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论文范文

2024-01-25

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1 新升本科院校面临的问题

新升本科高校的发展历程比较复杂, 一般是由专科 (或是中专升为大专) 升格为本科院校;有些则是由大专、中专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还有一些则是由成教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或是更为复杂地几者的合并等等。虽然各个新升本科院校前身不同, 但合并升格后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方面却往往表现出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

1.1 缺乏理念创新, 缺少专业特色

一些新升本科院校, 为了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 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纷纷建立起旅游管理专业。一般看来, 很多新升高校受制于办学理念及条件的限制, 在开办旅游专业时, 往往简单地模仿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群建设。这样一来, 就极易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人才培养缺乏地方特色, 因而也无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联系, 更没有办法更好地服务地方旅游业发展。最终造成纯粹的“学院派”教学模式的出现, 阻碍了旅游专业特色建设。

1.2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缺少经验

新升院校为了适应旅游专业建设的需要, 一般会分为两种情况引进教师。一是将一些旅游相关专业, 如历史学、地理学、文学、经济学等专业中拥有较高职称的教师转化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二是引进年轻的具有高学历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就这两种形式来看, 均存在较大弊端。前者需在短时间内学习新课程, 又必须传授新知识, 从客观上将限制了深入旅游企业进行实践的可能。后者往往刚从校园走出, 缺乏教学经验, 有些教师同样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会产生不利影响。

1.3 经费总量有限, 基础设施较差

就一般情况来看, 升格前的院校办学层次低、基础弱、规模小, 资金投入不足, 尤其在教学创新和教学实践方面的设施与投入犹显不足, 难以满足本科学生培养需求。科研设施与经费投入数目是巨大的, 这对新生本科院校来讲无疑形成了巨大压力。

1.4 专业教学模式陈旧, 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以教材为中心, 以灌输知识为教学目的, 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 教学方法单一, 多数只是“满堂灌”[3]。课堂教学中, 师生间缺乏相互交流, 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不多, 另外, 专业考核和评价形式单一, 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直接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 在枯燥的理论学习中慢慢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很难热爱旅游专业, 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另外,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人才招聘中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其所能从事的工作往往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替代性, 而自身又缺乏明显的优势去竞争其他专业领域[4]。因而往往被招聘单位拒之门外。

2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旅游业的综合性、开放性、服务性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宽广的知识面、高尚的职业道德、积极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文化修养、灵活的应变能力、娴熟的服务技巧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最不可或缺的是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准, 还有人际沟通能力、热情、富有亲和力的团队精神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等非智力素质。目前国内高校还普遍存在着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忽略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训练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因此, 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应当以素质教育、创新意识、操作能力为核心, 将知识传输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继承教育和创新教育结合起来, 依据旅游人才市场需求, 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5]。结合新升本科院校的特点, 旅游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实施完善、效果评价创新等几个方面入手。

2.1 课程体系结构优化, 突出专业特色

从目前新升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设置来看, 培养目标基本大同小异, 过于宽泛模糊, 缺乏自己的特色和重点。因此课程体系结构单一, 相互模仿, 一些院校甚至生搬硬套, 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 课程设置缺乏创新, 选修课与实践课比例不合理, 无法满足学生对心知识的学习需求, 造成专业知识对学生所产生的吸引力较小。因此, 在课程体系优化方面首先应在强化基础课教学的同时, 加大专业选修课的比例, 以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选修课的设置应该注重本地、本校专业特色, 结合地方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创设一些实用性强、适用面广的专业课程, 使学生真正能够结合旅游业发展而进行学习和创造。其次应整合专业技能课, 减少课程讲授, 加大见习、实习、调研、培训等不同形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比例, 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后, 注重文化课程的设置, 强化学生文化素质修养。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 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化、语育文学和经挤管理等多个领域, 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 因为从根本上说它是一个跟人打交道为人服务的行业。因此, 加强学生文化素质底班,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可以开设一些传统文化、当地民俗等方面的选修课,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6]。

2.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旅游行业经验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保证, 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 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旅游行业经验。为提高新升院校旅游专业教学质量, 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第一, 鼓励教师进行科研。通过获取项目、发表文章巩固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能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和实践。第二, 提供教师深造机会, 使教师能够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第三, 重视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鼓励旅游专业教师走到企业实践中去, 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四, 聘用旅游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和经营者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以此使旅游专业教师达到具有丰富的旅游业阅历和经验、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以及能从事旅游实证问题研究能力的要求[7]。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 积累教学队伍行业经验。

