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专业范文

2023-09-19

电子计算机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据统计,IT业已经占据了我国市场份额的1/3。IT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在短期内培养学生掌握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专业技能就成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重点。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较高,但是在教学中,高职高专院校依旧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鉴于上述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学校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目标,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实践或学科竞赛为教学方式,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高实用性的专职技能人才。

2面向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面向社会需求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就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

2.1 以培养专业技能为目标

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面向服务和管理的、处于企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应用与维护知识。由于高职高专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就是当前教学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以为,进入大三,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应更加偏重于应用,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如何对网络进行维护、如何制作网页、如何对网站进行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应侧重于如何应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对网络信息或者企业信息进行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学生,着重培养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造型的辅助设计。

2.2 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

在学校内部开展学科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将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推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另一方面又能促使学生切实掌握专业实用技能。

2.3 以实践为主要教学手段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而言,社会对其要求更多体现在实践能力方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引入大量的实践工作,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首先,在参观实践方面,可以带领学生到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就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计算机专业学习时没有目的性和主动性,通过参观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企业的需求,以改善当前被动学习的习惯。

其次,在应用设计实践方面,可以举办诸如学科竞赛等活动,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操作流程,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做出应急处理,并培养学生协同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再次,在多角色实践方面,为了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要求学生除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以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如培养学生应用B/S架构设计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办公管理系统等。

最后,在毕业实践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实习和就业进行对接,缩短学生在企业工作的适应时间,拓展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力。或者依照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入职培训,帮助学生尽快走上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上岗。

总之,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向社会输送高水平的实用性IT人才,缩短学生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理论知识向实用技能的转化,达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共存共赢。

参考文献:

[1]葛世强.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课程分段式模块化实践教学方法探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2]樊登焕.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型的改革与实践[J].民营科技,2011,(02).

[3]陈步英.浅谈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双向同步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8(03).

[4]王应时.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培养的方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2).

[5]李晓坚,孟庆波.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的探索[J].管理观察,2009,(18).

电子计算机专业范文第2篇

本专业所修主要课程包括: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电实验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仿真,电视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信息论基础,数字图像处理,电子测量与仪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电源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及应用等。

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获得以下知识与能力:

①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工作范围;

②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新型电子组件的相关知识,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③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分析、设计、集成、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④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电子计算机专业范文第3篇

6.集体名词:collective noun 7.个体名词: individual noun 8.普通名词:common noun

9.专有名词:proper noun

10.动词:verb 11.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 12.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 13.情态动词:modal verb 14.不规则动词:irregular verb 15.规则动词:regular verb

16.代词:pronoun

17.疑问代词:interrogative pronoun 18.指示代词:demonstrative pronoun 19.不定代词:indefinite pronoun 20.人称代词:personal pronoun 21.物主代词:possessive pronoun 22.反身代词:Reflexive pronoun

23.副词:adverb 24.程度副词:adverb of degree 25.频率副词:adverb of frequency 26.方式副词:adverb of manner

27.地点副词:adverb of place

28.时间副词:adverb of time 29.疑问副词:Interrogative adverb

30.形容词:adjective 31.冠词:article 32.连词:conjunction 33.数词:numeral 34.介词:Preposition

35.时态:tense 36.一般现在时:simple present tense 37.一般过去时:simple past tense 38.一般将来时:future tense

39.现在进行时: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40.过去进行时:past continuous tense 41.现在完成时:present perfect tense

42.过去完成时:past perfect tense

43.现在完成进行时:present perfect continuous tense

44.从句:clause

45.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46.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 47.表语从句:predicative clause 48.主语从句:Subject clause

The Terms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A achievement test 成绩测试 acquisition 习得,语言习得 acquisition 语言习得顺序 active mastery 积极掌握

active vocabulary 积极词汇,主动词汇 affective filtering 情感筛选 aim objective 目的,目标 analysis of errors 错误分析

analytic approach 分析教学法,分析法 analytical reading 分析性阅读 application to practice 运用于实践 applied linguistics 应用语言学 approach 教学路子 aptitude test 能力倾向测验 Army method 陆军法

associative learning 联想性学习 auditory discrimination 辨音能力 auditory feedback 听觉反馈 auditory memory 听觉记忆

英语教学法术语

auditory perception 听觉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 audio-visual method 视听法

aural-oral approach 听说教学法,听说法 aural-oral method 听说法 B

basic knowledge 基本知识 basic principle 基本原则 basic theory 基本理论 basic training 基本训练 basic vocabulary 基本词汇 behaviorism 行为主义 bilingual 双语的

bilingual education 双语教育 blank filling 填空 C

chain drill 链式操练,连锁操练 choral repetition 齐声照读,齐声仿读 class management 课堂管理 classroom interaction 课堂应对

