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寿保险个人理财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21

人寿保险个人理财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人在一生中经济财务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地分配收入。如果长期积累养老金,就不必为短期波动所困扰,心理承受能力自然增强,因此,人们尽早地进行养老理财规划很为必要。

我国老龄化程度正在不断增加,为应对未来庞大的养老金支出,国家正不断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因此如何合理安排和规划个人养老保险既是个人理财的重点问题也是关乎稳定的社会问题。本文立足于个人养老保险在理财规划中的主要特征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养老理财规划的策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养老金规划 理财规划 养老保险

一、个人养老理财规划的必要性和特征

个人养老理财规划,即退休规划,是实现退休生活财务独立的一系列理财安排,是为个人客户实现老年无忧目标而提供的财务分析、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

(一)个人养老理财规划的必要性

按照我国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未来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为58.5%左右,即养老金领取水平要尽量保持在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60%左右。这一指标是基于个人基本工资而言,但是如今大多数人的基本工资只占到正常收入的一半甚至更低。假如一个人现在有1万元的月收入,其中基本工资只有3000元,那么现在退休的话以60%的替代率估计,退休金只有1800元,与工作时的总收入相差很大,影响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从2008年各地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来看 ,单靠基本养老金已无法维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虽然未来养老金制度可能继续变化,但为使退休后的生活更安心,还得靠自己多积累资产,且越早积累越好。另外,对马上面临退休的中老年人来说,短期内想要积累养老金,需要选择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以获得高收益,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养老金有去无回,无法养老,风险更大。如果长期积累,就不必为短期波动所困扰,心理承受能力也逐渐增强,因此,人们应该尽早地进行养老理财规划。

总之,为养老做准备,一定要尽早开始养老金的规划,不断吸收市场上最新的养老理财观念,以便为你“经济自主”的晚年生活提前做好准备。

(二)个人养老理财规划的特征

1.帮助老年人解决退休生活的三大经济问题

维持退休生活的基本条件包括稳定的现金收入、适合居住的住房和有保障的医疗费用的来源。实现老年人退休生活的财务独立,是要解决老年人退休生活所要面对的养老金、医疗和住房这三大经济问题。个人养老理财规划帮助退休老年人合理安排养老金的来源、医疗费用的来源以及老年的住房规划等,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

2.追求长期的收支平衡

随着科技、医疗水平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全世界范围内人的预期余寿不断增加,表明退休后的生活期间将会延长,导致养老理财规划的执行时间要更加延长,一般估计需要覆盖人一生的50年左右的时间。

由于上述长期性的特点,且养老理财规划的重要目的是能够给予退休老年人生活的保障,所以养老规划的理财过程中最重要的投资目标是追求长期的收支平衡,而不是简单追求高回报的短期投机行为。

3.锁定养老金账户

要保证养老储蓄切实用于退休后的生活所需,要求锁定养老金账户,至退休时点使用或按照年金支付要求兑现。这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财务规则、金融市场规则等约束手段的支持,以便长期运作、专业管理、保值增值,锁定账户,不达到相应的法定条件不能支取养老金储蓄账户中的资金。

二、养老理财规划的基本策略

(一)完善投资组合

正确的投资组合是成功的关键,多样化投资是长期战略,需要数十年的时间,因此要坚持投资组合。

多元化投资还可以降低重大损失的风险。一般规则是,在资产的配置比例上,40岁时可将70%的资产投资于股票,50多岁时可将60%投资于股票,60多岁时可将个人资产的40%到50%投资于股票,其余的资产可投资于债券和稳健型基金。当离退休越来越近的时候,还需要努力增加现金储蓄。将相当于两到三年生活费用的钱转换为定期存款或货币市场基金,这样当股票或债券下跌时可以保证不会将它们卖掉。

(二)养老规划的工具选择

传统的养老理财工具有银行存款和社会养老保险等方式。但是银行存款难以抵挡通货膨胀,社会养老保险保障的水平较低,只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保障程度较弱,仅仅依靠上述工具进行养老是不够的。

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和丰富,养老理财规划可以选择更多的理财工具,适合养老理财的其他工具还有:商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等。此外,适合养老保险的品种还有黄金投资、房产投资和收藏品投资等,个人要依据对上述品种的熟悉程度、经济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养老理财工具。

(三)充分利用房屋资产

在我国,真正实现“以房养老”的老年人几乎没有,但“以房养老”、“一房养三代”的理念已经在近几年被广泛宣传。金融机构在今后对房屋的处理权上有了突破后,房产抵押市场的流动性就会快速增加,到时候,以房屋养老就可以真正实现了。

(四)努力延长工作年限

延长工作时间,不仅可以推迟动用社会保障资金,而且当你退休时月收入还会更高。同时,退休时间被缩短,靠储蓄养活的时间也被缩短。

在经济衰退期找一份工作对50多岁的人来说比30多岁的人难得多。因此,要从现在开始着手准备打好基础,比如联系一些熟人,加入专门的网络群体,根据自身特长做一些社会服务工作等,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就业机会。

很多人在退休后重新进入企业工作,或者开始自己创业,除了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还可以为自己积累更多的退休金。

