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环境管理办法范文

2024-04-05

工作环境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1.1 环境质量监测过程是一个整体性的过程

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在于保障监测信息具有代表性、科学性、真实性。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相关工作人员要亲临工作现场采取检测样本, 之后根据相应的设备来进行检测, 以此来了解环境状况;最后再根据污染状况制定出对应的措施来对环境加以保护。可靠、真实的检测结果紧紧依靠环境监测人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专业人员的监督。

1.2 监测工作任务重, 且工作繁琐

环境质量检测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局限,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局限性, 就必须解决监测工作量、设备、资金等人力、财力、物力系的问题。监测信息要具有代表性不能弄虚作假、以次充好, 不能有任何的疏漏。监测信息要具备很强的代表性, 要切实的反映出问题, 没有代表性的检测信息在准确也只是徒劳。检测人员要具有良好的监测素养、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对工作分析处理的意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专业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较少, 甚至很多工作人员完全是门外汉, 这些人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缺乏一定的专业的知识, 对工作缺乏独到的见解, 从而对环境质量监测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甚至还会影响到环境监测的质量问题。

1.3 原有的质量监测管理技术不在适用于社会的高速发展, 为此环境监测机构建立了对环境监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系统———质量管理体系

体系虽不完善, 但是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说服力。但就目前情况看体系建立了但很多环境监测机构却不对体系加以重视, 体系的建立必然会有必要的原因, 仅重视监测的文书工作和监测结果的处理不能真正发挥体系的作用和职能。

2 加强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案

2.1 建立更科技、更现代化、更标准的环境监测网络平台

尽管今年我国的网络系统发展迅速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网络监测系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仍要提高, 努力发展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建立更高标准、更科技、更创新、更先进、更权威的环境监测网络平台会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也能方便工作的开展。

2.2 定期开展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交流和培训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 人们也要与时俱进, 过去的管理条例和方法未必对现在有用, 现在的也未必适用于将来。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来高效率的开展工作, 在工作中摸索, 在摸索中工作。通过开展此工作, 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关于工作方面的经验, 见解, 想法等方面的交流, 定期的培训能够加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 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2.3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监督系统

人人都享有义务也有应尽的权利。首先要设立监督小组, 积极组织居民参加:其次定期举办监督会, 组织专人汇报近期的工作情况和后续的工作安排, 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透明化、可视化:设立信访监督信箱, 方便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真正的深入工作:还要组织专人不定期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确保全民参与监督工作, 避免相关工作人员的懈怠和不够重视。

2.4 建立良好的人员管理制度

建立良好的人员管理制度是加强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要明确岗位职责, 建立健全质量考核、质量监督和奖惩等制度。首先, 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 确保工作具体化。其次, 选举具有信服力的领导来引领人员工作并起到模范和带头作用。还要加强工作人员的考核、评奖和奖罚的工作, 要真正调动监测质量管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而不是单单流于形式。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国逐步摸索出了管理工作的方法、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但仍存在着不足, 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和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不相适应。我们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根据现状来弥补不足, 进而提高环境质量, 将环境监测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摘要:地球是人类的母亲, 但近年来了地球的环境污染严重, 环境污染问题频频出现。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 当前环境检测取得了进步, 然而环境检测管理工作却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发面存在很多的不足。现如今中国处于小康社会,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人们对生存家园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改进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 田新展.关于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 42 (3) :113-114.

工作环境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1 树立威信, “征服”学生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 有信则乐从, 凡欲服从者, 必兼备威信”。班主任威信是班主任具有的一种感到尊敬和幸福的精神感召力量。在工作中笔者深刻体会到;班主任要用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底子去“征服学生”;要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要用真诚的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要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刚开学的时候,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不熟悉, 学生的行为也都“文明”。多年的经验告诉笔者, 学生之间的“文明”是暂时的, 他们都在互相观察, 尤其也在不知不觉的洞察着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在摸脾气和习惯, 以便伺机“行动”, 基于这类情况, 特别注意在各个方面发挥自己之所长, 力求用最短的时间“征服”他们。工作中, 言必行, 行必果。

