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教育指导范文

2023-09-21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范文第1篇

围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目标,每年初建立健全我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结合实际,探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以宣传教育和防病治病为切入点,深入村屯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做好重点人群、重大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

1、健康和完善我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

成立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镇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整合健康教育资源,加强与镇各有关部门的合作,取得各部门的支持和协助,制定相关政策,达到资源共享。

2、完善健康教育规范管理,探索健康教育新的工作模式。 建立健康教育工作例会制度,促使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得到贯彻落实和总结反馈;开展居民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探求居民的对健康教育内容、形式、师资的需求,探求居民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潜在需求。

3、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健康教育设施:设置宣传栏,宣传栏每季度更换宣传内容一次,有宣传底稿和图片。

定期入村发放宣传资料,每2月一次,户覆盖率在85%。农民核

心信息知晓率大于80%,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于85%。

定期给居民、尤其是育龄妇女进行有关身心健康的健康教育宣传,每2月1次,户覆盖率达80%。卫生院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小组定期向居民播放有关卫生方面的VCD专题片。

通过健康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比赛、文艺会演、板报展评等宣等形式,宣教于乐,开展教育活动,普及健康知识。

完成墙壁固定宣传标语93条;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档案,平时注重健康教育软件资料的收集整理装订归档工作。

总之,我镇根据上级要求认真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使健康知识在全体居民中基本得到普及,广大群众自我防病保健的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

三里镇卫生院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范文第2篇

1、上级相关文件

2、社区简介。

3、健康促进社区/申报表

4、成立主要领导参与的健康社区/村工作协调机制(工作小组),并有职责分工。

5、健康促进社区/村工作实施方案。

6、制定健康促进社区/村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

7、倡导全体居民参与健康促进社区/村建设的公开承诺书

8、制定健康促进社区/村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措施。 二.环境建设

1.建设无烟环境。(含建设无烟环境方案,制度及措施,主要公共场所及醒目位置禁烟标识,开展禁烟相关活动的资料,标识、宣传、活动等相关影相资料等)

2、自然环境整治(整治方案,整治活动影相资料,整治后整洁环境影相资料,不能有露天的垃圾堆或垃圾)

3、健康教育(健康设施(

3种以上)、免费体检场所及设备、健康活动室及其活动器材、健康阵地、健康文化活动中心、宣传栏、橱窗、横幅等影相资料)

4、健康活动室(有电视机、DVD。提供5种以上健康折页,有身高体重计、腰围尺、壁挂BMI转盘、膳食宝塔图等设施,有控油、限盐等支持工具展示,室内设有相关的宣传内容、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等,影相资料)

5、健康阵地(相关设施,室内设有相关的宣传内容、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等上墙的影相资料)

6、健康文化中心(相关设施,室内设有相关的宣传内容、管理制度及相关措施等上墙的影相资料) 三.活动开展

1、健康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活动情况

2.开展健康素养促进互动,活动形式至少3种。 3.组织开展健康家庭评选。 4.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讲座。

5.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活动小结。 6.主题宣传日宣传活动。

7.举办2次以上健康为主题的特色活动。 8.开展健康管理签约式服务。 9.群众健身活动团结及活动。

10.社区/村居民健康知晓率75%,健康行为形成率65%,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0%,健康行为形成率60%。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儿童保健门诊中采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健所收治的88例患儿进行对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干预,对比两组儿童保健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交退缩、攻击、强迫、抑郁、多动、交往不良等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社交退缩、攻击、强迫、抑郁、多动、交往不良等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58、2.089、2.178、2.060、2.994、2.875、5.375、5.676,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家属日常生活知识、预防知识、接种知识等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儿家属日常生活知识、预防知识、接种知识等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34、4.007、5.659,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中采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儿童心理状况,促进患儿恢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儿童保健门诊;应用效果