2.3 提倡体验式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旅游活动的本质即是体验, 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应自然地将它融入其中。人在身临其境的状态中, 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 很容易激活创新思维,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首先, 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达到师生互动, 强化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 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为一体。第二课堂是指第一课堂以外的课外活动, 包括旅游知识竞赛、酒店设计、鸡尾酒会、导游大赛、大学生论坛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 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 还可以让学生到旅游景区景点、饭店、旅行社等旅游行业的真实场景中亲身体验, 从而获得创新能力[2]。通过体验式教学方式, 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团队协作和组织能力, 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2.4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新升本科院校由于受到自身经费不足的影响, 往往不能够完全独立建设完善的专业实践基地, 这不符合旅游专业注重实践的要求。校方应积极寻求与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共同建立旅游教学实践基地, 将学生送到相关企事业进行教学实践, 同时安排实践指导教师, 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理论实践;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专业教师的行业紧密度。同时利用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 为企事业提供相应的专业科研服务, 巩固校企合作。另外应改善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评价模式陈旧的局面, 对专业教学的评价和测试应从单纯笔试向更加多元的测试和评价模式转变。结合旅游专业特色, 加入口试考核, 同时注重实践环节的评价, 融入主题作业、专题论文、调研报告相结合的多种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建立新日常教学评价、校内实践评价、课程实习评价、校外基地评价等评价体系, 逐步形成以创新能力为基本标准的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摘要:我国旅游教育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培养模式, 新升本科院校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课程体系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与评价模式创新等途径, 构建新升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新体系。

关键词:新升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汪剑明.面对旅游企业人才“饥渴”高等院校何去何从[N].中国旅游报, 2004, 5, 2 1.

[2] 周丽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 2009, 8.

[3] 周丽洁, 唐跃工.应用型大学旅游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长沙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 2005, 5.

[4] 黄国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 2010, 31.

[5] 郭一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形式[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 4.

[6] 樊信友.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7, 8.

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极为重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加优异的人才,贡献更大的力量。本文阐述了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在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基于现有问题基础上,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德师风;现状;对策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曾提到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的。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换句话说,中国社会的发展导致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原本的本科规模已经饱和,必须要扩大教育规模,地方本科院校新建是刻不容缓的。我国曾确立了同龄人口升学率由9%到15%的整体目标并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在政府的支持之下,众多新建地方本科应运而生,逐渐在中国本科院校中占据了越来越高的比例,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为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提供了众多优秀人才,并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随着地方本科院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问题浮出水面,具体问题如下:

1.不能够准确区分本专科差异性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有极大的部分来自于专科院校的合并,许多的教师乃至于学校由于长期致力于专科生的培养,往往容易忽视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这一实际,容易进入更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误区[1]。这就往往违背了国家扶持地方本科院校建立的初衷。

2.爱岗敬业精神不足

很多教师还对高等院校教师的角色理解不够充分,教书育人意识缺乏,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将个人利益摆在社会利益之上。加之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不高,不能为教师提供安定的环境,往往使得部分教师思想起伏,很难集中精力投身到科研事业之中,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培养学生的质量。

3.个人知识素养不充足

新建本科院校的快速创立,导致越来越多资历较轻教师走向一线,往往是刚刚毕业的高校学生,教学经验不足,虽说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缺乏和学生沟通的能力,往往容易陷入重教书,轻育人,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个人发展。

4.缺乏求实创新的精神

高校教师应该注重人才培养,紧跟知识前沿,不断地扩充新的内容到自己的教学范畴之中。不过地方本科部分教师一方面由于消息闭塞,很难掌握最新前沿信息,另一方面,其自身也存在消极懈怠精神,集大程度的限制了地方本科院校的作用。

5.缺少科学道德意识

在学校整体科研氛围不够严谨情况下,部分教师好逸恶劳,思想上急功近利,容易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错误的决断,易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解决以上各方面问题的关键在于要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只有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教师才能够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2]。因而,师德师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主要体现在:

1.师德师风建设符合创办地方本科大学的初衷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初衷在于人才的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提高国家整体的科研水平。而只有通过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够促使教师更加重视育人工作,求实创新,积极探索,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工作学习作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为祖国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3]。