2 进行常规教育, 渗透教育理念

新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学习行为、生活习惯各不相同, 为使学生早日适应生活, 笔者把学生当客人, 每天有计划地灌输学校的常规。带领学生学习《学生手册》。通过《一日常规》使学生知道在校的一天, 各个时间应该干什么而不应该干什么;通过《违纪处分》使学生懂得在校期间哪些行为为不文明行为以及不文明行为将受到的处罚;通过《学生十大学习习惯》使学生理清了学习思路, 确定了学习目标及为之奋斗的恒心;通过《德育量化细则》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一举一动对个人对集体的重要性, 从而端正个人的学习态度。通过常规教育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如有违反, 反复纠正和强调, 直至全体习惯为止。同时向学生渗透做一名合格小学生必须学会做人的养成教育理念;向学生渗透小学教育的重要性理念;向学生介绍学校一些毕业生事迹, 让他们树立爱校爱师爱自己的思想;让他们树立“学校为我自豪, 我为学校骄傲”的感恩教育理念。给入校新生洗脑, 让他们迅速适应生活, 扬起生命的风帆, 建立正确的成长坐标, 设计好自己的理想, 然后为此而努力奋斗。

3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客观评价学生

通过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 每个学生都制定出个人的学期目标和计划。通过主题班会进行交流总结, 最终确定班级目标和计划。为确保班级和个人的目标与计划的实现, 通过讨论制定出班级操行评定办法 (即班规) , 分学习、纪律、卫生、安全、双操, 活动等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量化, 一周一通报, 一月一总结并将结果记入个人成长档案。班级操行评定方法的实施, 班级各项工作都走在同年级班的前列, 各项活动学生们都积极参与, 出现问题有章可循, 执行时一碗水端平, 对待学生一律平等, 没有厚薄远近之分, 论事不论人。对每位学生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4 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在班级理念上, 笔者主张“我们的身份是学生, 我们的任务是学习, 我们的目标是升学”这一条主线。从学生入校开始的第一天, 笔者就把这一理念教给学生, “一条主线”贯穿于治理班级的整个过程。平时学生一言一行的是与非均以“主线”来衡量, 行为符合“主线”的正确, 不符合的改正, 同时记入个人成长档案, 使每个学生行有可依, 思考有章。纪律管理上提出“先尽义务, 后享权利”。要求学生在校期间首先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为个人和班级荣誉着想, 然后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个班级必须有铁的纪律, 一切行动听指挥, 每个学生都尽了义务, 步调一致了班级才能取得胜利。凡是未尽义务造成班级荣誉受损的学生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 相应的他们安心学习的权利才能得到保证, 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竞争环境。同时召开一些主题班会, 通过班会学生的思想得到了统一, 对“先尽义务后享权利”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从而全班学生为共同的班级建设全力奋斗。

5 自主管理, 自主体验, 自我教育

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主体, 是班集体的主人。在班集体建设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使学生“人人有事干, 事事有人干”, 笔者特制定出本班的一系列活动计划, 让学生享有明确的解决班级问题的权利。如班级岗位管理制;将班级各个角落分包到人, 从卫生到纪律责任到人;值日班长制, 使每个班干部都有机会当“一把手”, 学会决策和处理班级的事务;班干部轮换制, 打破终身制, 干部和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一系列的活动和要求, 使每个学生都有担任班干部为班集体服务的体验。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利用班会、集会、双操等活动给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平台。通过活动调动了学生的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表现了自我, 实现了自我, 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6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教师心中的太阳, 爱是帮助彼此最大的力量, 也深信唯有怀抱这种理想, 教育才有永恒的生命!笔者一直把这句话作为班级管理与教育的座右铭, 爱是班主任工作的起点, 也是最终归宿。班主任不但要有爱的情感, 更要有爱的行为。针对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 笔者创立班级博客, 班级QQ群等互动平台, 在平台上通过班主任寄语发表对学生或家长的心语通过真情留言, 鼓励学生在这里相互鼓励, 互相为别人开一朵赞美的花;引导家长把想说给学生或老师的话也发表在这里。让网络见证诚心, 让网络传播爱心, 保存爱心。通过此举, 不但开辟了一个师生交流, 家长沟通的新平台, 而且这一平台日益发挥着巨大作用, 班主任和学生、家长的关系也因此更加和谐。