2 cloze 完形填空 coach 辅导

cognitive approach 认知法

common core 语言的共同核心,语言共核 communicative drill 交际性操练 communicative exercise 交际练习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交际语言教学法,交际教学法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集体语言学习法

comparative method 比较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

comprehensible input 不难理解的输入

comprehensive method 综合法

computer-managed instruction 计算机管理教学

concord and coordination 默契与配合

console 控制台

consonant cluster 辅音连缀

context 上下文

controlled composition 控制性作文

course density 课堂密度

course design 课程设计

cramming method 灌输式

cue word 提示词

curriculum 课程,教学大纲

curriculum development 课程编制,课程设计 cultural objective, aim 教养目的

cyclical approach 循环教学法,循环法 D

deductive learning 演绎性学习 deductive method 演绎法

delayed auditory feedback 延缓听觉反馈 demonstration 演示

demonstration lesson 示范教学

describe a picture in writing 看图说话

describe a picture orally 描写语言学

diagram 图解

diagnostic test 诊断性测验

dicto-comp 听写作文

direct application 直接应用

direct comprehension 直接理解

direct learning 直接学习

direct method 直接教学法

E

educational objective, aim 教育目的

EFL 英语作为外语

EGP 通用英语

ELT 英语教学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英语作为外语

3 English a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

extra-curriculum activity 课外活动 extra-curriculum club, group 课外小组

English environment 英语环境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学术英语

F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普通英语

facial expression 面部表情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通用英语

feedback 反馈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专用英语

film projector 电影放映机

ESOL 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供非英语民族使用的英语

English medium school 英语授课学校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English 英语教学 WSD(English as a Second Dialect) 英语作为第二方言

W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ESL Programme(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Programme)

英语(第二语言)教程

word 功能词

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专用英语 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英语 evaluation 评语,评价 examination 考试 examination question 考题 experimental method 实验法 extensive reading 泛读 external speech 外语言语

G

general linguistics 普通语言学

gestalt style 格式塔式(学习),整体式(学习) gesture 手势

getting students ready for class 组织教学 global learning 整体式学习,囫囵吞枣式学习 global question 综合性问题 gradation 级进法,分级递升法

filmstrip 电影胶片 final stage 高级阶段

first language 第一语言,母语 formative evaluation 自由作文 free practice 自由练习 frequency of word 词的频率 al approach 功能法 al syllabus 功能派教学大纲

graded direct method 循序直接法 grading 级进法,分级递升法;评分 grammar lesson 语法课 grammar method 语法法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语法翻译法 grammatical analysis 语法分析 group reading 集体朗读 group training 集体练习 H guided composition 引导性作文

heuristic method of teaching 启发式教学法 heuristics 启发法;探索法

humanistic approach 人本主义教学法 I idealism 唯心主义 imitation 模仿

immersion programme 沉浸式教学 imparting knowledge 传授知识 incomplete plosive 不完全爆破 independent composition 独立作文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个别教学 individual training 个别练习

inductive learning 归纳性学习

inductive method 归纳法

inflection, inflexion 词形变化 information, processing 信息处理 initial beginning stage 初级阶段 inner speech 内语言语 in-service training 在职培训 instructional objective 语言教学目标 integrative teaching 综合教学

integrated approach 综合教学法,综合法 intelligent memory 理解性记忆 language training 强化教学 intensive training 精读 intermediate stage 中级阶段 interpretation 口头翻译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 国际音标 J

juncture 连读,音渡 junior high school 初级中学 junior school 初级学校

junior secondary school 初级中等学校 junior-senior high school 初高中

junior technical college(or school) 初级职业学院(或学校)

junior year 大学三年级

K

5 key words 基本词,关键字 kinesics 身势语,身势学 kinesthetic memory 动觉记忆 knowledge 知识

knowledge structure 知识结构 L language acquisition 语言习得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rts 语言技能

language competence, or knowledge 语言知识language learning capability 语言学习能力 language laboratory; lab 语言实验室 language leaning capacity 语言学习能力 language pedagogy 语言教育 language performance 语言行为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语言课程设计 language test 语言测试

learning by deduction 演绎性学习 learning by induction 归纳性学习 learning process 学习过程 learning style 学习方式 lesson conducting 教课 lesson plan 课时计划,教案 lesson preparation 备课

lesson type 课型 linguistics 语言学

linguistic competence 语言能力 linguistic method 口语领先教学法 living language 活的语言 long-term memory 长期记忆 look-and-say method 看图说话法 M

meaningful drill 有意义的操练 meaningful exercise 有意义的练习 meaningful learning 理解性学习 means of teaching 教学手段 mechanical drill 机械操练 mechanical exercise 机械练习 mechanical memory 机械记忆 mechanical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

