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升本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新模式——以广州航海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2-10-28

随着信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 作为与信息资源息息相关的图书馆, 从一个为极少人享用的藏书楼的1.0时代, 发展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互动服务模式2.0时代, 再到“个性化与智能化”的多功能空间3.0时代, 意味着图书馆从封闭式单纯的服务走向虚拟的信息服务, 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 从“以事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 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 肩负着教学科研和培养人才的重任, 在高等院校中有着不可缺的重要地位。高校图书馆要可持续的发展, 就必须牢固的树立起服务是灵魂, 服务是核心, 服务是基础, 对于新升本院校, 要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改变传统服务理念, 引入新思维和创新管理理念。

一、3.0时代图书馆特征与功能

(一) 3.0时代图书馆特征

1. 注重人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图书馆的重心有了明显改变, 以前图书馆的藏书资源少、成本高, 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图书馆已经将馆藏重心进行转移, 转移到信息分享上。现如今机构内部和读者都是信息的生产者, 让信息从内向外拓展, 机构内读者可将信息与外界分享。

2. 注重可接近性

缩短服务半径, 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 要选择城市及社区的中心, 让更多人有交通上的便利倾向, 趋向于走向图书馆。同时, 在图书馆内, 也要在设计等方面让交流更靠近、更便捷。互联网时代, 仍要与读者越来越靠近, 这也是图书馆的一向追求。

3. 注重开放性

这里所说的开放性是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讲的。让读者从内部感受外景特征和日光变化, 使读者对“场所”的欣赏更多的是由内而外的。如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新馆尽量让窗户开大, 营造透气空间, 制造通透性;丹麦奥胡斯多媒体图书馆和赫尔辛基市图书馆新馆都强调让图书馆入口向外延长, 与社会广场对接;我国广州图书馆新馆的内广场与外广场看上去也是连接在一起的。

4. 注重生态环境

将生态技术有机地融合进各种服务功能之中。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有一句名言:若图书馆有花园相伴, 我别无所求。他强调的是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而现在很多图书馆考虑的只是建筑本身, 缺乏与周边景观的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所以现代图书馆最起码的要求是生态优先, 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 比如国际上通行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5. 注重资源融合

一方面要激活原来意义上的文献资源, 一方面要开发新的资源, 并将各种资源有机融合。从20世纪末出现的信息共享空间, 到现在广泛普及的学习空间、知识空间、创客空间等, 通过一段时期的空间再造, 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以阅览室为主体的时代向以学习和交流为特征的知识中心转变。资源是无处不在的, 信息是资源, 人是资源, 空间也可以成为资源。

(二) 3.0时代图书馆功能

1. 知识的流通

流通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 也是三个时代图书馆的最大共通点。假如把城市看做是生命有机体, 图书馆就是心脏, 它通过图书流通, 将新鲜养分输送给生命体的各个部分, 激活生命体的新陈代谢。

2. 交流环境的创新

这些年来, 图书馆业界一直在探讨一个问题, 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的读者回到图书馆来, 而关注最多的两个关键词就是品牌认知和共享空间。各国图书馆一直在探索通过组织讲座、展览、书评和研讨等活动, 挖掘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价值。很多读者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时会利用到的是社会的网络、资源和人脉, 而图书馆正是促进他们交流与互动的社交场所, 是支撑和促进创新发展最好的第三空间。

3. 侧重多元素养

图书馆应当具有社会和文化包容, 为广大读者获取各种信息、参与发展创造条件。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为老师和学生, 要为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学习能力服务, 要为学校和社会造就一批具有数字和技术素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4. 激发校园活力

图书馆是一个区域的精神象征, 人们从图书馆就能感受到这一区域的历史底蕴、文化特点及社区精神, 因此每一个图书馆都是独特的。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主要活动场所之一, 是高校实施育人工作不可缺少的文化阵地[1]。图书馆要从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出发, 给学生们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 从而带动整个校园的活力。

二、我馆在“以人为本”理念上的管理现状

我馆从学校升本以后, 按照3.0时代图书馆的特征和新《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结合我校的专业特色, 从环境设施、部门资源整合、读者服务方面都做了很多改变。