育人无止境, 管理无边际。作为班主任, 累并快乐着。让我们以人为本, 优化育人环境, 拓展学习空间,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让爱心、自信、文明等良好品质为学生的成长插上腾飞的双翅, 奔向璀璨的明天, 在班主任工作这个大舞台上, 做一个更勤更智慧的舞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1]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工作环境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在我国,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爆炸和泄漏, 人为因素和设备损坏是事故的主要原因。危险化学品事故引发的环境安全事故中, 技术性的安全问题主要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化科、环保局污控处和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来管理。而由危险化学品事故引发的社会政治性的环境安全问题则由公安部等部门来管理。

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基础信息和风险底数不清。对危险化学品产生源、各产生源产生的种类、数量、流向、利用、处置方式以及环境危害性等信息掌握不全, 影响了有关部门的监管。如2015年8月12日的天津塘沽大爆炸, 就是由于不清楚爆炸区内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等具体信息, 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

2 危险化学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1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环境污染和风险隐患突出。不合理的规划和城市的快速扩张, 导致许多化工企业存在不合理布局, 很多都分布在江河湖泊边缘、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 一旦发生事故, 有毒有害物质就极有可能直接排入水中或危害周边群众健康。

2.2 我国的化工企业污染排放量非常严重、风险也很高。化工企业的产品依然是以大众通用的化学用品为主要, 并且很多产品都是最为基础的化工原料, 这些原料的生产消耗的资源很多、污染程度很大、附加值却很少。

2.3 很多化工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 设备老旧、技术落后, 不利于环境监管。

2.4 转移联单制度没有很好的实施, 危险废物无序流动。

2.5 环境监管任务与监管能力严重脱节。我国危化生产企业数十万, 处置企业近千家, 环境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执法人员和水平显著不足。

2.6没有健全的应急救援的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可以在企业发生事故之后将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但是国内的很多企业对此只是停留在最低阶段, 比如配置相应数量的灭火器等。

2.7 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回收机制, 废物利用率低。

3 危险化学品环境监管的重点

危险化学品行业环境管理的原则是在明确认识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生态的恶劣影响下并在环境安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或理念的指导下, 严格遵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落实预防型的本质安全化管理手段, 依照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危险化学品环境监管必须设定相对清晰的管理重点, 以便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发挥到优先改进的领域方面。结合我国危工企业的现状, 环境重点管理主要有加强规划环评、掌握基础数据、控制危险化学品固废这三方面。

3.1 加强规划环评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预防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对化工类产业项目加强规划环评是落实预防为主的本质化安全观的第一步。国家环保部规定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作为审批入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化工石化园区应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强化环境风险评价, 优化园区选址及产业定位、布局、结构和规模、运输和贮存等可能对区域生态系统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提出园区环境风险防范对策建议和跟踪监测计划。石化化工建设项目原则上应进入依法合规设立、环保设施齐全的产业园区, 且符合园区发展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3.2 掌握基础数据

结合化学品环境管理特征, 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尽早开展调查摸底、登记在册, 及早解决家底不清, 污染源信息不掌握等问题。尤其是那些对人类和环境具有长期、潜伏性危害的高环境风险化学品 (包括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的化学品) , 如即将被淘汰的高毒农药等, 要研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3.3 控制危险化学品固废

化工企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多种多样, 处置不当 (如填埋、焚烧、土地处理等) 会造成土壤、大气及地下水的污染。因此其固体废弃物是影响水体 (主要是地下水) 、土壤和大气的最主要因素, 其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持续性, 污染治理困难, 生态恢复成本高昂[8]。因此危险化学品固废处理处置的好坏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根本改善具有制约作用, 必须全过程管理, 尽量做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首先化工企业应该尽量减少以致避免固体废物的产生和有害物质含量, 其次对不一样的化工废弃物进行分类, 然后回收利用, 最后通过专业设备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废弃物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