medium of instruction 教学媒介语,教学语言memory 记忆,记忆力 memory span 记忆幅度 memorizing 用记记住 method 方法

methodology of teaching 教学法

methodology of teaching English 英语教学法 microteaching 微型教学

mim-mem method 模仿—记忆法

minimal pair 最小对立体(一种辨音练习) model 模型 modeling 示范教学

modern equipment 现代化设备 modern language 现代语言 monitor hypothesis 语言监控说 mother tongue 母语 motivation 引起动机 N native language 本族语

natural approach 自然教学法,自然法 natural method 自然法 needs analysis 需要分析 new lesson 新课 nine-pile grading 九堆法 notional approach 意念法

notional-al syllabus 意念-功能派教学大纲 notional syllabus 意念大纲、意念派教学大纲 O observation lesson 观摩教学 objective 教学目标

optimum age hypothesis 学习最佳年龄说 operating principle 操作原则

oral approach 口语教学法,口语法 oral exercise 口语练习 oral method 口授法 oral reading 朗读

order of acquisition 语言习得顺序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教材组织 organs of speech 发音器官 outside reading 课外阅读 overlearning 过量学习 P

paired-associate learning 配对联想学习法 pair work 双人作业,双人练习 passive vocabulary 消极词汇 pattern drill 句型操练 pattern practice 句型练习 pdeagogical grammar 教学语法 pedagogy 教育法 peer teaching 同学互教 penmanship handwriting 书法 perception 知觉

performance objective 语言实践目标 personality 个性 philosophy 哲学 phoneme 音素

7 phonetics 语音法

phonetic method 按字母音值拼读法 phonology 音位学 picture 图画

placement test 分班测验 plateau of learning 学习高原 practical objective 实用目的 practice effect 练习效应 practice of teaching 教学实践

presentation of new materials 提出新材料 pre-teaching 预教

primary of speech 口语领先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交际性原则 principle of teaching 教学原则 problem solving 习题解答

production stage 活用阶段,产出阶段 productive exercise 活用练习 productive mastery 活用掌握 productive vocabulary 活用词汇 proficiency 熟练

program designing 课程设计 psycho-linguistics 心理语言学 psychological method 心理法 Q

qualified teacher 合格教师 question band 试题库 questionnaire 调查问卷 questions 提问 R

rapid reading 快速阅读,快读 rate of reading 阅读速度 readability 易读性 read by turns 轮读 reading 阅读 reading lesson 阅读课 reading method 阅读法 reading speed 阅读速度

reading vocabulary 阅读词汇,阅读词汇量 receptive language knowledge 接受性语言知识 receptive vocabulary 领会词汇 reformed method 改良法 regression 回看,重读 reinforcement 巩固 reinforcement lesson 巩固课 repetition drill 复述操练 repetition-stage 仿照阶段 response 反应 retelling 复述

8 retention 记忆 review; revision 复习

review(revise)and check up 复习检查 review(revision)lesson 复习课

rewriting 改写

rhythm 节奏

role-play 扮演角色

rote learning 强记学习法,死记硬背

S scanning 查阅,扫瞄

school practice 教学实习

scientific way of thinking 科学的思想方法second language 第二语言

segment 音段,切分成分

semantics 语义学

seminar 课堂讨论

sentence completion 完成句子

short-term memory 短期记忆

sight vocabulary 一见即懂的词汇

silent reading 默读

silent way 沉默法,静授法

simplification 简写

simplified reader 简写读本

simulation 模拟,模拟性课堂活动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同声翻译 situational method 情景法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情景派语言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situational method 情景教学法

situational syllabus 情景派教学大纲

situation reinforcement 情景强化法

skimming 略读,济览

slide 幻灯片

slide projector 幻灯片

socialized speech 社会化言语

socio-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

soft ware 软件

speech disorder 言语缺陷

speech pathology 言语病理学

speech perception 言语知觉

speech reading 唇读法

speed reading 快速阅读,快读

speelling 正字法

spiral approach 螺旋式教学法,螺旋法

spoken language 口语

stage of teaching 教学阶段

stick drawing;mathch drawing 简笔画

stimulus and response 刺激与反应

stress accent 重音,重读

structuralism 结构主义(语言学) structural method 结构法 student-centered 学生中心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学生为主学习法 student teacher 实习教师 student teaching 教育实习

submersion programme 沉浸式教程 substitution 替换 substitution table 替换表 subvocal reading 默读 suggestopaedia 暗示教学法 syllabus 教学大纲