(五)退休期的投资组合与养老保险

一般来说,投资者在退休后有两个目标,其一是保证晚年能够过上安逸的生活,其二是能留点财富给下一代。但在退休后进行投资组合决策时面临的三类风险包括储蓄不足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和长寿风险三类风险。

金融资本市场的波动会导致投资组合财富缩小,危及到投资者个人的生活。假若投资者存活的寿命比预期长,将产生储蓄不足的风险。其次,投资者虽然不能消除金融市场风险,但可以遵循资产配置长期策略,通过资产多样化获得收益。为了避免未来消费的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要使未来消费成为重点,提高投资组合中长期资产的比例,减少当前支出,提高储蓄。

目前,中国人的平均期望寿命从68岁提高到73岁,而且还在不断地延长,从而长寿风险也在增长,未来消费的不确定性也不断的增加,死亡风险逐步被长寿风险所代替,社会保险、年金和个人储蓄是退休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防范长寿风险的措施。年纪越大,来自投保长寿资产的收益就会增多 。

购买个人年金是控制长寿风险的有效手段,可以使投资者在剩余生命里每年得到一部分收入。年金有定额年金和变额年金两种。定额年金是保证个人在退休后每年有一个固定收入;变额年金跟年金组合价值有关,价值大小又跟资本市场有关。

退休者还关心遗产问题,但是通过购买个人年金防范长寿风险与给受益人留置财产是矛盾的。在积累阶段,投资者可以购买人寿保险来留置遗产,减少长寿风险与留置遗产之间存在的抵触。

如果退休者不介意遗产,那么年金购买越早越好。年金具有不可逆性,如果投资者过早死亡,年金现金收入就停止。因此,购买年金可以等到退休后再打算。

三、养老理财规划的三个建议

(一)结合自身需求,参考专业建议

养老理财规划首先需要结合自身的需求和情况;其次,养老理财规划由于可选品种多、周期长、影响因素多,建议多征求专家建议。个人可通过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专业机构了解更多理财信息和理财建议,也可以向独立的理财顾问机构征求理财建议。随着理财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业机构在提供理财建议和理财服务时,已经由原先的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转变。这样可以使养老规划更合理、更科学。

(二)商业保险必不可少

基金投资、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等养老规划的常用工具在长期回报方面都具备优势,而在保险保障方面,商业保险是其他养老理财品种所不能替代的,同时也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商业养老保险操作相对规范安全,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应增加重大疾病险、医疗险和意外险等保险品种组合,以提高应对大病或意外事故的风险承受能力,为晚年生活提高保障。

(三)兼顾长期收益和流动性需要

养老理财规划是一项长期的理财规划,在理财工具的选择上要重视长期收益。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在获取长期收益方面都具备优势,年轻时对上述品种的投资比例可以相对高一些。随着年龄的增加,风险承受能力逐渐减弱,可以逐步增加对债券或债券型基金等品种的投资比例,同时要兼顾流动性,以货币市场基金或活期存款的方式保证流动性,至少保证手头有预留3-6个月支出的应急资金,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增加预留1-2年的应急资金,提高养老资产的流动性。

四、总结

老年退休养老是每个人都需要去面对的人生过程,人们都希望退休后能实现较为优质的生活,养老理财规划是帮助每个人实现退休目标的重要途径。由于个人养老规划覆盖的时间长,面对的风险多,更需要人们提前预期到退休生活面临的各种风险,提前规划应对。

参考文献:

[1]宗学哲.小康家庭的养老理财规划.金融博览(银行客户).2008(05).

[2]段伟平.为退休老人养老理财支招.金融博览.2009(04).

[3]汪磊.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理财研究.科技经济市场.2009(01).

[4]李萍.中国人应该如何投资理财—一个美国投资理财师的理念借鉴.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03).

[5]褚学力.女性理财锦囊.理财.2010(05).

人寿保险个人理财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月9日,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首次公开全面阐述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在经过二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增速的回落是难以避免的,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才是直面新常态的应有战略。

为此,国家制定了具体的宏观政策。一是经济增速告别8%以上的快速增长,回落至7.5%左右。二是宏观政策告别大幅度强刺激,只要经济增速在7.2%以上,不再采取非常规的刺激措施。三是经济增长动力告别政府投资,让位于民间投资;告别出口拉动,让位于国内消费,使创新驱动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主要杠杆。四是在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大力扶持服务业,经济结构“避重就轻”。五是告别货币推动型增长模式,不能让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泡沫和债务杠杆高于经济增长本身。

而从微观的大众投资者出发,新的经济常态又将带来哪些变数?楼市、股市等曾让投资者一夜暴富的概率大大降低,一些安全性更高、收益更具有长期性的投资渠道将会大行其道;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单纯依靠社会保险将难以完成养老金的足额积累,保障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将更多依靠商业年金险完成;富裕人群已经进入需要考虑财富传承的人生阶段,如何保证遗产不缩水成了当务之急……

