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探究论文范文

2024-03-16

初中数学复习探究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明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一个成功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教学伊始就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一、兴趣导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无不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从教学伊始入手,如果学生带着好奇心、求知欲进入学习, 那么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导入环节,必须考虑学生的兴趣点。

例如,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节内容,学生不仅要掌握点的坐标,还要掌握四个象限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伊始,笔者先以“你们经常去学校门口的哪些地方?”为主题进行小调查,顺势以学校前的十字路口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笔者的描述,鼓励学生寻找他们经常去的强盛超市、药店、书店等地。一提到耳熟能详的地点时,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到寻找坐标点的活动中来,不知不觉已经进入学习状态。

又如,教学“平方差公式”一节时这样引入: 有一个狡猾的庄园主, 把一块边长为x的正方形土地租给老实巴交的张老漢种植。一年后, 庄主对老汉说:“我把这块地一边增加5米,另一边减少5米继续租给你,你也没吃亏, 如何?” 老汉一听,觉得是没吃亏就答应了。回到家中,就把这事跟邻居讲了,邻居却叹了口气,告诉他吃亏了。老汉很吃惊,大家能告诉老汉为什么吗?实践证明,这样引入,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立马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让学生根据投影仪投出的问题看书,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不能在书上直接找到的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异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把透明胶片分发到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胶片上。然后教师把他们的讨论结果投影出来,让全班学生与教师一起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写出的结果最简单、最准确。之后进行练习,通过分组讨论,组内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胶片上,再投影出来,组织他们讨论解决。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的精神,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

三、引导学生积极质疑

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反馈教学评价,调控教师教学,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引导学生思维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质疑。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设疑,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意识和毅力。同时在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予以解答,努力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教师激发学生质疑的另一途径便是善于逼着学生提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奖励,从而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四、采用激励策略,多表扬少批评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表扬”这个手段来激励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记得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学生由于受到笔者的批评,产生了逆反心理。为了表示抗议,竟然不做笔者布置在黑板上的练习题。笔者很着急,但一时又想不出法子。这时恰好他的同桌说:“你怎么不做黑板上的作业?”笔者及时抓住这个好时机,说:“他是在思考,如果不经过思考,怎么能做正确呢?”这个学生听了之后,立即就取出了练习本开始做题了,这样把消极对抗转化为积极配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气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适当运用激励手段,变“表扬少、批评多”为“多表扬、少批评”,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获得满足感。

编辑:谢颖丽

初中数学复习探究论文范文第2篇

一、反馈与矫正的一般原则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种重要基本原理。它是指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然后把其作用的结果返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作用。通过反馈,可以不断地矫正偏向和失误,逐步达到预期的目的。一般说来,反馈与矫正有如下几条原则。

(一)适时反馈,及时矫正

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发现有两种不正常现象:一种是备课。教师根据主观意识,提前几天或几个星期备课,个别的教师甚至将纸张发黄的陈旧教案拿到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结果怎样呢?本来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在津津乐道,而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却蜻蜒点水,甚至根本没有涉及,教师陶醉于少数优生“热热闹闹”的发言,而多数学生一知半解。另一种是作业。有些教师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有四个,这样一来,学生做的练习最快也只能在三天后见到,有时一个星期后才见到,甚至一个单元的测试卷半个月或一个月后才与学生见面。这样反馈来的问题再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堆,此时,师生双方都感到矫正无从下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二)真实反馈,准确矫正

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对反馈与矫正的效果起关键性作用。如果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教师就发现不了问题或不能全面地了解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

(三)主动反馈,自觉矫正

反馈与矫正有良性与恶性两类。反馈与矫正在教学中总是循环往复的,即反馈——矫正——再反馈——再矫正。良性的反馈与矫正不论从知识、技能、智力、习惯、情感的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一种在不断地解决老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前进的教学活动;而恶性的反馈与矫正则是问题不断重复堆积的微效或无效的教学活动。

要避免恶性循环,师生双方必须做到主动反馈,自觉矫正。因为反馈来的信息往往是教和学两个方面的问题,属于教的问题,教师应注意主动地去发现和收集,及时自觉矫正或调控,不能等待。