在儿童保健服务中,儿童心理健康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尤其是近些年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之后,儿童接触外界不良思想的概率大大提升,外界的诱惑也不断增加,出现儿童心理问题的概率大大提升。因此,儿童保健门诊还需要更加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给儿童灌输积极向上的情绪,帮助调节儿童的情绪状态,从而促进儿童成长发育。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儿童保健中采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保健所门诊收治的88例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男性患儿27例,女性患儿17例,患儿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0.5岁,平均年龄(6.98±1.03)岁。对照组44例,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最大年龄12岁,最小年龄0.8岁,平均年龄(6.91±1.08)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性高。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了解儿童的症状,做好相关介绍和药物指导、营养指导等。实验组接受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具体操作如下:1)1岁以下儿童的护理。1岁以下的儿童大多沟通能力和自主表达能力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保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儿童的家长,科室人员首先需要了解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和认知水平,然后结合儿童家长的情况,选择家长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讲解健康体检相关知识,让儿童家长了解定期健康体检的重要性;讲解哺乳相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讲解常见儿科疾病知识,包括疾病的类型、临床症状、病因等,让儿童家长能够及时发现疾病,并且尽早的进行诊断和治疗,而在平时生活中,也需要注重各种儿科疾病的预防,降低儿科疾病发病率;讲解儿童营养知识,提高儿童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从而科学的喂养,保证日常饮食中能够满足儿童营养需求。2)1到3岁儿童的护理。在这个年齡阶段,儿童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可以与其他人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并且表达自身的想法。所以针对1到3岁儿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分为家长和儿童两个方面,一方面科室人员需要主动与儿童沟通交流,取得患儿的信任,选择儿童喜欢的方式做好健康指导,并且注意观察儿童的情绪变化以及关注儿童的述求,做到回应性照护,当儿童有了明显的情绪变化之后,及时进行安抚,以免因为不良情绪影响儿童的依从度。另一方面,科室人员也需要加强家属的健康教育,多于家属沟通交流,让家属提高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度,指导患儿家长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保健技巧,从而在平时生活中,多关注儿童的兴趣爱好与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完成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此外,科室人员同时为儿童建立生长发育健康档案,将儿童的各项数据详细的记录到档案中,并且主动了解儿童平时在家里的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引导,让儿童家长了解更多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更好的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3)3岁以上儿童的护理。这个年龄阶段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在这种情况下,科室人员进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注意与儿童的沟通交流,主动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将重心便宜到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上,通过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让儿童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评估儿童的心理状态,分析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指导措施,帮助更好的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状态以及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水平评分作为观察指标,其中心理状态包括社交退缩、攻击、强迫、抑郁、多动、交往不良等;健康知识包括日常生活知识、预防知识、接种知识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30.0软件处理,心理状态评分、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属于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社交退缩、攻击、强迫、抑郁、多动、交往不良等心理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社交退缩、攻击、强迫、抑郁、多动、交往不良等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58、2.089、2.178、2.060、2.994、2.875、5.375、5.676,P<0.05)。

2.2两组患儿家属干预前后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家属日常生活知识、预防知识、接种知识等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儿家属日常生活知识、预防知识、接种知识等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34、4.007、5.659,P<0.05)。

3讨论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心理健康问题一直都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大大提升,当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后,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和发育,严重者还可能导致患儿无法正常的融入社会。因此,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儿保科的医生首先需要提高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认识到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加强自身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和专业性,保证能够更好的完成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需要根据儿童的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关注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然后积极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更好的改善儿童的心理问题。最后,需要加强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让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并且在平时注意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儿童的心理问题,然后尽早的进行干预和治疗,帮助患儿更快的恢复健康,减少不良影响。

本次研究选择88例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患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患儿干预后社交退缩、攻击、强迫、抑郁、多动、交往不良等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更高,患儿家属日常生活知识、预防知识、接种知识等健康知识水平评分也明显更高,表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提高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水平,该研究结果与李三妹在健康教育的实施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儿童保健门诊中采取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儿童心理状况,促进患儿临床恢复,临床保健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利娟.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J]. 家庭保健, 2020, 043(002):39-40.

[2] 孙伟.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心理医生, 2019, 025(003):326-327.

[3] 刘文进.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11(023):75,174.

[4] 苗金燕, 李芳芳. 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46(012):87-88.