2.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

本科院校的学生由于刚刚高考结束,社会经验不足,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刻不容缓。强调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个人品格,形成积极进取,求实创新,自强不息,乐于助人等等优秀品质;学会人际交往,學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的大学生,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3.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学校的良好发展

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将有助于形成一支风气正,信心足,有干劲,争上游的团队。一个良好的教师团队将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弥足珍贵的作用。良好的团队氛围,将使每个成员参与其中,有着浓厚的参与感,有助于团队整体发展,所有成员朝着一个方向用力,激发出更为强大的工作动力,彼此之间相互学习,这将大大的提高团队的潜力,此外,团队之中集思广益,将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良好的团队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往往会出现1+1>2的作用效果。所以强调师德师风建设,有助于在老师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取得良好而长远的发展,走的更高,更快,更远。

4.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教师个人发展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有助于教师自律品格的形成,一个人只有懂得自律,才能够在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自律和意志是紧密相连的,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同样有助于将有助于培养强大的意志,这在一个人的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一个人只有有了强大的意志,他才拥有了成功的通行证。因此,在地方本科高校中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极为重要,这将关乎到该校教师的长足发展。

5.师德师风建设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目标

就一所高校而言,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将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优异的人才,同时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这恰恰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初衷。因而无论是从学校角度,还是从国家角度来看在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都至关重要。

师德师风建设不是嘴上说说而已,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将其落实到实处。针对各方面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具体的对策如下:

1.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針对地方本科院校重视实践而忽视应用教学,应该转换这种教学思想,使其教学理念同相对优异的高校靠拢,争取破除传统观念,牢牢把握住高等教育的内核,以便为地方提供更加优异的人才,克服掉浮华功利的思想,求真务实,在搞好育人工作的基础之上,踏实肯干,争取在相关领域有所建树。

2.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在各种抉择之中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当教师一旦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树立起远大的职业理想,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积极投身到人才培养的伟大事业之中。引导教师学习马列主义,马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追求真理,明辨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为地方本科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

地方本科中由于资源有限,很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因此可能很多老师就容易忽视科研,这对于教师个人,学生群体以及学校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处于对这一点的考量,国家或者当地政府应注重这方面的引导工作,保证教师处于良好的科研环境之中,营造安心治学的氛围,改善地方学校的学术氛围。

4.重视对地方本科老师的培训

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经验不足,因而往往事半功倍,这就要求学校要注重教师的个人培训工作[4],使教师尽快的适应身份的转变,快速地投入到育人的工作状态之中。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地方老师个人实力有限,学校需要帮助教师找到个人的长短处,扬长避短,也可以通过出国留学,高校进修等办法,提高地方本科教师的学术水平,尽早掌握应用型教学手段,为当校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5.强化地方院校的整体氛围建设

要注重地方本科院校的学术氛围,只有良好的氛围,才能使教师能够更加专注地投身到育人与科研工作之中。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可以促使各位教师在团结协作中共同进步。学校可以设置教师专项教学与科研基金,鼓励教师投身到科研工作之中。在教师之间营造互助互惠的局面,为各位教师的工作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在温暖的环境氛围之中逐步提高各位教师安岗敬业精神。

总体来说,师德师风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及学校各级领导需要重视这一问题,在探索实践之中逐步找到符合地方特色教师培训机制,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资源,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的整体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地方经济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秋莲.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索[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 (6):77-80.

[2]黄灵灵.把握新方位理解新矛盾勇做新时代弄潮儿[J].中国报业,2017 (23):24-25.

[3]祝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J].宁夏教育,2014 (2).

[4]言秀华.加强新建本科院校青年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 (4):135-136.

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当前,国内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背景和能力缺乏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形式与路径,并对今后如何有效的推动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 高等工科院校 青年教师 工程实践能力

1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1)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是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的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和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教育部于 2010年6月正式启动实施了卓越计划。①卓越计划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并能快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真正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转变。这就对高校特别是工科高校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为宽阔的专业知识面,还要具有的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工程实践训练,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2)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需要。高校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高校经过自身的改革和调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步扩展出了第三大职能——服务社会。②首先,服务社会的职能本身就要求高校要依据社会需要,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培养服务社会的人才,并发挥自身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优势,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的“后备主力军”,还肩负着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任,他们通过参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不仅可以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的要求,还有助于及时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从而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自古至今,“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工科教师,首先其教书育人的职责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带着工程的视野去指导教学,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案例,将所讲授的课程与实践相融合,才能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而青年教师通过进行工程实践锻炼,工程能力提升的同时,自身的专业发展得到了更好的延伸,不仅拓展了知识结构和专业视野,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会增强自己的信心,为将来更好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石。

