足球训练体制对青少年后备人才文化素质的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7 (04) :113-1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办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Z].2016-03-14.

上一篇:旅游饭店绿色营销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公文文种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