4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的建议和思考

4.1 建立专业的化学物品回收渠道, 将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单个的污染源往往具有数量小但是品种丰富的特点, 依照我国目前的生产情况和操作性的观点来看, 合理的处置一些化学废弃物具有一定的阻碍,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回收渠道。生产者就不知道该将这些废弃物整合到哪里。所以现实生产中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废物回收渠道, 各地建立起有效的废弃危险化学品交换和回收利用机制, 使部门与部门、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沟通流畅。废弃危险化学品不仅危害性大, 可利用价值也大, 利用好了就是资源, 利用不好管理、处置成本、环境风险都要加大。因此渠道的建设必须一切从简单化开始, 避免因为复杂的流程导致危险化学物品长时间滞留在土壤和空气中, 威胁环境。

4.2 降低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对环境的危害

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运、销售、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突发事故极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 不但会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而且会导致生态破坏, 危害极大。我们可以从防灾方面着手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防灾的根本手段就是防止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的发生, 阻止危险化学品进入环境。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危险化学品从业者安全生产意识,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建立安全标准的工作程序, 科学存储和使用, 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将事故发生的隐患直接扼杀在摇篮中, 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4.3 完善应急体系建设

为了强化企业环境安全管理, 全面提升其防范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科学、合理、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事故, 防止事故的恶化, 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救援的体系。通过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应急知识宣传和培训等活动, 确保事件发生的时候, 应急体系可以在第一时间启动, 减少环境危害, 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应急救援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救援知识的培训必须落实到每一个人, 内容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更新, 企业针对应急的演练必须定期进行, 设施的保证必须到位、防止紧急时刻设备出现问题, 完善联动应急机制, 加强应急监测、处置能力建设等。

4.4 加强队伍建设

大力加快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和专项技术人才, 全面提升环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4.5 加强区域性环境管理

建立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和重点污染源信息档案, 建立严格的预防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目标责任制, 行使环保第一审批权, 确保环境安全。

4.6 建立化工园区

积极推进化工产业园区化、专业化, 引导符合条件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入驻化工园区, 提高安全准入标准, 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工艺落后的危化品企业, 严格限制高环境风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进一步加强“两重点一重大”安全监管。各级环保部门不再受理工业园区外的新建、改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项目 (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除外) 。

5 结语

危险化学品对环境的危害是全方位的, 因此在合理利用危险化学品的同时, 必须最大限度的减少其造成的环境污染。本文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环境监管的问题及形势, 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从国家政策方面和社会循环利用方面着手, 提高化工生产的标准和环境监管能力,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等。本人认为严格贯彻国家关于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方针制度, 规范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的程序, 认真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 强化地方政府环境安全监管责任, 在处置各类事故时高度重视保障环境安全, 是可以有效防范和遏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带来的突发环境事件的。

摘要:近几年来, 中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环境污染及突发事故频发, 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因此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环境监管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就危险化学品如何加强环境管理工作提出探讨, 以起到推动规范管理的作用。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生产,环境监管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EB/OL].2011-03-02.

[2] 王春梅.安全风险评价与环境风险评价的异同[J].现代企业教育.2006, (5下) :127-128.

[3] 魏国, 杨志峰, 李玉红.城市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28 (9) .

[4] 丁伟, 刘权东.化学危险品环境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科学与财富, 2013 (1) .

工作环境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一、信息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而言, 工作人员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同时也占据关键性的地位, 工作人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信息环境当中, 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 高尚的职业道德。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服务性的特点, 是连接档案资料和使用者之间的重要纽带, 具有无私奉献和默默无闻的特点, 再加之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 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不为人所重视, 这种特性要求医院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淡泊名利,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能够站在医院建设大局的角度上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对待和完成档案管理工作。

(二) 必要的创新精神。档案管理部门是医院建设事业的辅助性部门之一, 发展空间的获取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之间是息息相关的, 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 要求工作人员能够解放思想, 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对传统的规则和思维界限予以打破;同时, 由于信息产品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应该树立“信息即价值”的思想观念, 从而更好地进行工作实践。

(三) 主动的服务意识。医院档案价值的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特别是服务和利用意识。一方面,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对以往“为用户找档案”的意识进行转变, 树立“为档案找用户”的服务观念, 从而将被动式的工作转变成为主动式的服务, 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另一方面, 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资源开发和信息利用的层面之上, 树立开放意识和效益意识, 切实发挥出档案的实际作用。