因此,在新的经济常态面前,大众投资者需要适时转变观念,形成能够适应新常态经济的投资理财新思维。

理财并非创造财富,而是让现有的财富得到合理的规划,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以达到维持现有生活水平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在新的常态下,一个扎实、稳健、有效的理财规划应该以防守为前提,而财务规划防守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保障。

人们往往只专注于保险的防守功能,却忽视了保险也能满足人们对长期稳定收益的理财需求。据了解,当下一些创新型的保险理财产品已经实现了客户对于资金灵活性的需求,而保险对于家庭财富完整传承更是有重要作用。

新常态的到来需要人们引入保险理财的思维模式来制定适应变革的理财策略,让正在成为趋势的中长期投资手段助力中国家庭财务规划的健康养成。

人寿保险个人理财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2、试论网上银行的基本特性

3、从中外差异看“全面”理财

4、个人理财求新求变不断成长

5、个人理财市场百花齐放

6、关于银行理财收益率的调查报告

7、我市理财规划师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8、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及创新性研究

9、海外个人理财注重“量身定做”

10、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特色课程群的改革

11、现代金融市场运作模式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战略

12、我国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研究

13、《个人理财》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4、随手记:卖软件还是做平台?

15、金融开放条件下中资银行的发展战略

16、失地农民理财能力研究

17、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8、商业银行的消费金融服务创新

19、土豪,到网上放个贷?

20、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SWOT分析

22、互联网背景下县域农民个人理财问题研究

23、基于三全育人视角大学生金融素养培育融入《个人理财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4、国内外互联网保险发展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5、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理财业务发展探索

26、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研究

27、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及管理

28、“理财直播”应重视合规风险

29、我国第三方理财发展探讨

30、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

3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及趋势

32、浅谈商业银行体系下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33、个人选择投资理财的策略分析

34、规范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建议

35、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研究

36、基于“互联网+”的“个人理财”双语课程教学优化设计

37、监管新规出炉互联网保险难“任性”

38、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建议

39、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地区理财问题研究

40、解码互联网保险生长路线图

41、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现状研究

42、青年理财 让自己更值钱

43、基于商业模式理论对平安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现状研究

44、4招,只吃收益,不吃亏

45、互联网金融模式及风险监管思考

46、关于区块链保险服务创新项目

47、互联网金融的两条路径及发展空间分析

48、浅议银行个人理财业务

49、新华保险:重磅推出“金彩一生”

人寿保险个人理财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养老金风险是我国养老体制改革、经济环境变化以及人口结构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辽宁省为区域,以经济转型期为背景,从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出发,分析影响辽宁省养老金支付能力的因素,提出应对措施,通过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规范养老金基金运行管理,建立多元的养老保险体系和加快经济转型,从而提高养老金的支付能力。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转型期;养老金;支付风险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放缓,特别是能源产业和重工业的发展低迷。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陷入困境,率先走上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道路。然而,受困于整体经济低迷的影响,转型的效果并不明显。根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辽宁省的GDP仅为3.0%,同时由于辽宁特殊的人口结构,老年人剧增,经济转型造成离退休人员急速增加,使得养老保险的支付能力下降。未来几年,辽宁省的养老金缺口不断加大,将达到二千多亿元,而全省的个人账户基金则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同时辽宁省的人口老龄化也较为严重,2014年为19.6%,高于全国4.7%,2015年则达到20%。辽宁各级政府财政开支都用来填补养老金缺口,没有余力扶持新兴产业。从而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经济发展无法维持,养老金支付风险也越来越大。妥善的解决养老金风险的问题,不仅能够免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还能够促进辽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辽宁省养老金支付风险的分析

(一)制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隐形债务

我国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基金模式,将现收现付与基金积累相结合,是一种部分积累制的基金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历次的改革中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隐性债务,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

作为一个重工业大省,辽宁在过去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率,顺应改革开放的要求,国家对辽宁省的许多国有企业进行了改制,在客观上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却也加大了下岗职工的比重,产生了更多的养老问题。辽宁省养老保险的改革也遭遇到了“空账”问题,在制度运行中,需要用“新人”个人账户中累积的资金去支付“中人”和“老人”的养老金,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特别是重工业和能源产业受影响较大。辽宁作为重工业大省,经济所受冲击尤为严重,经济转型开始成为政府的重中之重。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初期,经济发展还未步入正轨,使得企业职工下岗退休人数不断增加。同时,社保制度历经几次改革,部分已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相对较低,物价水平却在不断上升。事实上,这也给许多企业带来了负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出现很多拖缴与欠缴养老金的情况,使得个人账户空账情况更加严重。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支付风险

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省提前4年便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快。2015年,辽宁省老龄办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辽宁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879万人,占全省人数的20.6%,比2014年增长5%,比全国高出4.5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

辽宁人口老龄化有其特殊的历史和政策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了恢复和发展辽宁重工业基地的建设,许多青年劳动者被调入辽宁。随着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上世纪50年代,又不断有大量的大学、中专毕业生、转业军人陆续分配到辽宁。这客观上造成了辽宁城市人口比重高、青壮年人口比重大的人口结构。而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辽宁省人口的年龄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人口群体过于狭小,老年人口迅速增多。这种老龄化并不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结果,而是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的产物。随着老年抚养比的不断加大,养老金的收入能力不断下降,而支付水平却在不断上升,从而造成严重的支付风险。