syllabus design 教学大纲设计

syllabus f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synthetic approach 综合性教学法,综合法 synthetical reading 综合性阅读 T target language 目的语,译文语言 teacher’s book 教师用书 teacher’s manual 教师手册 teaching experience 教学经验 teaching objective, aim 教学目的 teaching procedure 教学过程

teaching tools; property 教具

teaching words in isolation 孤立教单词 theory of teaching 教学理论 TEFL 英语(外语)教学 TESL 英语(第二语言)教学 TESOL 对非英语民族教英语 time allotment 时间分配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method 整体动作反应法 transformation drill 转换操练 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转化生成语法 U

unconscious 潜意识 underclassman 低年级学生 undergraduate 大学本科生 undergraduate course 大学本科课程 undergraduate school 大学本科学院 undergraduate special 大学特殊课程 unified studied 统一课程

university high school 大学附属中学 university of the air 广播电视大学 updating courses/training 现代化课程/训练 upgrading courses/training 进修课程/训练 upperclassman 高年级学生 use and usage 使用和用法 utterance 语段 V verbal association 词语联想 verbal learning 语言学习,单词学习 video 电视,影像 videotape 录像磁带 visual perception 视觉 visual aid 直观手段 visit a class 听课 visual memory 视觉记忆

英语说课常用教学术语英汉对照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teaching material 教材分析

Task and content B.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1. Cognition objectives 知识目标 2. Skill objectives 能力目标

3. Sensibility objectives 情感目标

C. Emphases and consolidation 重点与巩固

D. Difficulties and breakthrough 难点与突破 E. Ideas of language teaching 教学思想

G.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ids 教法教具 H. Teaching process and distribution of time 教学过程与时间分配 (Warm up) 1. Presentation 2. Sample drills 3. Explanation to the linguistic points 4. Consolidation practice 5. Summary 6. Test 7. Homework 8. Distribution of time

vocabulary control 词汇控制 W

word association 词际联想 word list 词表 word study 词的研究 word frequency 词汇重复率 written language 书面语

电子计算机专业范文第4篇

自2004年我校招收大学本科学生以来,作为热门专业之一的计算机专业,也成为了我校主要重点专业之一。

但面对21世纪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和中国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变化,高校扩招后自然出现的就业压力,以及企业的招聘需求与毕业生实际经验水平之间的差距也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这就使得原有教学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弊端开始显露。

引发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学主体(即在校学生)整体状况的变化。

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其主体是被称为“80后”的年轻一代,独生子女占绝对多数。这一代的大学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成长,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使他们比以前的大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从小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受到更多的正规教育,而且思想活跃,接受与学习能力强。但是,这一代的大学生也存在很多的问题。由于许多学生从小在比较富足的环境中成长,又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长辈过度的呵护,生活一帆风顺,走的都是父母和老师事先安排好的道路,加上社会风气的影响,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自制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自主追求学习的能动性不强等。

学生主体状况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与方式的选择。

以我校已毕业的2004级和即将进入大四的2005级为例,有许多学生存在有对计算机专业缺乏兴趣的状况,有的学生打算毕业时转行,有的表达出对未来的迷茫与对激烈就业竞争的忧虑。有不少学生抱怨:我们都到了大四年级了,还对计算机的一些实际应用没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具体的反映就是实践活动不够,动手能力需要加强。这些问题并不只是在我校存在,事实上,其他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情况也大致相同,这种状况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由于我们交大城市学院是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所以这种现状应更加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国高校采用的是通过全国统一进行的高考选拔学生的体制,为了让孩子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家长为此是“不惜花费一切代价”也要让孩子的成绩好。在这种需求的强劲推动下,中国普遍形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应试教育,将对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学生在这种强制性的潮流面前,没有任何的自主权,其心中的反抗心理是不难想象的。

从小学到高中,家长和老师几乎为学生“包办”一切,甚至包括为他们选择所读的专业。我是2004级403班的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是出于无奈,是由于家长或学校所开专业造成的,自己并不喜欢,但没有办法改变;部分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是出于“喜欢计算机”。事实上,说喜欢计算机的学生中,大部分只是喜欢互联网,喜欢游戏,觉得计算机“好玩”,是个热门专业,就业后收入高,真正了解计算机专业内涵的学生是不多的。可以这样说,大多数学生的专业选择是盲目的。这就为日后出现的问题打下了伏笔。

我国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些规范模式。从各门专业课程的设置来看,大都要求对学生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能力,这是一种以培养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为目标的“精英教育”,这种教学体制确实培养出了许多计算机人才。可是针对社会扩招后和我校的现实情况现都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由于学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原来可以比较密切的师生交流现在难以为继,出现了基本为上百人的大课,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加之我们交大城市学院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具体办学宗旨,这种教学模式显现出了它的问题。