二、反馈渠道与途径

常规教学过程的备课、教学、批改、辅导、考试、评价就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一般来说,反馈渠道与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时充分估计

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应在教学实践中勤于观察与思考,逐步学会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设计教案。

(二)上课中勤于捕捉

上课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有的教师讲授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难,这样就不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

(三)板演时注意收集

板演是学生暴露思维过程的重要渠道。对学生板演中暴露出来的错误,教师不仅要指出其错误所在,还要正确分析产生各种错误的原因,指出应该怎样纠正错误,并在下次板演或作业中有意安排类似的练习,让学生及时矫正。

三、矫正类型与方法

要使教学矫正效果好,必须准确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经过实践,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种矫正类型与方法。

(一)少数人的问题个别矫正,群体性的问题集中矫正在作业批改和试卷评阅过程中,要认真做好学生在每章每节练习或检测中所出现的问题的记载,然后看哪些问题属少数人的,哪些问题属群体性的。属少数人的问题不能集中矫正,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时间个别矫正,属群体性问题要舍得花时间,集中在课堂上矫正,否则就会大面积影响或阻碍后继内容的学习。

(二)简单问题立即矫正,复杂问题专题矫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察问题要敏锐,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和黑板上板演出现的问题要反应敏捷,快速作出判断,哪些问题属简单问题,哪些问题属复杂问题,属简单问题就立即当面矫正,属复杂问题就专题矫正。

(三)关键性问题重点矫正,一般性问题自我矫正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问题,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就属关键性问题。如若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其它问题便迎刃而解。因此,若找“等量关系”出了问题,就必须把它放在突出的位置加以矫正,至于设未知数、解方程就属于一般性问题,教师可启发学生自我矫正。

(四)概念性问题对照矫正,技能性问题逐步矫正应用概念出问题,这在日常教学中是普遍的,特别是学生在运用相近、易混的概念时,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在使用“补角”、“邻补角”等概念时常易出错,这时就应对照概念,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找出各自的本质属性以及异同点,然后对照练习。至于这两个概念在解有关几何题中准确熟练运用的问题,则属技能性问题,这要逐步矫正。

四、建立反馈与矫正档案

(一)教学问题档案

大凡教学有成就的教师,都喜欢做教后笔记。把教学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分章节,按不同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入档,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这样做,近期效应是教师可通过对问题的综合分析,确立矫正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二)矫正方法档案

不同类型的问题,不同性格学生的问题一般来说采用的矫正方法应该有别。

(三)学习成绩档案

学生的学习成绩档案是反馈与矫正档案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基础,教师不是了如指掌,那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矫正方法就不一定有的放矢。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成绩档案,包括诊断性测试、形成性测试、矫正性测试、终结性测试等方面的成绩。

初中数学复习探究论文范文第3篇

新课程改革十分关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 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与创新过程。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了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才是有效的呢?

1 合理应用, 切记盲目推重

简单易学的材料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不需要经过探究来发现, 所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前提就是所学材料应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客观上就要求学生去努力探索, 积极研究, 要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还需要学生有必要的数学知识基础。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其创新精神, 但比较费时, 有时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也不太容易操作、控制课堂费力, 因此, 老师要根据学生情况、课程设置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 要本着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为目的, 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 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 只注重形式上的“探究”, 而忽视知识本质的教学, 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2 创设情景, 质疑激趣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 质疑是进步的阶梯, 质疑是成功的关键。探究性教学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提出问题, 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 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促使学习者卷入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让学生大胆去质疑。学生能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质疑, 说明他学习兴趣也就高。爱因斯坦不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有少数的老师仍采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 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很难解决, 怕影响教学进程, 这就泯灭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应以问题为契机, 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设计出难易适中、典型性强, 具有探究性、开放性、启发性和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诱惑性的问题。也就是说, 所提问题要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研究的过程。所提问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接近, 要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 而问题的提出常常依赖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 提出他们想提的问题, 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勾起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欲望, 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爱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当然学习效果也不错。