(三)财政支付能力變化产生的支付风险

2014年12月,养老金并轨方案正式施行,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成为养老保险补贴的两大来源。根据这一方案,中央财政对养老保险的补贴设定为个人账户资金的3.75%,地方财政补贴水平为个人账户资金的1.25%,居民需要缴纳3%,共同构成个人账户8%的水平。由于辽宁省作为试点省份,要求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居民能获得养老保险。但中央财政使用定额补贴方式,约定每年向辽宁省提供14.4亿元养老资金。随着老年人数的不断攀升,辽宁省地方财政所承担的压力将会不断增加。另外,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地方财政给予帮助,使得养老保险补贴的压力更加巨大。

根据测算,辽宁省城乡居民养老金月均水平从2013年的56.65元逐渐上升至2025年的80.77元,再看财政负担则只能维持在0.4%。因此对财政而言,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财政对养老金的支出能力会不断下降,从而影响养老金的支付能力。

(四)养老金政策调整产生的支付风险

2015年11月3日,根据国家养老保险政策的要求,辽宁人社厅发布《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

在此方案的基础上,出台了养老金的上调方案,2016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上调幅度将达到10%,按月按年计算。据2016-2021年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统计发现,近年来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的幅度均超过了10%,2015年人均涨幅184元,调整后突破2000元/月,达到2033元。2016年养老金调整的幅度涨幅约6.5%左右,这样人均上涨将达到203元,调整后或达到2236元。

毫无疑问,养老金的上调将会使更多的人受益,但与此同时,养老金的收入在短期内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为了完成政策的要求,势必会加大政府的财政支出,而政府的财政支出又受困于经济的发展,从而对养老金的支付能力产生考验。

二、化解遼宁省养老金支付风险的建议

(一)建立可持续养老金个人账户

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必须根据经济时代的不断变化,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推出新的改革制度,以满足所有社会保障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面对个人账户不断贬值,辽宁省可以对社保基金进行系统的管理投资,通过采用购买政府债券,或者一些稳妥的股票等方式,不但可以分散基金的运营风险,也使得基金投资方式更加多元化,实现自我保护式的个人账户管理模式。同时政府也可以将基金用于投入市场,这其中大多数资金应该用于固定收益类,从而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同时要加强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监管。一方面确保基金能够保值增值,另一方面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渗透,产生挪用现象。相关行政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征收机构的个人账户基金征收、上缴、运营、支付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基金安全合理的运行。同时依法审查个人账户基金,保证账户使用的合理性。确保待遇领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接受群众监督。

(二)落实延迟退休政策  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现如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按照人社部的计划,我国将于2017年推出延迟退休计划,并于2022年正式实施。在短期内,积极落实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些问题。同时,延迟退休年龄也有其多方面的原因。

1.符合人口寿命增长的趋势。随着经济社会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我国的人口预期寿命在显著增加,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5岁。而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从1951年实施以来基本沿用至今。人口预期寿命变化,需要通过改革退休年龄来适应这种变化。

2.延迟退休有助于降低人口老年扶养比,缓解社会抚养压力。由于辽宁省特有的人口年龄结构,受人口老龄化影响较大,平均每个劳动年龄人口所供养的老年人在不断增加。客观上来说,延迟退休年龄,有助于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扶养压力。

3.延迟退休是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随着劳动条件和环境的不断改善,平均劳动强度降低,对于许多专业技术岗位来说,五六十岁的职工依然能够适应岗位。对于辽宁省来说,这些退休人员拥有熟练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这部分人过早退休,是对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充分的开发这一人力资本,不论是促进经济发展,还是缓解养老压力,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三)发展多元养老保险体系减轻财政压力

对于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体系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支柱:一是基本养老保险;二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三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而在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方面,发展的则较为缓慢。

对于辽宁省来说,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着较大比重,而目前只有部分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一些中小企业受困于自身发展的不足,不愿意在企业年金方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不仅要从经济层面,还要从政策层面调动企业建立年金的积极性。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或者适当降低缴费基数,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员工参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充分发挥第三支柱的补充养老作用。对于辽宁省来说,为了减轻政府在养老金财政支付上的压力,可以适当拓宽养老金筹集的渠道,充分发挥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作用,提高养老金的综合替代率,维护养老金的支付水平,提高养老金的支付能力。

(四)发挥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社会保障职能

如何解决养老金支付风险的问题,根本上要依赖于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更为不利。因此,政府要在经济转型的这一期间,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抑制经济发展的颓势,才能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保障财政支出中养老金的比重,更好的分担养老金支出的风险。

同时,需要发挥好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积极落实国家的养老保险政策,保障养老保险费用的支出和征缴。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使征缴过程规范合法,保证养老保险的有效累积。在征缴养老保险费用的过程中,要严格查处采用虚假财务报表,利用漏保及假账来减少甚至躲避养老保险缴费基数。要建立起企业参保人员信息库,将用人单位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登记入数据库,做好数据库日常维护工作,严格遵守养老保险登记等法律责任,要加大对养老保险登记、缴费等环节监督力度,提升养老保障征缴工作的实效。