为了快速地补充师资,各高校大量将计算机专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直接补充到教师队伍中来,教师的平均学历指数虽然上升了,但总体平均的水平并未随之有相应的提高。反过来则有下降的趋势。新进的教师中大多从学校到学校,很少或没有业界经验,因而在教学中也只能从“理论”到“理论”,难于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是一张白纸,教师是“纸上谈兵”,其结果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理论课打掉了很多学生的兴趣。

计算机科学与其它传统的学科不太一样,其实践性非常强,许多重大的计算机理论与技术创新都有一定的应用背景,是由实践推动发展的。

目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过于偏重理论基础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显得比较弱,结果实践能力的匮乏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当他们想到毕业后所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其忧虑甚至恐惧的心理是可以想见的。由于大多数学生过去的生活一帆风顺,缺乏足够的人生经历,挫折承受能力不强,面对挑战,有些学生就采取了逃避的态度。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IT业是发展最迅猛的行业之一,快速发展的整个行业对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几乎所有的IT企业都“求才若渴”,在招聘上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却痛感要找到一个合乎企业要求的人才是如此地困难。另一方面,每年又有大批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据报道,2008年大学毕业生无法当期就业的比例将还会加大,在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仍非常低的中国,在经济快速成长制造出大量就业机会的时代,在发展迅速对人才需求量很大的IT业,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难居然成为了一个问题。

大学应服务于社会,应为国家富强与社会进步提供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现状表明:我国各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作为当前最大的为IT业提供人才储备的大本营,其教育成效并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可渴求。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我国高校计算机本科教育面临的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是:大学计算机教育是要培养计算机行业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和科学研究者,还是要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软件工程师?

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大学计算机本科教育的主体是—大批入学时对计算机专业知之甚少的学生,因此应实事求是,走“大众教育”这条路,以培养业界合格的工程师为主要目标,满足业界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之上,给少数优秀的学生以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

根据我们的观察,我校的在校生经过几年大学学习,以2004级为例,其真正喜欢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例较低,大多数学生的状况都是“不能说讨厌,但也不是喜欢”,居于一种无奈或茫然的状态。通过与一些成绩不理想学生进行沟通中,发现他们之所以不喜欢计算机,多由于所学理论课程枯燥无味、脱离实际而导致。在现有教育体制之下,这些学生几乎不可能有机会转换专业,他既不喜欢所学的课程,但又不得不学习,教学效果差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这些认为不喜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的相当部分,是不是真的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软件工程师?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教学体系能否帮助学生培养出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强烈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在兴趣面前,各种枯燥的理论也都呈现出另一种面貌。

培养学生兴趣就是实训。事实证明,学生通过实训对计算机技术产生兴趣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注重持续性,由浅入深,组建团队协作的学习与实训环境。

在整个实训环节中,教师起着一个关键的引导作用。

学校是江河湖海,老师是大鱼,学生是小鱼,小鱼跟着大鱼游,小鱼在游的过程中也成了大鱼。

在计算机教学而言,游就是实训。实训包括科研实训与开发实训。对于计算机本科生教育而言,应以开发实训为主。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论课学习与开发实践的关系问题,处理不好,会顾此失彼。

我们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地理解与掌握理论。

例如:比较抽象的《软件工程》课程,大部分学生学完了课程之后,对软件工程在一个真正软件项目的的实际应用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这样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就不可能透彻,若遇到实际软件项目该如何操作,则可能更是束手无策。我们针对《软件工程》课程,开设项目实训课程,采用实际项目作为实例,使得学生对软件工程在项目中的应用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同时对所学其它课程内容(例如:Sql Server、C#、NET课程)也进行了综合演练,同时加大了团队同学之间合作意识训练,同学对课程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可以将计算机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训践的关系比喻为“珍珠与项链”关系:可以把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理论课比喻为一颗颗的珍珠,而实训就是那根将珍珠串成项链的丝线。一串项链的价值,大于单个珍珠价值总和。

因此,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就是实训。

计算机教学实训环节的实施建议

一个重要的改革方向是压缩必修课的数量。现在的普遍情况是大学二三年级安排的必修课太多,而且许多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并未摆脱高中教学那种满堂灌的方式,加上大量的闭卷考试,这实际上是鼓励学生为追求高分而死记硬背,无利于学生培养出真正的能力。学校应减少专业课的闭卷考试,而采用课程设计、上机考试、撰写论文、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增大开放式课程考核的比重。然而,采用开放式课程考核方式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抄袭问题在目前的学生规模之下难以避免,另一个出现的问题是评分主观性强,尺度难于把握。一般来说,对于实际开发能力比较出色的学生,他们是欢迎采用开放的考核方式的,其余的学生则更希望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这一点是我们要注重把握的。