2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普遍工程实践意识薄弱、能力缺乏。青年教师大多都直接来自高等院校,具有工程背景或者来自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缺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例,学校2015年10月份统计数据显示,全校40岁以下工科专业的青年教师共有576人,而参加过工程实践锻炼或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只有190人,仅占33%,比例偏低。

高校在引进青年教师时,对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都提出来较高的要求,要求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拥有较为丰富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然而,青年教师在接受工科高等教育时,经历的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训练,这导致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先天不足。③

(2)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视工程理论掌握,缺乏工程实践经历;重视学术论文发表,轻视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以及工程能力提高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症结是学校的聘任、考核和评价机制。高校为了排名、荣誉,大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追求论文的级别和数量,重科研轻教学,本应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工科院校也不例外,重理论轻实践,因为它的导向,使青年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项目、论文等有利于自身快速发展的项目上。尽管有的高校对青年教师参加工程实践锻炼、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但政策的吸引程度和措施的保障力度还有待加强。

(3)高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平台有待搭建与完善,青年教师参与锻炼的机会和渠道少。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有稳定的平台做保障。目前,高校大多还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教师工程实践基地等,教师往往是通过自己或学科与企业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才能获得实践锻炼的机会,这种工程实践锻炼的方式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3 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形式

(1)生产现场实践。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参观学习或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是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自身实践经验最直观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2)项目合作研发。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的,青年教师可积极申请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以项目为纽带,参与企业的课题攻关,通过对企业课题的研究和项目团队的带动来开阔视野,提升实践能力。

(3)实践学习培训。青年教师善于思考,接受力强,通过参加学校或企事业单位组织的相关实践培训活动,在培训过程中学习行业新知识,了解行业新动态,掌握行业新技术。

(4)在岗业余兼职。青年教师可结合所学专业与学科特长,利用业余时间长期或定期在企事业单位做兼职,可担任咨询顾问、技术顾问等职位,发挥自己的专长,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5)脱产挂职锻炼。青年教师理论扎实,专业知识丰富,通过到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挂职的形式,全程参与挂职单位的生产、技术、管理以及培训等工作,贡献自己理论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4 推进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措施

(1)以政策为导向,优化考核与评价机制,提高青年教师参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积极性。政策是行动的指挥棒。首先,从政策上引导,在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制度上“激励”教师,提高青年教师参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其次,结合学校实际配套和完善关于“激励”政策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在保障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帮助教师强化工程实践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终身实践学习的理念。例如,学校在引进教师时,除了重视他们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技能外,还应考虑他们有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并将其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2)搭建多样化培养平台,为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供“绿色通道”。第一,高校可充分发挥学校老教师(工程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形成一种机制,使青年教师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与老教师“结成对子”或形成“教学共同体”,以此来带动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第二,高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建立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平台,例如高校在企业建立青年教师工程实践锻炼基地或联合企业建立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验室、工程项目合作中心等,使青年教师无需花费太多精力便可便捷的获得参与工程实践锻炼的机会;第三,高校可积极聘请企业一线富有工程经验的工程师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来指导学生实验、实习环节或做工程报告、实践培训等,为学校师生带来实践的技术指导、工程的最新动态。

(3)配套保障措施,为青年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后顾之忧。对于正值事业上升期的青年教师,既要在学校和院系的层面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还要配套相应的保障措施,保障好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才能使他们安心、专心的进行工程实践锻炼,才能使青年教师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出台的“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办法”中,就规定培养期内经学校批准参加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师,享受所聘岗位全额的工资和岗位津贴;对于实践锻炼单位不解决住宿的,学校负责住宿,并为每人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补贴。

(4)“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添加“催化剂”。产学研合作是在校企合作背景中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参与企业生产、科研、产品推广、服务等各个实践环节。④产学研合作的培养模式,对企业、学校和教师都有利,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过程。企业通过学校高层次的人才支持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创新与研发,可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学校通过和企业合作,改变了封闭的办学模式,增加了与社会的接触面,有利于进行教学改革、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并缩短了科研成果向产品转变的周期;教师通过参与各种实践、科研活动,可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掌握更多行业技术的最新动态,进而快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5 结束语

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因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高校、企业和教师三方联动,共同努力。高校制定好政策,企业搭建好平台,为青年教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营造好氛围、创造好条件,同时,青年教师自身也应主动改变观念、积极的参与到工程实践锻炼中来,不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共同为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贡献力量。

注释

① 谭天伟,于颖,许海军,刘净净.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的探索与启示[J].北京教育,2015(4):30-32.