[5] 李三妹. 健康教育的實施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家庭保健, 2020, 029(025):178-179.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范文第4篇

年青人外出务工,家庭的经济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留守儿童的成长却令人担忧。除了吃饱穿暖以外,孩子各方面教育均比较缺乏,导致他们的问题越来越多。据有关调查显示:65.9%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性格方面,70%左右的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会替别人着想,经受不起挫折等等,并引起了行为上的较大偏差。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出现这些问题呢?我觉得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良好的亲情关系

在对我校及周边社区200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25%的父母经常给孩子打电话;8%的孩子经常给父母打电话;14%的家长每月回家一次;66%的家长一年中回家两三次;36%的父母一年回家一次;出去后再也没回来过的占1%。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不爱与人交往、少言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教育

调查结果表明,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孙辈往往疼爱有余教育不够。他们更多关爱的是孩子的衣食,对孩子的思想、行为教育则显得比较无力。5%留守儿童是由亲戚做监护,还有3%的是由朋友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这部分监护人通常采取通融政策,该管的不好管太严;管不了、没办法的,就干脆不管。只要孩子平安、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很易出现思想偏差,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习的压力大

“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学习缺乏家长的辅导和监督,学习因而显得困难重重。现在学校大多数班级的学生人数多,留守儿童多,开设的课程多,缺乏家长辅导督促的留守儿童学起来就更加吃力,当孩子觉得学习困难重重时,缺乏适当的引导,导致他们对学习更加缺乏自信。

4.留守儿童的自我调控力差

以上引起“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常常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就是其内部因素。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1.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16.2%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4.3%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7.9%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针对以上成因,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搭建亲子沟通的桥梁,让孩子感觉家长就在身边。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即使家长自己不能陪在孩子身边也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天天联系,经常交流!关心他的生活,了解他的想法,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恰当地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曾有位留守儿童的家长是这样和孩子沟通:每日固定时间给孩子打一通电话,关心孩子的衣食学习。并且每周给孩子深入交流一次,帮助孩子整理遇到的问题,交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做人的道理。另外寒假暑假他也尽量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孩子和自己一起住。有空还带孩子出去走走,增加孩子的见识,拓展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在更广泛的空间内懂得更多。这样一直持续了五年。五年来,家长不仅很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且和孩子的情感深厚,促进了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这个孩子也很一直活泼开朗,甚至比很多不是留守儿童的学生还要优秀。

二、加强家长和监护人的沟通,把对孩子的教育落到实处。

监护人是留守儿童的直接管理者,监护人的管理态度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发展。家长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经常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有助于双方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达成共识,促使监护任务的落实,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和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经常交换意见,不仅能了解孩子的在家的行为动向、思想意识,而且能让老人学习现代教育方法。发现问题,双方还能及时梳理,商讨出更合适的教育方法。如果和照顾孩子的亲戚朋友经常交换意见,则能更了解自己孩子的为人处事,还能让监护人明白家长的教育意愿,达成教育共识,促进对孩子教育落到实处。

小超2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从此他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每天在田里忙着,小超要么跟着爷爷奶奶到田里玩泥巴,要么自己和差不多大的孩子四处玩耍。4年之后小超上一年级了,妈妈回来带他去学校报名,发现小超行为习惯很差,爱说脏话,爱在地上爬着玩……一说他,他还很不高兴,倒地就打滚。妈妈问奶奶,奶奶说他一直都是这样,哄哄他就好了。妈妈心里很难受,找回孩子的爸爸,坐下来和父母彻谈了一天,让年迈的父母明白了除了照顾好孩子的衣食健康以外,还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严格教育。并且给父母提供了一些自己认为适当的教育方法。在儿子媳妇的时时提醒下,爷爷奶奶加强了对小超的行为习惯教育。一段时间过后小超说脏话的次数明显减少,衣服也干净了很多,教育效果十分明显。

三、创设恰当的挫折情景,培养留守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

当今的儿童备受家庭和社会的宠爱。他们从小受赞扬多,批评少。过分的保护使他们不知受挫的滋味是什么,面对困难他们无所适从、惊惶失措。留守儿童在各方面遇到的问题比同龄孩子多得多,遇到困难时又常常缺乏家长的及时指导,因此培养他们的受挫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在教育中,我们可巧妙地创设情境,如设置难题、制造挫折等,使留守儿童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无策,也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后才能取得,以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迎接困难的挑战,以适应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