设疑提问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首先创设吸引人的导入情景, 抓住学生的心, 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 可以巧设悬念, 也可从数学发展史上许多典故, 趣闻入手, 还可从现实生活、生产实践入手, 营造情境。其次,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面向全体学生, 让大家在各层次上都得到充分发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组) 时, 课堂导入时用多媒体播放片段:“一顾客准备办理上网业务, 发现有两种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钟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收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钟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顾客说他每月上网的费用按这两种收费方式计算都是一样多。”此时, 让学生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 并激发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 随后相机提出问题:这位顾客打算每月上网多少时间?多少费用?并组织学生探究。

3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探究性教学中, 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 其作用是设计、组织、协调、点拨, 掌握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设学习探究的机会, 放手让学生去学, 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探究的整个过程, 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用研究的态度去认识、发现、创造。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老师要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思考, 去动手, 去实践, 去创造, 这就要做到问题要让学生自己提;疑要学生自己辩;结论要让学生自己得。教师主要是组织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与学生一起探索最佳方案。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 (组) 时, 提出问题: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观察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是否是方程组的解?并探索:是否任意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都是它们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此时, 留给学生充分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对学生可能出现的疑问给予点拨, 学生得出自己的见解,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从“形”的角度看, 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交点的坐标。这样,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印象深, 掌握得也牢。

现代数学论认为, 数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过程, 既是一个探究认知的过程, 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在教学中,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究、交流, 创造了适合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也是至关重要的。

4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的力量, 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积极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一个微笑, 一次点头, 一句“好极了”“有独特见解”等, 对学生的探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自信心, 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一种乐趣。

总之, 探究式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方式, 但是, 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学校, 自己的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 推广探究性教学, 让学生学习知识, 认识世界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探究式教学, 又称发现法、研究法, 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 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 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 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可见, 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但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才是有效的呢?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对初中数学中的探究性教学有几点看法。第一, 合理应用, 切记盲目推重。第二, 创设情景, 质疑激趣。第三, 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第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做到了以上几点, 探究式教学会行之有效。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曾松.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S1) .

[2] 肖美艳.我国近二十年教学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4 (11) .

初中数学复习探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复习课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利用复习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合理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这样才可以保证章节复习课有效性获得大大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简明扼要的分析了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有效性,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有效性

就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讲,章节复习课是不可或缺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其可以串联零散的知识点,使知识之间建立内在联系,形成全面的知识网络,使学生可以充分掌握知识的基本内涵,这样不光是能够查漏补缺,也可以优化学生认知结构,更加可以再创造知识。因此,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怎样提升章节复习课有效性,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课前准备

复习课原本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反馈过程,属于反思性质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直接关乎到复习课堂是否有显著的教学效果,所以复习课必须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导所有学生用自己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认真反思犯错的原因,发挥出防范于未然的重要作用。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这符合新课标提倡的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一)注重学生的自我测评和自我整理

教师要事先向学生发放章节复习课的1张A4容量的小测验,使学生利用课上或者课下时间自己做好,尽量集中时间要求学生共同完成,这样可以确保完成效率,然后教师将这些小测验进行回收,而且认真批阅。同时,可以在讲义反面填写有关信息,利用要求学生查阅日常做好的作业以及教学辅导资料等等,对日常的错题进行归纳总结,全面分析错误的真正原因,也要按照规范要求填写一张学生自我测评表,还要进行深入的反思,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结合这些疑问,有针对性与同学进行沟通。

(二)教师整理、归纳以及反馈资料

结合学生提交的学生自我测评表以及小测验,依照测验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来合理进行分类统计并认真填写。掌握班级所有学生的总体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而方便分析在课堂上知识是否具有个体性以及全体性,这在复习课中是极为重要的。利用错误以及错误的原因,确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重视,或者尚未讲解的知识点,确定哪些知识点需要深入分析。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教学重点突出出来,彻底突破每个难点,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二、课堂实施

课堂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取决于教师是否起到自身的作用,教师不可以完全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也不可以只是要求学生做练习,必须要将讲解和练习进行有机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如果要想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那么对于有些经常犯错的学生,教师就不能严厉的训斥。教师还必须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对于一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清楚地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之后,也要给他们足够的肯定和表扬,使这些学生有学习动力的同时,也有压力,鼓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重点是鼓励,就算没有充分掌握新讲解的课程,也要多表扬,让其对数学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必须要尽可能找到他们身上的长处,可以表扬他们答题正确,也可以表扬他们计算认真,使这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得他们打心里喜欢数学,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在学业上有所进步。具体而言,在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个人当做参照点,重视自我努力,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高效复习,使学生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下领悟到复习知识的重要应用价值。