② 惠晓丽,吉莉,徐鹏.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0(12):65-68.

③ 张根华.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刍议——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18-20.

④ 梁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11):69-70.

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现代素质教育的研究,提出了普通师范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普通师范院校青年教师应适

应当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发扬传统教育值得借鉴的一面,同时应该根据师范院校的特殊性及学生的具体需求,总结出青年教师在教

学过程中应该具备的素质,以供广大师生相互学习交流。

[关键词]普通师范院校青年教师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王玲(1977-),女,陕西三原人,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教育。(陕西咸阳

712000)

近年来,由于各大院校迅速扩招,高校对青年教师的需求量能不辜负国家对教师的信任,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反思的问题。

相对增加,教师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很多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一、现代师范院校素质教育的培养方向

就走上了教师讲台。由于招生量的增加,青年教师的课时量也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

非常大,每天忙于完成课时量,几乎没有时间精力去钻研教法与的根本特点,并贯穿于一切社会教育之中。人要生存和发展,社

学生培养方向,然而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学院培养出来的会要延续和进步,就必须将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一代一

学生毕业后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那么对学院的发展则是致代传下去,使之逐步完善起来,并把更成熟的经验传给下一代。

命的制约。师范院校培养的对象正是以为人师表的高素质的新的教育理念给高校的培养理念提出了新的指导方向,培养出

教师队伍为主,面对如此重要的任务和责任如何肩负起重任,才综合素质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我们

必须借鉴传统教育的成功教育机制,打破过去传统教育存在的

专业教育面过窄、对学生的人文陶冶过少、校园思想束缚过多、

学生专业教育过强、综合能力教育过少等问题。现代师范院校

教育结合传统教学理念的优点及市场经济的需求,适应学生对

知识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为当代教育制定了明确的方向。

各类院校应该根据培养对象的就业的需求制定更明确的具体实

施方法。

二、普通师范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队伍年轻化,缺乏实际教学经验。随着国家对扩招政策

的延续,大部分高校增加了扩招学生的人数而引起扩充师资队

伍的需求。在这样的人才供需条件下,第一批扩招毕业生可以

顺利进入高校,成为承担学校大量课时的主力军。学校对刚从

学校毕业的学生能否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已经不能保证,青

年教师缺乏经验,对于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质量不能顾及,这样长

期放任自流会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

2.本地教师为主,知识更新慢。知名大学毕业学生的目光

一般不会落在普通院校,而外地大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知名学校

或者选择发达城市,这样本地普通高校毕业生或是本校毕业留

校生,占到教师总人数的

80%。

3.学历与科研能力不成正比。近年来各师范类院校对教师

的学历门槛明显提高了,专职教师学历应为研究生学历(个别专

业例外),学校还为了引进高学历人才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使其

从经济和科研条件上得到明显的改善。以笔者所在学院

2000~2010年引进人才比例为例,博士研究生人数正增长为6%,

硕士研究生正增长

78.7%,从引进青年教师的学历统计数据分

析教师学历水平确实有明显提高。但就科研能力方面而言,青

年教师的科研成果却与学历水平不成正比。

4.职称评定标准与教学关系不大。一直以来我国还延续着

评职称的办法,来衡量教师科研以及教学能力。职称评定的标

准与个人科研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但不能作为评判教师的教

授能力的标准。然而评职称这个传统观念,只能作为评判一名

教师课后科研能力的单方面标准,并不能体现出教师在课堂传

授知识的能力和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在这些科研成果能为教

授的对象和课程本身服务时,科研的价值和教师的教授水平才

能得到真正体现。

三、新时期普通师范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向策略

1.结合现代教育实际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向,转变教育观

念。挖掘青年教师潜力,树立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将学院的

发展和个人的前途有机地联系起来,明确目标,明确方向,突出

特色,形成团队。教学观念上以知识为本,立足于灌输知识量的

多少,立足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知

识的主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学模式上将统一的、刚

性的教学计划转变为多样化、个性化、弹性的教学计划,让学生

有学习的选择权。教学内容上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转

变为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学科交叉,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