(四) 计算机应用技能。信息化的背景之下,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当中, 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实现一定程度的掌握, 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录入、统计和检索等处理;与此同时, 当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受到破坏的时候, 信息数据有可能会出现丢失和盗取的问题, 因此, 工作人员还要了解一定的网络安全防护知识。

二、信息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策略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 我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专业素质、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等方面与信息时代的发展中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工作人员的结构不合理、专业出身人员数量有限、文化水平偏低以及现代科学知识掌握贫乏等, 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因此, 医院要创造条件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 个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基础, 因此, 医院要为工作人员的个人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设立现代科学知识为主题的图书阅览室等;其次, 医院还应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到整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当中, 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加专业继续教育和进修学习等, 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再次, 医院还应根据工作人员的个体化差异, 有针对性的举办学术报告、研讨会和讲座等交流活动, 从而实现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环境之下, 医院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进行过渡, 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医院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要求其具有较高的信息意识和服务意识, 具有使用计算机的技能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 而医院也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 从而提高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摘要:在现代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的现阶段, 对于医院管理工作而言, 档案管理对领导人员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且为医疗领域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管理依据, 是医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保障。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之中, 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升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环境,医院档案管理,专业素质,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 尹蕾.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的途径和策略探究[J].中国卫生产业, 2015 (07) :135-136.

[2] 胡静.浅议如何充分发挥综合档案室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办公室业务, 2015 (15) :4-5.

[3] 樊辉.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方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3) :182-183.

工作环境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摘 要:阐明了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指出了基层环境监测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强化基层环境监测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基层;环境监测;环境管理;作用

县级监测站是环境监测的基层单位,承担本行政区的各项环境监测工作。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环境监测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环境管理工作日趋法制化、定量化、科学化,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环境监测成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依靠科学的、权威的监测数据实施各项环境执法管理,体现了环境管理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环境管理依靠环境监测,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的作用更加显现,环境监测的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管理工作的水平,为此,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综合能力建设,在环境管理中发挥作用致关重要。

1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环境监测是从保护环境和保障人民健康出发,运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方法,对环境中污染物的性质、数量、影响范围及后果进行调查和测定,及时掌握环境污染的方向,为防治污染提供基础数据的一个重要手段。环境监测作用是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为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价等环境管理活动提供监测数据,以满足环境管理需要。一是环境质量监测要全面反映本辖区内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找出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定期上报环境质量状况报告;二是污染源监督监测,要查清污染源,掌握排污动态,及时跟踪污染源污染物排放的变化情况;三是突发性环境预警监测,要准确预警和及时响应各类环境突发事件,快速赶赴突发事故现场,实施现场监测,及时报出监测数据,为事故的处置和现场的稳定提供科学依据。四是环境监测站同时承担着环境指标考核、排污收费、总量控制、环境状况公报、污染限期治理验收、“三同时”验收、建设项目环评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后评估、环保产品和环境标志的审定、污染事故处理及污染纠纷仲裁等多方面的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真实、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

目前,环境监测对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技术服务的作用在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但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与环境管理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能力、综合分析水平、监测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人才队伍、监测数据质量等亟待强化和提高。

2 基层环境监测站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监测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利于调动力监测人员的积极性。现行环境监测管理体制,事业型的动作机制,使基层环境监测站面对环境监测的新形势、新要求,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对面成倍增加的监测工作量和新的监测任务,不加强对监测新方法、新技术的跟踪和学习,分析速度慢、周期长、灵敏度低,不愿意开展新的监测项目,监测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这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基层监测站面临着观念、市场、政策、人才、分配等种种难题。

(2)监测能力滞后。在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监测系统整体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监测基础能力建设仍在起步阶段。目前基层监测站的监测能力与环境管理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环境监测条件简陋、手段落后,监测仪器设备陈旧、档次差、自动化程度低,监测能力不足、开展监测项目少,应急手段落后、缺少快速的、便携式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现象。