另一方面,计算机科学涉及相当广阔的领域,每个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在课程安排上不能软件硬件课程一起上,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在短时间内安排多门难度较高、抽象复杂的专业课(比如三年级学生一个学期要学七八门计算机专业课程,绝大部分采用闭卷考试),学生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理解并掌握大量的知识,其结果是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实践去逐步地消化这些知识,将这些课程煮成了“夹生饭”。我们认为应根据计算机学科的内在发展规律提供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和教师为学生选课提供足够的指导与帮助。在这点上,国内许多大学都先后实施了本科生的全面选课制。

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具体的知识易于掌握,而要掌握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就遵循从简单具体再到抽象复杂的认知规律。

那么,应如何安排实训环节,让实践渗透到计算机专业四年本科的教学体系中?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教师与教育专家共同探索。

就我看来,可以采用以下的模式:

计算机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处于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实践的内容主要是“用”和扫盲阶段,即让学生使用现成的各种软件工具培养兴趣,并和他们正在学习的理论课程结合起来。比如:计算机专业一年级学生通常都需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这时可以同步开展学用数学工具软件的教学实践。又比如,C语言是许多学生第一门学习的高级语言,这时可以同步安排LINUX操作系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在LINUX这种C语言最适合的“原生环境”中编程,直接拉近学生与现代软件开发技术前沿的距离,并为以后学习《操作系统》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计算机专业二、三年级,让每个学生都掌握一个主流的开发工具和语言,在目前而言,Java和C#是两个很好的选择。通过开设Java或C#/Visual Studio等课程,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当前主流的软件开发(或硬件设计)技术,不让其与当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脱节,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培养出基本的开发能力,为他们接触到更抽象复杂的课程(比如《数据结构》、《编译原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等)时,让给理论有一个落脚点,就不会出现“纸上谈兵”的问题。

除了在课程安排上要注重突出实训,另一个也很有效的教学环节就是促进团体学习环境的形成,可以尝试组建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创新基地、各种专业兴趣小组等,一旦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实践氛围,于正常的课程教学之外,这些组织对学生能力的增长帮助尤大。

在创建团队学习与实训环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可以采用从我国古代历史悠久的书院体制,形成密切的师生关系,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学生,应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总之,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高等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必须进行必要的变革,不进行这种变革,就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不管对国家还是对学生个体,都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而在这一变革中,大力加强实训环节在整个计算机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将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手段。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系陕西西安

电子计算机专业范文第5篇

一、总论

人才强则行业强,行业强则国家强,中国复兴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因此通过职称制度对于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程度进行直观评价,能够在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利用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职称评审以专业技术人员作为评审基体,对其技术能力,行业素养以及专业成绩进行统筹评判,从而对其专业能力进行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早在建国初期计划经济背景下我国便开始推行职称制度,然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职称评审制度缺陷频现,很难适应于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职称制度亦是成为我国优化升级的重点所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及2016年《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的先后颁布,代表着我国又将掀起新一轮职称改革浪潮,2018年7月3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列出诸条更具科学性及实践性的优化措施,为打造更符合国情,更具备需求的全新职称系统提供重要借鉴。

概念角度来看,“职称”是一种直观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专业层次的等级称号,自建国初期的任命制,逐步演变为更符合国情发展的评审制,在专业人才评价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职称管理具有宏观性,体系性,全面性等特点,受到国家政策影响较大。[1]以形式作为切入点,职称管理工作又可分为:一是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条件政策的执行;二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任职资格的评定;三是专业技术技术资格考试;四是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制度。

二、做好职称工作的意义

职称评审管理体制对于提升职称管理效率,严格职称管理规范具有重要意义。这就需要逐步完善职称评审细则,健全职称评审管理架构,切实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探究职称管理体系,深入研究申报资格,任职条件等诸多细节要求,第二,与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沟通,交流职称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发掘专业技术人员主观能动性,对于自身工作严格要求,对于职称管理认真配合。第三,秉持公平公正理念,建立追责制度,做到有责必罚。坚持公开规则,真正做到提前公布评审要求,坚持开放评审流程,透明公开评审结果。