目前,对于处在经济转型期的辽宁来说,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保证养老保险的稳定运行,才能通过适当的财政补助来对做实个人账户进行支持。政府可以一方面解决隐性债务,另一方面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做实个人账户。其次,应该更多的投入政策引导和扶持,促进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推动多样化的养老方式,来减轻政府财政的负担。同时充分的利用市场,让养老金实现保值增值,弥补一些养老金缺口,政府也要加强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避免腐败滋生,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流失,从而提高养老金的支付能力。

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2]邓沛琦,黄贻芳.湖北省城镇企业社会养老保险支付风险与控制[J].当代经济,2015,(4).

[3]刘钧.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预警和防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刘海宁,穆怀中.辽宁省养老保障地方财政支持能力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责任编辑  宋桂祝

人寿保险个人理财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 自医疗保险的个人账户政策推行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它的功能和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利用南京市医疗保险数据,采用非平衡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及Robust和cluster校正的方法,对2002—2006年门诊患者个人账户与医疗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账户在一定程度上有朝着约束医疗费用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对于退休人群而言,医疗个人账户资金在医疗需求更大的人群中得到了释放,而在医疗需求较小的人群中得以储存。该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个人账户对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与预期的政策目标基本一致。

关键词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医疗费用

一、研究背景

医疗保障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福利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安定团结的重要手段,也是解除国民后顾之忧从而扩大内需的重要机制。目前,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主要由三大保险构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三大制度中建立时间最早、保障水平最高、运行最完善的制度安排,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运行机制对其他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标杆和参照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伴随国家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始于50年代的公费和劳保医疗制度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和转型挑战,中国政府开始了城镇医疗保险体制的改革历程。1994年,“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在镇江和九江两市启动。“统”指的是社会统筹账户(Social Pooling Accounts,SPA),“账”指的是医疗个人账户(Medical Saving Accounts,MSA),一般被称为“个人账户”。“统账结合”的筹资模式是改革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新制度安排下个人账户的实施效果成为人们评价新医保体系成功与否的重要方面。医疗个人账户最早产生于新加坡。20世纪8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苦于医疗费用的飞速增长和效率极其低下,于是重新设计了医疗筹资以及付费模式,强制人们把一部分钱存起来,专门用于支付自己以及家人的医疗费用,这就是个人账户。

中国“统账结合”的模式实践至今,已经有15年的历史,主要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道式”,该模式下个人账户、个人自付和社会统筹资金顺序释放,个人账户用来支付最低段的医疗费用,不分门诊和住院。镇江医保是“通道式”的典型代表。另一种是“版块式”,该模式下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门诊费用,社会统筹基金主要支付起付线以上的住院费用和少数几种门诊慢性病费用。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都采用“版块式”的模式。在“版块式”下,个人账户负责门诊费用的支出,统筹基金负责住院费用。参保人为了节约个人账户中的基金,可能出现用住院服务替代门诊服务的现象。于是,一些城市的医保机构推出了门诊特种慢性病报销办法,由统筹基金支付几种常见慢性病的门诊费用。该政策的实施目的在于,一是提高参保人员的待遇,二是解决用住院服务替代门诊服务的问题。该模式已经由最初的“版块式”转变为“统帐结合”下的“综合模式”。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市于2001年开始实行“统账结合”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目前南京市的医疗保险统筹基金除了用于支付起付线以上的住院费用,还用于分担48种门诊特种慢性病的医疗费用。医疗个人账户既可以用于支付普通门诊费用、定点零售药店购药费,也能用作职工住院和门诊特种慢性病费用中个人负担的费用。

医疗个人账户的设计初衷,一是期望控制不断飞涨的医疗费用,同时也希望通过个人账户结余资金的有效积累,来应付未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长。但自医疗个人账户推行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它的功能和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从国外的研究来看,Query(2000)认为美国私人保险领域引入医疗个人账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不断攀升的医疗费用,二是持续衰退的私人医疗保险。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医疗个人账户的积累有助于分担未来的医疗费用。由于这些花费主要在退休后发生,所以个人账户可以被用于退休后医疗费用的支付。同时,Springer(2000)指出,在自由的医疗服务市场中,医疗个人账户计划很可能既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又有助于缓解医疗费用的增长。但Barr(2001)认为,尽管医疗个人账户致力于增强个人自身责任意识以控制医疗费用,但新加坡卫生筹资的成就主要应归因于政府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严格控制。