(一) 改善环境设施, 营造舒适学习氛围

升本后, 我馆进行了内部结构调整, 以适应大流通和新书展览架的要求。广州航海学院图书馆东区总馆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 共6层。一楼是自修室;二楼南北向分别是现刊和过刊阅览室;三楼至五楼是书库, 按新书、文学艺术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来划分;六楼是工具库和外文库, 以及电子阅览室;自修室、期刊阅览室、2楼过道以及书库共设有座位约1200个。2017年为期刊阅览室和书库新增多台空调, 1楼和书库增设自助借还机、自助触摸屏。我馆环境的改变与设备配备, 都是为了给读者创造和谐舒适的人文阅读环境。

(二) 与时俱进, 打造特色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图书馆的服务由传统的书刊借阅向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发展, 我馆与时俱进, 以原有的特藏文献部为基础, 成立了数字资源部。数字资源部除了引进各数据库等数字化资源外, 还以本校航海、轮机专业为重点, 开展相关文献的收藏、开发和服务。坚持把航海、轮机和海洋文化等相关文献资源作为特色馆藏, 努力建设成为航海类文献信息中心。

(三) 建立微信平台, 形成良好互动

我馆开了微信公众号, 读者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图书馆的最新消息和活动。平台还嵌入了很多与图书馆相关的资源使用入口, 让读者能够随时随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为读者提供贴心的服务。我馆借助微信平台, 可以与读者更近距离的沟通, 同时也扩大了对图书馆的宣传。

三、我馆改进“以人为本”服务的措施

我馆在“以人为本”服务上做了许多改变, 但是与传统本科院校图书馆相比, 还是有许多不足。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一) 打造现代图书馆空间

现代图书馆空间概念的理解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空间, 被称为图书馆“新空间”, 即个性化空间。这些个性化空间融入了创新、人性、时尚、私密等元素, 其个性化空间服务越来越以满足个体或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为服务目标[2]。图书馆空间再造是图书馆管理的一项长期工作, 且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 要求也会有所区别。我馆可根据本馆实际空间状况, 参考其他高校的一些空间改造实例, 针对本校读者需求, 进行个性化空间的打造。

(二) 创新资源建设的模式

近年来, 高校图书馆开创了一种“读者选书, 我买单”的模式。这种模式既能让读者选到所需图书, 又提高了馆藏利用率, 体现了“书是为了看和用的”图书馆的基本原则。我馆可以根据近年来资源建设的规划方案, 制定好选书的具体规则和审核机制, 引入这种模式作为采购辅助方式, 在读者自主选购过程中进行引导, 让读者在理解我馆资源建设的规划基础上进行自主选书活动, 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建设的目的。

另外, 我馆要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 探索面向院系的文献资源采访与服务新机制。在院系组建有梯度的资源建设小组, 形成馆、院系共建的文献资源建设机制。我馆馆员可以定期走访院系, 开展对口院系的学科专业的图书、数字资源等文献资源的调研、采访与推荐, 以及咨询等服务工作, 依据院系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师生需求进行文献资源的采购和建设。

(三) 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馆员是图书馆资源建设和管理服务的具体参与者, 所以其素质的高低, 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水平。我馆现有22名馆员, 教授1人, 研究馆员1人, 副研究馆员5人, 馆员13人, 助理馆员2人。在职称结构合理的基础上, 高职称人员应发挥模范作用, 带动其他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科研, 从而使整个图书馆的科研氛围浓厚, 而馆员自身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不断吸收和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图书馆领导应多让馆员参加适合的培训课程, 鼓励馆员考取各类证书。另外, 领导应加强人性化管理, “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对读者的服务上, 也应该体现在对馆员的管理上。领导多关心每位馆员, 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 并通过评价、考核、激励等多种方式, 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 提高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摘要:介绍了3.0时代图书馆的特征与功能, 探讨了在此时代下, 广州航海学院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新模式。

关键词:3.0时代,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图书馆服务

参考文献

[1] 陶莉.素质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作用[J].鲁行经院学报, 2001 (4) :84-85

[2] 许子媛.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图书馆空间与服务转型探讨[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5 (5) :99-1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河北省水保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下一篇:浅析长水平段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及解决对策