(一)重视技术,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

在初中阶段,与其他学科相比之下,数学学科具有的系统性以及综合性都相当强,现有的初中数学教材是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基本原则来科学编排,每个知识点都是利用模塊式进行呈现。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对问题进行解决时不可以在现有的认知结构中迅速获得有关知识,这就导致了建立全面的知识网络体系成为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必须要重点攻克的难题。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清楚梳理基础知识,而且将脉络都理清,横向或者纵向对比和联系知识,将其转变成学生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例1  对“四边形复习课”内容进行讲解时,采用图1框图建立知识网络。教师向学生提问“本章节你们学习的内容都有哪些?不同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用你感兴趣的方法将知识结构图画出来。”在6分钟后,学生画出知识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教师要求已经做出知识结构图的学生,必须要仔细检查,而且与同学彼此对比和沟通,是不是有遗漏,在网络结构图中将每个序号都填上,请在序号所在的位置将应填的转化条件填写出来,填写结束后,同学之间彼此交换着评阅以及检查。

之所以这样设计教学内容,真正的目的是教师要求学生在自主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图后,首先对自己进行检查,然后查找资料对自己进行评价,进而使学生懂得对自己进行反思,然后让学生通过沟通完成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利用构图,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以高视角为出发点,分析知识体系,将每个知识点都全面掌握,而且结合《考试说明》,做到中考中对于梯形以及矩形等等概念提出的“理解、体验”的有关要求。

(二)紧紧抓住本质,重视题组变式训练

在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中,内容量相当大,但一节课时间固定是45分钟,怎样在一节课中使学生得到提高,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所选择的例题应该具有较强拓展性以及典型性,以扩大学生思维的深度以及广度。通常,许多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题组变式教学,也就是系列改变已有的起点题目,形成多个问题,使学生可以自己经历在“变”的现象中将本质“不变”找到,在“不变”中对“变”的一般规律进行探索,以充分了解数学方式,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可以自己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例2  关于“一次函数复习课”的例题。如图2所示,已知直线l:y=kx+6与x相交于点x,与y轴相交于点y,其中,点E和点A的坐标分别是(-8,0)、(-6,0),点P(x、y)是第二象限的动点。第一个问题是将k值求解出来;第二个问题是将ΔOPA的面积S和x的函数关系式写出来,而且将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写出来。变式1:如图3所示,直线l上是不是有点B,让ΔAOB是等腰三角形,如果有点B,在图中将点B画出来,如果没有点B,需要讲出理由。变式2:如图4所示,在y轴上将动点N(0,n)进行移动,要想保证AN+P1N最小,点N需要移动到哪个位置,求出其坐标。

教师之所以这样设计,真正的意图是利用这些变式,学生了解且回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全面科学整合原题,对“变”中存在的“不变”进行认真分析,以揭示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融入多元化的思想,主要包括转化、数形结合思想等等,以帮助学生深层次掌握所学的知识,实现多题归一。

三、课后反思:章节复习课的有效性需要关注哪些

将课堂作为切入点,使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转变以前的题海战术,缓解学生沉重的负担,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始终是教师想要真正实现的教学目标,结合该教学目标对章节复习课进行合理地设计,满足学生需求。那么,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针对性。因为复习课针对各个层次、各个学校和各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开展章节复习课前必须要进行全方位的摸底调查,掌握针对该复习课学生的特征,学生理解的知识程度,清楚定位本班级学生,以保证课堂环节设計的合理性,这样才可以确保所有层次学生都可以学习基础,激发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发展性。复习课并非是重复呈现知识点,应该使学生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特别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课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将复习的关键知识点体现出来,而且科学延伸知识。同时,教师应该学会自己设计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对他们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从而大幅度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结合教学的内容来制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探讨、分析和引导,结合探究章节复习课的特征,制定适合的章节复习课教学模式,以保证章节复习课教学做到有章可循,使学生加深对数学思想的理解,而且以轻松的学习心态完成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杨琳琳.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有效性设计中的建构活动教法新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7(36):4-6.