自“两江试点”以来,我国学者对个人账户的看法也持不同观点。林枫(2004)认为,个人账户归个人所有,一定程度上对患者形成自我约束,同时,有利于医疗市场中形成合理供求关系,改善医疗资源配置效率,能够减少医疗供需双方过度供给与过度消费行为。王晓燕(2004)从理论层面证明,个人账户作为一种激励性的保险计划,可以促使参保人员采取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有意识增加预防、保健方面的费用达到个人福利最优,进而达到社会福利最优。但有学者指出,在个人医疗账户存有大量资金结余的情况下,继续强化个人医疗账户的积累功能将对基本医疗保险发挥其共济作用带来不利影响。薛新东和赵曼(2007)指出,医保个人账户运行效率低下,费用控制功能有限,建议取消我国目前的医保个人账户。但是,有学者通过实地调研得出,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直接归于个人账户的设计,问题的出现与门诊待遇和住院待遇不平衡有很大关系。所以简单的取消个人账户,实行大病统筹的办法,从控制基金风险的角度来说是不可取的。目前,国内从定量角度对医疗个人账户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Liu et al(2002)和刘国恩等(2003)根据镇江医疗保险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实施以个人账户为特点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后,居民医疗总费用有所下降,门诊对住院的也有一定的替代影响。刘国恩等(2008)的近期研究还表明,在“通道式”统账结合模式下,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控制起付段支出和统筹支出增长的作用。

个人账户是针对需方行为的一种费用控制措施,学术界关于个人账户对医疗支出的影响作用始终存在争议。本文目的在于,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医疗个人账户的设置对个人医疗支出的产生了何种影响,为医疗保险政策的完善和深化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数据描述

该研究的数据来源于2001至2006年南京市门诊患者医疗保险数据库,合并医疗费用及个人信息库的相关变量,构成面板数据(Panel Data)。2001年南京市参保人员约23.8万人,根据课题组的抽样方案,研究样本量占总参保人数的10%。经代表性检验,抽取样本的分布与总体分布一致。为了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观察数据的走势,本文选取2001年参保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在2002至2006年间的门诊就诊情况。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可获得的数据,我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法(Unbanced Panels)进行估计。在剔除掉缺失了重要变量的观测值

后,进入非平衡面板数据的有效样本量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各年在职人群就诊人数在11000人上下浮动,无明显增减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退休人员的就诊人数逐渐上升,由2002年的3872人增加到2006年的6336人。由于在职人群占总人群的比重大,所以从就诊人数的绝对值来看,各年在职人群的就诊人数约为退休人群就诊人数的2倍左右。

根据2003—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的医疗保健价格指数,对历年的医疗费用进行调整后,每年门诊患者的人均费用如图2所示。2002—2006年间,门诊患者总样本每人的年均门诊费用逐年上升,由593元上涨到1176元。历年退休人群的年人均费用均高于在职人群,约为退休人员年人均费用的2倍,这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人口老龄化将会给医疗保险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二)基本模型

基于我们面板数据的优势特点,本文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FE)的估计方法,以削除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变量影响和难以观测的个体异质性,集中考察个人账户积累量和工资水平对个人医疗支出的影响,基本模型设定如下:

yit1msait2incit+aiit

模型中下标i、t分别表示“个人”和“时间(年)”;msait表示第i个人在第t年的各项医疗支出;incit表示第i个人在第t年年初个人账户资金积累总量;ai表示第i个人的年度工资水平;£;。是时间固定效应,即年度虚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为了确保模型的稳健性,本文在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的基础上,引入Robot和chuster方法对标准差和残差进行修正,放宽回归方程中随机误差项独立的假设。

表1列出了与分析相关的变量的统计描述。在变量的选择上,本文主要关注的因变量包括:医疗总费用、个人账户支出、社会统筹支出,以及个人支付。其中,医疗总费用是后三者之和。最主要的两个自变量为:一是MSA年初额,它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个人账户资金积累总量;二是个人的年工资水平。此外,本文引入了年份虚拟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因为各年相关政策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变化可能会对分析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固定模型自动削除了如性别等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人变量。对于不可观测的个人信息,我们假定其在五年的时间里变化不大。

三、主要结果

表2为门诊在职人群的模型估计。结果显示,MSA年初额对门诊患者医疗总费用的负向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Robust和Cluster校正后,二者的相关关系不再显著,回归系数仍然为负。不论是固定效应还是Robot和Cluster校正后的结果,MSA年初额与个人账户支出的正相关关系,MSA年初额与社会统筹支出的负相关关系,以及MSA年初额与个人现金支出的负相关关系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并且Robust和Cluster校正的结果和基本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相似,标准差也较接近。在控制时间变量的影响后,MSA年初额每增加10%,门诊患者的医疗个人账户支出增加1.13%,社会统筹支出减少0.5%,个人支出减少0.96%。

个人工资水平与门诊总费用、个人账户支出、社会统筹支出,以及个人现金支出等各项开支都显著正相关。工资水平每增加10%,门诊医疗费用将增加1.77%,个人账户支出会增加0.79%,社会统筹支出上升0.42%,个人的现金支出也会增加0.53%。

如表3所示,门诊退休人员的Robust和Cluster校正结果与固定效应的结果一致,仅标准差略有增加。与在职人群的回归结果相比,门诊退休人员的MSA资金总量与门诊医疗总费用显著负相关,与三个分项费用(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及个人支出)的关系和在职人群一致。MSA资金总量每增加10%,门诊患者的医疗总开支减少5.03%,医疗个人账户支出增加2.86%,社会统筹支出减少4.11%,个人支出减少3.46%。此外,工资水平对各项医疗费用的影响不太显著。