(3)人才队伍紧缺。基层监测站尤其是县级环境监测站技术人才更是严重匮乏,高水平的管理、业务人才缺乏,技术骨干频繁流失,监测分析技术人员不足。由于监测站属环保部门的下属单位,处于服从和被支配地位,又面临着事业单位的改革,部分监测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通过各种方式离开监测岗位,而从事行政、监察或其他工作。有的基层监测站购买了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由于缺少行家里手,监测项目做不全,先进的仪器设备发挥不了效能;缺少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对异常数据进行判断和识别的资深技术人员,制约了监测事业的长远发展。

(4)资金保障不够充足。长期以来,基层监测站一直存在的运行经费偏少的情况。目前,基层监测站运行经费尚未能按标准补给,监测仪器设备动态更新机制尚未建立,专项监测经费严重缺乏,出现“光给任务不给钱”的现象,导致部分基层监测站想拓宽监测能力无资金,不得不用创收来弥补日常监测专业工作的费用,制约了正常监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5)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不够科学规范。由于管理水平、监测能力、人员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以及来自行政的干预、利益的诱惑,导致个别基层监测站监测数据质量偏低,不够科学规范。存在监测不到位或监测方法跟不上,该监测的没有安排监测,已经开展的监测,监测项目又不全面,有的监测方法不合适,有的监测数据代表性不强的情况,影响了监测数据有准确性、可比性和科学性。

3 强化基层环境监测站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1)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工作。建立完整和谐、科学高效的环境监测法规政策和行政管理制度,从法规上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工作,依法确立环境监测工作、监测数据、监测队伍的法律地位和性质,依法建立环境监测信息发布制度。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环境监测管理,积极推进基层环境监测站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2)提高监测效能,保障环境管理需求。基层环境监测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监督执法提供有效证据,为环境科研提供翔实数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准确信息。一是要深化环境质量监测,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二是要全面加强污染源监督性监测,为污染减排工作服务;三是要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剧毒污染物和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等监督性监测,为日常环境执法监督提供依据;四是要高度重视应急监测工作,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提供数据支持。(3)强化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质量。监测数据质量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必须时刻把监测数据质量摆在监测工作的突出位置,确保监测数据科学性、规范性和公信力。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维护监测数据的法定权威。基层环境监测站要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质量保证管理体系,加强全程质控、过程监督,实行考核持证上岗,及时跟踪新技术、新方法,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监测规范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做到测得出、测得准、说得清,以准确可靠的分析判断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4)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技术水平。逐步加大对基层监测站的经费投入,要逐步加大对县级监测站投入和建设,强化监测能力建设,要全力推进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切实提升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水平,基层监测站要达到与其职责相适应的环境质量监测能力、污染源监测能力、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不断拓宽领域和监测项目,以项目实施促进能力建设,提高自动化监测水平,并从根本上缓解监测工作不断增加、监测手段落后、监测人员紧张等现状,逐步推进基层环境监测的现代化建设,实现环境监测大范围、全天候监控与监视,以确保监测结果科学公正,区域监测数据资源共享。

(5)加强监测队伍建设。一是科学合理地增加基层环境监测站的人员编制、调整人员结构。二是要统筹规划,形成持续的监测人员培训制度,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技术精通、结构合理的基层环境监测人员,以满足环境监管任务的需要;三是培养一批基层环境监测业务管理和技术人员,以满足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需要;四是加强环境监测技术骨干的培养,培养基层环境监测站业务带头人,建立有利于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和人才成长、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不断提高基层环境监测站的综合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在环境监测的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工作环境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为确保产品质量,有效地维护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饮料生产企业标准,制定新环源卫生管理制度。

一、员工卫生管理规定

1、生产岗位员工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五勤”即:勤洗手、勤剪指甲(指甲长度不许超过1毫米)勤洗澡理发、勤换洗衣服鞋帽、勤换洗晾晒被褥,防疾病,健身体。