合。教学方法上转变为让学生参与教学、讨论式、学导式、问题

式等,激活课堂,激活学生。

2.青年教师培养策略具体方案。一是教学科研能力的培

养。在教学方面,教学能力的提高并非朝夕之功,需要下大工夫

去钻研去学习。师范院校可以采用青年教师讲课评课、优秀教

师示范课等形式来给青年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尤其对

于新进青年教师而言,必须经过试讲才能真正胜任教学工作,这

也正是增强青年教师自信心的有效方法。科研是为教学服务

的,科研也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为教学工作

者应该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交流分享。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

多给青年教师机会,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增强青年教师的科研

意识,使其及时、全面了解学科研究的前沿和学科发展动态,激

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二是加强培训,创造机会交流学习,及时知识更新,现今,随

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如果只局限在本

校内的交流和学习,那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一名老师进校后三

年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就会远远落后于一代學生的

思想。而兄弟院校之间的学习交流的过程可以给青年教师之间

创造相互学习、互通有无的机会。此外,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国

内知名高校学习进修,也是一种更新知识促进交流的有效形

式。因为知名高校无论是学术还是知识的更新速度比普通高校

快,有益于青年教师知识的更新。组织学习者把学习心得和先

进的教学理念同大家分享交流共同提高,找出更适合自己的教

学方法共同进步。

三是树立典范,实行教学观摩制、定期联系制。以学科为单

位,定期组织教学观摩活动。鼓励青年教师从中吸取授课经验,

及时总结优缺点相互交流,中、老教师对于青年教师及时予以指

导。每学期各教研室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表,制订新老教师

听课计划,并监督落实。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听取对青年教师

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激励。现如今,很多青年教师承

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住房问题。为了鼓励

青年教师把精力转移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上来,可以出台一些

相应的鼓励措施,如开展评选优秀教师活动、评选在本学科有

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教师,并且评选中可以适当加大评选比例,

评选人数过少会打击评选者积极性,对于被评选上的优秀青年

教师不仅在经济上要给以补助,在分房时要优先考虑加分。建

立长效的奖励机制可以更好地调动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创

造性。

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向,应该和现代素质教育方向相一致,因

此要结合现代教育实际制定青年教师培养的方向。青年教师的

成长关系到学院的发展,肩负着培养出新一代卓越教师的重

任。所以我们要加大力度关心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鼓励青年

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建立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充满活力

的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李雪贞,朱慧,王河江.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有关问题思考[J].文教资

料,2007(9).

[2]关少化,毛祖桓.影响高校学科建设的因素分析[J].江苏高教,2009(3).

[3]李翠芬“团队合作型”.高校中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

2008(32).

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未来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我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情况,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这些问题,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探索与实践

一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GIS)是一种集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与应用地理信息于一体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一起被美国劳动部确认为正在发展和最具前途与潜力的三大重要技术。GIS融合了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以及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的最新科学理论与技术成就,成为一门新兴、前沿和交叉的学科。一方面,该学科的发展给地学、测绘、资源、环境、水利等传统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带来变革。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并在国家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大的信息化项目,如数字北京、数字奥运、数字黄河、数字水利、数字城市及数字地球,都离不开GIS技术的支持,也促进了全国对GIS方向的人才需求。我国在GIS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从1998年教育部设立GIS本科专业开始到2011年年底,我国已有超过160所高等院校开办了GIS专业,有5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GIS专业和相关课程,并结合了地理、地质、大气、水利、农业、林业、测绘、计算机和通信等不同专业背景。但是迅速扩展的专业和学生规模使得师资力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各个高校大量吸纳年轻教师,现在很多年轻教师已成为教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生力量。以郑州大学GIS专业为例,其青年教师的比例高达40%,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是本专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如何培养青年教师的问题成为GIS专业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郑州大学GIS专业的发展为背景,探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问题。

二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青年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

1.重科研能力,轻教学能力

近几年,我校GIS专业引进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985”“211”高校或中科院毕业的博士,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基础知识较扎实,已有5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发表论文质量较高,数量也较多,但所有的青年教师中没有一人是师范院校毕业,没有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理论的学习,缺乏教学上的严格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很多青年教师更愿意搞科研,而不愿意在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时间,所以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2.重知识教育,轻思想教育