为检验上述结论的稳健性,我们进行以下敏感性分析:(1)将五年都有数据的门诊患者形成一个完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Robust和Cluster校正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与上述结果吻合(仅系数数值略有变化);(2)分别使用2002、2003年参保人群的相关信息,对其参保后几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一致。

四、讨论与结论

本文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主要分析了南京市2001年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人群,在2002至2006年间个人账户与门诊医疗支出的关系。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大致得到如下结论:

1 对于不同的人群,个人账户总量对门诊医疗总费用的约束作用有所不同。在职人群的门诊医疗总费用受个人账户总量的影响不显著,不过从回归系数的方向来看,负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反映了个人账户有朝着约束医疗费用的方向发展。从上文对样本人群历年医疗费用的描述结果可以看出,在职人群的年人均医疗费用远小于退休人员的医疗开支。因此,导致回归系数不显著的一个可能原因是,与退休人群相比,在职人群的身体状况尚佳,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小,加上在职人群的缴费基数较大,个人账户资金划入量较多,所以在职人群的门诊开支更多的是受到身体状况等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医疗个人账户总量对其门诊费用的影响作用有限。对于退休人群而言,个人账户总量与医疗总费用显著负相关。从图2可以看出,退休人员的年人均费用远高于在职人群的开支,门诊花费高。因此,回归系数显著负相关的一个可能原因是年初个人账户资金越多的这群人,是健康状况更好的人群,他们看病就诊的概率较小,由此导致个人账户资金越来越多,而医疗费用开支较小。相反的,对于健康较差的退休人员,其医疗服务需求更大,所以年初个人账户总额也越来越少。两类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同,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度也不同,从而导致医疗费用与年初个人账户总额呈反比关系。即,账户积累越多的人群,医疗花费越低;而账户积累越少的人群,其医疗花费越多。从某种意义上讲,医疗个人账户的“蓄水池”功能有所体现。因为医疗个人账户资金在医疗需求更大的人群中得到了释放,而在医疗需求较小的人群中得以储存。

2 不论是在职还是退休人群,个人账户总量越多,账户支出就越多,个人支出越少。由于个人账户支出直接与账户存量挂钩,所以账户开支与账户资金总量显著正相关这点不难理解。又由于在南京市医保“统帐结合”的“综合模式”下,医保患者自行选择用个人账户或者自掏腰包的方式,支付医疗费用中个人自付的部分。本文的回归结果至少从实证角度证明了一点,就是在医疗个人账户总量较多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还是会选择先用个人账户的钱,而不是自掏腰包,

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的医疗费用。

3 不论是在职还是退休人群,个人账户总量与社会统筹支出呈反比。南京市的门诊费用中可以报销的部分是门诊特种慢性病。对于能够进入社会统筹的人群,其个人账户及现金支付的总量都达到了一定的起付线标准。由于患者更倾向于先使用个人账户的钱,再用现金支付,所以社会统筹支出越多的人群,其个人账户总量也会越少,而社会统筹支出较少(或者没有支出)的人群,其个人账户的总量会越大。

4 在职人员的工资水平与各项医疗支出正相关,而退休人员的医疗支出受工资水平影响甚微。对于在职人群,经济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购买力水平。其中个人账户的划入量与个人工资直接挂钩,所以个人账户的支付能力也直接受到个人工资的影响。而对于退休人群,其账户资金划入量与本人的养老金直接挂钩,其划入基数远小于在职人群,所以个人账户的资金总量不大。再加上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远高于在职人员,所以退休人员的工资水平(在医疗保险中反映为养老金水平)对医疗费用没有明显影响。

在城镇医疗保险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账户的设立受到了很多质疑。不可否认,制度设计和执行等多方面的原因确实导致医疗个人账户还不够完善,其缺陷和问题不可避免。但从数年的运行情况来看,个人账户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主要的实证结果显示,在现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安排下,个人账户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策设计的初衷,尤其是对于退休人员而言,医疗个人账户资金在医疗需求更大的人群中得到了释放,而在医疗需求较小的人群中得以储存。作为社会三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制度稳定、有序的发展是经济进步的根本保证。所以从短期来看,取消个人账户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如何完善个人账户,促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有效运行,从而为国家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医疗保障是决策部门需要深思的议题。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由于数据的限制,本文仅对门诊患者的门诊总费用和各项支出进行了分析,没有涵盖住院人群的医疗支出状况。

(2)为了尽可能充分利用样本数据,本文使用的是非平衡面板数据。不过文章对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的结果与非平衡面板的结果一致。

(3)由于缺少疾病信息,文章没有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控制。不过本文的样本数据是门诊患者,所以病情严重程度可能更多的是影响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相比之下门诊费用受到的影响较小。如果可以获得更全面的疾病信息,进一步研究可以考虑将病种和患病程度纳入到模型设计之中。