三、建立完善的职称评审机制

职称评审必须秉持考评结合理念,既要通过客观数据进行考量,又需要通过主观感受进行评委会评审,其中评委会评审属于任职资格最终步骤,在职称评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评审机构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评审结果的公正是否,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评审架构,夯实评审精神,坚持公平公正透明公开的原则。第一,提升评审组织专业性。评审组织必须具备完善严谨的组织结构,评审组织人员需要经过严格审核,保障评审组织专业水平,与此同时,评审组织人员应该具备全面的专业覆盖面积,从而真正做到专人专业,对口评审。[2]评委必须夯实专业技术,提升认知理念,重视审阅材料,坚持评审记录,进行小组碰头,恪守评审规范。如果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必须严惩不贷,申报过程如果黑箱操作,立即剥夺任职权利。第二,重视评审条件,在评审流程进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标准要求,履行制定规范,选择优质人才,提升评审效果,在确认专业技术人员评审资格时尽可能做到规范严谨,保障其求学经历以及工作资历满足底限要求,在此之后对于各类相关要素诸如学历资历、专业技术能力、业绩成果、继续教育证书、个人情况一览表、考核结果、公示材料及成果、论文、荣誉称号等等逐一进行检验排查,确认真实性,提升评审效果,确保不漏过任何一个优秀人才。除此之外,(二)还需要通过专业答辩的方式,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面谈交流,以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的方式再次检验其专业素养水平,专业答辩过程中,评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省内文件下达的淘汰率,将其分至各专业分组之中,从而真正实现贯彻落实政策方针,保障职称评审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三)、恪守公平公正公开的理念,打造评审流程透明化,塑造良好的良性竞争氛围。[3]首先是政策公开,任何与评审相关联的国家政策,都要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诠释,确保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心中有数,通晓评聘重点以及政策要求,能够较为轻松有效的确认评聘资格应该满足的基本要求。其次是成果公开,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如实申报自身专业成就以及取得成果,评审小组则应该对其成果加以审核确认准确无误,另外所得成果還应该进行公示,确保不会存在漏网之鱼。再次是答辩公开,不可提前泄露试题,各类试题需要保障难度适宜,避免题目难度不等影响公正判断。最后还需要完善监督体系,同样对于受聘情况加以规范,确保其能够将所学所得落到实处。[4](四)建全受聘考核体系,重视阶段考试作用同时亦是关注日常表现,避免受聘人员存在临时抱佛脚情况。提升考核应用范围,提升考核频次,确保技术人员随时能够感受到考核压力,并将考核压力转化为竞争动力。职称管理关乎专业技术人员荣誉,亦是与其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重视程度亦是不言而喻。必须重视职称管理工作重要意义,挖掘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人才,组建稳定有序的人才团队。工作过程中,更需要一日三省,时刻提升自我认知,吸收工作经验,在实践基础上提升理论水平,实现科研创新。

四、结语

未来竞争是创新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更是人才的竞争,是否拥有一支专业知识过硬,专业素养踏实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直接决定着未来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与影响力,通过职称管理对其进行直观评价,在把控人才质量,维持人才水平,挖掘人才潜力方面意义重大。因此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在思考缺失,研究策略,如今更是拟出台《关于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希望能够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体系性与针对性,流动性与多元性,专门性与普适性的全新职称管理制度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5],对于不同行业执行不同侧重点的职称管理制度,真正为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宣正.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J].中国劳动,2009(9).

[2]宋魅.如何做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工作[J],管理世界,2015(3)

[3]陆安.浅谈加强职称评审监督[J].中国人才,2007(12):56-57.

[4]黄慧《现行职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6期。

[5]黄梅.我国职称制度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与相关路径探析——基于2013年全国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状况调查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5(11).

作者简介:

雷蕾(1990.03.21),性别女,籍贯:河北省三河市,单位:三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称:经济师,学历:硕士研究生(2012 级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分系列职称制度评价与专业技术人才管理。

电子计算机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设计;高校

创新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创新,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成为了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1]。毕业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该环节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强化专业知识结构,对训练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2]。毕业设计质量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高校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3]。近年来,毕业设计工作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改革与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4-6]。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湖南城市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实践,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湖南城市学院历来重视毕业设计工作,制定了毕业设计的相关管理办法、撰写规范、成绩考核标准以及常规项目检查制度等。近两年,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并结合湖南城市学院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毕业设计工作实际情况开展了相关的教学改革,毕业设计制作的实物产品增多,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选题也越来越多,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些阻碍毕业设计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一)学生不重视

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以为毕业设计只是走过场,到时都能按时毕业。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成绩等级是按比例的,反正自己不是垫底的。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调整了毕业设计的时间,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第七学期或是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以各种借口拖延毕业设计进度,到了要验收材料时就东拼西凑敷衍了事,甚至还有少数学生通过网络购买资料或是抄袭。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将毕业设计分成硬件和软件两个主要方向供学生选择,但有的学生不结合自身情况,而是根据毕业答辩时哪个方向容易通过,哪个老师好说话,哪个选题更容易实现的原则进行选择,存在混日子的想法。

(二)教师指导不尽责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推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模式,由实习单位工程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有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弥补了教师实践的不足。但有的指导教师存在依赖性,把指导的工作寄希望于实习单位的工程师,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跟学生联系较少,对学生放任自流,指导不到位;也有的指导教师“责任心”太强,生怕学生完不成任务,亲力亲为;还有的指导教师因为学生毕业设计材料不符合要求,院里要处理学生时,生怕影响对自己的评价,为学生说好话。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三)管理不到位