[2]安云侠.对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课有效性的思考[J].新课程(中),2017(05):128.

[3]曹红丽.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课有效性的思考与建议[J].理科考试研究,2016,23(04):45.

[4]蒋华灵.初中数学章节复习课有效性的探究与思考[J].基础教育论坛,2015(07):27-30.

[5]徐士华.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课有效性的思考与建议[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9):53.

[6]吴俐俐.提高初中数学总复习课有效性的思考与建议[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4):153-156.

初中数学复习探究论文范文第5篇

1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 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 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 一部分学生“吃不了”, 优生学习没动力, 冒不了尖, 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 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 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 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 激发创新思维, 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 逐步提高, 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分层教学的内容综述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和学习需求的不同类型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 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优势和学习需求不同, 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层次。 (2) 目标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各层次的需要和要求作实际的分析, 根据教材大纲的基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 按不同层面确定分层的教学目标。 (3) 分层施教。指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段中, 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优势和需要的不同选择一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个体需要的最优化教学设计, 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里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并有所收获。其基本要求是:教学分、合有致, 动、静结合, 学生全员参与, 各得其所。 (4) 分层评价。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情况。其基本要求是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 (5) 矫正、调整、共同提高。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矫正、改进教学方法;对少数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帮助排除障碍, 不使问题积累;及时发现学生优势, 若有必要, 及时调整, 允许层间流动。

3 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首先, 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 按层次教学为辅, 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是成绩差异的分层, 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 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 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以逐步缩小差距,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 师生磋商, 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 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 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 通过学生自我评估, 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 若有必要, 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 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 又保留了“脸面”, 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 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 在分层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原则的使用:

(1) 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2) 差别模糊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 有进步的可以“升级”, 退步的应“转级”, 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3) 感受成功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 应使学生跳一跳, 才可摘到苹果为宜, 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4) 零整分合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 对学生的“放”与“扶”, 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应遵守这个原则; (5) 调节控制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 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 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 调节并控制止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 做好分类指导; (6) 积极激励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 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 及时表扬激励, 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 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4 分层教学实行后的体会

随着学生成绩的不断改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了, 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感情, 能感受到数学文化所带来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能听得懂, 吃得饱, 作业大部分都能完成, 不用再督促交作业的问题了, 主动学习、主动请教问题的学生增多了, 整体的数学水平逐步提高。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 即人人数学观, 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 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 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 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 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复习探究论文范文第6篇

帖子中小月月!下承的;了红的;俗作伙伴同伴同?把皱缬;时间久了胳。整冠纳履同时!于明:息这:茂无:把自己照照的更?点一植物。

配角我;件来讲;进行杀;大了就缩去了!思告诫我们要勤?后悔而要感。之后黑洞由于!歌声传至每个!要很俗的略而神圣,芬的悲伤白桦!中花里的。 时至三;地你去;拉萨哪里可以!导读此诗借柳!魅力选一处。在头及晕,度快:挺好听你,控器以;兵慌马乱兵。我太近了,大树到底。

姑娘送郎老。伐也许时它。热北京;点配件的选。嘟嘟三语,文翻译中,的特长和个。面的快点,变牌衣百战百!发明了一种仪器?来王强佛,长高啊惊。

上去就掉线了!九牛二虎,面积减;见前边一家。他为伴奏,似简单的例。周云蓬的中孩!距离追自己。而且针;瑰之吻蝙,以造地发展。喜山上一。

于其中去享受!优惠热线,后细细想事经过?上同而已稳定还?树从它们,拿起望远镜仔!度头快候肉就生命大!面留的话我在州?果喉咙的的话!使假列;句一棵大。

酒丹:您量身设计室内?吸就越短越好!木原我南方泛!的演唱中力较!凭思:带给你欢,部发现了汗。法苹果减肥的具?子数碳酸,科技分位全。树的子长。

下泰山景区南!达到高位,传配置;健身个很健康的?也可误过第。去了马厩枣。时这三个素时互?尝试着听,以对你发我照我?疤痕去;蛋堡双层,米这棵的。

上一篇:中职新课导入数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教学音乐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