留守儿童王小虎,一个特别爱哭的孩子。语言课上老师教写“会、写、认、识”四个字,多数小朋友写完出去活动了,而王小虎和另外两个小朋友却还在心不在焉地写着,老师督促他们写字要专心。一会儿,那两个小朋友也写完了兴高采烈地出去玩了。王虎一看,教室里只剩自己一个孩子,开始着急了,低头自己写着写着哭了。老师知道他自尊心强,不愿意落在别人后面,也知道他的动手能力比较差,不喜欢写字。老师轻轻地来到他身边,并没有责骂他,而是微笑着鼓励他说:“今天你写字很用心,还有两个字就写完了。相信下次你一定会写得快一点,和其他孩子一起出去玩”。在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不多一会儿,王小虎也写完了,开心地和伙伴们玩了起来。以后的日子老师只要发现他写字有一点进步就在班里表扬他,发现他有问题就耐心地帮助他。慢慢地王小虎不怕写字了,写字的速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四、交给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留守儿童情绪调控的能力。

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儿童的心理健康。然而儿童之间发生冲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当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好冲动的儿童尤其是如此。留守儿童由于常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缺乏疏导,常常比较冲动,经常为一点小事而把矛盾激化、放大,让自己的人际关系出于比较紧张、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因此培养留守儿童情绪调控能力尤显重要。

培养留守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善于抓住机会,教会留守儿童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方法和策略。比如,对于那些情绪容易冲动的同学,可以让他请一个稳重的同学在自己情绪冲动前提醒自己;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听听音乐,散散步……让他们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情绪调控方法,能缓解他们内心的压力,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有助于和其他孩子和睦相处,大大降低心理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五、交给孩子与人相处的方法,让留守儿童学会人际交往。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得到别人的关心、支持和重视,因此不可避免要与他人进行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心理健康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而多数留守儿童内向,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受点打击,闷在心里,关在屋里,不愿见人。长期下去,思想压力大,包袱重,使其身心不能健康成长。所以,让留守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让留守儿童学会人际交流,首先应该让他们认识到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要平等对待对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其次要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能够与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换意见。同时,让他们明白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懂得体谅他人。再次,要让留守儿童学习一些正确的沟通技巧和有效的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最后,要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能够适当迁就别人,随和的态度在人际交往中是必要的,但是这种迁就是有限度的,随和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更不等于失去自己完整的人格。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范文第5篇

【法规分类】部门规章 【内容分类】 【颁布单位】卫生部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2003年第8号

为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地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保证预防效果,我部组织制定了《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现予发布。 二○○三年五月七日

公共场所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消毒指导原则(试行)

一、非流行区的公共场所是安全的,平时注意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即可,一般不需专门进行消毒。

二、流行区的公共场所除加强通风,保持好环境卫生外,需对重点部位以及人员活动频繁的室内地面消毒。

三、能正常通风处、室外地面以及车厢等交通工具外部不需消毒。

四、消毒的重点部位是:电梯间、卫生间及公众经常接触、使用的器具,包括:柜台、桌椅、沙发、门把手、水龙头、公用电话、电梯开关、公厕、交通工具内部等。

五、流行区一般每日消毒一次,人员流动频繁的地方适当增加。

六、大多数消毒药品均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消毒次数过多、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七、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毒方式,不同消毒产品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要根据消毒对象科学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常用消毒方法请查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http:///)《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或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询问。

儿童健康教育指导范文第6篇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为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都知道,农村地区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也就决定了农村地区儿童教育方面的特殊性。基于此,我们必须要将“乡村少年宫”的效用发挥出来,并且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发展动力。本文将主要从乡村少年宫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全方位的解析,以供业内人士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乡村;少年宫;特殊儿童;心理健康

在我国,少年宫是广大少年儿童开展政治教育和集体文化的活动场所,其建设的直接目的就是提升少年儿童的文化素质,最终促进新式人才培养。但是,少年宫方面的资源是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的,农村地区的少年儿童无法充分享受少年宫优秀资源。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就乡村少年宫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意义展开全面研究。