教师对学生需要既教书又育人,很多青年教师在教书方面能够认真对待,传授知识不是问题,但在育人方面大多欠缺。主要表现在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不了解学生的心理,上完课就走人,课后很少辅导,不能把握或不知如何去把握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况;有的青年教师缺乏耐心,工作不够细致,课后辅导也偏重专业知识方面,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往往容易忽略或不重视。

3.重知识讲解,轻方法研究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上课时既要讲解知识,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精确的把握,又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这样

* 本文得到了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2011]-JKGHAD-0230)、郑州大学2012教研项目的共同资助学生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青年教师往往对知识的讲解较重视,但对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的技能、手段和方法等不重视,在上课时教学方法显得较单一,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4.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较重视理论教学部分,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实习、野外实习等实践教学不重视,有时甚至敷衍了事,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影响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培养,甚至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就业。

5.重知识点,轻综合教学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知识点较多,而且很分散,青年教师在讲授时,往往重视知识点的讲解,不能综合看问题,缺乏把知识点相互融合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时很难把各个知识点有效地串联起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三 地理信系统息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为了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学校和学院一直在探索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现把一些探索的经验和实践措施予以总结。

1.教学能力的岗前培训制度

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是教师人生价值的最重要体现。青年教师往往是各高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我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师,都是非师范学校毕业生,缺少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的培训,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和学院在青年教师入校前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岗前培训,其目的是让青年教师系统地学习高校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教学工作的要求和特点,掌握教学规律,学习如何与学生沟通,理解高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方面的理论水平,为其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角色提供理论支持,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2.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了让青年教师尽快挑起教学工作的大梁,每个新进校的青年教师,由学院安排教学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每个青年教师必须担任助教,随教学导师一起上课,并陪同学生全程听课,批改学生作业,辅导学生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进行答疑等。每人至少担任两门的助教课程,才能自己上讲台讲课,目的是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的全过程,并且在青年教师第一次上课前,必须有教学导师的签字才能独立授课和带毕业设计。

3.严格上讲台前的试讲制度

试讲是青年教师的“必修课”,学校和学院要求至少要三次试讲,一是在确定学生毕业进入我校之前要进行试讲,目的是对其进行基本教学素质的考察,试讲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是与专业有关的内容就行,主要从青年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讲课时的仪表、仪态,表达能力等进行考察,看是否具备作为教师的基本条件,并填表进行说明,这作为进入学校的必要条件。二是在做助教时,教学导师在上课过程中,找适当的机会和章节让助教的青年教师讲授,进一步考察教学能力,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如果教学导师满意,才能被视为具备独立上课的前提条件。三是在以上两个条件满足的情况下,学院会组织有关教学专家进行最后的试讲考核,试讲严格按照上课时的要求进行,并打分,分数超过75分以上的才能独立进行授课。

4.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制度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技巧和水平,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在学校和学院每年举行一次。学院要求新来的教师必须参加,一方面督促青年教师认真准备,把讲课大赛当成任务来完成,让每个人在全院教学专家和学院领导面前讲课,压力很大,所以大家都会倾尽全力,把自己教学中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另一方面,通过讲课大赛可以了解青年教师的真正水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并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学校的讲课大赛。通过选拔后参加学校讲课大赛的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代表学院的水平参赛,在参赛前由相关专家进行多次指导,对大多数的青年教师来说都是很好的锻炼,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学生的互动等各个环节上都有明显提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9名青年教师已有6名在学院的讲课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5人参加学校比赛并有3人获得奖励。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有一人参加全国大赛并获奖,青年教师的讲课比赛,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5.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团队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根据每位教师的专业特点,该专业分成5个教学团队,把教师编入不同的教学团队中,青年教师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天开始,就分配到相关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中,进行集体备课、批改作业、讨论教改项目、进行教学活动等,青年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除了教学导师可以对其进行指导外,团队中的成员在教学中的体会都可以交流,从而以团队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

6.对青年教师教学方面的几点特殊要求

第一,青年教师第一次上课不准用多媒体,必须用板书。确实需要用多媒体演示的,也需要把板书的主要内容书写在黑板上。有些教师在上课前,不认真备课,对着多媒体读一遍完事,授课质量和效果不好,这个特殊规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青年教师对所讲知识的熟练程度。经过两轮板书后,可以加强青年教师对讲课内容的记忆,提高讲课的质量。