人寿保险个人理财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资产体系日益完善以及经济领域的持续开拓,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问题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财务管理能够体现出人寿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并且暴露潜在的财务风险。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人寿保险行业迅速发展,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也越来越重要,需要保险公司做好财务风险分析并加以完善。本文简要介绍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优化财务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金融业也持续改革,人寿保险公司在这一背景下,面临着更大的财务管理压力。人寿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领域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控制财务风险,确保人寿保险公司持续发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偿付能力方面的问题。当前一些发动国家的人寿保险公司纷纷采取偿付能力的管理模式,起管理方法是按照偿付能力额度以及最低偿付能力标准比值对人寿保险公司经营情况做出判断。人寿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管理任务主要就是防范财务风险并且预测财务风险。我国部分人寿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比较差,存在着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加大财务管理风险。

2.资金运用渠道方面的问题。我国人寿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方面同发达国家比较而言不够多元化。近年来人寿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方面已经日趋多元化,也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并且刺激债券市场的发展。但是同发达国家的人寿保险公司比较而言,我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比较差,在资金运用的渠道方面不够多元化。人寿保险公司的资金大多数沉淀在银行当中,只能获得较低利息,无法满足投资收益以及资金增值的要求。这就要求人寿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的渠道方面不断进行开拓。

3.财务报告以及财务检查方面的问题。我国人寿保险公司在财务报告以及财务检查等环节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监管方面问题集中体现在监管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不够重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安全检查。制度层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我国的会计制度同国际会计制度存在脱节,并且会计报表准确度也比较低。单据统一领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公司的单证制度不够健全,导致数据失真的非常普遍,从而导致人寿保险公司出现资金损失问题。财务报告以及财务检查当中的问题如果迟迟得不到针对性的处理,会给保险公司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

二、人寿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优化措施

1.确立现代化财务经营理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寿保险公司需要确立最有效益理念、市场经济理念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理念等全新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同时密切关注经济环境的动态变化,将保险公司的经济要素同财务管理机制密切协调。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借贷关系日益普遍的情况下,人寿保险公司管理人员应当确定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充分应用于经营管理的实践过程当中,从而持续改善财务管理的质量并且减少成本费用,最终增加人寿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例如人寿保险公司应当利用自身社会信誉以及税务机构对其缴税的宽限,把缓交应交税金并进行短期投资,有效减少机会成本的同时加大收益。

2.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要想构建全员理财的格局,需要人寿保险公司积极贯彻执行政府制定的财务工作人员培训以及考核计划,确保财务工作人员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财务实务操作水平。除此之外,人寿保险公司需要严格根据有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相关规定,来规范设置账簿以及会计科目,严格规范日常经营的保险业务,禁止越权经营、设置账外账、挪用甚至垫支保费等行为的出现。人寿保险公司还需要执行科学财务预算管理,借助于动态分析以及监控校正预算指标,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目的。比如人寿保险公司可以在内部管理工作当中落实业务处理机制、财会软件以及收付费软件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有效确保经营数据的可靠真实,为贯彻执行财务预算管理提供坚实平台与基础。

3.严格控制赔付出口。由于赔款支出是人寿保险公司最主要的经营成本之一,人寿保险公司应当从以下三个环节严格控制赔付的出口。首先是要减少人为的道德风险,公司需要选聘那些有资格理赔人员,定期进行岗位的轮换,持续强化理赔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查勘定损以及理算核赔人员责任心,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人为道德风险。其次是要防范自然风险。人寿保险公司需要加强对意外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等风险的预防,有效降低保险标的发生事故的风险以及因此导致的损失。再次是控制理赔过程当中的风险。人寿保险公司应当持续完善并且贯彻执行双人查勘制度、医疗专家审核制度、现场查勘制度、大额疑难调查回访制度、理赔约束制度以及理赔分析制度,最大限度确保制度的执行效果,从而有效堵塞理赔环节的漏洞,真正实现查勘、定损以及定责的准确无误。除此之外,人寿保险公司应当充分利用分保技术,随着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人寿保险市场面临更为复杂的风险。因此人寿保险公司需要综合使用法定、临分、协议、企财险超赔以及巨灾超赔等方法与政策,科学合理地转嫁风险,确保各级公司机构良性运作,增强自身业务承保的能力以及影响力从而不断提高经营绩效。

4.利用EVA法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人寿保险公司需要将EVA指标分配到各个业务单元当中,将指标完成的状况当作衡量业务单元业绩的重要依据,从而将资金真正投入那些可以创造价值的保险业务当中,实现规模增长以及效益提高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人寿保险公司应当尝试应用EVA中心法以及EVA驱动法这两种方式来单独进行部门的业绩评估而强化部门经理直接可控业务的价值。除此之外,人寿保险公司还需要构建基于EVA的激励计划,为高业绩管理人员提供奖励的过程中有效控制管理人员追逐短期利益的动机。

综上所述,随着人寿保险公司的不断增多,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从而面临着财务管理的压力。这就要求人寿保险公司转变传统财务管理的理念,确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持续改善人寿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手段,增加人寿保险公司利益并增强起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艳.浅谈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现存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方法[J].2014,15(10):112-120.

[2]戴成峰.论滚动预算在人寿保险公司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会计,2014,11(2):159-170.

上一篇:乡镇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论文范文下一篇:农村普法宣传研究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