一、乡村少年宫有利于巩固特殊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我们都知道,在农村地区,特殊儿童主要是以留守儿童的形式而存在,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就会直接导致这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频率过低,所以自然就会导致亲情关系的淡化。基于互动、沟通比较少,这也就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比较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多会产生自卑心理,并且表现出比较内向的性格特点,这就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行。乡村少年宫的出现就克服了这一方面存在的弊端,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亲子交流提供支撑。我们会将城市少年宫的建设模式引入到乡村少年宫中,借鉴其活动形式,比如亲子科普展览、亲子运动会等,这样就可以让儿童與其父母共同参与到项目中来,实现其在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乡村少年宫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它为农村地区的少年儿童与父母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促进其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产生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少年宫还弥补了农村学校教育的短板,实现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农村留守儿童可能会受互联网的影响比较大,这就导致其对网络游戏的抵抗力比较低,加上父母的家庭监管缺失,最终就会使其心灵受到负面影响。总之,我们必须要明确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策略,尤其是对于巩固感情方面要加以注意。

二、乡村少年宫有利于为特殊儿童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城乡教育方面存在着差异,这是不容置疑的。种种因素导致了留守儿童面临着比较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且农村的社会环境也对留守儿童产生影响。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事实,由于留守儿童缺少基本的监管,其比较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进而将其推向不良的发展环境。再就是,很多留守儿童没有主流的价值理念导向,这就可能会产生偏激、片面的价值观,这对其心理健康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都是极其不利的。另外,学校教育是提升留守儿童文化素质的主要支撑,但是很多的农村学校具有比较多的问题。虽然近些年,我国的农村经济、教育状况都有所改善,但是这些传统问题还是依然存在的。在其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坚持应试教育的理念,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很多的学生并不能达到老师预期的标准,这就会使师生关系处于比较僵化的状态,进而使学生产生忧郁、苦闷、恐惧、烦躁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

三、乡村少年宫有利于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

就农村少年宫的本质来讲,其还是以公益性项目而存在的,这也就会使其公益性目的进行扩充。我认为,其最基本的作用还是缩小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逐步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均衡。开展农村少年宫项目,这也就成为了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体现。农村少年宫对于这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传播文化、提高留守儿童的素养、增进他们之 间的情感交流,还能丰富这部分孩子的课余生活。最重要的还是能够将更好地教育资源融入到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中,让他们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素质教育资源,这对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四、乡村少年宫有利于推进全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尚未解决,这也就制约着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基于此,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急切想解决的问题。但是,受经济发展的推动,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迁移,从而投身于城市建设中。但是,这就使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中,托付给老人照看,这就催生出留守儿童群体。留守儿童的成长是表现出矛盾特征的,父母监护方面比较缺乏、学校监管不全面、社会监护不力等,都可能会使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负面状况,比如安全无保、学业失助、品行失调等。一般来讲,农村地区时没有少年宫的,这也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缺少良好的教育资源的重要体现,所以,我们依托农村学校建立起农村少年宫,这会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很好的整合,并且还能够将城市教育资源补充到农村地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能够将社会注意力集中到留守儿童身上,从而更好地发挥少年宫的德育功能,有效推进农村教育的公平。

五、乡村少年宫有利于拓展特殊儿童知识空间

对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来讲,其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教育,但是,课堂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这就使其在获取知识方面处于劣势。同时,他们的活动空间也是比较单一的,主要是学校内部空间和村庄内部空间。所以,农村少年宫的推行,可以让留守儿童增加更多的知识渠道,也能够让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并且可以将新奇的知识传递给少年儿童,这会极大的扩展他们的视野,这也会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对书本知识进行接受,从而为后期的文化学习和道德修养产生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的儿童以留守儿童为主,长期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这就更决定了乡村少年宫的建设必要性,这对农村地区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要从全方位的发展方向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最终能够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明.浅谈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策略[J].四川水泥,2018,(1):193.

[2]叶荣源.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探讨[J].低碳世界,2017,(32):173-174.

[3]厉建飞.谈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策略[J].中国房地产业,2018,(1):243.

本文是2017年度全国少先队研究课题《乡村少年宫助力特殊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号:2017LX93。

上一篇:光伏专业范文下一篇:开学的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