虽然学校和学院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力度不够、形式化问题。如:学生的选题确定并开题后,有的学生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任务,随意更改毕业设计选题,找一些有现成资料或是更简单的选题,存在网络抄袭的现象,或是选题雷同的情况。虽然学院制定了进度表,要检查任务书、开题报告、初稿、二稿,并进行中期检查等,但在检查时主要还是看文档材料,并没有仔细检查学生所设计的硬件或软件的功能是否实现。对于学生是否按时提交材料,所提交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的处理意见没有落实到位。毕业答辩时并没有严格要求现场演示所设计的产品,存在部分学生没按要求实现相关功能,弄虚作假,通过采用视频演示来蒙混过关的现象。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指导教师要端正思想,明确指导工作职责,提高工作责任心,对学生的指导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放任自流,无论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要认真对待毕业设计工作。学生要清楚毕业设计的意义、目的、任务、评分标准与质量考核要求、任务进度计划以及不达标的后果和责任,并要妥善处理好毕业设计与择业等时间冲突的问题。

(二)加强交流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指导教师能对毕业设计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才能保证毕业设计的高质量[7]。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根据毕业设计的进度定期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相关指导。每位学生将前段时间所做的工作做汇报并将存在的问题向指导教师请教,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督促进度迟延的学生抓紧完成任务,并将考勤、任务进度完成情况进行登记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评价依据。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工程师之间的交流,首先在选题上双方应进行沟通,确定选题是否结合了工程实际、难易程度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专业培养要求;双方讨论确定学生的研究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如需改变设计方案应向指导教师和工程师汇报,三方沟通确定。

(三)落实过程监控

毕业设计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方向,参照项目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化毕业设计进度安排表,分为选题、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开题、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开发实现、测试、撰写毕业设计文档,根据毕业设计进度表进一步规范各阶段应提交的材料,同时学生应根据进度表定期向指导教师进行工作进展汇报和疑难问题请教,指导教师将学生的汇报情况、答疑情况和考勤做好记录,并将相关文档存档备查,用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根据预先安排的进度计划表,学院应成立专门的监控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学生毕业设计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和指导教师的考核中,并以教学简报的形式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督促进度滞后的学生进行整改,这样对学生和教师形成有力的监督作用,严把毕业设计的指导关,进一步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四)改革成绩评定方式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是毕业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应重点考核毕业设计的质量。将以往主要看毕业设计文档的方式改成:毕业设计过程(占30%)+毕业设计文档(占30%)+毕业设计成果(占40%),同时对于毕业设计成绩中“优”、“及格”与“不及格”等级不限制比例,而应根据成绩评定标准客观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毕业设计过程的成绩根据学生在进度安排表各阶段的表现由指导教师评分(占60%)和学院监控小组评分(占40%)两部分组成。毕业设计文档的考核还是根据指导教师(占40%)、评阅教师(占30%)、答辩小组(占30%)三部分成绩组成。毕业设计成果的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占50%)和答辩小组(占50%)给出,主要考核制作的产品功能、采用的开发技术、人机交互界面是否友好、是否按预期实现了全部功能以及创新之处。在毕业答辩时应延长答辩时间,要求学生现场全面演示所设计的产品并回答教师提问。

(五)开展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是高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应特别关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开展团队合作的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8-9]。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采取真题真做、一人一题的方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但不利于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可以尝试开展团队合作的模式,成立指导教师团队,根据工程实际设计一个课题,明确总的研究任务,在此基础上将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子课题,细化每个子课题的目的、任务和具体研究内容。再将子课题发给该团队指导的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人一题,学生既要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团队协作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完成,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相互合作的意识。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应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并积极探索。通过提高学生和教师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学校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工程师之间的交流,进一步落实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监控,改革成绩评定方式以及开展师生的团队合作模式等具体改革措施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仇中柱,陈小江,任建兴等.改革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环

节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4).

[2]吴培飞.提高高职计通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与探索

[J],计算机时代,2014,(1).

[3]贺志荣.理工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

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9).

[4]屈霞,刘自强.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7).

[5]王媛媛,曾祥君.关于电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若干

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

[6]田海波,寇发荣,李爱民.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与创

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4,(4).

[7]张洋,段磊.提高理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3,(32).

[8]王乐梅,熊璋.工程师教育中团队精神的培养[J].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4).

[9]罗喜伶,哈聪颖,张有光.团队合作模式毕业设计的探索

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

上一篇:微观经济学供需关系范文下一篇:总部经济产业的现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