2、生产岗位员工必须穿着整洁工装,佩带卫生帽及口罩进入生产区,工装领口袖口扣紧,不许带各种首饰及饰物,头发不许外露,应全部罩在卫生帽内,不许化妆。

3、公司综合部应为员工发放两套以上工装,保证员工工装更换。

4、为保持工装整洁,生产岗位员工装应保存在个人更衣橱内,不准随意穿出厂区(维修人员除外),员工工装不准相互换穿。

5、生产岗位员工上岗前,必须用洗手液按照“五步洗手消毒法”的要求洗手消毒,不准涂染指甲。

6、生产岗位员工不许将食品、饭盒、香烟、手表、戒指等饰物及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入生产区,不准近距离正对产品、半成品等食品说话打喷嚏,不准在生产区内修指甲、梳头、挖耳朵、抠鼻孔等,不准穿拖鞋和高跟鞋。

7、生产岗位员工在生产区内不准吸烟、吃东西、吐痰、擤鼻涕。

8、综合部应组织生产岗位员工定期查体(查体期限一般为一年),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包括携带病菌、病毒的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的员工,应及时调离生产岗位或解聘;手部有伤口化脓性感染的员工,应带乳胶手套操作,避免伤口直接与产品、原料、包装材料接触。

二、员工更衣室管理规定

1、更衣橱按照编号由每个员工专管专用,不准混用、借用、合用。

2、更衣室地面、墙壁保持清洁干爽,无纸屑烟头、无痰迹;更衣室每天由专人定期打扫。

3、员工的雨具、饭盒等其他物品应整齐挂放在指定挂衣架和储物架上,不准放入更衣橱内。

4、员工个人更衣橱应保持橱面、挂锁整洁无损,不准乱涂乱画,用硬物杂撬。

5、生产岗位员工上下班更衣完毕,更衣室应及时关闭上锁,并打开紫外线灯进行杀毒灭菌,不准非生产岗位人员进入。

三、生产区及厂区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1、保持厂区及生产区内外环境清洁优美,厂区周边应设有绿化隔离带。

2、厂区内不准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烟头等物,不准乱倒垃圾;各部门垃圾应倒入专门垃圾袋或垃圾筒内,每天由专人进行定期清理。

3、生产环境尽可能保持干燥清爽,生产车间、灌装间、消毒间等生产重地门窗密封严密。

4、生产区应保持良好的照明条件,区内送凤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等处理环节,保持生产区空气清新。

5、生产区各种物品材料实行定置管理,可再次使用的材料应区别于废料保存在干净的容器内,并盖上盖贴上标签,废料应及时排入下水道,保持生产区地面清洁。

6、及时消灭蚊、蝇、鼠、虫及其繁生场所。

7、生产区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整:物料陈列、分类和堆放整齐,符合定置管理规定;二分:非食品原料与食品原料隔离存放;三净:生产器具、包装材料、工作台设备经常洗刷消毒保持清洁;四洁:天花板、地面、墙壁、玻璃门窗清洁;五无:无尘土、无蚊蝇、无蟑螂、无老鼠、无变质的原料。

8、厂区实现无尘化,通过植树、花卉、草坪种植使环境绿化、美化、净化。

四、生产工器具卫生管理规定

1、生产设备、生产工器具表面应保持干净,无尘土、无污垢,不锈钢表面无锈斑,不得使用不洁或有污垢的生产工器具。

2、生产工器具使用后必须清洗或擦拭干净,按照定置管理要求摆放到工具柜中或指定区域。

3、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器具必须用流动的清水清洗消毒后使用。

五、原辅料卫生管理规定

1、原辅料仓库内禁止放置“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厂名厂址、无中文标示),各种原辅料要标示明确,内容包括:原辅料名称、物品编号、入库日期、保质期、质检测结果等。

2、各种原辅料分类摆放整齐,不得直接放在地面或被污染、潮湿的地面,原料离地隔墙15—20厘米,保持表面干净,库内不得堆放其他杂物。

3、食品原料与非食品原料不得混放。

4、有发毒、变质、生虫的原辅料不得配发到生产车间使用,并及时报废处理。

5、原辅料仓库应设有防蝇、防虫、防鼠、防潮等设施,保持原料仓库整洁卫生。

六、成品卫生管理规定

1、成品仓库内禁止放置“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无厂名厂址、无中文标示),产品分类摆放整齐,离地隔墙15—20厘米,库内不得堆放其他杂物。

2、非成品仓库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成品仓库。

上一篇:挂职干部工作汇报范文下一篇:高中历史会考大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