第二,教学内容的审查制度。在青年教师上讲台前,要把授课的内容(教案、作业、重点、难点等),有实践教学的再加上实习大纲、实习内容、步骤等,请有关专家进行审查,审查通过才可以上讲台授课。

第三,学生评价制度。青年教师在初次上课时,每个学期至少有两次由学生对所讲内容、方法、重点、难点的把握等进行评价,如果评价分数太低,就要由领导对教师进行谈话,督促其改正。如果在期终学生评价还没有进步的,学生仍然不满意的,视为不能胜任教学活动,停止本教师的所讲课程。

第四,督导教师的听课制度。学校和学院有教学专家组成的督导组,对全校和全院的教师进行随堂听课,其中重点之一就是青年教师,我院的督导老师对新进青年教师的听课每学期不少于三节,并对他们的授课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直接汇报给学院领导,作为青年教师能否胜任教学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五,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考核制度。每年年终考核时,除了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效果、科研能力、思想水平进行考核外,学院规定每个青年教师必须有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学研究的考核不能少于10分,即要求每个青年教师通过发表教学论文或进行教学项目的研究,以此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金鑫、郭恒亮.3S高新技术学科的特点与教学方法探

讨——以郑州大学GIS专业为例[J].地理信息世界,2010(6):10~19

[2]郭恒亮、贺添.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外教育研究,2011(3):14~15

[3]秦其明.中国高校GIS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03(4):1~7

[4]王晓.关于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的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2):135~136

〔责任编辑:庞远燕〕

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论文范文第6篇

一、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解析

(一) 个人基本素养

教学能力不是孤立存在的, 其与青年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密切相关, 良好的个人素养是决定教学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个人基本素养是一个人具有的天赋、才智、素质和能力。

(二) 基本教学能力

基本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方案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等。教育教学理念是青年教师对于职业教育及教学活动的总体看法、态度和观念。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的分析能力。教学方案设计能力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制定出完善的教学方案的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语言组织能力、多媒体操作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等。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为保障教学而进行的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等方面的能力。

(三) 专业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结构、专业基本技能、实践指导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等。专业知识结构是指教师对所从事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专业基本技能是指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实践指导能力是教师运用企业的材料、设备、技术、工艺、标准等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是指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揭示教学规律,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四) 教学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心, 着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认知能力、综合技能以及创造能力, 这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产生新颖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

(一) 适应期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

适应期是指入职1—2年的教师群体, 应注重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和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使其尽快通过教学关。

(1) 加大入职培训力度。是加强对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教学思想、教育理论与规律的培训, 主要通过岗前培训来完成;二是加强专业基本教学能力的培训, 可以通过试讲制、导师制、教学观摩等方式加强青年教师对专业目标与专业教学技能的理解, 使新教师熟练教学内容、讲清概念、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条理清晰、语言表达流畅、板书设计规范、多媒体使用基本熟练、师生互动顺畅。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除了教书, 育人应放在首要地位。对于刚入职的青年教师, 除了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外, 还应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把育人融于教学的全过程。作业为青年教师, 正人先正己, 用好的教风带出好的学生。

(3) 提高学历层次。学校应拿出专项经费支持在职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拓宽青年教师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二) 成长期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

成长期是指入职3-4年的教师群体, 应注重专业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青年教师具备职业教育合格教师应具有的教学基本功和学术基本功。

(1) 持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开展教研室活动、教学督导反馈、教师互听评课、教学观摩、专家或专题讲座等方式, 为青年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平台, 使青年教师不断反思找差距, 督促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2) 持续抓好青年教师业务培训。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应常规划、制度化, 提供机会让青年教师参加短期进修、教学信息化培训, 鼓励青年教师下基地锻炼提高其实践技能,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相关行业培训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3) 激发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可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精彩一课、微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能力大赛与创新创业大赛, 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 来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

(三) 发展期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

发展期是指入职5-10年的教师群体, 应注重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这部分教师已具备了成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基础, 学校应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方面的培训, 加大校级教改项目对青年教师的倾斜力度, 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 鼓励青年教师勇于申报校级、省级教研课题, 通过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激励他们投身科研的积极性。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职院校应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 建立多元化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提升教学质量, 促进学校发展。

摘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前提。本文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青年教师成长的适应期、成长期与发展期提出了相应的培养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 张媛媛.“双师”视阈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策略[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8 (2) .

[2] 陈亚军魏焕成牛西武.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7 (12) .

上一篇:国际贸易谈判语言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价值鉴定中的档案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